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逃亡历1年4月27日,方舟已经抵达了和湖星云最近的地方,所谓湖星云其实方舟航线附近的一片反射星云,这种星云依靠反射来自周围恒星的光线来发光,由于反射对蓝光比对红光更有效率,因此反射星云一般呈蓝色。湖蓝星云目前距离方舟三千五百光年,从我的角度看去这片云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圆形湖泊,当然鉴于它十光年的超长直径我觉得叫它太空之洋似乎更加的贴切。
本来方舟会从距离星云大约七千五百光年的地方滑过,但从两个月前开始,快子探测器总会从湖蓝星云的方向接收到一些时断时续的奇异信号,这种信号不同于任何一种干扰杂波,根据接收器反馈的信息来看有什么东西在通过一种特定的方式干涉身边的空间,这种干涉信号就如同是人类早期制造的曲率引擎,不过这种穿越空间的尝试在后来却是以全面失败告终,所有的理论都被推翻,光速壁垒仍然是人类宇宙航行中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
于是灵溪对方舟的航向进行了轻微的调整,方舟最终进入了一个垂死的恒星系,如果星云内真的有什么东西,借助恒星的重力场方舟也能相对轻松地完成转向。这是一颗古老且孤零零的蓝超巨星,它的半径与红巨星状态下的太阳相当,质量约为太阳的十九倍。但其表面温度达到了九千摄氏度,目视波段光度更是太阳的二十万倍,其内部剧烈的核反应已经快要耗尽这颗恒星内核的能量,大约数千年内这颗恒星就会在一次超新星爆炸中壮丽谢幕,只留下一个密度极高的白矮星或是一个黑洞。
进入了这个星系后快子探测器接收到的奇异信号愈发清晰了起来,快子被某种不可知力量扰动并以一种复杂而有规律的频率在宇宙中震荡。通过信号的强度灵溪检测到目标正在逐渐靠近方舟,大约十五天后就会抵达蓝超巨星的重力场。它们的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于能够在大半个月内跑完光一年的路程。
我跟灵溪商讨了一下,决定在这个星系停留一段时间。在超光速飞船的研发过程中,曲率飞船的导航一直是一个难点,曲率引擎启动后飞船就会进入亚空间,由于处在亚空间中的飞船对于现实世界来说可不见,所以常规的导航手段对于曲率状态下的航行就不再有任何帮助,要想在亚空间导航就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引力源,恒星等大型天体就如同黑暗中的灯塔,来自它们的引力会使包括亚空间在内的空间纬度产生明显的扭曲,这些畸变点就是曲率飞船在航行中的一个个信标。方舟附近十光年内只有两颗恒星,一颗是方舟所在的蓝超巨星,另一个则在对方的背后,那是一个刚刚经历了原恒星阶段的幼年恒星,充沛的氢燃料让这颗仅有太阳大小的年轻恒星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和热。年轻恒星,曲率飞船,蓝超巨星,这三者构成了一条直线,以外星飞船目前的路线来看蓝超巨星强大的重力场势必会挡在飞船前面,如果后者不想一头撞上去的话它肯定会在重力场边缘减速并脱离亚空间。
方舟正以光速的百分之五在恒星重力场中前行,我在距离恒星5au的地方投下了一个探测器,这种探测器搭载了量子纠缠通讯设备同时也附带了一个信号广播塔的功能,方舟本身则运动到了恒星背对着未知飞船的一边,一旦情况不对强大的零点推进器在过载状态下能够为方舟提供最多50g的加速度,惯性阻尼器则补偿了过大的加速度,以免船舰上的人员生命堪虞。
方舟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光速的一半,有蓝超巨星这个大家伙做缓冲,哪怕来者不善要跑路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只要逃出了一定距离方舟就很难被抓到,至于曲率引擎?那东西只能在两个恒星之间用,中途还不能随便刹车。
十五天的时间也不只是等待,除了调试恒星轨道上的小型探测器之外灵溪还对这颗蓝超巨星的光谱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显示恒星的大气内存在一些不属于它本身的东西,这些东西应该来自于外来星体。根据其中成分及其占比灵溪推断在数万年之前这颗超巨星还不是孤家寡人的状态,至少拥有一颗地球大小的行星在围绕着它公转。这颗行星的年龄比超巨星大得多,来源应该不是本地的星云凝结,而是外来的流浪星球在经过时被蓝超巨星的强大引力捕获。这颗行星一直陪伴了超蓝巨星数百万年或者数千万年的时间,最终它在引力的作用下坠向巨星并使两者的之间的距离达到洛希极限,行星在巨大的引力下被撕扯成碎片并逐渐被恒星吞噬,这个吞噬过程很快,可能仅仅持续几十年时间,那之后仅剩的一点尘埃云也会在百年之内被恒星风吹散。
灵溪的这个发现完全是意料之外,这颗行星的存在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说不定我们现在探测到的飞行器就是来自于这个已经毁灭的行星,虽然这听起来这不太可能,但是宇宙的辽阔足以让再小的可能性都变成事实。我们可以假设一颗流浪行星在经过蓝巨星的引力场时被捕获而且恰好在这颗巨行星的宜居带上停留了数千万年的时间,接着上面出现了第一个氨基酸分子,第一个单细胞生物,第一条dna,第一个直立行走的智慧生物。接着这个星球上出现了一个文明,他们经历了茹毛饮血的原始时期,经历了中世纪的蒙昧时代,他们也曾把各种自然现象冠以各种神的名字加以解释,但最终他们完成了工业革命并且始终没有忘记头顶的那一片星空。
再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他们触碰到了曲率引擎的秘密并走上了那条正确的路,(虽然逃亡时期所有的专家都断言光速壁垒无法打破,冬眠才是深空航行为未来,但是我缺不能再这么想,因为现在我的面前就有一个以超光速接近的物体,而且它采用的航行方式还是被专家们一致认为绝对不可能成功的曲率引擎。)
就我所知现在方舟的冬眠舱里涉及超光速航行领域的专家们就有起码三位数,他们在逃亡后期似乎在实验某种更为高级的超空间跳跃引擎,只不过实验在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时这些专家们就被强行塞进了方舟的东面舱内。用方舟计划主持者的原话来说就是,天知道头顶那个炸弹啥时候会给我们来一下,你丫要研究等到站了再说。不知道那些专家们如果知道其实曲率航行完全可行的时候会是一个什么表情。我相信医疗舱肯定会爆满一次。
当然,上述关于外来文明的假设完全是我一个人脑补出来的,灵溪最多是帮我修正了一些比较明显的错误,这是我这段时间常做的事情,我常常会自己给自己编故事来解闷,虽然灵溪表示自己不会对航行感到无聊但我还是喜欢拉着她一起,我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将灵溪当作了一个真正的女孩而不仅是一个舰载ai来看。
方舟用近十天的时间移动到了恒星系的边缘,探测器则围绕着恒星轨道高速运转,灵犀已经确定了几个点,目标飞船在进入恒星引力场后预计会从这几个点中的一个脱离亚空间,而届时探测器虽然距离任何一个单独的点都不是最近但是它却跟所有的点都处在一个折中的距离,探测器能够在二十四小时之内抵达最远的一个点。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距离方舟抵达预定地点已经过去了五天,只要再经过232个小时我就会见到真正意义上的外星生物,这或许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外星人。类似的外星生物目击报告虽然从地球时代就有,但是绝大部分都在后来被证实是某种少见的光学现象或者军方的新式飞行器,留下的各种影像资料也模糊不清有很大的伪造嫌疑,我不知道其他方舟到底经历了什么,就如同启程时那样,每一艘方舟都必须假设自己是最后一艘。
晚上的时候我突发奇想地回去了一趟唤醒室,就是我一开始呆的那个小玻璃屋。在那里我从床底下捡到了一张纸片,是那张意义不明的涂鸦,上面用稚嫩的笔迹写着西泽尼亚四个字,由于最近一段时间我都快忘了它的存在。虽然看起来这张纸上并没有什么重要情报,但我还是让灵溪搜索了一下数据库关于西泽尼亚的情报,并且让她把这上面的字迹扫描下来看能不能识别出字迹的主人是谁。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