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红楼寻梦之涵玉盟

红楼寻梦之涵玉盟第12部分阅读

    起母亲,不禁又有些泪意。便拿起绢子拭了拭。贾母又说道:“玉儿,趁着现在没有旁人在,外祖母想给你说一件事。”黛玉抬头看向贾母。

    贾母叹了口气说道:“如今也不瞒你,咱们这家里早已是入不敷出了。只靠你舅舅的月俸早已捉襟见肘。所幸你二舅母为你选了人家,虽说不是当家奶奶,但以玉儿的才学容貌定不会受委屈的。本来,依着规矩,这婚事只用我和你二舅舅、二舅母商量也就可以了,但外祖母想让你提前知道,也好做个准备。不知玉儿意思如何?”

    黛玉虽说知道贾母的意思,可是听贾母说出来,还是有些惊了。黛玉说道:“玉儿能体谅外祖母的意思。不过依朝庭旧制,凡朝庭四品以上的官员女儿圴不得做妾。父亲虽已去世,可是在世时也算得上是朝庭大员了,只怕就算是玉儿想替外祖母着想,朝庭规矩也是不许的。还想外祖母三思。”

    贾母没料到黛玉会有这番话。心里就有些不高兴了。“玉儿,朝庭上的事,你还是不懂的,虽说有此旧例,但这些都是针对的在任官员而订的。况且你父亲去世已久。早已可以不遵此制,玉儿放心吧。”

    黛玉听到贾母这番话,心里暗暗冷笑。没想到提醒到这份上,贾母依旧执迷不悟。黛玉不想再说什么,而贾母也只说让黛玉好好回去想想。黛玉起身行礼告退。

    回到潇湘馆里,紫鹃的脸上也显出一丝怒气。王嬷嬷因为在黛玉屋里收拾,看到紫鹃这副模样,便问道:“怎么了?可是二太太又说了不中听的话?”紫鹃摇摇头便将贾母的话一五一十地都说了出来。

    王嬷嬷听了也不禁生气了。说道:“真是不知道她们究竟长的是什么心肠。好好一个冰清玉洁的姑娘,也成了她们手中的货物一般。”

    王嬷嬷说完,看见黛玉坐在那里滴着泪。王嬷嬷懊悔不已说道:“姑娘,快别难过了。是我说错了。,”黛玉摇摇头说道:“嬷嬷没有说错。是我有些伤感了,不过这样的家,不要也罢,从此形同路人也不心烦了。”

    紫鹃也说道:“亏得姑娘早做打算了,不过还要小心老太太会使什么绊子。”黛玉摇摇头说道:“纵然是使绊子,我也不怕的。明日也就离开这府里了。况且我已有打算。不妨事的。”紫鹃和王嬷嬷见黛玉说的如此肯定,也放下了心。

    贾母坐在正房里,虽然和探春、惜春还有凤姐几人说笑。可是心里还是不安。等着王夫人快些回来问问情况。

    而王夫人这时正在宫里。原来皇后说了元妃的事后,皇上也留心打算去看看。来到元妃的宫里时,元妃正百无聊赖地弹着琴。。皇上听那琴里带着一丝的无奈。也有些心动了。

    摆手不让人通传。只悄悄地坐在一旁听着。元妃一曲奏罢,这才发现皇上已在那里坐着了。忙起身参拜。水泽让元妃起身赐座后,方才问道:“元妃为何琴声这般幽怨?”

    元妃答道:“臣妾不敢。”水泽笑道:“那就是朕听错了。这也无妨。等以后再仔细听听元妃的琴吧。听皇后说,这几日你有些不舒服可还好些?”元妃忙答道:“谢皇上关心,已经好多了。”

    水泽点点头说道:“那就好。如果身体不舒服就去宣御医看看。”元妃轻答了是后。也不说话。水泽也知元妃的脾气所以并不怪她。只坐了一会儿后便说还要批奏章。

    元妃忙起身恭送水泽。水泽走到殿门时,突然站住了。说道:“朕听说,有些人仗着你的势,全然不顾别人,胡作非为。元妃还是给家里人提个醒才是。”元妃听了这话不解其意,但还是答应了。

    等到王夫人进宫时,元妃细细地问了一下家里的事。王夫人怎么可能全部都说出来。只捡好听的说了几句,碰到自己不爱的,也不多说,只说让元妃不用操心。

    元妃叹道:“母亲虽说不用让本宫操心,可是母亲可知本宫在这宫里也不是自由的。若是因为家里人惹恼了皇上,只怕谁的日子都不好过。母亲还是将本宫的话放在心上吧。”王夫人只得答应后,又说起别的话来。

    第四十六章

    这多说了几句后,元妃见时辰已经到了,王夫人该出宫时,皇后宫里的轻云来到元妃处。元妃一见是皇后的贴身侍女,忙站起来让座。轻云推辞不受。王夫人见元妃如此礼遇一个宫女,心里早有不忿。

    轻云看在眼里,只是笑笑。元妃柔声问道:“轻云姑姑,可是皇后有事?”轻云笑答:“回元妃娘娘,皇后娘娘是想着元妃娘娘前段时间有些不舒服,今日既然家人来探,就让王恭人多陪一会儿,等赐了晚宴再出宫吧。”

    王夫人一听元妃不舒服,忙问道:“娘娘怎么不舒服了?”元妃对王夫人先摇摇头然后才对轻云说道:“请轻云姑姑回禀皇后娘娘。本宫明日定去坤仪宫谢娘娘承全之意。”

    轻云答应后,也就行礼退下了,元妃命抱琴亲送至宫门外,这才罢了。王夫人见元妃如此多礼,心有不喜说道:“娘娘何必对一个奴才如此礼遇。让外人看见了岂不笑话娘娘。”

    元妃叹道:“母亲可知来的是何人?”王夫人说道:“只不过是皇后宫里的宫女罢了。位置又能高到哪里去了。”元妃看着王夫人说道:“这位轻云姑姑是皇后身边的红人。就是大臣们见了都要行礼的。”

    王夫人听了方才不说话,想起刚才轻云所说的,王夫人问道:“娘娘是怎么了?因何身体不舒服,难道抱琴没有小心伺候吗?”说完后,王夫人看向抱琴。

    抱琴忙上前解释道:“回王恭人的话,娘娘只是那天有些晚睡了,所以早上起来时有些头痛。已经传过御医了。请王恭人放心。”

    王夫人听后不免还是有点担心地说道:“娘娘,还是要小心些,从小都是这样,只要晚睡第二天必定头痛。这膏药只怕也贴完了吧?等下次我再进宫时,为娘娘带一些来?”

    元妃摇摇头说道:“不用了,皇上也知本宫有头痛的毛病,也宣过御医诊治,如今本宫用的都是御医给的膏药。倒也有用些。”

    王夫人一听是皇上下旨让御医瞧的,也放心不少,随手拿出一些银票来递给元妃。元妃接过来后,红着眼看着王夫人说道:“母亲,费心了。”王夫人有些伤感地说道:“我通共就娘娘和宝玉你们两个了。这些银票也是给你们留的。在宫里难免要打赏人。也太束手束脚了。下次等我进宫时,再给你带些。”

    元妃哭道:“母亲,不用了,女儿在宫里也有月俸的。”王夫人叹道:“在怎么样,娘娘在我的眼里永远都是孩子。”元妃更是伤心了,抱琴在旁边怕元妃哭坏了身了,忙上前劝元妃。王夫人也哄着元妃不让她再哭了。

    元妃平静了下心情,又重新上了妆。这才想起皇上所说的话,可是看着母亲,元妃不相信皇上所说的是自己的母亲。可是能用自己地位的也只有荣府的人了。

    元妃轻声探问道:“母亲,上次听皇上的口气,好像咱们家竟有人用本宫的名义做了一些事。母亲回去要好好查一查才是。”王夫人听了这话,忙说道:“家里面没人敢这样呀,但是皇上既然说了,那我回去还是查一下吧。请娘娘放心。”元妃听王夫人这样保证,虽心有怀疑,但还是点点头。

    等到宫里用晚膳后,王夫人这才行礼出了宫。回到家里后,听到房里的小丫头说鸳鸯来找过她。王夫人想着一定是贾母有事,可是天也晚了,只怕贾母也休息了,王夫人打算明日一早就去见贾母。

    可是贾母哪里能等得了明日,所以又叫鸳鸯来看王夫人回来了没有。王夫人见此情况,也不好不去,只得扶着玉钏来到了贾母的正房,

    贾母见王夫人来了,便让所有的人都退下。房里就剩下她和王夫人了,贾母这才问道:“上次让你去给姨太太回话,现在怎么样了?”

    王夫人一听贾母是问这事,本来自己是打算等忠顺王给宝玉一份好差事后,才打算同薛姨妈讲的,但这是自己的打算,不能让贾母知道才是,王夫人便说道:“老太太,我已经给妹妹说了。只是忠顺王府不知为何到现在也没个说法。媳妇想不如明天去趟妹妹家。问下情况。不知老太太意下如何?”

    贾母听王夫人这样说,也只得准了,等说完这些后,贾母又问了元妃娘娘在宫里如何,王夫人也都一一作答。贾母放了心后,又问道:“娘娘还有什么话?”

    王夫人想想说道:“娘娘没有别的话,只是娘娘说听万岁爷说咱们家有人仗着娘娘在宫里做些不好的事来,还说万岁爷有些生气,但媳妇想了想,咱们家并没有这样的人呀。想是万岁爷听差了?”

    贾母听后大急说道:“你糊涂,哪里能说是万岁爷听差了,只怕真有这样的人也未可知,如今已和薛家联姻,怕就怕是他们在外惹事,让皇上知道了。这样,刚好明天你也要去那边,就对姨太太说一说吧,别让娘娘在宫里为难才是。”

    王夫人说道:“应该不是蟠儿吧?如今听我妹妹说蟠儿娶了亲后,也安份了许多,每日里也顾着生意了。”贾母摇摇头说道:“他们家是皇商,多多少少都要与皇家扯上关系,怕就怕他们打着娘娘的旗号去招揽生意,这京里哪个官员能惹呀,说不定是他们惹了哪个官员,而不自知,被告了御状也是有的。亏得娘娘得了皇上的宠爱所以没事,但也不能让他们如此,万一哪一天龙颜震怒就不好了。”

    王夫人忙答应了后,说是明天一定去给她们说说,别给娘娘脸上抹黑。贾母这才放心,让王夫人先回去,明天不必过来,直接去姨太太那儿就好了。王夫人答应后,嘱咐了鸳鸯几句后,这才回去了。

    王夫人回到屋里后,却并不打算找薛姨妈说这事。如今也不知道薛姨妈老了还是怎的。到如今也没个消息传来。不过宝玉也算是她的女婿了。如果宝玉当了官,于她面上也有光。

    王夫人想到这里便打定主意明日不过去,等吃了午饭后再去见老太太,就说已经给忠顺王说了,只是忠顺王一直不回话,又不好催。只能再等等。

    如今这个家里大房早不足为患,琏儿没出息。凤丫头也就风光这一阵子罢了,等宝玉有了官职,自己也好给贾母说说,就让宝钗当家。想到这里,王夫人不免得意了起来。

    就这样到了第二天。黛玉早早地穿戴好衣服,吩咐雪雁一定要在屋里看好东西。便带着紫鹃和王嬷嬷来到了贾母正房。

    第四十七章

    贾母见黛玉还是如此早的过来,心里有一些不安。但还是笑问黛玉可曾吃饭。黛玉说道:“还不曾吃。”贾母忙命传饭。一时之间黛玉陪着贾母吃了些。这才回到正堂。又陪着贾母说了会儿话后,凤姐也过来请安。

    见黛玉如此早的过来,凤姐还笑道:“我又来迟了。”这时,宝钗、李纨另探春、惜春也都过来请安了。见黛玉已在那儿,都觉得有些奇怪。黛玉见人都来的差不多了。这才起身对贾母说道:“外祖母。玉儿今日要告辞离府了。”

    这话一说出来,大家都没料到,尤其是贾母本打算让王夫人去探忠顺王的消息,可是黛玉却在此时说要离府。贾母又如何能答应?贾母问道:“玉儿为何要说出这样的话来?可是有人与你为难了?你说出来,外祖母替你出气。”

    黛玉还未说话,宝钗那边就有些急了,本来打算让黛玉进忠顺王府的。如果黛玉走了,那自家的事又该怎么办呢?无论如何也要让黛玉断了这邮府的念头才是。宝钗也走上前拉着黛玉的手诚恳地说道:“林妹妹,为何如此莽撞说出这话来?惹老太太伤心。还不快给老太太认个错,也就是了。”

    黛玉看着宝钗惺惺作态的模样,也只淡笑道:“宝二嫂子这话却也差了。黛玉并非是莽撞之人,自不会行莽撞之事。只是黛玉早有打算,原也想着外祖母必是不肯,所以一直不曾提出,可是如今这府上已不是黛玉能在住的了。所以请外祖母答应。”

    贾母听黛玉这样说,也明白黛玉指的是什么,贾母便说道:“玉儿可是埋怨外祖母昨日对你说的事?如果是这样,那外祖母依着玉儿不许这事。如何?”

    黛玉摇摇头说道:“外祖母不必这样说。黛玉并非是为了昨日之事。有些事情不说出来到是好些。还请外祖母答应。”

    凤姐也希望黛玉能早些离开这是非之地,所以自是不会劝着黛玉留下。李纨对这些事并不关心。再加上她平日里就不爱多说什么,所以也不会说话。

    惜春年纪小,这几日又在钻研佛法。加上平日里与黛玉相交并不深,所以黛玉的去留对她来说又无关系。而探春在那里琢磨着。什么时候说最为合适。

    宝钗听到黛玉这话去意甚决,又怎可能任由这事发生呢。她本打算让凤姐出面说说,看凤姐时,只见凤姐一直不瞧她。没办法。只得自己先说道:“林妹妹,老太太说到这里了,妹妹还是不答应吗?妹妹明知老太太对妹妹极好,若是妹妹离开,只怕老太太更为伤心,这岂不是妹妹之过。妹妹快收回这些话吧。”

    黛玉见宝钗将孝道压在自己头上,便说道:“宝二嫂子这话却也过了。外祖母疼爱之情,黛玉也抱着感激之情。就算我离了府里,日后也可做亲戚般走动,这岂不两全其美呢?”

    贾母看宝钗这话一点也不起作用,便说道:“玉儿,还是不要走吧。你离了府又能住在哪里?一个女孩子在外面外祖母也不放心呀。玉儿就安心住在这里陪着外祖母可好?”

    黛玉说道:“请外祖母放心,玉儿有地方住的。等一切都安顿好了,玉儿自会派人告诉外祖母的。”贾母见如此还是不行,脸上就露出一丝不高兴地神色来。

    探春见状也上前拉着黛玉的手说道:“林姐姐。当初林姑父送林姐姐过来时,就是因为想着老祖宗是林姐姐的外祖母,能护卫林姐姐。林姐姐这会子说要走,就让林姑父在九泉之下也不得安稳呀。林姐姐要三思而行呀。”

    黛玉点头说道:“当初父亲是有这个打算,不过父亲临终前也曾交待了我许多事情。而且也说过外祖母年纪也大了,说我在那里也会给外祖母添很多麻烦,不如找时间搬出去,也让外祖母省省心。”

    探春听到黛玉这样说出来,也不好再说什么。贾母看着黛玉眼泪也不禁流了下来说道:“玉儿,是你父亲多想了,玉儿留在我身边哪里是添麻烦了,到时让我有了许多慰籍呀。”

    而王夫人也得到消息说黛玉要走正在贾母房里时,急急忙忙地过来了。贾母见王夫人过来很是意外。不是让她去薛姨妈那儿了吗?难不成是她听到消息赶过来的?

    王夫人给贾母行了礼后,问道:“听说外甥女要走?”黛玉答道:“黛玉在这里打扰这么多年,不周之处还请二舅母见谅。”

    王夫人淡淡地说道:“怎么这会子才想起要走?如今老太太也在为大姑娘的婚事操心。若是走了,岂不让老太太为难吗?大姑娘还是留下吧。”这话一说,贾母就有些不满了,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黛玉淡笑道:“昨日已听外祖母说起过,只是若要依从外祖母,父亲就在必泉之下也定会跳出来骂玉儿的。”王夫人听到这里方知贾母已给黛玉说过了。更是有恃无恐了。

    王夫人消停地坐下后,这才说道:“大姑娘说起这来,却也不合咱们大户人家的规矩了。你们的婚姻向来是父母之命的,如今大姑娘住在咱们这里,理当由老太太作主的。大姑娘就安心等着好日子吧。”

    黛玉听到这里心中大怒,便说道:“二舅母这话虽是有理,但做舅母的却让外甥女去王府做妾,这也是大户人家的规矩吗?”

    王夫人说道:“忠顺王原也答应,只要大姑娘过去,便会给宝玉安排差事,大姑娘与宝玉情同亲兄妹,况且这府里也养了大姑娘这么些年,难道就这大姑娘也不肯吗?”

    黛玉冷笑道:“二舅母此话说差了吧。”王夫人抬眼看向黛玉问道:“难道不是这个理吗?大姑娘进府时,所用物品与三丫头她们皆是一样。每月的月例也是由官中支出。这些大姑娘不清楚,难不成紫鹃也不知道吗?”说完后,王夫人看向紫鹃。

    黛玉说道:“记得当初我入府时,父亲直接让我带了五万两银票。以后每年父亲都会捎来一万两的银票,这算下来已经有十万两之多。我一个女孩子足不出户。每月就是五两的月银,再加上新衣的开销只怕也花不完吧。”

    黛玉话音一落,场面立刻沉寂下来,王夫人没想到黛玉会知道这些。而宝钗听了心里也不是滋味。总说黛玉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可是没想到就林姑父在世时,就有这么多银子了。

    第四十八章

    王夫人愣了一下这才强撑着说道:“你一个姑娘家怎么能管这些事呢?”黛玉淡笑道:“若不是二舅母先说出来,黛玉并不会说出这些事来的。”

    王夫人更是生气了说道:“就算是这样,你父亲过世后,我们待你也一如往常哪里亏待过你?如今只让你为家里做这点事,你都不肯。哪里像大家小姐?”

    黛玉依然淡笑道:“父亲是在任上去世的。琏二哥帮着处理后事时,也带回了二百万两吧。”

    贾母听黛玉说出这个数字,有些恼恨地看了看王夫人,当时贾琏回报说只带回了八十万两。没想到大头竟让王夫人给拿了。

    王夫人也没想到黛玉知道的如此清楚。还当着老太太的面说了出来,那些钱如今只剩下不到十万两了,如果老太太让自己拿出来,又如何能拿的出来呢?更可恨的是琏儿竟只说带回来一百八十万两,自己倒拿了二十万两。

    凤姐听了更是震惊,没想到贾琏如此胆大,竟拿了二十万两不肯说。凤姐心灰了,没想到辛劳一阵竟落得如此。

    宝钗听了更是心动,没想到黛玉的家底如此丰厚。如今要走,只怕更是要拿回这些。宝钗更加坚定不能让黛玉离开的念头。

    贾母说道:“虽然是这样,可这些银子也在建园子时都花得差不多了,玉儿放心,等你出嫁时,外祖母一定会给你陪丰厚的嫁妆的。”王夫人也连忙附和着贾母。但心里打定主意,回头一定要问凤姐将二十万两要过来。不能让凤姐和贾琏独得才是。这二十万两虽然落不到自己腰包里,但充做家用也可以维持几年的。

    黛玉的嫁妆自己少拿些让老太太多拿一些也就是了。这样还损失不了多少。不过这个家的确不能让凤姐当了,否则还不知道她要贪多少银子才算呢。

    黛玉说道:“外祖母,这二百万两原本就是父亲为黛玉添妆所备。外祖母的意思可是说等黛玉出阁之时,这二百万两一文不少的全让黛玉带走吗?”

    贾母还未说话,王夫人就急了。说道:“大姑娘在这家里住了这么些年,老太太一直都疼大姑娘,这些银子也算得上是大姑娘孝敬老太太的才是。”

    宝钗也笑道:“林妹妹自幼饱读诗书,这嫁妆之事,也是由长辈操办,哪里能轮到你我做主呢。”黛玉淡笑道:“黛玉并未操心,只是老太太话到此,黛玉有些不明白,所以才问了出来。”

    贾母说道:“玉儿,是什么意思呢?”黛玉还未答话,就听听外面来报,说是东平王爷要见林姑娘。

    黛玉知道是水涵来了。可是贾母却有些疑惑。黛玉是如何认识东平王爷的。贾母看向黛玉。黛玉也装做不解。

    贾母只得起身相迎。而宝钗听到是东平王爷名号时,却愣在那里,哥哥说户部现在由东平王主管。所以在东平王刚上任时,就下令查账。如果能攀上东平王,那这些亏空定会一笔勾消的。

    等东平王进来后,贾母请他坐在上位。东平王也不客套。坐了下来,这才让贾母、贾政坐下。东平王也不客套,便说道:“本王今日来是想见见小师妹的。大家就不必拘束了。”

    贾母听东平王这么说,便赶紧让黛玉上前参拜。黛玉还未行礼,东平王马上站了起来止住黛玉说道:“小师妹不必行礼了。本王曾师从林御史。当时小师妹还小,可能对本王没有印象了吧?”

    黛玉轻轻地点点头。东平王笑道:“小师妹快些坐下吧。”黛玉有些为难地看向贾母。贾母便说道:“既然是王爷赐座,玉儿就挨着我坐下吧。”黛玉方才挨着贾母坐了下来。

    东平王进来之时,就看到众人表情显得并不高兴的样子。也知定是黛玉说了要离府的话。但他装做不知,问道:“刚才本王进来时,好像贵府还有家事要办。就请继续吧。”

    贾母本就不想让黛玉走。现在又发现东平王认识黛玉,更坚定了不让黛玉走的决心。但是当着东平王又怎能说出这些话来。

    而黛玉知道水涵是来保护自己的。所以便说道:“回王爷,刚才并无他事,是我想跟外祖母告辞离府。”

    贾母没料到黛玉会有这番话,便说道:“玉儿,外祖母那般说法难道你都不听吗?”黛玉说道:“外祖母,玉儿离府的原由也已说了,就请外祖母成全。”

    说完黛玉起身跪在贾母面前。贾母连忙把黛玉扶起来。痛苦地说道:“玉儿,还是不要走了,就在家里陪着外祖母好吗?”贾政听得是一头雾水,他不知道为何黛玉要离开。

    他看向王夫人。可是王夫人却不敢看他。贾政想了想便以为一定是有人与黛玉为难,便问道:“外甥女为什么要离开这里?”

    黛玉只说原本父亲就曾说过让她只在这府里略住几年,以全母亲无法行孝之心。所以不敢有违父亲遗命,故而告辞离府。

    贾母见黛玉当着东平王和贾政的面前说出这番话,只怕是黛玉已决心离开了。可是黛玉所说那二百万两该怎么办呢?家里是如何也拿不出来的。贾母为难时。

    东平王说道:“既然是这样,如果贾大人放心的话,本王也可以派人保护小师妹。不知贾大人意下如何?”

    贾政从来都是唯母命是尊,所以看着贾母。不知贾母的意思。黛玉却知道贾母是担心那二百万两的事情,便淡笑道:“若外祖母同意让黛玉离府,那么琏二哥带回来的银子全当是黛玉不能承欢膝下,孝敬给外祖母。”

    不光是贾母听了放下心,就是王夫人也不免得意起来。反正黛玉虽然离府,可还算是贾母的外孙女,那忠顺王的事也跑不了的。而这银子也不用还了。

    贾母拭了拭眼角间并不存在的泪,便说道:“玉儿已决心离府,外祖母也不好再阻拦了,只是如果玉儿安排好地方,一定要来给外祖母说说。还有潇湘馆一直会给你留着,想回来时就回来,和众姐妹说说话。也让我看看你。”

    黛玉也只答应了。王夫人说道:“那既这样,就让周端家的和紫鹃雪雁一起帮着收拾一下大姑娘的东西吧。别少带了什么?”

    第四十九章

    黛玉轻笑道:“也不必麻烦周姐姐了,东西也都收拾好了,凡是府里的东西,我也让雪雁和紫鹃造好册子,只和凤姐姐那里对一下。看有没有少的。”

    王夫人一听这话,不知该如何接话,宝钗便说道:“妹妹又不是不回来了,那些东西还是按老太太的吩咐摆在那里就好了。周姐姐过去帮着雪雁和紫鹃看着林妹妹的箱笼。别让小子们磕着碰着了。”

    王夫人听了宝钗这话了忙说道:“可不是这个理儿吗?凤丫头去把周端家的叫进来,让她去潇湘馆看着。让小子们搬东西时小心些。”

    东平王这时说道:“既这样,我就陪小师妹一起去吧,正好也可以看看小师妹住的地方。搬东西的事,就让我手下的人去办吧。”

    众人见东平王发话了,都不敢拒绝。只得按东平王的意思行事。王夫人见此情况,也知从黛玉那里落不下东西了。本想托词不去。可是又怕惹怒东平王,没办法。只能跟着贾母一直过去了。

    进了潇湘院后,东平五环顾四周。却发现此处虽然景色不错,但却显得有些阴森。玉儿住在这里如何能开心呢?

    贾母看着东平王的脸色有些沉下来。心里有些担心了。可是东平王不说什么,只吩咐了一下手下的人。就坐在院子中看着了。周端家的本来得了王夫人的吩咐,打算趁机会打开箱子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可是不待她打开,黛玉便命雪雁拿着册子让凤姐先对一下屋里的东西。

    凤姐让人边念边对,不到半刻也全都对出来,一件不差。可是东平王听着时候,眉头就开始拧在一起。不说一句话。

    贾母越看越心惊,可是听着对账的声音,贾母也无法说了,没想到老二媳妇如此薄待玉儿。原先的摆设竟都换成这些,难怪东平王会生气。这可如何是好。

    贾母急得一时想不出别的办法来。只得颤颤惊惊的。王夫人却未想那么多,只着急无法看黛玉的箱子里还有什么好东西。

    东平王问道:“可有差的?”凤姐答道:“回王爷,一件不差。”东平王点点头吩咐搬箱笼。王夫人一听有些急了,给周端家的悄悄使眼色。周端家的明白王夫人的意思。

    便走了上去,准备趁人不备悄悄打开时,不想竟让雪雁看到了。雪雁问道:“周姐姐可是想查一下箱子里的东西?”

    周端家的惊了一下,忙陪着笑说道:“雪雁姑娘多想了,我只是以为这个箱子没有盖好。”说完忙退到一边。

    黛玉也不揭破,只笑而不语。可是王夫人看周端家的没有得逞,心里更是急了。便给凤姐使眼色,让凤姐去查看。凤姐虽然瞧见,可是却不齿王夫人如此做事,便当做没有瞧见般,在贾母旁边伺候着贾母。王夫人见凤姐不答话。再想想旁边只有宝钗了。

    可是宝钗也是为难,如果帮着王夫人,无疑是惹怒了东平王,自家的事只怕难以开口。可是若不按王夫人的意思办,只怕自己以后日子不好过。王夫人必是不肯为自己撑腰的。

    贾母也看到王夫人如此行动,心中恼恨不已。可是当着东平王的面,实在无法提醒王夫人。只得盯着她。怕她做出什么错事来。到时连累到荣府。

    宝钗想前想后,终于笑着对黛玉说道:“妹妹这箱子是什么时候装好的?”黛玉知道宝钗是为了王夫人出面的,便说道:“是昨夜里装的。二嫂子可有什么意见?”

    宝钗忙说道:“我哪里有什么意见呢?只是妹妹是昨天夜里才让紫鹃装好的。会不会少拿了些东西?不如妹妹打开瞧瞧。也好放心不是?”王夫人看向黛玉,指望黛玉能答应。、

    黛玉笑道:“也不必废事了,再少也少不了哪里去。也无非是些摆设。留在这里几件也就罢了。”宝钗说道:“那怎么能行?有些摆设也算得上是妹妹的念想不是?”

    黛玉似笑非笑地说道:“如果这样算来,只怕还算不过来呢?宝姐姐当真要算?”宝钗听了这话,哪里能说得出来,远的先不说,近了的就光是那琉璃瓶也值不少银子呢。

    宝钗也不多说,反正王夫人也瞧见自己是说了话的,宝钗便打了圆场也就退到王夫人身边了。

    王夫人见黛玉不肯松口让打开箱子,更是坚定了箱子里肯定有许多值钱的东西,不愿让看见。如果她离开这里,那些东西还不定落在谁家呢?与其便宜了她们,到不如让自己得了。

    王夫人说道:“大姑娘,以前的事也就不说了,只是昨夜里慌慌张张收拾的东西。还是查一下比较好,短了什么,也好让凤丫头去给你拿,不至于到了新地方,什么都没有的好。”

    黛玉淡笑道:“多谢二舅母疼惜。昨晚是紫鹃收拾的东西。紫鹃为人细心,定会想到的。请二舅母放心吧。”

    王夫人叹道:“大姑娘还未成亲,不知道做长辈的心,总是见着了才能放心。要不然总会牵挂着你们小辈。怕你们受苦。”

    黛玉听了这话,要是原先,早已会哭的,可是见到了这府里趋炎附势的嘴脸,黛玉早已寒了心,更不会为这而感动。

    但场面的话总是要说的。黛玉说道:“二舅母慈母之心,黛玉受教了。如果二舅母非要看,黛玉不应推辞,只是怕打开箱子耽误了时间,黛玉到无所谓,只是不能让王爷久等不是?若是真缺了什么,黛玉自会差紫鹃来要。不知二舅母意下如何?”

    贾母怕王夫人再说出什么不得体的话,便说道:“玉儿说的也是。二太太就不用去看了。”王夫人看贾母都发了话,自然不敢再强要去看了。可是心里却十分的不舒服。

    东平王在旁边听着黛玉的答话,心里也放下了。幸亏是皇上吩咐过自己不能插手这事,只当旁观者,要不然自己早就火了。

    没想到王夫人竟真的不顾这亲情,只想着从里面捞好处。东平王不禁有些怜悯贾母了,一直为着这个府里打算,怎奈何府里有如此的人,这府不愁不败吧。

    东西很快的也就搬完了。黛玉走到贾母面前,跪了下来,磕了头后说道:“外祖母,玉儿告辞了。请外祖母千万要保重身子。”

    贾母将黛玉扶起说道:“在外面住些日子,要是不习惯就搬回来住。”黛玉点点头答应了。接着又给王夫人行了礼后,又和李纨、凤姐、宝钗还有探春和惜春告别。这才随着东平王出了门,坐上了东平王准备的车上,缓缓离去。

    入v心情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l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回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第八十二章

    第八十三章

    第八十四章

    第八十五章

    第八十六章

    第八十七章

    第八十九章

    第九十一章

    第九十章

    第九十二章

    第九十三章

    第九十五章

    第九十六章

    第九十七章

    第九十八章

    第九十九章

    第一百章

    第一百零一章

    第一百零二章

    第一百零三章

    第一百零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