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清平农事

分卷阅读104

    里由他当家做主, 俩儿子没啥小心思暂时能出手帮衬, 明年开春大儿子就要成亲。到时势必没像现今顺手。

    如果将银钱花在买房上,娘俩靠做个小生意足够糊口。等将来外甥女嫁人后,再来置田那就是两家的事情了,作为舅舅顶多提供些意见。

    钟月见舅舅没有表态站在她这一方,不禁有点郁闷。买田多好啊,钱放在手里又不能生钱,民宅虽比门面便宜,可也得五六十两银子才够吧。

    往后要连续两三年像这样入账才攒够钱吧。

    算了,瞧她娘的神色也知就是再劝也无济于事,反正买房又非买菜那么简单,至少明年以后的事了。

    不过说好今后的大事由她做主呢。

    ……

    次日吃过早饭,熄了灶火两家人带着已提前收拾好的行礼去秦家铺子,同秦二郎一家汇合。

    “婶子,三叔,你们今儿回村?”

    秦氏笑应了声,看曾子辰没背书篓而是牵着个女童,想来是其继母所出之女。

    便弯上前一步弯腰握了握女娃的小手笑问道:“你妹妹吧?长得可真俊。”

    曾子辰笑着点点头,晃晃妹妹的胳膊:“泠儿,叫二婶。”

    “二婶~”童音糯糯甜甜。

    “哎,真乖,冷不冷?”

    “那是三叔,三婶。”

    “三咻~三婶~”

    ……

    见女娃娃生得玉雪可爱不等曾子辰介绍,钟月已拽着钟莲近前,半蹲下来揉揉女娃手心,笑吟吟自荐道:“小泠儿,叫二姐,喊了给你买糖吃。”

    钟莲不甘落后,倾身用指腹碰碰女娃脸蛋,笑眯眯地说:“叫三姐。”

    泠儿见如此阵势,且两人又是生人,瘪瘪嘴想哭不敢哭的模样扑抱哥哥的腿子,脸庞埋着。

    惹得姐妹俩赶紧好言相哄。

    郭氏笑嗔道:“多大的人了,还跟三岁小孩一样。”

    钟三海则问曾子辰:“夫子放你们节假了,今年回村过年不?”

    曾子辰见钟月穿件浅红色的短棉袄背着筐篓,脸蛋白里透红,温声逗着妹妹的样子怎么瞧怎么可爱,一时间看的显些出神。

    听见钟三海问他话,忙掩下眸色回道:

    “爷爷说路不好走,今年县里过年。”

    虽然想着二月初县试时她们应该已返回县城,但仍然问了一句:“你们几时回来?”

    问完目光微微扫向跟妹妹说话的钟月。

    秦氏答说:“过罢上元节,铺子准备正月十八开门。”

    看他衣着有些单薄,不由自主又嘱咐:“今年冬天格外冷,千万顾惜身子,书读的好坏不在于这一两个月。”

    “嗯,我省得,二婶。”曾子辰眼看到了岔路口跟秦氏诸人分开走,想听一直没搭上话的钟月也像秦氏那样嘱咐自己几句。

    但深知有大家在场,是不可能的。勉强憋住怨念,笑若春风地注视着她语笑嫣然的跟妹妹挥手再见。

    ……

    自从城里的包子铺正式开张后,钟月就没再回过钟家村,毕竟呆了几年的村子多少会生出些归属感。

    所以在尚未入村只看见护村林木时,心情已雀跃起来。

    村儿还是那个村,若非要说出什么不同来,便是年节将至,气氛老远都能感觉出比往常热烈。

    瞧,还没到午饭时候,不少人家烟囱上却炊烟袅袅,八成是在煎炸蒸煮年货呢。

    进了村,刚有路眼的道路上孩童在嘻耍着。

    迎面走来担着柴火的少年满脸笑意打招呼:

    “二婶,三婶你们今儿才回啊?”

    少年钟月很熟悉,小时候时常一起玩闹的调皮捣蛋的虎子。只不过如今大家到了避嫌年岁,几乎无单独相处过,渐渐有了距离感。

    此刻钟月见他望自己一眼,视线赶紧错开,便熄出声同他搭话的想法。

    秦氏应答一声,又问:“柴晒干了没,年货可备全齐了?”

    “娘顺今儿蒸花馍,让我把田头晒的柴火背回来烧。”

    钟月忽然想起自家院里码放着一小垛柴,今岁雨水三天两头光顾,别回家还得向旁人讨柴烧。于是对身侧秦氏说:

    “不晓得咱家的柴被雨雪浇烂了没。”

    “才想起来呀,”秦氏好笑道,“你爷爷帮咱抱些放灶房了。”

    钟月拍拍额头,瞧她的笨脑子,爷爷有家里的钥匙喂家禽家犬时肯定会想到的。

    虎子捕捉到她拍脑门一幕,眸间溢出笑来,那种熟悉的亲切仿佛又回来了。

    近两年他总觉得熟悉的姑娘越来越陌生,两家的家境相差也越来越大,不由自主的没胆量再跟她拉话。

    希望快快到家的钟月自然不晓得虎子内心复杂的感受。

    由于为感谢几家帮忙协助卖白菜之事较往年多准备了节礼,虽然听了不少酸话,秦氏和钟月皆认为今年年节过的格外顺畅。

    原本打算在家里过罢上元节再回县城,结果包括秦家在内的几户都准备年初十就回,钟大山和杜氏老夫妇在家里过罢十五,去城里看两日灯会。

    回到县城拜拜亲戚朋友,采买好食材等待包子铺生意走上正轨,已至正月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