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职业写手

职业写手_分节阅读_29

    张晗对这些倒是无所谓,出版对他来说只是锦上添花,有书友订阅书之后,还愿意再付一笔钱买纸质版本,他欢迎,但他不会为此刻意去扇动。花两份钱,买同一样东西,说实话,不是特别喜欢的事物,张晗自己都未必能做到。

    《巅峰归来》下了编推榜后,直接上了游戏类封推,刚上去没两天,在新书榜的名次便又往上窜了好几名,直接将一些小神的书都斩落马。

    这几人看了简直牙疼,被一个新人作者超越,这真是有点让人不爽。不过这种事隔一段时间,总会上演一回,倒也不是那么难以忍受。有天赋的未必走得远,他们走慢一点,胜在一步一个脚印,底子牢,只要上去了,一般很难再摔下来。而那些一书成名之人,写完一本,至此销声匿迹的人不要太多。

    两者各有各的长处,没什么好羡慕的,众人这么安慰自己,可真要让他们选,恐怕谁都会想要写文的天赋。

    努力决定未来的成就,但天赋却是限制了天花板的高度,若天赋平平,再努力,也达不到让世人仰望的高度。天赋的定义就是如此,不要看有些人似乎瞧着没天分,就靠勤奋刻苦才有令人羡慕的成就,可真如此吗?其实不然。但凡取得令世人瞩目成就之人,就不可能没有天分。

    《巅峰归来》的成绩非常亮眼,在要下封推时,书已经位列游戏新书榜第二,只在游戏类少有的中神箫音漫天新书之下,且差距并不太大。

    众神之光作者群。

    悠哉的云:老箫,看来你这次是真的悬了,新书榜他是超越不了,之后的榜单就真不好说了。

    箫音漫天:……老云,我都被新人追着撵了,你就不安慰一下?小心哪天他跑到你那边,也这么一通搞,乱拳打死老师傅的事可不少见,你这个大神可别阴沟里翻船啊!

    悠哉的云:这不是很正常吗?每一个大神的崛起,都要经历这一过程,弑神上位是见效最快,最让人激动人心的事情,要是当大神的连这点胸襟都没有,以后岂不是得累死?

    箫音漫天:老云,你认为他有成大神的潜质?

    悠哉的云:这我怎么知道?我要是能明确看出一个人的天赋,那我哪还在这待着,早就跑去自己开网站,推人还不是一推一个准?我这不是随手举个例子吗?不过你这么一说,搞得我都有点担心了,按这家伙的行事风格,还真有可能下本书依然跨类别。

    第37章

    《渔夫逍遥行》是种田文,这样的文想要开发衍生版权,难度比较大,除了出版和有声版读物之外,其他基本等于无。当然,要是张晗运气好,正好有人愿意拿它进行尝试,那他自是乐意之至。

    这一点,裴靖宁也心知肚明,是以,重心都放在这两方面上。当然,出版才是大头,有声读物市场要小许多,其他方面则都只是尽人事听天命,希望再小,不试一下就放弃,这显然不是裴靖宁的风格。不过回报低,投入不大倒是真的,否则版权开发第一炮就哑了,会打击人的积极性,对后续事宜不利。

    张晗也查过这方面的资料,除了个别种田文卖出过影视版权,其余都是石沉大海,而这极少数卖出去的,也只一部小说拍成了电视,反响平平,其他更是连点水花都没扑起。

    这估计就是小说跟影视受众不一致导致的差别,张晗对此倒是没觉得多遗憾,上辈子,他连版权的影子都没看到,也压根就没想过,现在第一本书就能出版,已经超乎他的预料。

    几天时间过去,《渔夫逍遥行》预售涨得虽慢,好歹也是以千计数,照这个势头下去,最终图书销售量过万应该不成问题,具体能有多少张晗心里也没底。除了市场不容易把控这个因素之外,最主要还是他对出版情况没有实际概念,网上查的终究只是一组组数据,无法联系到个人身上。

    能过一万册底线,这个成绩起码能对裴靖宁有所交代,不至于第一个开发出来的版权项目就无疾而终。

    张晗便没再关注这些,反正他看再多,对销量也没影响,宣传之类还是看龙城出版社,无论是他还是辰星公司,都只需配合出版社行事即可。

    大力宣传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对出版情况非常看好,显然,《渔夫逍遥行》目前还达不到如此水准。不是《渔夫逍遥行》不行,而是张晗名气太小,没有多少人买账,至少在实体出版上是如此。从目前情况来看,龙城出版社明显不愿意为此冒险。

    《巅峰归来》马上就要下游戏类封推,锦尘被叫到会议室。

    该策划案项目负责人运营部白经理见人到齐,示意助理将资料发给在场所有人。

    一时间,会议室无一人说话,只有沙沙的翻书声。

    过了一会,见众人目光都从资料上移开,白经理方才出声:“马上就换榜,诸位有什么看法?”

    “这书成绩只在游戏类台柱子之一的箫音漫天新书之下,继续推出成绩的可能性不小,但要冲出游戏类,扩大到绿原,甚至整个网文圈,我看很悬。”

    “附议,这书就算在游戏类都是小众,小众中的小众,要推起来可是难上加难。”

    “这点谁都知道,你们就别废话了,从封推情况来看,这书潜力不小,要只在游戏类打转,这就有违当初立项的本意,要真到此为止,那这个项目可以叫停了,没必要再继续。连试推都不敢,这也太怂了,怎么也得尝试一下再来全盘否定。”

    锦尘作为辰晗跟运营部门之间的纽带,他很少发言,毕竟这不是他的专长,听着众人唇枪舌剑,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他听得津津有味。这种情况他以前可是无缘得见,不好好欣赏一下其他部门同事的“英姿”怎么行?只要不是放弃《巅峰归来》策划,他乐得在一旁看热闹。

    可惜,这个如意算盘不好打,很快战火便波及到锦尘身上,白经理直接点名,他也不能再当河蚌,一言不发,转头问道:“白经理,你们打算《巅峰归来》一文什么时候上架?”

    “这个要看这书的成绩,预计最晚会在三十万字左右,再往后推,其他网站还行,我们网站就有些不合适,最理想的状况是二十万上下,按《巅峰归来》目前更新的速度,也就是两期推荐之后。”

    “这么算,这书最多还能有四次推荐,快的话只有两期,协议上注明,入v前这期会进行大力宣传,并把《巅峰归来》一文八成收益全部用作慈善一事宣扬出去,那之后,事情恐怕就不受我们控制,实际上我们顶多还有三星期时间能正常运营?”

    白经理点头示意这个情况没错。

    锦尘不是专业人员,他能做的有限,只能提出一个大概方向,其余都得靠运营部门操作,真让他自己上,他自问不够格。

    沉思半晌,锦尘开口:“计划已经开始,不可能中途停止,否则就是违约,这会影响我们公司声誉,不过,相比起《巅峰归来》入v之后可能带来的损失,现在刹车还来得及,毕竟目前这事也就在业内引起了一些关注,广大读者还不知道,及时止损并不晚,也就浪费一个封推位而已,真等到了那时,我们就是想停手都不行。”

    “说这个做什么?项目组都成立了,怎么可能半途而废?”

    “那你们刚才说那些有何意义?既然只能往前,计划就不要这么保守,不要考虑《巅峰归来》能否推出来,只管根据它的现有成绩,制定最合理的策略便是。”

    白经理望了锦尘一眼,心想着做事哪那么容易?要是《巅峰归来》成绩越推越好,那他们自然会将利益最大化。可要是成绩进入瓶颈之后,再怎么推都难有起色,还大力推,到时候责任谁来承担?

    要知道网站自家旗下推荐位还好,虽然可能少了一部分收益,至少不用往外掏钱,其他那些推广措施,那可是多半都实打实需要金钱开路。没有进账跟往外掏钱,这感受可大不相同,尽管其实真说起来,两者并没有实质性区别,都给公司带来损失,但人就是这么个奇妙的生物,少赚钱跟亏钱在大家眼里完全是两码事。

    本来《巅峰归来》这个策划方案只关系到韩总编锦尘主编等人,可要是推广出了问题,那就是他们策划运营部门的责任,到时候双方有得扯皮,锦尘的话听听就好,最终还是要看他们自己。从这方面来说,其实两者存在竞争关系。

    不过锦尘有一点说得没错,既然计划不可停止,那确实没必要瞻前顾后,想太多也不是好事,市场瞬息万变,任何一个决策都该果断。

    之后,白经理没再主动问锦尘,同项目组其他人开始就此事商讨可行性方案。

    锦尘见好就收,他只是参与者,不是决策之人,将项目组的人往前推的目的已经达到,再说就要遭人白眼了。

    商定之后,众人鱼贯而出。锦尘刻意落在最后,等大家都走出会议室,他才收拾好东西往外走,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意,估计这次会议的结果不错。

    很快便到了换榜日,张晗半上午便收到锦尘发过来的消息,让他在下期榜单上,每天更新两章,不要多更,也不要少更,现在要控制一下字数,一天两章已是极限,否则字数过多,到时候上架不太好看。

    这点就是绿原的特色,大部分书在十来万字符合要求便会入v,成名作者会放宽要求,用来积攒数据,但那顶天也就坚持到近三十万字,一般都会在二十万字左右上架。反正绿原读者早已习惯这样,迟迟不入v反倒可能被他们质疑这文是不是质量太差,都这么多字数了还入不了v,要真被这种想法误导,那可就得不偿失。

    张晗对此没有异议,两章是他发文一贯的频率,一更太吊人,三更以上偶尔爆发还行,天天这样,他不是做不到,但这太过累人,他现在还要兼顾《渔夫逍遥行》,宁可少发,也不想强迫自己天天赶稿,这太难受了。

    之前是两天三更,现在是两天四更,区别不大,张晗看了一眼存稿,心里一片放松,就算他出点意外,也足够发个十天半个月。

    到了下午,张晗便知道锦尘为何这么要求,《巅峰归来》这一期又是封推,不过不是游戏类封推,而是首页封推。

    这个推荐位效果不比收藏夹第一页差,而且它能挂一周时间,收藏夹只有一天,高下立见。

    游戏类小说上游戏封推大家顶多嘀咕几句,毕竟《巅峰归来》的成绩在那摆着,编辑看好新人,想推一把也算合理,但直接顶到首页封推位置上,不服的人可就多了。

    网站早就料到这点,直接给各主编下了命令,让他们约束好自己组下作者,别发表恶意中伤言论。一时间,绿原旗下各个自有渠道都一片和谐,《巅峰归来》相关话题,正常讨论剧情,对此发表不满的网站不管,但挑事恶意引导的言论,第一时间就被删除,连张一跟王强都没多少用武之地。

    绿原只位居文创网之下,整个机器运转起来,能量不是小公司所能比,更不是两三个人靠手动删评所能相提并论。

    绿原这么做,导致部分作者对他们护着辰晗,誓要将《巅峰归来》推出一片新天地的行为深恶痛绝,站内不行,那就站外。他们还真不信,一本游戏小说能出多大成绩。

    第38章

    结果这些人并不能如愿,匿名黑《巅峰归来》的帖子一经发表,不消片刻,便不见踪影,直接被各门户网站给删除。

    见到这种情况,众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绿原这是铁了心要把《巅峰归来》硬推上位,还想在网文圈混的,再跟网站对着干可就真成了情商欠费。他们为何要匿名用小号发帖,还不就是怕被人逮着正主?

    至此,绿原旗下作者彻底消停下来。至于煽动引导粉丝去掐《巅峰归来》,还是省省吧,谁都不是傻子,这么明显的事情,大家一看就明白,没谁会这么蠢。

    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思索,便能明白,首页封推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每周都有几本能上,并不是每本都能出成绩,最终还是要看书的质量,书不好,再推也就那样子,极少部分更是恐怕连成本都未必能收回。

    这么一想,对网站这一做法始终耿耿于怀的人便释然了。有好资源又怎样,他们倒是要瞧瞧,一本游戏小说这么不计成本地推,到底能推成什么样。

    不过话说回来,首页封推还真是人人都想要的推荐位,不光作者如此,各编辑组都在竭力争取这个名额。封推位置只有五个,编辑组却是超出两巴掌之数,平均两周能拿到一次就不错。对于锦尘这组来说,平均数都达不到,没办法,他们组成立晚,旗下作者比不上前面的组,自是争不过他们。

    《巅峰归来》宣传推广属于单独立项,部分推荐位并不算在锦尘一组内,恰恰首页封推便是,而成绩却是计入锦尘编辑组,光这一条,就让其他编辑组羡慕不已,这等于是白得了一份业绩。

    锦尘却没心思去考虑这些,如今他的前程直接跟《巅峰归来》成绩挂钩,《巅峰归来》好,他就好,反之亦然,这种在推荐位上占便宜的事,放在以往,他会乐上半天,现在吗,压根就牵不动他的心神。

    游戏类封推《巅峰归来》一书成绩达到了预期,但那不算什么,真正大火的书,无一不是跨类别。过百万订阅,那不是说着玩的,通常收藏会有好几百万,甚至上千万。

    到了这种级别,收订比会随着书的知名度提高而上升,吸引了书原本受众以外的读者,比例若还是原先那样,那才是怪事。这点上,任何人都是如此,没人能例外,只是收订比提升幅度不同罢了,这就取决于书的质量和对读者的粘性。

    《巅峰归来》一上首页封推,锦尘便时刻关注着,张晗好一点,但也分了部分精力在这上面。成败在此一举,要是在这个推荐位出不了成绩,以后不是没有任何一点机会,但想推起来就难了,至少在绿原自有平台上是如此。至于其他渠道,张晗了解不多,暂时无法判断。

    半个小时过去,张晗刷新页面,被跳出来的数据吓了一跳,收藏和点击涨幅实在是惊人,比《渔夫逍遥行》上收藏夹时数据还要夸张。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两者间差距真有那么大,怎么说这也是他第二本书,有前一本书的名气加成,在书的质量相差不大甚至还有超越的情况下,《巅峰归来》站在《渔夫逍遥行》的肩膀上实在不足为奇。

    不过刚开始的数据做不得数,目前《巅峰归来》字数已经超过十万,看完了还能留下的那些读者,才是实实在在的成绩,中途弃文的那些不算。

    游戏类小说最麻烦的一点是受众小,很多人都对此类小说无爱,一看到书的类别,连点进去看一眼文案的兴趣都没有,直接就跳过。不过辰晗一个新人作者的书直接上了首页封推,噱头十足,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心,这一看,就看出了问题。

    张晗上辈子文字功底就不错,要不然,就他那样的写法,怎么可能保持均订大几千之数,甚至开始逐步向万订迈进?要是没有一定笔力支撑,那这就是奇迹。

    来到这个世界后,在alpha优秀基因加持下,张晗思维更为活跃,想象力更丰富,创作能力更强,在写文一途上将比上辈子走得更远,这已经可以预见,就是不知道到底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当初张晗写《渔夫逍遥行》,只是为了测试一下他的文风在绿原是否受欢迎。毕竟是两个世界,尽管除了性别之外,文化上并无多少差别,但不试过,谁也不知道结果,他这才选了这么一篇除了文字功底之外,其他一切都很平常的小说。

    结果已经表明,张晗跟上辈子一样,能在网站立足,那接下来的小说自是要以故事取胜。只是中间出了一点差错,《巅峰归来》被推上位,他只能等《渔夫逍遥行》结文后再来准备新书。现在他可没精力再开第三本,三开太耗费心神,搞不好三本书写串了都有可能。

    张晗笔力的提升很明显,《渔夫逍遥行》就见证了这一过程。最初那些章节,是张晗来到这个世界没多久就写下,那时张晗与原主的身躯融合度不高,水平基本跟上辈子持平,后来那部分是存稿再修,因大体框架无法改动,即便那时他已经意识到这点,再改也修不出花来,顶多就是使文章阅读起来更加流畅,其他的他也无能为力,往后那些章节,却是在这之后新码,笔力更胜一筹。

    这一点不用其他人来验看,张晗自己就能感觉到。《渔夫逍遥行》分成了三个层次,文的质量前后不一,要不是行文风格基本一致,恐怕会被人拿这个来说事。代笔一事虽然不光彩,却是从古至今都存在,从未被消灭,如今的网文圈也一样,只要不被抓住,别人最多也就臆测一下,并不能拿请代笔之人的作者如何,除非有实质性证据。

    大部分读者文学造诣水平只一般,但他们能感觉到,《渔夫逍遥行》越到后面,阅读体验越好,弃文率反而开始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