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大宋之铁骨风流

大宋之铁骨风流第10部分阅读

    里的烽烟,就知道这次西夏人来的是一万jg兵,赵长安只有三百多人,拿什么去和人家拚命?但休宁寨后就是老营,整个绥州军人的家眷都在里面住着,赵长安又断没有逃命的办法,只好命令部队加强戒备,准备固守。

    不过两天之后,斥候来报,说是绥州城里的大军已经开出,前往进攻米脂寨了。赵长安的心思,顿时活动了起来。

    要说起来,一万西夏jg兵,赵长安确实是没那个力量去撼动,但既然嵬名阿山前去攻打米脂寨,他没有理由在绥州城内留太多兵马,这还是有法子可想的。

    “大方,我记得你的西夏话,说得很好?”赵长安将亲信的兄弟们召集在一起,商议此事。

    “不错,都头,连西夏人骂娘我都能跟他们对骂,还保准一口气十几句不带重样儿的,骂得他们还不上口来!”贾大方嘿嘿笑道。

    “那就好,如今我正想和你一起,扮成西夏人进绥州城一探,你看如何?”赵长安笑道。

    “赵头儿,那怎么成!”金祯和刘天宁一起叫道。

    “怎么不成?倘若不前往绥州城内,怎么能想办法神不知鬼不觉的把绥州城给夺回来?只要夺回了绥州城,那周围义合、平夏诸寨,就能合兵一处,共同夹击嵬名阿山了!嵬名阿山名气好大,不还是在离平塞前被咱兄弟们打得一点脾气也没有?!”赵长安笑道。

    “赵头儿这个想法倒是好,不过却有一点为难之处!”金祯见劝不住他,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

    “什么为难之处?”赵长安奇道。

    “咱的模样,还有脸上。”金祯摸摸自己脸上的刺字笑道。

    “喔,原来是这个!”赵长安恍然大悟。

    是的,要想扮成西夏兵进绥州城,武器盔甲倒是现成的,唯其这脸上的刺字却不好办,更麻烦的是,西夏人自从李元昊之后,都是“剃发”的,也就是象后世电视剧上的安禄山那样,将头发在头顶处扎起一个发髻,然后将发髻两侧的头发全都剃去,一直剃到前额为止,那模样在大宋人眼里,自然是怪异得很。

    “赵头儿,其实也不是毫无办法。这剃发之人,咱营中就有一个,你俩扮成是他的奴兵就行了。倒是这脸上的刺字,就颇费思量了。”金祯眼珠一转说道。

    大家的目光,齐齐注视到了王铁汉的头上。自从在离平塞被人削去一块头皮之后,王铁汉总是戴着帽子,以免别人看到。不过要说起来,只需要将他那块头皮周围剃得稍微远一点,再把头顶的发髻一总,活脱脱就是一西夏人。

    “脸上的刺字无碍的,赵头儿现在已经是指挥使了,有资格除去脸上的墨迹,去找黥面签押房的幕友找点药一敷,明天早上起来就退了的!铁汉大哥脸上胡须太厚,刺字根本就看不见,只是大方的脸上,得费点心思罢了。”刘天宁却是个知道军队制度的,当即说道。

    “我脸上的字好办。明天一大早,我们就去吧!”贾大方笑道。

    “怎么了金大哥,有什么话还不能当着兄弟们的面儿说么?弄得这么神神道道的!”进了金祯房中之后,赵长安笑着说道。

    “赵头儿,把你衣服脱了。”金祯掩上了房门后,一边说着一边把自己衣服也给脱了下来。

    “搞什么?”赵长安心里一惊,莫非这金祯竟然是个兔子,爱那种把戏的?要不然大白天的,好端端的干嘛要掩上房门脱衣服,而且还让自己也把衣服脱了?赵长安说着,眼睛忍不住往金祯的下身瞄了瞄。

    “看你想哪儿去了!我这儿有两样儿东西想送给你,不过我穿在身上,当然得脱下来给你。”金祯见赵长安神se不对,连忙说道。

    说着话,金祯已经把外衣脱了下来,赵长安这才看清,他贴身穿着的,竟是一件奇异的衣服,看上去质地轻软,但却给人一种黑沉沉的感觉。

    “我这件衣服,是祖上传下来的,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材质制成,不过穿上之后却是刀枪不伤,你看离平塞一战,我只是伤在腿上,便是因这宝衣护住了上身之故。”金祯笑着将那衣服脱了下来。

    “最妙的是,这件轻丝甲穿到身上后冬暖夏凉,也不出汗,要不然这大热天的,让你穿着我汗透了的中衣,却也不讲究得紧了。”金祯笑道。

    “还有这把短剑,虽然不敢说削铁如泥,却也锋利异常,也是我祖上留下来的,就一并给你带着。”金祯说着又从枕头下抽出一柄短剑来,递给了赵长安。

    “你就不用推辞了,这次进绥州城,委实危险万分,这两样儿东西,就算是借你的,等你回来,还得还我才是,嘿嘿。”金祯见赵长安嘴唇翕动,似是要推辞,便知着拦住了他的话头。

    “那好,兄弟就承大哥的情了!等咱破了绥州,再一起喝酒!”赵长安心里也有些激动,当即一把抓住了金祯的手说道。

    “咦?你俩这大白天的,脱了衣裳,还跟老鹰扣鹞子一样捉着手,这是干啥来着呢?”贾大方正好推门进来,见了两个情状,不由得怪叫一声。

    “去你的!别胡思乱想,你脸上的字怎么样了?”赵长安急忙将衣服穿上问道。

    “你看看!”贾大方把脸转了过来,赵长安一看,原来,他在脸上贴了一脸大胡子,全都给遮了个严密,唯有额头上的红字不好掩饰,不过据贾大方说,那刺配的字样,正好验证了自己是王铁汉“奴子”的身份,所以就不用管了。

    “那好,我们明天就去绥州城!”

    嗯,下周有分类封推,兄弟们别忘了投票支持!

    第三十三章名将的战争(三)

    “兄弟,你们是从哪里来的?”赵长安一行刚刚接近绥州城门口,就被守门的西夏士兵拦了下来。见王铁汉身穿盔甲,带着两个“奴子”急匆匆朝城门而来,守门的西夏士兵当即用西夏话发问道。

    “呜哇哇呜哇……”王铁汉一手掐着脖颈,一手抚胸,嘴里含糊不清的叫着。

    “什么?”西夏士兵什么也没听懂,就又问了一句。

    “呜哇呜哇呜……”

    连问了数遍都不见王铁汉说出一句真正的西夏话来,两个士兵对望一眼,脸se一变,手便握住了腰刀。这人敢莫是宋军的jian细,想混进城里的吧?

    “两位大人可千万别动气呀!我家大人他,他,他刚才吃烤鱼卡住了喉咙,说不出话来,急着要进城前去找郎中。”贾大方急忙上前,作足了“奴子”的架势,向着两个西夏士兵道。

    听贾大方如此说,王铁汉急忙连连点头,表现出一幅听贾大方说的西夏话很明白的样子。孰料这一点头,仿佛那喉咙中更疼了,王铁汉脸上痛苦之se大盛,一幅眼看就要不行了的样子,赵长安急忙上前,伸手替王铁汉拍着背部。

    “找什么郎中,卡住了喝点醋就行了,我都会治!”两个西夏士兵这才释然,其中一个还不忘显示一下自己的渊博。

    “大人说得对极了,不过那也得进了城才能买到醋不是?刚才我家大人看到河里的鱼太肥了,就让奴子去抓了两条烤着吃,没想到卡住了,荒郊野外的,却到哪里找醋去?所以才赶紧进城来找点醋喝呢。”贾大方打蛇随杆上,连忙用极流利的西夏话说道。

    至此,两个士兵已经是彻底的相信了,手一摆,赵长安和贾大方就急忙扶着自己的“西夏主子”进了城门。

    “我说,这小子在哪儿抓的鱼?赶明闲了,咱兄弟俩也去弄条烤烤。”一个士兵说道。

    “那敢情好,不过咱可别学他,咱提前带一瓶醋去!”另外一个士兵也笑道。

    进了城中不远,赵长安一行三人,便住进了客栈。一进客栈,三人当即换了衣服,王铁汉西夏发式解开,又戴上一顶帽子,三个人又变回了大宋居民。

    要说起来,王铁汉扮西夏人,确实倒有几分神似,但一来他不会说西夏话,二来如果有人仔细盘问起来,也很容易露馅,因此不到关键时刻,竟还是不扮的好。

    “香饽饽,香饽饽,又香又脆的香饽饽!炸chun卷、炸鲫鱼、炸莲夹、小酥肉徕!”离绥州衙门不远的街上,最近几天开张了一家新店,专卖各种油炸的吃食,这天,一个脸se白净的小伙子正站在门前叫卖。

    要说起来,因为西夏人的入侵,绥州城内各种小店关门的居多,这个店竟然逆市而行,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开张,倒也颇为引人注目。

    一口老大的油锅支在店门口,锅里用的是陕西最常见的羊油,各种吃食正源源不断的被炸了出来。

    这羊油的味道本来就香窜得紧,再用大火一逼,顿时半个绥州城里,都能闻到香味。再加上这家小店里炸的东西确实也好吃,象那炸鲫鱼吧,裹面温油炸透之后,里面的刺都焦了,刚刚出锅时候,用手拿着就可以直接嚼着吃,丝毫不用担心鲫鱼那极多的细刺;最妙的是那香饽饽,其实就是油条的,吃起来果然如同那小伙子说的,又香又脆,溢香满口——绥州城里的百姓们,都交口称赞这家小店的香供,炸得果然好吃。

    笼罩在香味中的绥州衙门内,驻的全是西夏人的士兵。虽然嵬名阿山因为自己前往攻打米脂寨,故严禁士兵在绥州抢劫普通百姓,但咱闻到街上卖的东西好吃,出去买点尝个鲜,那不算过份吧?

    偏偏这个小店的老板,也就是那个面se白净的小伙子了,极懂得巴结。见西夏士兵们前来购买吃食,往往买一斤香饽饽,便送两条炸鲫鱼或是半斤chun卷,说是请军爷们尝尝鲜;更妙的是,打杂的那个伙计,还说得一口流利的西夏话,不时奉承几句,逗得西夏士兵们哈哈大笑,连戒心都少了许多。

    西夏粮食产量小,平时以牛羊肉为主,仅有富贵人家,才能天天吃上米面。如今赵长安等人炸出如此好吃的面食,又在大街上叫卖。西夏人攻占绥州后,也在军营憋得久了,就纷纷出来购买吃食,一时之间,赵长安的小店里,顾客竟然以西夏士兵为主了。

    于是留守的西夏头领一商量,便让手下士兵前去告诉那小吃店的老板,让他从此以后,每天早上都要专门替西夏人炸一批香饽饽和chun卷做早餐——从这家店里买香饽饽的钱,比自己做早餐买原料用的钱还少,又更好吃,何乐而不为呢?

    “嘿嘿,头儿,你真是神了!本来还以为十天半月的,这些西夏人才会上钩呢,没想到这才五天,他们就来了!”接受了西夏人订货的贾大方,喜孜孜的跑了进来。

    “那好,大方,今天晚上你就去城墙,把消息she出城去,三天后的早晨,行动!”赵长安却早在意料之中,当即说道。

    进了绥州城后,当赵长安探知留守绥州城的,仅有一个大帐七百士兵时,赵长安就动了心思。虽说七百士兵守城,自己那三百多人也攻不进来,可是如果设计得当,从内部攻破的话,应该不算难。

    赵长安也考虑过发动绥州城里的百姓,强攻西夏军营,可是那不但耗时ri久,更有极多变数,很可能会出现差错。因此赵长安便选了这么一个办法。

    虽说不是厨师,但后世常见的那些油炸食品,赵长安还是知道怎么做的。西夏人平素吃的都是牛羊肉,最缺乏的就是粮食。西夏人部队虽然纪律严明,但毕竟是游牧民族,散漫惯了,就连军队编制,也是按照各部族的“帐”为基本单位的,如今见了这么好吃的东西,赵长安不怕他们不上钩。

    接连两天,赵长安不但替他们配送了油炸香供,还每顿都送去两挑子熬好的汤。

    这汤乃是赵长安后世最常吃的,浓淡正好的紫菜蛋花汤,吃油条chun卷的时候,就着喝是最舒服的,那紫菜还是费了赵长安极大的劲,才从绥州城内最大的酒楼淘换来的呢。

    第三天早上,绥州城内,一切都和往常相同,不过贾大方晚了半个时辰,这才前往军营送去一些油炸香供。

    没等西夏人的宁令(官名)发怒,贾大方便先陪罪说,因另外那个伙计家中有事,所以今天的饭做出来得晚了。为了不耽误大军用餐,想让宁令派几名士兵跟自己一起去把剩余的香供和紫菜蛋花汤取来。

    习惯了卯时初刻吃饭的西夏宁令早已饿得紧了,一边伸手取过香饽饽就吃,一边摆手示意身旁的卫兵,让他出去安排一下。

    “赵头儿,货都送去了,我们也该去城门了吧?”见西夏士兵将吃食都挑走了,贾大方擦擦头上的汗珠,对赵长安说道。

    “不用着急,再等半个时辰,西夏人换了班咱再去,来来来,咱也吃饱了再去!”赵长安却镇定逾垣,伸手抓起一根油条便吃。

    “呃,赵头儿,你那汤里,下的不是人信(即砒霜)么?那玩意可是一时三刻就会发作的,西夏人喝进了肚里,怎么可能挨到换班时间?”贾大方奇道。

    “那就等着瞧吧!”赵长安嘿嘿笑道。

    呵呵今天下午换榜,下周分类封推,兄弟们要多支持哟!

    第三十四章名将的战争(四)

    砒霜确实是毒xg极烈、发作又快的剧毒,不过身为兽医的赵长安,却知道如何使它的毒xg延缓发作。

    在我国古代,医疗上常常需要缓释剂型,中医常用的办法就是腊丸。所谓腊丸,就是用石腊融化,将药丸裹在里面,石腊进入胃部后,隔一段时间才会融化,药物才会接触到胃液,这就起到了延缓药效发作的效果。

    因此,在往紫菜蛋花汤里放砒霜时,赵长安也采用了这个方法。在汤里放腊丸,还想让人毫无疑心的喝下肚去,当然是不可能的。

    不过砒霜的名字里既然有一个“霜”字,那便是用研成极细后又水飞而成的药霜,既然是极细的药霜,便可以变通一下制作腊丸的方法。

    赵长安先把石腊加热融化后,又加入三斤砒霜,搅拌均匀后将石腊放冷,待凝固后再将其弄成粉末状,和鸡蛋拌在一起搅入了汤内,这样就能保证这些加进去的“大料”能够和蛋花一样,均匀分布在汤内。

    为了让西夏人顺利的喝下这些汤,赵长安特意让他们多饿了半个时辰,然后才给他们送去——根据前几天的观察,这些西夏人爱喝汤甚至超过了吃香供,因此赵长安才特意将药下在汤里。

    而最早送去的乃是香饽饽,也是考虑到让他们饿了先吃下去,根本没有事情发生,对后来再送来的汤,虽然自己三人都不在军营,这些人也肯定是深信不疑,不虞有他了。

    “好了,我们出发吧!”赵长安施施然吃饱了饭,又喝了一碗没有加料的紫菜蛋花汤,这才抬头说道。

    王铁汉和贾大方却苦着脸吃了几根油条,却说什么也喝不下去汤了。他俩不知道刚刚在汤里投过毒的指挥使大人,为何能如此镇定,反正他们已经决定,以后再也不喝紫菜蛋花汤了。

    绥州城西门,刚刚换过岗,西夏士兵就看到城门外来了有十余乡民。这些人穿着朴素,手里又提着鸡、粮食等土产,看上去象是偏远乡村的农民,而且是很不常进城的那种,因此上才连绥州城已经被西夏人占去了快十天还不知道,还依然照着往常的习惯,每逢初一十五就来赶集。

    “站住,干什么的?”几个西夏士兵上前一步,持刀挺枪,拦住了这群乡农后,cao着生硬的大宋官话问道。

    “军爷,我们都是这附近的乡民,前来赶集换些盐回家的,为啥子拦我们呢?”那乡农中一个看上去比较强壮的上前一步问道。

    “为啥子?你们睁开眼睛给爷爷看清楚了,我们是大夏国的!绥州城已经归大夏国了,诸se人等一律不得出入,你们还是回去吧!”一个西夏小头目站出来说道。

    “军爷,我们都是些乡下人,这要是换不回盐去,全家都得吃白饭了,军爷你就行行好,放我们进去吧……”那些乡农一边哀声相求,一边朝前靠近了两步。

    “都给我退回去!再不后退,我一刀砍死了你!”那西夏小头目拔出腰刀来虚劈几下,同时呼喝道。

    “军爷,我们全家老小,已经两个多月没吃盐了,好不容易攒点东西来换盐,军爷你就行行好吧……”那乡农好象口舌甚为笨拙,一边重复着这句话,一边愁眉苦脸的又往前靠了一步。

    “都给老子退……”那西夏小头目大怒,腰刀在刘天宁的面前一掠而过。然而就在此时,刘天宁突然抢上一步,一把劈手夺过了他的腰刀,接着刷刷两声,顿时将两名西夏兵砍翻!

    跟在他后面的李清等人,也纷纷从菜篮子里掣出手弩来,she杀着城西门的西夏士兵。城楼上的西夏兵看到这种情况,一边she箭支援,一边急忙筛起大锣,向城中的驻军报jg。

    绥州城衙门距离城西门不过半里路程,一眨眼的工夫,士兵们就能赶来。可没想到就在这时,赵长安下的毒药,也开始发作了起来,顿时城门上、城楼上、衙门兵营里都是一片惨叫声,砒霜的剧毒何其猛烈,几百人瞬间就被放翻在地,痛苦呻吟起来。

    等刘天宁他们杀进城门,奔到衙门口时,赵长安和贾大方两人已经奔进了西夏宁令的房中。

    西夏宁令是个爱喝茶不爱喝汤的,因此汤里下的砒霜并没有将他给药倒,但面对赵长安和贾大方两人的一刀一弩,西夏宁令自然也只好乖乖就擒。

    绥州收复战,以赵长安一方不伤一兵一卒,消灭西夏兵六百余人,生擒西夏宁令,俘虏西夏兵数十名而结束。

    “绥州收复了?好!好!好!”接到赵长安的急报,游师雄接连着说了三声好。

    自从李仪前来鹿延路,游师雄当即把手里的兵权拱手上交,鹿延路军事任由李仪指挥。可现在不同了,李仪在和嵬名阿山的对阵中不堪一击,不但丢了绥州、米脂,连自己的xg命也给丢了。

    那米脂寨虽然军事地位重要,但丢了也就罢了,可这绥州城是丢不得的。一旦绥州城丢失,则绥州本州领土沦丧不说,就连延州的大部分地区,也都算是扔给西夏人了。

    延州的地理区划很奇特,从地图上看,它就象是一个沙漏模样,和西夏接壤的部分和延州城所在的部分,各为沙漏的两个漏底,而中间保安军和绥州夹着的地方,则是极细的一个漏中。

    一直以来,延州前线地区的物资供应,都全靠绥州城转运,一旦绥州失陷,鹿延路和西夏接壤的两州可就全部丢给西夏人了。不过始今绥州城竟然收复了,游师雄当即着手开始了反击。

    “什么?绥州丢了?这一带的寨子里,最多才一个指挥的兵,就算是义合、平夏、休宁全都联合起来,也不过四个指挥的人马,他们凭什么能攻下一个大帐守着的绥州城?”米脂寨内,嵬名阿山怒发如狂。

    也难怪嵬名阿山恼怒。按照主将仁多保忠的谋划,嵬名阿山攻下绥州城后,再带兵平了米脂、细浮图诸寨后,基本上绥州连着延州的大半,就都归了西夏人了。

    按仁多保忠的规划,宋朝此次大面积攻入西夏境内,而且还在占领的土地上,全都修筑了堡寨,其实却根本成不了气候。但仁多保忠却计划着,将鹿延路中绥州和延州这块儿,给拿下来并入平夏部。

    仁多保忠的规划,是极有道理的。

    大宋朝在陕西虽然号称有四十多万军队,但分成了五路,每路就只有八万人左右了;而且每路需要驻守的城镇堡寨,至少有五六十个,所以边境上的堡寨,平均一个寨子里,连一个指挥的人都没有!

    因此等仁多保忠夺下绥州城后,他就留极其熟悉当地情况的嵬名阿山在绥州一带慢慢经营,而自己却带着八万jg兵,前往扫平那些新建的寨子去了。

    对于扫平宋人新建的寨子,仁多保忠更是轻车熟路。八万人的jg兵压下,只怕多数堡寨都得不战而逃,纵使有几个抵挡的,那也不过是螳臂挡车罢了。

    可是没想到,如今绥州城竟然丢了!接到嵬名阿山的急报之后,连仁多保忠这样的名将,也有那么一丝的失神。

    但相比这场战斗的结果,更令他惊讶的是这场战役的过程:这个仿佛凭空冒出来的第六指挥使,竟然能自己不损伤一兵一卒,就全歼了嵬名阿山麾下一个jg锐大帐,七百余名官兵!

    “莫非宋人之中,继老种、大王之后,又该出现名将了吗?”仁多保忠抚着自己的小猎犬,喃喃自语道。

    第三十五章名将的战争(五)

    嵬名阿山击破米脂寨后,带领主力部队前往横山一带的罗大英,当即陷入了危险当中。

    鹿延路总共约有七万多兵力,其中留守各城镇堡寨无法调动的,大约有五万人,能够机动的约有两万多人。罗大英只是“权知绥州事”,所率领的,当然也只有绥州一州的机动部队,仅有约四千人。

    当初李仪到了鹿延路之后,立即严令绥州、延安、保安军三地的监军率兵主动出击,抢占西夏人的地盘,并在新占领的地盘上设置了堡寨。

    罗大英当时接到的任务,就是前赴横山,占领横山南部沿线,并修筑堡寨。

    可嵬名阿山攻陷绥州城,又击破米脂寨后,沿大黑河、无定河一线往西,顿时都成了西夏人的势力范围,特别是罗大英这一部四千多人,完全陷入了嵬名阿山和梁乙逋的左厢神勇军司之间,成了夹在两块铁板中间的肉。

    在西夏人手里吃过大亏以后,罗大英开始真正的虚心学习兵法,不再拿自己那点纸上得来的空谈当回事了。在听说嵬名阿山和仁多保忠击破了绥州城后,罗大英就意识到大事不妙,他当即拔军而起,放弃横山一带堡寨,朝米脂寨靠拢,准备和李仪合兵一处,先守住战略要地米脂寨再说。

    谁知他还没有退到地方,米脂寨就被嵬名阿山击破,李仪也被击杀。罗大英当机立断,率军沿横山延州方向移动,以期和延州的部队汇合。

    在延州和绥州的交界处,有七个堡寨,宋人称之为“护耕七堡”。

    这护耕七堡,正是游师雄所筑。元佑二年,梁乙逋率军侵犯鹿延路,被游师雄设计击败,击伤西夏兵四千余人,杀其小帅七人,乃是有宋以来,对西夏战争最大的胜利之一。

    但和其他好大喜功的将领不同,游师雄大败西夏人之后,并没有乘胜进攻,追入西夏境内,而是在震慑了西夏人后,就组民夫,在绥州、延州交界处的宋夏边境上,修筑了护耕七堡,并广招流民为“弓箭手”,也就是民兵了,在护耕七堡蔽翼下的大黑河沿岸平原上垦田耕种。

    大黑河两岸土地肥沃,灌溉方便,在汉唐两代,都是极其富饶的地方。但唐季以后,因为长期的战乱,才荒废成了草甸。因此一经开垦,很快便恢复了生产,成为鹿延路最为重要的军粮来源之处。

    当然,对于宋人来说,这是富饶的家园,对于西夏人来说,那就是可以上去撕扯的肥肉了。在护耕七堡建立之后,西夏人曾经数十次前来侵袭护耕七堡一带,但因为游师雄在护耕七堡一带布有重兵,而且授权于七堡的指挥员,每有战事,可自行带兵活动,互相救援。

    所以自从护耕七堡建成以来,大黑河两岸从来没有受到过大规模的入侵。

    可这次不同,远远望去,护耕七堡一带,已经是满目疮痍。

    李仪任鹿延路都监军后,当即命令各州军监军率兵前去进攻西夏本地,但各州的机动兵力严重不足,因此各州都抽调了原本驻守各堡寨的兵马,护耕七堡也未能例外。

    虽然七堡的主将都反复诉说游师雄将军原来定下的制度,即七堡的兵不可轻动,但延州的都监军早就被李仪催得头晕眼花,顾头不顾腚之下,哪里还能顾忌游师雄的制度?当即便把护耕七堡的部队,抽走了绝大部分,只给每堡剩下了一都人装装样子。

    也正因为如此,原本扼守在大黑河两岸的护耕七堡,在嵬名阿山率军自大黑河顺流而下时,护耕七堡几乎没有任何抵抗能力的,就被击破。

    嵬名阿山根本没有在护耕七堡停留,攻下护耕七堡后,自然有仁多保忠派来的后续部队接手,将护耕七堡内积贮的二十万束草,十五万石军粮全部运走后,又在大黑河两岸大肆抢掠一番后,再放火将护耕七堡焚烧一空后,便退回了平夏。

    护耕七堡告破,绥州城和米脂寨也告破,大黑河两岸的百姓们,吓得急忙扶老携幼逃往他方,于是呈现在罗大英面前的,就是这么一番残破不堪的景象了。

    “赵头儿,前面就是护耕七堡了,我们怎么办?”就在罗大英观察护耕七堡一带的时候,赵长安带着第六指挥的兄弟人,也沿大黑河而上,到了护耕七堡一带。负责斥候事务的金祯,远远的就望见了护耕七堡内尚未燃尽的烟雾,便跑过来汇报道。

    因李仪战死,赵长安收复绥州城后,刚刚复任的游师雄当即率领鹿延路鹿州、延州、坊州、丹州四州兵马,前往绥州城内,准备收复失地。

    对于刚刚立了大功的赵长安,游师雄有意让他独当一面,便命令他“仍率本部人马,前往护耕七堡一带,便宜行事。”

    正是有了这一纸命令,赵长安这才率领第六指挥的全体兄弟们,到了护耕七堡一带。

    “看起来,西夏人已经将七堡抢光烧毁了。”站在一个土坡上,赵长安居高临下的看着护耕七堡一带。

    展现在赵长安眼里的情形,和罗大英看到的差不多,全都是一派荒凉破败景象。

    “该死的西夏人,这次不知道又杀了多少人!”李清恨恨的骂道。自从成了小伢伢的“达达”,李清就特别痛恨西夏人这种烧杀抢掠的做派。

    “放心吧清哥,这回,我要叫这些西夏人知道,我们大宋,不是那么好抢的!”赵长安在旁边恶狠狠的接口道。

    “赵头儿,看,那儿象是罗监军他们的部队!”刘天宁突然叫道。

    “不错!大方,打出旗语,告诉罗监军,我们来了!”赵长安也看到了罗大英的部队,当即叫道。

    说实在的,实在不想再向兄弟们说对不起。不过前两天确实没有办法更新:因为新写出来的章节,我自己看不下去。

    宁肯停更一两天,也绝不能把没写好的章节传上去,这是我的原则。

    本来这一段新书期间,是绝不可能停更的,可惜左角刚刚换了新工作不说,最糟糕的是,原来的存稿有五六万字突然间发现出现了偏差,只好完全删除,不能再用了。

    所以现在每天都必须写新章节,偏偏我又是个写好了不修改遍不愿上传的,因此偶尔会出现停更现象,但最多两天,绝不会超出这个数字,请大家放心,左角的作品,是不会太监的。

    另:其实可能很多熟悉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了,本书里面的鹿延路,其实是因为鄜延路,但因为“鄜”字在五笔字型中打不出来,所以我才简略用了“鹿”字,还请朋友们见谅才是。

    免费小说下载shubao2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