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国后世名人录

二十八、王浚

    28、王浚

    王浚(252~314),是西晋末期最有实力的诸侯之一。在他镇守幽州期间,曾和石勒鏖战,曾和刘琨争雄,是个有实力、有野心、没人品、没智商的主。

    说起王浚呢,就不能不再提一次王家人了。大家去看有关于西晋的历史书的时候,会发现这么一个问题:西晋姓王的大官实在是太多了。

    前面说过,西晋姓王的人大都出自于琅琊王家大族。在琅琊,如果你姓王的话,那将会是一件特别牛逼的事情,出去走在大街上都觉得自己脸上有光,倍儿有面子。

    但是世界上姓王的多了去了,除了你琅琊王氏以外,当时社会上还有另外一个也是姓王的大族,也是个名人辈出的世家,那就是太原王氏,这也是一个牛逼哄哄的世家大族。出生于太原王氏的名人就有王诩(鬼谷子)、王莽、王昭君、王浑、王猛等人,都是些牛逼哄哄的人物。

    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五百年前是一家,而之后琅琊王氏的实力之所以能够甩开太原王氏几条街,那是因为琅琊出了个王导这样的大boss。但那都是东晋之后的事情。在东晋之前,谁也不能说哪家比较强,毕竟家家都有几个牛人嘛。

    而王浚作为太原王氏的代表人物,不在于这人多有才,多有能力。而在于这人能够通过自己的手段,在五胡乱华的混战中割据一方,逐鹿中原。在整个北方地区,有本事和胡人分一杯羹。

    虽然最后还是身死人手,虽然这人心术不正。但不得不承认,王浚还是给石勒等人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还是能和石勒扳扳手腕的。他的整体表现要比苟晞好,至少战绩比苟晞好多了。

    前面说过,苟晞是西晋王朝末期最会打仗的一个人,那王浚的战绩凭什么要比苟晞好呢?他凭的是他的外交手段。

    简单来说,五胡乱华指的就是羌、氐、羯、匈奴、鲜卑五个主要的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争战杀伐。但在西晋初期主要也就是匈奴(刘渊)和羯族(石勒)这两个势力登场。其他的像羌氐(齐万年)、鲜卑(段氏、拓跋氏、慕容氏、宇文氏等)还没那能力和汉人叫板,这时候还没向中原挺近。

    而让鲜卑人民真正看到中原混乱不堪,自己完全有机会、有实力在这儿浑水摸鱼的人正是王浚。

    为了能够取得八王之乱的胜利,为了能够增强实力、与石勒等人对抗争雄,王浚找来了他的帮手——鲜卑段氏以及乌丸族。

    从短期效用来看,这些帮手暂时是能帮助王浚增强实力,让他有能力在乱世中讨点好处。但从长远的眼光来看,王浚这完全是在引狼入室,开门揖盗。

    其实在那几百年的混乱中,不管有没有王浚,后来的鲜卑族人肯定也会趁机入主中原。但王浚在最初时刻扮演的催化剂的作用,成为当时鲜卑人乡下人进城的导游。

    从这点来看,王浚罪在千秋。

    王浚出生于太原王氏,他老爸叫王沈,是个西晋大儒,死后被司马炎封为博陵郡公。按理说,身为王沈的儿子(还是独身儿子),王浚应该从小就是那种养尊处优、钟鸣鼎食的阔少公子爷。

    但是实际情况却完全不是这样。没办法,王浚小朋友有个牛爸爸,却没有一个牛妈妈。

    王浚的妈妈姓赵,是个穷人家的孩子,平时的工作就是给王沈家打工,是王家的下人。有一天呢,赵小姐就照常去王家打卡上班,但是没想到,他有个好色不良老板。等她从王家出来的时候,她就怀孕了。

    而王沈同志也没想到就这么一下子,赵小姐就能生出个男娃,真是功能强大。本来按理说,你王沈没有儿子,人家赵小姐给你开胡了,让你王家后继有人了,你王沈应该高兴得去上香拜佛、吃斋朝圣才对呀。

    但是王沈并不是这么想的。人家是文化人,是知识分子,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本来在婚姻上就讲究门当户对。再加上王沈所生活的社会环境那是相当强调门第之见的,你一个博陵县公(死后才被追封为郡公)这么大的爵位摆在那里,总不能和一个灰姑娘、丑小鸭乱来吧。

    所以在王浚出生后,王沈也没给他好脸色看,没当他是亲生的。直到王浚十五岁的时候,王沈病死,这时候的王浚才迎来的他的春天。

    王沈生前只有王浚这么一个儿子,没办法,他的爵位总得传下去呀。虽然王沈极不情愿让王浚做接班人,在生前也一直没有确立世子。但在他死后,他的那些王家亲戚还是让王浚顺顺当当地继承了其博陵郡公的爵位,毕竟他是你王沈的亲生儿子嘛。

    熬了十五年,熬到王沈驾鹤西游后,王浚才当上了驸马都尉。这也算难为王浚小朋友了,自己明明是富二代、官二代,但也是个豪门落魄子,十五年来没看过老爸的好脸色。

    当年的孟尝君田文和王浚的身份一样,也是个豪门落魄子。但他的境况比王浚好多了,至少在他老爸田婴死前就给他确立了世子的地位,至少是经过他老爸承认的继承人。

    王浚好不容易当上政府官员后,又在中央政府瞎混拼搏了好几年,前前后后当过员外散骑侍郎、越骑校尉、东中郎将等不大不小的官职。

    当时的王浚虽是豪门出生,但这对他的官途也没啥帮助,最后他还是得靠自己,得靠自己的特殊手段出道上位。

    稀里糊涂地在政府混了好几年之后,后来他替贾南风做了一件亏心事。这事儿之后,王浚才开始真正发迹。

    这事儿就是前面说过的贾南风毒杀太子司马遹一事。在贾南风陷害司马遹,将其禁闭之后,这还不够,贾南风还是不放心,她还派了狗腿子孙摅等人拿着毒药去毒杀司马遹。而王浚作为贾南风的忠实粉丝,也光荣地参加了这次斩草除根行动。

    由于平时就在贾南风面前表现良好,再加上这次毒杀司马遹立了大功。王浚一下子就得到了升官发财的机会,在贾南风的帮助下,被封为宁朔将军、都督幽州军事。这个官可不得了,他直接被提拔为幽州的军事老大,这就直接是一方诸侯了,连场像样的仗都没打过。

    因陷害太子、献谀妖后而得大官,王浚的人品之差由此可见。

    坐上幽州军队总司令的位置后,王浚做得第一件事就是前面说的拉拢外族。幽州处在西晋东北部,其北边便是鲜卑部落,这里住着段氏、慕容氏等鲜卑族人,这给了王浚很好的发挥空间。

    在他的主动示好下,王浚成功将自己的两个女儿推销出去,分别嫁给了鲜卑首领段务勿尘和苏恕延。

    这个段务勿尘就是鲜卑段氏的老大,后在王浚的推荐下,被西晋封为辽西公。他一直为王浚干活,像他的儿子、之后的段氏首领段疾陆眷也继续为王浚效力,成为王浚手下的一支最有实力的军事力量。

    其实这是一种很好的投资方式,自己只是损失了两个女儿,便得到了一个强大的后援军团。这个后援军团在王浚日后的南征北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

    有这么一个后援军团,王浚就是超级诸侯;没有这个后援团,王浚也就是个二流货色。

    王浚这招和亲政策用得恰到好处。

    而在另一个王浚差点身死人手的事件中,王浚又得到了乌丸族人的支持。

    八王之乱在轮到司马伦执政的时候,成都王司马颖联合司马颙、司马乂等人讨伐司马伦,并大量印制宣传单,广发英雄帖,就是希望听话点的人都来帮自己,壮大声势,联兵攻打司马伦。

    但是王浚就是这么一个不听话的人。接到司马颖的倡议书后,王浚鸟都不鸟他,自己在幽州该干嘛还干嘛,我才不给你司马颖当枪手呢。不仅是自己不鸟司马颖,王浚还直接下令幽州的人也不准去给司马颖干活,不准去给他当枪使。我的地盘里要是发现有人去投靠了司马颖,那你这辈子就完了,老子见你一次打你一次。

    就因为这事儿,王浚和司马颖闹翻了。其实这也怪王浚太不会做人了,你自己不和司马颖合作也就算了,你干嘛还禁止别人去投靠司马颖呀,要我我也和你翻脸呀。再加上若干年后,司马颖在攻打司马乂的时候,王浚又对其公然攻取洛阳的做法颇有微词,又说了司马颖的坏话。

    这就彻底得罪了司马颖了,人家确实是目无君上,但你也别尽瞎说实话呀。人生艰难,有些事就不必随便拆穿了嘛。

    最后,司马颖实在是忍无可忍,你小子也忒猖狂了,干嘛总和我作对。而且你现在掌控整个幽州,手下有兵有将,你这是个毒瘤呀,我真不放心你活着。得了,我看你幽州老大的位置也坐到头了,我直接做了你吧。于是,司马颖一不做二不休,派了个人去刺杀王浚。

    司马颖派去的这人叫和演,和演是司马颖手下的右司马,以前跟着司马颖一起闹过革命,一起去讨伐过司马伦,是司马颖的绝对心腹。派这么一个人去做这种见不得人的事,司马颖很放心。

    为了他的刺王行动顺利进行,司马颖让和演与当时的幽州刺史石堪互相换了个位置。让石堪去当右司马,让和演去当幽州刺史,去接近幽州军队总司令王浚。

    其实这条计谋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真正的问题却出在和演为完成任务而找的一个帮手身上,这个帮手便是乌丸单于审登。

    和演到了幽州后,立马就和乌丸老大审登联络上了,你在幽州有财有势,是个地头蛇。而我则是个刚来的菜鸟,啥事也不懂,你就帮帮我吧。事成之后,我老大司马颖不会亏待你的。

    就这样,原本完全不搭边的两个人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走在了一起,一起实行阴谋诡计。

    有这么一天呢,和演就约王浚出去游山玩水,去蓟城城南的一座山上旅游。这本来就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王浚也没太当真,就答应了。而按照和演的原计划呢,在约会的过程中,他说要和审登一起动手的。

    但是天公不作美,和演出门之前没看天气预报,就在他们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突然就下起了大暴雨。反正就是电闪雷鸣,风雨大作,看着就像是世界末日似的,搞得和演一直没法动手。

    其实这也没什么,对于和演来说,来日方长嘛,一次搞不定你王浚,那我就再找机会,再找你下手。但是对于乌丸单于审登来说,这就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了。

    在我们今天看来,如果遇上这种世界末日似的天气也不会太奇怪,顶多就是拍个照片、发个。但在有一些迷信的人眼里看来,这就是老天爷在和世人示警了。

    他们多多少少回望鬼神仙怪那方面去想,反正这种事情肯定就是神仙搞的鬼,有空得去拜拜玉皇大帝,拜拜观音菩萨。神仙在暗示那个谁谁谁亏心事做太多了,暗示那个谁谁谁居官不良了。

    而不幸的是,乌丸单于审登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旅完游,回到家后,审登就对自己手下说了:你们看,这雨早不下、晚不下,怎么偏偏就今天下雨了呢。这完全是老天爷的意思,老天爷不让我们杀王浚嘛。我不能再和和演这小子混下去了,我得站在王浚这一边,王浚有上帝给他撑腰呀。

    于是,审登立马就跑到王浚那儿去,把和演那点小阴谋全都吐了出来。王浚一听,当时就火了,老子好心和你去约会,好心陪你旅游,你就是这样对我的。大怒之下,王浚立马和审登带人去把和演家给围了。

    眼见自己阴谋泄露,大势已去,和演只好举着白旗来投降。王浚也不客气,一见面就直接把他给砍了。幽州总司令和幽州最高行政长官的火拼以总司令的胜利而告终。

    但是王浚手刃和演同时也意味着他与司马颖正式决裂了。王浚这时候手头有兵有外援,杀了和演后,还自封为幽州刺史,倒也不怕司马颖,有和司马颖叫板的本钱。

    所以在这个时候,司马颖没来找王浚的麻烦,王浚倒是率先主动出击了。毕竟自己有那个实力,有那个胆色,那就得显露出来嘛。

    305年,杀了和演后,王浚便以祁弘为先锋,连结司马腾、段务勿尘以及乌丸人举兵讨伐司马颖。王浚这仗打得很顺利,祁弘和司马颖手下大将石超(荡阴之战那位爷)碰面后,直接一个照面就打败了石超。王浚趁机攻取邺城,直接把司马颖和在荡阴被俘虏的司马衷赶到了长安。

    拿下邺城后,王浚的联军——鲜卑人充分体现了他们没见过世面的特质。一进城后,鲜卑人便开始烧杀劫掠,强抢民女,见到啥值钱的就拿,见到啥漂亮的人就抢,就一鬼子进村了。

    而这时候作为军队总司令,作为西晋大臣,作为汉人的王浚不仅不管,他还规定凡是胆敢窝藏妇女,胆敢阻止鲜卑战友泡妞玩乐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都是要被抓起来枪毙的。

    这件事就做得就很不像话,很缺德了。人家鲜卑人帮你打仗,帮你杀人,你要给人家犒赏,给人家福利那是应该的。但这种福利不应该违背江湖道义,不应该以牺牲另一批人的生命、尊严为代价来使这一批人享福享乐。

    你王浚这种助纣为虐的行为不就是鼓励、支持胡人来欺负咱老百姓么。

    攻破邺城,回到他的老窝幽州蓟城后,王浚声威大震。就因为和司马颖打的这仗,他一下子从一个没人重视,一个王沈的私生子变成了谁都得侧目相望,谁都得巴结示好拍马屁的一方诸侯。

    而这个主动来示好王浚的人就是东海王司马越。这时候的司马越在荡阴大败亏输,好不容易逃到东海国准备东山再起,准备反攻长安的司马颙、司马颖。而司马越想要取得对司马颖的胜利,就必须要找人帮忙,他找的这人就是王浚。

    人家王浚有实力,有革命热情,和司马颖有仇,关键是还离我东海国近,是个完美的中国合伙人。最后,在司马越的邀请下,王浚派出了手下大将祁弘和司马越、司马腾等人联军西进攻打司马颖。

    最终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祁弘带着他的乌丸骑兵最后打进了长安城,赶跑了司马颙和司马颖,还照例在长安烧杀劫掠干了一大票。在其帮助下,司马越成功迎接司马衷回到洛阳,结局是皆大欢喜(对于司马越联军来说是这样)。

    这次立了大功后,王浚正式被封为幽州刺史(之前的幽州刺史没有经过官方认证)及夷人(主要是乌丸)、河北军队总司令。晋怀帝即位后,王浚又被封为司空、乌丸校尉,成为西晋最有实力的人物之一。

    在这之后,西晋王朝的内战正式结束。但王浚的军事生涯还在继续,这次他把枪口对准了外来侵略者,准确来说这个侵略者就是羯族石勒。

    之前的内战中,王浚几乎是百战百胜的,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得到了外援鲜卑和乌丸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但在和石勒的战争中,他将失去他的一大臂助——鲜卑人。

    308年,石勒率兵攻打冀州。而这时候的幽州刺史王浚就充分体现出了他做为老大的那种舍我其谁的毅然决然风范,以及犯我域者、虽远必诛的态度,王浚立马派遣鲜卑族段务勿尘的儿子段文鸯前去抵御石勒。而且这鲜卑人打仗还真有一套,段文鸯一出马,立马打退石勒。

    王浚和石勒之间的第一次较量,王浚轻易胜出。

    309年,石勒再次带兵来犯冀州,斩杀冀州刺史王斌。而这时候的王浚由于先前在冀州保卫战中表现出色,在和石勒的对战中占据上风,直接被晋怀帝封为冀州刺史,名正言顺地成为冀州、幽州老大。

    坐上冀州老大的位置后,王浚继续和石勒对着干,立马派出手下王昌、阮豹以及段务勿尘的儿子段疾陆眷直接前去打石勒的老窝襄国。石勒立马回援襄国,但路上碰到王昌,又被打败一次。

    但王昌这次仗是打赢了,却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人物,这人叫段末柸,是段疾陆眷他弟弟,这小伙子直接被石勒给俘虏了。这就了不得了,你要是自己的手下被活捉也就算了,但人家段末柸可是段家人,算是你盟军的人。

    这人一被俘虏,就出事了。

    石勒很聪明,捉了段末柸后,不仅不为难他,不找他麻烦,还好吃好喝好酒好肉掏心掏肺地招待他,完全就拿他当大爷了。

    有些人惹不起,那就得去结交。石勒的战术就是打得起就打,打不起就去套近乎。这种战术深得远交近攻战术的精髓,石勒用兵还是很有一套的。而遗憾的是,以王浚的智商,还领悟不了这种战术思想。

    在这之后,石勒便直接找到段疾陆眷开始谈判。谈判的条件是段疾陆眷拿出二百五十匹战马、一筐金条、一筐银条,石勒放走段末柸,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就和菜市场买大白菜一样,是很正常的市场交易。

    但这事儿的问题就出在石勒这儿。由于石勒捉了段末柸后,实在是对他太好了,而且他在谈判的时候也表现出了十二分的诚意,这给段家人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段疾陆眷一看,你石勒是个实诚人呀,值得交往。

    于是在这谈判之后,段疾陆眷立马带着他的鲜卑人回家热炕头去,不再跟着你王浚干了。再跟着你去打石勒,这也太不厚道了。

    而且从此以后,段氏不仅是两不相帮,而且还王浚干了一架,并成功打败以前的旧老板,双方彻底决裂。

    王浚和石勒的第二次较量从暂时的结局上来说是王浚赢了,但从长远来看,王浚输的一败涂地。

    在段氏离开王浚后,王浚手下大将祁弘又和石勒干了一架。这次王浚失了外援,失了一大臂助,导致战况惨不忍睹,祁弘本人也在战场上直接被斩杀。

    在这之后,王浚和石勒的较量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王浚再也不是石勒的对手。

    在和石勒打架的空闲之余,王浚还和刘琨等人打了几架,也使其实力受损,内部损耗增加。这时候的王浚就像是当年执牛耳、会诸侯的吴王夫差一样,表面上是很强大,但是实际上已经是千疮百孔了。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王浚之所以会从一个军事豪强突然堕落为一个外强中干、势如强弩之末的人,这除了和他的穷兵黩武、失去外援有关外,还和他的性格有关。

    前面说过,王浚是靠陷害太子发迹的,为了结好鲜卑人,他也帮着外人欺负汉人。王浚这人人品、道德差得没话说。

    而当他飞黄腾达、权倾一方的时候,他的残暴之心也就表现了出来。和苟晞一样,王浚也是个骄奢淫逸,严苛贪婪的主。这种人顶多也就是个暴发户,当不了大人物,成不了大事。

    而且在永嘉之乱、晋怀帝被捉走后,王浚也立了个太子玩。从本质上来说,他这太子立和没立是一样的,反正自己都是老大,啥事都是自己说了算。但是立了太子之后,产生副作用了。

    这个副作用就是王浚越来越自负,越来越跋扈,完全把自己当成天下第一看了。你刘琨龟缩在并州,已经自身难保了。你石勒虽是能够杀害蒙城的苟晞,但我王浚和苟晞之辈不一样呀,我是有主角光环附体的,我实力强,会打仗,你石勒能奈我何。

    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王浚还不如苟晞呢。虽然最后面对石勒的时候,苟晞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但王浚这位爷不仅是不还手,他还主动请石勒来抓自己,糊涂一时。

    自己骄傲了之后,王浚的不臣之心也就显露出来了。反正这个时候苟晞被杀,西晋能说得上话的人也没几个,我要当老大谁也管不着呀。

    王浚想当皇帝的消息一传出去后,他手下一个叫胡矩的人便立马站出来反对,最后惹恼了王浚,把他踢出了蓟城,让胡矩去当魏郡太守去了。但如果胡矩知道后来那些去劝谏王浚的人的下场的话,胡矩会高兴得去烧香拜佛的。

    因为之后的如刘亮、刘搏、高柔、霍原等反对王浚自立称帝的人,王浚全看不顺眼,就直接一股脑把这些人全给杀了。

    事情闹到这儿就很严重了,你杀了这么多手下,时会引起公愤的。所以这个时候的王浚内部人心惶惶,民心不附,外部鲜卑段氏又不听话,实际情况并不乐观。

    而作为王浚最大的敌人,石勒的嗅觉是很灵敏的,他也看到了这点。

    凡敌人强盛,未能急取,须当卑辞厚礼,以骄其志,俟其有间可乘,而后破之。

    石勒用的便是卑而骄之的战术手段,先是讨好王浚,再趁其志得意满、毫无防备的时候一举杀过来,擒下王浚。

    想当年,战神关羽就是这样败在陆逊、吕蒙的手上的。

    眼看王浚做梦都想当皇帝,石勒便顺水推舟,写了封信给王浚:您老人家德高望重,民心归附,争战杀伐谁也挡不住,简直是神兵天降,兵锋所向,莫有敌者呀。我石勒是怕了你了,我打不过你,我认你当老大吧,从此以后我就是你的小弟,你指哪儿我就打哪儿,全听你的。

    记得以前王弥也写过一封类似的信给石勒,石勒这是只要照抄就行了。

    而王浚收到这封信后,他和石勒对王弥的态度完全不同。他竟然完全信了,还是你石勒够意思,还是你懂我。现在鲜卑人不帮我,我手下有一大帮子人也不支持我,只有你石勒肯帮我了。从此以后,你就是我亲兄弟啦。

    卑而骄之的计谋是要看施展对象的。对石勒用这招,那你就准备给自己收尸吧;对王浚这种人用,那你就等着给王浚收尸吧。

    在这之后,双方互派使臣,又相互发了好几封慰问信。而石勒在他的慰问信中,含糊其辞地给王浚传达了这样一个意思:您老人家还是赶紧地称帝当皇上吧,我石勒挺你。

    王浚知道石勒的态度后,那是相当高兴,你真是我的忠实粉丝呀。最后,正如石勒所料,王浚急迫地想登基当皇帝,并且答应让石勒来蓟城受封参拜。

    你要称帝可以,但你让石勒来你老窝,这就是赤裸裸地引狼入室呀。王浚引狼入室的老毛病又犯了。

    有些时候,敌人要打败强大的你,靠的不是实力,不是运气,也不是计谋。而是你自己傻乎乎的,自己当了敌人的帮凶。

    石勒一听说王浚邀请自己去蓟城,那是相当高兴,便立马带兵一路从襄国赶了过来。而王浚那些手下可不全是傻子,还是有几个明白事理的,便对王浚道:非我族类,其

    心必异,石勒这小子的话你也信。这里面肯定有猫腻呀,他要是带兵打过来怎么办,他要是来这儿抢劫闹事怎么办,你老人家还是赶紧地醒醒吧,还是赶紧地派兵去阻挡石勒吧。

    王浚一听,手下这些人竟然是这样说自己的好兄弟石勒的,你们活腻了。所以王浚当场就发火了:石勒是我兄弟,你们骂他就是骂我。你们这群小子谁再敢说他坏话,我就斩了谁。

    最后,王浚为迎接石勒,专门给他弄来了好几支迎宾队伍,为他铺了十里红毯,设了奢靡晚宴。在王浚的保护下,石勒一路轻轻松松,带着人马一路旅游到了蓟城。

    到了蓟城后,石勒那是一点也不客气,完全没拿王浚当兄弟看,直接在蓟城烧杀劫掠干了几大票。一路烧,一路抢,一直闹到王浚家里,直接把王浚给逮了。

    石勒从他老窝襄国一路跑到王浚的老窝蓟城,那是相当顺利,连个空手套白狼的小偷,检查身份证的警察,收缴武器的王浚小弟都没碰到。反正就是拿着刀叉剑戟就这么嚣张猖狂地一路走到了蓟城,就差没喊着斩杀王浚的口号了。

    石勒杀进王浚家后,直接活捉了王浚,但这还不够,石勒还得去羞辱一下王浚。石勒的手下活捉王浚后,把王浚带到石勒面前,但这时候坐在王浚面前的不只是石勒一人。还有王浚他老婆,被石勒搂在怀里的老婆。

    石勒这样对待王浚的老婆,无疑是在王浚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算是以暴制暴的一种做法。他这种做法就很损了,但是现在大局已定,石勒是赢家,王浚是输家,他怎么乱来都可以啦。

    坐在椅子上,看着下面的王浚,石勒这样骂了他几句:你王浚身为西晋大臣,上不能尽忠臣事,下不能安抚百姓。反而是目无君上,野心勃勃,严苛暴政,不能拯救百姓于水火,库有积粮却不能放粮赈灾。你这种人死有余辜,我活捉了你也算是替天行道了。

    在对待西晋的王侯将相上,石勒简直就是上帝派来惩罚他们的,无论是对待司马越、王衍还是王浚,石勒都能说出一大堆道理来让他们认罪伏法。他这是用流氓的理论来对付流氓,用黑社会的手段来对付黑社会。

    石勒在除暴安良、铲除奸邪上面还是有一定的天赋的。

    王浚一看到自己的“好兄弟”这样对待自己,那是相当窝火,但这也没办法,谁让你笨呢。

    被活捉之后,王浚被送到了襄国,之后直接被石勒斩首。王浚轰轰烈烈的一生也就就此结束。

    说到王浚,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王浚这人傻。这一点光是从他引狼入室,放任石勒来捉拿自己就可以看出来,也正因为这个,王浚被后人称为“糊涂虫”。

    但从整体上来说,王浚这热人品是差了点,能力是差了点。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王浚这人实力是有的,能够在群雄林立的乱世中混出来,而且混得还不错,那这人的实力就不容小觑。

    即使这人靠的是某些外援,即使这人水平低,但他至少曾经风光无限过,曾经称霸称雄过。

    但也正是王浚寻求的鲜卑外援,使得鲜卑人登上华夏的历史舞台。之后的鲜卑段氏、慕容氏、拓跋氏、宇文氏轮番登场,在中原乱世混得风生水起。从此以后,在鲜卑人的参与下,中原只有更乱,没有最乱。

    从这点来说,王浚是汉人的罪人。

    </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