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红楼之林家女婿

红楼之林家女婿第13部分阅读

    明白了原因——林妹妹的亲妈就在一旁坐着呢,林妹妹的亲爹亲哥哥正在外面杵着呢!

    贾瑜很快调整了心态,又问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而后在黛玉说了名后,贾瑜又问表字。

    黛玉觉得这个“瑜哥哥”跟变了个人似得,身上有一种让她不喜的气息,但还是答道:“无字。”

    贾瑜咬了咬牙,然后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

    坐在一旁的探春便问何出,贾瑜给了探春一个赞赏的目光,然后说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贾瑜觉得自己很苦逼,他自然知道自己正做得事情不和规矩,但是……贾瑜瞥了站在旁边的贾玥一眼,为了打消这个煞星可能存在的“疑心”,他不得不继续装疯卖傻。

    探春笑道:“我怎么没听说过这本书,怕是你杜撰的吧。”

    贾瑜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行了,贾瑜这话算是捅了马蜂窝了,在贾瑜说出‘颦颦’二字后,贾敏的脸色便变得极为不好看了,而后见贾瑜振振有词的“杜撰”,贾敏心中极为不喜。

    “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礼记·曲礼》

    表字,又称字,有“表德之字”的意思,是古人在姓名之外,由父母或德高望重的师长为自己取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

    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方可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自己,供他人称呼。

    所以,贾瑜给黛玉取表字的行为极为不妥,极为不合规矩。

    原因之一,黛玉年方五岁,不是成年人。

    原因之二,贾瑜年方六岁,虽然比黛玉大一岁,但绝对不算是德高望重的长辈。

    最后的结论是:这货的行为就是在找抽。

    贾敏的涵养极好,但一旦涉及到她的宝贝女儿,贾敏便会瞬间化身为圣斗士,如今,贾敏身上冒着黑气,准备站起身来好好教训这个不知所谓的侄儿。

    贾母的嘴角挂着笑容,看着贾瑜和黛玉之间的互动,心中很是高兴,并没有觉得不妥,然后,贾母看到了贾敏发黑的脸色,略一思考,就发现了不妥。

    自己的女儿自己了解,对于贾敏的性格,贾母非常清楚,对于贾敏对女儿的宠爱程度,贾母也很是清楚。

    一边是最宠爱的女儿,一边是寄予厚望的孙儿,尤其是贾母还想让女儿做孙儿的丈母娘……于是,贾母当机立断,握着贾敏的手,中气十足地大喝一声:“孽畜,给我跪下!”

    我们有理由相信,贾政绝对是贾母的亲生儿子,连骂人的方式都是一脉相承的。

    贾瑜觉得自己太苦逼了,明知道要挨骂,还要硬着头皮惹事,可问题是,边上站着一个疑似煞星的穿越者,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他呢!

    贾瑜虽然没有衔玉而生,但依然是贾母的心头肉,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贾母从来没有骂过贾瑜,还经常在贾政骂贾瑜时拦着不让骂。

    在贾瑜的印象中,贾母就是一个慈祥的老太太,如今,这老太太发威了,竟比贾政还有气势。

    贾瑜打了一个哆嗦,直接跪在了地上,可怜巴巴地看着贾母。

    贾母骂完以后就心疼了,但她闺女依然黑着脸坐在那里,意思很明确:你要不给我出气的话,我自己挽袖子骂这个小兔崽子。

    如果贾母没有和林家结亲的心思的话,那贾母绝对会选择和稀泥,她女儿虽然凶悍,但绝对不敢不听她这个当妈的话。

    贾母心中很清楚,这门亲事非常不合适,贾瑜虽然天赋异禀,但只是一个五品小官的嫡次子,黛玉却是朝廷二品大员的嫡长女,贾政此生不知能否升上四品,林如海却极有可能入阁拜相。

    如果没有亲戚这层关系的话,林如海夫妇就算是当面拒绝,不给贾母这个超品国公夫人的面子,贾母也只能是认栽。

    如果想让这门婚事成了的话,那贾敏的态度就非常重要了。

    为了这门婚事,贾母绝对不会让女儿对贾瑜生怨的,所以,贾母只得狠心教训贾瑜,并且下死手,让贾敏于心不忍,饶过贾瑜。

    贾母大声喝道:“来人,传板子,堵起嘴来,给我用力的打。”

    贾母想得很好,却忘记了,她身边还有儿媳妇和孙媳妇呢。

    王夫人虽然生了两子一女,但元春进宫了,贾珠算是废了,王夫人此生唯一的指望便是贾瑜了,王夫人虽然不是好人,但对贾瑜,却是当做命根子来疼爱的。

    王夫人大字不识,自然不知取表字的规矩,也不知贾母为何发怒,王夫人虽然觉得贾母不是真的想打宝玉,却不敢不拦着。

    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大字不识一个,不知贾母为何发怒,她平日里和贾瑜极好,自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贾瑜挨一顿糊涂板子。

    李纨是读书人家的女孩子,自然知道贾瑜这事做得不对,可她是王夫人的儿媳妇,于是李纨也要上前去拦一下。

    又有三春,这三个孩子都很小,又和贾瑜关系很好,便都跪在了地上。

    王夫人、王熙凤、李纨、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一起劝说,贾母却执意要打贾瑜,“这个小东西,若不打他这一回,让他涨涨教训,将来他得把天都捅破了。”

    再看贾瑜,这货已经吓傻了,这个凶神恶煞的老太婆是谁?

    贾母很苦逼,她真的只是说说而已,她的计划是这样的:等贾敏开口饶了贾瑜后,贾母便会命人收了板子,然后让贾瑜给他的岳母道歉。

    多完美的计划,可是,这些人为什么都上前来添乱?”

    贾敏虽然不甚高兴,但还保持着理智,贾瑜才六岁,犯错误也是可以原谅的,既然贾母替她教训了贾瑜,贾敏便不能让贾瑜挨板子,这么娇贵的孩子,若是打坏了怎么办?

    于是,贾敏拉着贾母道:“瑜儿还是个孩子,母亲不必苛责,只需让他知道错了即可。”

    贾母等的就是这句话,当下舒缓了神色,朝着贾瑜问道,“瑜儿,你可知错?”

    贾瑜惊魂未定地连连点头,心中却一点也不明白,贾母为何如此对他?

    不过,贾瑜暂时顾不了这么多,赶忙求饶道:“祖母,姑妈,瑜儿错了,你们饶了瑜儿这回吧。”

    在贾瑜看过的红楼同人中,每一个贾母都对贾宝玉极为溺爱,不舍得让贾宝玉受一点委屈,谁给欺负贾宝玉,贾母就和谁玩命。

    可是如今,贾母为了一点小事,竟要拿板子打贾瑜。

    回过神来的贾瑜在心中吐槽:“我果然不是主角,亲爹给我起的名字是‘甲鱼’,管我叫‘小畜生’,现在连亲祖母都不疼我了……”

    自始至终,黛玉一直安静地站在贾敏的身后,看着眼前发生的闹剧,虽然事情是因她而起,黛玉却没有产生上前劝说的想法。

    对于亲妈的战斗力,黛玉很是信任,黛玉相信亲妈一定会给她讨回一个公道的。

    果然,贾瑜给霜打了的茄子似得,走到黛玉身前,躬身道歉:“林妹妹,是我唐突了,请你原谅。”

    黛玉心胸宽广,这又算不得大事,所以并没有生气,见贾瑜向她道歉,忙一边避让,一边说道:“不是什么大事,瑜哥哥不必如此。”

    贾瑜起身,正好看见了站在一旁的贾玥,看着贾玥面无表情地站在那里,贾瑜心中暗恨道:“都是因为你,我才受了惊吓,你给我等着,我早晚要让你好看,你若是敢和我抢林妹妹,抢宝姐姐,抢云妹妹……我要了你的命!”

    贾瑜躺着也中枪。

    41指婚

    神京,林家。

    贾敏将在荣国府后宅中发生的闹剧告诉了林如海,还说道:“母亲未免有些苛责了,瑜儿还是个孩子,我虽然恼他口无遮拦,但他毕竟是我的侄儿……母亲这样做,倒显得是我不懂事了。”

    对于贾母心中的想法,唯有持有同样心思的王夫人,猜到了一两分,贾敏完全不知她的亲生母亲正在算计她的亲生女儿。

    林如海站在一家之主的立场上来看待贾母的行为,自认为明白了岳母的苦心,对贾敏说道:“大内兄和二内兄……皆担不得大任,岳父的孙儿中,琏儿不成器,珠儿又不能伤神,唯有瑜儿是个好的,小小年纪便谈吐不凡……岳母怕是将整个家族都压在了瑜儿的肩膀上,所以才……如此苛责。”

    贾敏也觉得林如海说得有理,却不知他们的猜测,和真实情况正好相反……

    在处理完手中的杂务后,贾敏便将重心转移到了为林谦挑媳妇这件事上,林谦已经十七岁了,和他同龄的男子都抱上儿子了,而林谦却还是一个人。

    那日在荣国府,王夫人口角含笑,举止有礼,对贾敏没有半分失礼的地方,可贾敏却觉得王夫人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的刺眼。

    因为元春进宫这事,贾敏恼上了娘家,不过,贾敏下意识地将亲生母亲摘了出来,认为这件事全是王夫人搞出来的。

    贾敏恨不得活撕了王夫人,却并没有失了分寸,这门婚事并没有摆上明面,王夫人的行为,自然不算是“悔婚”,贾敏若是闹起来,旁人只会说是贾敏“无理取闹”,还有可能牵扯到林如海的身上,影响林如海的仕途,当真是得不偿失。

    当务之急,是为林谦挑一个媳妇,林家子嗣单薄,林如海夫妇虽然互相安慰说“不着急”,但都很想抱孙子……

    在将家中诸事安排妥当后,贾敏命人准备戏酒,邀请和林家交好的官宦人家的女眷来林家吃酒看戏。

    林如海夫妇在扬州呆了三年,虽然没有和神京中的姻亲故旧断了联系,但却是生疏了不少,贾敏打算借着此次宴会,让林家重新回到神京中的社交圈。

    当然,贾敏在请帖中注明了,令诸夫人在来访时,带上家中的女孩子,让她认识认识。

    对于贾敏的心思,接到请帖的诸夫人都跟明镜似得——林家的嫡长子林谦,长得一表人才,年纪轻轻便有了功名,前途无量。

    如今,林谦已经十七岁了,却还没娶媳妇呢。

    林如海是朝堂上的重臣,林谦不仅不是纨绔子弟,还是一个颇为上进的青年,另外,林家是书香翰墨之族,家风雅正,林如海和贾敏相守二十年,没有姬妾,也没有庶子。

    在诸世家的眼中,林谦就是“佳婿”的代名词,以前,也不是没有人想和林家结亲,不过都被林如海夫妇以“不想让林谦早娶”为由,拒绝了。

    众人皆以为林谦的婚事早已经暗中定下了,只等着林谦成年后便宣布,于是,打林谦主意的人逐渐地少了,林谦虽然优秀,却还没有优秀到“非他不可”的地步,京中的好男儿多得是,比林谦还要优秀的也不是没有。

    如今,别管理由写得多么的合理,接到了请帖的贵妇人都明白“带上家中的女孩子”其中蕴含的意思——就算不写,她们也会带着自家女孩子进行社交的,如今白纸黑字地写着这句话,若无其他原因,林家定是要给林谦择妻了。

    嗯,林谦已经十七了,确实不算是“早娶”了。

    虽然知道这里面肯定有事,但诸夫人皆默契地忽略了原因,那是别人家的家事,她们需要思考的是家中有没有合适的女孩子。

    林家准备的宴会分两日举行,第一日宴请书香门第的夫人——大多是林如海的同窗、同年、同事等,第二日宴请权贵人家的夫人——贾敏是荣国府的嫡出小姐,四王八公等勋贵同气连枝。

    在贾敏近乎于“明示”的暗示下,来赴宴的夫人的身边,大都跟着一两个年轻的姑娘,大都是十五岁左右的年纪,并且大都是未婚未订婚的女孩子。

    宴会开始前,贾敏便大致了解了神京中家世和林谦般配的女孩子的资料,将和林家不对付的人家排除,然后将家风不正的人家排除,再然后将……

    最后一步,面试。

    贾敏通过在宴会上不动声色地观察,以及现场问答等方式,又排除了一些长得不漂亮,气质不好,言谈举止有瑕疵的女孩子。

    林谦的媳妇是林家的宗妇,自然不会轻易定下来,贾敏虽然在姻亲故旧中发现了几个好孩子,但却只是当做候选人而已。

    林如海升任户部尚书,林家现在风头正劲,却只能算是神京中的二流世家,就算将皇家除外,依然有比林谦显赫数倍的家族。

    林如海夫妇在举办宴会的同时,也前往其他人家中赴宴,在这些社交宴会上,贾敏又发现了几个很不错的姑娘,觉得比之前发现得还要好。

    只不过,这几个姑娘的家世,比林家高上许多。

    正所谓,高门嫁女,低门娶妇。

    儿媳妇的娘家比夫家低,有利于家族内部的和睦,若是儿媳妇的家世太好的话,婆婆压不住儿媳妇怎么办,这样可不利于家族的稳定及发展。

    贾敏上有深爱的夫君,下有纯孝的儿子,在林家中的地位稳如泰山,完全不用担心儿媳妇夺权。

    贾敏心想:“这要儿媳妇不是公主,家世再好我也能接受,我们家谦儿当得起最好的女孩子。”

    不过,林如海却不是这样想的,他对贾敏说道:“我自然是想给谦儿挑一个家世好的媳妇,有岳家的帮助,谦儿未来的仕途将会更平顺。”

    “可是如今,国有二主,圣人虽然宽和谦仁,却已经做了皇帝,老圣人百年之后,圣人必定……”,用自己的亲信代替太上皇的心腹,“如今的局势,我不大看得清,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未来十年间必有一场大乱,咱们家若是能得以保全,已是邀天之幸,若是因为姻亲的关系……”,被新皇用来立威,“这就是无妄之灾了。”

    “林谦的媳妇,只要明理即可,家世什么的,只要不失了脸面就行,现在的望族,大多是太上皇提拔上来的,还有很多是和忠顺王等人有牵连的。

    贾敏自然明白林如海的意思,可是贾敏不甘心,说道:“这样岂不是太委屈谦儿了。”

    林如海也想给儿子找一个完美的媳妇,和和美美的过日子,可是如今……林如海叹了一口气,没有说话。

    贾敏沉默了,然后突然说道:“皇后娘娘的娘家,也有适龄的女孩子。”

    林如海寒声道:“老圣人不会同意的。”墙头草不能做,否则,不用承瑞帝动手,太上皇就会用雷霆手段灭掉你,用你来威慑那些有了2心的臣子。

    贾敏不说话了,因为林如海说得都是实情,无法反驳。

    贾敏虽然不甘心,却知道按照林如海的标准,重新挑媳妇。

    放眼望去,没有合适的人选,贾敏心中有气,林如海安慰道:“精细一些也好。”

    林如海如果能预知到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一定不会这么说了……

    这一日,林如海夫妇正想出门访友,圣旨到了!

    听了太上皇的旨意,林如海连想死的心都有了,因为,这是一道指婚的旨意!

    42萧家

    太上皇的这道旨意,乃是一道指婚的旨意,从圣旨到达林家的那一刻开始,林家的嫡长子、户部尚书林如海之子林谦,多了一个未婚妻。

    林谦的未婚妻姓萧,这位萧姑娘出落得极好,跟画上的美人似得,言谈举止也十分出众,令人见之忘俗,贾敏在萧府见到这位萧姑娘后,赞不绝口,心中十分遗憾——家世不般配,不能当林谦的媳妇。

    如今,太上皇为林谦和这位萧姑娘赐婚了……

    在接到太上皇的指婚旨意后,林如海恨不得进宫将那位乱点鸳鸯谱的太上皇暴打一顿——萧家的姑娘,是我们家能娶得吗?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看一看萧姑娘的家世……

    萧姑娘自幼父母双亡,跟着祖父母一起生活,萧姑娘的父亲是萧家的独苗,却在而立之年逝世了,留下了一双年幼的子女,其中的女孩便是萧姑娘。

    萧姑娘的祖父,只有一双儿女,皆为嫡出,儿子便是萧姑娘那早逝的父亲。

    如今,萧姑妈已经出阁多年,萧家人口极少,只有萧姑娘,以及萧姑娘的哥哥、祖父、祖母四人。

    不过,萧家虽然人丁稀少,却极不好惹,如果说林家算是神京中的二流世家的话,那萧家绝对算是最顶尖的一流世家,论权势,除了住在紫禁城中的皇帝一家,就再没有能压得住萧家的家族了。

    萧姑娘的祖父,是“吏部尚书兼建极殿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兼少师赠太傅”萧乾,简单地说,萧乾是内阁首辅,并且在这个位置上做了二十余年,乃是大明百官之首。

    萧乾曾经做过太上皇的伴读,是太上皇最信任的臣子,没有之一,如今的萧家,只有两个男丁,却属于神京中最顶尖的家族。

    因为,权倾朝野的“萧党”党魁,便是萧乾!

    林家虽然兴盛,人口也比萧家多,但若论权势,拍马也赶不上萧家,所以,萧姑娘嫁入林家,绝对算是“低嫁”。

    但是,林如海不仅没有欢喜,反而忧心忡忡,萧家姑娘是那么好娶得吗?

    内阁除了票拟权,还拥有封驳权,如认为皇帝诏书不合时宜的话,可将诏书封还加以驳正。

    本朝立国近百年,敢多次使用封驳权的内阁首辅,唯有萧乾一人!

    紫禁城,乾清宫。

    太上皇坐在宝座上,看着手中的折子,不知在想些什么。

    这本折子是内阁首辅萧乾“乞骸骨”的折子,萧乾虽然年过六旬,但精神矍铄,耳聪目明,完全可以继续在“内阁首辅”这个位置上继续发挥余热,可是如今,萧乾辞职了,他不想干了。

    对于萧乾的打算,太上皇心中跟明镜似得,“萧党”虽然从表面上看是一块铁板,但在萧党的内部,存在着诸多派系,互有矛盾,萧党之所以没有分崩离析,是因为萧党的首领是萧乾——萧党是萧乾一手缔造的,萧党各派系的首领皆是萧乾提拔起来的,萧乾对萧党有着无与伦比的控制力。

    太上皇心中明白,萧乾这是想要拆分萧党——

    萧乾的儿子早逝,唯一的孙子萧旭虽然文武兼备,才华横溢,却未满二十岁,只是一个举人,还未出仕,一旦萧乾逝世,萧党必定分崩离析,萧旭能够得到的势力,少之又少。

    甚至于,经验不足的萧旭可能会被人利用,因此而丧命,使萧家绝嗣。

    萧乾正是因为看透了这一点,所以才要对倾注了一生心血的“萧党”进行拆分,从萧乾近期的动作上,太上皇可以推断出,萧党会很有可能会被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由萧乾的死忠构成的,是萧乾留给孙子的政治资源。

    第二部分,是由“亲萧派系”构成的,这些官员虽然不是萧乾的死忠,但萧乾对他们有大恩,只要不出意外的话,这些人会对萧乾怀有善意。

    第三部分,是由“墙头草”构成的,这些人之所以加入萧党,是因为萧乾权势滔天,他们加入萧党的目的非常明确——为了功名利禄,对于这部分人,萧乾的态度是:可以用,却不可以信。萧乾相信,如果自己倒台了,这些人非但不会雪中送炭,反而会落井下石。

    作为本朝开创至今,最牛的内阁首辅,萧乾看不清自家的未来——太上皇早已不信任萧乾了,萧乾和承瑞帝一点都不熟悉,并且有一点小矛盾。

    为了保全萧家,保全唯一的孙子,萧乾将萧党拆分为成分不同的三部分,并且设计了几步暗棋,为孙子留了几条后路……

    萧乾留给孙子的政治资源,虽然是三部分中势力最小的,却是最为团结的,当真是水泼不进,针扎不进,这部分官员是萧乾的死忠,并且皆为有真才实学的官员。

    萧乾认为自己一定能活过太上皇,所以定下的计划是针对承瑞帝的——当然,萧乾也准备了一套应对太上皇的方案。

    萧乾的方案很老套,却很实用,叫做“弃车保帅”,如果承瑞帝要是在他死后进行清算的话,最先出现在承瑞帝屠刀下的,必然是萧党的第三部分。

    之后,承瑞帝如果还不收手的话,那就将承瑞帝的目光引到萧党的第二部分上……

    承瑞帝就算再狠,也做不得朱元璋,也需要给他干活的人。

    萧乾是内阁首辅,虽无“丞相”之名,却有“丞相”之实,萧乾手中掌握着可以和皇帝博弈的势力。

    当年,太上皇信任萧乾,将萧乾扶上了内阁首辅这个位置。

    后来,太上皇不再信任萧乾,却不敢让别人替换萧乾,因为,太上皇需要稳定,萧乾不是“愚忠”之人。

    如今,萧乾拆分了萧党,写了“乞骸骨”的折子,就意味着,萧乾放弃了内阁首辅这个位置,太上皇自然要考虑下一任内阁首辅的人选。

    太上皇心中的最佳人选,便是林如海。

    比林如海资历更老,并且深得太上皇信任的臣子,还是有几名的,但是,太上皇却选中了林如海。

    因为,太上皇虽然年老多疑,却还没有老糊涂,他之所以选中林如海,是因为林如海和萧乾一样,是一个心怀天下的能臣,而非没有底线,视百姓为鱼肉的官僚。

    实话实说,太上皇不喜萧乾,却不得不承认,萧乾确实是一个能臣,若无萧乾,便没有“景宪盛世”——“景宪”是太上皇在位时的年号。

    太上皇相信,林如海担任内阁首辅的话,虽然林家可能会被他的儿子抄家灭族,但百姓绝不会因为朝廷上的动乱而受苦。

    旁人都道太上皇身体康健,其实,太上皇如今的身体状况,非常不乐观,看东西越来越模糊,耳朵越来越听不清楚,身体越来越虚弱……

    太上皇的心腹太医的诊断结果是——太上皇如果再这样消耗精力的话,随时都有可能倒下,有性命之忧。

    太上皇不想死,更不想“静养”——不能批阅奏折,不能处理政务——失去对朝政的控制。

    所以,大明帝国的太上皇,想要扶持一个臣子,和他的亲生儿子、大明帝国的皇帝,进行政治斗争。

    当真是具有讽刺意味。

    太上皇如果身体康健,耳聪目明的话,那他一定不会阻止萧乾拆分萧党的行为,因为,任何一个皇帝,都不喜欢手下有不听话的臣子。

    可是如今,太上皇需要一股完整的,具有道德操守,拥有战斗力的政治力量。

    太上皇手中固然有能和萧党抗衡的政治势力,却宁可收编萧党,也不愿让这股势力复起——萧党是由文官组成的,又被称为“文官集团”,能和文官集团相抗衡的,自然是“武将集团”。

    本朝初年,因为天下未定,实行的是“重武轻文”的政策,太上皇继位时,天下承平日久,武将无用武之地,反而急需能够处理杂务的文官。

    太上皇在扫平蒙古后,便开始压制武将集团,在贾代善的帮助下,改“重武轻文”为“文武并重”。

    就算萧党被拆分了,可萧乾还活着呢,为了得到萧乾的支持,让林如海获得文官集团的认可,太上皇没有征求萧家和林家的意愿,便给林家的嫡长子和萧家的嫡长女,指婚了。

    至于林谦和萧姑娘是不是般配,这不属于太上皇需要关心的问题。

    神京,林家。

    传旨的太监已经被送走了,贾敏对林谦说道:“圣人给你指婚了,我见过萧家姑娘,是个好女孩,你放心。”

    林如海也道:“等你成婚后,便是成年人了,你要更稳重一些才是,明年便是大比之年了,你不要有压力,也不可放纵……”

    面对家人,林如海进行了一场即兴演讲,中心思想是——这不算是大事,你们都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婚事自有我和你们母亲忙活。

    林如海训话结束后,林谦等人皆离开了,正院只剩下林如海夫妇。

    林如海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圣人既指婚了,这门婚事便算是定了,改日,你我去见一见亲家。”

    贾敏点点头,说道:“我说得是真的,那萧家姑娘,确实是极好的一个女孩子。”

    林如海道:“萧家的家教,我自然放心,得一佳妇,咱们该高兴才是。”

    贾敏嘴角露出一丝笑影:“佳儿佳妇,我也能放心了。”

    神京,萧家,正院。

    萧乾是一个头发花白,腰板挺得笔直的老者,此时,他正在和相濡以沫数十年的妻子说话。

    萧乾对妻子说道:“林家小子我见过,是个好孩子,小小年纪便有了功名,配得上咱们家的女孩子,林家人口简单,家风也很正,林如海是个有本事的人,将来肯定能再进一步……”

    接了圣旨后,萧乾便知自己被太上皇坑了,若是政事,他可以封驳,可这道旨意是皇太后的懿旨,不用经过内阁,他虽然是内阁首辅,他也只能认了。

    萧乾和太上皇打了数十年的交道了,若论对太上皇的了解,萧乾自认第二,就没有人敢认第一。

    萧乾敢拍着胸脯说,太上皇绝对有后招。

    萧乾的妻子陈氏说道:“林夫人我见过,是个明理的人。”

    萧乾笑道:“最好是明理的人。”

    自从独子逝世后,萧乾夫妇便将孙子孙女当做了命根子,太上皇的心思,萧乾能猜到几分,但是,如果林谦配不上他的孙女的话……

    萧乾冷笑道:“如果能配得上我的孙女,那最好,可如果配不上的话,那就对不起了,为了我孙女的幸福,你只能去死了,林家,我还不放在眼里,只要你死了,这道旨意就没有意义了。”

    43萧乾

    荣国府和林府相距极近,林家接到旨意后不久,太上皇为林谦和萧姑娘赐婚的消息,便传遍了神京,荣国府是最先知晓的人家之一。

    贾母阻拦林谦和元春的婚事,将元春送进了深宫,并非贾母不喜林谦,而是为了贾瑜的前程,以及贾瑜和黛玉的婚事。

    贾敏是贾母最宠爱的女儿,林谦是贾母的嫡亲外孙,对于林谦,贾母很是喜欢,只要不耽误了贾瑜的前程,贾母乐得林谦有一个好媳妇。

    作为保龄侯尚书令史公的嫡女,荣国公贾代善的妻子,贾母颇为自傲,但却不得不承认,如今的荣国府虽然兴盛,但远远比不上萧家。

    贾母曾经见过这位萧姑娘,知道她是一个品貌俱佳,才华横溢的女孩子,在得知萧姑娘变成了嫡亲外孙的未婚妻之后,贾母极为欢喜,林谦是贾瑜的表哥,将来也能帮衬贾瑜……

    贾母是荣国府的老封君,贾母欢喜,整个荣国府都变得喜气洋洋的了。

    贾赦、贾琏等人,都知晓萧家的滔天权势,在得知自家和萧家成了拐弯的亲戚之后,皆喜不自胜,贾赦连连说道:“这是天大的喜事。”

    贾政也极为欢喜,却并非是为了萧家的权势,而是单纯为了萧乾,对于萧乾这位“治世之能臣”,贾政极为钦佩,一直将萧乾当做榜样……

    偌大的荣国府中,罕有不高兴的人,这王夫人便是其中之一。

    王夫人因贾敏的原因,迁怒整个林家,见不得林家人过得比自家好,恨不得贾敏等人立时倒霉了才好。

    元春进宫后,王夫人虽然忧心女儿的前程,却很是得意——她在贾敏的脸上狠狠地甩了一巴掌,让贾敏吃了一个大亏。

    对于贾敏返京后举办的宴会,以及参加宴会的高官显贵,王夫人也有所耳闻,想到自己身上的五品诰命,王夫人心中很是酸涩。

    而后,王夫人从娘家知晓了贾敏的目的——给林谦择妻——王夫人心中的酸涩,瞬间变成了得意。

    在王夫人看来,自家女儿是最优秀的,一想到贾敏的儿子,将会娶一个比不上自家女儿的媳妇,王夫人就觉得极为畅快。

    然后,太上皇为林谦指婚了,林谦的未婚妻是萧家的姑娘!

    王夫人整个人都不好了。

    王夫人是内宅妇人,对朝堂上的事情了解得不多,但对于权倾朝野的萧家,王夫人还是有清醒的认识的——王夫人的靠山,太上皇的心腹臣子,京营节度使王子腾,在萧阁老的面前,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想到元春在皇宫中过得极为艰难,而林谦却抱上了萧家的大腿,平步青云,指日可待,王夫人恨得牙根痒痒,但却无可奈何,只得将怒火发泄在手中的帕子上。

    神京,萧府。

    萧乾是内阁首辅,林如海是户部尚书,两人是上下级关系,自然是相识的,不过,林如海是太上皇最信任的臣子,对于太上皇和萧乾的关系,林如海心知肚明,所以,林家和萧家,完全没有私交。

    如今,太上皇为林谦和萧姑娘指婚了,对于太上皇的心思,林如海心中跟明镜似得,所以不再刻意和萧家保持距离。

    这一日,林如海携全家来萧家拜访。

    对于林家的来访,萧家极为重视,萧乾唯一的孙子萧旭,亲自在大门口迎接。

    林如海带着儿子弟子,跟着萧旭去拜见萧阁老,贾敏则领着女儿前往后院,拜见萧阁老的夫人陈氏。

    林如海带着儿子弟子给萧乾行礼,萧乾命孙子萧旭给林如海见礼,然后,林谦等人又和萧旭相互认识……

    对于萧乾这位能臣,林如海非常钦佩。

    对于林如海的才干和操守,萧乾赞叹有加。

    所以,萧乾和林如海两人,相谈甚欢,相见恨晚……

    过了一会儿,萧乾和蔼地将林谦叫到了身前,细细地打量着林谦,见林谦面如冠玉,气度不凡,年纪虽小,却并没有锋芒毕露,反而很是沉稳,萧乾合掌赞道:“好一个翩翩美少年!”

    林谦连说“不敢当”,林如海也道“您抬举他了”,萧乾豪爽地摆了摆手,对林谦说道:“听你父亲说,你已经有了功名,正在国子监进学?”

    林谦老实地点了点头,萧乾道:“那我考考你!”

    林谦心知这是未婚妻的祖父,对他的考验,当下提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来应对……

    萧府,后宅。

    萧夫人陈氏,是萧阁老的发妻,和萧乾的感情极为深厚,萧乾守着发妻和和美美的过日子,既没有纳妾也没有蓄婢。

    两人的独子萧明逝世时,萧乾正值壮年,可萧乾却并没有纳妾生子,而是将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到了唯一的孙儿身上。

    有人说,萧阁老有三片逆鳞,动之者,死!

    这三片逆鳞中的第一片,便是萧乾的妻子陈氏……

    陈氏的年岁和贾母相当,贾敏便领着黛玉,给萧夫人陈氏见礼,陈氏忙命身边的大丫头,将贾敏母女扶起来。

    陈氏对贾敏说道:“那日见到你,就觉得有缘,没想到,咱们成了亲家。”

    贾敏见陈氏脸上并无不豫之色,心中一定,赔笑道:“跟您说实话,我们家那小子,真真是配不上慧姐儿,我虽然极喜慧姐儿的品貌,却不敢跟您提亲,却没想到,老圣人竟然给这两个孩子指婚了。”

    林谦的未婚妻,姓萧,闺名为“慧语”,被称为“慧姐儿。”

    贾敏话中的意思是——这门婚事不是我们家跟太上皇求来的,我们也觉得自家配不上萧家,压根就没有和萧家结亲的心思,是太上皇乱点的鸳鸯谱。

    陈氏笑道:“我们两家有缘,你也不用贬低我那孙女婿,我可是听说了,这孩子颇有乃父之风,小小年纪便已经中了秀才。”

    陈氏话中的意思是——这门婚事我们萧家认了。

    得到了萧夫人的保证,贾敏虽没有欢喜,却也安心了不少。

    陈氏和贾敏说了一会话,然后命人去准备膳食,顺便问了一下前厅的情况。

    管家回禀:“老太爷和林大人在书房里闲谈,咱们家大爷和林家的几位爷去了演武场。”

    林谦读书很刻苦,悟性又极佳,学问自然是极好的,在同龄人中属于拔尖的那种人,面对萧乾这位内阁首辅的考问,林谦没有惊慌失措,答得略有些慢,却口齿清晰,言之有物,虽然大多数的回答中规中矩,但很有几个问题,回答的非常出彩。

    林谦这个孙女婿,是太上皇硬塞给萧乾的,所以,对于这门“强买强卖”的婚事,萧乾极为不喜,带着有色眼镜看林谦,但是如今,萧乾不得不承认,林谦确实是一个极为优秀的少年。

    萧乾先是称赞了林谦几句,然后问林谦可有习武,林谦被萧乾考出了一身冷汗,听萧乾又问,忙答道:“有的,父亲常教导我们兄弟,不能死读书,还要习武健身,骑马射箭。”

    萧乾便让孙子带着林家兄弟去了演武场,然后让林如海陪他去书房谈天。

    对于萧乾的心思,林如海还是能猜得出几分的,知道这是萧阁老考验林谦的本事,对于长子的文采武艺,林如海很有信心,所以既没有?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