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清平农事

分卷阅读116

    。

    钟月虽然有些小郁闷,但并未向秦氏抱怨什么,婚期自来都是长辈们拍板做主。

    ……

    “二郎,我和月儿来看你了……”秦氏边说边将筐篮里的祀品摆在钟月清理干净的空地旁。

    “咱们的月儿长成了大姑娘,跟曾家三郎的小子结了亲,你放心我亲自挑的……”

    跪在墓碑前默默烧纸钱的钟月没出声安慰低泣的秦氏。

    这些年最不容易的就是她了,为抚育幼女甘愿守寡,憋在心里的苦与痛难得就着清明扫墓向早逝的丈夫发泄出来。

    再过三个月她就要出嫁为人妻了,燥乱心情平复后规划的是更长远婚后生活,包括宏图待展的育种事业、接秦氏身边养老……

    无论从哪方面,和曾子辰成亲她是满意的。

    身处墓地,暮然让她想起经年前,深夜第一次跟钟大海来祭祀祖宗遇到曾子辰的情景。

    在夜幕里愿意让她别怕,借给她光的小少年转眼间长成了可以依赖的男人。

    归返途中,她捋了捋被暖风吹乱的鬓发,望着湛蓝苍穹下绵延无岸的麦浪,忍不住嫣然笑起来。

    去年曾子辰给的麦种,今年长势不错呢。

    ……

    多年后春

    “夫人,老爷有书信来!”

    蓝天绿地间一少年利落地跳下马,将缰绳栓在一排青砖黛瓦前面的木柱上。

    然后沿着小道快跑几步把怀中的信笺恭谨地递给一身简装的端丽少妇。

    “过两日人就回来了,还传什么信,竟折腾你们。”

    钟月将木勺递给闻声过来的丫鬟,拍拍手接过书信含笑扫眼信封上熟悉的字迹。

    小厮忙低着头回道:“小的不辛苦。”

    钟月挥挥手,让他自去,自己在几步远的藤椅上坐下,悠闲地读着曾子辰写的信。

    这些年曾子辰在外地任职,她一直跟在身边。

    今年长子下场考童生试需回祖籍,年前十月初带着他和女儿回了郑县,将九岁二儿子留给丈夫。

    路途中竟得知曾子辰被征召回京都任户部郎中,待政务交割完毕就要启程返京。

    钟月对此高兴不已,终于不用三年挪个地方了,江南虽好,却非故土。

    这几日长子在京城二舅家,女儿陪着家里的秦氏和杨氏。

    好不容易偷得浮生半日闲跑来庄子里清静清静,晒晒太阳看看已经培育成的麦苗。

    凭借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曾子辰无条件支持,五年前性状优良表现稳定的麦种终于能大面积种植。

    碍于曾子辰的身份怕招惹是非,她便让他写奏折上报朝廷让百姓得益,全当为家人积德了。

    书信内容家常絮叨,慢慢读了两遍才轻轻折起放好,起身继续浇钟莲前几日送她的几盆兰草,

    原以为那丫头会将绣坊一直开下去,没想到被秦文和带的做起花卉生意,还在京城置了房子。

    钟兰倒是未变,贤惠持家,安安稳稳过日子。

    “夫人,小姐过来了。”丫鬟唤回陷入回忆中的钟月。

    “娘~”

    钟月转身见骑在小厮肩膀上的小女儿瞧见她,兴奋的眉飞色舞。后面不远处,一辆篷车徐徐跟着。

    她无奈的抚抚额头,鸡飞狗跳的日子又来了。

    作者有话说:

    终于补完了一本,谢谢小天使们的不离不弃,接档文《两都大排档》《离婚未遂穿七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