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朱元璋自传

第十二章 滁州

    收了张知的两万兵,咱得手里确实富裕确实富裕了许多,现在咱就是大款户。有了兵马,有了钱粮,咱想干自己的事情就容易多了。现在咱手里的兵马比郭帅的还多,咱第一次心里有了膨胀的感觉,觉得在这乱世之中,咱混个万户侯当当也不是问题。

    现在咱不用向郭帅要粮草了,自己这些粮草都多的用不了。话说回来,如果不是遇到郭帅,咱现在没准早就没命了,咱现在有了能力,那的回报一下,要不然郭帅也会怀疑咱的忠心。

    咱现在不能对他有二心,一来妹子在他手里,二来虽然张天佑和郭天叙两人对咱颇有微词,时常在郭帅面前说咱的坏话,但是郭帅并未因此对咱咋样,还是一如既往的信任咱。不管他是出于何种目的,事实就在眼前,咱可不能做违背道义的事。

    在这乱世之中,信誉最重要,圣人有句话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就是这个道理。不管你的心里有多么恶毒,不管你的野心有多大,你要好好把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在大家面前你要记住,你永远是一个正人君子,你是一个形象光辉的人,只有这样,你才能让更多的人效忠你,只有这样你才能最终成就自己的霸业。

    咱把得到的粮草银两分作两份,大部分留作大军今后的用度,剩下的三四成咱吩咐手下的兵把他们运到濠州城,毕竟咱现在是有额外收入的人,濠州城里的大帅们现在是真正的贫下中农。

    送走军粮,咱现在还有一件事要做,咱觉得什么事情都没有这件事大,说来你可能觉得可笑,这件事就是给姐夫和保儿一个安身之所,咱觉得这件事咱不但要做,还要做到最好,这样才能对的起咱死去的姐姐。

    咱本来是想把他们送到濠州城,这样他们就可以过点太平日子,颠沛流离了这么久,是时候该安顿下来了。咱把想法和姐夫一说,他说啥不同意,他说,重八,我到你这里来,不仅仅是为口吃的,我觉得咱们一家人现在是死的死,散的散,好不容易有个机会聚到一块,就不应该在分开。你现在领着这么多义军,也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我留下来,多少能给你帮些忙,帮你减轻些负担。

    姐夫停顿了一下看我没说话,又说道,你外甥保儿现在也不小了,那他给你当个马童也不错,他现在整天就喜欢舞枪弄棒,喜欢听打仗的故事,你把他培养好了,将来能替你领兵打仗。没准将来被你封个王侯!说罢,姐夫在那呵呵的笑了起来。

    咱知道,姐夫这是半开玩笑半当真。

    保儿现在还小,还是不要这样吧,再说现在兵荒马乱的,战场上太危险,我可不希望咱自己家人再有什么危险。我看还是把保儿送到濠州城,交给你弟妹带着,那里没有什么大仗,相对安全些,等咱们打下滁州,咱一家人再好好团聚。姐夫没有再说啥,咱知道,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有啥闪失,试问谁能不疼爱自己的儿子?

    姐夫被咱安排到军粮管理的地方,和李善长一起工作,这地方不用上战场打仗,相对安全些,而且自己人用着也放心。姐夫欣然同意。

    忙完这些,咱马不停蹄的找来徐达和汤和,商量攻打滁州的具体事宜。这俩兔崽子还没到大厅就大声咋呼着大哥,离八百里路都能听到。他俩喜笑颜开,跟喝了蜜似的。

    他俩不高兴才怪,以前他俩是千总,现在我给他们每人五千兵马,他们俩手下都有五个千总。郭帅部下也只是六个千总,一个亲兵营!

    他俩刚进来咱就对他们开玩笑道,咋样,两位小弟,现在是将军了,是不是美滋滋的?

    这不都是大哥给的吗?咱今后还指望大哥赏咱荣华富贵呢!徐达你说是不是啊?

    那是自然的,咱早就说过,咱大哥那是人中龙凤,那能是一般人吗不是咱说大话,没准将来大哥还能做龙庭呢!那时候封你汤和做个一品大员!哈哈……

    这话说的真是越来越离谱了,当皇帝那是能随便乱说的?你看看现在那些称王的义军,哪个不是被整的够呛?

    你们两个兔崽子,拍马屁拍出血来了!

    哈哈……三人大笑起来!

    咱和他们聊了一会军中的近况,然后讨论起进军滁州的事情。他俩跟打了鸡血似的,很是上进,说大哥你不用着急,这事我们哥俩就给你做的好好的。咱上去就敲他们俩的脑袋,你们两个兔崽子,骄兵必败!骄兵必败知道吗?

    他们俩讪讪的笑了,有些不好意思。

    按照李善长的说法,滁州这座城池虽然易守难攻,但是现在守军较少,现在去攻它还是比较容易得手的。

    城内为什么这么少的元军,因为他们都去打张士诚去了。张士诚是个私盐贩子,看着天下大乱,他也拉起一支队伍,干起了伟大的造反事业。这个人运气还不错,干了几年,越干越大,自信心那也是相当的膨胀,竟然占据高邮,自立为诚王。

    现在的政府就是这样,你造反政府可能懒得去抓你,因为造反的这么多,他忙不过来。但是有一点,你要是称王,那你就倒霉吧,他就像狗皮膏药一样黏住你,认死理,就是要干趴下你。

    你可能纳闷,彭大也是王,怎么没见过哪路元军打他。对于这件事元军是有苦衷的,他们也想打,但是打不到,因为彭大的北面是明王,人家是宋室后裔,现在号召力大,彭大封淮王都要经过人家同意。元朝的政策是谁出头就打谁,枪打出头鸟嘛。

    来自北面的压力都让明王顶着了,彭大他们只是打打酱油,偶尔上去帮帮忙。再说韩山童、刘福通也不是吃素的,准备造反这么多年,那不是白准备的。光是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就不是谋划一年的事,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他们看准时机一下子造反成功,天下的各路造反义军云集响应,其中大部分都是和红巾军又关系的,因为大家造反之初都是要找个大招牌的,韩山童他们扯的宋室的大招牌,当然有许多人依附于他,这个大招牌不用白不用,用了还有大大的好处,干嘛不用呢?

    濠州城以南有没有什么像样的部队,所以濠州城根本不会有什么大的危险。当时的情况是黄河以北有明王顶着,淮河以南,浙江有张士诚这个私盐贩子顶着,我们在中间可以说是看热闹的命,看谁顺眼上去帮点忙,看谁不爽那就等着看好戏。

    在这种形势下,滁州城说他是一座空城,绝对不是一句忽悠人的话。

    滁州的地势比较特备,宋代的欧阳修写了个游记就是写的滁州,环滁皆山说的就是滁州的地貌,除此之外,他还有宽大的护城河,如果得到这座城池,那你就等于得到一个保险库,至少别人打你的时候你好防守。

    咱找来徐达和汤和就是吩咐他们拿下滁州城,不管多难打,咱也要拿下,因为有了他,咱就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同时也能和濠州城互相照应。

    咱把咱的部队全部压上,先杀进城的有奖励,奋勇杀敌的有奖励,反正是只要能鼓励大家杀敌的法子咱都用上,咱明白咱不能失败,咱失败一次就啥都没有了,咱要在这时候失败,老天是不会给咱重新翻本的机会。

    自从走上造反的路,咱就不能回头了,唯一的办法是一条路走到黑,直到我胜利,直到所有的对手都倒下,在这之前,我不允许失误,每走一步我都要小心谨慎。

    滁州城,咱是势在必得。

    经过从来没有那么舒畅过。虽然不能说前途光明,但现在至少可以说是后顾无忧了。

    占了城池,咱马上派人张贴安民告示,让大家放心,咱这支队伍是不会洗劫大家的,咱这支部队和有些红巾军不一样。当然,这一切要打上咱得招牌,咱要让大家知道,我朱元璋是靠得住的人。

    果不其然,大街小巷的人民对咱的做法还是比较赞赏的,毕竟大家活着都不容易,干嘛去祸害别人呢?

    咱放弃了以往每占领一座城池就洗劫的做法,那是为了长远考虑,咱想把这当做自己的家,试问哪一个家长会虐待自己的子女?你把自己人都抢了,到时候敌军来攻,我估计没有人会帮助敌人御敌的。所以,做啥事都要将心比心,付出总会有回报,只是有些回报慢了些而已。

    对于咱得做法,士兵们是有些不满意的,以往他们都是占据城池后大抢一番,看上谁家的妞也可以抢来,现在可好,拼了命,结果啥也没有捞到,虽说先杀进城的有奖励,但那毕竟是少数,大家可没拿到什么好处。

    咱料到这一点了,咱吩咐士兵们可以到各个酒馆、窑子放松一番,这也算是对他们的一点补偿了。其实,咱心里当时挺不是滋味,一个部队如果靠这种手段来激励大家,那能有什么前途。咱把咱心里的想法和李善长说了,他说,等将来咱有了大片领土,咱可以以地作为奖励,还可以以封官作为奖励,等咱有了实力就可以抛弃这些旧习了。

    咱对他的话深以为然,有时候咱就想,这读书人就是有见识。

    咱把李善长拜做自己的老师,没事的时候跟他识字读书,咱要把咱落下的全部补回来。

    打了胜仗,咱自然要对郭帅报喜,郭帅很很的嘉奖了我的成绩,说是准备封我为副帅!

    那一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

    朱元璋自传最新章节第十二章滁州

    朱元璋自传最新章节正文第十二章滁州网址:

    </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