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九)磨刀石
从秦府出来之后,李治又去了孔老头那里,话说拜孔老为师可比拜秦伯伯麻烦多了。
先是拜过儒学圣人孔大家,以示自己拜入祖师名下,然后跪的端端正正听孔老头向自己说明儒学正义,再然后才正儿八经的拜上孔老头,叫了声老师后,孔颖达给了李治一支毛笔算作礼物,到这儿也就算结下了师徒名分。
孔老还算厚道让自己一周去他府中两趟就好,毕竟他还担任着,国子监的祭酒,不可能对自己耳提面命的时时教导。
从那之后李治就开始了自己到唐朝的忙碌生活,他也在这样超强度压榨自己空间与时间中,慢慢长大。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现在的李治已经是个五岁的大孩子了。两月前李治在这个世上的妹妹降生了,不过这不是最让李治高兴的事,最让李治开心的,是李世民上次听过自己的话后,觉得自己找寻神医的力量不够,于是下旨大搜天下,总算把在蜀州扮野人装神仙的孙思邈孙老道,从深山里提溜出来。为此,有人说李世民与皇后娘娘伉俪情深,有人说李世民荒唐,仅仅为了治病,就大搜天下。
对此李世民不在乎,李治更不会在乎,话说,母后生妹妹的时候要不是有孙思邈在恐怕一口气提不上来就去了。是以李治想出百般办法劝说孙思邈留在皇宫为母后调理身体,最后做出承诺,说以后等自己出去开府了,给他办一所医学院,让他既能传扬医术,又能治病救人。他才答应自己留在长安,但是不留在太医院。
妹妹的名字和历史上一样,大名李明达,小名凸子,在鲜卑语里是小母犀牛的意思,因为妹妹生下来就显得瘦弱,刚刚出生就哭了一声。所以李世民就为她取了这么一个小名,希望她能健康强壮。
今天是新年的最后一天上元佳节,李治早早结束了一天辛苦的武艺的训练,洗去一身的疲惫,换上清爽飘逸的银白色棉袍,一身爽利的来到永安宫等着李世民带自己出宫去见识见识长安的繁华。
秦琼对李治的教导还是颇为严厉的,从拜了师父之后,李治是真的风雨无阻的每天必到,就连新年都不能休息一下。不过这样的好处也是多多,至少,李治白嫩的小脸现在变成了健康的小麦色,原本有些消瘦清秀的脸,也变得坚毅刚强了,更重要的是,李治的身材更加修长了,五岁的孩童看上去像是八九岁的架势。
到永安宫的时候李治看到长孙皇后正在逗弄小凸子李明达,说来奇怪李治对这个妹妹好像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
看着在襁褓中的小家伙李治发出内心的开心道:娘亲,妹妹今天乖不乖?
长孙皇后看到李治就是温柔的笑了笑,满是怜爱的看着摇篮中的婴孩说道:可乖了,跟你小时候一样,不哭不闹。
李治趴在摇篮上,用自己的小手逗弄着妹妹,说道:那是,也不看看是谁的妹妹。
长孙皇后笑笑,看着李治问道:你今天怎那么那么早就回来了,你秦伯伯给你制定的训练计划都完成了。
李治苦笑道:唉,娘亲你就别提了,师父也是的大过年的也不让我休息休息,还说什么习练武艺就是要坚持不懈,今天我是玩命的训练总是达到要求提前结束了。
长孙皇后怜爱的看了他一眼说道:你秦伯伯也是为你好,你既然想要习练武艺就应该明白,会经历枯燥与艰辛的。
李治点点头说道:儿子懂得,不过是在娘亲这里撒撒娇,让母后心疼心疼罢了。
长孙皇后看着李治因为习武变得刚毅的小脸,心中又是欣慰又是心疼。
是在等你父皇吧?长孙皇后没有接李治的话,看着李治时不时往门外看去的目光问道
李治点点头说道:嗯,昨天父皇说带小治去看看长安城上元佳节的繁华,小治昨天兴奋了一夜,今天早早结束了课业就来等父皇带小治去见识见识了。
长孙皇后笑着看着这个自己最疼爱的儿子,还是像小时候一样,喜欢找自己撒娇,好奇心强,或许是因为自己太过宠溺他的缘故,总觉得他小女儿心性太重。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上辈子作为女人活了二十多年,性格哪是那么容易改变,即使李治的心中住着一个二十多岁的灵魂,可是心性还是像孩童一样。至于撒娇什么的完全是出于本能,前世的时候哪怕她都二十多岁了。还在母亲的跟前撒娇,他也没有觉得不妥,反而认为那是表达自己对母亲爱的方式。
成为一个男人的路,对于李治来讲还很长很长,不经历点什么特殊的事,或许他这辈子都是柔软的性子了。
等了许久还不见李世民,李治就自己找了本论语读了起来,孔老头给自己布的课业,一直没有时间认真对待,现在正好有时间好好温习。
永安宫内一时间安静的落针可闻,长孙皇后看到李治跪坐在小榻边安静的温书,就静悄悄的抱着李明达去了偏殿,偌大的永安宫就李治一人安静的温书。
李世民赶到永安宫的时候正好看到这一幕,也没有打扰李治,而是在旁边静静的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欣慰的点了点头。
良久才开口问道:稚奴习读论语,可曾悟到什么道理?
李治一愣抬头就看到李世民正含笑看着他,惊喜的说道:父皇,你总算来了,儿臣还以为父皇今天不会来了呢?
李世民不悦道:这是什么话,朕既然答应了你,岂会不守信,朕,一言九鼎,说的就肯定会做到。
李治慌忙站起身,:那父皇还等什么,我们赶紧出宫去吧。儿臣可是对着上元佳节好奇的很呢。
李世民看着他淡淡道:怎么,没有听到刚刚朕问你什么吗?
李治挠挠头讪讪笑道:父皇,儿臣才疏学浅,不敢妄谈什么道理,只是有些自己的浅见,希望父皇听了不要笑话儿臣。
李世民严肃的点点头,说道:嗯,你且说说。
李治迟疑了一下开口说道:儿臣目前只读了学而篇,里面说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理解我,但是我并不怨恨、恼怒。因为别人的不了解而愤怒不平,争吵不休,实际是缺乏气度与自信的表现。别人不理解我而出言讽刺,我不予之争,也不怨恨之,只是淡然一笑,你有你的理解,我有我的坚持,如此而已。要做到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正需要这样的超然于坚持。人不知而不愠,不仅仅是一种大度,更是一种对自身坚持之道的自信与坚守。光这一个人生态度,儿臣觉得都够自己学习一生了。
李世民微微一笑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君子之道根本在于宽容大度,为人君者更是如此。
李治惊愕的抬头看着李世民,不知道他是故意这样讲的,还是无意有感而发。
李治笑嘻嘻拉着李世民的手,说道:父皇我们出宫去吧,叫上姐姐,我把武照也带上。
李世民笑看着他,不怒不喜的说:你对这武照倒是挺迷恋的,走到哪都带上。
李治不知道他这话是什么意思,羞红的小脸,小声说道:毕竟那是仙子托梦,说是儿臣今生注定的妻子。
李世民定定的看着李治,一双犀利的双眸就像是能直指人心一般,李治被他看的心里发毛,以为下一刻自己最大的秘密就会被他发现,只是听他说了句:朕,从不信命!
李治心中忐忑不已,这是什么意思?是说他不相信自己跟母后说的那套言辞吗?也是恐怕母后的心中也是不信的吧,不过是因为对自己的疼爱,才没有问及原由。而现在被李世民这样点出,自己该怎么讲。
该死的穿越小说啊,不是都是用做梦得到老神仙的指示,就搪塞过去了吗?怎么到了自己就那么难啊。还有老爹也是,有必要这样为难自己亲儿子的吗?李治在心中幽怨的吐槽着
李治小脸一正,满脸的严肃与认真,努力让自己的眼神真诚,也定定的看着李世民说道:父皇,不管您相不相信,儿臣说的都是真的。儿臣梦里的仙子看不清面孔,一身雪白的罗裙,身材修长,气质清冷高贵。她让儿臣看了一个与儿臣有八九分想象的男子与同一女子痴缠千年的画面,然后又告诉儿臣说这一世儿臣还会与这女子相遇相知相爱,她还告诉儿臣今生这女子会有一次大劫,如果平安度过他日定会凤舞九天凤凰涅盘,倘若度不过那么他与儿臣的缘分也就尽了。儿臣追问这世那女子投身何人,她就给了儿臣一个卷轴上面就写了两个大字武二,起初儿臣是根本就不相信的,只是抱着好奇的心,想要让母后帮我找找有没有武二这个人,没想到我大唐还真有这么个人。直到看到武照的那一刻,儿臣才相信了,自己所梦之事,明明是第一次见面,可是儿臣却觉得好像跟她认识了许久许久一样。
李治说的这些话可是与历史有九成的接近了,记得在贞观后期李世民曾让袁天罡为大唐推算国运,当时袁天罡说;帝传三世,武姓代天。当时李世民勃然大怒,疑神疑鬼,开始在皇宫内外打探武姓男子,好像还有一个侍卫因为小名叫五娘子因此冤死,还好当时李世民没有太过在意一个女子,就这样让武照躲过一劫。
李世民听到李治这么一番情真意切的话语,心中也是信了八成,略显迟疑的问道:你梦中那女子说那武照会凤舞九天凤凰涅盘,可是真的?
李治点点头认真道:她确实是这么跟儿臣说的,儿臣也不知真假。不过她说武照经历劫难才会有凤舞九天,可是现在儿臣提前找到她了,应该就不会再有凤凰涅盘一说了吧。
李世民看着李治良久轻叹道:或许吧。
模棱两可的话,让李治听了喜忧掺半。争储的游戏可不是那么好玩的,自己还小。可是看父皇这段时间给自己找的师父,还有他总是对自己说的莫名奇妙的话,让李治觉得,自己就好像是那古罗马的斗士,被李世民这个无情的父亲赶上斗兽场,上了场要么斗,要么死,斗了可能会死但是也可能活下去,但是不斗只能是死。所以在李治拜了秦琼和孔颖达为师,年后还要拜李靖为师的时候,小小的他已经被李世民放在了斗兽场上。
没有退路可讲。所以在李治明白李世民的打算之后,他的心就凉了一半,从他开始在李世民面前称儿臣开始,他就明白他李治不光是李世民的儿子更是他的臣子,李世民也不光是他的父亲他还是大唐帝国的君王,他的理智让李治的内心一片苍凉。自古天家无亲情,这话还真是至理啊。所以李治每次见到长孙皇后都会不由自主的撒撒娇,他只是想要自己感觉到温暖,让自己的心不至于灰暗无光。
来到这世界快五年了,李治一直都在小心翼翼的,尽量让自己表现的像个孩子,小时候他也会哭闹,会撒娇,会无理取闹,跟大多数孩童基本没什么两样,除了三月能言之外,李治自问自己没有做其他任何超出理解范围的事情。他实在搞不懂李世民为什么会看上自己,让自己来做大哥李承乾的磨刀石,他也不想想自己够那个资格吗。他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最清楚不过了,前世她就是一个没有主见、软弱、依赖性强等等有着这样那样缺点的小女子,就算这一世从小开始改造,鬼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李治清楚,即使按照历史的正常发展自己最后坐在那个位置上,也不会是一个明君,不昏庸的话都要谢天谢地了。
李治不明白,李世民确实在推着他上场,可是说磨刀石,那就不知道究竟谁是谁的磨刀石了。
(本章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