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琳当年并无恶意的摘下了一颗苦果,在众人面前,她小心翼翼又按耐不住喜悦的第一个吃了一口。
呸!呸!呸!
“你种的果子难吃极了!”,陈静琳一甩手将咬过的果子扔到老农身上。
老农跳着脚哈哈大笑,他一支手拍着大腿,另一只揭开伪装的面具。
原来是生活!
陈静琳恼羞成怒了,她重重推倒靠在果树上的梯子,使它成为拦截在自己与生活之间的障碍。
“我受够了,从此之后我一个人上路。”
生活不再笑了,他直直站立着,梯子拦着他,他望着陈静琳,脚边滚落着果子,全身上下僵硬着,他成了陈静琳走过的路旁边的一个雕像。
果子掉到地上,雪白的果肉滚上了肮脏的尘土。
如果没有人怜惜它这副模样,那它就会一直在原地腐烂,直到有一天化为尘土。
三.
火车晚点了十个小时!
陈静琳的差事泡汤了,连渣都不剩,可她早已不再抱怨了,她聪明的选择转移视线。从她幸运获得的靠窗座位向四周看,各式各样的人,除了撒谎的50kg女孩儿,总的来说都挺符合绿皮火车乘客的身份。
有一个40kg左右的人,她看起来很眼熟,不是萍水相逢擦肩而过的那种眼熟,也不是万千人海中的大众脸那种眼熟。该怎么形容呢?她的打扮很怪,一身穿着并不符合她的年龄,倒像是某个旧时代电影里逃出来的演员。她不与人说话,安静的躺在床上想事情,沉默着弯腰写着什么。她有种与这个热闹喧嚣的车厢格格不入的感觉,时光仿佛在她身上静止了,甚至有倒流的迹象。这样的人陈静琳并不认识,可她确实觉得女孩儿很眼熟,究竟是为什么呢?
真奇怪!
怪?
一个扎着马尾穿着校服的年轻女孩儿从陈静琳的记忆中苏醒过来,她的音容笑貌,她的身家背景都鲜活的跳起舞来,当年的种种手拉手自动铺成一条回忆之路,女孩儿就在路上一蹦一跳的唱着歌过来拉陈静琳的手。
女孩儿是个怪女孩儿。
她不亲近父母,她喜欢与奶奶独处。她父母都是公务员,可她吃饭总是胃口好的不得了。她穿校服时用老旧的橡皮筋扎一个马尾,她不穿校服时披着头发穿一身旧时代的过时衣服。她上课时偷吃糖果,她下课时安静的写东西。她上下学时总是一蹦一跳像个小姑娘,她走向父母的单位时慢吞吞的像蜗牛。她回家时哼着老调子的歌,她呆在家时沉默的如同哑巴。她对着小猫小狗露出最明媚的笑容,用纤细的手指轻柔的抚摸它们;她对着平日熟识的人冷漠着一张没有表情的脸,用全身抗拒着别人的碰触。
女孩儿似乎很敏感的样子,没过多久她就发现了自己的存在,不过她似乎乐于此道,仍旧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偶尔她会猛地转过身吓自己一跳,也会在人流之中快速跑动发起一场你追我赶的游戏,最过分的一次,她不知从哪里找来一个拍立得,趁着陈静琳发呆的时候猛地咔嚓一下。照片被她高高的举在手上,流动地空气吹着照片,一个熟悉的却又陌生的自己显现出来。照片上,自己的面容是多年来每天见到的,自己眼里的东西却是读不懂的。
女孩儿主动找上陈静琳的那一天下着小雨,陈静琳穿着厚厚的外套站在一棵梧桐树下等待。女孩儿朝陈静琳笑了一下,她递过来一张叠的整整齐齐的字条,陈静琳被她的笑容晃得发了痴,也不记得自己是如何接下字条,又是如何目送女孩儿离开的。
那个怪女孩儿一蹦一跳的走远了,她的马尾在身后一甩一甩的跳动,她还是哼着老旧的歌谣,不过这次陈静琳听见了她的歌声。
“等待着你,等待你慢慢的靠近我,陪着我长长的夜到尽头,别让我独自守候。等待着你,等待你默默凝望着我,告诉我你的未来属于我,除了我别无所求。你知道这一生,我只为你执着,管别人心怎么想,眼怎么看,话怎么说。”
四
初入职场时陈静琳还是个心怀理想且积极向上的年轻人,她最初的起点是娱乐记者,与理想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陈静琳一面抱怨着生活,一面奔波于各种可能的八卦现场。领导还是欣赏她的才能的,给了她转为经济记者的机会。聪明的她选择了一个亦可充娱亦可深思的题材,不仅第一时间就赶到了火车站,还第一个上前去国内有望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长寿老人。
这便是她沾沾自喜时食下的苦果。
谁都没有料到老人在回答完一个问题后便悄然离世了。当老人闭着眼歪头靠在一边时所有人都以为她是累了,大家都怀着满满的问题,可长者在前,迫切的心情还是可以忍耐的。
一分钟过去了,老人的儿子小声向媒体朋友们道了声抱歉。
两分钟过去了,老人的儿媳亲切的蹲下身去拍了拍老人的手臂。
三分钟过去了,现场慌作一团,闪光灯将原本昏暗的火车站闪成白昼,老人的儿子儿媳相拥而泣。
四分钟过去了,不少记者申请了现场直播,口吐莲花般报道着故事的始末。
五分钟过去了,老人的儿子怒气冲天,他如斗牛一般冲向陈静琳,一下子把她撞翻在地。老人的儿媳用女性独有的尖细嗓音大喊着:“杀人凶手还命来!”
六分钟过去了,老人的儿子和儿媳被同情的乘客们围起来劝着,陈静琳被车站的保安架起来走向四面无窗的房间关起来。
十分钟过去了,新闻中陈静琳的名字被屡屡提起,派出所的警察正火速行驶在赶来的路上,老人的儿子和儿媳又抱作一团哭了起来,陈静琳如梦初醒般慌了起来。
半小时过去了,事情发生时在场有关的人全都被带走了。陈静琳在警车上无助的哭泣着,几分钟前,她的母亲得知消息后昏倒在家,她的父亲哀愁的责怪着女儿。
三小时过去了,整件事的报道已经延续到法庭,闪光灯闪烁一片,法官庄严地宣布开庭,陈静琳眼前发黑。
一天过去了,网上掀起各种风声的争论,陈静琳在几乎崩溃的状态下关掉手机,她独自一人躺在黑暗中放声大哭着。
三天过去了,陈静琳戴着帽子和口罩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汗流浃背的拎着最后一个行李箱离开曾经属于自己的可爱的家。她被法院判了巨额赔偿,存折里的数字还不过五位数,她只有将手头父母留给她的小房子卖掉。那是个不错的房子,阳光很好,位置很好,哪里都很好。
五天过去了,人们快要淡忘快要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长寿老人了,陈静琳则不然,她在网上疯狂的爆料老人的隐私,她要夺取老人的家人仅剩的尊严。
七天过去了,陈静琳的仇很如洪水滔天,她虽然成功掀起了网民的愤怒和口水,但她丝毫没有伤害到老人家人的廉耻心。她乔庄打扮一番,没费多少功夫便找到了老人的孙女,她跟踪这个扎着马尾唱歌的女孩儿,她监视这个唯独与老人亲近的女孩儿。
半个月过去了,女孩儿似乎发现了陈静琳的存在,不过她装作不知道的样子,真是个怪女孩儿!
九十一天过去了,女孩儿给陈静琳留了张字条,上面写着:“奶奶她是自己决定去死的,她早就想好了。”
三个月过去了,陈静琳又回到单位工作了。圈子里的人都知道事情的始末,领导自然也知道,他没有为难她,大手一挥,她便又去做小小的娱乐记者了。
五.
“请问您有什么对年轻人的劝告吗?”
“多吃些,能吃是福。”
“看的出来您的劝告是真心的(笑),那么作为有望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新得主,您有什么话想对现在的记录保持者说吗?”
“你是个有福之人,我真羡慕你。”
“您也是多福之人呐!(笑),我特别羡慕您,您有什么长寿秘诀吗?分享给我们吧。”
“没有,这么完美的东西不存在的。”
“现在是新时代了,完美是可以实现的,我相信终有一天长寿的密码会被破译。”
“孩子,那样你不怕吗?”
“(笑)怎么会?我期待还来不及呢。”
“你说没有了完美的世界竟然不可怕吗?我要是你亲奶奶肯定抽你两个耳光!你在这里向四周看看以为满眼来来往往的都是人吧,其实啊,每个人的生命都轻薄的没有重量,这地方再空旷不过了。”
六.
陈静琳从梯子上飞快的下去了,她来不及穿鞋便跑到玻璃窗边,两只手趴在玻璃上,十指的指纹留下了印迹。
车窗外的站台上乘客们如释重负的大步流星,那个怪女孩儿被挤在人流中慢慢前行着,越走越远,乘了电梯便完全消失了。
陈静琳长呼一口气,面前的玻璃窗上出现了白蒙蒙一片。她用手使劲擦掉白雾,对着格外干净的玻璃窗拍了拍脸,窗上映出的她也拍了拍脸,她们不约而同的笑了。
“尊敬的旅客,感谢您乘坐本次列车,祝您旅途愉快。”
作者有话要说: 注:第三节末尾的歌词出自王若琳“一生守候”。
☆、陶源记
10车7号下铺 陶玉
股东
54kg
一.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竭力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登时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渔人眼观异世,耳听奇闻,赴要享酒食,怡然自乐。停数日,观水中影,如梦初醒,速速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玉在家中的藏书馆第一次翻阅到陶渊明时便爱上了这个生活在比旧时代还腐旧的年代的同姓聪明人。她清楚自己与他相隔的不只只是漫长的历史,可还是不可救药的爱上了他。她爱他用一本书就可以读清楚的人生,她爱他看透了樊笼后隐逸清净的生活,她最爱他来去无踪却又恰到好处的出现在她心上。
陶渊明是个自在的人,他化为人形时就捧着酒葫芦畅饮,不饮酒时便放一张无弦琴在膝上弹,有时他会化为一只啁啾的鸟儿,偶或是一朵怒放的菊花。不管他以哪种方式出现在陶玉的生命中,她总会欢喜而幸福的跟追着他。
遇见他之前,陶玉仿佛迷茫的行走在森林之中,周遭都是大雾,她肆意跑着叫着,什么都触不到;遇见他之后,大雾渐渐消散了,他一直陪着她在林中游逛,他们欣赏着人生的种种风景,约定着互相陪伴一生。
陶玉的爱是隐秘而伟大的。
伟大自不必说,跨越了几乎不可能的一切才成就的爱情自然伟大。
隐秘就只是陶玉的个人战了,她需要时时刻刻提高警惕,小心翼翼,不留痕迹。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爱情并不困难,来自家族和阶层的压力才是毁灭他们爱情的根本力量,毁灭的方式异常简单:作为家族不喜欢的继承人之一,败坏名誉便抹去其存在。陶玉知道这份爱情会以她生命的终结而消失,但那也好过压力之下破碎成粉末的悲剧。她愿意为了爱情而结束生命,所以她誓死捍卫生命来守护自己的爱情。
当家族要求陶玉出席宴会时她把自己打扮的光彩照人;当一个优秀而肥胖的年轻男人邀请她跳舞时她笑着挽上了他的胳膊;当家族把待选的未婚夫逐个介绍给她时她娇羞的做出了选择。现在她是个订婚之人,马上就要成为别人的新娘,即将组建瞬移阶层中一个新的家庭。
你问陶玉后悔吗?不后悔,从始至终选择都在她手里。
你问陶玉愿意吗?不愿意,从始至终她都别无选择。
戒指戴在陶玉手上的那一刻,陶渊明出现在了台下。他一身布衣,身材瘦弱,与邻座西装革履的胖子形成鲜明对比。陶玉就呆呆的望着他,他们彼此都太了解对方了。甚至不用陶渊明开口,陶玉就知道他生气了。从未有过的气愤驱使着陶渊明离开,与当初使他离弃官场的决心不相上下。
陶玉隐瞒着所有人偷偷来到了火车站。她拎着轻便的小包站在一家商店门口候车,车站气味刺鼻,令人眩晕的人群在流动,黑色的人头像溪水上的闪动波光,各种方言混杂出奇特的新世界。
人流本来是缓缓流动的小溪,待到检票口开通,各个支流便都争先恐后的涌进来了。流水泛滥成灾,挤在其中的陶玉不能自已的前后碰触着不同人的肢体,不时有叫骂和争吵声传入耳中,时间仿佛被刻意放慢了,短短的二十分钟使人恍惚中看见一个世纪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