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时空挛

第四七章 群体意志

    但是无论狮子群经过了多么先进的改造,多么高效的分工合作,多么快速的吞咬,多么迅捷的打扫战场,也不可能完成瞬间吞噬,且不留下一点痕迹。(本章节由网网友上传)任何大型动物群都没有这样完美的攻击力和掩饰力。只因为他们身体太大,数量有限,以至于无法在有限的空间时间之内,完成足够精细的分工。

    但如果是蜜蜂这样的小型生物呢?如果是蜜蜂,则它们肯定是改造体,因为蜜蜂本来不吃人,更加不吃机器零部件。假设有五十万个蜜蜂脑中有记忆体碎片。五十万只蜜蜂出现在阿尔卑斯山脉,大体分散开,或者部分掩蔽起来,同样不会引起人的注意。

    而且由于记忆体碎片有五十万个,数量巨大,所以即便群体意志一直存在,但只要距离小的记忆体碎片数量不大,他们形成的特殊能量波动同样不会被检测仪发现。只有当五十万只蜜蜂全部窜到数量有限的目标身体上,高效分工,迅速毁灭时,群体意志发出的能量波动才会被检测出来。

    如果蜜蜂经过足够强悍的改造,数量又足够大,群体意志的分工又非常高效,那么他们是可能完成对人类的瞬间吞噬的。5万只吃头,5万只吃左手,5万只吃右手,如此类似地分工下去。即便有少量线索残留,如人类身体残渣,或者迸射而出、落在附近草丛中的血迹,只要群体意志安排好随时准备清场的蜜蜂队伍,带走这些线索,让线索永远消失,并不是难事。瞬间吞噬完成后,五十万只蜜蜂立刻飞散开来,群体意志的特殊能量波动就瞬间从探测仪上消失了。

    如果要寻找的目标是蜜蜂,就还有一个问题。当大量碎片落入大量蜜蜂脑中时,就算蜜蜂经过身体改造,以他们的能量储备,恐怕脑中碎片一旦开始自我修复工作,蜜蜂就会因能量枯竭而亡。然后,假设,刚刚死亡的蜜蜂脑中碎片立刻幸运地钻入另外一只蜜蜂的脑中,而不是因为长久找不到寄主而导致之前的修复工作白做了,估计碎片还会导致新寄主蜜蜂因能量枯竭而亡。

    如此不断循环,可能要连续死亡几百只甚至几千只、几万只蜜蜂之后,这块碎片的碎片才会修复成功,形成独立意识,就像伊丽丝脑中碎片那样。一个碎片寄生下来需要死亡几千蜜蜂,五十万碎片寄生下来,就需要死亡上十亿蜜蜂。这个寄生过程难度太大,而且肯定早就引起人类科学家的关注干涉,导致寄生难度进一步加大。

    另外,以蜜蜂的智能水平,即便经过脑改造,想支撑运转一个有独立意识的人类记忆体微小碎片,估计也非常的困难。所以,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这些落在蜜蜂脑中的碎片在无数次失败尝试后,被迫放弃自我修复、形成独立意识,与其他蜜蜂脑中的碎片建立密切的无线联系,形成能量消耗较少的群体意志。群体意志不是碎片主动选择的结果,而是碎片和蜜蜂无数次血与泪选择的结果。所以,群体意志反而表现出比独立意志更加强大的力量。

    一个人两只眼睛,十万人二十万只眼睛,但这二十万眼睛不齐心不默契,或许它们发挥的力量还不如一千只眼睛。如果十万人被一个群体意志控制,那就相当于有一个叫群体意志的人,他一个人有二十万只听话的眼睛。这就是群体意志的力量。

    “鹦鹉,你觉得蜜蜂作为寄主,还会出现什么问题?”

    “寿命。蜜蜂寿命太短,长寿的蜂王一般也就年,即便经过改造,也不会变化太大。而作为数量最庞大的工蜂,寿命更短,只有三个月左右。毫无疑问,绝对多数的碎片只会是落在占绝大多数的工蜂脑中。这些碎片差不多跟我一样,都是在九年前开始寻找寄主。在这九年中,工蜂中的记忆体碎片差不多要更换36次寄主。整整36次,每次更换寄主,还要面临难以预测的危险,并消耗大量能量。我相信,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肯定有不少碎片彻底死亡了,或者流失到其他种族生物大脑中。所以,我很怀疑,经过九年,落在蜜蜂群中的记忆体碎片,是否还残留足够的威力,瞬间吞噬掉之前消失的四个血红会成员。”

    “而且,我总觉得蜜蜂的隐蔽性太差。只要出现一个数量一万的飞行群体,肯定就会引起人的注意。毕竟天上的东西总比地上的东西起眼。看起来只有蚂蚁了。”

    “蚂蚁够小,改造过后,上天入地钻草丛趴树枝,无所不能,隐蔽性足够了,既可以保证它们带着战果,瞬间撤离,消失无踪,又可以保证它们悄无声息地大批量接近目标。如果有一亿只蚂蚁打地洞钻到我们的脚下,我们不十分留意的话,根本就不会注意到他们。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蚂蚁的寿命有保证,作为数量最大的工蚁,最高寿命可以有六七年,改造后还可以适当提升。只有雄蚁比较短命,交配完就死。蚁后可活几十年。这一点免去了碎片因为不断寻找寄主带来的危险。

    第三点,蚂蚁的智能很低。如果碎片是进入蚂蚁的大脑中,以蚂蚁的脑容量计算,碎片肯定极为庞大,可能过百万。碎片寄生的个体越多,碎片就越分散,那么被探测仪检测到的概率就越低。

    第四点,蚂蚁的社会性极强。蚂蚁的极强社会性会大大方便碎片之间建立无线联系,形成群体意志。

    第五点,蚂蚁群体的社会分工非常明确。在蚂蚁群体分工中,负责发号施令的基本上就是蚁后一个人。所以一旦蚁后被寄生,那么发号施令者就变成了更高智能的群体意志。本来群体意志只能管控脑中有碎片的蚂蚁,现在,群体意志控制住蚁后,就相当于控制住了蚁群。自此,群体意志的控制范围就因为蚁后而大大提升。群体意志因此也有了最好的扩张方法,就是杀死非蚁后的寄生蚂蚁,让其脑中的碎片进入其他蚁后的脑中,这样其他蚁群就被控制住了。随着群体意志控制范围的扩张,安全性也大大提升,因为脑中有碎片的蚂蚁不必因为要执行群体意志而亲自出马。他们原来可能是蚁后、工蚁、兵蚁,被寄生碎片后,将会经常留在蚁巢内,化身智囊团。

    第六点,蚁群可以互相交流甚至合并。蚁群不同于蜂群,蚁群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合作。一旦双方的蚁后全部被寄生碎片,还可以直接合并。原来被寄生碎片的雌蚁升为蚁后后,建立的新蚁群也可以直接合并到原来的蚁群中。通过合并和合作,群体意志的控制力会无限扩展。”

    “照你这么说,九年过去了,可能地球上所有的蚂蚁都被那个群体意志控制住了。”

    “有可能。而且被控制的蚂蚁数量足够大,还可以保证碎片在更换寄主的时候风险足够小。”

    “蚂蚁作为我们要寻找的目标,就没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吗?”

    “有瓶颈的,群体意志的最大控制范围是,所有碎片都在蚁后脑中。在达到这个瓶颈后,要想继续增加控制范围,必须想着怎么增加蚁后的平均繁殖力。同时在达到这个瓶颈后,由于碎片有限,很多新蚁后繁殖出来的蚂蚁将会慢慢脱离群体意志的势力圈,并可能与群体意志的控制圈产生越来越剧烈的冲突和对抗。”

    “我有一个疑问。四个血红会成员被蚂蚁群瞬间吞噬掉,就算它们数量再多也不可能办到。很显然,那些出动的蚂蚁经过了精密地改造。一般的蚂蚁没有这样的攻击力。但是,就算蚂蚁群的群体意志再强大,它也不可能完成对蚂蚁自身的改造,因为它的寄主是低端智能体蚂蚁。它再聪明有手段,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我是不是可以猜测,这个群体意志跟人类或者机器人勾结了?而且被勾结的势力还是政府死对头,王一白在追缉的目标?”

    “哼,我也这么想。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你在短时间内连续三次在差不多的位置检测到他们的碎片能量波动,这说明,有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碎片寄生蚂蚁在过去几天,在同一位置一再聚首。九年了,他们的控制范围肯定已经极为广泛,可能已经控制了几亿亿蚂蚁,有什么事情会让地位高贵的碎片寄生蚂蚁们,甘愿冒难以预测的各种风险,大批大批地聚首于此,然后又立刻散去?”

    “连续三次,在血红会成员手上的探测仪中,碎片能量波动总是一被检测到,就瞬间消失。这说明,由大量分布碎片形成的群体意志已经有很强的警觉性,不想轻易暴露自己。没有必要出现时,绝对不出现。群体意志却这样连续出现三次,确实很诡异。”

    “好了,你现在的任务就是盯住每一只蚂蚁。还有,伊丽丝的事情,你考虑得怎么样了?你不会眼睁睁看着她死吧?”

    “鹦鹉,你可以闭嘴了。”

    叶一脉立刻叫来神经电。一会儿之后,神经电飞过来了,报告道:“一哥,没有发现相关的科技成果。我跟苏格拉底联系过,他似乎想跟我们合作,但没有明确的表示出来。”

    叶一脉微微一笑:“很好。如果说我们要找的碎片寄主是一只只小蚂蚁,你相信吗?”说完,他看了看有些发愣的神经电,然后跟对方低声细语了半天。最后,他抬起头,慢慢说道:“给我找出过去九年所有跟蚂蚁有关的新闻。至于筛选这些新闻的关键词,改造蚂蚁、蚁群恶斗、蚂蚁大量死亡等,你应该很清楚。”

    神经电点点头,迅即离开了。</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