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朱元璋自传

第十一章 道

    话讲到现在其实我已经讲了许多,同志可能埋怨,你的故事不咋的嘛,讲来讲去都是史书上记录的那些事。这些我们要是想知道,自己不会到史书上去查啊,其实您说的话在理,我确实需要彻底解剖自己了。

    先说说俘虏的事情吧,当然现在处理驴牌寨降兵的事情不能再让费聚这小子出面了,没准人家把他认出来,到时候非得把他十八辈老祖宗问候一遍不可。虽然说兵不厌诈,但是对于交朋友而言,大家还是一致喜欢有信义的,对于朝三暮四欺骗朋友的主儿大家还是比较讨厌,说白了是鄙视到家。

    处理俘虏这些事吩咐底下的参事做就行了,具体的做法他们估计已经很娴熟了,因为在我那年代,大家处理俘虏的办法差不多。

    收到俘虏,先把当官的杀掉,至于先前说的什么缴械投降可免一死,那些都是喊给小兵听的,至于头目,不但不能免死,还得大杀特杀。不为别的,因为他们还具有号召力,一旦哪天你打仗,正和敌人干着,他突然带人跑了,那你不是亏大了。

    把他们统统杀掉,省事!

    当然凡是都有例外,也有不杀的,那要看情况而定。比如双方在战场上相遇,你把敌将拿住了,这时候你要是爱才,你可以问他是否愿意跟你干,人家要是敬你是个主,愿意跟你干,那么恭喜你,可以得到一个得力助手。

    这相当于一个卖身契,本来他是要死的,但是你要救他,而他也愿意被你救,这就代表他愿意忠心于你,因为他的命是你救得。这样的人投降过来其余的将领也不会鄙视,大家都是混碗饭吃的,没必要瞧不起谁,没准哪天战场上人家会救你一命。

    当然对于顽固分子,那是有必要杀的,而且还要知道他的亲信,一并杀了,以绝后患!

    对于俘虏来的兵,要是平时苦大仇深的部队,那可要防备点。其实在刚开始,这些俘虏是不会像自己士兵一样对待得,先让他们干干苦力,累他们几天,当然这几天是不会让他们有饱饭吃的,一天给他们一顿饭就不错了。

    有的人觉得收俘虏是件麻烦的事情,所以大部分杀掉,只留一部分在军中当苦力,脏活累活统统让他们干,就当牲口养着,还不给他们吃饱饭。

    俘虏中太强壮的是不能要的,为防止到时候他们带头哗变,都是杀掉。对于俘虏士兵们有绝对的控制权,隔几天挑肥拣瘦一次,那平时在俘虏中有号召力的,得人心的人给杀掉,当然这些工作都是秘密的,防止俘虏们发生恐慌。

    这些事情做得差不多的时候,就要开始对他么整编,当然不能全部整编,要一部分一部分的来。首先要的是那些和自己士兵亲近的,有意加入咱们这支部队的,然后在抽出一批平时看的顺眼的,和自己的士兵掺在一块,这样也能起到监督的作用,如果发现图谋不轨的,悄悄处理掉。

    经过几次抽调之后,基本上完成了对俘虏的处理。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方法大家经常用,既然是俘虏,既然是要加入自己的部队,那就要做出一点实际行动来,具体做法就是派他们去打敌军,俘虏们的自己人。当然在这之前,那些处理工作还是要做的。

    让他们攻打原先的自己人,这就好比纳个投名状,反正这件事之后,你就是回去,人家也不要你了,你想回去再当个俘虏人家都不乐意收你。

    所以一般情况下,你要是想俘虏敌军是不大容易的。

    从俘虏到到消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一般都需要一段时间。

    处理好俘虏的事情后,大家一边讨论下一步的行动目标,一边训练士兵,现在咱是越来越意识到训练好士兵的好处。上阵打仗,如果你有一支精兵,你就不怕打不赢,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对敌人来说是一把锐利的匕首,时刻威胁着敌人。

    乌合之众是成不了大事的!见到敌人懦弱就冲锋,见到敌人强大就胆怯退缩,这样的部队不要也罢,所以兵不在多而在精。我给手下将官的命令就一条,练兵!

    咱出来的时候给妹子说,这次咱要建立一番事业,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现在咱出来一个多月了,手里虽然有了三千多兵,但是心里还是没谱。好久好在我可以慢慢来,元军是不会在意咱这支小部队的,相对而言,那些称王的各路义军才是他们的首要打击目标,像这几千人的小部队,他们打边走都不瞧你,不为别的,那些大王、二王就够他们忙活的了。

    丞相脱脱忙这为他的大元帝国灭火,咱这颗小火种在他们眼里是不足为患。

    人家不急咱得急,现在人家顾不上咱有一天会顾上的,咱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扩大自己的实力,然后找一块根据地,毕竟老是在外面飘着也不是办法。

    根据探子的侦查,在东面广横涧山有一伙兵,人数不少,两万多人,他们也是一支起义军,只是打元军打不过,攻城池又没攻下来,现在躲在山沟里喝农夫山泉。

    我把主意和徐达他们说了,他们表示不太合适,他们觉得这次降服驴牌寨的民兵已经很不容易了,搞得他们焦头烂额,三千多整人家两万,这怎么能干过别人?

    咱对他们说,事情都是人做的,所谓富贵险中求,咱要是不取,那可就白白浪费了咱们发展的大好机会。如果拿下这支部队,咱就可以攻下滁州,那时咱就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再图发展就容易的多。

    徐达说,大哥,这事太冒险了,弄不好咱的这些兵都没了,小命也不一定能保得住。汤和和费聚也不同意咱得做法。

    咱一向不是冒险的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咱想尽快摆脱郭帅的控制,虽然他现在重用咱,可是他也是时时小心着咱,试探着咱。虽然表现上对咱很客气,还要把帅位给咱,但是咱走的时候却在咱的身边安插人,监视着咱。这一切咱都看在眼里,只是不说而已。

    妹子给咱来了书信,说张天佑那小子在郭帅面前说咱的坏话了,那小子说我现在有了兵权,迟早要图谋不轨。

    狗日的,敢情他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咱放个屁他都知道是啥成分?

    咱是想反来着,可是能吗?不能!但凡在外的将士,大帅都小心着呢,他早就准备了杀手锏。但凡除外打仗的士兵、军官,他们的家属一律留在城中,不怕你造反,你的家人都在这里,你要是动歪心思,家人的性命就难保了。

    出外打仗的将士都是格外拼命,他们的成果越大,家人越安全,这同时也对主帅有一种威慑作用,大致就是你要是敢胡来,我们可以带兵打回去。

    咱出来的时候,妹子就被留在了濠州城内!

    咱之所以急着扩展自己的力量,就是要有和郭天叙抗衡的力量。因为咱得心中知道,郭帅你把年纪了,早晚一天会走的,到时候接掌帅位的肯定是郭天叙。郭天叙一直视我为眼中钉,对我耿耿于怀,他要是掌了大权,对我肯定是除之而后快!

    咱一直想着自己是不是有些自私,什么事都是为自己想。自从咱得父母饿死,侄子饿死,我的亲人一个个离我而去的时候,咱得这颗心里就没有阳光了,像个阴暗潮湿的地洞。咱的这颗心冰冷的,有时候咱自己都不认得自己了。

    一切为了自己,不是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吗?既然如此,为了自己又有何妨?当然,这一切我不能对任何人说,也不能有任何私心的表露。

    咱劝说徐达他们,张知的这两万部队,其实就是人数多,其余的什么也不是,他们要是有本事,早就去刚打滁州或者攻打定远去了。这么多人,连元军的小部队都打不过,现在吓得躲在广横涧山,这块肥肉咱要是不吃,那真是对不起老天赐给咱得天赐机缘。

    紧接着,咱有给他们讲了如何去攻打他们,怎么去收服他们。给他们讲了大半天,终于把他们给说服了。

    关于打仗的经过,我是不想讲了,咱这辈子大部分时光都在安排给人打仗了,张口闭口都是打仗,那会领军的时候,见了面聊天,士兵们都是谈论今天杀了几个敌军,或者以前杀了几个鞑子,现在你让我说打仗的事情,我马上头疼。

    我给你讲的故事,大致就是讲讲我的感情,我的真实的想法,还有就是我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至于其余的你想知道,那你去看史书去吧,他会耐心的欺骗你!

    作战的经过就不讲了,反正是我们夜袭了他们的部队,烧了他们的营帐,杀了他们的将军,然后我很很的训斥了这帮乌合之众,告诉他们,我朱元璋为什么能够打败他们。

    现在咱得手里也富裕了,有了两万兵,还有大半年的粮草,估计就连郭帅都没咱富裕,要知道他手下才有七八千部下。

    接下来咱就该谋一谋发展了。

    咱正想着应该去打滁州还是去打定远,这时候有人来投奔咱了。想想一年多前,那会还是咱去投奔别人,还差点把小命给丢了。现在咱是翻身农奴把歌唱,轮到别人到咱手下混口饭吃了。

    别人既然来了,来着都是客啊,凡是来投奔咱的,咱都当亲人一样对待。以前的就伙伴,老乡,凡是来的,咱都当做是自己的朋友。

    这时候咱得姐夫李贞带着保儿(后来的李文忠)来了,咱当时都没有认出来,还是姐夫自我介绍后咱才想起来,我那颗冰冷的心瞬间沸腾了,没想到咱还有亲人在,没想到在这世间咱还不是那么孤独,在这世间还是有人记挂咱的。

    谈话中咱了解到,咱得姐姐已经饿死了,当时姐夫带着保儿四处逃荒,算是捡了条小命。后来听说咱到军中当兵去了,又升了官,这才想起到军中投奔咱。

    咱当时那是特别高兴,天下有什么事能比在战乱中遇到自己的亲人,在战乱中团聚更喜人呢?

    来投奔咱的人中还有一个叫李善长的,咱之所以记住这个人,是因为他给咱建议让咱打滁州,说滁州易守难攻,是个好地方。现在滁州又没有重兵把守是个天赐的机会。

    天下的好事都让咱给摊到了!

    朱元璋自传最新章节第十一章道

    朱元璋自传最新章节正文第十一章道网址:

    </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