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李梅艳再倔强也挺不过儿子了,她还是按照儿子的要求事先作了准备。
把这场婚礼搞得隆重而显得大气,毕竟这是儿子一生中的大事,也是清平一生中的盛事。
李梅艳这种思想在好些人当中很普遍,谁都不想让自己落伍于他人后面。
想到这,李梅艳反而催促的问儿子道:
“一江,你别等回家时未进洞房先当爸爸约,如是那样,你真是一举两得,双喜临门了。”
苏一江要求元旦过后就结婚的理由是:
趁刘清平还未生孩子之前就举行结婚,对自己,对刘清平都有利,不要让人家说“都有孩子了还结什么婚,搞什么瞎排场!”
结婚过后让刘清平安心地去修完最后的学业,将来回国就不要再麻烦了,也让自己好好地修完这最后的一年半时间。
就按照苏一江的想法去做!
但这里面肯定有刘清平做了他的工作才得以产孩前结婚。
这一点,李梅艳不会不清楚,只是这些东风去南风回都是为了自己的家人,因此她就顺流而依。
日子一天天过去。
怀着肚子的刘清平每天都到外面走走,每天吃好,睡足,身体明显比在校胖了,她有时住在苏家,有时住在自己家。李梅艳对她是百般呵护,她常说自己当年怀上一江时什么都要自己动手干!
因此她深知怀孕的岁月不易,现在看到清平的肚子,她就回想起自己的当年艰苦,更何况是双胞胎。
现在清平每次去医院检查时,她都陪同她去,而且还扶住她走,作于刘清平来说,有了这样的婆婆也够知足了。
丁雅敏和李梅艳为采购刘清平肚子里小孩的衣服犯难了,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或者是龙凤胎,虽然是男孩和女孩的衣服相差不多,但总是有区别,但又不想去通过关系鉴定性别。
时间很快地过去。
元旦将到。
刘清平伸长脖子盼望着苏一江的返乡喜讯,而丁雅敏和李梅艳俩妇人都轮流服侍着她,这让她感受到母爱,跟独身在海外相比真是有着天壤之别。
一天晚上,刘清平接到苏一江发给她的一条长长的信息:
“清平,你辛苦了,学校将要放寒假了,家里一定是在忙我们结婚的准备了,但要到元旦过后几天才能动身,但我很想早一天见到你多好呢,看看你的肚子有多大了,嘿嘿。”
“在这半年来,你付出的心血和劳累我能想像得到,你是我家的好儿媳,我的好妻子,在不远的将来你还是一位好妈妈。”
“清平,请你不要为我不在你身边而难过,因我们是夫妻,作于夫妻来说,彼此的付出是不会平衡的,所以,我们都要作出一定的年华牺牲,而不管苦与甜,分享是同等的!”
“我们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中已经付出了不少的青春年华,将来还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这对你与我的个人来说是比较痛苦,但我不后悔,我相信你也跟我一样的不会后悔我们的选择,因我们都是为了我们的前途,我们的家人和我们的下一代。”
我们已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了,我们已是肩负着国家和我们个人的双重使命,因此,已由不得我们个人的意志去决定了,特别是你。今后你与我在这一条道上还要走不少的路,清平你后悔吗?
自从你被派往境外留学而我又去读了研究生的那时起,上苍已经向你我打开这扇大门了,那时,换作谁都会义无反顾地踏进去,别说是有上进心的我们俩了。
清平,在这近四年来的时间里,对你来说不是短了,而对我来说也是漫漫岁月,我们受过痛苦也深深地爱过,受过生与死的相依,也受过珍惜生命的真啼。”
刘清平看过苏一江发的信息后,她激动得泪如雨下,因她从信息中明显地看出苏一江的胸怀并非是停留在小家庭中了,而是有一种胸怀远志的思想感情。
她思索了好久才发了信息给他:
“亲爱的一江,我们的经历是许多人未经历过的,也许这就是我们的命运,是我们共同的命运凑在了一起而产生了今天。”
“一江,我们都不要提过去的事了,要说后悔,现在为时已晚,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晚了几年才同床共枕吗?我不后悔,我当初选择去留学时就考虑过这方面的事!”
“你大学毕业后又被你考上了研究生,这些虽然感到意外,但都是我们所希望达到而实现了,我们应该为此而庆贺一番才对。”
“过去我一直以来都是尽可能地尊重你的选择,而这次的考研是我催促着你,这也许是一种支持你的方式吧?也许你是认为我成了留学生,而也希望你去考研,以增添我脸上的光彩,这点意思我从来没有,以后也不会有,就算你没读上大学,我也不会嫌弃你,所以我一直坚持原初的信念。”
“退一步来说,就是我不去留学而你也不去考研,那我们除非就是早了几年结婚,说不定也早不了多少时间,因最早也等你大学毕业后甚至是过一两年才结婚,只不过是多了几年青春的浪漫时光。”
“一江,请你安心地学习,我在家里等你的凯旋而归。”
元旦一过。
李梅艳就接到苏一江的电话,说两天后就起程回乡了,并问李梅艳准备得怎么样了。
“一切就绪。”
这一天,刘清平在李梅艳家里转来转去的,她明知道一江下午才到,但她还是盼着苏一江早些时候到门。
李梅艳叫她去午休,她也只能是无奈地地去睡眠。
不知睡了多少时间,她听李梅艳在电话里说:
“哇!你到楼下啦?嗯,好的,清平在卧室里睡觉呢,先不要叫醒她吧,嗯。”
刘清平听了就知道是一江到家了。
她一下子从床上起来就往客厅走,她看李梅艳已把门打开了,她也站到门口看着电梯口,电梯在十二楼停下,她走向电梯,可走出电梯的竟然不是苏一江,而是隔壁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