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重生大唐之李治

第10章 上元佳节

    第十章上元佳节

    宽大明亮的永安宫一时间静的落针可闻,李治能清楚地听到李世民平稳的呼吸声,他就那样看着李世民不言不语,不断变换的神色,说明他现在心情的不平静。

    李世民打量了一下永安宫,缓缓转身,也不说话龙行虎步的向宫外走去,李治跟在身后小跑着,到到殿外看到小桂子,让他回去告诉武照自己在宫外等他,又叫来紫嫣让她去通知大姐丽质一起去宫外赏花灯。然后就跑到一个侍卫身边让他抱着自己,没办法李世民走的太快,他这小胳膊小腿跟不上。

    欺负人也不是这样的,自己走的快活了,后面跟着的自己可就难过了。李治看着前面龙行虎步的李世民,心中幽幽埋怨

    来到长安街李治就被这热闹的景象震撼了。

    上元佳节,自古以来就是以放花灯,猜灯谜的方式来庆祝的,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历朝历代的执政者理念不同,也使得上元节的庆祝方式有所不同,不过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是哪个皇帝也不敢忘本,不会直接抛弃祖宗的宗制不顾的。

    所以在上元佳节还是以猜,灯谜放花灯的方式来庆祝的,上元佳节更是才子佳人们表现的最佳时候。

    在这个时代,信息不发达,交通不流畅,才子佳人们要想相识,也只有此上元佳节这种全民皆欢的节日才有机会彼此相识,然后进行一场可歌可泣的催泪情感大戏。

    所以,刚刚夜幕降临,不管是平常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还是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千金小姐大家闺秀,也都纷纷和家人,亦或是和朋友、下人结伴走出了家门,来到喧嚣热闹的大街上,看着琳琅满目的花灯,猜着有趣的灯谜,看见观感不错的人,在吟诵一首准备许久的诗词,或者来个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笑容,引来一大片的赞叹声,也是很有趣的事情。

    李治没有想到古代的上元佳节竟然这么热闹,宽阔的街道现在竟然会这么拥挤,还好他是被侍卫抱在怀中,要不然早就找不到人影了。

    李世民在前面停下来,让侍卫把李治放下,自己牵着李治的小手亦步亦趋的向前行去,在李世民的前面右羽林卫的侍卫们开道,所以显得并不拥挤,为了照顾李治的小短腿李世民走的很慢,李治也就饶有兴趣的打量着周围的商铺,和来往的才子佳人平民百姓。

    李治看到前面一家花灯铺子前围满了人群,拉着李世民指着那处好奇道:咦,父皇,哪里好热闹啊,我们去看看吧。

    跟在身后的侍卫顿时紧张的打量着那间花灯铺,李世民倒是开心的笑着,牵着李治挤进人群中。

    挤到人群中李治才发现这间花灯铺实在不小,这么多人围在这里是因为这家铺子,正在举行各种猜灯谜送花灯的活动。

    李治很好奇,难道整个长安街就这一家铺子举行活动吗?那么多人都围在这里。听着周围人的议论李治才了然,原来是这家灯铺的灯谜太难,已经有不少才子佳人铩羽而归,这就吸引了很多内心孤高的才子佳人,别人猜不出来要是自己猜出来了,那不就证明自己更厉害吗。虽然自古便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可是能把别人比下去的机会谁会错过。

    上元佳节,花灯缭乱,各式各样的花灯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竞相争艳,无论天上飞的,还是水中游的,只要是人类见过的生物,都能在这篇花灯的海洋里找到它的踪迹。

    特别是眼前这个大的不像话的花灯铺,各种各样的花灯更是数不胜举,有好多李治都认不得那是什么东西,无论是前世还是今世都没有那样的记忆。

    各种看的让人眼花缭乱的花灯,让那些往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千金小姐大家闺秀,更是喜欢的不得了,可奈何这里的花灯用铜钱是买不到的,只能通过猜中灯谜来赢得花灯。

    而这时,人群中心思活络的才子们,心情也开始激动起来。在上元佳节若是能够做的上一首极为应景的诗肯定能赢得才女千金的侧目。奈何作诗不易在这么短的时间做一首极为应景的诗词更是不易。

    可作诗不易,但是猜灯谜对那些聪明活络的才子们来说就简单多了,而在这个花灯铺前,猜灯谜简直就是为他们量身准备的,一看见那些美丽端庄的大家闺秀期盼的双眸,瞬间觉得心都暖化了。

    所以,在这个花灯铺前,各个才子开始了另一种比拼,只要是心仪女子想要的花灯,就算是想破脑袋也要想出谜底。

    只是事情并没有像才子们一开始想的那般简单,若是普通的花灯,对应的谜底并不难,仔细想想还是能想出来的,可是那些制作更加精致美丽、那些只存在神话传说中的生物花灯,对应的灯谜却真的是非常难了,十个才子或许只有一个两个能够猜得出来,而那挂在高处,制作精致形状怪异的三个花灯,却是让众人都望而却步了。

    在李治看着花灯铺热闹场景的时间,李丽质和武照也赶到花灯铺,李丽质和武照看到李世民下意识的要行礼,李世民的眼神示意一下周围,二人也就停下了动作,恭敬地站在身后打量着眼前热闹的场景。

    李治看到武照和李丽质就松开李世民的手跑到他们身边,小手拉了拉李丽质的衣裳,指着那挂在最高处的三个花灯,好奇的问道:姐姐,你知道那是照着什么东西做的吗?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

    李世民看到李治松开自己的手跑到李丽质身边,手指着花灯铺上高挂的三个精致怪异的花灯,小声说着什么。温柔的看着,无奈的摇摇头笑笑。

    李丽质顺着李治的小手看去,只见那高挂的三个花灯,形状怪异无比,一个似鱼非鱼,身生两翼,尾巴火红。一个像是狐狸,不过却是一目三尾,一个像是白鹤,一足,花灯制作的颜色却是赤文青色质而白喙,头顶处还用不知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赤色的毛发立着宛如两角。

    李丽质在自己脑海中搜索了一圈也找不到相似动物的画面,就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武照也盯着那三个花灯,眼中闪过思索之色,片刻便自信的对李治说道:如果,我没猜测错的话,这些应该是《山海经.异兽》篇中记载的神话生物。

    李治崇拜的看着她,没想到她还真是博览群书,而且记忆不凡。

    武照看了李治一眼,对他崇拜看自己的目光很受用,接着又道:左边那个,似鱼非鱼,身生两翼,尾巴火红的要是我没有记错的话,应该就是山海经中记载的lou鱼(打不出来这个字),上面记载:蒙水出焉,南流注于羊水,其中多黄贝,lou鱼,鱼身生鸟翼,音如鸳鸯,见者其邑大水。中间那个应该就是灌,翼望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狸,一目而三尾,名曰灌,其音如夺百声,是可御凶,服之以瘅。最后一个就是毕方了,《山海经》记载:章莪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其鸣自叫也,见者其邑有讹火。这些都是神话传说中的生物谁也没有见过,想不到小小的花灯铺竟然有能人可以根据《山海经.异兽》上的只言片语造出如此精致神似的花灯。

    李治听完武照的讲解感叹道:自古民间出人才啊。

    武照看了他一眼也是感叹道:是啊。

    在前世的时候李治,或者说是孙乐婷,经常看到微博上关注的某个摄影师发的一些奇异照片,介绍说是,根据山海经的记载然后加上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照片。当时只是觉得那照片挺奇怪的,自己一点也看不出来有什么美感,现在看到这个花灯,又听到武照的介绍,觉得自己以前是孤陋寡闻了,这看着简单的事情,其实难如登天。

    还以为只有在前世,能看到这样有想象力的创造呢,没想到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唐朝,也有这么有想象力的作品,不过这也从一方面说明了唐朝的繁华,政治的清明,只有生活在安逸坏境里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想象力,并可以把它创造出来。

    李治拉着武照和李丽质的手挤开人群,到花灯铺的最前面,松开他们的手指着上面高挂的花灯,说道:我们也一起玩玩,把那三个花灯的灯谜猜出来,那就是我们的了。

    听到这话,旁边围着的众多才子就不高兴了,只见一个穿着青色儒袍,左襟绣着雅致竹叶花纹,头发以竹髻束起,一张白皙清秀的年轻脸庞,年约十六七,眸光灵动,透着股机灵劲。

    大言不惭,我等苦读诗书数十年,皆不敢妄谈,你一黄口小儿,何以如此如此狂妄。

    那少年指着李治,清秀的脸庞通红,朗声说道

    某家从懂事开始读圣贤书到现今已有十六个年头,还尚且不敢妄谈能猜中这高挂的三个灯迷,汝一黄口小儿,却如此大言不惭,着实不知天高地厚

    一面若冠玉的翩翩佳公子,也走上来指着李治,怒声指责道

    某,猜中了三个谜底皆是普通的花灯,到得第四个某,试着解开放在第二层的花灯,却被难住了一刻,刚刚告知店家,某的答案,却得知不是正解。某,今年二十有四,从四岁读书明理开始,到如今已二十春秋。某与你说这些只是想告诉你,即使你再聪明也不要太不知轻重,知之行难。

    一身着银白色锦袍,腰系同色玉带,身高七尺,面容俊逸,气质高冷,眼神孤傲的青年温声的说道。

    一时间周围的才子都围上来,用那仿佛能杀人的目光看着李治,大声指责。

    李治心中苦笑,自己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了,惹得他们这样指责,不就是说了两句实话吗。这年头实话也不能说了吗?

    尤其是那个孤傲的年轻男人,竟然说自己无知。知之行难,那不就是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只有明白了之后才知道它的困难。姥姥的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李治心里也是窝着火气,来到这世界快五个年头了,他一直小心翼翼的扮演着乖宝宝小绵羊,到最后还是没能逃得了做磨刀石的命运,既然这样索性就爱咋咋地,既然不能安安静静的成长,那就可劲折腾。

    五年的婴孩生涯,尤其是这世注定做男人的憋屈,让孙乐婷的心性发生了一些连她自己也没有发现的变化。

    李治淡定的看着面前如疯子般的才子,小手对着那三个高高挂起的花灯遥遥一指,大声对花灯铺的掌柜道:给我把那三个花灯拿下来,小爷今天就来对对你这难住万千才子的灯谜。

    李治故意把‘万千’两字咬字极重。

    不知天高地厚的黄口小儿

    无知孺子

    大言不惭,狂妄之极。

    ........

    周围的一众才子纷纷开口,大声斥责。

    (本章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