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有些失眠,以至于我一觉睡到十点钟才睁眼。灵溪站在床边上双手交叠在小腹前,在一旁的小桌上摆着今早的早餐。自从能量恢复之后方舟内的水培农场就恢复了运转,有了那些生长速度极为鬼畜的植物,我也就彻底告别了吃能量棒的日子,那玩意儿的口感真的不太好。
灵溪是一个立体投影,因此所有的饭菜都是通过一些小型的机械送到我的房间里来的。借助短距离的空间跳跃,灵溪能够保证我尝到刚刚出锅的饭菜。当然了,今早是个特殊情况。
“食物在五分钟前刚刚经过了二次加热。”灵溪偏偏头,仿生程序让她有了很多人性化的小动作。
“太空鳐鱼的情况怎么样了?”我一边穿着衣服一边问。
“老样子。”灵溪在床边坐下,我伸手拿衣服的时候整个手臂都她身上穿了过去。
注意到她的视线,我朝她笑笑。“你知道吗?正常女孩可不会在别人换衣服的时候盯着看。”
“要我转过去吗?”灵溪看着我,她最近一直在学习怎么更像一个人类。
“还是算了。”我系好最后一个扣子。“反正对你来说都一样。”
早餐的味道还不错,只是稍微有一点点咸,对于一个没有味觉的ai来说要理解盐适量这种笼统的说法还是相当有困难的。吃过早饭一个履带上长着机械臂的机器人进来我的房间收走了餐具,灵溪在我面前展开一面投影。
投影上的画面来自之前投放的那枚探测器,在与鳐鱼相处了大约一天后这些鳐鱼已经彻底无视了它的存在。现在探测器正处在距离蓝超巨星五千万千米的地方,这里的温度已经达到了探测器可承受的极限。而鳐鱼群就在探测器的正下方,它们与恒星的距离比探测器更近,初步探测显示那些鳐鱼的体表温度已经达到了七千摄氏度,但是它们对此似乎毫无知觉。这群太空鳐鱼已经在蓝超巨星表面停留了一周,它们通过一个类似嘴的器官吸食恒星日冕层的气体,它们应该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我一直觉得叫它们鳐鱼不太对劲,毕竟它们除了外观之外跟鳐鱼没有半点类似的地方,鳐鱼可长不到几百米长更不吃核燃料。
因此我给它们起了个新名字叫噬星者,这是一个很形象的名字,这些鳐鱼,哦不噬星者们寄生在恒星的外壳上并通过吸食星球的养料来维持自身的活动,虽然这个过程对于恒星的损耗可以忽略不计,但它们确实是在吞噬恒星至少是吞噬了一部分。
根据这几天的观察我和灵溪已经一致认同这是一种温顺的太空生物,它们没有思考复杂问题的能力,这些噬星者的一切看似复杂的行为只不过是在本能和一点点好奇心的驱使下做出的。在确认这点之后我们驾驶方舟返回了恒星附近,借助方舟上的设备我们能够对这些奇怪生物进行更详细的扫描。
方舟的出现显然引起了噬星者的注意,我看到其中一个大家伙脱离了原本吸食能量的地方,它在距离我们十千米的地方围着方舟打转,同时探测器还检测到了从它身上发散出的电磁波,在经过多次降噪处理之后我们的分析仪才能够清楚地解析出这些被淹没在蓝超巨星辐射中的微波信号。这些微波信号由一些简单的频率来回重复构成,因为我们无法得知其中的规律因此也就无法解析出它的涵义,不过这微弱的信号很快就被其他噬星者接收,十四条噬星者围着方舟形成了一个环形结构,我注意到它们的亮度比刚进入恒星系时亮了不少,这也许是体内核反应加剧的缘故。
我不知道它们打算干什么,这些噬星者就像深海中的鱼群聚集在一起,在方舟的前面来回翻腾。然后它们在方舟前面排成了一个几何图形,那是一个箭头!箭头的尖端直指着湖蓝星云,那应该是它们的大本营之类的地方,不过湖蓝星云距离方舟有三千五百光年的距离,方舟即使以最高速度巡航也得七千年之后才能抵达。七千年的时光对宇宙来说不过是弹指一瞬,但是对于人类来说却是好几十代人的一生。
噬星者的加速度很快,方舟哪怕是把引擎开到最大也无法追上它们。不过我们倒也不用担心跟丢,这些噬星者一旦发现方舟没有跟上自己就会立刻掉头回来。当然,没多久我们就需要通过开启反推的方法来减速,因为我们已经超越了最快的噬星者,强劲的零点能引擎所释放出的巨量能量根本不是核聚变装置能够比拟的。
逃亡历1年5月12日
噬星者是一种前所未见的新型生物,得益于它们奇特的身体构造,噬星者能够承受住太空的各种极端环境。这种生物的发现颠覆了人类长久以来的认识,在地球包括火星时期,人类受限于自己生命形式并一直致力于寻找太空中的类地行星,水,空气这些元素已经成为了判断一个星球是否适合生命存在不二标准。但是噬星者的出现打破了这一限制,这种能够只身穿梭在太空并以恒星为食的生物,已经彻底颠覆了人类以往积累起来的关于探索外星生命的所有经验。我将其称之为第五大奇迹,前四个分别是中央花园,先祖纪念碑,零点反应堆以及随舰餐厅。第四奇迹我之前并没有提到过,将它加入奇迹名册也是我临时想到的,如果你们后来醒过来的人对此有任何异议的话,请你们先去吃一个月能量棒再说。
言归正传,噬星者族群似乎没有太高的智慧,它们那鳐鱼一般的身形里面我也没有发现任何跟大脑相似的东西,虽然我不知道一个使用核聚变为自己供能的生物是否需要碳基生物形状的大脑。但是这些生物却有着相当程度的默契,它们能够互相配合着用各自的身体构成各种各样的几何图案,虽然不知道它们这么做的原因,我将其归结为某种娱乐为主的集体活动。人类不也经常有类似的行为,各种仪式上我们总能够看到各式各样的阵形。
我跟灵溪花了很大功夫才让对方明白方舟并没有进行超光速跃迁的能力(当然,主要是她忙活,我除了偶尔脑洞一下之外并没有帮上什么忙。),但噬星者们很快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十四只噬星者按照一定的规律将方舟包裹起来,它们在启动曲率跳跃后互相之间的亚空间泡会交织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足够大的空腔将整个方舟都打包带走。
理论上来说不同物体在进行曲率航行时形成的亚空间泡互相不兼容,如果强行将它们叠加在一起这些空间泡会发生湮灭进而摧毁其内部的任何物体,这种摧毁是从不可抵抗的因为空间泡在破裂时象征着整个空间的破碎,从亚空间中跌落的物质不被本宇宙接纳,它会在瞬间就被碾碎成基本粒子。不过我并不用担心方舟的安全问题,那些噬星者扭曲空间的能力明显比人类更胜一筹。在我写这段话的时候整个方舟就已经被亚空间泡包裹了起来,我们正以数百倍光速向宇宙的更深处前进,来自远方的星光会发生了严重的偏移,星星在船头汇聚成了一个点,无数条蓝色的光线从那个点发散出来在经过方舟后逐渐变为红色并最终又汇集到船尾。
理论性的东西到此为止,反正噬星者们原路返回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为害怕干扰到亚空间泡,灵溪将大部分的探测器功率都做了限制,所以我现在并没有得到更多的关于噬星者的情报。
记录到此为止,我看着站在旁边的灵溪,她正专心致志地看着面前的投影,最近灵溪似乎对这些闪闪发光的噬星者产生了兴趣,这种兴趣并不是源自于什么科研动机,而仅仅是因为被吸引住了而已。灵犀现在越来越像是个真正的女孩了,她最近在学习怎么给自己的投影上色并且在不同的光照环境下调整投影的光线以保持最真实的状态,我不知道这对于她来说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就我个人而言多个人陪伴肯定是利大于弊的,但是对于灵溪来说就不知道了。她掌管着整个方舟,我怕太过于丰富的情感会影响她那本应绝对理性的判断。而且人类对于人工智能产生自我意识这种事情的态度一直不太明确,人们在呼吁善待身边的智能型设备的同时又通过法律手段限制ai的思维,任何智力超过一定程度的计算机程序都会被强制性擦除。
可以预见的是灵溪在我死后还会率领着方舟继续在宇宙中漂泊,孤独对于一个完整的人格来说是难以忍受的,而方舟或许永远也找不到适合移民的星球。灵溪实际上是被困在方舟上的一个幽灵,等待她的只有达成目的或是永远孤独下去,而即使是方舟成功地找到了一颗完美的殖民行星,当苏醒的人看到灵溪出时又会想些什么?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