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去给贾母贾赦贾政行了礼。听得贾母命人端了绣墩上来,都谢过了,方才坐在黛玉的旁边。
凤姐儿笑道:“老祖宗,您瞧,三妹妹她们与林妹妹也是这么长时候没见过了,在这里没得拘束着。不如让她们到后边儿坐着,也好说说体己话。”
贾母瞧瞧屋子里,都是些长辈,小姑娘家都难免不敢轻易说笑。便忙命凤姐儿:“亏你提醒我。快些送你妹妹们去暖阁里坐着,那里暖和。再叫人送了点心果子过去,让她们小姐妹亲亲热热说话去。”
又拍了拍黛玉的手,慈爱道:“好孩子,去罢。”
黛玉起身与迎春三个一同对着几位长辈福了福身子,都进到暖阁里去说话。凤姐儿亲自跟过去照应了一番才回来不提。
这边儿贾母吃了一口茶,斟酌了一番言辞,向林如海道:“孩子们眼不错见儿的就都长大了。当年玉儿到我这里来,才这么高。”
右手比划了一下,脸色黯然,“那会儿她一个小孩子,偏就失了亲母。又让我这个老婆子接过来,与你父女分离。唉……”
话语中带着十分的伤感。
提及亡妻,林如海心里先是一酸,忙又忍住了。
又听贾母道:“……后来她跟着你回了南边,我这跟前,就总觉得空落落的。谁知道再见着,竟是出落成了大姑娘了。”
林如海官场多年,极擅察言观色,又怎么听不出贾母话里大有深意?
果然,贾母又道:“再过两三年,玉儿也就要及笄了。本来这话不当我说,只是既在京里,我又是她的外祖母,想来说了姑爷也不会见怪——先前你们在扬州,听姑爷说,是将玉儿送到了舞阳郡主跟前教导?如今回京了,可要如何?”
“岳母不必忧心,先在扬州的时候,已经替玉儿聘定了两位教养嬷嬷。此次上京,她们也都跟着来了。”
话便到这里,却是不再往下说。贾母也不好追问,只点了点头,“既是你这做父亲的有安排,我也就放心了。”
一时也无别的话,只听贾赦贾政兄弟又与林如海交谈几句,便也到了摆饭的时候。
凤姐儿早就将酒宴安排的丰丰富富的,先还要请小戏班子,倒是贾母拦住了,只说林如海是个斯文人,未必喜欢这些女眷们爱看的东西。
酒席就摆在了荣庆堂里,依旧是一道屏风隔开男女,里边儿邢夫人王夫人并东府的尤氏都过来了,贾母带着她们和黛玉迎春等团团围坐在一张大圆桌上。外边便是林如海,贾赦贾政主位相陪,贾珍贾琏对面,贾兰贾琮贾环下首坐着。唯有宝玉,到底没赶回来。
林如海自然不会介意,倒是贾政,左右看看,心里未免不虞。他本是个不通俗务的,这么想着,脸上便挂了出来。
与两位舅兄也没甚好说的,一顿饭的功夫,全靠着贾珍贾琏两个才显得热络,不至于冷场。
饭后,不过又略坐了一坐,林如海便要告辞。
贾母哪里舍得黛玉就走?因道:“我多时未见玉儿,要留下她在这里住两日,姑爷看可使得?”
林如海一怔,随即手一抵额头,笑叹道:“我竟是将这一件大事忘了回禀岳母。玉儿在扬州的时候,因也要出去走动,小婿便将她托给了定远侯夫人,哦,也便是前边说过的舞阳郡主照看一二。谁知道她竟是得了郡主的青眼。这两年,她们感情倒是好的。回京前,小婿已经应下了定远侯府,将黛玉许给了他们家里的三公子。算起来黛玉也是有婚约在身的了……”
话说到这里,贾府众人都愣住了。
贾母当年接黛玉来,固然是心疼女儿唯一的骨血,却也是有意要凑成“双玉配”。宝玉黛玉两个当初住的极近,又时常在一起说笑,感情也是很好。不独凤姐儿等人,便是荣国府里的丫头婆子,也都明白贾母的这份儿用心。
乍一听闻黛玉竟然已经定亲,怎能叫人不感到惊诧?
贾母觉得耳中嗡嗡的,如遭雷击,连声问道:“你说什么?”
林如海含笑又说了一遍,倒是弄得坐在一旁的黛玉红了脸,垂着头不理会惜春戏谑的目光。
迎春探春互相看了一眼,探春脚底下微不可见地踢了踢惜春的脚。惜春抿着嘴一笑,忙垂下了头。
贾母觉得胸口处好似堵了一块儿石头,定了一定神,脸上已经没了笑容,问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怎么我竟不知?”
“也是我们上京前才说好了,过了小定的。”
碧纱橱后边的邢夫人幸灾乐祸地看了一眼王夫人,心情大好——该,让你还看不上人家林姑娘?人家未来夫婿是侯府的公子,不比宝玉强出一条街去?
王夫人脸上不动声色,放下一段心事的同时,又觉得多少有些个不忿。凭什么,是那林丫头先行定了婚事?
再看看邢夫人嘴角掩饰不住的笑意,拿起帕子按了按嘴角,淡淡道:“大太太,竟是咱们妯娌两个不经心了。瞧瞧人家林姑娘,都定了亲事。我瞅着,二丫头倒是不能耽搁了。她底下可还有两个妹妹呢。”
话说完了,邢夫人脸上的笑意也挂不住了。
这边儿林如海十分自责:“今儿原本该先跟岳母报喜,谁知道竟然浑忘了。岳母勿怪。”
又十分恳切地致歉了一回,到底带着黛玉回去了——毕竟这定了亲的女孩儿,是不能随意出来走动的。今儿是他们才上京来,黛玉来给外祖母请安,旁人自然无话说。若是往后,还是在家里预备嫁妆才是呢。
作者有话要说:天降神明要求你臣服或者死?不小心弄死自己变成鬼的丰玄破罐子破摔了,哥死都死了还怕你啊!明明相看两厌却要通力合作?这是一只鬼和一位神在各种位面装神弄鬼的故事~
第一卷51章
(13800100)
薛蟠听说林如海带着女儿进京了,耐着性子等了两日,才叫人送了拜帖过去。【138百~万\小!说网高品质更新13800100】
林如海风姿出众,虽然年纪大了,但依旧不失为一个中年美大叔。薛蟠算是个颜控,不然当初也不会对徒凤羽“一撞钟情”到了做春梦的地步。他在金陵开玉坊之初,曾经在林如海家里小住过,对林如海那是佩服到了心坎里的。且林如海为人谦和,谈吐文雅又不是风趣,对薛蟠也很是照顾,让两辈子里都没享受过父爱的薛蟠很是孺慕。
耐着性子等了两日,薛蟠带着让宝钗帮着预备的东西到了林府。
林如海才得进京,又忙着户部交接的事情,本来已经有些焦头烂额了。听说薛蟠到了,倒也欢喜。这个孩子时时刻刻那份孺慕的眼神,让他觉得很是亲切。
让了人进来,薛蟠一见了林如海,便行下礼去。林如海微一躬身,扶了他一把,含笑道:“咱们叔侄间倒是不必如此客套。这多日子不见,你倒是长高了不少。”
确实,吃得好睡得好,买卖上的事情虽然琐碎,却也顺当。薛蟠真没啥特别的糟心事,这两年身条拉开了不少,也稍稍瘦了些。不过他天生是张娃娃脸,脸上线条倒还是柔和的。尤其笑眯眯的时候,那是相当的讨喜可人。
薛蟠笑道:“世伯精神健旺。”
“哪里哪里,老了老了!”
虽然林如海如此说着,不过许是这两年女儿在身边的缘故,薛蟠看着他倒是真的比从前多了几分生气。
一老一小很有些忘年交的意思,说的很是投机,林如海不免要留下薛蟠吃饭。薛蟠也不推辞,因席间林如海感慨当初薛蟠一句话,提醒了自己将女儿接回到自己身边。叹道:“若非当日世侄提及,我父女怕是要到今日才得相聚。往日看来,我凭空自诩通透,却是迂了些。”
那是,您都钻到牛角尖里头去了!
薛蟠咬着一块儿嫩藕,心里道。其实林如海读的书不少,为人做事也都明白,就是不知道为何,对女儿的事情看得不够透彻。毕竟,就算是外祖母家里,到底也是亲戚,哪里能够比得在自己家里自在呢?
当然,黛玉去荣国府的事情可能是林如海多方面的考虑,但那也不能扔到那里就不管了啊。您这也忒放心了些呀!
薛蟠估摸着林如海是真不知道黛玉当初在荣国府里到底过得如何,一味地往好处想了。
“世伯何出此言呢。”他憨笑,“如今世妹在您身边,承欢膝下的,才是一家子热乎乎的。”
林如海放下筷子,笑着摇头,“女大不中留,我已经给她订好了亲事。那边儿的意思是等到她及笄就过门。不过,我倒是想多留她两年。”
嘎?
薛蟠险些被嘴里的东西呛到,林妹妹,仙子一般的林妹妹,居然已经定了亲?定了谁?不会是宝玉吧?
幸而林如海又续道:“我只这一个女儿,日后她嫁的远,几年见不到面也是有的。每每想来,我这做父亲的,竟是未能对女儿多尽几分心意。”
放下酒杯,长叹一声。
薛蟠吞了嘴里的东西,笑着劝道:“世伯何必做此之叹?我虽然年轻些,也知道父母对子女,那是生怕委屈着一丝一毫的。世伯十分疼爱世妹,不妨这两年多疼爱些。听您的意思,日后世妹不在京中?”
林如海点头,“亲家远在江南。”
说到这里,倒是一沉吟,觉得黛玉生在江南,长在江南,或许那里倒是更适合她住着。罢了,横竖自己年纪也不小了,往后十分想念女儿,等到致仕了,再回江南定居也可。
因又笑着对薛蟠道:“我一个爷们儿,也不懂的太多。你妹妹才得小定,我就接了圣旨回京。那些个嫁妆之类,也没有预备下什么。别的还可,横竖我林家的东西也不少,又还有她母亲留下的。不过,家具头面等物很是琐碎,我也不大通。倒是想问问呢,如今在江南那边可还有老成持重的人,别的不说,先要采买些好的木料。这家具,也不是一两日就能做得的。”
太有人了啊!
薛蟠拍着胸口保证:“世伯放心,这事儿包在我身上。别的我不敢说大话,这采买东西,我若是认了第二,便没人敢认第一。”
林如海大笑,“那就托给世侄了。等到玉儿好日子,我再好生谢你几杯水酒。”
应下了林如海所托,薛蟠兴冲冲回了逍遥坊。这里已经修缮一新,就等着薛蟠定的那些个新鲜玩意儿预备齐了开业。
进了园子,胡管事迎上来,“大爷,主子来了。”
又来了?
薛蟠“哦”了一声,将手里的马鞭子交给胡管事,“我去瞧瞧。预备酒菜吧。”
也不知道这个皇帝怎么当的,动不动就出宫,难道就不怕有人知道?
薛蟠心里碎碎念,一溜烟儿地跑到了后边的小院。
徒凤羽果然已经等在那里。
如今正是初春,杏花才绽,远看一片粉白,鼻尖微闻苦香。徒凤羽一身浅金色家常衣袍,就站在树下。一弯碧草,几朵落花,端的是景致如画,人物如画。
薛蟠扑过去,“这会子怎么来啦?你没事啦?”
徒凤羽见他笑得见眼不见牙,可见心情不错。也不免跟着喜悦,却又闻到些许酒气,不由得皱了皱眉,“又吃酒了?”
“半盏果子酒而已。”薛蟠揉揉发烫的脸,“不碍的。方才林家世伯留饭,我不好推辞的。”
说着又偷眼看徒凤羽。
徒凤羽失笑,揽着他进屋子,“叫人送了浓茶来,解解酒气吧。还不知道你自己的酒量?”
薛蟠嘎嘎笑着,在屋子里将自己去了林如海家里的事情说了。或许是喝了酒的缘故,他也坐不住,只一边说着,一边满屋子转圈。
徒凤羽揉着额角看薛蟠在屋子里乱转,心里不由得浸了一缸子醋,说出来的话也不免酸溜溜:“小呆,你转的我眼都花了!见了林海就这么高兴?”
“那是!”薛蟠兴奋的时候神经很是大条,根本就没看出来徒凤羽那里的醋意。走了两步在徒凤羽身边坐下,托着腮帮子历数林如海的几大优点,什么人品出众学识不凡啦,虽然身居高位却依然平易近人啦……最后,又在心里补充一点:更重要的是他有个世外仙姝的闺女!
一想到钟灵毓秀的林妹妹,薛蟠就觉得自己这小翅膀力道还不小。不但美大叔没在任上亡故,还好好地升官到了京城,就连林妹妹在荣国府里都没待了多久,还跟别人定了亲!
哈,这下子,看看自己那个姨妈可会怎么样呢?
又想到自家妹子宝钗,现在也快及笄了。这个年头,女孩儿议亲都早,虽然薛蟠觉得十五六岁就把妹子嫁出去,那是有点儿舍不得,不过大势所然,若是真的留到二十来岁,别说老娘答不答应。就算是应了,宝钗到时候还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可就两说了。没办法,只能先慢慢看着,至少,先给她看个人品相貌都不错的才好。
要说呢,这宝钗的婚事算是最近压在薛蟠身上的一个大大的难题了。老娘和妹子心气儿都高,虽然这两年吧妹子被两个教养嬷嬷□得不错,至少不会对着那个石头表弟解衣裳做肚兜什么的了。可是老娘呢?她老人家岁数不大,性格却执拗。别看整日里笑眯眯的,真要是打定了主意,那要说服了还是挺难。她自己这一辈子最不服气的,就是同为王家女,王夫人能嫁到当时的国公府第,她却要为了家族与商贾联姻!
其实在薛蟠看来,老娘的日子过得比那个姨妈滋润了不知道多少!官家嫡女下嫁,在薛家的地位自然要比别人高那么一咪咪。老爹算是个有手段有眼光的,虽然命不济,但是活着的时候把家业做到了极大,山南海北的都有买卖。对老娘也还好,侍妾有几个,不过却没有什么宠妾灭妻的迹象,连庶子庶女都没留下。更何况,从自己和宝钗的皮囊来看,老爹那也得是个风度翩翩的人物。横看竖看,薛蟠都觉得自己的爹比贾政强出半个城去。
这个事实薛王氏自然也是知道的,不过不是每个人都容易知足的。且薛王氏这半辈子了,所争的不过就是个地位,哪怕这个地位只是看上去光鲜呢。
徒凤羽看他坐在那里,原本还兴冲冲的样子,现下忽而又变得愁眉苦脸。两道颜色稍淡的眉毛蹙起,红润润的嘴唇抿在一起。这么个神色若是换了一个婀娜纤细的人做来,那必定是让见者心生怜惜。偏偏生薛蟠生的白嫩圆润,此时在徒凤羽的角度看来,这副形容竟是说不出的可爱。
忍不住捏了捏薛蟠的嘴,徒凤羽笑问:“想到什么了?怎么突然没了兴致?”
薛蟠道:“没啥。就是忽然想起来,我家里妹子也大了。你知道我家里的情形,若说定个普通人家,我妹子委屈不说,我妈必是不答应,我心里也不落忍。不过我们身份如此,我虽有心替妹妹铺条好路,只怕也是不大容易。不说了不说了,说起来就愁死我了。”
说罢,一声长叹,哀怨至极。
徒凤羽轻笑:“这有什么难的?你只管相看去。看中了谁,我赐婚可好?”
“可别!”薛蟠忙着摇手,“我一无爵位二不为官的,让你来赐婚,不是给御史们找事儿么?”
“要不让你妹子进宫?”
薛蟠瞪眼,“干嘛?”
徒凤羽将他舞动的爪子抓住了,放在嘴边轻轻一吻,含笑:“多心了不是?我的意思是,放到皇后身边去待两年,再放出去么。到时候让皇后给她看个好人家,不是既省事又体面?”
薛蟠手上酥麻,红了红脸,低头想了一想,叹口气,“算了,再看看罢。”
徒凤羽将他的手合在双掌中,拇指不住地摩来按去,心里却是另有一番计较。
作者有话要说:流年不利,一个月里撞了两次车,还都是我的问题。虽然不严重,但是实在悲催。
第一卷53本文
晚上薛蟠回到家里的时候,薛王氏和宝钗已经吃了饭。母女两个正对坐在灯下,宝钗正在灯下绣着什么,薛王氏却是斜斜地靠在枕头上喝茶。一个体态轻盈眉目秀美的小丫头坐在脚凳上,替宝钗理着绣线,却是香菱。
看见儿子进门,薛王氏登时眉开眼笑,“这么晚才回来,吃饭了没有?”
“吃过了。妹子这是干嘛呢?”薛蟠凑过去看了看,东西不大,二尺见方,上边绣得花团锦簇的,倒是亮眼的很。看样子,是做插屏用的。“咱们家里又不是没有针线上的人,妹子何苦大晚上的做这个?没得熬坏了眼。”
“也没有常做。”宝钗拿起精致的小银剪子,剪断了手里的线头,笑着起身来给亲手给薛蟠倒了杯茶,“原是做着玩儿的。今儿姨妈那里打发人来说,三月初四是三表妹的生日,请我过去聚聚呢。我想着姐妹间倒是也不必送别的了,自己做的针线更显心意。”
薛蟠接过茶来喝了一口,撇嘴道:“你过生日也没见她们过来呐。”
薛王氏伸手给了他一下子,“说什么呢,你妹子生日又没请人家。”
“那也不必自己费这个神啊。”薛蟠歪着脖子躲开了,“咱家铺子里什么没有啊,妹子要什么,打发人去取来,岂不是方便?”
宝钗掩口而笑,腕子戴着的金玉镯子叮当作响,“哥哥财大气粗。”
薛王氏也笑了,温声道:“你哥哥不懂你们这些个闺阁女孩儿的东西。”
又对薛蟠道:“你姨妈家里的三丫头,虽然养在她们老太太跟前,可到底是个姨娘肚子里出来的,再者也不居长。咱们来的日子不算短了,也没听说她们给二姑娘做过生日。所以这礼倒是不好送。只是你姨妈既然说了,也没个不去的道理。罢了,横竖你妹子整日在家里也是闷着,出去走动走动也好。”
薛蟠听了,低下头想了想。也是,本来自家在京里来往的人家就少。满打满算的,至亲就两家,舅舅还出京了,只剩下舅妈和表哥在京里。舅妈跟荣国府里的那个好姨妈一般,眼界高着呢。叫他来说,那就是有点儿装。明明对着自家的那些个好东西眼馋心热的,偏生还要拿捏着架子,显出一副高高在上的范儿来。也不怕装瘫了那张脸!
不过,这么一来,自家就更没处去走动了。
“要不这么着,天也转暖了,这两天杏花都开了。再过几日,那桃花啊梨花啊也都到了花季,不如我带妈和妹子到城外头去赏花踏青,也散散闷子,如何?”
薛王氏尚未说话,宝钗却是眼睛一亮。她也不过十几岁的年纪,正是豆蔻年华,整天闷在府里,就算是再稳重的性子,那也难免要感到枯燥挖坟挖出鬼。来了京里这许久,薛蟠一直忙着外边的事情,还真的没有带薛王氏和宝钗出去过。
听了薛蟠的话,薛王氏沉吟了一下,道:“这样好吗?你这天天忙得不能着家的,有功夫和我们一块儿出去?况且钗儿到底是个女孩,抛头露面的,也不大好。”
薛蟠被她一句不能着家说的有点儿心虚,挠挠头发,再瞧瞧宝钗脸上先是期盼后又有些失落的神色,笑道:“也没啥大不了的,一两天的功夫还是能腾出来的。再说,我往常在外边也常看见街上有女眷出行呢。妈十分不放心,我先打听着,看有没有那景致又好,又清静些的地方也就是了。”
“那……也罢了,横竖我跟你妹妹在家里也是无事,出去转转倒是也好。”薛王氏也闷,不过她寡居的身份,平时也不好出门。因此儿子这么一劝,倒也欢欢喜喜地应下了。
宝钗索性也不管那插屏了,叫香菱收拾起来,自己坐在薛王氏身边,歪头想着出去的事情,如同桃花一般鲜嫩明媚的脸上笑意盈盈。
薛王氏因又想起来,薛蟠早上出门的时候跟她说过要去拜见林如海,忙拉着儿子问道:“今儿去见了林大人,可还顺当?带过去的礼也不知道合不合人家心意。”
“妈这话说的,林世伯是读书人,再不会把礼看的多重。当初咱们在金陵的时候,我开玉坊没少得了林世伯的帮忙,如今也就是表表心意罢了。我看妹子预备的就挺好。”
一时又想到要替林家采买嫁妆一事,薛蟠托着下巴问母亲:“妈,这女孩子出阁儿,都得预备什么东西啊?”
“你问这个做什么?”薛王氏看了一眼宝钗。
“林世伯家的千金已经定了亲了,世伯说,想让咱们帮着采买大宗的木料做家具呢。”
薛王氏惊讶,“林家的姑娘,如今才多大呐?”
目光不由自主地就落到了宝钗身上。
宝钗觉得微微有点儿尴尬,起身笑道:“哥哥,我前儿说给你做双鞋,还差锁边儿就完了。这会子赶着去缝上几针,明儿个拿给你试试。”
“哎哎,别走啊。”薛蟠右手比划了一下,拦住宝钗,“又没有外人,只咱们娘儿三个说说话也不碍的,等一下子我还有话问妹妹呢。”
宝钗无奈,只得又坐下了。
薛王氏便搂了闺女在怀里,笑对着她说:“你哥哥说的对,只要大规矩不错就行了。咱们自己人说话,你听听也无妨。”
又向薛蟠叹道:“要说起来,林姑娘的亲娘未出阁儿的时候,我也见过几回。那时候,她还是国公府的千金呢。平心而说,那真是个妙人儿。生的容貌好,老国公爷掌上明珠一般地养大。一般的闺阁女孩儿都是学些规矩道理女红阵线的,她却是能和兄长一块儿,跟着先生念书识字。我跟着母亲出去走动时候,听人提起贾家的小姐,都是赞了又赞呢。后来两家里做了亲,你姨妈嫁到他们府里,许是性子不和,回到娘家时候没少跟我抱怨她这个小姑子。我也不大清楚这里头的事儿,也不好说。只是到底是命薄了些,年纪轻轻倒是先撒手了,跟前也只一个女儿。唉,可叹,可叹呐。”
又追问:“那姑娘你见过没?多大了?”
宝钗失笑,扯了扯薛王氏的袖子,“妈说什么呢,哥哥一个外男,岂是能够轻易见到女眷的?”
薛王氏一拍自己的大腿,也撑不住笑了,“只顾着问了,没想到这一层。这位林姑娘,原先还是养在你姨妈家里几年呢。我听你姨妈说,那姑娘身子骨怕是不大好,可能还有些小性儿,看着不是个多福的。”
“妈!”薛蟠皱眉,“这话可别出去说元鼎最新章节。”
老妈耳根子太软,尤其是对着王夫人的时候,那人说什么,她都能信了。
薛王氏一时脸上讪讪的,“这又不是我说的,都是你姨妈那两年写信告诉我的。”
“妈妈,哥哥说的是。咱们没见过林家小姐,姨妈再怎么说,也不当相信。这话传出去,不是就落到妈身上了。”宝钗软软地劝道。
拜薛蟠所赐,她对贾政和王夫人都没什么好感。小姑娘觉得,虽然每回见着的时候姨妈都对自己慈眉善目的,可是那眼里总像是算计着什么。能算计什么呢?宝钗摸着腕子上的一只镶珠嵌宝的金镯子心里冷笑,哥哥说的对,不过是看着自家的银子罢了。
薛王氏被儿子闺女一通说,也不以为意。“行了,我记得了。这不是就咱们娘三个的时候我才说了一句么。瞧瞧,倒是招的你们兄妹俩一块儿朝我来了。既是要替人林家姑娘筹备嫁妆,你一个爷们儿不懂,多去问问老人儿。再不然,我这里还有一份当年的嫁妆单子呢,你看看也行。不是我说,当初我出门子的时候,嫁给你们父亲,你外公陪送可是不少……”
薛蟠兄妹相视一笑,耐心听着母亲回忆往昔。
带着对当年青葱岁月的一点儿回忆,薛王氏絮絮叨叨说了老一阵子,大到她出阁儿时候陪送的千工拔步床,小到一只装首饰的匣子,都说了个遍。末了呷了一口茶,长叹一声,“这都过去多少年了,我一想起来呐,还跟昨儿似的呢。”
摸摸宝钗乌压压的一头秀发,“我啊,那些个好东西都存着呢。”
薛蟠眨着眼睛取笑:“可不是么,我也趁着机会多淘换些好东西,给妹妹预备着。”
宝钗会意,红晕上脸,拉着薛王氏的手不依:“妈和哥哥取笑我!”
说着便用帕子捂了脸。
薛王氏将她的手拉下来笑道:“这可有个什么,在妈和你哥哥跟前还用害臊?”
宝钗的性格稳重,往日里都是一派落落大方的。此时难得露出几分局促几分窘意,一张脸蛋犹如胭脂染了般红透,倒是惹得底下伺候的几个丫头婆子都忍着不敢笑出来。
偏生薛蟠还一本正经对薛王氏道:“妈,咱们早就出了孝,妹子正是好年纪,也该给她操持亲事了。”
又看着宝钗问:“妹子喜欢什么样的人?先让我心里有个底。”
当着母亲和丫头婆子,宝钗窘迫的不得了,起身一跺脚,嗔道:“哥哥你……”
话不知道怎么说下去,索性自己打了帘子快步走了。
薛王氏忙叫人:“快跟着姑娘,黑灯瞎火的别摔着。”
又一扭头,朝着薛蟠胳膊掐了一把,“大了大了说话倒越发没个忖量了,当着你妹子说这个!”
薛蟠哎呦了两声,揉着胳膊,皱起眉头,这下子又得青了。
“我也是好心呐,到底女孩儿出阁了,是要跟人家过一辈子的,可不是得合乎她的心意才行么。”
薛王氏对女儿的婚事依旧抱着很高的希望,不过眼下里女儿还是不急的,儿子才是头一个啊。
不过看着薛蟠是个有主意的,她又不大出门,也拿不定什么,便试探着问道:“蟠儿,这自古长幼有序。怎么着,也得是先说定了你的亲事,再定你妹子的才是。”
薛蟠登时有一种自己挖坑自己跳的感觉。
第一卷第54章
“就是这话了,”难得老娘明白一回,薛蟠忙不迭地点头称是。
宝钗抿了抿嘴,倒是不好开口接话茬儿,以免犯了口舌。她从小就是沉稳的性子,这几年身边又有老成持重的嬷嬷教导,行事说话越发端庄了,心思也更加细腻。见哥哥又将一块儿玫瑰糕塞进了嘴里,不由得掩口而笑,柔声道,“妈妈你看,哥哥倒像是没吃饱饭似的。”
薛王氏看看儿子,也笑了,一叠声儿叫同贵,“去厨房里说一声,给蟠儿做点儿什么顺口的来。”
薛蟠笑嘻嘻的,“这一阵子也不知道怎的,时常就觉得饿呢。”
“那是你长个子呢。”薛王氏眯着眼打量了儿子一回,觉得满意——儿子身条拉扯开了,脸上肥嘟嘟的肉没了,可是五官却更加清秀。尤其是一双眼睛,黑葡萄珠儿似的,嵌在白嫩的脸上怎么看怎么精神十足。“多吃些才好。这两年眼瞅着你就瘦了不少,还是壮实些好!”
薛蟠捏捏自己腰身上的软肉,觉得老妈的眼神不大好。
薛王氏又怕闺女也没吃好,忙拉着宝钗手问:“钗儿可饿不饿?也叫她们一块儿做了来。”
宝钗摇摇头,“我跟二表妹她们在一起,也没什么拘束,吃的很是随意呢。哥哥自用就好。”
“都见着谁啦?没瞧见宝玉吧?”薛蟠今儿没看见宝玉,知道铁定是又被留在了女眷那里。生怕妹妹见着他,忙问道。
宝钗白了他一眼,嗔道:“都是女孩儿家,哥哥也好意思问!”
顿了一顿,“宝兄弟也在里边来着。不过,女孩儿也就是姨妈府上的姑娘们,再就是史家表妹。”
她心里有些纳罕。按说,女孩儿到了一定的年纪,总是要有家中女性长辈带着与人交往走动。姨妈家里也是京中有头有脸的人家了,如今又是刚刚出了一位贵妃,今儿过去荣国府里道贺的女眷们也并不很少,怎么就没有带着女孩儿的呢?
薛王氏也觉察出来了,“是呢,年轻的女孩儿们倒是没瞧见谁去了。”
薛蟠撇撇嘴。
荣宁两府的名声也不是一天败下去的一品武神。
徒凤羽曾经对他说过,前朝末帝昏庸无道,太祖揭竿而起。随着他打天下的,功劳最大者共有二十四人。开国之初,这些人都获封爵位,凌画影描形入凌烟阁。贾家先祖贾源贾演,一门两国公。到了贾代善贾代化的时候,堂兄弟两个,一个因功平级袭爵,一个身居京营节度使,手握京畿戍卫大权,那都是简在帝心的人物。荣宁两府,确实显赫一时。
花无百日红。贾代善贾代化兄弟过世后,偌大的两个国公府竟然后继无人。瞧瞧留下的吧,宁国府贾敬,爵位不要,跑去修道炼丹,扔下儿子胡天胡地也全然不管。荣国府里更是有看头,长幼不分。袭了爵的贾赦偏居一隅,无事连府门也不出,整日里跟姨娘丫头吃酒听戏取乐。剩下小儿子贾政倒住在正房里当家理事——话又说回来,自己那个好姨父这么多年来也没见升官,说不定也是这个缘由、
薛蟠越想越觉得是这么回事。都在京城里住着,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谁家怎么回事,那心里都明镜儿似的呢。
春日春光好,薛蟠骑了高头大马,让母亲妹子坐了车,往郊外去踏青。一路上绿草绒绒,野花遍地,和暖的风带着花香草香打在身上,让人说不出的舒服。
薛蟠在城外燕西山下买了一个庄子,不大,三十来顷而已。
这燕西山并不高峻,山上树木繁多。每到春日,野生的杏花桃花梨花等次第开放,一片花海,也是京城中有名的踏春赏花之所了。
薛家的小庄子位置更是得天独厚,就在燕西山下,庄前一溪流水,潺潺淙淙。溪水周围桃儿杏儿等正值花期,开得绚绚烂烂。
宝钗轻易不出家门,就是亲戚走动都是有限的,此时见了这般景致,哪里按捺得住?在车上就忍不住将帘子撩起来好几回,薛王氏也不大管她——女儿难得出来,本来就是为了松快松快的。横竖这乡间不比城里,只要不走了大褶儿就行了。
薛蟠早就安排好了。这两日天气晴好,就在溪水边安置了座榻毯子等,一应的吃食酒水从庄子里做好了端出来。就几步远的路,也不会凉了。趁着流水落花,好歹也有些小情调了。
薛王氏年纪大了些,从城里坐车过来,身上便觉得有些个疲乏。因此,自己只要在屋子里歪歪,又嘱咐薛蟠:“跟你妹妹别往远了去,只在周围转转便是了。”
薛蟠笑眯眯地应了,先命同喜同贵好生伺候着母亲,这才领着宝钗带着丫头小厮呼啦啦往溪边去了。
此时天色湛蓝,远处山顶上涌着大朵大朵雪白雪白的云彩。粉白的杏花儿被微风一吹,花瓣纷纷落下,特有的苦香也随之弥漫开来。夹杂在其中的桃花,粉瓣紫芯,花蕊处微微带着那么点儿嫩黄,硬生生地比杏花多出几分妩媚妖娆之感。
宝钗叫人在溪边垫了一块儿毯子,自己坐在那里临溪垂钓。看着溪水中的点点落花,不由得笑道:“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若是有条小船,咱们沿着溪水逆流而上,说不定也能找到一处桃源。”
“哪里就能找到那样的好地方呢。”薛蟠懒洋洋地歪在一张短榻上“不过是人的一点儿妄想罢了。又要远离纷扰,又要不脱世俗,真要有这样的好去处,只怕这会子都被挤满了人呢。”
他今儿起得略微早了些,此时暖意融融地日头照在身上,说不出的舒服。索性伸了个懒腰,“我是有些乏了,妹妹自己玩会儿。”说着从袖子里掏出一块儿帕子覆在眼睛上,闭目养神起来。
迷迷瞪瞪间忽然听到一阵马蹄声响,似乎是不少的人往这边来了。薛蟠心里一个机灵,倏然睁开了眼睛。
作者有话要说:那啥,最近身体不太好,体检的时候血压到了170,所以自己给自己放了一次假。这周有榜单哈,尽量每天都更些,等到舒坦了,我再发奋吧……
☆☆☆正文结束☆☆☆
结束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