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中秋时节。
由于清兵的清捻大军一路南下,淮阳地界形势瞬间也变得一片阴霾。鉴于这种民间义事,普通百姓参与众多,很多人都被牵连,于是都携儿带女,一路向南逃亡,躲避战乱,气氛也随着紧张起来,一幅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
白重霄亦是心急如焚,加速整理,几日都水米未进,看似油尽灯枯之状,让几名随从看了甚是心疼。
这晚的中秋夜月亮特别的大而圆,如一个银盘悬于夜空之中,照的大地万物一片银妆素裹。
而如此美的月色下,夜半时分却传来了隆隆的战鼓火炮之声,气氛变得更加的诡异莫测。
清军终于选择了今天开始夜袭淮阳城了,这让很多人都始料未及,也包括白重霄,他最担心的事情最后还是来了。
独臂老者说到这里的时候却突然停顿了下来,虽说二爷看不到老者的表情,但从他的声音里还是隐隐感觉到一种悲怆和颤抖,像是不忍心再说下去一样。
邱二爷轻咳了一声,也不插话,静静的等他说下去
“这晚来了一队神秘的清兵,足有数百人之多,装备精良,有的还配备了洋枪,将几个人围的水泄不通,还俘来了快要临盆的白夫人做要挟,目的是逼白重霄交出整理的宝卷最后几人分别带着一章宝卷突围,一场血战。“老者似乎不愿说的太详细,一句话就带过了。
”后来呢?“二爷终于忍不住了。
”那晚战况十分惨烈,白夫人被勇猛的李大奎护送着脱出重围时已奄奄一息,最后关头自己剖腹诞下一名男婴,让李大奎送与了本地一户人家抚养,后来他也因伤势过重去世。冷石在混乱中不知所终,生死不详。暗地里勾结清兵的殷豹带着其中两卷趁乱逃跑,后来被清兵追杀,死于湖北襄阳神农架附近。还有一卷不幸落入一清官员手中,没过多久,这名官员也离奇身死,满门被害,成了当时的一宗悬案。
至于白重霄白大侠,也离奇失踪,原因不详,只记得当时飞沙走石,电闪雷鸣,一道炫目的光芒过后,人就不见了踪影,清兵个个吓的肝胆欲裂,一片混乱,几人这才有机可乘,杀出重围。”
“第二天,清兵掩埋了尸体,放火烧了土丘密林,由于当时附近村庄百姓大都出逃,又是夜间,淮阳城战事又大,所以这件事这件事就被时间忽略了。次日,淮阳城被攻陷,捻军无奈只好率残部逃亡。”
二爷听了还是一头雾水,实在想不出这些和老者所说的混元教有什么关系?不过老者的一句话确实把二爷吓住了。因为,老者说,他就是那名白夫人自己剖腹又被李大奎送人抚养的男婴。
邱二爷不禁大吃一惊,明末距离现在,事情过去了大概二百年有余,也就是说这老者有二百多岁了,怪不得他一口一个年轻人的叫着。
老者似乎知道了他的疑问,继续接着往下说。
”当年《阴阳宝卷》共被整理出五卷,一部为御魔,一部为紫阳,一部为玄阴,一部为无相,一部为混元。其中御魔和紫阳被殷豹所得,两卷在他逃亡被杀后遗失,多年后武当出了一名纯阳子,道界又衍生出了一个神秘的宗派,茅山密宗,不知道和这遗失的两卷奇书有没有关系?混元宝卷应该还没有完成,随白大侠一起不知所踪。玄阴也有太多缺失,这五部应该都互有联系,相辅相成互为作用,所以,即使得到其中一卷,也很难突破极限有所大成。“
二爷此时听的脑洞大开:难道紫阳卷就是阴阳刃廖原所习的道家纯阳功?当年碰巧在武当山附近被纯阳子偶得?还有一直被茅山宗视为至宝的《御魔阴经》有可能出自御魔宝卷?真是闻所为闻。
层层剥开,这江湖上的隐秘实在太多了既然混元卷未曾完成,那无相卷和玄阴卷又去了哪里呢?
只听老者继续回忆着:“由于当年我母亲在弥留之际写下了这段往事,连同那本无相宝卷藏于我的襁褓之中,并嘱咐要好好保管。我李大伯死后二十年后我才得以知晓,那时我已是一个风华正茂的读书人,并且高中秀才,准备考举,不想因此事扰心名落孙山,于是和一位同样落第的同乡回赶,由于胸中积郁一次在崖边喝的大醉,说出了实情,不想这人动了邪念,趁我昏睡之际偷我宝卷,被发现后两人撕扯之下,那卷首三分之一被他扯去,我又被他用石头打晕推下山崖,昏死过去。”
“我醒来后记忆全失,记不起自己是谁,又苦于四周无路,只有在崖底渴饮山泉,饿了就抓一些小动物和植物充饥,并开始研习那本有尾无头的残卷消磨时光。”
“那无相卷前段是关于一些混元卷简单法门的介绍,关乎无相卷的记录只是一小部分,但就是失去了这一小部分也非同小可,我虽然可以敏锐的感知和支配一些外部的力量,但是身体上的变化也很大,眼睛有时会间歇的失明,更有甚者面容身体有时会不规则的发生可怕的扭曲,还有最奇特的,有次龟息吐纳时自己都不知睡了多久,只记得之前谷里绿草遍地,鲜花盛开,醒来时却已是天寒地冻,白雪皑皑,洞口的细藤都粗了一大截,也不知过了多少年月。”
“我开始害怕起来,知道这肯定和缺失的那部分有关。无相卷是一本改变身体机能从而突破自身固有限制的奇书,可惜我只有这一卷,还残缺不全“。
”我决定回去找那半本,顺便了结之前的积怨,于是我借住扑捉到的自然之力,上到了崖顶,遮住半张脸开始凭记忆赶回家乡。”
“等这一出来才知道自己在谷里足足已经待了有三十多年,而我自己只不过感觉刚刚过了几个月的光景而已。家乡什么都变了,养父母都已故去,房子都找不到了。而那位抢走我半卷奇书的黑心书生,凭着些小伎俩创立了混元教,声名鹤起,辐射了整个河南东半部,这些人打着救苦救难的旗号网罗教众,暗地里实现着自己不可告人的政治野心。不想在十年前就已经被清廷冠以邪教的名义清剿了,十多个头目都上了断头台,那半卷的下落也就无处找寻了。”
二爷这才明白,这混元教原来还有这等来历。无相卷既然在这独臂老者手中,那就剩玄阴卷的下落不明了。
二爷刚想到此处,老者仿佛早就知道他的心思,开始继续往下说。
“由于我的外形变化太大,只有昼伏夜出,找到了这个隐秘的混元教教坛后,我就在此安居了下来。一方面找寻那半卷的蜘丝马迹,一方面我对世事早已看透,心灰意冷,不愿再出去见人,正好做个据点,还能去土丘密林查找一些当年的秘密。可是好多年过去了,无相卷的事如石沉大海,一无所获。而土丘密林却隐隐现出了一些端倪,更让我想不到的是,那玄阴卷的下落,也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水落石出“。</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