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取出了木锁,恭敬地递到贾敏的面前。
贾敏从贾玥手中接过木锁,定睛看去,待看清了木锁上的图案,心中没由来的一悸。
这木锁是由上等沉香木制成的,贾敏闻到了一股淡淡地清香,但这不是贾敏心悸的原因。
贾敏生在荣国府最鼎盛时,又是娇养长大的贵女,别说沉香木制成的小件配饰了,就算是上等沉香木制成的大件家具,贾敏也见过无数,这个木锁虽然珍贵,但贾敏还不放在眼中。
真正让贾敏感到悸动的,是这个木锁上的图案!
这木锁上雕琢的不是常见的吉祥图案,而是——
一道河水,一块奇石,一棵结了圆形果实的仙草!
整只木锁的颜色是那种温润细腻的墨色,但不知为何,在贾敏的眼中,那颗长在仙草上的圆形果实,变成了红色,或者说,是血红色的!
贾敏仿佛看见了一个病入膏肓的美丽女子,一边咳血,一边流泪……那名女子的相貌和她有八九分的相似,只不过形销骨立,瘦得近乎于皮包骨头……
刹那间,贾敏的心中涌现出了一股悲意,她觉得她的心好似被生生撕裂了一般!
贾敏的俏脸变得有些苍白,她移开了眼眸,不敢再看那血色的果实……贾敏向下看去,看向那块栩栩如生的奇石,只见上面刻着一行娟秀的小字,却不是那跛足道人留下的八个字,而是——“三生石畔三生缘”!
这一行字好似长在那奇石上一般!
贾敏将木锁翻了过来,木锁的背面也刻着一行字,这才是那跛足道人留下的八个字——“勿离勿弃,华年永继”!
这一行字倒像是后天刻上去的。
贾敏压下心中的悲意,笑吟吟地问道:“好侄儿,快告诉姑妈,这上面刻的图案……是哪里的景致?”
贾玥自然知道这上面刻得是什么——西方灵河,三生石畔,绛珠仙草——可是他不能说,因为,在这个世界中,可没有“绛珠还泪”的典故。
贾玥脸色不变地答道:“这是那老神仙送给侄儿的,老神仙没有说,侄儿也不知上面刻得是什么。”
贾母笑着说道:“这是上等的沉香木,倒也配得上咱们家的孩子!”
贾玥安静地站在一旁,没有错过贾敏眼中一闪而过的晶莹!
虽然那跛足道人没有明说,但贾玥却也知道那木锁上面刻得是什么,如果那“灵河、奇石、仙草”的图案只是让贾玥觉得眼熟的话,那上面的字迹就将那仙草的学名明明白白地告诉了贾玥。
绛珠仙草!
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
在贾玥的眼中,那颗圆形果实也是血红色的,他只要一看那枚果实,眼前就会浮现……
贾敏默默地将木锁放到了贾玥的手中,却没有说话。
接下来,就没有贾玥的事情了,贾敏拉着贾母说起了家长里短,贾玥见状,便恭敬地向贾母告罪,退出了屋子。
贾玥觉得有一道目光一直在盯着他看……
神京,林府,正院。
从都察院回到家中的林如海,在妻子的帮助下,换下了繁琐的官服,换上了舒适的便服。
“岳母大人可好?”林如海知道妻子今日回娘家了,便有此一问。
贾敏照实答了,然后犹豫了一下,还是将有关贾玥的事情告诉了林如海。
“什么,你说得可是真的?”听了贾敏的诉说,林如海心中一惊,他没想到贾敏从娘家带回了这么一个惊人的消息。
听了贾敏的诉说,林如海找了一把椅子坐了下去,而后闭上了眼睛,陷入了沉思。
这件事情……实在是太过于匪夷所思!
天作之合,真的存在吗?
见夫君陷入了沉思,贾敏也不着急,她轻移莲步,袅袅婷婷地走到林如海的身后,伸出纤纤玉指,为林如海轻轻地按摩头部。
室内的气氛既温馨又和谐……
过了一会儿,林如海睁开了眼眸,对贾敏说道:“你这个侄子,不是玉儿的良配,他身子骨弱,也不知道能不能活到成年,就算成年了,也不知道能不能长寿,而且……他父母双亡,这种身世,怎么能配得上我们家玉儿呢!”
贾敏苦笑道:“老爷说得我何尝不知道,只是……我就这么一个女儿!上个月,我进宫给皇后娘娘请安,皇后娘娘还和我提起玉儿来,说是等玉儿长大一些后,让我将玉儿抱进宫给她看看……”
林如海知道贾敏的意思,他也苦笑道:“这是皇恩浩荡,玉儿还小……”
贾敏打断了林如海的话,说道:“老爷,衔玉而生是天大的祥瑞,更是前古未闻的奇事,连圣人都知道了咱们家玉儿……玉儿是还小,但年幼时就被指婚的又不是没有,圣人若是一时兴起……”
贾敏叹了一口气,说道:“老爷,咱们是十几年的夫妻了,我心里是怎么想得,嘴里就怎么说,若是哪句话惹你生气了,你莫要往心里去!”
林如海摇了摇头,说道:“咱们夫妻是一体的,你怎么说这样见外的话,玉儿不光是你的女儿,也是我的女儿,我和你一样疼玉儿!”
贾敏郑重地说道:“老爷,朝堂上的事情不是我这个妇道人家能够谈论的,但事涉玉儿,我便直说了,老爷莫怪……玉儿的身世,太过于奇异,圣人若是指婚的话,必是圣人看好的皇孙……如今圣人年老,储位未定,一切皆有可能……”
贾敏没有再说下去,林如海却知道贾敏的意思。
第一,林如海是圣人钦点的探花郎,极得圣人的重视,皇子们多有示好,林如海却只忠于圣人,没有站队,若是因为圣人的指婚陷进夺嫡之争……
第二,玉儿的身世,若是被有些人利用了,将会后患无穷,圣人如果指婚的话,必会将玉儿指给他看好的继承人,可如今诸皇子的势力极度膨胀,圣人对朝政的掌控力日渐减弱,将来皇位所属,还不一定呢……
第三,林家虽然是百年望族,既是勋贵之家,又是书香之族,但林家人丁不旺,在朝堂上的影响力有限,玉儿绝没有“母仪天下”的可能,就算圣人愿意降下不世之隆恩,忠王世子等皇孙都比玉儿要大十余岁……
林如海沉默了,过了一会儿,他深吸一口气,对贾敏说道:“过几日,我去见见你说得那个侄儿,若是个好的,我便收了当徒弟……可是,玉儿的婚事不能就这么潦草的定下来,你的心思我明白,玉儿也是我的命根子,我不会拿玉儿的一辈子来开玩笑的!”
贾敏心领神会的点了点头,林如海的意思她明白——
先把贾玥收为弟子,从小便按照“五好女婿”的标准培养,至于婚事什么的,等将来再说!
若是贾玥将来的人品和潜力配得上黛玉,成全这场“天作之合”也不是不可能……
若是圣人没有赐婚,若是有了比贾玥更好的选择……想娶我们家玉儿,没门!
这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以及郝仁家的喊声:“老爷,太太,宫里来了一位公公,让老爷接旨!”
林如海和贾敏对视了一眼,都看见了对方眼底的惊慌。
若这是圣人的指婚旨意的话,他们就算再不情愿,也只能谢恩了!
8升官
贾家,荣禧堂。
王夫人走在雕龙画栋的荣国府中,略有些心不在焉,因为……她刚才见到贾敏了。
对于贾敏,王夫人的心思很复杂,有羡慕,也有嫉妒。
王夫人是王家的嫡女,在王家也是娇养长大的,可是,在荣国府,她是儿媳妇,尽心尽力地伺候婆婆不说,连小姑子都要小心伺候,不敢得罪贾敏这个受宠的小姑子。
未出嫁的女儿金贵,做儿媳妇的要站着伺候婆婆用膳,小姑子却可以坐着和她母亲一起享受嫂子的伺候。
在贾家、王家这样的大家族中,这是理所当然的规矩。
不过,规矩不是万能的,王夫人和贾敏之间,还有有了一些嫌隙,当然,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王夫人这个嫂子的自然要让着贾敏这个小姑子,大家相视一笑,也就过去了。
吃亏的是王夫人,对于王夫人来说,事情并没有过去。
“嫉恨”的种子就是在这个时候种下的,而后生根发芽,最后长成参天大树……
王夫人绝对不会承认,她在心中嫉妒贾敏。
贾敏是贾家的天之骄女,王夫人也是王家受宠的嫡女,虽然荣国公府比王家更为富贵,但还不至于让王夫人嫉妒,让王夫人嫉妒的,是贾敏能够识字读书,吟诗作对!
贾家和王家同为武勋世家,但荣国公贾源虽为武将,但并不是不通文墨的武夫,因此,贾家男女皆自幼识字念书,少有不能诵诗读书者。
王家和贾家不同,王家是草莽出身的武将世家,为了仕途,族中男丁都需要上学读书,至于女眷,王家信奉的是“女子无才便有德”,王家的女孩子都没有上过学,虽不是目不识丁,却也不过是认得几个字罢了。
王夫人年幼时,见兄长能够上学读书,心中羡慕,便和母亲说她也要读书,结果被母亲狠狠地教训了一顿,方熄了心思,自以为天下间的女子皆不能读书,只需恪守妇德,精通针黹女工就可以了。
嫁入贾家后,王夫人见贾敏品貌俱佳,文采斐然,心中是既羡慕又嫉妒,只得用“女子无才便是德”安慰自己,心中的滋味却只有自己知道。
王夫人容貌秀丽,体型丰美,同辈的大姐三妹皆不如她,可是,贾敏却生得比她还要妖娆风流,王夫人只得用“贾敏生得轻佻,是个狐狸精”来安慰自己,可心中的嫉恨却如同野草一般滋长。
贾敏以国公府嫡女的身份,嫁与林如海为妻,虽然林如海是才貌俱佳的男子,但此时林父已逝,林如海还未高中探花,贾敏嫁入林家算是低嫁了。
贾敏坐着花轿离开了荣国府,王夫人心中觉得非常解气,恨不得贾敏立时便穷苦潦倒才好。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
没过几年,林如海高中了探花,入了翰林院,仕途一片光明……如今,林如海已是正三品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了,贾敏也妻随夫荣,成了三品诰命。
反观贾政和王夫人,十几年前,贾政是正六品的户部主事,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贾政却只晋升了半级,成了从五品的户部员外郎,王夫人虽是荣国府掌权管事之人,但却只是一个五品诰命。
贾母出身“四大家族”中的史家,是荣国公贾代善之妻,更是超品的国公夫人,王夫人自然比不得,可是……
邢夫人是继室,家世、能力皆不如王夫人,却因丈夫贾赦身上有一个一等将军的爵位,成了一品诰命。
宁国公府贾珍的妻子尤氏,和邢夫人极像,既是家世不如王夫人的继室,又是妻随夫贵的威烈将军夫人,三品诰命。
对于心高气傲的王夫人来说,这是非常难以接受的,于是王夫人心中对更为嫉恨了。
王夫人保养得极好,如今依然端庄丰美,年近四旬依然能生下一子,足以证明王夫人的魅力,可是在贾敏这种拥有不老容颜的女人面前,王夫人一点自信都没有!
再有,贾敏和林如海伉俪情深,结缡十余载却依然恩爱如初,贾敏为林如海生下四子一女,林如海除贾敏外,再无侍妾通房。
王夫人在心中对贾敏更为嫉恨了,经过十余年的积淀,王夫人现在恨不得贾敏立时死掉才痛快!
想到赵姨娘已经显怀了,王夫人心中更为酸涩,她已经快四十岁了,头发上已经有了银丝,眼角的皱纹也快要遮掩不住了,贾政歇在她屋里的时间越来越少,反而歇在赵姨娘等人的房里的时间越来越多了。
这时,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从门外走了进来,走到王夫人的身边低声说道:“太太,姑太太派人给老太太送信儿来了……”
林家!贾敏!
王夫人打起精神来,问道:“出了什么事情!”
周瑞家的小声答道:“姑老爷升任兰台寺大夫,被圣人钦点为巡盐御史,兼管两淮盐政。”
王夫人愣住了。
本朝的国号是“大明”,承袭的也是明朝官制,可是,本朝开国兴祖皇帝极为推崇“强汉盛唐”,使得本朝多了一些前朝的官职。
兰台,是汉代宫廷藏书之所,由御史中丞主管,御史中丞兼任纠察,故后世又称主管纠察、弹劾官吏的御史府为兰台寺。
“后汉以来谓之御史台,亦谓之兰台寺。”——《通典·职官·御史台》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改前朝所设御史台为都察院,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专事官吏的考察、举劾。
本朝虽设正二品的兰台寺大夫,与六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使平级,但不过是一个正二品的虚职而已,并没有实权。
但是,如果兰台寺大夫兼任巡盐御史的话……
本朝的巡盐御史和“前明”的同名七品官职并不相同,乃是两淮盐区的最高盐务专官,无定品,任期一年,一般由高品级的官员兼任。
本朝的盐务管理机构是两淮巡盐察院署和两淮都转盐运使司。
两淮巡盐察院署的长官便是巡盐御史,两淮都转盐运使司的长官称两淮都转盐运使,或运司使,从三品,下设从四品同知一人,从五品副使一人,从六品判官三人……
两淮巡盐察院署和两淮都转盐运使司皆受到巡盐御史的节制。
盐铁都属于封建王朝的国家垄断资源,盐税收入是国库存银的重要来源。
巡盐御史兼管两淮盐政,乃是天下间一等一的肥缺,非圣人心腹不可担任。
不久之前,巡盐御史出缺,为了当巡盐御史,多少二品三品的高官挣破了脑袋。
如今,圣人钦点了林如海为兰台寺大夫兼巡盐御史……林家怕是要再一次兴盛了!
神京,林家。
林如海欢喜地接了圣旨,传旨的太监是圣人身边的近臣,知道林如海是圣人极为看重的臣子,于是献媚地道:“奴婢给林大人道喜了!”
本朝宦官的权势远不如前朝,但他们毕竟是圣人身边伺候的人,林如海不敢小瞧,忙吩咐管家带着这位公公去喝茶,然后派人去找贾敏,准备“赏赐”。
将传旨的太监送走之后,林如海忙换好了官服,进宫面圣,贾敏忙着派人到荣国府等姻亲人家,以及一些交好的人家送信儿,一直忙到天黑,林如海才归家。
林如海当了正二品大员,得了天下第一肥缺,按说林如海应该高兴才对。
可是,现在屋子中只有林如海和贾敏两人,两人的脸上都没有了笑容。
因为,对于林家来说,这个巡盐御史的位置,不仅不是“兴盛的开始”,反而像是一道“催命符”!
林如海虽为圣人看重的臣子,但不过是一个不显眼的三品官而已,神京中比林如海位高的官员,比林家显贵的人家,还是有不少的,忠顺王等有夺嫡之心的皇子都没有把人丁不旺的林家放在眼中。
林如海只忠于圣人,并没有介入诸皇子之间的争斗,等到圣人崩逝,新皇继位的那一日,林如海虽没有从龙之功,却也不会被新皇清算。
巡盐御史出缺,敢于争夺这个位置的官员的身后,都站着忠顺王这样的是实权皇子。
结果,圣人钦点了林如海为巡盐御史。
两淮盐政乃是“夺嫡之争”中的“兵家必争之地”,林如海也因此成了诸皇子想要争取到本方阵营的官员。
林如海在想要保持中立的话,怕是会两边都不讨好!
圣人这是把林家放在火上烤啊!
林如海要是敢“站队”的话,圣人第一个饶不了林如海!
林如海没有叔伯兄弟,只有四个儿子,但就算是长子林谦,如今也不过十余岁的年纪,不能为林如海分忧。
万幸的是,林如海的妻子贾敏不是一个见识短浅的内宅妇人,林如海经常和贾敏说起朝堂上的事情,在林如海的教导下,贾敏也了解一些朝堂上的事情,自然也知道“巡盐御史”是一个烫手的香芋。
贾敏对林如海说道:“圣人已经发了明旨,老爷还能抗旨不成,为今之计,是要好好想想今后怎么办!”
林如海苦笑道:“咱们的儿女都还小,我实在是不想掺和进去……义忠亲王的事,牵扯进去多少官员,前一刻还是锦衣玉食的少爷小姐,后一刻,男的充军,女的发卖……从龙之功可不是那么好得的!”
贾敏的俏脸上也露出了苦涩的笑容,林如海得圣人看重是好事,可是,圣人年老体衰,指不定那一日就崩了……新皇是哪位皇子,谁也不敢确定,若是押错了宝,“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都是轻的!
林如海深吸一口气,说道:“为今之计,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我看圣人身体康健,应该还能……”活上一段时间,“两淮盐政如此重要,巡盐御史一年一换,我有何德何能,能够连任数载……”
林如海的意思——圣人看着还很健康,应该还能活上几年,没准圣人还没有崩,我就不当巡盐御史了!
可是,如果林如海能够平安地卸任巡盐御史的话,绝对能更进一步,到那时候……
贾敏点了点头,说道“也只好这样了……老爷,那我明日就开始收拾行礼了。”
林如海点了点头,说道:“家里就都交给夫人了,我明日还要进宫面圣,等略闲下来了,你我去一趟荣国府,一是向岳母辞行,二是见见你那个侄儿!”
9林海
巡盐御史是两淮盐区的最高盐务专官,两淮巡盐察院署位于大明南方一等一的繁华之地——扬州!
作为为新一任巡盐御史,林如海要前往扬州上任。
于是,林如海一家开始打点行李,选择带往扬州的仆人,林如海身边伺候文墨的书童小厮是必须带着的,贾敏身边得力的丫头嬷嬷也是要带的。
黛玉虽然年幼,但林如海和贾敏都前往扬州,贾敏自然不能将黛玉留在神京,黛玉的||乳|母,身边伺候的丫头、嬷嬷也都要带走。
至于儿子,除了长子林谦之外,其他三个儿子都要随行,所以他们身边伺候的丫头、小厮也都要带走。
除了这些主子们身边伺候的人,还要带上几名能够独当一面的管事,以及针线上的人、车夫、厨子等用得上的仆人。
林林总总的加在一起,足有好几十人。
林家人丁不旺,称得上主子的人一只手就能数清楚——老爷、太太、四位小爷,还有大小姐——如今,林如海带着贾敏、黛玉,还有三个儿子前往扬州上任,林谦留在神京,在国子监进学,也不在林府中居住,林家在神京偌大的府邸中,竟然没有主人了!
因此,贾敏不光要准备要带走的家具、古董、衣裳、首饰等物,还要将不用带走的古董和细软一一登记造册,封箱上锁。
既然有古董财物不能带走,贾敏除了挑选要带走的仆人,还要选择几名可靠的管事留守神京,不光是让他们看管财物,还要让他们看守宅邸,打探消息,等等。
贾敏的长子林谦,今年已经十三岁了,在林如海的悉心教育下,已经考取了功名,如今正在国子监进学。
虽说江浙一带,文风繁盛,但贾敏还是觉得长子留在神京比较好,林如海前往扬州为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到神京,林谦已经是秀才了,不久之后便可以参加乡试了,贾敏不想让儿子在扬州和神京之间奔波,林如海也是这样想的。
可是,虽然林谦已经算是成年人了,但还未娶妻,贾敏实在是不放心儿子一个人留在神京。
听了贾敏的顾虑,林如海笑着说道:“咱们家是没有近支的族人在神京,可你难道忘了你娘家不成,咱们可以将谦儿托付给岳母,还有大内兄和二内兄看顾,难道岳母还能亏待了谦儿不成!”
贾敏觉得不妥,但却想不到更好的办法,只得点头称是。
贾敏出身于荣国府,一直以来,都以荣国府为荣。
荣国府也没有让贾敏失望,如今,虽然荣国府的顶梁柱贾代善已逝,但荣国府并没有走向衰弱,反而如同烈火烹油一般,更为繁荣兴盛了!
从外面看起来,贾家比林家富贵了十倍不止。
但是,这不意味着贾敏愿意将儿子托付给娘家!
大哥贾赦就不说了,林如海虽然提到了贾赦,但贾敏知道,林如海实际上是要把儿子托付给二哥贾政……
贾敏不是瞧不起贾政,实在是贾政太让人无语了。
贾政虽然好读书,但并不是科甲出身,贾代善逝世后,圣人怜念先臣,赐了贾政一个主事的官职。
这不算什么,勋贵人家中凭借科举出仕的,又能有几个,可是,贾政为官十余年,如今也不过升为了员外郎。
这也不算什么,只能说,贾政不知庶务,不懂为官之道。
在娘家时,贾敏和两位哥哥的感情都不错,贾敏作为出嫁女,还是妹妹,不能说两位哥哥的不是,可是事涉长子,贾敏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贾政身上连功名都没有,论学问,还不如林谦、贾珠等晚辈呢!
将儿子交给贾政,贾敏一万个不放心!
这一日,贾敏得了闲,便命人将林谦叫到身前。
林如海英俊潇洒、风流倜傥,贾敏雍容美丽,仪态万方,林谦是两人的儿子,自然继承了两个人相貌的优点,虽然才十三岁,但已经长成一个玉树临风的翩翩美少年了。
林谦恭敬地站在贾敏的身前,等着接受母亲的训导。
贾敏将她和林如海的决定告诉了林谦,林谦点了点头,然后向贾敏保证,一定听从舅舅们的教诲。
贾敏抽了抽嘴角,然后深吸一口气,和林谦说起了荣国府,“你外祖家与别家不同,乃是宁国、荣国二公之后,行事与咱们家不同,你两个舅舅……”
林谦本以为母亲是向他诉说外祖家的兴盛,可越听越觉得不对,母亲说得每句话都像是在夸赞荣国府,夸赞他的舅舅们,可是如果细品的话……
你大舅舅是个荒唐的,你离他远一点!你小子要是敢跟他学的话,我让你父亲打断了你的腿!
你二舅舅是个不着调的,他身上没有功名,还不如你呢,他说什么你都别往心里去!
你大表哥是个好孩子,你们同在国子监,你们多亲近亲近!
你二表哥是个不上进的,你也离他远一点!
……
林谦觉得自己多想了,外祖家是名门世家,怎么会如此不堪呢!
事实证明,林谦的理解能力还是很强的。
林谦晕乎乎地从母亲这里离开了,又被父亲拎了过去,父亲口中说得和刚才母亲说得是同一件事,话中的意思和他母亲如出一辙!
“虽然我和你母亲都不在长安,但你万不能耽误了学业,你外祖母虽然疼你,但她上了年纪,你不要总去打扰她老人家,你的两位舅舅是长辈,你一定要尊敬他们,但他们都有自己的事情,你也不要为他们添麻烦!”——这是林如海的原话。
林如海上任后,林谦带着疑惑住进了荣国府,这是后话……
贾敏当了十几年的当家主母,管家的经验极为丰富,但还是被繁琐的事务搅得脑仁直疼。
万幸的是,林如海对贾敏无条件的信任,将林家的家务全都交到了贾敏手中,他一点也不过问,贾敏在林家一言九鼎,林家的下人都把对贾敏的恭敬刻在了骨子里,不敢偷j耍滑。
没过多久,贾敏便都收拾妥当了。
但是,林如海还不能离京上任。
林如海和贾敏两人还要拜访一下在京中的姻亲故旧,一是联络感情,二是将林谦托付过他们,让她们略微照看一下。
神京,荣国府。
在得知林如海升任兰台寺大夫,兼任巡盐御史后,贾玥略微皱起了眉头。
在红楼原著中,林如海是在贾敏仙逝,黛玉进京都那年,成为巡盐御史的,贾玥个人认为,皇帝让林如海担任巡盐御史,是因为林如海无子且无续室之意,将两淮盐政交给他,皇帝放心。
可是如今,林如海有了儿子,还不止一个……
贾玥舒缓了眉头,而后摇了摇头,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红楼世界,一切都有可能!
也许,林如海因为有了儿子,为了“荫妻庇子”,所以更拼命了,更上进了,仕途走得也更顺了,也说不定……
虽然知晓了自己可能是林妹妹的“白马王子”,但贾玥并不看好自己和林妹妹……
在这个世界中,林妹妹不是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孤女了,而是朝廷二品大员家的千金小姐,有一群凶残的哥哥可以依靠!
那贾玥呢?
贾玥父母双亡,寄居于荣国府,自幼体弱多病,不久前还差点病死!
林如海和贾敏要是能看上现在的贾玥,上赶着让贾玥给他们当女婿,那这个世界就太玄幻了!
贾玥虽然见过了贾敏,给贾敏留下了还不错的印象,并且他的木锁上的八个字,和林妹妹的通灵宝玉上的八个字是一对,但是……他依然配不上林妹妹!
贾玥将林家抛到了脑后,将心思全部用在了“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让自己在荣国府中生活得更好”上面!
事实证明,贾玥犯了两个错误——
第一,他忽略了古人对“神异之事”的重视。
第二,他忽略了衔玉而生为林妹妹带来的“危险”。
这一日,林如海和贾敏带着四个儿子来到了荣国府。
虽然知道林如海和贾敏今日来荣国府,但贾玥并不觉得和他有什么关系,他本来打算按照计划去锻炼身体,却在林如海夫妇来荣国府的前一日,得到了“贾家玉字辈和草字辈的男丁在荣国府内集合”的消息。
对于林如海这个《红楼梦》中少见的好男人,贾玥还是非常好奇的,所以也就没有请病假,老实地和荣国府的贾珠、贾琏、宁国府的贾蓉、贾蔷这些年龄不等的贾家男丁聚在门口。
林如海和贾敏没有让他们久等。
对于林如海这位简在帝心的朝廷重臣,荣国府准备了极高规格的欢迎仪式,以贾赦、贾政为首的贾家众人亲自将林如海迎进了荣国府。
至于贾敏,则由邢王两位夫人在二门亲自迎接,将她带到贾母的身前。
林如海虽然和贾敏分开了,但他的身边还跟着林谦等四个儿子呢,在林如海的示意下,林谦领着弟弟们给两位舅舅问安,贾珠和贾琏赶忙领着贾家诸人给“林家姑父”问安……荣国府门前一派繁华热闹的场景!
闲话少说,且不说林谦带着弟弟们去给贾母请安,也不说贾赦和林如海略说了几句话后,便以有事为由向林如海告罪。
贾玥站在人群的最后面,打量着林如海……果然是一个美髯帅大叔,怪不得能够迷倒无数穿越女!
应该说,林如海虽然英俊潇洒,但时间还是在他的脸上留下了细微的痕迹,不过,林如海身上清雅隽永的气质,让人们不由自主地被他吸引,忽略了他的年龄!
从外貌上看,贾玥便觉得贾敏和林如海是绝配,用现代的话说,贾敏是那种拥有不老容颜的女人,而林如海则是那种“越老越有味道”的男人。
贾玥将视线转移到林如海的四个儿子——原著中不存在的人物——身上,四个男孩虽然年龄在十三四岁到五六岁不等,但都生了一副好相貌,也是,林如海和贾敏的儿子,能不好看吗!
贾政的嫡长子贾珠,虽然才十三四岁,但身上已经有了功名,在林如海看来比其父强上百倍,是荣国府年轻一代中少有的上进的读书人。
林如海温声问了贾珠一些四书五经中的内容,贾珠一一答了,口齿清晰,思路严谨,回答得全部正确,林如海回头看了看贾政,心中觉得疑惑,“犬父虎子……他真的是二内兄的亲生儿子吗?”
见林如海在考校完贾珠后看向自己,贾政心中得意,见贾珠面带笑意,便厉声呵斥道:“笑什么!你姑父怕你丢人,问得都是简单的题目!你不要得意!知道了吗!”
贾珠浑身一颤,垂手答道:“知道了!”显然,贾珠对他的父亲极为害怕。
站在一旁的林诺——林如海的幼子——在心中比较了一下父亲和舅舅的教育方法和水平,然后向大表哥贾珠投去了同情的目光。
贾家年轻一代中,除了贾珠,便在没有什么上进之人了,林如海泛泛地和贾琏等人说了几句话,便轮到了贾玥。
贾玥向前走了一步,向林如海躬身,“姑老爷!”
贾玥低着头,所以没有看到林如海正在打量他。
林如海问道:“可曾读书?”
贾玥答道:“不曾,侄儿身体不太好,老爷让侄儿过些日子再进学!”
贾政对贾玥有些印象,便说道:“我看你如今的气色还不错,过几日我便让人带着你去家学。”
贾玥面露“喜色”,惊喜地说道:“真的吗?侄儿必定好好念书,不辜负老爷的厚望!”
贾政右手抚须,微微点了点头,一副“孺子可教”的模样。
见贾玥如此好学,林如海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家学……贾家的家学……那里面都是些什么人啊!
贾玥在心中安慰自己,“就算是再差的学校中也有好学生,只要我自己上进,不怕没有好成绩!”
这话连贾玥自己都不相信,就算他心志坚定,能够不受“坏学生”的影响,可是,贾家家学中的师资力量……可靠吗?
此时,贾玥还不知道,他不需要去家学中读书了,他即将离开荣国府,随他的老师南下……
10报仇
贾敏是女眷,所以直接坐着轿子进了荣国府,轿子停在了二门,贾敏搭着婆子的手下了轿,在邢夫人、王夫人和一群丫头婆子的簇拥下,前往贾母的居所。
到了贾母那里,贾敏照例坐在了贾母的身旁,王夫人和邢夫人陪坐在两旁。
在贾家的年轻一代中,贾珠、贾琏还未娶妻,迎春、探春还是奶娃娃,惜春还未出生,如今被贾母养在身前,只有贾元春和贾瑜姐弟两个。
贾瑜如今已经两岁了,长得白胖白胖的,身上穿得是大红色的衣裳,大红色的裤子,大红色的鞋子,看着像财神跟前的招财娃娃,看上去……非常有喜感!
在看到风姿绰约的贾敏的那一瞬间,贾瑜那双因为刚睡醒有些迷糊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贾瑜朝贾敏扑了过去,嘴中甜甜地叫道:“姑妈!”
贾敏很喜欢这个可爱的侄子,将贾瑜抱在了怀中,笑着问道:“瑜儿,还记得姑妈呢?”
贾瑜将头埋在贾敏的怀中,在贾敏柔软的胸口蹭了又蹭,一边吃贾敏的豆腐,一边欢快地叫道:“记得!当然记得!”
贾敏笑着摸了摸贾瑜的头。
王夫人坐在一旁,脸上挂着端庄的微笑,手中却狠狠地撕扯着帕子……贾瑜喜欢美人,对贾敏比对王夫人这个亲生母亲还好,这是戳王夫人的心啊!
元春端庄地站在贾母的身旁,含笑看着在贾敏怀中撒娇的幼弟,并没有看见王夫人眼中闪过的锋锐。
贾瑜还小,没过多久便被||乳|母李嬷嬷抱了下去。
贾敏能够感受到王夫人对她的敌意,但却没有迁怒到贾瑜和元春的身上,他们两个虽然是王夫人的女儿,但也是贾敏的嫡亲侄女。
对于元春这个侄女,还有贾瑜的侄儿,贾敏还是非常喜欢的。
贾家的基因不坏,王夫人年轻时也是一个美人,元春的容貌随了王夫人,已经长成了一个优雅美丽的小姑娘。
此时,元春才十四岁,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让贾敏看了就觉得心里舒畅。
想到元春快要及笄了,贾敏想起了林母临死前的嘱托……
贾敏拉着元春的手,笑着说道:“都是大姑娘了!”
贾母也笑了,“可不是吗,当年她来到我身前的时候,才这么大!”说着,贾母用手再胸前比划了一下大小。
既然是大姑娘了,那么自然该嫁人了。
元春自然听出了姑妈话中的调侃之意,俏脸腾地一下红了,捏着帕子低头不语。
贾母自然明白女儿话中的意思,笑而不语。
陪坐在旁边的王夫人也听出了贾敏的意思,嘴角的笑容变得有些莫测。
林家子嗣艰难,每一代只有一个儿子,直到林如海这一代,方才有了改变……林如海娶了贾敏,贾敏给林如海生下了四个健康的儿子。
林如海的父亲林公和贾敏的父亲贾代善是故交好友,可在林如海之父林公逝世后,林家和贾家之间虽然没有断了联系,但也疏远了不少。
林如海成婚之前,林?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