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红楼之林家女婿

红楼之林家女婿第8部分阅读

    神京参加秋闱,名落孙山,林谦之弟林诚则回到了祖籍金陵,参加童式,考取了秀才,做了“廪生”。

    次子和长子一样争气,林如海自然高兴,扬州文风繁盛,书院林立,林如海便没有让林诚回神京读书,而是将林诚送进了崇雅书院。

    崇雅书院,是扬州最古老的的书院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前明嘉靖年间。

    崇祯年间,魏忠贤大禁书院,崇雅书院被毁。

    本朝定鼎天下后,兴祖皇帝重开科举,重建书院,崇雅书院在梅花岭原址重建。

    在本朝,崇雅书院由“盐官兴学、盐商助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如今已进入了最为辉煌的鼎盛时期。

    林如海现任巡盐御史,是盐课衙门的最高长官,自然没有人阻拦林诚进入崇雅书院进学。

    林诺是林如海和贾敏的幼子,最是古灵精怪,如今正是七八岁的年纪,喜欢玩闹,听二哥说崇雅书院内的景致极好,梅花开得极好,便想要去书院内见识见识。

    林如海和贾敏皆有事要忙,便命林诚领着林谆、林诺和贾玥前往崇雅书院随便走走,切不可打扰学师授课。

    贾玥在穿越前,便去过扬州旅游,也参观过这座书院,只不过,在贾玥穿越前所在的时空,重建这座书院的是清朝的皇帝,书院的名字也被改为了“梅花书院”。

    贾玥跟着三个师兄,漫步在崇雅书院中,看着和记忆中无甚差别的屋舍、梅花,却感受到了一股在现代时没有感受到的古风。

    放眼望去,皆是穿着儒服长衫的书生,和充满古韵的书院合在一起,一股清雅隽永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是在现代史感受不到的气息,因为,在现代时,放眼望去,皆是穿着衬衫、牛仔裤、超短裙、高跟鞋等时装的现代男女……

    不过,有一处地方和贾玥记忆中的大不相同了。

    贾玥对扬州诸景观记忆最深的,便是梅花岭畔的史公祠,时至今日,贾玥依然清楚的记得,他在史公祠中看到的一切。

    “气壮山河”。

    “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明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之墓”。

    ……

    在贾玥的记忆中,史可法督师扬州,抵抗清军,扬州城破后,多铎劝降,史可法道:“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但扬城百万生灵不可杀戮!”,壮烈就义,连尸骨都没有留下。

    而后,多铎因清军遭受到很大伤亡,下令屠城,屠杀持续了十日,被屠杀的扬州百姓有十七万人,史称“扬州十日”。

    在这个被改变过得世界中,清军没有打到扬州,便被兴祖皇帝赶出了山海关。

    所以,自然没有了“扬州十日”,梅花岭畔也自然没有了史公祠。

    据本朝史书记载,史可法随兴祖皇帝起兵抗清,为本朝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官至少师,死谥“忠靖”,史公为官清廉正直,政绩卓著,为治世之能臣。

    不过,梅花岭畔没有了史公祠,却多了一座跪像,像为铁铸人像,所铸之人反剪双手,面北而跪,神情沮丧,似有求饶之势。

    在跪像的背后,伫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一行铁笔银钩的大字。

    贾玥走到跪像前,皱着眉头,一字一字的念出了石碑上刻着的字迹;“不忠不仁、不孝不慈、不节不义、大j大恶之叛国贼吴三桂!”

    吴三桂?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投降满清的大明叛将吴三桂?手中沾满汉人鲜血的满清平西王吴三桂?

    扬州梅花岭畔,为什么会有吴三桂的跪像呢?

    林诚见贾玥面露疑惑,便走到贾玥的身边,轻轻地说道:“投降满清鞑子的前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祖籍便在扬州府,他是高邮人……”

    “前明崇祯十七年,闯王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吴三桂时为平西伯、山海关总兵,手掌十万雄兵,可他非但没有回京勤王,反而献关降清,引清兵入关,令半壁江山沦为人间地狱,满清鞑子视百姓为草芥,黄河以北,血流成河……”

    “消息传到扬州后,扬州百姓群情激奋,皆以吴三桂为滔天之耻,兴祖皇帝平定天下后,扬州百姓筹资铸造了这座跪像,原本立于扬州知府衙门口,崇雅书院重建后,经诸大儒提议,这座跪像被移到了梅花岭畔,崇雅书院旁,警醒世人!”

    林谆激愤地道:“这种人,就算是千刀万剐,也绝不为过!身为前明守关大将,当为国尽忠,就算前明灭亡了,身为一个汉人,也当为百姓尽忠!”

    林诺也道:“若是没有兴祖皇帝驱除鞑虏,北伐灭清,满清鞑子怕会成为又一个暴元,恨不得将我们汉人屠杀干净才好,就凭吴三桂献关降清,引清兵入关屠戮同族百姓,他一定会遗臭万年,被后世之人唾骂!”

    贾玥听了林诺的话,并没有说话,他盯着跪像和石碑,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在现代时,贾玥曾经看过一部为吴三桂歌功颂德的历史类书籍,这本书的作者认为,吴三桂不过是忠于他和他的家族的利益行事,所谓“汉j”之称,太过于苛刻。

    “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吴三桂戎马一生,身经百战,转战南北,为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中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清王朝的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彪炳青史……”

    看完这部极力歪曲历史的书籍后,贾玥心中想得是:“如果日本的侵华战争成功了,会不会也会有无耻的文人给汪精卫等叛国贼,歌功颂德,说他们为大东亚共荣圈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大日本帝国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看着面北而跪,神情沮丧的吴三桂跪像,贾玥轻轻地说道:“虽说成者王侯败者寇,历史任凭后世之人书写,但人不能没有了良心,否则,不过是识字的畜生罢了。”

    贾玥的声音很轻,只有他自己听到了。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间便到了春节。

    正月初一日,禅位大典在紫禁城奉天殿举行,老圣人将皇帝玉玺授与五皇子,退位称“太上皇帝”,五皇子继皇帝位,改元“承瑞”。

    而后,礼部官员诣承天门城楼,恭宣承瑞帝钦奉太上皇帝传位诏书,金凤颁诏,宣示天下。

    圣人禅位,新皇继位,为普天同庆之大事,朝鲜、日本、琉球、安南、暹罗、缅甸等大明属国皆派遣使者前来朝贺,场面极为庄严恢宏。

    太上皇退位后,仍居于乾清宫,仍自称“朕”,太上皇谕旨称为“敕旨”,皇帝处理“寻常事件”,重要军国大事以及官员任免,仍由太上皇亲自处理。

    承瑞帝继位后,居于东宫,只能处理寻常事件,每日还要到太上皇身前,恭敬地聆听“训谕”,虽为皇帝,却连皇太子都不如。

    25圣人

    在忙完了新皇继位的相关事务后,贾敏便开始为林谦挑媳妇。

    林母和林如海在很早以前便为林谦定下了元春,贾敏的其余三个儿子的年纪又还小,所以,贾敏完全没有挑儿媳妇的经验。

    对于荣国府毁约一事,贾敏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却憋着一股火气,发誓要给林谦找一个比元春强上百倍的媳妇。

    然后,贾敏便发现,挑一个合心意的媳妇太难了。

    林谦是朝廷二品大员的嫡长子,林家未来的继承人,林谦的媳妇是林家的宗妇。

    元春的父亲虽然只是一个五品小官,但她的祖父却是大明军神、荣国公贾代善,并且是由荣国公夫人贾母亲自教养长大的。

    荣国公贾代善生前是老圣人最信任的臣子,又曾经北伐蒙古,立下了赫赫战功。

    贾母是贾代善的妻子,超品荣国公夫人,正所谓,夫荣妻贵,就算是以前的皇后,现在的皇太后,见了贾母也要礼让三分。

    如今,贾代善余威还在,被贾母教养过,绝对是一块金字招牌。

    所以说,既然贾敏想让儿媳妇在各个方面都强过元春,那她的选择余地就很小了。

    不过没关系,现在的荣国府虽然还很兴盛,但到底比不上贾代善还在的时候了,比荣国府还要强上几分的世家,还有有一些的。

    但是,在这些世家中,和林谦年龄相差不多的女孩子,就不多了。

    再将已经定亲的,家风不正的,父兄不争气的排除,剩下的女孩子两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贾敏回忆完见过的,并且给她留下印象的女孩子,发现家世配得上林谦的女孩子,确实是非常少,而且……

    应该说,世家培养出来的女孩子,全部都是非常优秀的,气质出众,进退有度,文化水平也都很高,但是,长得好看得女孩子非常少……

    贾敏未出阁时,见识过母亲整治小妾的手段,也见识过一些后宅中的污秽之事,如果有可能的话,贾敏不想让儿子们纳妾,将林家后院弄得乌七八糟的。

    所以,贾敏便不能给儿子找一个无盐妻,逼着儿子纳妾蓄婢。

    这些家世配得上林谦的女孩子,容貌大都只能称得上清秀,甚至有几个女孩子长得“对不起大明对不起皇帝”……

    于是,贾敏苦逼地发现,家世比元春好得女孩子,大都长得不如元春,长得比元春好看的女孩子,家世又不如元春。

    要知道,林母和林如海选中元春固然有“贾家的女孩好生养”的原因,但如果元春的品貌德行配不上林谦的话,林母和林如海也绝不会同意这门婚事的。

    贾敏发觉,如果她想找一个合心意的儿媳妇的话,那就只能玩养|成了……

    神京,紫禁城,乾清宫。

    老圣人现在是太上皇了,却仍然居住在乾清宫,掌握着大明帝国的最高权力,是帝国真正的主宰。

    现在,已经垂垂老矣的太上皇坐在皇帝宝座上,三十余岁、年富力强的承瑞帝恭谨地站在太上皇的面前。

    太上皇盯着手中的折子,叹了一口气,问道:“老五,你怎么看?”

    承瑞帝说道:“儿臣初登帝位,经验不足,一切皆由父皇做主。”

    这份折子是文渊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程嘉上得乞骸骨的折子,程嘉是极得太上皇信任的老臣,在内阁中排名第四,在朝堂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程嘉比太上皇还要略小一些,不久前生了一场重病,虽然痊愈了,身体却垮了,太上皇手中的折子,便是程嘉乞骸骨的折子。

    承瑞帝虽然皇帝,但不过是太上皇的傀儡而已,诸大学士、六部尚书、京营节度使、锦衣卫都指挥使等文武重臣,皆为太上皇一手提拔起来的臣子,明面上对太上皇忠心耿耿。

    承瑞帝登基前,不过是一个普通皇子而已,在朝中并无甚影响力,如今,承瑞帝登上了至尊宝座,在朝中的影响力却依然微乎其微,甚至比不上忠顺王等兄弟。

    承瑞帝知道,他之所以能够登上帝位,是因为他在太上皇废太子后,没有露出夺嫡的野心。

    如今,承瑞帝虽然兵不血刃便登上了皇位,但他心中明白,一旦他流露出对皇权的渴望,他的亲生父亲便会毫不留情的罢黜他的皇帝身份。

    承瑞帝觉得,他现在只能忍,忍到他的父亲驾崩的那一日,他便会成为这个帝国的主宰,如果他忍不下去了,他便会步废太子义忠亲王的后尘。

    太上皇满意地点了点头,他选中了承瑞帝当继承人,一是因为承瑞帝能力出众,二是因为承瑞帝的“不争”。

    对于承瑞帝处理政务的能力,太上皇非常满意。

    虽然二皇子,也就是忠顺王的能力比五皇子更为出众,但太上皇却不愿意将皇位传给忠顺王,一是因为忠顺王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太大了,太上皇害怕被忠顺王架空,二是因为废太子一事。

    废太子是大皇子,生母是早逝的太上皇元后,年仅两岁时便被立为皇太子,太上皇在废太子的身上倾注了无数心血。

    太子聪慧好学,文武兼备,曾经代太上皇监国,将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颇具令名。

    可是,天家无父子,皇太子在当了三十多年的储君之后,被年老多疑的父亲废掉了,不久之后,皇太子便薨逝了。

    太上皇最宠爱的儿子便是废太子,他在废掉太子之后,便隐隐有些后悔了。

    废太子薨逝后,太上皇极为哀痛,追封废太子为义忠亲王,然后便恨上了一直和太子争皇位的忠顺亲王,心道:“朕是因为听信了老二的谗言,才废掉了太子的,罪大恶极得是老二!”

    太上皇想要废掉忠顺王身上的王爵,却被半数以上的文武大臣反对,而后,文武百官集体上书,“义忠亲王薨逝后,忠顺王居长,应立为皇太子”。

    直到此时,太上皇才明白二皇子在朝堂上的影响力,方才发觉朝堂上的局势已经失去了控制,从而将“不争”的老五扶上了皇位。

    看着承瑞帝乌黑的头发,太上皇压下心中的嫉妒,为了大明的未来,他选中了承瑞帝为继承人,等到他崩逝后,承瑞帝就是大明帝国名正言顺的主宰,但是如今,他还没死呢,所以这个庞大的帝国的主宰还是他……

    上了年纪的老人,都非常念旧,太上皇也不例外。

    对于程嘉这个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太上皇非常满意,但想到程嘉的身体已经垮了,连站起身来还需要人扶着,太上皇叹了一口气,说道:“准了,程嘉为官数十年,政绩卓著,晋封为少保。”

    承瑞帝点头称是,而后问道:“父皇,程嘉所留内阁大学士和户部尚书,由何人担任?”承瑞帝非常想提拔他的心腹,但他告诫自己——“忍字头上一把刀!”

    太上皇想了一会儿,道:“巡盐御史林海,已经在扬州干了三年了,将他调回神京,担任户部尚书,至于内阁大学士……”

    内阁大学士是大明的“宰相”,位高权重,内阁成员的数量必须是单数,程嘉退了,必须在补上一人,太上皇一时想不出合适的人选,便道:“大学士一职,暂且放下,巡盐御史一职,让甄远接任。”

    承瑞帝再一次点头称是,心想:“林海还不到四十岁,便成了一部尚书,父皇对他当真是荣宠有加,至于甄远……父皇越来越顾念老臣了,甄家的亏空,我不相信父皇不晓得,父皇将盐课御史一职交给甄家,摆明了让甄家用盐税填补亏空……甄家乃是国之蛀虫,可朕却不能为民除害……忍!要忍!”

    太上皇又问道:“林海接任户部尚书,户部可有林如海的姻亲故旧?”

    承瑞帝略想了一会儿,道:“林海的妻子是荣国公贾代善的女儿,户部员外郎贾政,是贾代善的次子,林如海的内兄。”

    听承瑞帝提起了贾代善,太上皇一愣,而后不知想起了什么,略有些萧瑟地道:“他走了快二十年了,留下朕一个人孤零零的……”

    “臣愿为陛下分忧,北征沙漠,驱除鞑虏!”

    “臣女蒲柳之姿,不可为太子妃!”

    “臣有两子,长子庸庸碌碌,次子志大才疏,臣请陛下开恩,臣之长子所袭爵位,不可超一品,臣之次子所担官职,不可越五品。”

    贾代善,当年朕还不是皇帝,你也还不是荣国公,咱们两人一起发誓,“一生一世,永不相负”,可是,朕就算当了皇帝,也从没有想过负你,可你一却直在怀疑朕……

    贾代善,你还真当你是功高震主的权臣,朕告诉你,你还不配,你要是敢造反,朕一只手就能捏死你……

    贾代善,你这个混蛋,竟然看不上我的儿子,我还看不上你的女儿呢,长得那么丑,脾气还那么冲,跟你一模一样的,将来准嫁不出去……想在想来,你这个混蛋怕是早就猜到我会废太子……

    贾代善,我本来是想封你的长子为“一等荣安侯”的,荣安,荣安,荣国公贾代善的后人,我会保他们一生安泰……可是,你不信我,现在你后悔了吧……

    贾代善,这两个废物真是你的儿子?我宁愿相信你被戴了绿帽子,也不相信这两个废物是你的种……你老婆比你小那么多,一看就不是好女人……

    贾代善,世人都说你是我最信任的臣子,却不知你是我唯一的知己,你死了,我好孤独……

    贾代善,你就是一个混蛋……

    过了好一会儿,太上皇回过神来,抬手抹去眼角的泪水,对承瑞帝说道:“让贾政去工部继续做他的员外郎,朕累了,你跪安吧。”

    26心思

    这一日,传旨的太监来到了荣国府,旨意很简单——贾政从户部调到了工部,却品级未变,职位未变,还是员外郎。

    王夫人命人给传旨太监塞银子,询问其中缘由,传旨太监麻利地收下了银子,连说了几句“恭喜”,再说了几句废话,然后转身,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荣国府,留下了满脑袋问号的荣国府诸人。

    贾政不通庶务,只当太上皇和圣人终于发现了他的才干,兴冲冲地挽起袖子,准备在工部做出一番成绩来,报答太上皇和圣人的信任。

    贾母和王夫人虽为内宅妇人,却比贾政多懂一些人情世故,觉得这道旨意背后定有深意,却不知是何深意。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同气连枝,共同进退,贾家在朝中无人,消息不灵通,贾母便派人前去史家打听,王夫人则派人去王家询问。

    保龄侯史鼐,忠靖侯史鼎,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三人皆为朝中重臣,听到了一点风声,却不知真假,所以皆随意说了几句废话命人带回贾家。

    二十年前,荣国公贾代善和京营节度使、一等神威将军贾代化等贾家男丁皆身居高位,贾家权势滔天,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中名至实归的领头人,史王薛三家的家主在贾代善、贾代化等人面前,大气都不敢喘。

    在二十年后的今日,论实权,皇商薛家依然在四大家族中垫底,史家和王家却都超越了贾家。

    在现在的贾家中,爵位最高的是贾赦,正一品的一等将军,官职最高的是贾琏,正五品同知,这两人却都没有实权,唯一有实权的男丁,便是贾政,可却是一个从五品的员外郎。

    史家现有两侯,保龄侯史鼐和忠靖侯史鼎,皆为超品侯爵。

    王家现有一伯,一等伯王子腾,却担任京营节度使一职,执掌兵权,守卫神京,是太上皇的心腹重臣。

    贾家之所以还能够排在金陵四大家族之首,靠得不过是贾代善的余威罢了,如今,贾代善逝世近二十年,贾代善的袍泽故旧日益凋零,在朝中军中的影响力也逐渐减弱。

    如今的贾家,就像是一个泥足巨人,看似高大威猛,力大无穷,却一推就倒。

    对于贾家的实际情况,史家和王家皆一清二楚,虽然明面上依然奉贾家为尊,但都没有把贾家放在心上。

    史家和王家,都非常默契的把贾家当做挡箭牌。

    可悲的是,贾家众人依然以为贾家权势滔天,声威赫赫。

    其实,贾家诸人可能并不是不知,而是装作不知,否则,贾家为什么要把元春送进宫去。

    要知道,“献女进宫”可不是什么好名声……

    贾母和王夫人没有从史王两家得到答案,心中都非常的失望,她们却没想到,没过几日,她们便知晓了答案。

    “兰台寺大夫,巡盐御史林如海,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擢户部尚书。”

    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在六部排名中仅次于吏部,户部尚书是户部的最高长官,位极高,权极重。

    六部尚书及都察院都御使皆为正二品官职。

    林如海原为兰台寺大夫兼巡盐御史,巡盐御史无定品,兰台寺大夫却也是正二品官职。

    不过,林如海从巡盐御史改任户部尚书,却绝对是升官。

    兰台寺大夫是正二品的虚职,户部尚书却是货真价实的正二品的官员。

    巡盐御史是地方官,户部尚书却是京官。

    林如海是荣国府的姑老爷,林如海升官,对于日益没落的荣国府来说,无异于天大的喜事。

    得知这个消息后,贾母非常高兴,一是为贾敏高兴,二是为贾瑜高兴。

    贾敏是林如海的发妻,林如海升官,贾敏也跟着沾光。

    再有,户部尚书是京官,旨意传到扬州后,林如海必要携妻儿返京,等林如海夫妇回京后,让林如海见识一下贾瑜的天资,再让贾瑜和林黛玉在一起多多相处,林如海夫妇必不会反对贾瑜给他们做女婿。

    等到贾瑜成了林如海的女婿,自然可以沾林如海的光。

    这就是贾母打得如意算盘。

    在贾母心中,贾瑜和贾代善一样的优秀,必能复兴贾家,重现贾家当日的辉煌。

    贾母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女儿女婿因为因林谦一事,和荣国府有了隔阂。

    不过,贾母已经在给贾敏的书信中,将全部的责任推给了王夫人,从贾敏的回信中可以看出,贾敏如贾母想得那样,认为罪魁祸首是贾政和王夫人,整件事都和贾母无关。

    可能是因为贾瑜和他的祖父贾代善长得一模一样,贾母对贾瑜有一种莫名的信任,认为贾瑜一定能和贾代善一样,位极人臣,权势滔天。

    所以,贾母觉得,就算是公主,贾瑜也娶得,贾瑜娶谁,便是谁三世修来的福分!

    得知“林如海升任户部尚书”之后,王夫人的心中便说不出来的难受。

    不知从何时开始,王夫人喜欢和贾敏攀比,然后……

    比娘家——

    王夫人嫁进荣国府时,荣国公贾代善还活着,荣国府正处于最鼎盛的时期,王夫人的父亲在贾代善手下讨生活,王子腾还是一个微末小吏。

    王夫人完败。

    比夫君——

    林如海长得帅,还有才,二十多岁便高中探花,还不到四十岁便当上了户部尚书,更重要的是,林如海不纳妾不蓄婢,对老婆好得不得了!

    至于贾政,说一无是处都是高看他了,背靠荣国府和四大家族,在官场上混了二十年,才混成一个从五品的小官。更重要的是,贾政呆板无趣,王夫人在贾政的身上,总是得不到满足。再有,贾政光姨娘就有两个,还有几个没名分的丫头。

    王夫人完败。

    比儿女——

    贾敏名下有四子一女,王夫人名下有三子两女,看上去好像差距不大。

    可问题在于,贾敏的五个孩子都是她亲生的,王夫人却只生了三个孩子,剩下的两个孩子都是庶出,还都是赵姨娘生得,贾政还对赵姨娘生得儿子非常的好。

    王夫人完败。

    王夫人越想越难受,为了发泄,王夫人把手中的帕子当做贾敏,狠狠地撕扯。

    就在不久之前,王夫人把元春送进了宫,看着泪流满面的元春坐进轿子,越走越远,王夫人的心跟刀割一般疼痛。

    元春是王夫人的亲生女儿,王夫人何尝不想让女儿嫁给王公贵族、青年才俊,做原配嫡妻,可是,王夫人不得不把女儿送进宫去。

    因为元春进宫一事,王夫人对贾敏的恨意更深了,恨不得生撕活剥了贾敏。

    王夫人在荣国府中地位尴尬,虽为管家太太,居住在荣禧堂,但荣国府中的一切都是大房的,等到贾母逝世了,管家大权和荣禧堂都必须交还大房。

    为了巩固地位,王夫人不得不忍着心痛将元春送进了宫,盼望元春能够成为新皇宠妃,生下皇子,这样的话,王夫人便成了宠妃之母,皇子的外祖母。

    这样的话,等到林黛玉成为王夫人的儿媳妇后,王夫人也可以在儿媳妇面前挺直腰板,让儿媳妇立规矩,尽心尽力地伺候她。

    原本,王夫人把希望都寄托在了贾珠身上,希望贾珠能够成才,让她可以扬眉吐气,可是,贾珠虽然努力,却天资不足,快二十岁了才是一个秀才。

    一年前的秋闱后,贾珠名落孙山,还因此得了一场大病,病入膏肓……多亏有林谦的劝解,让贾珠放宽了心,积极配合治疗,才没有撒手人寰。

    后来,贾珠虽然痊愈了,却落下了病根,太医说他不能费神,否则随时有可能挂掉。

    自此之后,贾政和王夫人再也不敢让贾珠用功了,而是将希望寄托在天资聪颖,小小年纪便有了“神童”美誉的小儿子身上。

    王夫人虽然恨贾敏恨得要死,但却依然想让林黛玉嫁给贾瑜,因为王夫人心里清楚,以贾瑜的身份,娶林如海的女儿,绝对算是高攀了……只不过,王夫人不想承认罢了。

    等到元春成为圣人宠妃后,贾瑜便是“国舅”了,又非常聪颖能干,必能得到圣人的赏识,青云直上。

    王夫人自然清楚贾敏不想让林黛玉嫁给她的女儿,不过,王夫人并不在意,她只需要站在贾母身后看热闹就好了,要知道,贾母可是和她存了一样的心思。

    贾敏是贾母的亲生女儿,若是拒绝了贾母的提议,贾敏便会和贾母有了隔阂,这是王夫人乐意看到的。

    王夫人心想,就算贾敏拒绝了,也没有关系。

    王夫人是这样设想的——如果贾敏拒绝的话,便让元春去求圣人给贾瑜指婚,贾敏还能抗旨不成。

    这个计划看上去天衣无缝,实际上却漏洞百出……

    首先,元春现在只是女史,还不是皇帝宠妃。

    其次,黛玉可是衔玉而生的女孩子,太上皇一直想把黛玉抢到他们家做孙媳妇……

    27担忧

    贾玥在初读《红楼梦》时便心中疑惑,为什么林如海明知贾雨村有“贪酷之弊”,却依然聘请贾雨村为林妹妹的老师?

    在穿越之前,贾玥虽知贾雨村是进士,却对“进士”这个身份没有明确的认识。

    从穿越至今,贾玥已经在这个世界中生活了数年了,对于科举制度,贾玥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方才明白了林如海的爱女之心。

    进士,是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殿试每三年一次,每次产生三百余名进士,为全国数以百万计读书人中的佼佼者,进士皆会被授予官职,虽有不同,但大多会成为官员。

    这是一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读书就是为了“施展胸中的抱负”,愿意做学师的进士,少之又少。

    在红楼原著中,林如海能请到一位进士给爱女启蒙,就算他是朝廷大员,也绝对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

    林如海对林妹妹的宠爱,从中可窥一二……

    在这个世界中,林如海有四个儿子,长子林谦幼时,林如海还是微末小吏,林家还未显赫门庭,林如海费尽心血才为林谦寻了一位好老师。

    这位老师姓康,是前科的进士,做过翰林,却因过于耿直,得罪了小人而被罢官,这位康姓进士对黑暗的官场彻底失望了,不愿削尖了脑袋往官场里钻。

    可是,康进士家境不甚富裕,上有寡母需要奉养,下有妻儿需要照顾,为了养家,便来到林家当了老师。

    此时,林如海正在为复兴林家为奋斗,虽为探花,却无时间亲自教导儿子,得知康进士愿意教导林谦,林如海大喜,将康进士奉为上宾。

    这位康先生的学问极好,林如海便在林诚、林谆、林诺到了进学的年纪后,也让他们跟着康先生读书。

    在康先生的教导下,林谦和林诚皆以弱冠之龄考中了秀才,一个在国子监读书,一个在崇雅书院读书,康先生只需教导林谆和林诺即可。

    不过,林家的孩子是按照“等差数列”排列的,走了两个学生,便又来了两个学生——贾玥和林黛玉。

    可以预见,等到林家这一代都出师后,下一代也该启蒙了,只是不知,已经年过五旬的康师傅,能教到什么时候……

    贾玥自幼便体弱多病,不过在随身佩戴那只木锁后,身子骨好了很多,经过数年不辍的锻炼,已经和同龄的孩子无异了。

    贾玥曾经是成年人,懂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非常的好学自律,贾玥没有藏拙,因此被林如海和贾敏当做了“神童”。

    然后,“伪神童”贾玥遇到了“真神童”林黛玉。

    再然后,贾敏闲来无事,便将贾玥和林黛玉放在一起启蒙……

    虽然被林如海夫妇夸赞,但贾玥并没有得意忘形,他清楚自己“过目不忘”的原因,知道论天资,他远远不如林妹妹,为了不被比他小两岁的小丫头超越,贾玥更努力了,恨不得“头悬梁,锥刺股”。

    有人可能会问:“你不是林妹妹的粉丝吗?被偶像超越不可以接受吗?”

    贾玥的回答是:“这个小恶魔绝对不是我的偶像!”

    黛玉是林家最小的孩子,就算是林诺,也比黛玉大上三四岁。

    另外,扬州本地的官员家又很巧地没有和黛玉同龄的孩子。

    于是,和黛玉年龄相当的贾玥,成为黛玉这两年间唯一的玩伴。

    林如海和贾敏养了四个儿子,没有养女儿的经验,想着女儿还小,还没有到“男女大防”的年纪,跟男孩子一起跑跑跳跳也没有什么问题。

    于是,林如海夫妇便对黛玉和贾玥一起玩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是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对于女子的束缚极大,就算是爱女如命的林如海,也无能无力,能做得,不过是让女儿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而已。

    对于黛玉喜欢缠着自己,贾玥非常高兴,心中甚至有一些小得意,然后……

    贾玥流着宽面条泪道:“小师妹捧着书时,就像一个小仙子,放下书,就变成了一个小恶魔……小师妹为什么喜欢欺负我?”

    贾玥只得用“小孩子喜欢谁,便喜欢欺负谁”来安慰自己,可是,他才是男孩子!

    不过,如果这样能够得到林妹妹的好感的话……

    贾玥表示:“我是成年人,如果我不想被你欺负的话,你长得再可爱也没有用……好吧,我承认,我喜欢被你欺负……”

    在这两年的时间中,贾玥和黛玉一同学习,一同玩耍,贾玥的“粉丝心态”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在这个世界中,林妹妹的身体极为健康,贾玥这两年前虽无大病,却也得了几场小病,就算林谆、林诺等人,也病过一两次,唯独黛玉,自出生到如今,一次都没有病过。

    黛玉身强体健,自然不会变成红楼原著中那样的“病西施”,虽然早有准备,但事实发生在眼前,贾玥还是产生了一种类似于“信仰崩塌”的感觉……

    黛玉很早便会走路了,会走路后不久,便会跑步了,然后,黛玉小朋友开始在林府中疯跑玩耍,比黛玉大上好几岁的大丫头,都跟不上黛玉的速度。

    贾玥看着满头是汗、小脸红通通的,却挂着开心笑容的林妹妹,心想这样也挺好的。

    但是……贾玥嘴角抽搐,一脸崩溃地看着树梢上的团子,不敢相信这个疯丫头就是走几步都要喘的林妹妹!

    这个疯丫头和那个多愁善感、多病爱哭的“灯笼美人”,绝对不是一个人!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这一日,是贾玥和黛玉休息的日子,黛玉拉着贾玥来到了花园中,让贾玥陪她一起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捉迷藏”。

    贾玥的心里年龄都快三十岁了,早就对这种幼稚的游戏失去了兴趣,可是……

    黛玉跑到贾玥的身边,一边扯袖子,一边用嫩嫩的萝莉音撒娇:“玥哥哥,一起来玩吧,玉儿不欺负你了。”

    黛玉今日穿得是一身素色的衣裤,头上梳着小辫,乌发雪肤,明眸皓齿,看上去就像是观音菩萨身前的玉女一般。

    在黛玉期待的目光下,贾玥被萌得小心肝直颤,点头答应了。

    贾玥如果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无论黛玉怎么卖萌,他也绝不会同意的。

    贾玥是被蒙上眼睛的那个,他耐心地数了一百下,然后摘下了蒙住眼睛的手帕,开始找人。

    和这群平均年龄是个位数的小丫头一比,贾玥的智商和情商,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没过多一会儿,贾玥便通过连找带诈,抓到了几个小丫头。

    不过,可能是林府的花园太大了,或者黛玉的智商情商比贾玥还高,贾玥始终没有发现黛玉的踪影。

    随着时间的流逝,贾玥心中颇为不安,不过想到黛玉的||乳|母王嬷嬷陪在她的身边,所以并没有担心黛玉的安全。

    然后,贾玥看见了一脸焦急的王嬷嬷,心道不好,忙问道:“嬷嬷,你不是和玉儿在一起吗,玉儿呢?”

    王嬷嬷惊慌地道:“姑娘说奴婢碍事,跑了,奴婢没有追上。玥少爷,你快想想办法吧!”

    贾玥心中一惊,而后顾不得游戏了,在花园中焦急地大喊:“玉儿,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