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可以说是没有意思的人生,纵观古今中外成功者,莫不是经历磨难之人,这些人如果在经历磨难的时候就怯步了,那么今天的我们就不可能记住他们的名字。因为他们也坚信自己总会有出路的,总会寻找到自己人生的亮点,所以他们坚持着,拼搏着。
因此,但你遇到逆境,但你面对不幸,但你遭遇困厄,始终要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日趋庭,定会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46第九卷-微雨燕双飞
〖春残〗作者: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晏几道《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写出这样的题目,多少还带点伤春的感怀。不管是从唐诗里寻找,还是从宋词里探究,终逃不了春恨,春残这样的字眼。想独辟径蹊却也不是寻常,只是想到这两句诗词用得好,断章取意也罢,就阔绰一回吧。
翁宏伤得是春,晏小山伤得也是春。伤春时节,自然是文人歌咏的对象。而我拿出“微雨燕双飞”,却没有落花人独立。因此刻不在花前,自然不能独立,而微雨却倒是真的,燕双飞倒是不假,可能还不只是燕双飞,抑或是三只,四只,五只……,无法考证。
在没有看到双飞的燕子时,自然也想不起这两句诗词。而此刻却也正好是春末,再过不久应该就是夏初了吧。在季节的变换之中,摘取一些回忆似乎是绿色的,说绿色是因为和春天的颜色相衬,而且也更有生命的活力。
又听到朋友,朋友的朋友,还有父辈的朋友说我调换工作的事情,每每他们说到这里的时候,我便不再吭声,似乎任何言语都显得苍白而无力,自己也不再愿意争论什么。曾经,我是多么想激|情地表达一番自己的心思,可是,经历太多的婉惜之后,我终于在所谓的婉惜声中学会了沉默,自然不是妥协。
开始的时候总是有点难堪的,慢慢地习惯了,也就顺其自然了,而且每次自己都是带着笑意的,因为我知道中国人都是以自己的眼光去评论社会的变迁,或者谈论他人的起伏,自己不是当事人,自然什么都可以口若悬河,高谈阔论,无关乎对与错,无关于爱与恨。谈过后,说过后,终究是岁月的流水渐渐地向前而去,不留下任何波澜,甚至某日后,他自己也忘得一干二净了。
“做教师不是挺好的嘛,为什么好好地不做了呢”很多的人在我父辈面前婉惜得感觉老师对于任何人都是多么的美好一样。“在广东做教师呀,不得了,为什么就不做了呢”他们眼中广东就是一个发达地区,在广东地区做老师是能拿很多工资的。抑或在他们的私下里,可能还以为,这小子是不是师德不行,或者是水平有问题,被学校给辞了呢?几乎每次都能看到家里人如我一般地沉默,毕竟他们也不好解释什么,而且在家里人的内心里,丢了教师的职业多少是可惜吧,不止一次我也就听到他们的叹惜。
那个时候,心里多少是有点愧疚的。感觉是自己做了什么事情对不起人家一样,只是一个劲地陪着笑说我想回家,对,我想回家,一个简单却非常沉重的理由,没有体会的人是不知道想回家这种情绪有时候是多么地伟大,至少我私下里偷偷地以为是伟大的。
简单地沉默之后,他们还会说“你现在在干什么,还在教书吗”,我继续笑着回答“不在了,我现在在企业打工呢”“啊……打工”他们喃喃自语着,似乎丢了很重要的东西似的,这个时候的婉惜声就比较强烈了。在他们的眼里看来,教书是先生,最低级别也是国家二十三级干部身份,至少是干部。而打工,却是最低层的了,什么都不是。
曾几何时,我自己也偷偷地想过,如果再倒回来,自己还会毅然辞去教师一职吗?平心而论,三年教师的我在教师岗位上虽然算不上出类拔萃,至少也是个性卓著。不修边幅却深受学生的喜欢,自然是自己在三尺教坛上纵横捭阖,往往会让学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而且从不用一种简单地死板的方式去教育学生。如果再教下去,估计会是一个桃李满天下的授业者。可惜自己在读书的时候没有这样的理想,教书之后也没有,于是很自然地开了个小差,逃了课。
至于为什么会离经叛道,很多人都一直关注这个问题,而我的回答却也很简单,因为我想家了。漂泊三年,自然深谙离家的苦,也尝遍了诗词中背井离乡的相思。回家成了我一个非常实际而执著的想法,也是飘泊三年之后用尽全力得到的一句名言。
如果再深究,就会扯到理想了,人生了之类的话题了。的确,教书不是我自己用一辈子想去经营的事业,那么我为什么要在此耗我的一生呢。如果我没有办法改变,或许我会在教育界倾自己一生的心血,自然那时候多了一种无奈,然后由无奈生发的偏激,然后就是用心了。当然这只是设想,现实往往和理想是不一样的。
写到这里的时候,就自然地想到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独自一个人站在春末的花丛中,闲看着花儿轻轻落下,满地飞红,自是感叹良多,除了伤感,或许还有一种寂寞吧,一种别人无法理解的寂寞。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只要能静静地看着细雨中轻掠而过的燕子就可以了,穿过雨帘,飞过头顶。
依当时离开的绝决,自然能风和云轻,心平气静地面对这所有的婉惜。再一次面对别人的关心,我应该更有经验地微笑了吧。那怕做一只燕子,也有穿越雨帘的勇气,或者是片片落花,也有人独立而叹,而伤,而感,而思吧。
147第九卷-依依墟里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很久没有去记什么诗词了,自然也没有以前的热情去品读了,可是但我看到乡村美丽的景色,美丽的春景图时,依然想起了陶渊明先生的几句诗,那种心旷神怡是相似的,置身于大自然而忘我也是相同的,被大自然的美所征服也是类同的。­
依依墟里烟是傍晚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了,但我们还骑在牛背上的时候,还在离村口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村落里袅袅升起的炊烟,清风徐来,零散成丝丝轻烟。放牛是很多小孩都有的经历吧,在江南的水乡,什么风景似乎也离不开老水牛,还有牧童横笛的乡音,那个时候的笛子吹得不好,可是却也能吹出一个大概的曲子来。何况笛子还是自己用竹子做的,那份做的乐趣和吹的乐趣远远超过了集市上买的。­
野老念牧童,倚仗候棘扉。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诗,每当黄昏时分,都可以看到村口老人拄着仗或站或坐,倚着枫树或者是樟树,甚至还念念着自己儿孙的名字,和夕阳西下往往能形成一幅美丽的乡村黄昏图。那时候会故意不应,或者拖着悠长悠长的声音,把林间的归巢的鸟儿惊吓得绕林而飞。­
村子里的树是绕村而长的,记忆里树长得不少,有一年风暴来袭,着实折了不少,多年不见,树木又长得茂密,郁郁葱葱的。放眼望去,整个村庄掩映在一片绿色之中,煞是可爱。走在林间,却也能想起童年的回忆,那个那个地方是自己走过的,那个那个地方原来是这样的,那个那个地方的树是枫树,那个那个地方是竹子……不一一而足,走过哪里,思念就如流淌的记忆之水趟过哪里,所以关于童年的美丽一刹那间如决堤的洪水,泛滥的一发不可收拾。
­
奔放的快乐的无邪的幸福的童年在似水流年中悄然地流走,却在记忆的深处烙下了深深的印鉴。关于童年,很自然就想到了乡村,因为在乡村才能找到自己的童年,才能回想起那些美丽的回忆。­
真正地领略陶渊明诗词中的魅力,却是经历了那么长的时间,关于诗词的朦胧喜好,却在看到美丽的乡村那一刹那间释然。每次走在回忆的路上,婉延着乡村的小路,很自然地找到了快乐和幸福。
148第九卷-远人村的回忆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所以关于乡村的回忆,都在这四句诗里焕得淋漓尽致。
清明时节雨纷纷,却给了我回老家的一个由头,想起过年时,也是因为雨,大年初二也没有回老家去看看,那时候着实还有点悔恨。而这次,虽然也在下着细雨,可能却坚强了我回去看看的决心,不是衣锦还乡,不是荣归故里,只是一个寻找儿时回忆的孩子,一个想回老家扫墓的孩子,轻淡描写地回去看看。
回乡村的路不似我出来时候那么破烂了,以前每每想到回家,心里着实老大不愿意,路婉延倒没有没有,主要是每次都要溅起一脚的黄泥,或者染起一头的灰尘。现在的路都是四车道了,而且都是水泥硬化路,好走,便捷,路上行人渐行,不断,似乎比往日要多,或许很多是和我一样回乡扫墓的人吧。
几十分钟的车程,却勾起了我许多的回忆,以前每次走出来的时候,都是带着欣赏风景的心情,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带着看世界的渴望,一次又一次地从山的那头走出来,走到离山很远的另一头。
走在乡村的小路上,依然还记得起我劳作过的农田,记取小时候尾随妈妈和爸爸在地里种花生,摘辣椒,种番薯,种稻子,种菜浇菜等等,曾经顶着烈日在田里晒过,也脸朝黄土背朝天过,农村子弟所有的经历我都经历过了,那个时候也不觉得什么苦,祖辈们不都这样过来的么。
现在我依然能做那些儿时干过的活,其实,我一直这样认为,农村的体力劳动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必要的劳动也是非常有利的,城市里面和我们同年代的孩子是不能体会那种劳动的快乐的,比我们小的就更不用说了。条件好了,不知不觉也让他们养成了懒的习惯。我对于乡村的经历,有时候一直在心里当作骄傲,虽然曾经也曾因为觉得苦而想逃离,可是经历始终是经历,虽然叫我现在去做不一定能做得象以前那么好,可是我曾经做过。
儿时的草是绿的,树是绿的,而且非常的浓密。我会和儿时的伙伴穿越在树林里,捡树枝,挑柴火,还有把一堆一堆的树叶拢起来,用自己家里的麻袋装起来,带回去烧火做饭。那时候是不用煤的,根本就没有用电之说了,依稀记得村里第一个电视机是否86年,那个时候我还只是屁颠屁颠的一个小破孩。
夏天的时候在村口的樟树下听着老人们的故事,听取虫鸣蛙唱,一片一片,一阵一阵,与讲话声合奏成美丽的音乐,我音乐的起源肯定是关于自然的声音。摇着扇子,趴在地上,和小狗嬉闹着。去瓜地看护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那么有热情,每次都缠着爸爸或者叔叔带着去。还有抓青蛙,抓蛤蟆,在田埂上割青草喂鱼,现在依然记得清晨的时候光着脚丫子走在柔软的草地上,那种沁心凉的感觉。
在河边的沙堆上堆着各式各样的军事建筑,筑好之后模拟电视镜头里的战争,竟也打得热火朝天。爬树去捣鸟儿蛋,几次差一点就从高高的树上摔下,可是每一次除了当时有点害怕之外,下一次却也不再害怕。
小河里边的水是我们最好的伙伴,每次都要跟着比我们大的孩子去摸鱼,在河里游戏,在河边长大的人都是会水的,虽然家长们一直不让我们玩水,可每次我们都有办法跑到河里去玩水,在没有玩具的童年,水是最好的玩具。为这,还不少挨过骂呢。记得有一次,我带着十几年比我小的孩子跑到河里去玩水,那时我才六岁,仅仅六岁,如果……我现在想来都后怕。还好这件事当时没有人知道,而且我们都安全地回村了。
关于童年的回忆太多了,硬是摘一个概要来写也是写不完的。却突然想到了鲁迅,鲁迅先生关于童年的回忆可以当作典范,强烈要求关于鲁迅的回忆散文要放到大学的课本,而小学的课本最好不要学这些,儿时的童年怎么可能体会鲁迅那时的心情呢。
在婉延的山路中,在回忆的亲切中,不知不觉便到了熟悉的乡村。村口的枫树还是长得那么茂盛,竹子长得依然那么青翠。甚至那几条狗还记得我身上我味道,村里的建筑基本没有变过,一排一排的土房子,依然错落有致,整齐而又杂乱有章。
村里很多的小孩我都不认识了,也不知道是那家的,倒是我还是被村里人记得,看到我都说,某某回来了,我点着头,笑着打着招呼。
儿时的伙伴都不在村里了,打工的找工去了,长大了也结婚了,孩子都管我叫叔叔了,而且好多年不见,都生分了。曾好几次去找他们聊,却也聊不出儿时的快乐,于是,我不再熟悉又陌生地专程去聊了,特别想到了润土,那只有小时候,小时候。
婉延的村子,带着我很多的梦,很多的回忆,敲碎了依然能还原,这是我成长的地方,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在脑子里已根深帝固,如岁月刻在脑子里的痕迹,很难忘记。
149第九卷-相看两不厌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一直喜欢李太白的豪放,喜欢他的飘逸。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
云和雨,水和烟,在他的笔下完美的契合,融解与和谐,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如花的绽放,燕的飞过,水流直下。
以前读这首诗的时候没有太大的感觉,可能也是没有真正地见过那笔下的美景吧。直到我站在山上,凭栏远眺,心旷神怡,心籁俱寂,心里很自然地就想起“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或许同样是喜欢自由吧,喜欢洒脱不羁吧。而且以前教学生的时候也太按步就班了,早知道是这么美的,应该带学生去山上看看,让他们自己体会什么是美,什么是和谐。
自从过年后跑厂里边就没有去年那么勤了,今天跑到厂里,倒是不枉此行,不但做好了工作,而且还看到了美景,这种收获岂是一个爽字了得。想不到在群山掩映中的厂区还能有这样的美景,或者是春天吧,或许是刚下过雨吧,不然,为什么去年那么多次都没有看到这样的现象。
群山环抱,云压着雨,象十七八岁的小姑娘,轻轻含着笑,却蓄而不发。雨青翠欲滴,仿佛用手一掐,就要掐出水来似的。嫩嫩的春,嫩嫩的雨,淡淡的云烟在青山中缓缓升起,婀娜多姿,轻启舞步便要拜倒在脚下似的,弱不禁风,煞是惹人怜爱。
久久地不肯把目光移开,久久地不愿意轻启脚步,久久地陶醉在此情此景中,满目的晚春,眼里看得是春,脑子里也印着春。春的雨,春的烟,春的山,春的云,格外地引人入胜,格外地惹人怜爱。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写到这里不自然就想起了李白的另一首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那个时候写的是内心深处的寂寞,而我看到山的时候地忘了什么是寂寞,什么是热闹。
只是一个劲地看着它,不愿意让它溜走,相看两不厌,久在城市里呆,确实需要走出去,呤赏野外的烟霞,寄情于山水,享乐于人间。
150第九卷-错字千寻
文字编辑,是非常需要耐心的,稍微的不注意,就可能是错字连篇了。和文字打了十几年交道,不敢说浸润文字十几年,其实,在我内心的深处,对于文字倒还真是胆战心惊的,忐忑不安的。
不是因为害怕,而更多的是因为担心,文字稍微的偏差,意思就相去千里。
从来没有用功地去读过书,所以对文字也就没有认真地去考究,对于做学问的人是需要潜心研究的,而我缺乏这方面的耐心,于是我也做不了学问,只是凭一时之喜好,或者说一时之快,如古代的英雄,或者是金庸笔下的侠士,恣意江湖,快意恩仇。而我读书也是泛泛而读,倒有快意书丛的意思。
席间曾听朋友说,在某某领导手里做秘书压力非常地大,每个文都要弄上好几篇,甚至十几遍,才能正式行文,我听后不以为然,总是觉得没有必要那么较真,如果不是自己去草拟文件,我也体会不了为什么文字要经得起推敲,为什么要改了又修。
某某领导自己本身是秘书科班出身,而且做了秘书工作十几年,作为文字把关的秘书,自然对文字的拿捏比较恰当。那么办公室自然也就不敢随意对待文字了,而且压力也大了。
我听后,感慨万千,我由于工作的缘故,经常草拟文件,每次领导都是细究。每次看到稿件上的红字的时候,心里的惭愧就不是言于表的,而是言于里的。自己写的东西还没有发现,却被领导发现,这是非常不好的,也是非常不利的。
每次下面的单位拿上来的文件,我也只是粗略看看,从来没有细究其中的文字能否经得起推敲,文字上有没有错字,而发到领导手里,自然是有意无意或者轻淡描写地说一句,文字上还得推敲,那个时候心里是非常地愧疚。
缺乏的依然是那一种细心和耐心,没有从容淡定,也没有宠辱不惊。
一直以为文字是可以乱写的,也是可以乱用的。
现在想想,不管我怎么样去说服自己,在实际上都是行不能的,至少在这个方面是说不通的,于是又想起了“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可以推敲多次,又想起了苦呤诗人贾岛的“僧敲月下门”,一推一敲,于是有了我们现在的推敲。
需要静下心来好好地面对文字了,这是考验一个人的心性,要不古代人为什么说,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勤以修身,俭以养德。
修身养性,是一种境界,并不是每个人不费努力就能够的。
越来越佩服在报社和电台的编辑,于文字中还能边品茶边校错。他们那种坐得板凳冷的精神和态度,铸就了他们在文字里的辉煌。
对于错字,需要众里寻它千百度,错字千寻,是一份认真,是一份严谨。
看来,得好好修炼,他日出炉,可以快意于文字
151第九卷-乍暖还寒
三月的天气睛阴不定,一会儿下着雨,阴雨绵绵,一会儿又睛空朗照,阳光明媚。这可就让人难受着了,如此天气太让人容易产生疲劳了,接二连三的出事就是最好的诠释。
短短的一个星期,不停地从朋友的口中听说事故。事故的发生都是在乍暖还寒的时候,而且不是一起,两起,是接连的几起。听着有点心寒,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在一次次的实践之后变成了亘古不变的真理,其实很害怕这样的真理。
以前也说过天气不好的时候,下雨天的时候,乍暖还寒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品评谈聊,天南地北,天文地理,侃侃而谈,情趣也盈然。
现在进入四月了,也快清明了,是不是雨季也快要停了吧。迎接灿烂的夏天了,夏天的燥热或许要比春天的阴雨绵绵更好吧,希望如此。
乍暖还寒的时季,最容易让人产生疲劳。不知道别人如何,反正我是特别想睡觉,感觉觉好象是永远睡不够的,每天八点钟到了还不愿意从被窝里起来,而每天夜里十二点的时候却总也不愿意入睡,这是一个关于睡觉和不睡觉之是的矛盾。
疲劳,是产生很多事故的直接因素。
尽管很多的事情有偶然性和必然性,但是偶然来的时候,特别让人疼心,偶然这样的词汇不太适合事故这样的场合。
一座烟雨迷蒙的小城,接连在雨中艰难地呼吸。
困难地把自己的心跳博动在生命的危檐之下,这是我听到所以事故的第一反应。
幸好,我身边的朋友都在笑着。
微笑,有时候真的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乍暖还寒的时候,工作起来仿佛在睡梦中似的,而且很容易就产生厌烦的情绪,不愿意认真细致地去工作,这是和气候有关还是有性格有关,或许二者兼而有之吧。
乍寒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她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先生吟诵这首词的时候,喝了酒吧。而我是肯定喝了酒的,正是喝了酒,才体会得更深刻,有时候是讲情景的。
酒其实是十五年的陈酿,对于他们会喝酒的人来说,绝对是好酒。而对于今天的我,却感觉不出什么好酒不好酒的区分。倒反而喝下去,渐渐地难受,连古人的风情和神韵都没有得到,空剩下一曲伤歌为谁听?
乍暖还寒时,是不是不适合喝酒。
为什么雨会下得如此。
如果是自己想喝而喝的酒,我想至少不会说有什么难受了,不管是高兴的还是不高兴的,都会是想喝而喝的,至少是心甘情愿的,那么要么被快乐喝了,要么被痛苦喝了,而不管是快乐还是痛苦,喝下去的酒都不会醉,自然也就不会难受了。
如果是应酬的酒,那又当别论了。
前提是不愿意喝酒,喝了不那么多酒,可是,还是一个劲地在劝酒。中国的酒文化如此,可见中国酒厂的利润。
曾经想在酒场英雄一世,却没有一回在席间把酒喝得淋漓尽致,喝得心旷神怡。不见了古人的豪迈,仰天大笑出门去。没有了古人的柔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或许乍暖还寒时候就不该喝酒。
羡慕古人的酒文化,呤诗作赋对于我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而现在的酒,却失去了很多很多的味道,神情韵味俱不在,剩下的觥筹交错的虚华的笑脸,言不由衷的肤浅的言辞。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呼尔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一切都成了对古人美好的回忆和深情的悼念,乍暖还寒时候,回忆了一场古人关于酒的文化和现代人关于酒的文化的赞歌与挽歌。[
152第九卷-煮酒话往事
煮酒,一般都是论英雄,只有英雄才配得上酒,配得上醇美的酒。曹孟德和刘玄德青梅煮酒时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尔。于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了这一段煮酒论英雄的往事。­
绵绵的细雨,正是青梅时节,没有喝过青梅酿的酒,只是大体知道有这么一种酒罢了,据说非常地好喝,且不容易醉。­
看到一兄弟的qq空间,说起那一段美好又青涩的往事,只是他写得不全,我在他空间里说要强烈加强我们的戏分,如果不,那么我就操刀了。虽然没有酒,但在这午夜澜珊之际,却正合适回忆那纯真的年代,回忆那似水的流年,回忆那如烟的往事。­
既然是如烟,那么我就取其中我想写的一缕吧。­
兄弟每次见到我就说好怀念以前一起住的日子,说我们是不是请个假,专程去林业局租个房间睡上好些天,我是第一个响应。而且从他的嘴角,眼线,都流露出纯真的笑意,久久地,挥之不去,没有和风揉在一起。似乎现实生活的困扰和疲惫,需要有那么一个精神的港湾,以支撑我们走过明天的风风雨雨。­
生活好象我们走在前进的路上,一路都有风景,这片林红,那片花开,再那片草绿,欣赏一个又一个的风景,没有尽头,留下的都只有我们美好的回忆。­
于是,在眼前,就映出了那一段往事,那一幅我久久不能翻过去的画面。哪里记载了我们太多的愁,太多的喜,太多的伤感,太多的欢乐。­
林业局有一霸,自号林天霸,我们几个人都曾直接或者间接地爱到过他的迫害。林天霸师自音乐系,能弹一手好钢琴,却从来不认真上钢琴课,据说在音乐专业里是难得弹的好的几个之一。歌唱得一般,不过听他唱ktv的时候,还是能听出功底,一听就知道是练过的。跳得一身好舞蹈,最为得意的事情就是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获全国大学生舞蹈一等奖,这也渐渐成了他以后的谈资和资本。­
他长得剽悍,象学体育的,外表三大五粗,绝对是一野蛮之夫。个子适中,且健壮匀称的,肤色有点黑。先讲一个关于他的故事,在那遥远的高中时代,他跑到校外的小店,只炒小菜和煮粉干之类的地方,在那个时代,能炒上个小菜自然是件奢侈的事情。他这老先生一跑进店里高呼:老板,有没有甲鱼。没有。一脸失望的样子,没有呀,那就煮个粉干好了。每每想到这件事,我们都会异口同声地笑,其实那个时候我还不认识他。­
认识他是在大学时代,因为老表的缘故。每次都跑到他在林业局租的房子哪里去玩,因为性情相投,一个学音乐的人如此喜欢读书,还真让我吓了一跳,和我谈起陈忠实的《白鹿原》竟也头头是道,甚至还给我讲朱光潜的《美学》,现在看相片,那时的他真的还是健康美的,到宁愿现在的他和以前的他一样。­
林天霸,老表,小罗,我,panda,猩猩,打拖拉机,输了就挨打,因为他有一根防暴棍。要不就是做俯卧撑,要不就是拉臂力器,一个月下来,我们几个人的力量大增。还有一起去网吧上网,抽五块钱一包的烟,一天晚上可以抽六包,我倒是抽得少,现在想来简直就是一个烟草培训基地,谈到烟,不得不谈上panda,我和他有一段关于烟和文学的佳话,只是现在的他估计再也不会和我谈如此话题了吧。­
事情是这样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刚买了一包金圣烟去林业局,这对于他们来说绝对是一个奢侈品,一看林不在,却多了一个卫生的脸孔,仿佛见过,我和他也就落落大方地坐在一起,名贴都没有投拜,却吞烟话桑麻了。我出于礼貌发了一根烟给他,他接过后熟练地点上,原来他烟瘾来了,我刚好羊入虎口。非常惬意,非常舒服,然后就谈话了,一问还是学中文的,于是,从古典文学谈到现代文学,从孔子谈到余秋雨,从文学谈到政治,从政治谈到人生,再从人生谈到生活,再从生活谈到诗歌,从诗歌谈到散文,他滔滔不绝,似乎是一个人在唱着主角,而我只有静静地听的份,自然,这位大师是一边抽烟一边口若悬河的,而且不时还抽出我的烟发给我,说抽呀抽呀,不要客气。时间太短暂,谈性正浓,林练舞回来,接着老表也回来了,一看金圣就剩两根了,自然是对他一阵暴打了,但是我没有动手,只是站在旁边呵呵地笑,我还是不崇尚暴力。­
后来回忆这往事,panda说早知道不用多谈了,直接拿起烟来抽就是了。呵呵,他说那个时候不知道我是何方神圣,不敢造次。我们就这样认识了,虽然不是一个大学,可是每次回家都会拜访我们。现在他回家乡教书了,面对一群年青的孩子,不知道他是否教得风生水起,不过在言谈中依然看出他的得意。
­写到第二集的时候,感觉没有什么可再表达出来了,那青涩的往事,都不约之至地到了某个角落,沉淀在岁月的深处,触动了内心中最紧绷的收弦。
每当夜晚的来临,便感觉到逛来逛去的只是我们年轻的心。
小罗常和我们去林业局,自然是因为我和老表的缘故,朋友的朋友于是成了投名拜帖的兄弟,很多的人很奇怪,只看一眼,就会注定在生活中给彼此留下一个位置。
二零零三年的那个夏天,在非典之后的那个夏天。恬淡似乎成了奢侈,因为每天都有一伙疯狂的家伙在灯火辉煌中喧闹着自己的快乐和忧愁。谈笑声,打牌声,打架声,声声不绝于耳,可害惨住在楼上的居民了。
在烟云之中,一张张稚气的脸洋溢着微笑,而我们的笑是最不怀好意的。
那年暑假,我们约好不回家,都住在林那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小屋有地毯,还有一面很大的镜子,是林跳舞用的。每天都是席地而睡,躺着五个有时候甚至是六七个,林和panda于眠之时是最不安稳的,自己睡得象头猪,却还要发出呼呼的声音告诉别人他们睡得有多开心,每次我们几个都是在这协奏曲中睡眠的,后来,也渐渐成了睡觉进行曲。
每天的生活都极具有规律,老表和panda,还有我开始在做联通电池的业务,每天跑遍城市的各个角落,早晨带着微笑,晚上带着失落地回来,渐渐地感叹为什么做业务竟然是这样的难,为什么那些业主会给我们一个背影,给我们一个白眼,而我们还要卑微地笑着。于是我们习惯了一天跑遍了每个角落也没有收获的无奈,也习惯了跑了不久就有定单的快乐。
过了一个星期我便去林校教计算机了,说实话我还真吃不得做业务的那个苦,风吹日晒而不是风和日丽,我差点还因此而中暑了。而panda和老表还在固执地坚持着,从这也可以看出他们身上独特的气质,成功的素质。林还是在跳着他的舞。
白天各自做自己的事情,下午五点准时回来,一般是先去打场篮球。林最霸的是成名杀,叫霸王硬上弓,不管面对什么样的人,面对比他高多少的人,他都要用他不标准的上篮姿势冲击到篮下,然后把球放进。碰到我防他的时候,我一般是让开的,因为我知道他踢腿的杀伤力。或许是因为跳舞的缘故,他的三步上篮是最不标准的,可是却是我们几个人中最为有效的。
panda的成名杀是后仰跳投,我尝试过一个暑假想去盖他的冒,却无果,后来遂放弃,知道那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了。而且,那时的他身体敦实,投篮也准。老表是弹跳出了名了,虽然运球不太熟练,但抓篮板却很在行,而且在篮下还是能轻易把球放进的。猩猩打篮球其实很有天赋,只是他不常打。他因为学打篮球,不知道请我吃了多少西瓜。
猩猩每到下午便约我去打五球,就是先入五球先赢的一种篮球斗牛方式。而每每他没有进一个,我便完成了三局两胜,然后他便惨叫一声,我的西瓜。
我在篮球中也有成名杀,很霸道很快的运球转身上篮,却屡试不爽,打了那么多的球,就被小罗盖过冒。小罗手长,高子也高,而且总能在我身后偷袭我。
有一次和工商系的打球,工商系一人被林撞得飞了出去,便抛出一句,是头牛也被你撞翻了。我们在一旁偷偷地笑,这好象不是第一次吧。在落霞的日子,都有我们在球场上快乐的身影。然后六七个人坐在球场旁边,抽着五元钱一包的烟,通常是一包烟不到五分钟,都没有了。全部都是烟民,而且不会的人在培训之下,也能感觉到这种快乐。我曾说过,打完球一可乐一烟是最舒服的事情,他们一直信奉着我的格言。
顺便提一句,烟还是小罗这个家伙不安好心,不怀好意的带我出山的。在那古城墙颓圮的青石板上,在那绿水常流的浮桥边,我第一支正式地接过了小罗的烟。
还要提的一件事就是每天中午我们都相约在“张惠妹”小店吃午餐,林,老表,panda可以吃很多碗粥,还有米饭,而我是最不能吃的一个,往往他们吃饭了六七碗了,我才吃两碗,而且还微带饱意。小罗和猩猩有时候我和我们一起吃饭,而且他们也是个中高手,每次‘张惠妹’都说,做你们的生意肯定要亏本的,一个人三元钱一个菜,饭随便吃。我们便会心地笑笑,那时的笑我记得还青涩,还不好意思。
后来听他们说,张惠妹的小店不在林业局了,再喝粥都不太可能了。
在怀旧音乐声中回忆往事,似乎特别有情致。张雨生的《大海》应该是我们高中的时候就耳熟能详加歌曲吧,温柔的旋律,淡淡的前奏,正好带着我们走到那个炎热的夏天。
在这一集中,就写一点成长年代中伤感,失落,难过,困惑的事情吧。
还记得林那个晚上喝醉了酒,从钓鱼台摇摇摆摆着走回来的情形,其实那个晚上我不在现场,只是后来听到他们动人的叙述,于是我便也有如此的感叹,而且能清晰地想象他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