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宋韵风流

宋韵风流第12部分阅读

    老弱之兵,城防十分松懈,被混入了百名特战队员仍然毫无所觉。当夜,特战队员大显身手,轻易摸到南城城头,一举将城门守卫和城头守军制服,打开城门,然后放出暗号。徐立早就在城外黑暗之中等待,林字营人噤声,马衔枚,不点火把,见城门打开,悄悄冲进城中,很容易便控制了四门。当徐立解决了四门守军后来到宿州府衙时,城守大人竟还在睡梦之中。

    第二天城中百姓一觉醒来,突然发现一夜之间宿州城竟然换成宋军把守,个个莫名其妙,直呼神奇,都称这宋军占领宿州便似神兵下凡一般。

    徐立知道自己孤军深入,并没有立即就开始攻击宿州外围的各县,而是紧闭城门,不放任何人员出入,同时加紧收编降兵,招收兵员,神不知鬼不觉的将宿州经营得直如铁桶一般。城头金军大旗始终没有换,周围各县镇虽然奇怪宿州的举动,然而前方大战正酣,宿州有此种举动也就没有引起大的怀疑,竟然给了徐立六七天的从容整顿时间,这才有了这次设计擒住仆散揆的妙计。这也是战局变化太快,金军迅速溃败之故,不然为了缓解灵璧的压力,徐立马上就要举兵进攻毫州了。

    徐立和宋汉生一面派人给李烈送去捷报,一面迅速接手宿州城外的蓟县、龙王庙、双堆集、西寺坡等城镇,进展十分顺利。

    李烈此时可是一个头两个大,让他如此的不是什么金军敌酋,而是小美女若兮。

    若兮自从哭着跑下城头,行不多远便回过味儿来,摸着火辣辣的脸颊,抹了一把眼泪,竟笑了起来,“烈哥哥这一巴掌打了我,不定多心疼呢!他完全是一片好心,怕我在城头出危险,我又不听话才狠心打我的,哼!当我不知道你是那点小计谋吗?”若兮如是想。仔细回味当时的情景,若兮也有些后悔,自己这不是去给他添乱吗?想了一会儿,脸上一红,“傻哥哥呀!若兮不怕危险的,如果城破了,你要是死了,若兮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咱们生要在一起,死也要在一起啊!”

    若兮转身又待走上城头,转念一想,李烈让自己保护黄盈,这个任务可得先完成了再说,于是跑到县衙,将黄盈带到浮尘子的住所,浮尘子见若兮要走,问道:“丫头,急冲冲的到那里去?”

    “我要上城头杀敌,帮助烈哥哥去守城!”说着便待出门。

    老道不慌不忙道:“你放心吧!李烈不会有事的,不然老道早就上城头啦,哪里还会坐在这里?你到了城头反而让他分心,只有坏处没有一点好处,听话,还是留在这里吧!”

    若兮听老道语气这么肯定,知道他是位奇人,所说一定牢靠,当下放下心来,陪着黄盈说起话来。

    将近中午十分,忽听城门方向巨响一声响似一声,如千百颗惊雷一起炸在头顶,震得房梁上的尘土簌簌落下。若兮不由站了起来,浮尘子伸手一压,若兮觉得肩膀有一股大力传来,不由自主的又坐了下来,撅起小嘴看着老道。那惊雷声持续一炷香的功夫便渐渐停了下来,过不多时外面欢呼声此起彼伏,老道微微一笑,“咱们胜了!”

    二十五金风玉露一相逢(中)

    忙碌了一天,李烈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县衙,他已经从惊喜中沉静下来,看过文睿的伤势没有大碍,这才回到房中要好好睡个大觉。刚一进门,便见若兮板着脸,撅着小嘴坐在自己床上,李烈一拍脑袋,“坏了,怎么把她给忘了!自己那个大嘴巴可是把她给得罪狠了!”

    李烈笑嘻嘻的来到若兮面前,腆着脸凑上去拉若兮的小手,若兮一下将他的手扒拉开,扭头不理他。李烈只好又是作揖又是道歉告饶,只差没有跪下了,抬头见若兮不吱一声,脸朝床里,肩头不住颤动,想来是在哭泣吧!“唉!人家这委屈可大了去啦,在几千人面前挨了自己一个大耳光呢!”心中想着,便更加起劲的道起歉来,搜肠刮肚将21世纪的甜言蜜语都用上了,见若兮还是不回头,肩头依然抖个不停。李烈一咬牙,运气全身,拼了挨顿揍,小心翼翼的将她抱在怀里,此时眼睛都闭上了,只等哪里挨一下狠的,或者干脆给一脚踹下床。如果他睁开眼睛一定会看到若兮正竭力忍着笑意呢!

    “咦?怎么没有动静?”李烈缓缓睁开眼睛,却见若兮满脸红晕,大眼睛贼亮贼亮的,笑意在嘴角荡漾开来,绽放为美丽的花朵,甜甜的叫了一声,“烈哥哥!”

    “我的娘啊!这小丫头要怎么样啊!”李烈心里最坏的打算也没有这种啊,这丫头到底要怎么整治自己啊!你看!你看!她的笑容怎么这么狡猾啊!不对,应该是j诈啊!

    李烈小心肝扑通扑通直跳,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怎样的惩罚,愣愣的看着若兮。

    若兮见李烈的傻样,噗哧一笑,“烈哥哥!”那叫声更媚了,简直要把人的魂儿都勾了出来。

    若兮主动将嘴唇凑上来,吻住李烈,热烈的亲吻他。李烈小心翼翼的回应,战战兢兢的等待着,若兮吻得情动,一把将李烈推到在床上,妙曼的一转身,轻解罗衫,竟是脱起衣服来,不一会儿,一具完美的呈现在李烈面前。

    李烈咽了口唾沫,傻傻的看着她,若兮又开始解李烈的衣衫,“烈哥哥,若兮知道你打我也是为我好,怕我在城头出危险,人家一点儿都不生气呢!”

    “真……真的?”

    “真的!”

    “呀吼!”李烈欢呼出声,一把将她抱住,急切切的撕扯自己的衣服,“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激动之下,连高尔基高大爷的名言都脱口而出,“好若兮,惩罚我吧!让惩罚来得更猛烈些吧!”说着将美人儿压在身下,尽情操弄起来。

    两人激|情似火,抵死缠绵,床上被浪翻滚,房中娇吟喘息一片。李烈这些天殚精竭虑一刻也不得放松,如今美女主动投怀送抱,自然将所有火气都尽情发泄出来。若兮刻意逢迎,爱煞了个郎。两人翻天覆地尽情欢爱,李烈将后世毛片里的姿势都搬了出来,羞得若兮娇啐不已,不过也任凭情郎摆布,那娇羞模样别有一番风情。可能是李烈的功力日深,这方面也变得持久,尽情欢爱下,若兮再也抵受不住,迭起,便似要断了气一般,只好软绵绵的求饶,“烈哥哥,若兮实在是不行了,饶了我吧!”

    李烈放缓动作,轻轻退了出来,那事物却张牙舞爪,不肯低头。若兮看了万分羞怯,用手抓了轻轻揉搓,却是更见坚挺,大眼睛媚得要滴出水来。见李烈意犹未尽,想了一会儿突然道:“若兮一直都觉得不能让烈哥哥尽兴,要不……要不让黄盈也进来伺候烈哥哥吧!”

    “啊?”李烈吓了一跳,这是若兮在说话吗?女人不是天生都爱嫉妒的吗?连忙摆手,“不行不行,我从来就没想过这些,再说人家也不见得愿意呀!”

    若兮咯咯笑了起来,“傻哥哥,最后一句话露馅了吧!说,什么时候开始惦记起人家黄盈的?”

    “净瞎说,”李烈将若兮抱在怀里,“烈哥哥只要有你和婉儿就是天大的幸福了,别人我都不要!”

    “烈哥哥,自古以来男人三妻四妾理所当然,何况我的烈哥哥这样的英雄好男人呢?若兮不会吃醋的。通过我和黄盈的谈话,能体会出她对你的爱慕,而且好几次我都看见她对你的背影呆呆出神呢,那神情好痴情啊!”

    “真的?”李烈想起黄盈日益丰盈的身体和因为过上安定的日子后容颜一天比一天娇艳,已经显出美女的样子,心中一片火热。哪个男人不好色?李烈前世不过是个普通人,同样逃不出男人的通病,不由心中痒痒的,俊脸一阵发红。

    若兮在他下面捏了一把,“嘻嘻,怎么,烈哥哥动心了?

    二十六金风玉露一相逢(下)

    若兮话音未落,却听房门一响,黄盈走了进来,两人都吓了一跳,李烈连忙找被褥遮掩身体,却哪里找得到,早被两人踹到床底下去了。

    黄盈眼波似水,满面潮红,连脖子都红得透了,一颗心便像要从嗓子眼儿蹦出来一样,羞怯怯的向李烈一福,“黄盈本就是公子的人,奴婢愿意为公子侍寝!”说着便开始宽衣解带。

    李烈彻底傻掉了,世界上还有这等好事?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若兮则若有所思的看了他一眼,笑眯眯的不说话。

    要说黄盈也算是个美女,当初李烈买下她,并为她母亲办理丧事时,黄盈面黄肌瘦,那是因为长期营养不良,过着饥一顿饱一顿,颠沛流离的生活所致。如今因为跟着李烈,生活安定下来,吃得好穿得暖,心情也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语,她身上的变化可就日益明显的表现出来,脸庞开始丰满起来,两颊也有了血色,慢慢红润光滑,干枯的头发开始乌黑发亮,身体日益丰盈起来,所有的一切都在向美女的方向发展着,不知不觉间已经由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夏末天气仍然炎热,衣衫轻薄,黄盈不几下就将衣衫脱掉,只剩下一件小小的贴身亵衣,洁白的身躯由于紧张微微颤抖。小小的亵衣遮不住无边的春色,峰峦沟壑几乎一览无余,最后她才将亵衣褪下,一双洁白的玉兔跳了出来,黄盈的脸颊仿佛要沁出血来,轻轻战栗着,双臂拢在胸前,却不敢跨上床来。

    若兮见李烈还在望着黄盈发呆,一把将黄盈拉上床来,黄盈“嘤咛”一声倒在床上,脸庞正好扑在李烈坚挺之物上,便好像去亲吻它一样。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是个男人都该知道怎么做了,李烈虎吼一声,将她压在身下。一时间风光无限,屋子里一片景象。

    原来自从李烈为黄盈办了母亲的丧事,黄盈便对这英俊潇洒的少年英雄情根深种,多少个午夜梦回,黄盈都会想起那天攻破灵璧时李烈拉着她的手,微笑着对自己说的话,“别怕,我会保护你的!”那一刻的感觉好踏实好温暖,自己终于能够停留到一个宽阔安全的避风港湾,再不用担惊受怕,再不会艰难苦痛,每想到这里,黄盈都会在黑暗中微笑起来。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黄盈情窦初开,却不敢向李烈表白,毕竟两人身份地位相差悬殊,黄盈自惭形秽,只把这份深深的情意埋在心底,从不敢在李烈面前表露出来。粗心的李烈没有发现,每当他转过身去的时候,黄盈总会痴痴的望着他的背影,“明月装饰了她的窗子,她装饰了别人的梦。”在梦中,黄盈总想拉住他的手,向他表白倾述自己的爱慕之情,然而咫尺天涯啊!就连梦中的李烈也是离她如此的近却又那样遥不可及。

    刚才李烈和若兮在房中颠鸾倒凤,覆雨翻云,声音自然大了些,作为李烈的丫鬟,黄盈自然不会离的太远,不经意间便听到这诱人的声音。黄盈听到这羞人的声音,顿时脸红心跳,不知不觉间便靠在了门外偷听起来。房间里的婉转娇啼和喘息声时而低回时而高亢,黄盈觉得身子都软了,想要离开,却是连一步都挪动不得。忽听若兮一声比一声高亢,最后娇吟一声后便没了声息,黄盈不禁全身一抖,酥麻的感觉传遍全身,竟是到了,只觉得身下的好生难受。黄盈羞愧难当,转身正要离开,便听到房间内两个人的对话,她听得李烈那句“再说人家也不见得愿意呀!”好悬没发出声音回答,“公子,黄盈愿意!”那个声音一遍遍在她心中回荡,不知哪里来的勇气,鬼使神差的推开房门走入房中自荐枕席。

    李烈两美环抱,当真激动万分,使出浑身解数,直折腾得两女死去活来,这才在若兮身上一泻如注,拥着两美沉沉睡去。

    二十七我劝天公重抖擞(上)

    不知道睡了多久,李烈才在沉沉的睡眠中醒来,窗外天色已近黄昏,这一觉竟是睡了一天一夜。若兮和黄盈早已不再身边,李烈掀开被子起身下床,见床单上落红片片,回想起昨晚的疯狂和那旖旎的风光,自语道:“荒唐,荒唐,惭愧,惭愧啊!”面上却哪里有惭愧的表情,分明挂着兴奋与得意的笑容。

    黄盈手捧着脸盆走了进来,见李烈站在床前正在穿衣,不由脸上一红,“公子醒来啦,奴婢给您更衣。”说着放下脸盆,来给李烈穿衣。李烈笑道:“你不要这样,还是我自己来吧!倒是你,应该多休息一下嘛!”黄盈见他瞥了一眼床上,不由望去,却是那染血的床单赫然在目,这才反应过来,脸上一下子通红,垂头以手摆弄衣角,羞得不知怎样才好。李烈将她拉到床边坐下,笑道:“以后别再奴婢奴婢的,你已经是我的女人,没有必要这样,我对你们都是平等对待,我看往后就叫我李烈,要么就叫烈哥也行!”

    黄盈顿时慌了手脚,“那怎么行,尊卑有别,我是您的丫鬟,怎么敢对您直呼其名?又怎么能和夫人、姨娘平等相称?万万使不得的!”说着连连摇头。

    李烈劝说几句,黄盈只是不依,神情越来越惶恐,到后来连眼圈都红了起来,李烈无奈,轻轻吻了一下她的脸庞,由她去吧,以后自己待她好一些就是了。

    洗漱完毕,又吃了些东西,李烈来到县衙大堂。此时的县衙大堂已经变成萧恒等人的办公场所,一派忙碌景象。众人见李烈进来,都向他行礼,神情极为崇敬,就是这位看起来像个公子哥的年轻人,带领大家奇迹般的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此时的李烈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崇高无比。

    李烈对这些善后事宜不感兴趣,只听了萧恒关于伤员和俘虏安置情况的汇报,便摆手示意其余人都不要说了,“众位,这打仗的事我还行,政务方面可就不在行了,一切事宜你们就看着办吧!不过有三条一定要办好。第一,善待我军重伤人员,一定将他们治好,失去劳动能力的,我们要养起来,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死亡的兄弟要全额发放抚恤金,让他们的家人以后衣食无忧,不能让英雄们流血又流泪;第二,不得扰民,对于百姓在此战所遭受的损失,一定要给予补偿,凡协助守城、出工出力的,要给予一定的奖赏,而且奖赏要从缴获的战利品中出,让百姓们也用用金人的东西,吃上金人的酒肉;第三,对俘虏进行筛选甄别,是金人的先关起来,将来我有用处,是汉人的进行收编,尽力动员他们加入咱们的队伍,实在不愿意当兵的,让他们发誓不再为金人卖命,然后发给路费,遣散回家,不得为难。”说完一拱手,转身走出大厅。

    第二天,李烈身着便装,带着若兮、黄盈和浮尘子到城外游玩。难得有这么轻松的时候,李烈决定好好放松一下。此时城外仍然一片狼藉,大战后留下的痕迹历历在目,不远处的凤凰山已经无景色可看,整个变成了一座秃山,灰溜溜的十分难看。整个大地一片苍茫,充满萧条肃杀的感觉。李烈感慨万分,在这个烽火连天的岁月,哪里有一方净土,没有战火,没有杀戮?连年征战,最苦的就是老百姓了,心中有感而发,不禁吟道: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首词被李烈吟出,声音苍凉豪迈,沉郁感人,意蕴深邃,道不尽的忧国忧民,说不出的悲悯世人。浮尘子不禁耸然动容,细细品味再三,望一眼李烈,眼中赞许之色更浓,心中不由暗暗点头,“此子胸怀广阔,志向高远,更难得的是悲悯世人,知道老百姓的疾苦,将来一定能成就一番千古功业。”更坚定了辅佐李烈的信心。

    若兮喃喃吟咏,望着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崇敬之情,不禁叹道:“烈哥哥不仅文韬武略而且文采斐然,冠绝当世,这样的词句让人难以说出他的雄阔高远,当真是大大的英雄!”

    黄盈更是痴痴的望着李烈,眼中崇敬神色无以复加。

    李烈不禁一愣,暗暗自嘲,自己不过是有感而发,吟了首元代张养浩的散曲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竟让他们如此推崇,当真惭愧,却也不好解释,只好摇头苦笑一声,一拍坐骑,当先向灵璧灵城城东十五里的虞姬墓方向跑去。

    灵璧历史悠久,渊源流长。这里是楚汉相争的古战场,传说钟馗的故里地,中华奇石的主产区,素有“虞姬、奇石、钟馗画,灵璧三绝甲天下”之美誉。

    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给灵璧留下了众多的人文景观,灵璧大地到处闪耀着中华古文明的辉煌。

    城北有刘邦大败项羽地——霸王城,城南有韩信瞭望台——金、银山,城东南存有垓下古遗址,城东有霸离铺、虞姬墓。

    这里发生了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霸王别姬的故事源远流长。李烈一边给两女讲着这些典故,一边信马由缰的走着,不多时便来到了虞姬墓的所在地。

    一千多年前,楚汉相争的最后决战,就在灵璧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进行的。那位著名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项羽,就在这里发出了“虞兮虞兮奈若何”的仰天长吟。跟随项羽南征北战的绝代佳人虞姬,面对四面楚歌,兵败如山倒的绝境,唱出了“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的悲歌,随后拔剑自刎而死。

    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写道:虞姬容貌美丽,性情温柔,知书达礼,深得项羽喜爱。公元前202年,项羽率兵突围,败在垓下,被刘邦率领的汉军团团围住。刘邦采用“四面楚歌”置疑兵阵,瓦解楚兵军心,致使项羽中计,导致全军覆灭,演出了令人肝肠寸断的“霸王别姬”悲剧。

    相传,虞姬自刎后,项羽带着她的尸体,向南驰走,不料汉兵追至,项羽无可奈何地丢下了虞姬的尸体。后来这里出现的村庄就叫“霸离铺”意指霸王别姬之处。项羽突围后,虞姬的尸体被来不及突围的楚兵移葬于“霸离铺”东五里处,后来这里出现的村庄就叫“虞姬村”,两处自得名以来,至今沿袭不变。

    虞姬墓历尽千年,时坏时修。墓侧建有虞姬庙,庙内塑有项羽、虞姬像,人物造型极为生动。虞姬柳眉杏眼,明眸皓齿;项羽气宇轩昂,刚强剽悍。塑像四周,诗词歌赋的石刻林立。在唐宋年间,灵璧作为京师通往东南地区的必经之道,文人墨客往往成群到虞姬墓前凭吊揽胜,然后吟诗填词以发思古之幽情。

    李烈四人在虞姬墓前下马,见四围建筑的墙壁上到处都题着凭吊虞姬,抒发幽思的诗词,由于连年战乱,无人看管,墓上长满荒草,庙舍已经破败,虞姬庙的正堂墙壁上题有有一幅对联,颇为伤感:

    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

    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

    虞姬墓的墓碑尚存,额刻“巾帼千秋”四个大字。李烈拔了些野花,放在墓碑前,遥想当年的那场大战,那个盖世英雄与绝世妖娆缠绵悱恻的爱情悲歌,不由心驰神往,轻叹一声,向着虞姬墓深深一拜。

    几人静静的站在虞姬墓前,追忆那凄美的爱情故事,千古流传的英雄悲歌让人感叹,绝世的容颜此时也化为一抷泥土。孤坟残阳,微草星花,却不见当年霸王盛气,只独留美人孤魂。一阵歌声在山野间飘荡,清风呜咽,野花飘摇,仿佛也要感染那份凄美。

    我站在

    烈烈风中

    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

    望长天

    四方云动

    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

    我站在

    烈烈风中

    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

    望长天

    四方云动

    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

    我独爱爱你那一种

    伤心处别时路有何不同

    多少年恩爱匆匆葬送

    我心中你最重

    悲欢同生死共

    你用柔情刻骨

    换我豪情天纵

    我心中你最重

    我的泪向天冲

    来世也当称雄

    归去斜阳正浓

    ……

    二十八我劝天公重抖擞(中)

    经过短暂的休整,李烈率大军向宿州进发,才行了不久,由三百宋军押送的四千六百名俘虏迎上了大军,李烈将这些俘虏都带上,不再停留。走了一天,宋汉生派出送捷报的军卒给李烈带来了好消息,经过宋汉生和徐立的努力,金军全军覆没,更是在宿州城内设下埋伏,擒住了仆散揆和两千骑兵。李烈闻听大喜,这个消息实在是太好了,没想到宋汉生和徐立竟然能立下如此大功,实在是出乎意料之外。

    大军加快行军,终于在第四天下午来到了宿州城外。宋汉生和徐立出城三十里迎接李烈,众人见面都是十分欢喜,李烈心里明白,从今后自己也有了地盘,那么下一步就是尽己所能的巩固和扩充势力了。

    大军在宿州城外安营扎寨,短短的休息了一天,李烈就迫不及待的开始了他的整军计划。

    灵璧一战共俘获金兵一万八千人,其中女真人为四千多人,其余为汉人,这些汉人经过动员,已经有一万多人同意加入宋军。宋军伤亡近两千人,已有一千二百轻伤者归队,这些人经历过战争,已经成为军中的骨干,很多人在今后的日子里将成为各级将领。

    对于全歼了四万六千金兵,宋军的损失可一说微乎其微,反倒锻炼了部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增强了士卒的信心和凝聚力。当然,所有官兵得到的好处同样是大大的,此战所获物资极巨,李烈毫不吝啬,让每个士卒的腰包都鼓了起来。

    李烈原有人马除去损失人员后还有九千人,加上一万多俘虏和两千多徐立在宿州收编和招收的士卒,已经达到了两万一千多人,这次整编便是针对这两万多人进行的一次大的重组。

    首先,宋汉生的特种部队自成一军,再次在军中挑选精锐战士,千挑万选后组成了一支一千人的特战营;第二,将所有战马集中起来,成立骑兵部队,组成锐锋营,由徐立统领,编制三千人;第三,雷字营始终是李烈的主力,仍由萧恒统领,编制为五千人;第四,王铁军的山字营扩充为四千人;第五,文睿的海字营扩编为四千人;第六,提升曾救过李烈一命的亲卫队长魏群为林字营统领,编制为四千人。全军的训练由萧恒负责。

    李烈将军中的一切事宜包括练兵,选拔低级军官的任务都交给了萧恒,萧恒此人说来并没有太突出的才能,在领军方面只能算得上中规中矩。他武艺高强,训练士兵严格认真,为人稳重和气,广泛受到官兵的爱戴,然而他在几次战争中并没有太突出的表现,在功勋上不如宋汉生和徐立,在计智方面不如王铁军和文睿,但他是李烈最信赖的伙伴,最忠心的兄弟,同时他在军中除了李烈意外威信也是最高的。

    因为现在新组成的六营的基础便是禁军火器营,所有的将领和下级军官乃至伍长绝大部分都出自火器营。萧恒可以说是他们的老上级,大多数的人的武艺都为萧恒教授,甚至很多人都是萧恒一手提拔起来的,比如宋汉生便是李烈和萧恒手把手培养出来的,所以虽然萧恒的军事才能一般,但在军中的威信是很高的,而且练兵很有一套,李烈将军营事宜交给自己的这位大舅哥管理,那是再放心不过。

    经过三天的整编,李烈所领导的部队扩充为六个营,全军一万一千六百人。很多的下级军官被提拔起来,而更多的作战勇敢的老兵被任命为基层军官。李烈早就认识到宋军军制的不合理,便将各营一律改变称谓和编制,统领改为营长,其下每两百人为一连,设正副连长各一名,每五十人为一排,设正副排长各一人,每十人为一班,设正副班长各一人,将部队的编制向后世军队的科学化转变,使之作战更为灵活,指挥更为方便高效。当然,这些改变只是内部称呼,对外则还是按以前的编制称谓,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被朝廷的某些人告一状,嫌疑可是很大的,擅自改变朝廷军制,你要干什么?好大的一顶帽子呢!

    接下来便是大练兵,各营营长都是李烈亲手调教出来的,完全按照后世科学的方法训练士兵,李烈有理由相信,给他半年时间,他便会有一支能够纵横天下而无所畏惧的铁军。

    对于军队的建设他不觉得太吃力,最令他挠头的是对于地方的管理。李烈此时才意识到自己太缺乏人才了,对于管理一县一城的人员,李烈还不是很缺乏,在他的亲卫中就有几个头脑灵活,识文断字的人,如今这些人已经被他派到宿州各县镇去管理政务,和征召士兵,都干得还不错。他现在缺乏的是那些谋略过人,懂得治理国家的人,而且要代表一定的阶层,影响很大的文人,现在毕竟是封建社会,实行什么打土豪分田地不是不可以,但李烈更应该获得社会主体地主阶层的认可和支持,不然的话,一切都会成为空谈,没人支持的孤军永远都不会成事。李烈的目标不是一州一府,而是整个天下,所以当务之急便是招揽人才。

    二十九我劝天公重抖擞(下)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李烈听说了一个人。此人名叫张进北,字还山,在宿州名气很大,宿州的豪门大户中,张家首屈一指,而张进北便是张家家主张宏的次子。张进北早在绍熙四年就获得乡试第一名,众位不要以为乡试就是当地的地方级考试,乡试可是省一级的考试,级别很高,此人可以算是举人中的第一名了。他在宿州文人之中地位很高,俨然是文人之首,听说此人英俊倜傥,才华横溢,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李烈为此专门找到他所作的一篇文章看看,果然辞藻华丽,文采斐然,字字珠玑,端的是一篇锦绣文章。李烈并没有为他的作品所倾倒,他知道,并非有文采便一定有能力,自古以来书生误国之事并不少见。从古至今文采斐然,做得一手好文章之人多了去了,然而可堪大用之人并不多,有些人更是纯粹的书呆子,万事都要引经据典,思想僵化,作事呆板,如果张进北是这样的人,便是能妙笔生花,著就再多的锦绣文章他也是不会用的。

    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李烈决定亲自去会会此人。

    李烈换了一身月白色的儒衫,头扎书生巾,手中一把折扇,俨然是一位翩翩公子哥,若兮还是一身近卫打扮,两人挑了几件别致的礼物,由若兮提着,跟在李烈后面,一路向张府而去。

    张家果然是宿州首屈一指的大户人家,只看宅院的气势便可见一斑,大院是典型的淮南民居,两丈高的青砖院墙只一面就有里许长,可以想见这大宅子如何宽大,只怕占地有几十亩的样子,围墙后隐见重重庭院,房顶上的兽脊高高翘起,十分气派。房前屋后都栽种些花草树木,还没进门,在墙外就能闻到阵阵花香,整个宅院都掩映在绿荫之中,既有北方民居的大气,又有南方园林的精巧,整体看来十分雅致。李烈不禁暗暗点头,只看这宅院的设计,便能知道他的主人一定不会是一个暴发户,应该是很懂得生活情趣的人才能将自己的家装饰的如此幽雅舒适,不是书香门第还真就建不出这种极具韵味的建筑来。

    张府正门前有两个一人多高的石狮子,正门高大气派,朱漆大门遍镶铜钉,门把手上硕大的铜环锃明瓦亮,大门两侧是偏门,这种偏门竟然比普通人家的大门都要宽敞。李烈走上台阶,叩响门环,铜环撞击十分清脆,不多时,大门一开,一个四十来岁仆人打扮的门房走了出来,打量一眼李烈,这才问道:“不知公子有何事?”

    李烈一笑,抱拳道:“麻烦通报一声,就说宋军统制李烈,前来拜访你家员外。”

    那门房想来也听说过李烈大名,闻言吃了一惊,连忙深施一礼,“原来是李大人大驾,小的这就进去通禀,还请您稍候。”

    李烈也不答话,微微点了一下头,负手站在那里等待。那门房连忙跑着去给老爷送信,此时张宏正在厅中喝茶,见门房张二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不由脸色一沉,“张二,怎么这等慌张,四十来岁的人了,这个样子成何体统?”

    “回禀老爷,不是张二慌张,实在是外边来了个大人物,他自称是宋军统制李烈。”

    “李烈?就是那个打得金军全军覆没的那个李烈?他来干什么?快快有请!”张宏听得李烈来了,连忙吩咐张二有请,见张二要往外走,又觉得不大妥当,连忙道:“等等,还是老夫亲自迎接吧!”说着向外就走,边走心下不禁忐忑,这李烈的大名自己可是如雷贯耳,市井之间将他传的神乎其神,此人一战而下泗州,再战轻取灵璧,不过半月便将近五万金军打得全军覆没,连金军统帅仆散揆都成了他的阶下囚,这样的人自己哪敢怠慢,而且听说他在灵璧将当地的富户整的很惨,如今不请自来,不知是福是祸。

    来到门口,让人大开中门,迎接李烈。张宏出得门来,见门前台阶上站着两个人,一个是十七八岁的富家公子哥,长得唇红齿白,英挺潇洒,身后跟着一个俊俏的小兵,不禁一愣,难道这个少年公子便是那个大名鼎鼎的李烈?

    心下狐疑,口中可是不敢怠慢,连忙拱手道:“这位公子便是李烈李统制吗?”

    李烈也抱拳道:“不敢,在下正是李烈,久仰员外大名,今日特来拜访!”

    张宏连忙将李烈让进客厅,双方分宾主落座,早有丫鬟端来香茗,李烈手抚茶杯,直截了当的说明来意,“张老伯,李烈初来贵地,地方上一切都百废待兴,李烈深感处理政务十分吃力,在下久闻您的二公子大名,所以这次登门拜访,希望请二公子出山帮助李烈一二。”

    张宏闻听李烈此言,心下犹豫难决,不禁沉思起来。南宋一向软弱,宋金对峙开始后连年战争都是败多胜少,后来更是以淮河为界,淮河以南归南宋,称淮南东西两路,淮河以北归金国所有,称南京路。这次南宋北伐,形势一片大好,各地的宋军节节胜利,捷报频传,李烈这一路更是占领了泗州和宿州,可战争还会一直进行下去,天知道南宋能不能一直胜利下去,如果一旦战败,退出宿州,自己给宋人做事,一旦金人回来哪能轻饶,那么自己这一大家子可就全完了。所以权衡利弊,缓缓说道:“不瞒李大人,犬子虽然文章写得好,然而读书成痴,不通世事,要他处理政务那是万万不能胜任的,还望大人明鉴。”

    李烈早有准备,知道他不会轻易答应,笑道:“员外但请放心,这宿州到了我的手中,金人就休想再夺回去,这点自信李烈还是有的,员外不须有后顾之忧。”

    张宏见对方一语便将自己的顾虑点破,老脸一红,还待找理由推脱,李烈又道:“大家都是大宋子民,朝廷不利,打了败仗,这才丢了半壁江山,如今当今圣上圣明,励精图治,立志北伐,光复失地,员外如何能不支持呢?还是叫令郎出来吧!”

    李烈这是用民族大义来堵住他的嘴,毕竟每个有良知的汉人都是心向宋朝的,屈服于金国滛威之下那也是不得已罢了。

    张宏本也是读过圣贤书之人,如何不懂他话内的意思,心中不由微微激动,如果大宋能恢复中原,驱除鞑虏,那当然是自己愿意见到的,当下将牙一咬,“李大人稍候,我这就叫犬子过来!”

    不多时,门外传来脚步声,一个年轻公子走了进来,此人二十五六岁年纪,身材挺拔,面孔白皙,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虽然出自富贵之家,却是身着一身普通的白色儒服,不着丝毫装饰,显得儒雅大气,李烈一见,便心生好感,想来他就是那个张进北吧!

    张宏对张进北道:“这位就是打败仆散揆的李烈李大人,进北快快给李大人见礼。”

    张进北一进来便看见堂中坐着的少年公子,如今听父亲如此说,不由一愣,“此人便是李烈?怎的如此年轻?”心下想着,行动却不怠慢,深施一礼道:“还山见过李大人。”

    三十不拘一格降人才(上)

    李烈呵呵一笑,伸手将张进北扶住,“张兄不要客气,现在李烈不是什么李大人,而是仰慕你的才华特来拜访的后进罢了,兄弟这厢有礼了。”说着对他抱拳施礼。

    张进北连称不敢,李烈客套几句,便直奔主题,“还山兄,李烈拜读了兄之大作,当真是字字珠玑,文采斐然,小弟佩服之至,不过小弟有句不敬的话要问一问进北兄,你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如果此地还是金人统治,不知你可有做官的打?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