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将门有女:嫡女将军要逆天

第三十一章 我便赏你个脸!

    众人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离队伍大概十几步纵步的位置刚好是一处小巷子的出口处,方才说话的正是站在此处的一位姑娘——

    约是双八年华,一身翠绿色的长衫,足上踏的是一双绣有青荷的奶白色的布鞋,个子娇俏的仿佛单手一伸便能将她揽入怀中,头上束了两个小包子似的发包,晶石般圆润的大眼,眸中似有层水波荡漾,柔的人是心儿都酥了,露在外面的肤色嫩白的像是能掐出水来……

    在场的许多糙汉可是已经或多或少没见过这般灵动娇俏的姑娘了,虽说有些做事圆滑的总爱时不时的明里暗里往军营里塞上那么几个千娇百媚的女子,大部分人家中可有娇妻在等,大致也不会动些不该动的心思,可总还有些正值青壮,单身的小子们蠢蠢欲动着,可惜他们的将军顾原生却是直接严令其下:

    军中不可讨色,独身或结伴暗自问柳寻花,若是被发现,重刑及扣其军饷以效其余人士,屡次教而不听者,没收其多年军饷,按上贱籍,重刑后逐出营门。

    ……这军令一传下来,就是平时胆子大上天的也不敢拿自己的军饷开玩笑了,毕竟头可断,血可流,女人可不睡,军饷不可丢啊。

    众糙汉盯着小丫头的眼神那可是称得上如狼似虎,一时间竟然忘记自己片刻前还在为自己重伤的兄弟而忧心不已。就连何裘和顾原生都因这个突然出现的陌生女子而感到好奇,一时间全将注意力放在了她身上,因此,谁都没有注意到一旁的许昌之看见此女后惊恐万状的神情,活像大白天里瞧见了鬼一样。

    “……”公孙玉觉得自己此刻就像一只被狼群盯上并围困到角落而瑟瑟发抖的小白兔。

    她皱了皱眉,看向众人的眼神是娇纵,高傲,而又万分嫌弃,仿佛被他们瞧上一眼便是被侮辱了一般,边用玉石般嫩白的指尖把玩着脸颊边散落的几缕碎发,边往前轻盈的迈了几步,这神态娇俏的活像只小猫儿。

    “再瞧着我便挖了你们那双狗眼!”话语虽娇蛮暴力,可声音却是真的像银铃般清脆透彻,竟还掺着一丝媚色。

    公孙玉一声娇斥惹得那些个男人深感一阵酥麻从头到脚窜了过去,盯着她的眼神本是要更加露骨,奈何顾原生悠悠一回头,盯着他们的眼神极像是黄鼠狼看上了鸡,侩子手瞧上了死囚犯,吓得他们怕是这辈子在某些事上都会有阴影了。

    “姑娘方才似乎有说若我们不离开宁城便要为人陪葬,在下愚钝,实在是参透不出姑娘言中之意,还望姑娘指教一番。”

    顾原生见那群见色忘友的混球们终于是安分了下来,便又转头看向公孙玉,换上了一副和煦的笑,闻言问着。

    公孙玉自是察觉出了顾原生是那帮子色鬼的领头,又见其谈吐之间温和有礼,长得嘛…也算是顺眼,便隐去了眼中嫌恶情绪,但依旧不掩娇纵道回道:“我姓公孙名玉,你唤我公孙便好,见你与这些个凡夫俗子总算不大一致,我便赏你个脸儿!”

    顾原生听后,脸上笑意更是明显,微微躬了一身,道:“在下顾原生,多谢公孙姑娘愿为我等劳身指教。”

    “宁城虽不是什么繁华都城,可向来是民风淳朴,环境秀美的,且不说这般厉害的瘟疫了,这的百姓不论老小,连得些个小病小闹的都是少之又少的,你说你叫顾原生,再看你装束,那便是顾大将军吧,想来一路上你们也是不解答很,宁城百姓长寿之事已是闻名于世许久,此次竟闹出如此大疫病,宁城还是疫病源头,你们怕也是想破了脑袋也没弄明白吧。”

    “种种蹊跷早就预示了这不单单是场瘟疫,这背后还藏着更骇人听闻的真相。”

    公孙玉谈论起这事时,脸上的娇纵早已被换成了严肃,祖母闭关修习多年,久的连父亲都不知道祖母是否还安在…可前些日子,祖母却突然宣布出关,她还来不及瞧上祖母一面,祖母便拉着父亲去了密室商谈要事,谈了长达三日之久,她便也固执的守在了密室外将近三日,直至二人出了密室,她才被父亲派人领进去见了祖母。

    公孙玉本以为他们是在谈论有关祖母闭关的事宜,却发现事情远没有这般简单,她幼时常爱跟在祖母左右,在她印象里,祖母虽一头银丝,样貌却与双十出头的女子一般,可现在瞧去,祖母老态明显,脸色苍白,神色也是十分疲倦,像是突然一时耗尽了多年修行。

    反观父亲,亦是满脸愁容,她极为忧心祖母的身体近况,也好奇二人三日里到底说了些什么,反复缠着二人追问,却始终撬不开他们的嘴,接连几日她更是执着的想要问出答案,可依旧没有成功,直至某日在父亲门外经过时听见了他和祖母的谈话,隐隐约约间大概是与一名女子有关,不仅祖母丢失修为与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这女子还关乎着他们公孙家族的盛衰。

    没能多听到些什么,祖母和父亲便要走出来,公孙玉为了不被发现只能急急的离开,却没发现祖母盯着她离开的方向满是愁苦的叹了口气……

    偷听一事过了不久,公孙家主便将公孙玉召到身前,吩咐她带着长兄公孙贺一同下山去寻回公孙家族失落已久的传家之宝——苍水玉。

    而这苍水玉最近出现的地方便是在宁城,公孙兄妹两人一路快马加急赶至宁城,却发现宁城早已是残破不堪,满目疮痍,她和公孙贺便先藏身在了宁城郊外的一处破庙里,公孙玉本想先回去将这的事禀报给父亲再做定夺,可公孙贺执意要将这里幸存的百姓先带到其他城里安置好再回去,她自是不愿带着这些累赘的,一时与公孙贺吵得不可开交,公孙贺一气之下离开了破庙,公孙玉气急,便没有追出去,待半日后气消了,以为公孙贺马上就会回去,就躺下歇息了。

    第二日一早醒来却发现兄长一日未归,公孙玉心中隐隐不安,出去寻找公孙玉,却发现大街上的幸存百姓依旧痛苦的躺在街道各角落里,而兄长却不见了踪影,她稳下心查询着公孙玉的踪迹的途中,公孙贺没找到,却发现了些不同寻常的事,而那许昌之也不是表面上那般简单。

    思虑至此,公孙玉念着还未找到的兄长,有些沮丧,眼中弥漫起了泪雾。

    突然,有人冲了出来,一声惊喊——

    “阿玉!”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