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太监天子

第一章 福祸相依

    古曰: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此气化为开辟世界之人,即为盘古;化为主持天界之祖;即为元始。盘古将身一伸,天即渐高,地便坠下。而天地更有相连者,左手执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以凿开。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气升降,清者上为天,浊者下为地,自是混沌开矣。天地即开,盘古力竭,乃死。又生二神,阴阳所化,男曰伏羲,女唤女娲,兄妹也,皆为人首蛇身。

    开天辟地,然天地无色,杳无生机,伏羲女娲居其中,甚闲。伏羲怒,劈手于大地之上划沟壑,乃成江河,奔流向东,成东海,堆沟壑之土成五岳七山,天地之间便有山川河流,日月星晨,若出其中。

    山川即成,却无生息,女娲甚聊,遂搏,黄土作之。后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生。天地之间遂有五仙五虫。天,仙者,黄土为之也;人鬼妖者,引绳为之也。此乃乾坤肇始,万物之由来。仙者自清,独人鬼妖者不平,亦欲成仙,乃有天劫。

    日月更迭,斗转星移,岁万载,尘世间人鬼妖甚嚣,不平,言:吾等皆女娲所造,为何独仙者居于天上,不生不死而吾等要饱受轮回之苦?天界日久,亦有沉沦者,枉为仙,仙言:人间若有德善之人,可寻至蓬莱,修成大道者亦可成仙。此语既出,轩然大波骤起,人、鬼、妖无不励精修法,以期有日得正大道。正所谓是:人间有仙境,得道在蓬莱。是也。

    天元四七一八年,九州十三域天现异象,紧接洪涝泛滥蝗灾四起,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轩辕王扬言皇天已死举旗造反,三十六路诸侯尽皆响应,揭开了天下大乱的序幕。

    子夜,无月。

    皇城外火光冲天,喊杀声哀号声不绝于耳。一个小太监蜷缩在宫门外,看上去只有十岁的模样,额前已满是冷汗。

    宫门内传出一个苍老无力的声音:“小白子,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小太监滋溜打了个冷颤,赶忙回身跪倒在地:“回陛下,现在已经子时了。”小太监话音刚落,宫门“吱嘎”一声打开,一个老者迈步走了出来。老者年纪不小了,头发胡须已经花白,在他身后,跟着一个年纪同小太监相仿的少年。

    小太监“咚咚”磕了两个响头,道:“皇帝陛下,太子陛下,外面风大,有事吩咐奴才一声便可,请二位主子回屋休息吧。”

    皇帝冷笑一声:“叛军已经兵临城下,朕如何睡的着?”说罢又环顾四周,问道:“小白子,怎么就只有你一人?其他侍卫宫人都哪里去了?”小太监“咚咚”又磕了两个响头:“回陛下,侍卫已经被守城将军抽走守城去了,宫人……宫人们都四下逃命去了,连……的娘娘们也都……逃了。”

    皇帝轻叹一声,眼中尽是落寞:“大臣尽降,妻子纷飞,宫人皆散,如今朕已是孤家寡人一个……罢了!”刚要转身回到宫内,一个铁甲卫兵跌跌撞撞跑了过来,“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这个铁甲卫兵浑身是血,面色苍白,两支手臂由于长时间的砍杀已不住的颤抖,大口喘着粗气道:“陛下,城门失守,叛军转眼便杀到,请陛下快走,微臣前去与贼人决一死战,望能阻他们一阻!”卫兵说完,怒吼一声,起身朝城门方向冲去。

    太子凑到皇帝跟前,两条腿不听使唤抖得厉害,只觉一股热流从胯下涌出,顺着双腿潺潺流下。太子一把抓住皇帝袖袍,痛哭道:“父皇,儿臣不想死,儿臣不想死……”皇帝顺势将太子揽进怀里,轻声宽慰,不料太子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把明晃晃的匕首,“噗嗤”一声刺进皇帝心窝。皇帝惨叫一声仰面栽倒,两支眼睛死死的盯着太子惊慌失措的脸,至死也不相信自己会死在亲生儿子的手中。

    由于事出突然,小太监竟被吓得呆若木鸡,跪在地上一动不动。太子举着匕首朝小太监走了几步,嘴里喃喃自语。小太监以为太子疯了,吓得连连磕头,却听太子干笑两声:“小白子,本太子这就送你去阴曹地府,到了下面见到我父皇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他老人家一声,就说轩辕王跟本太子下了保证,只要我能亲手杀了皇帝他就答应饶我一命,让他老人家放心,本太子一定好好活着,为他老人家传宗接代。”

    小太监心中暗暗叫苦,本来他早已经收拾好行李准备开溜,可后来又转念一想,他来宫里这一年多没少受其他太监和宫女的欺负,就是因为他到宫里时间最短,虽然办事聪明伶俐但是功劳往往被别人抢了去。这次皇帝逢此大难,宫里人人自危都收拾好行李要跑,他却偏偏留下,一旦皇帝吉人天相逢凶化吉,他在宫中的地位不就一飞冲天了吗?他平时见太监总管在他们这些小太监面前威风得意的样子,心里不知羡慕嫉妒恨到什么程度,有这么个飞黄腾达的好机会摆在面前,虽然说凶险非常,但他还是决定试上一试。可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太子竟然为了活命把皇帝一刀杀了,现在又要杀他,如果他不想个保命的办法,今天也非死在这里不可。随即小太监心下盘算,脑中忽然一动,叫道:“太子陛下要杀奴才,奴才一万个心甘情愿,但是奴才担心奴才死了以后,太子陛下也命不久矣!”

    太子闻言嘴角一咧,目露凶光道:“小白子你放心好了,轩辕王信中写的清清楚楚,只要我亲手杀了皇帝,他不但不会杀我,归降之后还会封我个远疆的诸侯。虽然到时候不得不背井离乡,但本太子依然是一方的霸主,一辈子荣华富贵享用不尽。”

    小太监故作镇定,道:“太子陛下,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兔子死了狗捧着的事比比皆是,轩辕王一旦成了皇帝,要杀你还不是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了事?何况陛下犯的是杀父弑君的罪,就算到时候轩辕王反悔杀了你,天下人也会说陛下你该杀,轩辕王杀你是在替老皇帝报仇,杀你杀的好!杀你杀的妙!杀你杀的呱呱叫!到时候轩辕王不将陛下你扒皮抽筋点天灯恐怕都不足以平民愤啊陛下!”小太监为了活命,舌底好像抹了油,满嘴跑骡车,唾沫星子也喷出来老高。其实他哪知道“兔死狗烹”的典故,只不过有一次他无意间听到两个大臣在宫门外说起这个成语,他耳朵一叉以为是兔子死了狗捧着的意思,对应着他们的谈话内容,小太监才知道这词是说成事之后翻脸不认人的意思,这才脱口而出,却不知正好说到了点子上。

    太子自幼饱读诗书,听完小太监一番话,自然也会着了“兔死狗烹”的意思,心中顿时犹豫起来,心想小太监的话也不无道理。

    小太监一见太子心生犹豫,知道自己这条命算是保住了,马上又嚷嚷起来:“太子陛下,与其等死,不如跟奴才走,奴才知道有条逃生的路!”

    太子闻听大喜,赶忙问道:“在哪?快带本太子前去!”

    小太监领着太子一路狂奔,来到寝宫后的后花园,翻过几座假山这才停住。小太监指着假山后的一堆野草:“太子陛下请看!”说着小太监将野草往两边一拨,露出一个不大不小的狗洞。

    太子看见这个狗洞,乐得差点没蹦起来,挽起袖子就准备钻。可他刚要动身,脑中忽然想起一事,转头对小太监说道:“小白子,从你进宫服侍以来,本太子对你怎么样?”小太监在宫中别的没学到,歌功颂德昧着良心说话的功夫倒是练得炉火纯青,当下也顾不得太子又要闹哪出,连忙道:“太子对奴才的恩情有如东之茫茫东海,深不可探!又有如西之巍巍昆仑,高不可攀!”太子一乐:“既然如此,小白子,我俩互换衣服,你穿着我的衣服先爬出去探探外面的情况,如果外面安全,我再出去。这样的话我对你的恩你就算报答了,从此你我二人两不相欠,怎么样?”

    小太监心中暗骂你个王八球子,让老子穿着你的衣服出去探风,一旦遇着叛军把老子当成了你,那老子岂不是十死无生?小太监想要拒绝,可又见太子手中明晃晃的匕首,只好硬着头皮答应。

    两人互换完衣服,小太监头也没回便钻了出去。等小太监钻出狗洞,往四处张望一番,见并未有什么动静,撒丫子就往树林里跑。换衣服的时候小太监就盘算好了,出去如果遇着叛军自己就算栽了,如果遇不到,自己就往树林里跑。他知道树林里障碍物多,叛军的骑兵在树林里跑不快,弓箭手也射不准,只有往树林里跑才是他唯一的活路。

    话说太子手执匕首在狗洞旁等小太监回信,等了好一会儿也没见小太监回来,顿时急得满头大汗。太子一咬牙,实在等不下去了,挽起袖子爬出狗洞,谁知刚爬出狗洞,就见东边大路一队叛军骑兵呼啸而来,转眼便来到太子近前。太子大惊失色,转身又从狗洞往回钻,骑兵队长见太子穿着一身太监衣服,以为眼前这人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小太监,翻身下马紧赶两步,抽出长刀“噗”的就是一刀。此时的太子正撅着屁股使劲往狗洞里拱,听到身后长刀出鞘,赶忙要喊“不要杀我,我乃天武国太子”,可话在哽喉还未出口,一柄长刀便破菊而入,鲜血粪汤溅了一地……

    小太监不知在树林里狂奔了多久,直到两腿跑得发软才停下。小太监大口喘着粗气,环视四周,见周围并无动静,心中稍稍平复。就在小太监心中合计日后该何去何从的时候,一只大手轻轻拂在小太监肩头。密林里本就黑得瘆人,被不知道什么东西一下搭在肩头,把小太监吓得“啊呀”一声就地滚出老远。待小太监回过神来定睛一瞧,只见眼前站着一个老和尚,也正不住的上下打量着自己。这个老和尚身高五尺有余,一脸花白的络腮胡子,大脑门铮亮,两支大眼睛一眨一眨闪烁着孩童般的纯真,穿一身旧得发白的袈裟,浑身上下竟透着股能够令人心静神闲的祥和。

    小太监以为遇到了活佛,赶忙跪下叩首,谁知老和尚见小太监跪倒便拜,惊得手足无措,也连忙跪倒,一面磕头一面高颂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太子陛下这是何故,折煞小人了……”

    小太监一愣,低头看了看自己这身行头,可不是吗?自己正穿着太子的衣服,如果单论模样长相,小太监可比太子武伯熙英俊多了,他穿上这身太子皇袍,不认识太子的人还真能被他唬住。

    小太监见老和尚不住给自己磕头,应该不是叛军一伙的,心里暗松一口气。他本想告诉老和尚自己的真实身份,可又转念一想,自己现在身处险境,如果一旦告诉老和尚实情,老和尚一生气揍自己一顿倒是小事,要是把这老和尚气跑了,自己一个人在这虎豹豺狼出没的密林里恐怕只有死路一条。现在老和尚既然把自己当成了太子,自己索性就扮一回太子,等出了密林再道出身份不迟。

    打定主意,小太监干咳两声,心里想着平日太子的种种体态神情,一样照瓢画葫芦学了起来,还别说,他在这猪鼻子插大葱装象,太子的架子竟也被他学得有模有样。只见小太监站起身来,胸脯一挺脖子一扬,尽量压低声音好让声音听起来粗一些,傲声道:“跪者何人?”

    老和尚“咚咚咚”又磕了三个响头:“回太子陛下话,老衲是明镜山菩提寺的主持老实和尚。”

    小太监心中暗笑,心想这老头名字叫老实和尚,不知是真老实还是假老实。他从小生长在一个普通农户家庭,后来闹饥荒爹娘都饿死了,为了有口饭吃他这才到了宫中做了太监,他哪里知道眼前的这位老实和尚位列“天下四大名僧”之首,江湖之中辈分极高。他又哪里知道明镜山菩提寺是天下佛宗的正统,门下弟子武艺超群,徒子徒孙遍布五湖四海。他只当老实和尚不知是哪座小山上哪座小庙里的主持,接着又问:“老实和尚,你来这里做什么?难道是想趁我城破趁火打劫不成?”

    老实和尚闻言把大脑袋摇成了拨浪鼓,赶忙解释道:“太子陛下多虑了!老衲是受了蓬莱仙岛丹崖阁普渡老剑仙的委托,特地来此保护皇帝和太子陛下的!老衲本想穿过这片森林直奔皇宫而去,不想在此巧遇太子陛下,让太子陛下受惊了,老衲死罪!”

    “普渡老剑仙?”小太监挠挠头:“普渡老剑仙是谁?”

    老实和尚答道:“太子陛下久居皇宫,自然不知道江湖中的事了。普渡乃蓬莱仙剑门掌教,人称‘剑仙’,是江湖中我们这些侠义道人士的领袖。这次轩辕王勾结魔道祸乱天下,普门长得知消息后迅速集结侠义道人士,怎奈皇城路途遥远,普门长只好嘱咐老衲前来保驾,自己则率领众人攻打轩辕城,只望能一解当前燃眉之急。”

    小太监点点头:“原来如此,那事不宜迟,快速速带本太子离开本地。”

    老实和尚一皱眉:“佛祖保佑,能让老衲在此遇见太子,敢问……皇帝现在何处?”

    小太监哀叹一声,还真挤出几滴眼泪,哭道:“现在皇城已被叛军攻破,父皇他……”

    老实和尚见状,高颂了一声佛号,又道:“还请太子陛下节哀。既然老皇帝已经驾龙西去,那此刻起太子陛下就是天武国的皇帝。皇帝陛下在上,老衲叩礼。”老实和尚说完,匍匐在地,恭恭敬敬给小太监磕了几个响头。磕完头老和尚又道:“皇帝陛下,此地不宜久留,如今之计当以大局为重,请速速随老衲前往蓬莱仙岛,到时借助侠义道的力量再图复国方为上策!”

    小太监早不想在这片黑得吓人的林子里呆了,正要随老实和尚走,却听头顶的树杈上嗷的一声怪叫,随即蹿下四个人来。

    </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