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绿皮火车

分卷阅读1

    小说下载尽在 御宅屋【你的用户名】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绿皮火车》作者:景泰蓝1643

    文案:

    一个长寿到足以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老人在生日当天死去,

    多年后,一列从旧时代过渡到新时代的绿皮火车缓慢开启,

    在不同乘客的故事之间穿针引线竟发现了洪水滔天的真相,

    不完美的世界竟如此可怕吗!

    (注:小说只是略有科幻背景,请喜欢硬科幻的人去别处寻觅佳作。)

    内容标签:

    搜索关键字:主角:没有主角 ┃ 配角:每一个乘客都是配角 ┃ 其它:

    ☆、序章

    一.

    新时代早就来临了,科技的发展速度简直比乘了火箭还快。漂亮又便捷的高科技产品像一个个微笑的可人儿轻盈的迈着大步走入人们的视野,眼花缭乱迷了心智还来不及呢,谁还会留神那些扫码付款的落后的生活呢?开发商早就把全球各地的市场捉摸个通透,无论是网吧里打游戏的小伙子,公园里散步的大妈,还是超市里站岗的保安,养了一群猫狗的宅女,大家个个都别想逃出生产者计划书里代表市场的那整个圆。

    没办!谁叫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产品一代比一代完美。不,不,不,用完美来夸赞并不合适,或者说完美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符号,一个最基本的摆设罢了。在不知哪位聪明人开发出完美的一代产品时,完美就渐渐不再成为有用的衡量标准,论及其在一个世纪以前竟然能成为一些人终生追求的目标都会令人发笑。当然会有些专家忧心忡忡的发表一些看法,聚在一起下象棋的老大爷也会高谈阔论几分钟,可失去了真正的“完美”标准的世界真的有什么可怕的吗?或许会有些可怕的地方,但大多数人才不在乎这个。

    “生活嘛!只要每天都在进步,时时都方便舒适美滋滋的不就是完美的吗?还有啊,所谓“不完美才是真的完美”,失去了完美的世界不就是不完美的吗?不完美的世界不一直以来都是完美的代名词吗?所以我们一直活在最好的世界里啊!干什么自寻苦恼,做一些“失去了才知道珍惜”的无聊之事,有这个闲工夫,我还不如多喝一杯增重药呢!”

    二

    “你说没有了完美的世界竟然不可怕吗?我要是你亲奶奶肯定抽你两个耳光!你在这里向四周看看以为满眼来来往往的都是人吧,其实啊,每个人的生命都轻薄的没有重量,这地方再空旷不过了。”

    说上面这话的是一位以长寿出名的百岁老人,她一辈子都是个普通人,唯一不那么普通的两件事都使她在网上火了几天。第一件就是她的长寿,长的可怕,长的令经历一个世纪劳苦的她都觉得不可思议,长到差一点为她打破迪尼斯世界纪录。第二件就是她上面这些话,更准确些说是她临终前的最后遗言。

    说这话的那一天是老人的生日,只要她活过那一天,她就是新的世界纪录保持者了,这在她的平凡家族可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她自己的一双儿女准备了顶级的“珠玉”生日宴,老人却并不领情,她固执的要去火车站里呆着,一呆就是一整天。这可是件奇事,更何况是位将要打破纪录的长寿老人,记者们从门门道道里打听得消息后一股脑儿都挤来了。老人被围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双眼被闪烁的灯光刺激的眯成一条缝,一张脸皱皱巴巴的,鼻孔里呼吸着浑浊的空气,嘴角却在微微上扬。一个记者看见老人在笑,积极地凑上去问她问题,老人在平日肯定是会恼的,那一次她非常耐心,不过耐心的时间非常有限,她说完上面的话便完全闭上了嘴,竟然像是睡着一般就那么去世了。

    失去一个有力的世界纪录得主固然可惜,然而祈福保佑的话还没来得及发上网,新的争议就完全送走了悲伤泛起的小小波浪。有人说这是老太婆活的不耐烦的疯话,有人认为如此高寿的老人不会有这样的认识,还有人扒出老人的背景,发现“她是个相当顽固死板的人”,这在网上还引起一波新的口水战,什么冒犯老人隐私,什么新时代的生活态度,什么尊重逝者之类的话也都一股脑儿冒出来了。事情最终以以新的热门翻了此事的篇为结尾,但无可否认的是,大家都因为老人的话感到不舒服,具体哪里不舒服,谁也不能诉之于口,人人都是既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胆量。

    因为老人掀起的热门附带着使火车站上了几次热门,这对火车站来说也是常有的事。火车站嘛!

    五湖四海的人扎堆的地方,大千世界中生长的各色人类集散的地方,随便一排座位都能集齐全国各省市的人民,人来人往,人山人海,放眼望去哪里不是人?人多的地方是非自然也多,上个热门还真是寻常的不得了。

    话说回来,热门也有冷热之分,火车站上过的热门虽多,热的话题总是那么几个。最便宜的远行交通工具啦,晚点四十八小时啦,每斤票价又上涨啦。看吧,来来回回,反反复复,仿佛是块万年嚼得出滋味的糖,万千网民用力的嘬着它。

    说来也奇怪,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有了新时代几乎不费时间的瞬移交通,人们居然还乘坐早就该陪同它那展览在博物馆里的伙伴去的绿皮火车,这种现象令人觉得不可思议吧!

    西方经济学家对此可没少研究,“绿皮火车之谜”的命名也由此而来。

    其实吧,这种谜题随便找一个乘车人就能获得答案了。

    “便宜喽!不过每斤票价再涨涨我连火车都坐不起了。”

    作者有话要说:  小说缓慢更新中,希望你们喜欢!

    只是略有科幻背景,在创建新文时其实没有找到合适的分类选项和标签,故而用科幻当作避风港了。喜欢硬科幻的人请另寻佳作,喜欢软科幻的人可以继续留下来读一读,还是值得期待的!

    谢谢大家!

    ☆、旧时代

    10车6号中铺 李琪

    在校大学生

    41kg

    一.

    “灵感就像弹钢琴时手指间跳动的音符,不管它在听者耳中美妙与否,它的消失的确可以用转瞬即逝来形容。”

    这句话是李琪自己写的,每每换了新的本子,她都会认真的在封面用整齐的钢笔字写下这句话,这样她就时时刻刻都能看到它,顺便警示自己一下。她有太多后悔的时候,明明知道那是个不错的灵感,脑中却只有个模糊的印象,像是透过挂着雨滴的窗户看风景,心生向往,却无从清楚地欣赏,讨厌的感觉!

    没错,李琪日常会写点东西,正儿八经的散文小说也好,灵感悄然袭来时匆忙写下的随笔也好,她握着笔总要写点什么。没有目的的写,写成一本后仔仔细细的读,读过之后感触一番再接着写,写得多了,本子厚厚的放在书柜里,透过玻璃安静的看着也是种幸福。

    “绿皮火车依旧是记忆中不新不旧的模样,行李架和下铺的床底总要放的满满当当,干净的被单会不小心露出发黄的被芯,这些都有些不合我的心意,好在金子般的阳光透过玻璃窗尽情的洒在我的床上,沐浴其中便会使我轻松的放下一切。”

    火车突然变轨了,整个车厢像是不愿改变原路般剧烈的震动起来,李琪行云流水般的书写不得以暂停了。她有些懊恼的用手指戳着碰巧出生在震动一刻的变形字迹,重重将笔尖压回松裂的笔帽里,一个翻身平躺在卧铺上。

    头顶是深蓝色的上铺床垫,上面绣满了说不出名字的花纹,周边还缝着矫情的荷叶边,没有美感不说,反倒是个累赘。这就像写一篇文章,本身的水平不高就算了,非要画蛇添足的模仿一些名人佳作,李琪觉得那样一点意思也没有,一点作家个人的影子也看不见的文字不如不写。在写作之路上李琪自知只是个菜鸟,只够得上在大家之言下啁啁学语,可对于这个观点她具有十足的自信心,一嗓子能叫醒整个林子里的鸟儿。

    李琪写东西时最注重个人的特质了,她坚持自己的个性,只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一向如此。略微可惜的是,她想写的并不怎么是读者想看的,这是她写作路上早早遇到的拦路大石,起初她也纠结过,抉择过后便一直坚持到现在。

    文章能投稿的地方并不多,粉丝也保持在很低的水平,她当然会在意,可时间将内心打磨的圆滑,个人之外的事物如流水一般轻轻地来去。不能被采纳的文章细心地收集在本子里,得以面向广大世界的文章就当做生活的一个意外之喜,即使只有几十块的稿费,她都会跑去附近的便利店小吃小喝满足一顿,毕竟,这是生活的头等大事。

    想到此处,李琪顺手翻出上衣口袋里的手机,快速的键入密码,第一个打开阅读软件。个人首页很是平静,前两日投送的稿子一点消息都没有,看来又是石沉大海了。这都是常事,李琪几乎没有情绪变动的点开了关注作者的新文翻看起来,文章更新的时间才不过十分钟,评论已经很多了。

    “知道你喜欢写讽刺,可写这么多不觉得累赘吗?”

    李琪翻到这一条评论时停顿下来,她的厌恶感立刻顺着嗓子眼冒出来了。这人真讨厌,听他说话败坏心情,与他对话浪费口水,简直与自己接触过的一个编辑一模一样!那编辑自负手上有许多金牌作家,说话语气傲慢异常,这个李琪倒也能忍,可那人竟然说自己小心呵护的作品“不过是在市场上堆积的快要溢出来的书堆中又扔进去的一本书”,这是深深的侮辱,对李琪如此,对她的作品更是如此。

    鄙夷的关上手机,李琪嘲讽的笑了一声。看着抖动不停的荷叶边,她更讨厌它了!

    二

    火车行驶约一个小时了,车厢里的人们不似刚上车那般拘束了,试探性的攀谈声和随意的聊天声像火车顶端的冷气一样慢慢在车厢内散开了。李琪低着头弓着腰坐在狭窄的中铺上,她无意开口说话,仿佛发呆似的盯着对面5号空着的中铺。

    阳光也洒在5号的床铺上了,非常完整的一大片。床上的光影在变幻,不时有一闪而过的阴影打破整块的阳光,若是能再规律些,配上这些愈渐嘈杂的声响,与老电影的开头便是孪生兄弟了。

    像李琪这个年龄的人很少有看过老电影的了,李琪也只观看过一次。这虽不是什么难忘的事,但由于怀念奶奶的缘故,她这两年对于旧时代的东西都有种特殊的情感,不仅将家中与奶奶有关的物品和记忆都小心的保存着,还主动去寻找并接触旧时代的物品。

    有一阵子她变得特别疯狂,东西买了一大堆不说,每日必要读一读奶奶留下的笔记本和信封。一次她沉在一封信里无法自拔,出门也看着它,吃饭也看着它,过马路也看着它,差点出了车祸。李琪的父母知道了很生气的要求她把所有东西都扔了,李琪当然不会这么做,她主动搬了家,找了一个刚刚够养活自己的兼职,在一个小公寓里住下了。

    李琪从小就知道父母不能理解她,正如他们不能理解奶奶的固执那样,无论他们如何努力,爱并不会万能的赋予他们理解的能力。

    “妈,您就少吃一点,时代变了,不兴多吃多福这一套了,多吃多‘付’倒是真的。”

    “我不胖,也不常出门。人啊,应该健康的活着,别为了钱连命都不要了。”

    “瞧您说的,咱们家还不至于,健康当然是应该的,可是您想的‘健康’都是旧时代的观念了,新时代的医学科学不都证明了吗,30kg是健康的临界值,20kg才危及生命呢。家里人都保持在40kg左右是最为合理的,既健康,又足以显示我们的身份。”

    “好,我这身肉倒是不符合身份了?你一个堂堂正正的公务员怕什么?”

    “妈,我这都是为了你好,你怎么不听劝呢?”

    “好,我听得劝,你爸劝我少喂奶给你吃时我就该听劝了。”

    爸妈听到奶奶的话便闭口不言了,长着不少皱纹的脸沉了又沉,怒气充分的彰显在愈渐粗鲁的动作上。奶奶到底是活了大半辈子的人,胃口好的令她引以为傲,盛给李琪的饭菜连一粒米都不会少。

    奶奶,从旧时代中经历风吹雨打熬到新时代的坚韧女性,固执的坚持着数十年生活中养成的习惯,新时代将她的儿女打造成与时俱进的好公民,也把她挂念了一生的伴侣尘封在时光的滚滚烟尘之中。她看着家中的器物一样样被扔去化为灰烬,仿佛自己与过去的联系也一丝丝被抽离,虽说是日新月异的进步社会淘汰了落后的社会,但她没有来的心慌,她清晨行动迟缓的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时,面对林立的高楼和各奔东西的车流,她更觉得自己是个被抛弃的可怜人。

    有一次奶奶对着空气说话被李琪听见了,那时候年龄小以为奶奶在自己玩,日后便慢慢品出其中的苦涩了。近些年,奶奶的空气朋友越来越多了,拎着一个小布包在小区散步时奶奶会一个一个介绍绿化带里的草木品种,看见小孩子嬉戏玩闹时奶奶会乐呵呵的话起家常,夜晚准备入睡时奶奶便对着没有星星的天空诉说心事。

    李琪偷听过,她穿着袜子蹑手蹑脚的,一只耳朵紧趴在奶奶紧闭的房门上,另一只负责放哨。

    “你们这些人留我一个活这么久,再活我可就成老人精了。我当人精做什么呀,晒成肉干儿给人吃吗?太惨啦,那样太惨啦,你们哪一个心疼心疼我,去看看我的寿命还有多久,给鬼差求求情一并划去吧,起码给我留个体面地死法。”

    李琪又惊又惧,像是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般浑身颤抖的回了房间,她不记得自己是如何躺上床的。

    这个十几岁的少女头一次品尝了不眠之夜的痛苦。

    三

    列车员声音甜美却毫无歉意的播报着火车晚点十个小时的消息,李琪长叹一口气,身体向后一仰制造出闷重的砸床声。这行为若在平日定会引人注目,在这说话声热闹红火的快要爆炸的车厢内不过是沸水水面鼓裂的小气泡。

    没有读书和写作的念头,没有食欲和困意,没有目的,十个小时又该怎么消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