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真实中学生活:妈妈,我的手指戳了》
“第三亲人”侧记
最近,班里实行“大改革”。 班主任李老师发布了一条“班规”:“早上不许抄作业,一经发现严惩十遍。”这条“班规”并不是李老师千思万虑想出来的,而是被我们“气”出来的。 一次,李老师留了书上的八道小题——这些题她只是在上课时顺便提醒了一句,之后又留了一大堆代数作业。第二天一大早,老师就开始挨个儿查书看做没做那八道题,结果,有一半同学都忘了此事。老师气得大嚷:“我可告诉你们啊,今天没完成作业的人回家抄十遍,明天交!”第三天,大家交上作业,李老师又说:“以后没完成作业的人都得抄十遍!第二天交不上来的加倍!你以为我在罚你们吗?其实不是,我罚你们是为了你们好。我可不想十年后在中关村看见我的学生对我说‘要盘吗?’,‘办证吗?’……”我们笑了起来,李老师又接着说:“为了你们的前途,你们要拼命地干,甚至去一个个地抠几何题。你们懂吗?”没待我们回答,李老师紧接着说“你们不懂!” 那条恶魔般的“班规”确实起了效果。7:15-7:30抄作业的人明显减少。然而,更早来抄作业的人却增加了。为了这,李老师也比往常来得更早了,目的就是为了抓抄作业的人。因此,我们班流行这样一句话:“当你在做违‘规’事时,李老师一定会如幽灵般不知不觉来到你身后。” 当然,李老师也有在同学们面前丢面子的时候。 有一天早上,同学们都到齐了,李老师一进来,便见地上一堆纸哪哪儿都是。李老师询问今天是哪个组做值日,原来是第二组。李老师便从第二组的第一个jy同学开始问起:“今天早上你怎么没做值日?”jy答到:“我来了以后就交作业,没时间做值日。”“你以后要早来!”李老师又接着问第二位同学,那位同学也以相似的理由说过去了。这样问到l同学时,李老师不耐烦了。l答到:“老师,其实我……”李老师打断她的话说:“你别跟我解释,我就问你做没做值日,你答‘是’或‘否’”。“可是,李老师,我……”l话没说完,李老师又说:“假如你被公安局抓起来,公安问你几点几分是不是在作案现场,你只答‘是’或‘否’就行了,别瞎解释!对吧。那同样的道理,你只说‘是’或‘否’,快一点!” l同学无奈地从嗓子里蹦出一个字:“否——”。这样,一直“否”到最后一个。我们呢,当然悄悄地笑着。最后一个小曹,老师又问:“哎小曹,你怎么也没做值日?”小曹“乖乖”地说:“不是老师,我是中午做值日。”师曰:“中午还谁做?”小曹平静地说:“l同学。”李老师又忙说到:“l同学呀,刚才我问你,你怎么没说呀?”l无辜地答到:“李老师,您刚才说让我答‘是’或‘否’!”在大家的爆笑中,她也笑着上课去了。 李老师也有可爱的时候,但大部分时间令人“恐惧”。 据同学说,李老师可能是“更年期”发作。因为她最近下班不回家,经常去网吧、篮球场、足球场看看有没有本班同学在玩——当然,被“就地拘捕”的同学有不少。久而久之,在同学之间,李老师的声誉越来越可怜。 有一次上数学课,李老师无意中跑了题,说:“我说,你们是不是怨我啊?我可告诉你们,我上有老,下有小,我也犯不着跟你们较那学习的劲。我为的是什么呀?我完全可以下课挟本就走人。但我不那么做,因为我觉得你们是我的学生,我就有义务把你们不但从学习上搞上去,也要从做人上提上去。” “我敢说,除了你们爸妈,我就是第三个真正关心你们的人。现在的大学生一抓一大把,没有工作的也一抓一大把——有些研究生都没工作呢。现在竞争很激烈,你们不知道学,我就得管你们。我家里的儿子也需要我,我完全可以不管你们去管他,可我不那么做,你们懂吗?”没待我们回答,李老师紧接着说“你们不懂!” 大家笑过之后,我的思想开了小岔。不管老师的方法是否正确有效,但作为一个班主任来说,李老师确实仁至义尽了,已足够对得起我们了。同样,她也确实有足够的资格自称是我们的“第三亲人”。“对工作认真负责”这几个字加在李老师身上确实也毫不夸张。 可是,偶尔给网友发发信,学习累了打会儿球,国家又没有规定不允许啊。为了不影响学习,倒是应该少玩。可李老师连玩都不让玩,甚至连“间谍”招术都用上了,这不免就有些过分了。对李老师的不满还包括每天固定的一个小时的作业量,这份“雷打不动的负担”再加上其他课的作业,使我们几乎没时间再“一个个地抠”几何题。有时虽然李老师只留八道几何题,但一道题若认真思考就得花上半个小时。不认真思考就得抄作业。为了不抄,我有时凌晨才睡。 李老师还有一点“可爱”的是,在家长会上让家长在家中安装来电显示电话,看看都有什么人给孩子打电话,必要的话应及时汇报给老师。 唉,李老师懂得我们的心理吗?她不懂! 2000年12月10日  
热
每天中午,太阳都握着它那条“火鞭”,早已在外等候着给从楼里出来的人们上刑。 下课铃一响,我随着人流向食堂涌去。刚一出来,就被太阳当头“抽”了一鞭,顿时感到浑身上下像是被一团火围着。眼睛懒得张开,可又害怕掉进前面没有井盖儿的窨井,只好眯起眼睛,勉强前行。 几个大个子从我身边飞快地跑过。可能他们想早点儿结束“火刑”。我看着他们的背影,也许他们心里在想“跑起来兴许倒能有点风”。于是,我也慢步跑了起来。一跑,才晓得自己错了,因为吹起来的风是热的,简直就是火风,一跑,等于加快了火风的速度,于是身上就像着了火一样难耐。唉,管它呢,只要能早点儿到食堂避一避“火气”,就算是“自焚”也罢! “火”里“逃生”来到了食堂,油烟味儿,酸味儿,辣味儿,掺杂着噪音迎面扑来。头顶上的电风扇一吹,才知道自己的头发湿了。 我满载着“货物”从食堂出来,又重新回到火球底下,继续接受严酷的刑罚。我低着头,跑不动了,慢走,任凭太阳肆虐……我闭了闭眼睛。天太热了,地太烫了,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是鲜红的一片;睁开时,又是金黄的一片。 像这样热的天,好像什么都懒得发生,可它到底还是发生了——嗓子抗议了!我干渴的喉咙所需要的不是水,而是冰!因此我必须回到食堂去买瓶冰镇矿泉水。 于是,我又一次在烈日下拉着长步向食堂走去。这时我发现,我身上被烘出了油,几滴油珠从额角冒出,滑落到耳根。渐渐的,我的“润滑油”几乎全被烤了出来,刚吃饱饭的我现在除了能够机械地走路外,连抬眼都感到很费力。在得到凉水之前,我只能用口水来安慰自己。幸亏我在虚脱之前到了食堂并买到了冰镇矿泉水。坐下,灌了几口,半瓶子下去了。头顶上的电扇仍在吹着,凉快了一些。身上的汗一落,就不禁打了个喷嚏,鸡皮疙瘩一片片地泛起。 我抿了一口冰水,呼出一口凉气——啊,爽多了。 2001年6月1日
兼容机
兼容机:用电脑零部件组装成的电脑。 周一课间,我邻座好友、b、c君正互论自家之电脑。恰听君言曰:“吾家电脑,乃方正之主机也。”b君听罢,不服:“这厮逞能!吾之电脑整套皆为联想是也!倍强于你!” 我听后,乃大惊。自忖兼容机老得掉牙,何敢与方正、联想相攀?若论配置,吾之“586”更卑于其“奔3”远甚。此状若被好友得知,岂不嘲弄于我,广散于众乎?呜呼,愧兮。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正欲借路而逃,不料c君唤曰:“陈同窗请留步!不知贵府电脑为何?”、b闻之,亦转身连连问之。我见大事不妙,于是乎,云云雾雾曰:“乃98也。”三君皆笑,语曰:“亦水兄真会取笑,洒家所问并非界面。”我又灵机一动,笑答:“或称586也。”四人皆笑。 至此,君换语又问:“敢问同窗之电脑为何品牌?”被逼无奈,只好坦言作答:“乃‘兼容机’也。”出乎意料,三君竟哑。眼见三位吹侃狂徒被唬得五迷三道,竟以为“兼容机”乃专家、黑客专用之物,心中暗叹:三君何其寡闻乎?“兼容机”过于无名乎?暂且让它故作神圣也罢。 俄尔,上课铃声起,众人一笑散去,各归其座。 、b、c君借计算机课发问于师:何为“兼容机”?获答后,诸君目视我苦笑言之:“兼容机并无神秘可言,只怪各位想像力之妙不可言。”b君嬉笑相言:“厉害,厉害!”我即拱手称让:“见笑,见笑!” 事虽不大,吾却心情非常。 数日,家母用票子换来一套崭新“清华同方”牌电脑,且另附打印机、扫描仪、好游戏等。霎时,吾怒放心花,欢喜连连。 复观天下万物,有长有短。兼容机虽被取而代之,但对此刁机则心有所感,类乎“狗不嫌家贫”也。今手中有一物,盖从表面观之,似比不上他人之物,然若换一角度观之,此物常为我生活增添新事,兼或令我尴尬,其所赋予吾之忍耐,处事之能力,机变之智慧,也恰同孟子之“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 这般功能之多,端赖兼容机遗惠于我,岂平常之电脑所及?焉不感怀?如此,吾又何羡天仙之宝,地府之玉焉? 然乎?然也! 2001年3月10日
公车觅座记
很多人上班、上学都要坐公共汽车。许多人会为抢不着座位而沮丧。我是一名中学生,坐了几年的公交车,得到的经验也不少,在这里与你分享一下。 坐车要想得到座位,就得抢先上车。 首先,当你在车站等车时,你要注意听其他候车人的谈话。例如,你要等811路汽车,如果听到有人口中喃喃:“302怎么还不来呀?”的时候,你就大可放心;若你听到“811路也该来了吧”,你就该注意了,等上车时要抢过他(她)。 等车的时候,一定要在车站牌下等。当你等的车来了并缓慢进站的时候,其他等车人十有八九会追车,但它也一定会停在靠近站牌的地方。你不用追车,你瞄准了在汽车将停的地方等着,当车拖着后面忙乱的追车人停到你跟前,车门就在你面前,你直接就可以上车了。 假如车已进站停稳,车门跟前已堆满了攒动的人群,你也不必心慌。因为拥堵在车门正中的人要应付下车人的左右冲击,脚下还要迈上很高的车踏板,想提前上去会很难。这时靠近车门的把手是个关键。你可以从人群旁边贴着车身溜到门边,当车门出现空隙时你拉住门把手给点劲儿,还是可以提前上车。 上车之后,你千万不要对座位挑三捡四,看到哪个座儿是空的,就要立刻坐下,绝不能踌躇。你若踌躇一分,三个座儿都没了! 下午五点以前,公交车一般都能留有座位。五点以后就基本没座儿了。没有座位,自然就得站着。你站着,并不等于没有坐下的机会。站着的时候,要往后走——后面有一圈儿座位围着你,等于你一个人就能看住四五个座位。我就不信,这一圈儿座位上的人就没有一个比你道儿近的。 如果你已经挤不到后面去,还得分类讨论。 你先看住一两个座位在那儿站着。你站着,眼睛可别闲着。首先,要看坐着的人手中的票。一般的,近道儿是红票,稍远点儿是黄票,再远些就是棕票或者黑票。若你有黄票,那你就得注意红票。反正要注意捏着比你手中的票面值小车票的人,要死死地看住他(她)的座儿。 当坐着的人手中无票时,你便要注意他们的职业。就比如811路吧,811路通往昌平,那一带有诸多工地,所以去往那里的民工较多。当你看到许多工人坐在座位上,就别盯着他们了——除非你的目的地比他们还远。 当你看住的人要下车时,你站的位置就决定这个座位是否就是你的。你要提前站在这个座位的后面。当他(她)起身的时候,身后的空档最先亮出来,身前的人要被挤到一边去,这时你一扭身就可以坐在空出的座椅上。 最后,不管抢不抢得着座儿,你都得讲究点儿“抢座德”。如果有老太太或抱着娃娃的妇女,你趁早别和她们抢座儿。原因有两个:一是过去抢座儿,周围的人都会瞧不起你,你脸上也没面子;二是你若抢上座儿,你就缺了德,就进不了天堂。 2000年10月30日
一份脑细胞的工作汇报
“啊!”我摔下笔,长叹了口气,让僵直的背靠在椅上。 然后,我起身来到窗前,拨开微微浮动的百叶窗,望着夜幕即将降临前的暗蓝色的天空。 我的大脑里,有成千上万甚至上亿个脑细胞在为我工作着。有一个脑细胞活动到我的大脑中心思维区,我能很清楚地听到或者说感受到它的声音: “利用休息时间,我以脑思维部部长的身份,对我部近两天的工作成就,作一份回忆报告。 “昨天,也就是周六上午上完最后一节课,我曾下令脚部活动区立即交换步伐,其他相关活动区密切配合,以最快的速度回家。 “因为我的作战计划是: 周六下午——背地理; 周日一天——写作业。 首条原则——哪怕作业完不成,也要保证将地理背完! “回到家,妈妈说下午要去姥姥家玩,可这个活动没有在我的计划之内,因此我拒绝。母亲非但没有体谅我所领导的躯体,反而怪说早不背,晚不背,现在背也来不及。一会儿,母亲就骂我的躯体这也不好,那也不是。感觉区区长传送委屈信息。 “为了全局的健康和谐,我没有坚持,只好随她而去。 “这次作战计划的重大失败,正为周日的浴血奋战埋下伏笔。 “周六从姥姥家回来,是下午五点半左右,我下令:所有记忆区的脑细胞们全部活动起来,尽量做到在地理复习提纲上过目不忘! “我令双手掌握地理书、复习提纲、地理参考书的翻页等工作,让记忆脑细胞通过眼睛记住得到的信息。 “晚饭后的一段时间,我出现了小地方的指挥失误。分析区区长告诉我,大部分思维开始混乱,应作适当休息。 “我驳回了分析区的建议,因为我有令在先──不背完决不睡! “三个小时后,我命记忆细胞们停止工作,因为它们都完成了任务。 “然后我启动查寻系统,拖着躯体疲劳作战,标出失误较多的作战地区以备第二天全面反攻。 “在我让听觉、嗅觉、触觉、视觉四大维分系统都沉浸于休息、增加能源的状态中时,我命余下的少数记忆思维脑细胞回忆一下所背的地理,并以‘梦’的形式出现…… “周日早上,我命所有记忆区的脑细胞回顾地理并作重点攻击。 “一回顾就到了十一点。午饭后,我又给全体分析计算区的脑细胞战士们下了一条军令:誓杀题寇,质量为首,若不杀光,决不罢休! “数学练习册的杀伐到了最后阶段,我军将士已损失大半。计算区的细胞小战士们常常犯一些低级错误。 “为减少细胞损失,我命令暂时休战四十分钟,让细胞战士们养精蓄锐并整顿军容军纪。 “醒后,我率全体精锐细胞大部队的战士们英勇抗敌,并在预计时间内完成总攻击。 “目前战果总结如下: 地理敌占区已扫荡完毕; 数学练习册高地已被我军占领; 数学作业本敌阵已被我方将士攻破; 语文练习册敌军也已被我军杀绝。 只剩下周记随笔要靠语言文学部来完成。 “语言文学部的脑细胞报道,他们已经集结待命,请我下指示……” 于是我跟着身躯离开窗户,来到桌前,重新拿起笔写了起来。 在我离开窗的时候,视觉传递给我的信息清楚地留在我的脑海:天黑了。 2001年6月17日
姥姥老了
差不多一个月没见到姥姥了。 怀着莫名的内疚,我与父母及表妹提着两盒月饼去了姥姥家。 以前,我和表妹一见到姥姥,就缠着她和我们玩“憋七”(扑克牌的一种玩法)。我们在途中就约好今天也不例外。 可是一进门,迎接我们的再不是以前那个朝气蓬勃、永远年轻的老顽童了。我所见到的,是一个依然慈祥但黑发已经少得可怜,面部、手上满是皱纹,一对眼眸藏在一副高倍眼镜后面的老人。这就是昔日有着“小喜鹊”称号的姥姥吗?我不禁泛起一阵酸涩的心寒。 姥姥一见到我们,就说:“啊,都长这么高啦!”就是这句话,从我们进屋到离去,她总共说了十几遍。 过了一会儿,我和表妹就与姥姥玩“憋七”。姥姥确实老了,玩“憋七”的时候,方片、红桃不分,梅花、黑桃不分。有一回,姥姥把红桃j当方片k放在方片q上了。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好多次。可在我的记忆中,这是先前从未发生过的事情啊! 姥姥年轻时,是舞蹈和歌唱演员,一天演出好几场是家常便饭。她在单位曾是个最活跃最积极的小姑娘,因此,同事们叫她“小喜鹊”。刚离休那阵儿,姥姥曾去广东的郭兰英艺术学校教过书,跑来跑去地也不嫌累。后来,她不再兼职了,但也不闲着,每天早晨都去陶然亭公园晨练,来回都走路,从不坐车。 然而,姥姥昨日所有的光彩与荣耀,如今都只剩美好的回忆。她的皮肤就像一个曾经吹得鼓大的气球,一下子泄了气,现在松松软软地搭在暴起的青筋与突起的骨骼上面。 一个曾经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老了以后,不管曾经多么风光,似乎都只能做一个老了的老人。是的,自然界就是这样残酷,但也是一个最公平的定律。人老之后,仿佛与世界上所有新鲜的事物再毫无相干,与他相伴的永远只是回忆,而不再是拥有,更不是享用。就像一个拥有大笔财富的人,老了,那财富即使存在他也没有能力再享用;如果死了,这些东西就连回忆都不是了。 说到死,我望着圆月,忽然害怕起来。我的姥姥,这个慈祥的老人,会不会突然离去呢?太可怕了。人的一生,就像宇宙中的星星。它们年轻的时候曾是那么明亮,而当它们老了,就开始变得红暗,随后又渐渐从浩瀚的宇宙中消失,留下的只不过是一片片残渣。人们也不再去想,这些碎残渣曾经是一颗怎样硕大的星星,曾经闪耀过多么明亮的光泽! 在回家的路上,姥姥玩牌时的样子,总在我并且头脑里浮现。 我不得不反复抬头看天上围着许多星星的月亮。 2001年9月10日
在苏州
一起床,拉开旅馆的窗帘向外望——啊,我简直到了另一个世界:几乎所有的房子都是白色的,上面都有黑色的房瓦,散落在一条小河的两岸;静静流淌的小河上,还隔三差五地耸起一座小石拱桥;毛毛细雨淅淅沥沥的,街上的人们习以为常。我们都起床后,就纷纷各自到苏州街上吃小吃——约好八点半在大商场前会合。 我和母亲走进一条小吃街。众多小吃店看得我们眼花缭乱。最后,我们选中一个叫“五芳斋”的小吃楼,便进去了。此家主要以面食为主。我要了碗大排面。 简单地说,大排面,就是一把手擀面,几勺汤,一块大排骨,很简单的。但是,当我鼻子一闻,呵,一股浓郁的肉香味扑面而来。我赶忙抄起筷子,夹起几根面条一尝,啊,太香了,似乎这香喷喷的汤味早就融进面条中。我仔细品了品,面,还是一般的面,而汤,做得太妙了。 汤中,有许多的油,却多而不腻。但不是什么植物油和香油,我认为它更可能是肉油。再看看碗底,一堆肉末。也许这堆肥瘦相间的肉末中所含的油被释放出来,从而弄香了整整一碗面。 吃罢饭,我们就去了苏州最著名的景点中国四大园林之一——拙政园。中国四大园林为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据说,此园林占地78亩,是明代御史王某弃官后所建。 一进门,清幽幽的小片竹林和明亮的湖面一直伴随着我们。 拙政园很大,优美的景色也随处可见。有时,一座小亭、一片小湖、一块假石就能构成一副完美的组合。 这里的假石假山很有特色。每块石头都很瘦,像干瘪的葡萄干;每块石头又都长得很透,一块平平常常的石头中间居然有个洞,从正面看去,总能看到其内部或两侧;再一点,每块石头都特丑,但是,它们组成的假山,又异常地美,一种不规则的美、一种不匀称的美、一种自然的美。 拙政园里,我认为主人很智慧的是,一片平平的湖水中,本来没有什么特别的,而园主却将一座小小假亭“拔水而起”,这就将湖面变得富有情趣。而且,一条长廊外,通常一边是湖岸,一边即是院墙。而园主不,在院墙的一侧,偏要再摆设四五根高低不齐的竹子,或是几块大假石,有时也栽一株弯弯曲曲的长年老松。总之,在拙政园中,你不可能看到任何一处空闲或普通的画面。 拙政园中,有乾隆帝游江南时所题的“真趣”二字;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所作《爱莲说》中“香远溢清,亭亭净植”一句,则成就了拙政园最大的一个堂的名字——“远香堂”。 从远香堂东望,有一座小山,上有诸多景点,如琵琶园、玲珑馆、听雨轩等。从拙政园任何一座古屋里的任何一扇窗户向外望,也都是一副山水花鸟的优美画卷。 游完拙政园我们又分头吃晚饭,我则想再品一下苏州小吃——大排面,于是来到“五芳斋”要了一碗。吃到半截大概由于油味太浓,我有点恶心,剩下的面是由正在减肥的母亲替我打扫的。 当晚,我回到旅馆,洗过澡,很早就睡了。 明天,我们又要踏上去上海的路。 2001年1月25日
人在云中
暑假去了趟云南。当地人说,他们住在“云之南”,所以叫云南。 好一个“云之南”! 这天,我们随游人去云南大理的鸡足山拜佛求签。在山脚下,我仰望天空——在单纯的蔚蓝色的衬托下,飘着几朵白的云,一团团,一丝丝,轻飘飘,软棉棉的,就像一幅气韵生动、笔断意连的水墨画。远处的山,被云包围着,稍稍露出山尖,就像一位蒙着白纱的少女,仅仅让人看到她端秀面庞上的那双盈盈的眼睛,眼睛下面却永远被神秘笼罩着。而这已经让人感到陶醉! 后来,我们一行人向山顶进发。途中,越往上雾越是浓——我们已被雾包围了。隐隐约约能看到周围绿色树木的影子,但看不大清楚。是什么将一切弄模糊了呢?我仔细观察四周:啊,似乎有些小水珠从我耳边、鼻尖滑落,从我眼前飘过。我想带走几颗,伸手一抓,手里什么也没有,但是我的确触摸到它们了。我感到肺里充满了小水珠,它们灌满了我整个身体,我已是它们之中的一员了。 到了山顶,朝下俯瞰,是一片茫茫的白,仿佛一池湖水上的滚滚仙气儿,流动着——噢,那是云,原来刚才我在云里呢。 我再放眼望去,远处的山崖上,有一棵松树,在云的簇拥下亭亭玉立。我真羡慕那些当神仙的,早晨可以腾云驾雾俯视人间;中午可以在那棵老松树下对弈;傍晚在山里找一块大石头,就在云的怀抱中乘凉——多舒服啊。 “噹”——寺里的钟敲响了。云彩将钟声送到远远近近。这时,我心中有一个声音也随着钟声在回荡着:成仙了! 2001年8月26日
乞丐的葬礼
久遮天空的云层终于散去,留下的是清新的空气和一道亮丽的彩虹。刚刚过去的雷阵雨把世界洗得干净透彻。 在去当代商城的路上,欣赏着路边的树木。因为过几天要随父亲去海边游泳,所以我必须买一副潜水镜。 还没有踏上过街桥,便看到桥上有一群人围在一起。我想,大概又是什么乞讨者写了自己不得已乞讨的悲惨缘由,引来了围观,于是,我边上桥边从口袋里找出了一张五毛纸币,准备给他或她一点施舍,顺便积一些阴德。 挤进人群,才晓得自己错了。人们虽然是在看一个乞丐,但那个乞丐面前并没有什么文字。我仔细地看那个乞丐,才觉得不对劲儿。她是我经常在这里见到的那个老太太,样子有些怪,跪趴在地上,头埋在臂弯里,屁股撅得很高,身着带有紫色补丁的棉衣棉裤。她蜷缩在桥栏杆下,在花白的头发里和背上的凹嵌处还残留着雨水,浑身似乎湿透了。 她怎么了?是睡着了?是生病了?是饿晕了?还是……死了?! 她像是死了。一点儿呼吸的幅度都没有,松懈地趴在那儿一动不动,不呻吟,就像一块石头,没有任何生命迹像。 看来是死了。我越是这样想,就越觉得像。我想拍拍她的肩,问问她怎么了,可打死我我也拿不出这个胆量来——问一个死人怎么了,除了可笑和悲哀,还会有几分害怕。她是我长这么大见到的第一个“活生生”的死人。是我曾经施舍过的和曾因为找不到零钱而表达过歉意的一个乞丐。 她确实是死了。围观的人群仿佛是在参加她的葬礼。所有的人一句话都不说,静得出奇。我应当报警,可我有些害怕。我指望着别人去做。 后来,我就开始观察其他围观者是否有这种动机。令我失望的是,人们的脸上没有一点表情,一动不动,大家将眼光放在乞丐身上,像是着了魔。葬礼虽然很静,但那些人似乎没有默哀。他们看着,仅仅是看着,像是在看某种稀罕的异类。 我甚至怀疑他们也死了。真不懂那些人在干什么。可是,我自己不也一样吗? 我迷惘了,再一次向那个乞丐表示歉意,然后悄悄退出了葬礼…… 一个多小时后,太阳出来了,射出的光线照得人心里发烦。水份全部蒸发掉了,刚刚那些湿润的空气现在闻起来好像有什么东西烧糊了似的,剩下的只是枯燥与乏味。 我从当代商场出来,见桥上仍围着人,不免心里有些苦涩与内疚。我毫无理由地想避开那个死了的乞丐,于是绕了个弯,从别的路回家去了。 坐上公交车,刚才潜在内心里的那份内疚越来越浓烈起来。我应该救她!再怎么说,那也是一条人命。不知她是死是活,怎能无动于衷呢?总该做点什么吧!如此的自责、悔恨、内疚全部涌上心头,感觉像咽了口苦涩的海水,味道堵在噪子眼里出不来…… 第二天,我去学校时,故意绕道到桥上看一下。边走边想,若那老人还在,我一定就近叫警察。 桥上,除了来去匆匆的过路人和忏悔的我;除了偶尔飞起的纸片与四处可见的不干胶广告;除了早晨还不太刺眼的阳光和轻微微的凉风,什么都没有了。我不知道“葬礼”什么时候结束的,只晓得,我来得太晚,她已不在了。 我叹了口气,沮丧地向桥下走,手潜意识地插进口袋里,忽然,我感觉指尖触到了一张纸片,掏出一看,原来是五毛钱。我记得这张纸,我本想把它给一个乞丐,但那个人已经死了。 2001年8月6日
山西见闻二则
一、“致富”之路 “五一”长假何处去?山西是也。同行者三家七人,代步者二车分乘。 好山好水好风光,出城便见崇山峻岭,起伏不断。远观如天女之霓裳覆盖于山,近视乃百万树木作怪而已。两车像蚂蚁,似甲虫,穿行其中。再美之山,再秀之水,重重叠叠,多看也就乏味。未几,吾父入鼾,其声暴如雷,引得旁人嬉笑不宁,方为漫长之旅陡增情趣。 一路西行,直奔大同。吾坐之车在后,猛见前车兀自跳起,窜至半米之高!犹如电影之飞车特技。惊骇间吾车也飞起,只觉头脑忽然一虚,好似挨了棒锤,臂肘不知刮蹭何处,亦疼痛难耐。待车停下一看,臂肘破皮,直流鲜血。大人们回眸寻思,原是路毁坑深。吾人猜想,前面不远,定然有修车之处,所遇此沟乃修车人所为,无非招揽生意而已。续行不到400米,果如所料,一修车招牌赫然而立!吾人大笑,无奈以为妙绝。 修罢车,再西行。进一村路,车速减慢,好似堵车。行至堵处,见一老妪,端坐中央,左侧置一推车。各车均小心翼翼从其右侧擦身而过,相隔不到一寸。吾不解曰:“伊果要寻死乎?”父曰:“此乃‘碰磁儿’也,意即若有车碰蹭其身,伊便佯装伤重,喊叫不绝,定然有青壮男子从屋里抢奔而出,向车主索钱。”吾听后大惊。世人常曰,“要致富,先修路”,而此地乡民之法,反其道而行之,真乃“要致富,先毁路”,“要发财,去碰磁儿”!端的是桩未闻之奇事也。 二、信仰之力 终到大同!早已坐“胖”之躯复又蠕动。一行先观久负盛名之云岗石窟。我之感受,异常强烈。非折服于其雕刻技艺,乃震撼于其宗教力量!一座寻常之山,北魏民众仅凭斧锤凿出尊尊高大佛像,乃至达五层楼之巨,若无天大之精神信仰,岂能舍如此人力、财力与时日?! 当晚住大同宾馆,一夜无话。 次日上午,看完应县木塔,直奔悬空寺。那寺座落于石壁之中,被山石环抱。多年风吹雨打,因建于山石内侧,未被天公侵蚀。观者如蚁,磨肩接踵,贴身挪步,良久方登临寺中。细细寻看,除玲珑小庙、精雕玉佛有可观,其余则兴味索然。其实,此寺近观不如远视,可体会者,全在“悬空”二字。立于寺下翘首以望,根根木头横插石壁,支出一条平地,建起一方小庙,历千年而不败。若无天大之精神信仰,何有此奇特想像?! 第三日,游五台山。山西之旅,似乎难脱佛教寺庙。五台山之寺庙千篇一律,除拜佛许愿之香火旺些,也无甚特色。唯黛螺顶有些趣味。拾阶而上,有一千零八十台阶。登临途中,吾两腿发酸,气喘吁吁,步履迟缓似蜗牛。恰遇一七旬老妪,每爬一级石阶,就伏身磕一头,一千零八十台阶,到后来,几乎每级石阶均留其血迹。若无天大之精神信仰,何有此毅力?! 2000年5月6日
我遇见了“海盗”
海盗,一个充满血腥的词语。 作为一个海盗,有一件事情是一定会做的,即残忍的抢夺。 如果你遭遇了这样的事情,那你八成是遇上了海盗。 周六下午,我和母亲去海淀图书城买书。从书店出来时,看到了“海盗船”。那是一家连锁店,专卖银饰。抱着jthvelook的心态,我们走了进去。不想,上了贼船就下不来了,而且被“掠”走六百多人民币。 一进门,小姐们热情地招待我们,我们一开始还只是“随便看看”。然而没过多久,小姐就夸母亲的皮肤是多么好,只可惜现在耳环的搭配,显不出肤色的美感。或许出于礼貌,母亲信口问到,什么耳环配她的肤色呢?小姐连忙带我们参观耳环银饰的展台,我同样是走马观花。母亲似乎比较喜欢其中的一只琥珀耳环,小姐便取出来让母亲试戴。 就在母亲漫不经心地试耳环的时候,我无意地瞟了一眼耳环的标价,呵,一对儿128元。对于我这种既严重缺少原始资本积累,又喜好购买“奢侈品”不时游荡在万通之类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小资来说,就算把价格128元的数字往左移一个小数点,我都要往下再杀一杀价呢。此时,母亲到底是有些拿不定主意了。我有意看看母亲,用眼神吸引起她的注意,然后朝标价扬扬眉毛。 “怎么样?”母亲看看镜子里的耳环,对我说。 “还行。” 母亲似乎也仅仅是觉得它好看,并没有达到非买它不可的地步。小姐这时又说,大姐觉得这个呢?她鬼使神差地取出一副玛瑙的,问母亲。这副比刚才那个颜色更深了些,也似乎更适合母亲。我于是很现实地说,比那个好多了,不错。母亲一试,呵,确实比刚才那个好看,怎么办?母亲很喜欢,买了吧就? 人的好奇心和无休止的欲望,会带来文明,也会带来灾难。 母亲忽然又看中了一副青色耳钉,却又觉得太大了,总之她坠落在一个美丽的世界。我觉得无趣,便走开了。海盗船——名字很奇特,给人以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