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寒筱听了顾宣的这番话,反而笑了起来:“娘娘真是难得的聪明通透。”
顾宣只是笑笑,不以为意,不管薛寒筱这一回来是为了鼓动她对楚贤妃出手,还是单纯为了试探她的心意,她都不在乎,能信任的人和不能信任的人,她心里还是有点数的,薛寒筱有与她联手的意愿,嘴上说说是不成的,最好拿出些行动来才算数。
见顾宣没什么特别的反应,薛寒筱才交了个实底:“臣妾听说,娘娘有一兄长,天资颇佳,只可惜没有良师教导,学业竟是耽误多年,不知此事可是真的?”
顾宣闻言眼皮一跳,原来是在这里等着她呢,难怪薛寒筱这般胸有成竹的模样,也不知薛寒筱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自己的,竟然把顾礼的事情也摸了个一清二楚。
平心而论,薛寒筱没有说错,顾礼的天资的确是不错的,他们兄妹俩算是麻雀窝里头飞出了金凤凰的类型。这一点,顾宣清楚,温家人也清楚,所以自从顾礼离开了乡下来到京城,温家就专门请了夫子来家里为他上课。只可惜顾礼的学业原本是被荒废过的,如今重新拾起来就得花那么一点时间,夫子教了他一阵,才算是慢慢回到正轨。
看到顾礼读书这般有天赋,断了数年的学业也能补得起来,温家的心气就更高了些。然而自家请的夫子水平却并不算是多么高明,这年头,士农工商,商户排在最底下,那等读书人毕竟要面子,是决计不肯与商户往来过于密切的。真正有本事的读书人哪里肯来商户做教书先生?在补了这小一年的功课之后,那夫子的水平就显出不足来了。
面对这般尴尬的场景,温家就起了把顾礼送到好一些的书塾里念书的心思。可是起意归起意,要实现起来哪有那么容易?温家再有银子钱,却究竟是商户,京城里有名的书塾大都是各家家学,都是官宦世家的私有财产,这些人家的家学如何瞧得上一个白身的商户子弟?
这件事情就这么暂时搁置了下来。
幸亏顾宣在后宫里混得不差,生下皇子又晋了昭容,如今也算是风头无两。其实在顾宣顺利诞下二皇子之后,顾礼的事情就已经有了转机,就连温家对顾宣的态度,也更加恭敬了许多。
就拿这一回顾礼的事情来说,先前顾礼的学业和生活,温家都是一手包办,不曾问过顾宣的意见,而这一回,温家就寻人给顾宣带了话,细细了温家的打算,又恭敬地询问顾宣的态度:“想请娘娘给拿个主意。”
在薛寒筱来之前,顾宣也想过这件事情,论情论理,顾宣都要帮顾礼这一把。
论情,顾宣还记得顾礼在小客栈把仅剩的银子给她时的场景,还有散落在原本的顾宣记忆里顾宣对自己的照顾,过去种种萦绕在顾宣的心间。顾宣自知自己是占了人家妹子的身体,还得到了顾礼的疼爱,没道理不报答人家。虽然顾礼现在已经逃离了火坑,过继进了温家,但是在顾宣自己看来,她欠顾礼的恩情,是无论如何还不清的。她若是没能力就罢了,如今她能帮上顾礼,她就必须要帮,不然她这一辈子都不会安心。
再说了,温家对顾宣也是尽心尽力的帮助,顾宣进宫参选的前前后后,温家可谓是出力不少。顾宣能在宫里有如今的风光,温家功不可没。顾礼如今也是温家的儿子了,帮顾礼就是帮温家,也算是稍稍偿还当日恩情。
论理,顾宣就更加没有拒绝的理由。顾礼的前程对温家来说很重要,对顾宣来说也同样要紧,她与楚贤妃等人相比,最大的差距就是家世,顾宣在前朝没有人可以倚靠,若是她自己这样也就罢了,现如今又有了二皇子,安哥儿也会长大,也会有一天需要自己的势力,顾宣不得不为儿子打算。
虽然大昭朝也不乏没有母家势力的皇子上位,就比如当今圣上这般,但是这样的幸运儿毕竟是少数,更多没有母族庇护的皇子在兄弟的争斗中沦为牺牲品,难有什么好下场,更别说好前程了。哪怕是当今圣上景安帝,虽然眼下已经登基做了皇帝,却因为登基之前受了外戚的助力,至今还没能完全摆脱朝中大臣的干涉,这也是楚贤妃能在后宫横着走的缘由之一。
顾宣扪心自问,她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受到这样的威胁。
再说了,他们母子如今最大的敌人是楚贤妃,楚贤妃是个什么样子的个性,顾宣已经很了解,现在楚贤妃已经恨她入骨,若是楚贤妃以后成了太后,顾宣和安哥儿都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故而顾宣对于顾礼的事情,那是真的上了心的。顾礼需要好的先生,好的书塾,她知道,也愿意帮忙。可是这真正好的书塾却不易寻找,顾宣现如今自然是得宠,连带着顾礼在京城的身价也是水涨船高,不少原先瞧不上他的人,知道宫里顾昭容是他妹子之后,也对他多有礼遇。
但是这都不足以打动真正清贵的高门,二品昭容又如何?二皇子生母又怎样?
二皇子,既不居长,也不占嫡,头上那个哥哥还是早有聪慧名声的大皇子——生母是楚贤妃的大皇子。
这二皇子和他出身低微的母亲,到底能走到哪一步,还是个未知数。
有头有脸的人家,对顾礼、对温家,稍稍尊重些已是很给面子,要敞开书塾的大门,那还不至于。
顾礼天资高是不假,但这多年耽误下来,哪怕再恶补,也就是和同龄人能有个差不多的水平,换句话说,他的水平还不足以让人家书塾破格收他。
人家收他,那就是讲情面,略略开一后门的事情。
但这后门能不能开,如何开,也是一门学问。
顾礼的前程对温家怎么样其实不是京城众人关系的问题,他的前程对顾宣和二皇子有多大帮助才是。顾宣能知道顾礼若是有了大好前程对安哥儿以后助力极大,楚贤妃的母家楚家能不知道吗?
楚家势大,京城里能与楚家相提并论的人家是有,但是能百分之百压过楚家的,没有。
这些高门对楚家的态度还是看重的,到底是选择得罪楚家,收下顾礼讨好一个前途未卜的昭仪更好呢,还是不收顾礼两边都不得罪更好?
要知道,楚家的仇恨值是针对收下顾礼的那一家的,而顾宣总不能把京城里所有没收顾礼的人家都恨一遍吧?那她也得恨得过来呀,不至于,真不至于。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
顾宣在知道这些人家的态度之后,略想一想,也就明白了关窍所在,所以也尴尬起来。
这会儿顾宣正在暗暗愁着要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没想到才瞌睡就有人给递枕头,她也就顺势承认:“正是。”
薛寒筱见顾宣点头承认,心里一喜,知道事情已经成了一半:“既然如此,不知令兄如今可觅得良师?”
“不曾,说起这事,本宫也正犯愁呢。”顾宣一脸无奈,把手一摊,“这京城里,各家家塾的门槛都高,只怕难进。”
薛寒筱拿帕子咽了口:“娘娘说笑了,令兄高才,怎么会进不了?”
“妹妹言重了,家兄不过是乡下来的读书郎,高才是万万称不上的。”顾宣知道了薛寒筱的意思,心已经放下了一大半,态度却很是谦虚。
薛寒筱收了帕子,正色道:“这样兜来兜地说话去也是无趣,臣妾就直说了罢。薛家家学,娘娘想必也听说过,不是臣妾要自夸,真在满京城里都是数得上的。令兄的学业,臣妾也托兄长去了解了一番,虽然因为耽误过,有些不足,但天分是尽够了的。若是有名师教导,来日金榜题名,也不是没有可能。所以,我们薛家是极愿意让令兄进薛家家学念书的,只是不知道娘娘愿不愿意?”
顾宣沉吟片刻:“你想让本宫做什么?”
薛寒筱“噗哧”一声笑了:“娘娘不必担忧,臣妾也不是那起子急躁的人,这个人情,娘娘就只当是臣妾的投名状好了。”
“……薛家想要取代楚家?”
薛寒筱淡淡地笑:“楚家的富贵,已经走到了顶,没有可以往上的地方了,再往后,就该往下走一走了。”
顾宣若有所思:“难道不怕成为下一个楚家?”
“臣妾与楚贤妃不同,薛家自然与楚家也不同。”薛寒筱很是自信地说了一句,旋即语气便转为怨毒,“再说了,哪怕扳不倒楚家,臣妾也一定要让楚贤妃得到她应得的报应。”
顾宣想起薛寒筱失掉的那个孩子,在心里叹了口气:“多谢妹妹,这个人情,本宫记下了。”
“娘娘不必客气,那臣妾就告退了。”商量完了事情,薛寒筱就心满意足地告辞了。
“黄鹂。”顾宣也叫了人来,预备把这个消息传回温家。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