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这么说,李纨的公公贾政对贾珠寄予厚望,对贾珠极为严厉,贾珠每日都读书到很晚,李纨和贾珠的相处时间,很短。
如今,贾珠“不能伤神”,自然不能再读书了,贾政觉得有愧于长子,也不在对长子动辄打骂了。
贾珠走出阴影之后,便不再苦读,而是陪着娇妻一起读书,一起抚琴,一起下棋,一起作画,一起教儿子识字……
再有,太医说贾珠“不能近女色”,没等李纨说话,贾母和王夫人便下了狠手,将贾珠房中的通房丫头全都打发了出去。
贾珠不能近女色,李纨年纪轻轻就守了活寡,李纨却并没有放在心上。
一心一意的夫君,聪慧懂事的儿子,闲云野鹤的的生活,李纨心想:“和以前相比,竟是如今的生活更好,至于房事……”
李纨俏脸一红,心道:“我真的不在乎。”
对于林家,李纨极为感激,若没有林谦的劝导,贾珠可能已经魂丧黄泉了,或是沉浸在阴影中没有走出来……
45长乐
贾玥虽然在林如海面前表现了“远超同龄人的心智”,但他的生活却并没有发生改变,依旧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进学、做功课、抽时间陪黛玉玩。
黛玉天资聪颖,林如海便让黛玉和哥哥们一起跟着康先生读书,康先生曾经中过进士,学问是极好的,康先生极喜黛玉的才气,并没有因黛玉是女孩子而放松要求。
在林家返京前,黛玉已经读了四书。
黛玉一日大似一日,眼看着就要到“男女不同席”的年纪了,林如海夫妇便不再让黛玉和哥哥们一起读书了。
如今,康先生依旧教导林谆、林诺和贾玥三人,至于黛玉……
林家返京后,林如海便聘请甄士隐为黛玉的老师,甄士隐虽没有功名,但学问却是极好的,更是一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名士。
在林如海看来,黛玉是女孩子,不用参加科举考试,跟着甄士隐学习一些技艺,比整日跟“八股文”较劲,要强上百倍。
黛玉生性豁达,虽然因“男女有别”而郁闷了一小会儿,但很快就恢复了乐观开朗,跟着甄先生开始学习各种技艺。
没过几日,黛玉便被甄士隐授课的内容迷住了,黛玉极喜读书,什么书都喜欢看,但终归是小孩子心性,更喜欢学习抚琴、下棋、作画等技艺。
不过,甄士隐并没有“本末倒置”,虽然黛玉更喜欢学习技艺,却仍然用心教导黛玉学习四书五经。
贾玥和黛玉年龄相仿,在林家诸人中,贾玥和黛玉最为亲近,之前,两人皆年纪幼小,不守礼教的束缚,一直是无话不说、形影不离的玩伴。
如今,贾玥已经习惯了身边跟着一个名叫“黛玉”的小尾巴,可是,黛玉已经是大姑娘了,他们两人,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亲近了。
贾玥习惯性的转身向后看,却没有看到那道极为熟悉的“倩影”,不知为何,贾玥觉得心中空落落的……
在太上皇指婚之后,林萧两家便开始筹备婚事,林谦是户部尚书林海的嫡长子,萧慧语是内阁首辅萧乾的嫡长孙女,两家皆为朝廷显贵,这门代表着“林萧结盟”的婚事,被两家看得极重。
贾敏早在几年前便开始筹备林谦成婚时用得聘礼,所以并不慌乱,只不过,在得知林谦媳妇是萧家姑娘后,贾敏便将聘礼有加厚了几分,以示重视。
因娶得是林家未来的宗妇,贾敏准备的聘礼极为贵重,光聘金便有四千两黄金,更有各色绸缎、各种皮毛、各式头面首饰……等极为贵重的礼品。
林家准备的聘礼的价值,竟有六七万两之巨,就算在权贵云集的神京,也没有出现过如此贵重的聘礼。
当日,贾敏和林如海成婚时,荣国府正处于最鼎盛的时期,贾代善和贾母为贾敏准备的十里红妆,让整个神京的权贵百姓议论了数月,也不过价值十万两而已,荣国府收到的聘金,更是不过四万两而已。
一般的权贵人家,嫁女时的嫁妆绝不会超过五万两,可林家的聘礼就超过了这个数……
站在贾敏身边的郝仁家的,皱眉说道:“夫人,会不会太过了,这样贵重的聘礼,若是萧家准备的嫁妆薄了几分的话,怕是……萧家面上不好看。”
贾敏笑道:“你想多了,谦儿媳妇的嫁妆……萧家老太太说了,萧阁老将萧家平分为两半,用半个萧家做谦儿媳妇的嫁妆。”
郝仁家的咂舌道:“半个萧家,萧阁老真疼咱们家大奶奶,竟让大奶奶和萧大爷平分家业。”
郝仁家的又道:“萧大爷会不会有意见,他才是萧家的继承人,若是让大奶奶和萧大爷有了隔阂,就不美了。”
贾敏说道:“我也是这样和萧家老太太说的,结果老太太说,萧阁老原本打算将家业四六分,四分给谦儿媳妇做嫁妆,六分留给孙子,可是没想到,旭哥儿是个有志气的,说将来要自己挣一份家业出来,封妻荫子,让萧阁老多给他妹妹准备一些嫁妆。”
贾敏在心中回想林如海说过的话:“谦儿媳妇的嫁妆,怕是有几十万之巨。”
郝仁家的是贾敏的陪房,极得贾敏的信任,对于贾敏为儿子定下娘家内侄女一事,郝仁家的是为数不多的知情人。
郝仁家的原是荣国府的下人,但在林家生活了近二十年,儿子女婿皆在林家当差,如今,郝仁家的在心中更向着林家,在得知荣国府将元春送进宫去了,郝仁家的也极为气愤。
如今,看着贾敏准备的价值五六万两之巨的聘礼,郝仁家的迫不及待地想要看荣国府诸人得知后的脸色……
郝仁家的心想:“荣国府二太太,会不会后悔呢?”
就在林萧两家默默地筹备婚事的同时,太上皇训斥了忠顺王,虽没有削爵,但却罚了忠顺王一年的俸禄,并令忠顺王“闭门读书”,至于那个被强抢的民女,上到太上皇,下到贫民百姓,无人关心她的死活。
随着时间的流逝,“太上皇为林萧两家指婚”和“忠顺亲王当街强抢民女”,这两条大新闻在神京中的热度,逐渐消退了,神京也逐渐恢复了平静。
不过,可能是上天不想让神京的老百姓消停,于是丢下了一条爆炸性的消息,在神京中引发了不亚于十二级的大地震……
“长乐大长公主又回来了!”
林府,正院。
林如海将“长乐大长公主回来了”的消息告诉了贾敏,贾敏差一点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问道:“你说的长乐大长公主……是长乐大长公主?”
这是废话,不过,不是贾敏精神错乱了,而是这个消息太过于“震撼”了。
林如海点了点头,贾敏又问道:“长乐大长公主……是活着回来的?”
林如海又点了点头,对贾敏说道:“长乐大长公主已经在天津港登6了,太上皇命诚襄亲王前往天津,迎大长公主返京。
贾敏略一思索,说道:“长乐大长公主,宗室最年长者,何等尊贵,实话实说,和咱们家没有什么关系。”
林如海笑道:“不过是跟你说说而已。”
林如海夫妇还不知道,长乐大长公主会在不久的将来,和林家扯上极为亲密的关系……
“大长公主”是皇帝姑母的封号,又被称为“帝姑”。
不过,这位“长乐大长公主”并非是当今圣人的姑母,她的辈分还要高一些,她是太上皇的姑母,本朝开国兴祖皇帝的幼女,算算年纪,今年已经八十岁了。
这位“长乐大长公主”的一生,堪称传奇……
兴祖皇帝致力于提高妇女的地位,本朝刚开创的那几十年,堪称女人的“天堂”。
兴祖皇帝爱女如命,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像唐朝公主那样恣意享乐,所以仿照汉唐,建立了本朝的公主制度。
兴祖皇帝有五子两女,皆为嫡出,长女华阳公主,堪称古往今来“公主”之集大成者,汉唐公主做过的事儿,她基本上都做过:上阵砍人,参与朝政,马踏长安……
在传说中,华阳公主还想养一个面首玩玩,还没有动手“强抢良家妇男”,就被她的祖母——兴祖皇帝的生母,封号为“康慈皇太后”——知道了,康慈皇太后将华阳公主暴打一顿,华阳公主彻底老实了。
长乐公主是兴祖皇帝最小的孩子,是由康慈皇太后亲自抚养长大的,长乐公主出生时,华阳公主已经开始跟着兴祖皇帝上战场做砍人头的买卖了,康慈皇太后被华阳公主这个“凶残的孙女”搞得头都大了三圈。
康慈皇太后生怕小孙女长大后也跟着她儿子去砍人,发誓要将小孙女培养出完美的淑女……
康慈皇太后成功了,也失败了……
在康慈皇太后的教养下,长乐公主性情温和,气质娴雅,活脱脱一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但是,长乐公主和她的长姐华阳公主一样凶残。
长乐公主和华阳公主一样,精通骑射,虽然没有上阵砍过人,但也是骑得了马,弯得开弓,打得一手好马球的“正常公主”。
不过,相较于运动,长乐公主更喜欢读书。
三岁识字,五岁能文,七岁成诗,十岁出口成章,十四岁女扮男装考中了举人,二十岁著书,三十岁收徒,四十岁开宗立派,建立了逍遥学派,五十岁成为一代文宗……
这是长乐公主辉煌的前半生。
兴祖帝后崩逝后,长乐公主便离开了神京,开始游览大明的锦绣山河,足迹踏遍泰山、华山、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尽太湖、黄河、闽江、钱塘江、黔江、滇池等胜水。
六十岁时,长乐公主不顾时为皇帝的太上皇等子侄的反对,从天津港乘船出海远航,二十年的时间过去了,仍没有一丝消息传回来。
世人皆以为这位“奇女子”已经逝世,尸骨却无法回到家乡,为长乐大长公主留下了惋惜的泪水……
如今,长乐公主竟然活着回来了!
大明,天津港。
长乐大长公主虽然年逾八旬,却依然耳聪目明,看上去极有精神,一点也不像是髦耋老人。
如今,重返故土的长乐大长公主,正坐在宝座上,和几名官员说话,让他们说说这二十年间,发生的国家大事……
长乐公主辈分太高,威名太盛,虽然看上去像是一名和蔼可亲的老人,却让这几名品级不低的官员,出了一身冷汗。
在得知太上皇废太子,传位于第五子,做了太上皇之后,长乐公主有些意兴阑珊,开口说道:“我累了,你们都退下吧。”
几人像是得了大赦一般,飞快地退出了屋子。
长乐公主叹了一口气,陪伴长乐公主数十年的老婢走上前来,给长乐公主披上了一件斗篷。
长乐公主的嘴角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说道:“若非我上了年纪,我绝对见不到刚才那几名官员,怕是只能和他们的妻子聊聊家长里短……才过了几十年而已,大明女子的地位又变得如此卑微了,父皇和祖母耗费数十年心血,致力于提高女子的地位,却毁在了父皇最喜欢的孙儿手中……”
说到这里,长乐公主脸上闪过一丝愤怒,寒声说道:“祖母曾经说过,只有没有自信的男人,才会想要将妻子圈禁在后院中,做他们的‘金丝雀’,咱们这位圣人怕是忘了……不,他如今是太上皇了。废嫡立庶,这是祖母和父皇最厌恶的事情,若是太子失德也就罢了,可他呢,太子无大错,却因太子权势过重而废黜……”
说到这里,长乐公主因太过激动,咳了几声,老婢担忧地叫道:“公主,您要保重身体!”
长乐公主挥了挥手,说道:“放心,在大明中兴之前,我是不会死的。”
老婢还想说什么,就听长乐公主吩咐道:“你去,告诉他们,妥善保管我带回来的那些东西,若是有什么闪失,我要了他们的命!”
说道最后,长乐公主变得杀气腾腾的,她并非是嗜杀之人,实在是她带回来的这些东西,太过于重要了……
长乐大长公主返京后,被太上皇亲自迎进了皇宫,她是大明宗室辈分最高的人,就算是垂垂老矣的太上皇,也要尊称她为“姑妈”,自然当得起如此礼遇。
长乐大长公主回到阔别二十年的公主府后,便借口“路途劳累,需要静养”,闭门不出,让前来拜访她的夫人吃了闭门羹,这些夫人中有王妃,有国公夫人,也有朝廷重臣的妻子,随便拎出一个来,都是神京社交圈中影响力极大的人。
如今,虽然吃了闭门羹,这些人却连一句抱怨的话都不敢说,因为,长乐大长公主的后台,实在是太硬了。
这些被拒的夫人中,就有荣国公贾代善的妻子,荣国夫人贾母……
贾敏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家和长乐大长公主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并没有去讨没趣,却没想到……
这一日,林如海休沐在家,突然见管家急匆匆地跑了进来。
林如海一皱眉,问道:“怎么如此慌张?”
管家急声说道:“老爷,长乐大长公主府有人来,要见老爷。”
林如海听后,心中一惊,一面说“快请进来”,一面思忖“长乐公主怎么打发人来我们家?”
林如海来到前厅,心中又是一惊,来的竟然是长乐公主府的长史官!
本朝亲王府、郡王府、公主府,皆设长史官,理府事。
长史官代表的是亲王、郡王,或是公主的脸面,品级越高,就证明他的背后的主人越尊贵。
长乐大长公主府的长史官,位比亲王!
这位长史官的后台太硬,林如海不敢得罪,忙命人奉茶,却听这长史官说道:“下官此来,并非擅造潭府,皆因奉公主命令而来,我们公主和府上老侯爷有旧,此番回京,想要见见故人之后。”
林如海摸不着头脑,却不敢推辞,口中说道:“请大人稍等。”
那长史官连忙说道:“不急,不急,我们公主在府内设了宴,请大人携妻儿,明日过府一叙”
长史官又道:“我们公主听说府上有一位衔玉而生的小姐,我们公主也想见见,请大人海涵,下官感谢不尽。”
神京,长乐公主府。
长乐大长公主站在窗边,看着晴朗的天空,回想着她的祖母,康慈皇太后在数十年前说得那番话……
“这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你不用当做什么大事来做……前儿,我做了一个梦,梦到了一个叫做林黛玉的可怜女子……这位林姑娘生活在数十年后,你父亲做了很多事,极大的提高了女子的地位,我也不知这位林姑娘还会不会来到这个世上,还会不会像我做得梦中那样,过着‘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日子……”
“这不过是我做得一个梦而已,本不算是什么大事,可我却一直放不下,你,或是你的后人,若是遇到一个或作林黛玉的才女,帮帮她,不要让她惨死,给他寻一个一心一意的夫君,贵贱不论,只要对林妹妹好就行……”
“这不过是我的一点执念罢了,既然来到了这个世上,虽然早上了近百年,却总想为林妹妹做些什么,咱们家坐拥天下,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
46师姐
贾敏在得知长乐大长公主邀请他们全家去做客后,惊疑不定地问道:“老爷,咱们成婚前,大长公主便出海远航了,我不太清楚……咱们家竟然和大长公主有旧?”
林如海摇摇头,说道:“我也不清楚,大长公主辈分太高,那长史官说得的大长公主和‘老侯爷’有旧,咱们家早就不是侯门了,也许,和大长公主有旧的……是咱们家太爷,或是太祖太爷?”
长乐大长公主辈分太高,和林家的祖宗是一辈人,对于祖宗和长乐大长公主是不是故交,林如海不是很清楚。
贾敏想了想,说道:“大长公主何等尊贵,对咱们应该没有恶意。”
林如海赞同地点了点头。
长乐公主府并不在神京中的黄金地段——皇宫附近,宁荣街、林府都位于该地段,而是位于神京中略有些偏僻的地段。
作为硕果仅存的宗室长辈,长乐大长公主的身份极为超然,公主府之所以位置略有些偏僻,是因为长乐公主府的占地面积实在是太大了,若是将长乐公主府移到皇宫附近,那么许多权贵人家都要搬家了。
在接到请帖的第二日,林如海携全家前往长乐公主府,贾敏和黛玉坐轿,林如海、林谦等四子、贾玥皆骑马而行——贾玥已经学会了骑马,长乐公主在请帖中也提到了贾玥的名字,贾玥得以同行。
到了公主府门口,等候在大门口的仆人忙将林如海一家迎了进去。
长乐大长公主是兴祖皇帝之女,历经四朝,每一任皇帝继位后,都会对长乐公主进行加恩封赏——扩建公主府也算是封赏之一。
黛玉跟着父母兄长走在公主府内,打量着府内的建筑景观,在心中暗暗品评,然后发现,除了皇宫能以雄伟压下长乐公主府之外,神京中诸权贵人家的府邸,都比不长乐公主府。
林家诸人走了好久,方才到达公主府的正厅,长乐公主品级极高,威望极盛,所以并不需要和林如海避讳。
林如海一家被长史官迎进了正厅,长乐公主坐在正中央的宝座上,林如海一家依礼给长乐公主请安,长乐公主忙命人将林家诸人扶起来。
因在公主府,长乐公主穿得不是朝服,而是常服,配上银白色的头发,温和的笑容,活脱脱一个慈祥和蔼的“老封君”。
林如海和贾敏幼时,正是长乐公主开宗立派,名扬四海之时,对于长乐公主,林如海极为推崇,贾敏更是将其当成了偶像。
若非顾及到林家太太的形象,贾敏怕是会当场变身为“见到偶像的粉丝”。
对于林如海的履历、家庭等情况,长乐公主早已命人打听清楚了,知道林如海是个爱民如子的能臣,便对林如海说道:“你很好,是个好官,没有给林家抹黑。”
林如海忙起身连称“不敢”,长乐公主笑道:“你自然当得,过分的谦虚就是虚伪了。”
林如海说道:“公主说得是,下官必不会辜负公主的期望。”
长乐公主又对贾敏说道:“你也很好,你父亲有两子四女,独你最像他,可惜了,你没有生在好时候。”
本朝开国已近百年,程朱理学重新成为了社会主流,社会风气越来越封闭,对女子的拘束也越来越大,就连一些贵女,也认可了“女人天生比男人卑弱”这种思想。
如今,对一个女子最高的赞誉竟是“可惜不是男儿身”。
长乐公主在心中冷笑道:“那些认为女人只应该相夫教子的臭男人,真应该把他们扔到开国时期,让他们见识见识祖母和姐姐等人的风采,看他们还敢如此大言不惭。”
长乐公主没有说“你是个有福气的”这种话,长乐公主一生无子,却不羡慕贾敏儿女绕膝,而是真心觉得贾敏可惜了。
长乐公主骨子里极为骄傲,若让她过贾敏这样“相夫教子”的生活,比杀了长乐公主还让她难受!
长乐公主看着站在贾敏身侧的小萝莉,心知这个丫头就是让祖母念念不忘的“林妹妹”了,便朝黛玉招了招手,笑道:“小丫头,过来让我瞧瞧。”
黛玉走到长乐公主身旁,柔柔糯糯地叫道:“公主殿下。”
长乐公主从没有生育过,年轻的时候不觉得什么,上了年纪之后,便开始喜欢小孩子,黛玉的长相和脾气都是极好的,长乐公主拉着黛玉的小手,喜欢得不行,笑着问道:“几岁了?可进学了?……”
黛玉耐心地一一作答,长乐公主又问了一些四书上的内容,黛玉答得极好。
长乐公主指着黛玉脖子上的通灵宝玉问道:“这就是你出生时口中含得那块玉?”
黛玉乖巧地点了点头,摘下了通灵宝玉,递给了长乐公主。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长乐公主的眼睛极亮,一字一顿地念出了这八个字。
长乐公主听祖母康慈皇太后讲过那个梦,在那个被祖母称为“红楼梦”的梦中,林黛玉是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过着悲惨生活的可怜女子。
然而,长乐公主眼前这个“林黛玉”,却是一个有疼爱她的父母兄长,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的女孩子。
长乐公主邀请林如海一家来公主府,为得是见林黛玉一面,如果黛玉的生活真的非常幸福的话,那这件事便算是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了。
如今,看着这个极有灵气的小姑娘,长乐公主心中突然涌出了一个念头,开口问道:“小丫头,你愿意拜我为师吗?”
话音刚落,满堂皆惊。
林如海、贾敏、林谦、林诚、林谆、林诺、贾玥……所有人都愣住了,或者说,被长乐大长公主的话,砸得大脑一片空白……
长乐公主是什么人?
长乐公主是大明宗室中辈分最高的人,文学成就极高,被誉为“一代文宗”,由长乐公主创立的“逍遥学派”曾经被成为“大明文坛中的明珠”……
如今,这位身份尊贵,权势滔天,学问极高的长乐大长公主,竟然想要收一个年仅五岁的小姑娘做弟子。
林如海等人虽然知道,以长乐公主的身份,绝对不可能拿一个小姑娘开玩笑,但是,林如海等人还是觉得长乐公主在开玩笑,甚至产生了“公主她老人家不会是老糊涂了吧”这种想法。
最先反应过来的人是贾敏,贾敏站起身来,用略有些颤抖的声音说道:“公主殿下是在开玩笑吧,小女……”
长乐公主拉着黛玉的手不放,郑重地说道:“我是认真的,玉儿这孩子极有灵气,有和我有缘,我是真想收她做弟子,你们……不愿意吗?”
对于长乐公主,贾敏极为尊敬,甚至在心中把长乐公主当成了偶像,贾敏当然愿意让女儿拜长乐公主为师。
贾敏看向林如海,林如海也站起身来,说道:“公主愿意收下小女,是小女的福分。”
长乐公主是一个女子,却拥有了让无数须眉男子汗颜的成就,在这个“男尊女卑”的社会中,自然不可能拥有完美无瑕的名声。
从几十年前开始,便有一些酸儒不遗余力地想要败坏长乐公主的名声,宣扬“长乐公主不守妇道”、“长乐公主行事放荡”、“长乐公主败坏社会风气”等言论。
若非长乐公主是兴祖皇帝之女,身份尊贵的大明公主,拥有皇室和朝廷的鼎力支持,长乐公主怕是早就被那群“卫道士”泼满了脏水……
林如海在宦海中沉浮了二十年,官居正二品户部尚书,早已磨练出了圆滑老辣的性情,但是,林如海一直是一个
“文人”,骨子里隐藏着不同于俗流的风骨。
林如海并不认同“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说法,否则也不会让女儿跟着儿子们一起读书,对于长乐公主的才学,林如海极为钦佩,林如海不知长乐公主为何要收女儿为徒,却是真的认为“跟着长乐公主学习是黛玉的福分”……
长乐公主低下头,柔声问道:“玉儿,你愿意拜我为师吗?”
黛玉歪了一下头,问道:“公主殿下,玉儿跟着您能学到什么?”
长乐公主笑道:“你想学什么,我就教你什么。”
黛玉点了点头,然后开口叫道:“师父。”
长乐公主嘴角露出一丝笑容……
既然长乐公主想要收黛玉为徒,黛玉,以及她的父母都同意了,这件事便算是定了。
到了这个时候,贾敏依然觉得晕乎乎的,却深吸一口气,定下心神,问道:“公主,敢问何时让小女行拜师礼?”
长乐公主想了想,便道:“这事可马虎不得,我已经这般年纪了,玉儿这孩子怕是我的关门弟子了……”
长乐公主是真的想收黛玉为徒,因为康慈皇太后说得那个梦,长乐公主便觉得自己和黛玉有缘。
在长乐公主眼中,黛玉这孩子天资聪颖,极有灵气,长乐公主不忍明珠蒙尘,不希望黛玉变成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知相夫教子”的深宅妇人。
所以,长乐公主产生了“亲自教导黛玉”的想法,每一位老师都希望有一个资质绝佳的弟子继承自己的衣钵,长乐公主也不例外。
逍遥学派被迫解散后,长乐公主曾经的弟子,嫁人的嫁人,生子的生子,虽然没有变成只知“柴米油盐”的深宅妇人,但也失去了灵性。
长乐公主曾经听祖母康慈皇太后念过黛玉所作的《葬花吟》,长乐公主虽然不喜这种风格的诗词,却承认黛玉是一个极有灵性的弟子,是一块璞玉。
对于黛玉这个弟子,长乐公主寄予厚望,希望黛玉能够继承她的衣钵,将逍遥学派发扬光大……
“长乐大长公主收林家小姐为徒”这条传闻刚出现时,神京中上到太上皇,下到百姓,没有一个人相信——长乐公主上一次收徒是在数十年前。
直到长乐大长公主给神京诸世家送了请帖,请帖上清楚地写着“收徒”二字,人们才后知后觉地发现,长乐大长公主竟然是玩真的!
十日后,长乐公主府张灯结彩,神京中半数以上的权贵云集在此。
黛玉年仅五岁,还未到“男女不同席”的年纪,又即将成为长乐大长公主的弟子,因此,黛玉在所有受邀前来的权贵及她们的夫人的注视下,对长乐大长公主行了拜师礼,然后奉了茶。
然后,黛玉惊奇地发现,她多了一群师姐,还是一群……很特别的师姐。
礼毕之后,男人们都前往前厅参加宴会去了,正厅留下的全是女眷。
长乐大长公主指着一位年过六旬,嘴角挂着温和笑容的老夫人,为黛玉介绍道:“玉儿,这是你大师姐。”
黛玉这一刻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不过,在后世的网络历史小说中,是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林黛玉见同门师姐时的心情的——刹那间,林黛玉的心中有千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林黛玉心中的小人流着宽面条泪道:“尼玛,她竟然是我师姐!”
黛玉的这位大师姐,是某内阁大学士的夫人,她的孙子孙女都比黛玉年长,就连曾孙,都要比黛玉大上几岁,黛玉曾经跟着母亲拜访过她,那时,黛玉管她叫“老太太”……
黛玉嘴角挂着得体的笑容,一边行礼,一边口称“大师姐”。
“大师姐”忙扶起黛玉,命人将将准备的礼物捧过来。
然后,长乐大长公主指着一位身穿亲王正妃服饰的老夫人,为黛玉介绍道:“玉儿,这是你二师姐。”
黛玉依然挂着得体的笑容,一边行礼,一边口称“二师姐”……
再然后,长乐大长公主又抬起了手指,黛玉嘴角依然挂着得体的笑容,小脸上的表情却有往“面瘫”发展的趋势……
从今日开始,黛玉多了一群bh的师姐、师侄……
这一日,是林黛玉拜师的日子,就算是王妃、大学士夫人,也成为了林黛玉的陪衬。
大明帝国的皇太子,被太上皇和承瑞帝派来观礼,未满十岁的皇太子,第一次发现,林尚书家的大小姐,是如此的动人,看着黛玉俏脸上明媚的笑容,皇太子觉得心里暖暖的……
贾瑜站在荣国夫人贾母的身侧,看着光彩夺目的林妹妹,嘴角露出一丝“邪魅狂狷”的笑容,在心中默念道:“林黛玉,你逃不出我的手掌心,我会让你心甘情愿地成为我的女人,把一切都献给我!”
就在保龄侯夫人的身侧,站在一个和黛玉同龄的女孩子,她的名字是“史湘云”,是保龄侯史鼐的嫡亲侄女,自幼父母双亡,跟着叔叔婶婶过活,今日,保龄侯夫人带着史湘云来参加林黛玉的拜师礼。
看着站在场中央的那个天之骄女,史湘云想起了自己凄凉的身世,心中涌起了一股酸涩,又羡慕,又嫉妒……
看着贾敏脸上灿烂的笑容,王夫人觉得心里堵得慌。
不过,王夫人还是有些城府的,深吸一口气,定下了心神,开始思索她们二房如何从这件事中牟利……
“元春在宫里过得极为艰难,能不能通过林家,让长乐大长公主帮帮元春,让元春成为皇帝的妃子……还有,要提醒老太太一声,早些将瑜儿和黛玉的婚事定下了……”
47教导
“大明承瑞年间,是一个风云激荡,英雄辈出的时代,承瑞元年,被后世称为“抄家皇帝”的承瑞帝登上了皇位,不过,在同一年,发生了一件影响力远超皇位更迭的大事——长乐大长公主自海外归来,收下了人生中最后一个弟子,这个弟子的名字叫做“林诗”,是林海的幼女……林诗拜师事件,在中国政治史和文化史上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林诗传》
“林诗拜师事件,象征着崇尚自由的逍遥学派,迎来了伟大的复兴!”——《中国文化史》
“林诗拜师事件,象征着中国女性解放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百年后,逍遥学派的学生们高呼着‘女权’和‘解放’,进行了一系列规模宏大的示威活动,逼迫朝廷通过了《新婚姻法》,确立了‘一夫一妻无妾’制度,不过,女人虽然取得了法律上的‘平等’,但社会上歧视女性的思想,根深蒂固……”——《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研究报告》
“承瑞元年,我的妻子林黛玉加入了逍遥学派,这一年,黛玉年仅五岁……也许,在几十年,几百年之后,这件很小的事情会被赋予无数伟大的意义,写入历史教科书中,成为考试的重点,学生们必须背诵的内容……不过,我敢保证,黛玉拜师时,头脑中想得绝对不是‘我要为祖国奉献出我的一生’……”
“据我猜测,黛玉当时想得应该是‘我和师姐们的年龄差距好大’,因为,黛玉给师姐们行礼时的表情,好纠结,这丫头纠结时的表情很特别,很有意思,事实证明,我是对的……黛玉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遇到她,是我一生的幸运。”——《我的爱妻林黛玉》
黛玉拜师后,便开始跟着长乐公主学习,黛玉在了解了这位老师的成就之后,便和她的母亲一样,成为了长乐公主的粉丝。
坐在前往长乐公主府的马车上,黛玉的心情很是激动,今日是黛玉第一次前往长乐公主府进学,黛玉的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憧憬。
可是,让黛玉没有想到的是……
林家的马车直接驶进了长乐公主府,在一道垂花门前停了下来,侯在这里的婢女忙迎了上来。
除了车夫、男仆、婆子之外,黛玉还带了两名侍候笔墨的小丫头,黛玉命婆子等人留在这里,让两个小丫头随她进府。
那婢女却说道:“姑娘,请恕罪,公主吩咐了,只让您一个人进府。”
黛玉不解,却没有反驳,转身吩咐两个小丫头也留在这里,两个小丫头急得都快哭了——贾敏给她们的命令是,贴身伺候大小姐。
黛玉笑道:“师父还能亏待了我不成,你们都留在这里吧,我不会让母亲怪罪你们的。”
两个小丫头只好留了下来。
那婢女见黛玉小小年纪,便很有气度,在心中暗暗点头,“难怪公主收她做徒弟,这通身的气派,比宫里的公主还要好。”
进了公主府,婢女领着黛玉来到了一间屋子,对黛玉说道:“请姑娘先换一身衣裳。”
黛玉心中的疑惑更浓了,上学还需要换衣服?
进了屋子,婢女取来了一身做工精细地衣裳,捧到黛玉的身前,恭敬地说道:“请姑娘更衣。”
黛玉盯着婢女手中的衣裳,不敢置信地眨了眨眼——这是一身骑装,由上装和马裤组成的骑装!
黛玉问道:“师父让我换上这身衣裳?”
婢女点了点头,答道:“是的。”
黛玉深吸一口气,然后一言不发地换上了骑装,这身骑装很合身,黛玉心道:“应该是专门为我缝制的。”
身穿骑装,走在公主府内的道路上,黛玉的心中产生了一种猜测,既期待,又忧虑……
事情的发展,果如黛玉所料,那婢女带着黛玉来到了跑马场,黛玉一眼就看到了长乐公主,长乐公主和她一样,也穿着一身骑装。
见到黛玉后,长乐公主的嘴角露出一丝笑容,说道:“玉儿,知道我要教你什么吗?”
黛玉不确定地答道:“骑射?”
长乐公主笑道:“没错,正是骑射。”
黛玉轻轻皱了一下眉头,说道:“可是,母亲说女孩子不能骑马,说这不是女孩子应该做的事情……”黛玉的声音越来越小,说到最后,如蚊呐一般。
长乐公主冷哼一声,?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