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赋故人归》
第一章红妆
三月,江南苏城。
云华坐在窗边对镜梳妆,菱花镜里的女子灿若西子,般般入画,透着江南女子的清丽婉约。她将梳妆台上那枚精致的花枝凤尾簪仔细地插入发间,忽而有泪自眼角滑落。
雕花的花梨木窗敞开着,正是三月时节,暖风醉人,簪子上赤金的穗子伴着鬓边几缕发丝微微晃动着,确有着说不出的风韵。
“顾冕,我要嫁人了。”云华对着菱花镜微微笑着,眼里却有泪。“呈钧他许我一世温柔,今日,他为我铺十里红毯,迎我过门,说要给我一场盛世婚礼。那样的排场,艳羡了多少女子,我很高兴,真的很高兴。”她眼里的泪却是止不住一般,一滴滴落在她的手背上,沉重而温热。
“姐姐。”妹妹晴华推门而入,挑起了紫玉珠帘到了云华面前,看到她脸颊的泪痕便敛了笑意,“姐姐,你哭了?”
云华用帕子拭了泪,温婉一笑,“姑娘家嫁人哭有什么奇怪?”
晴华在她面前蹲下,覆上姐姐微微泛凉的双手。“姐姐,你又想起顾大哥了吗?”她仰起头,看着云华的眸子微微黯了,道:“顾大哥一走三年,杳无音讯,或许他早已将姐姐忘了,或许如今已经成家立室。”
“我明白,你不用为我担心。”云华抚了抚晴华乌黑的发,嘴角的笑容渐渐有了暖意。
晴华此刻方笑道:“姐姐,溶王爷摆了好大的排场来迎娶你,热闹极了,大家都羡慕姐姐嫁了个好人家,爹娘高兴的合不拢嘴呢。”
云华却只轻浅一笑,柔柔地抚了抚妹妹明媚端庄的脸,“这世上最盛大的婚礼不为十里红妆,不为千金聘礼,当你面前站着你最深爱的人,便是最轻薄的聘礼与宴席也是这世上最盛大的婚礼。”
晴华有些似懂非懂,仰着头看向姐姐,问:“那么王爷是姐姐深爱的人吗?”
云华嘴角的笑容顿了顿,“或许以后会是。”她的目光遥遥落在窗外,深远而迷离。
“姐姐。”晴华握着姐姐的手收了些力,她知道姐姐心里终究放不下那个眉目疏朗的少年。
“哎哟,二小姐,你怎么跑这儿来了,夫人正到处找你呢。”喜娘穿着鲜红的锦裙挑帘而入,脸上带着笑意,转头看向端坐着的云华笑道:“大小姐,吉时快到了,我替您把喜帕盖上,王爷已经到门口了。”
“嗯。”云华低低地应了,任由喜娘将桌上绣着鸳鸯戏水的喜帕盖在头上,扶着她出了闺房。
杜府门前停着迎亲的人马,绵延至巷尾,苏城似乎许久没有办过如此隆重的婚礼,引得百姓在街边争相观望。
楚呈钧站在门前,丰神俊朗的少年,面如冠玉,眉目温和,那一袭红衣更添了几分妖娆。
喜娘将云华的手交到他手里,云华能感受到他手掌传来的温热,还有他灼灼的目光。
楚呈钧看着她眼底泛起温柔的笑意,他说:“云儿,你准备好将你的一生交付给我了吗?”
云华没有回答,只用力握紧了与他相握的手。自她答应嫁他的那一刻,便做好了将自己交付于他的准备,前尘往事于她而言便是过眼云烟,该让它随风而去。
她想仔细看看他,眼前却只有满目红霞,透过浅薄的红纱隐隐可见他俊美的脸上深深的笑意。
云华拜别了父母,由喜娘扶着上了花轿。唢呐声声,欢天喜地地抬着花轿往城郊的碌合别院而去。
城郊的碌合别院是溶王楚呈钧在苏城的府邸,雕梁画栋,惹人艳羡。楚呈钧将酒席设在碌合别院,宴请了城中众人,场面隆重,甚是热闹。
云华坐在床边垂头不语,天色渐暗,有丫鬟进来点了蜡烛,屋内昏昏的摇曳着烛光。丫鬟进来换了几次红烛,云华看着地面微微出神,直到一双黑色锦缎的靴子出现在她的视线。
楚呈钧揭了云华的喜帕,露出她精致的容颜。今日大婚她施了脂粉,与往日相比更添了几分妩媚,那织锦的鲜红嫁衣穿在她身上说不出的迷人。屋内烛光摇曳,眼前的人美得让人觉得恍如梦境。
“王爷,王妃请喝合卺酒,从此和和美美。”喜娘满面堆笑着将两个碧玉酒杯端到两人面前。
楚呈钧含笑端起酒杯,递了一杯到云华手里,一同饮下了杯中美酒。
喜娘又唱了几句吉祥话,遂带着丫鬟退了出去,房内瞬时安静了下来。
楚呈钧柔柔一笑,伸手抚上她发间的那枚花枝凤尾簪,低喃着问:“云儿,你爱我吗?”
“都成亲了,怎的还问这样傻的问题?”云华的脸上带着三月春风般醉人的笑意,柔和而轻浅。
“我只是想听你说一句你爱我。”
云华的神色顿了顿,继而对上他摄人心魄的那双眸子,轻轻笑着告诉他:“呈钧,我爱你。”
楚呈钧深深看着她,眼里渐渐染上一层笑意,抚着簪子的手渐渐移至她明媚温和的脸上,仿佛捧着一件珍宝。下一刻便欺身吻上了云华的唇,千言万语都融化在此刻。
茜纱窗阖,红绡帐暖,掩不住这一室旖旎。
第二章非梦
云华仿佛做了一个很长的梦。
梦里漫天飘着如雪的柳絮,还有那目如朗星的翩翩少年。
杜家两姐妹幼时常跟着玉泉酒庄的小少爷一块儿玩闹。那个调皮捣蛋的男孩有着一双漂亮的眼睛,笑起来眉眼弯弯,熠熠生辉。
他常上树偷摘果子给粉雕玉琢的姐妹俩,被主人家发现时便拉起姐妹两个人的手,三个人撒欢儿地跑开,虽然累得喘不过气三人却笑的开怀,仿佛那是世上最快乐的事。也会带着她们去河边跟男孩子一块儿抓鱼,每每回家总是湿透了衣服。
但他似乎更喜欢捉弄云华。常常揪着她的小髻不放,直到云华疼的哇哇乱叫,晴华追着要打他才肯松手。或者趁着云华不注意偷偷画花她的书本,躲在一边看她气的直哭。
那时年幼,不知有种情愫正在悄然生长。
许多年后,当年的女娃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那个顽皮的男孩也长成了翩翩少年。
除夕夜,云华裹着狐裘站在河岸边,仰头看着绚烂的烟火在头顶的夜空绽放。那个约她来看烟火的人却迟迟没有出现。
等了半刻,身后响起烟火燃放的声响,云华转头看到面前站着一个锦衣少年,长身玉立,对她笑的如沐春风。
忽有青烟缓缓随风而来,伴着一股焦灼味。面前的少年突然又蹦又跳,原是他那件银狐轻裘的披风被火燃着了。
云华吓得扑过去,只慌乱地不断叫着顾冕,顾冕。
那俊秀的少年嘴角扬起一抹笑意,伸手将她揽入怀中。
“不过是一件衣服被烧着了,你紧张什么?”云华被他说的面上一红,想要推开他却被他抱得更紧,有低沉的声音带着笑意从头顶传来,“可是我喜欢看你紧张的样子。”
那年顾冕亲手放的烟火是她见过最绚烂夺目的。
时光一转,又是一年柳絮纷飞的时节。
杨柳依依的渡头边云华伸手为墨色锦袍的少年理了理衣襟,眼里分明带着眷恋与不舍。
他握住她纤细的手,“云儿,你可愿意等我?等我有一日骑着高头大马,八抬大轿来娶你过门?不靠祖上的家产,靠我自己得来的功名。”
云华回他浅浅一笑,看着他灿若星辰的眸子,道:“我等你。不论三年亦或五年,哪怕便是十年我也等你,等你八抬大轿,风风光光地娶我过门。”她坚定地告诉他,“杜云华此生非君不嫁。”
他道一句等我,便踏上了离去的渡船,随着一江春水悠悠远去。从此杳无音讯。
再后来,云华年岁渐长,杜家女儿美名在外,前来求亲的人将杜家的门槛都快踏破了,可她就是不愿嫁。她只一心等着顾冕有朝一日回来迎娶她。
十七岁的元宵节,云华与妹妹相携逛灯会,灯会上出现骑马横冲直撞的数名贼人,身后官差紧追不舍。一时间乱了套,众人四散逃窜,有一青衣少年救她于马蹄之下。
马蹄下少女花容失色的模样在少年心底升起异样的情绪。
惊才风逸的少年,轮廓分明的脸上带着一抹浅淡的笑意,看着云华道:“在下楚呈钧,奉旨捉拿朝廷侵犯,姑娘受惊了。”声音清冷却迷人。
云华方知那是当今天子一母同胞的亲弟,溶王楚呈钧。
一日,溶王楚呈钧受故人之邀前往万楦茶居品茶,店内见一白衣女子靠窗而坐,正临窗煮茶。紫檀木桌上摆着精致的茶具,茶壶里氤氲着水汽,到底是江南水土养育的女子,举手投足间透着悠然与清雅,让人看着仿佛觉得连时间也慢了下来。
几缕青丝从她肩头滑落,透着几分闲适,那张皎若秋月的脸却是似曾相识,徐徐清风伴着阵阵茶香迎面而来。
小二告知那是这茶居掌柜的长女,杜家小姐云华。今日新到了一些茶叶,是来试茶的。
杜家做着茶叶生意,在江南一带倒也颇负美名,因此也开了几家雅致的茶居,这万楦茶居便是其中之一。
“姑娘好生眼熟。”云华身边倏然响起清冷动听的声音,抬头见一青衣少年嘴角带着浅淡的笑意正看着自己,他身边的白衣少年看着自己扬起一抹耐人寻味的笑意。
云华抿嘴一笑,起身对着那青衣少年盈盈一拜,“见过王爷。”
“杜姑娘多礼了。”
“上次还未来得及答谢王爷救命之恩,今日倒是赶巧。”
楚呈钧眼里渐渐染了笑意,“那不如请我喝杯茶,权当谢礼。”
云华含笑应允,请了两人坐下,为他二人煮了茶。
茶色碧绿,茶香清幽,味甘而清冽。他说那是他喝过最回味无穷的茶水。
此后万楦茶居便成了他常去之地,一为茗茶,二位佳人。也与云华日渐相熟。
云华敬重他的才学气度,又见他丝毫没有皇室子弟的架子,儒雅温和,与他相谈甚欢,渐渐将他视作知己。
他邀她品茗听琴,泛舟湖上,却不曾告诉她她的温婉淡然早已占据了他的心。
直到那日圣上召他回京。
云华送他离城,临别依依他深深看着面前的少女,眉头深锁,却是欲言又止。
有侍从提醒他该尽早启程,楚呈钧翻身上马,看了她一眼打马而去,行了没几步却猛然勒了缰绳,转头看她,拔高了声音问她,“云儿,你可愿嫁给我?”
云华错愕,周遭的官兵却是听的字字真切。
他仿佛得了勇气,或许不想错过她一生,微微笑了笑,道:“你等我,等我回来定要向你讨个答案。珍重。”然后带着大队人马伴着昏黄的落日策马远去。
他终究没让她等太久,两月后风尘仆仆出现在她面前,略显疲倦的脸上扬起一抹深达眼底的笑意,看着她道:“云儿,我回来了。”
这样的场景云华幻想过无数次,有一个离去了很久的人有一天倏然站在她面前告诉她他回来了,笑容明朗,目光温和。
然而这样的幻想终于实现了,却,不是那一个人。
如雪纷飞的柳絮在她眼前渐渐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喜庆耀眼的红绸与大红喜字,还有那声声不绝的唢呐锣鼓声。
第三章归家
窗外桃花开得正艳,阳光带着几分柔意从敞开的黄花梨木窗照进室内。
云华悠悠醒转,身边却不见楚呈钧。
杜府陪嫁的丫鬟桃叶是自小服侍她的,此时端了银盆进来服侍云华梳洗,又为她换了件杏色的八宝如意裙。
别院里的几个丫鬟正在偏厅忙着摆早膳,一道道精致美味的食物被摆上了桌。管家正在院子里盯着几个忙着装行李的家丁,抬头看见云华过来了,忙上前请了安。
“王爷呢?”云华瞥了一眼院里的几个紫檀木的大箱子,轻声问。
“王爷正在书房,说是让王妃先用早膳,不用等他。”
云华笑了笑,道:“无碍,我等王爷过来。齐管家径自忙去吧,不用理会我了。”
“是。”齐管家应了,又去指挥家丁搬行李去了。
云华在偏厅等了大约半盏茶时间,楚呈钧迈步进了来,对着她微微一笑。“等我很久了吗?”语气里掩不住的温柔。
“没有。”云华轻轻勾起一抹笑容,目如春水,忽又转头看向窗外忙碌的众人,幽幽问:“我们何时启程?”
“原本是想着再过些日子的,今日恰巧收到皇兄派人送来的书函,催咱们回京都,他说想见见你,所以打算这两日便启程。”又看着她目光中的些许留恋,缓缓道:“或者,咱们再多留几日?我想皇兄也不急在这几日。”
云华收了视线,看着他深邃的眼眸笑的轻浅而温柔,“不用了,你已经迁就我很多了,如今既然皇上催了,咱们便尽快启程吧。”
他为了自己,将这场婚礼定在苏城举行,甚至连自己的母亲都未曾看到他娶亲的场面。如今,却是不能再让他一再迁就自己了。
云华的体贴让楚呈钧动容。
用过早膳两人便去了杜府,算是告别。杜府门前还挂着喜字,倒是还残留着昨日的几分喜气。杜家二老听说女儿女婿来了,自是乐得眉开眼笑。
晌午时分,二人在杜府用了午膳,饭后楚呈钧陪着杜老爷在花厅品茶对弈,杜夫人则携了女儿的手去房里说些体己话。
“云儿,王爷待你好吗?”到底是为人母亲,杜夫人眼里带着满满的关切。
云华笑笑,“王爷向来待我很好,爹娘不正是知道这个才将我许给他的吗?”
杜夫人这才释然地笑了,眼底却又浮现一抹浅淡的哀愁,伸手抚了抚女儿青丝,幽幽叹了一口气,“你过得好我和你爹便安心了。你别怪你爹,他也是为你好,说到底你和顾冕那孩子终究是有缘无分。
“我知道。”云华顿了顿,又开口道:“这几日我与呈钧便要启程去京都了,我不在的日子你和爹要好好照顾自己。”
“你不用担心我们,好在还有晴儿陪在身边,我们也不会太寂寞。倒是你,京都不比咱这小城,尤其到了宫里更要万事小心。”杜夫人的眼里渐渐泛起不舍。
“嗯。”云华低低地应了,将头轻轻靠在母亲肩上,仿佛儿时那般与妹妹依偎着母亲听她唱着悠远绵长的江南小调。
京都的盛世繁华自然与江南苏城的悠静淡然所不同。
云华坐在车内掀起车帘一角看着马车自市集穿行而过,沿街的摊贩奋力地叫卖着,行人来往不绝,这是云华在江南不曾见过的热闹与繁荣。江南一带的市集远没有如此多的摊贩,便是小贩的叫卖声也带着吴侬软语的甜糯,听起来更像哼唱的小调,悠扬悦耳。
楚呈钧手里捧着一卷书册,微微抬头,正看到云华向外张望的神情,便笑问:“如何?与江南比起来孰优孰劣?”
云华放下车帘,笑道:“各有千秋。”
“我只怕你不习惯这样。”
“住些日子总会习惯的,我也不是什么大家出身的小姐,没有那么娇气。”她温婉地笑了笑。
说话间车子稳稳停了下来,原是到了溶王府。
楚呈钧扶着云华下了马车,王府门口早毕恭毕敬地立了十来个丫鬟、小厮,见着二人下车,忙行礼问安。
管家延瑞已经有些年迈,但身子还算硬朗,那双眼里尽透着精明,走到楚呈钧面前微微弯腰行礼,态度却是极为恭敬,道:“府里已经备了膳,王爷与王妃是先用膳,还是先梳洗休息一番?”
楚呈钧侧头看向云华,伸手将她鬓边几缕散落的发丝轻轻绕到耳后,极尽温柔,“你先回房休息,一会儿我陪你用午膳。”
云华温顺地点了点头,与他一同入了王府。
夕城阁是王府东南的院落,是溶王的住所,延瑞早已命人重新收拾,迎接云华这位新王妃。
玉书与玉萼是府里的大丫头,自小就是伺候楚呈钧的,颇为伶俐。端茶倒水,沐浴更衣,伺候的云华妥妥帖帖,倒仿佛没桃叶什么事了。
桃叶此时得了空自去厨房寻些糕点给云华垫饥,刚进厨房便听得两个丫头在那轻声议论。
“咱们王爷待新王妃可真好,你瞧见了吗?”
“瞧得真真的,王爷看王妃那眼神都能滴出水来,我在王府干了这些年第一次瞧见王爷那么温柔的模样。”
那两个丫头正谈笑间抬眼就瞧见了刚进厨房的桃叶,忙问她何事。桃叶将来由与二人说了一遍,两个丫头认出她是王妃身边的丫鬟,忙笑着招呼了。
“你是王妃身边的桃叶妹妹吧?”
“是。”桃叶方才在门外早将二人的话听了进去,心里自然高兴。
“你家小姐可真是好福气,能嫁给咱们王爷这样神仙一般的人,你可不知京都多少名门闺秀都想嫁给咱们王爷。”
桃叶心里颇为得意,“我家老爷说我们小姐自幼就带着福相,定能嫁个好夫君。”
“我还不曾见过王爷对哪个姑娘像对王妃这般温柔似水呢,当初文定郡主都不见王爷给过这么好的脸色。”小丫头自顾自乐呵呵地说着。
“文定郡主是谁?”
似乎发觉自己失言,那丫头有些慌了神,幸而身边的丫鬟机灵,忙去一边端了糕点打发桃叶。
桃叶得了糕点也就不再多问,道了谢,径自回了夕城阁。
第四章子嗣
酉时,溶王府的马车一路缓缓向红墙高瓦的皇宫驶去。
明帝与溶王自幼感情深厚,特地在暖华阁设宴为楚呈钧与云华二人接风。
云华与楚呈钧随着领路的小太监一同入了暖华阁,上首便坐着明帝楚呈齐与懿安太后,两人一同行了礼。
明帝的相貌与楚呈钧倒是有七八分相似,只眉目间更多了些不可触犯的威严。此刻笑意盈盈地看向楚呈钧,“你可总算舍得回来了。”
楚呈钧笑答:“让皇兄与母后牵挂了。”
“你若再不回来,朕可打算亲自去接你了。”
太后穿了件烟紫色的锦缎宫装,裙身绣了如意祥云与牡丹,雍容华贵,明艳动人,眉眼间流露着慈爱,微微笑着看向云华,道:“这便是云儿?抬起头让哀家瞧瞧。”
云华缓缓抬头,嘴角带着一抹浅笑,宁静温婉,落落大方。
“钧儿倒是好眼光。”太后笑赞,楚呈钧眼角眉梢的笑意愈渐加深。
明帝也笑,“也难怪阿钧迟迟不肯回来了,朕召你回京,你待了月余便匆匆赶回江南,原是为了如此佳人。”
云华被他说的面上发红,楚呈钧笑道:“云儿脸皮薄,皇兄就别再逗她了。”
明帝便笑,“好,朕不逗她了,开席吧。”
因是家宴,场面倒也不是太热闹,只是带着云华与一些叔伯兄弟见了个面。云华的温顺乖巧倒是颇得太后的喜爱。
一日黄昏,有辆马车疾驰在京都的街道,一路朝皇城而去。
烟紫色的绸纱帘被风吹得飘摇不定,车顶的流苏和精巧的金铃铛随着马车的疾驰纷飞摇晃,发出清脆悦耳的铃声。京都百姓到底也是在天子脚下,一看这马车的饰物便知不是寻常人家,因而都远远地避开了,唯恐惹祸上身。
马车在皇宫的永安门口停下,车上下来一个青衣的小丫头,梳着双鬟髻,眉清目秀的,只是神色颇为慌张。她从怀中掏了一个金色的腰牌,守门的侍卫瞧了一眼便立即放行。
那丫头进了宫,脚下生风般的一路朝着明心阁去了。
明心阁乃是明帝批阅奏章之地,严禁闲杂人等靠近。门口站着两个侍卫,小丫头喘匀了气息,与二人说了几句话,便有人入内禀了明帝身边的大总管福禄,福禄神色变了变,也不耽误,忙进了内殿通报。
“皇上,苏湘在外求见,说是王府出了些事,现下急着要见王爷。”
明心阁内此时除了明帝尚还坐着溶王,二人原是在此商议国事,被福禄的闯入给打断。
苏湘是明昌公主身边的大丫鬟,明昌公主楚宜璇是明帝与溶王的异母妹妹,因自小活泼伶俐,颇受父母与兄长疼爱,与溶王最是亲厚。家宴之上与云华这个嫂嫂一见如故,她性子活泼,倒与晴华有些相似,云华也对她甚是喜爱,一来二往,二人也日渐熟络起来。
今日明昌公主出宫看望云华,楚呈钧又听得福禄说是府中出事,心里隐隐不安起来,唯恐云华出什么意外。
明帝自知溶王夫妻鹣鲽情深,自然也不敢耽误,忙叫福禄传了苏湘进来。
苏湘进了来,先是恭敬地请了安。
楚呈钧忙道:“可是云儿出事了?”
苏湘点了点头,道:“王妃在花园晕倒,公主怕有什么意外,遣了奴婢进宫请王爷回府。”
楚呈钧闻言神色焦急起来,慌忙与明帝辞了别,与苏湘一同匆匆赶回溶王府。
溶王府内云华尚且还未醒,计大夫正在内室诊脉,明昌公主在夕城阁内的偏厅坐立不安。少顷,便见苏湘领了楚呈钧进来。
“五哥。”明昌公主急忙迎了上去。
“云儿如何了?”楚呈钧神色焦急而慌张。
“五嫂还未醒,计大夫在里面诊治。”
“好好的,怎会晕倒?”
明昌公主微皱着眉头,道:“先前与五嫂在花园聊了会子天,起身的时候五嫂一时没站稳,丫头们也没来得及扶住便倒了下去。我怕出什么事,命桃叶去请了计大夫,又叫苏湘请你回来。”
楚呈钧正想进内室看看云华,却见计大夫出了来。这计大夫是京都最负盛名的大夫,医术了得,京都不少达官贵人都请他过府诊治,见他在,楚呈钧倒也放心不少,忙问:“王妃如何了?”
计大夫留着花白的胡子,但保养得当,看着精神极好,此刻露出一抹笑容,对着楚呈钧道:“恭喜王爷,王妃是有喜了。”
“有喜?”
计大夫笑答:“是,王妃已有一个多月的身孕,王府就要有小世子了。”顿了顿,又道:“王妃体弱,先前舟车劳顿,又加上咱们北方与南方的水土差异,身子还未调理好,因而动了胎气,才会晕倒。老夫现下开几幅安胎调理的药予王妃服用,再好好休养,定然不会出问题,保管王爷添个白白胖胖的小世子。”
楚呈钧喜不自禁,“有劳计大夫。”又唤了玉萼随计大夫去取药。
“五哥,你要当爹了!”明昌公主也是眉开眼笑,扯着楚呈钧的手臂高兴地晃着。
楚呈钧似乎还未缓过神来,愣怔着不敢相信自己方才听到的话。
他与云儿有了自己的孩子,那个孩子还未成型,在母亲的体内一日日长大,有一天呱呱坠地来到这世上,或许鼻子像自己,眼睛像云华,他带着他们所有的期盼与祝福,一日日成长,在他们膝下承欢,或许乖巧可人,或许调皮顽劣,看他一日日长大,眉眼间有了自己与云华的几分影子,那将是他生命中最亲近的人,最需要他呵护与照料的小生命。
第五章赴宴
楚呈钧缓步轻声入了内室,云华躺在缠枝黄花梨木床上,闭着双眼,安然入睡。他在床边坐下,轻轻握住她纤细的手。
等了约莫半盏茶的时间,云华缓缓睁了眼,“呈钧?”
楚呈钧嘴角泛起温柔的笑意,“你醒了?可有哪里不舒服?”
云华摇了摇头,挣扎着想要起身。“我怎么了?”
楚呈钧定定地看着她,笑道:“云儿,谢谢你。”
“谢我?谢我什么?”云华睁着澄澈的眼眸,看着一脸笑容的楚呈钧有些摸不着头脑。
恰巧此时明昌公主挑了帘子入内,掩嘴轻笑道:“五哥是在谢你为我们楚家添子嗣呢。”
明昌公主的话自然再明白不过,云华却仍然有些不敢相信,伸手轻轻抚上小腹,那里有个与她血脉相连的小生命在悄然成长。
“我猜必然是个小世子,将来长大了不知要迷倒京都多少女孩呢。”明昌公主笑道。
“我倒更希望是个女儿,像云儿一般。”楚呈钧的眼里满是柔意。
明昌公主道:“若是这样,将来提亲的人还不把你这王府的门槛踏破了,只怕到时五哥还不舍得嫁出去呢。”
楚呈钧看着她笑道:“无论是男是女我都喜欢,只要性子不像阿璇你这般就好,若是三天两头的闯祸,我和云儿可受不住。”
明昌公主不满地跺脚,娇嗔道:“五哥你净欺负我!”
云华微微笑着看兄妹俩斗嘴,突然觉得此刻格外温馨。
云华有孕一事传到太后耳朵里,因皇帝尚还年轻,膝下子嗣单薄,宫里不过一位皇子,两位小公主,如今听得云华又要为她添孙,心里自然高兴,命人赏了好些东西。
楚呈钧对云华也愈加小心照顾,好在在计大夫的调理下云华的胎相日渐安稳。肚子里的小家伙一日日长大,云华只觉得心里被填的满满的,闲来无事便和玉书等几个丫头一起做些小衣服,日子倒也闲适。
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宫里为了一年一度的中秋宴忙的不可开交。太后素来重视这中秋宴,皇室子嗣这一日必然全都入宫赴宴,应这一家团圆的景,宫人自然也不敢马虎。
溶王府的马车一早便进了宫,二人先去寿宁宫给太后请了安。云华此时已有三月身孕,小腹微隆,已然有了孕态,气色却是极好,太后心里便放心不少,拉了她的手在自己身边坐下。
“你这是第一胎,万事必得要小心,要不将哀家身边的元双派了过去照顾你?毕竟是宫里的老人了,侍奉起来也周到些。”
云华微微笑道:“劳母后费心了。只是元双姑姑是母后身边伺候惯了的,若少了她只怕母后身边少了个可心的人,再者府里的丫头伺候的也算周到,云儿自己也会注意,还请母后放心。”
太后瞧着她的温婉端庄心里甚是欣慰,对着端坐在一边喝茶的溶王道:“你瞧瞧你娶了个多可心的丫头,端庄得体,体贴懂事,可真是让你捡着宝了。”
楚呈钧笑道:“那可得感谢母后给了儿臣一双慧眼。”
太后闻言,笑的眉眼都带着笑意,寿宁宫里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晌午时分,太后带着云华与后宫的嫔妃一处在琼华阁看戏,请的是京都最有名的畅馨园戏班。戏台上咿咿呀呀地唱着戏,云华对于这些却是不甚感兴趣,却又不忍拂了太后的意。恰巧明昌公主对这些也无兴致,推说要陪着云华去花园赏桂花,两人这才离了琼华阁。
御花园里的桂花开的正好,满园都飘着八月桂花馥郁的香气。明昌公主挽着云华的手信步走在园中,身后不远不近地跟着几个丫鬟。
“五嫂,我想求你办件事。”明昌公主自幼得宠,性子洒脱,少有此时女儿家娇羞的模样。
“哦?咱们明昌公主还能有求人办事的时候?”云华见她这般模样忍不住逗她。
明昌公主抿了抿唇,似是有些不好意思开口,犹豫了半晌,开口道:“我想让你开口向三哥和母后求件事。”
“你为何不自己求?母后和皇上素来疼你,必然应了你的要求。”
“这事……这事我自己不方便开口。”明昌公主面色泛红,微微低了头。
今日明昌公主穿了件绯红色的如意裙,薄粉微施,另有一番风韵,倒与她素日的装扮有所不同,似是精心打扮过。
云华忍不住调笑道:“阿璇,我瞧你今日打扮的可是漂亮,怕是要在晚宴上抢了娘娘们的风头。”
“五嫂!”明昌公主脸上的红意更深。
“让我猜猜,我们阿璇莫不是有了心上人?让我向皇上太后帮她讨一道赐婚的圣旨?”
明昌公主只红着脸不说话,云华看着她羞涩的模样忍不住掩嘴轻笑,忙追问道:“到底是何人这么荣幸得了咱们明昌公主的青睐?”
明昌公主挑了挑眉,神色有几分骄傲,“是咱们彧国的将军。”
彧国上下只有一位将军——年近五十的俞老将军。明昌公主这话却是不知从何说起了,不过看她神情笃定,却又不似在说谎。云华倒是起了几分好奇之心。
第六章故人
明帝将宴席设在所春园,赴宴的除了皇室家眷,往年立了功的大臣也在受邀之列,这可是无上的殊荣,赴宴的大臣自然个个春风得意。
云华坐在楚呈钧身侧,看他们谈笑风生,一家和乐的模样,想起了自己远在江南的父母和妹妹。
往年中秋,她总与晴华拉了府里几个丫头一起扎了花灯玩儿,父母命人备了吃食在小凉亭里,一家人赏月谈笑,其乐融融,还有那馥郁的桂花酒,总让她与妹妹忍不住多喝几杯。到了晚上便去花灯会凑热闹,看歌舞,猜灯谜,从前还有一个人会陪着她们一起疯,也总是小心翼翼把她护在自己身边,唯恐她被拥挤的人群伤着。只是,今日她身在京都,不知父母和妹妹此时是否也在赏月品酒,不知,当年那个小心翼翼护她在身侧的少年是否安然?
云华正怅然间,听的有小太监尖细的声音喊道:“顾副将觐见——”
众人被这一声拉回了思绪,少顷便见一男子自园外款步而来。身着戎装,眉目俊秀,意气风发。走至正中,对着高坐主位的明帝参拜,抬首间正与云华四目相对。
云华曾经幻想过无数次与顾冕重逢的场景,却万万没有料到今日这般情境。
那是曾经与她执手相望的少年,是她说过非君不嫁的人,是她痴痴等了三年杳无音讯的人。他仍旧是当年那个惊才风逸的少年,看着云华的眼里有欣喜,有疑惑。
此时,听得明帝在上首问道:“顾副将怎生来的这样迟?”言语里却带着笑意。
顾冕收了视线,躬身答道:“回皇上,军中有些事,臣一时脱不开身,故而来迟,请皇上恕罪。”
明帝笑道:“你如此心系国家,朕该嘉奖才是。俞将军告老还乡,朕早允诺过,青州这仗你若打得漂亮,朕便封你为敬武将军。如今,你总算没让朕失望,这些年你的战功大家有目共睹,受的起我彧国大将军一职。”明帝又正色道:“顾冕听封,汝平乱有功,即日起朕便封你为敬武将军,享一品俸禄。”
顾冕叩首谢恩道:“谢皇上隆恩。”起身,视线忍不住往云华的方向看去。
“朕的五帝,想来你是见过的。”明帝顺着他的视线看去,正看到溶王楚呈钧在自斟自饮,含笑介绍道。
顾冕微微扬起一抹笑意,道:“前些年与王爷有过一面之缘,俞将军曾说当年剕城一战若不是得了王爷妙计恐怕难以胜得那样轻松。”
“那是俞将军过誉了。”楚呈钧淡淡笑道。
明帝似是想起了什么,看着溶王身侧温顺可亲的王妃对顾冕道:“那是溶王妃,说来与你可是同乡呢。”
顾冕看向云华,那是他心里朝思暮想的人,此时坐在溶王身侧,倒是一副夫妻和睦的景象,心里仿佛被尖针扎着一般的疼痛。
他敛了眸中情谊,恭恭敬敬行了一礼:“末将参见王妃娘娘。”
云华心里酸楚,眸子暗了暗,随即平静道:“顾将军多礼了。”
夜色渐暗,八月的晚风透着丝丝凉意,楚呈钧担心云华受凉,命桃叶去为她取件披风。
桃叶领了命,去马车上取了披风朝所春园赶去,却被顾冕在半路截了道。
“顾少爷?”她诧异地看着面前的少年,如谪仙一般的人,眼里却透着落寞。想是宴席上多喝了些酒,有淡淡的酒香从他身上散发出来。
“云儿与溶王是怎么回事?”他问,平日里玉碎一般动听的声音此刻带着一丝沙哑。
桃叶微微皱了皱眉头,犹豫了半晌低声道:“就如方才顾少爷看到的样子。小姐如今是溶王妃了,顾少爷还是忘了小姐吧。”
“云儿不会背叛我的,你告诉我,她为何嫁给了溶王?”
桃叶低叹一声,“听闻王爷曾救了小姐一命。婚事是老爷应承下的,小姐最后也允了。”
顾冕眼里的落寞更甚,苦笑一声,看着桃叶又道:“我想见见云儿。”
“顾少爷,你这不是让我家小姐为难么?如今宫里不比外头,若让人抓了话柄,小姐哪还有安生日子过?”
“你就告诉她,我在这儿等她。她若不来,那便罢了。”他的眸子里满是固执。
桃叶犹豫再三,终是看在往日情分上应了下来。
匆匆赶回所春园,园内舞姬身姿曼妙地舞动着身躯,众人看的津津有味。桃叶将披风递给云华,俯身在她耳边说了几句。
云华神色变了变,却转瞬即逝,只轻轻点了头。
歌舞还在继续?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