书名:唐朝大忽悠

1 穿越遇李白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

    艳阳高照,游人远眺。

    忽然,一个身影导弹一般从天而降,急速射向水面。

    扑通~

    水花四溅!

    站在水边满脸惬意欣赏瀑布的年轻人还未弄清是何状况就已不幸中招以致湿身。

    “救命啊,救命!”

    正忙于抖落自己幞头袍衫上面水分的年轻人看向水中,只见一个男子正在疯狂扒水,大声呼救。

    年轻人不假思索,一甩衣物,纵身一跃,鲤鱼一般钻入水中,十分利索地将落水者救了上来。

    “公子,公子……”救人者拍拍被救者的脸蛋,十分急切。

    噗~~~~~~~~~

    落水者霍然起身,嘴巴如喷壶一般将救命恩人的脸浇了个遍。

    “哎呀,对不起,对不起,你救了我,我还喷你,真是不好意思,我不是故意的。”落水者连声道歉。

    年轻人摆摆手穿好衣服,径直走到水边抄水,一顿狂洗。

    “兄弟,真是不好意思啊,你没事吧……哎呀~~~~~”

    “啊~~~~”

    扑通~~~

    落水者站起身子本想走到恩人面前慰问,没想到脚下一滑,居然直接摔到恩人身上结果直接将毫不知情的恩人推入水中。

    “哎呀,真是不好意思啊,你没事吧,我不会水,你赶紧自己游上来啊!”

    被救者急得原地乱转,抓耳挠腮。

    救人的年轻人默然游回岸边然后无声地爬上了岸。

    叹口气,年轻人无奈道:“公子究竟为何从天而降将在下搞得一身是水?”

    落水者赔笑道:“你这是拍戏呢吧,怎么没看见导演剧组什么的?”

    “……公子之言在下完全不明,公子究竟为何从天而降?!”

    看这家伙束发古衣,满嘴文言文,难道是传说中的古人?

    落水者回忆了一下,自己是个上班一年多的乡镇公~务~员,本来是骑着自行车去上班的,忽然地动山摇,楼房垮塌,正在奔逃之际忽然脚下裂开,瞬间掉进了深渊里……

    地震让我穿越了?不会吧,这种惊世骇俗的事情怎么会发生在我的身上?

    早知道我就把新买的爱派德迷你带在身上了,还没玩呢,真是便宜合租的那个娘们了!

    “哎~~~~~悲哀啊,悲剧啊!”

    “哎~~~~~”

    “公子为何接连叹息,公子是否遇到了难处而后轻生?”

    既穿之,则安之,没办法,只能这样。

    “我……在下名唤唐官,在下与公子同样一身是水,真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啊!”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嗯…好诗好诗,公子真是大才啊。”

    这是白居易里的名句,家喻户晓,人尽皆知,这家伙居然不知道,看着挺斯文的,还以为是个读书人,原来是个没读过书的草莽。

    “在下李白,字太白。”年轻人儒雅地介绍自己。

    李白?怎么这么耳熟,啊?!李白?李太白?

    唐官有些不可置信地看着李白:“你是……哪个李白?”

    “唐公子何意,难道我大唐还有另一个出口成章、文采风流的李白?”

    这家伙真是诗仙?早听说李白桀骜不驯,十分自恋,看来所传非虚,此时的李白如此年轻,看来也不过二十岁左右,还处在四处游玩的阶段,尚未进入仕途,白居易这时候还没出生呢,李白当然不会知道上面的名句了。

    “哎呀,在下早闻太白兄文采风流,器宇轩昂,仙风道骨,如今一见,果然不同凡响,而且脸蛋很白,真是人如其名,能见到闻名天下的太白兄真是在下的荣幸,在下唐官,字……字……字仕途!”唐官随口胡编道。

    “唐仕途?恕在下见识浅薄,唐兄能做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佳句,为何在下没有听过唐兄大名?”

    唐官微笑:“在下一向低调,视名利如浮云,而且在下一直隐居附近,从未出山,世人皆不知我之存在也。”

    “原来是世外高人,但是不知为何唐兄会从天而降,落入水中?”

    唐官舒口气道:“天气太热,在下只是跳水以求凉爽罢了,一时兴起竟忘了自己不会水,幸好有太白兄相救,真是万分感谢,不过在下与太白兄也算是有缘。”

    “跳水?唐兄好雅兴,我观上面足有十丈,唐兄好胆识,在下着实没有跳下的勇气。”

    “太白兄,在下爱好极限运动,无事的时候大家可以研究一下,现在你我皆已湿身,大好日光,不如将衣物晾晒树上,不时便干。”

    李白四下看了看,荒郊野外,确实并无他人,李白方才心安除去衣物。

    二人将衣物晾在树枝上赤身裸体蹲在大块岩石上攀谈起来。

    “不知太白兄为何会出现在此?”

    唐官当然知道李白是前来游玩的,但是为了探明这里的地理名称唐官必须顺藤摸瓜,神不知鬼不觉地套话。

    李白欣然感叹:“早闻庐山瀑布美不胜收,在下心驰神往,一路游玩来到浔阳县境,马上来到庐山,今日总算一睹了庐山瀑布真面目,果真是名不虚传,奇观也。”

    庐山?想当年我也去玩过,这是庐山瀑布?

    唐官抬头欣赏着窗帘一般的巨大瀑布,唐代的庐山瀑布比自己看到的要壮观很多,下面的沟也挺深的,有沟必火啊!要是自己年代的浅沟估计直接摔残了,水也势必染红了。

    庐山是在江西九江,难不成现在叫浔阳?对了,李白不是做了首诗叫吗?

    已经完成了还是被我给搅和了?

    要是被我搅和了我就完全可以取而代之,那我就是这首绝唱的主人了,马上就可以名扬天下,马上就会有大把的美娇娘倒贴上门,马上就会有大把的黄金,大好的仕途,简直羡煞旁人,好如此痛楚?”

    “啊?哦,在下一听到千古绝唱就会引发全身神经细胞无规则跳跃,因此痛楚,太白兄此诗简直堪称千古绝唱,简直……太绝唱了!”唐官一脸的激动。

    “哦?唐兄评价如此之高,还请唐兄赐教。”

    赐教?分析古诗?这可难不倒我,怎么说我也是经历过黑暗的高考的,那段暗黑的岁月不是白熬的。

    “此乃七言绝句,日照香炉生紫烟,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太白兄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包含着太白兄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太白兄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太白兄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在下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太白兄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太白兄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太绝了。”

    听完唐官的分析李白已经晕了。

    “不瞒仕途兄,在下只是一时兴起,实在未想如此之多,仕途兄的鉴赏能力着实一流,实在令在下刮目相看。”

    我就说嘛,人家李白随口说说的,哪有那么多门道,那些学者非要研究这研究那,恨不得用上放大镜,纯粹吃饱了挣的。</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