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娶个小白脸

娶个小白脸第24部分阅读

    办法把这一万人引出来,引得越远越好。”

    “用我做饵?”承平提议。

    穆见深道:“不行,你要在引开他们之后,立刻进城,我们才有胜算。”

    王大川问道:“可是我们只有这么点儿人,要引开他们,还要进城?”

    “对,这就是问题,要齐王出城是第一的,但是承平带进去的人也不能少,不然制不住穆心莲反而不妙。”郑梦庭说。

    穆见深说:“不用很多人,但是要有个好计划。”

    正说着。忽闻有小校来报。关前有人拿着圣旨来捉拿郑梦庭。带了大概有三千人左右。

    要说这虎牙关。很多年前。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地关隘。但是自从运河修通。走旱路地人少了。加上多年没有战事。也就慢慢废弃。只留着几个破破烂烂地箭楼。和一队不到三十人地老弱残兵。郑梦庭将人马驻扎在这里。属于调动期间。借用国有军营。并不违反律法。

    所以。郑梦庭笑道:“以什么名义来捉拿我?”

    “私自调动人马。”承平接口道:“只能是这个。”

    “哼!”郑梦庭哼了一声。将领私下调动手中兵马。并不稀奇。承平地舅舅就曾经调动手下数百人为自己家人做护卫。公器私用。在王朝地中后期是很常见地。只不过郑梦庭这次。动作确实大了点儿。

    “不就是三千人吗?我们肯定能拿下!将军派我为先锋吧。”有小将请战。

    郑梦庭刚要说话,穆见深道:“不可,一对一就算胜了也有损伤。”

    “难道你有办法退兵?”郑梦庭问。

    穆见深道:“有是有,但并不一定行,试试如何?”

    郑梦庭看了他一眼,想着就算不行,也还能硬碰一下,也就答应了。

    穆见深问来人道:“带队的是文官还是武官?”

    “都有。”小校回答:“前面是个武官带路,后面跟着个文官。”

    “知道是谁吗?”穆见深又问。

    小校摇摇头,他是边军如何认得京里的官员,想了一想,又道:“不过那个穿袍子的文官,长得可真俊,像个娘们似的。”

    穆见深突然掩口一笑:“可是穿着绿色鹦鹉补服的?”

    “是。”小校被他笑得莫名其妙。

    穆见深哈哈大笑起来,对那小校道:“你去告诉那两个官员,说王大川叛变,已经把郑将军抓起来了,让他们带着圣旨进来提人。”

    王大川道:“我哪有?”

    穆见深想了想:“对了,不该让他去,你去吧。”

    “我?”王大川问道:“为什么是我?”

    “你去向那武官投诚,然后带着他进来就是,别忘了说,你是因为看着郑将军奉承个女人不痛快

    才这么干的,你觉着齐王当皇帝最好。”

    王大川一愣,看向自家主帅,郑梦庭道:“你到想得周全,万一他们不上当,怎么办?”

    “怎么能不上当?”穆见深说:“就算不上当,我们也没损失不是?梦庭,我们赌一把怎么样?”

    郑梦庭笑道:“好,大川,你先去,我们这里接应你,记着别让他们带太多人进来。”

    王大川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走了,一路走一路嘀咕:“这新来的师爷可真会使唤人……。”

    很快,王大川到了那两位官员面前,说了穆见深教的那番话,不知道是不是他天生就长着一副油滑的样子,还是那话压根就有问题,说了半天,竟然没人信。

    那武官低头闷声道:“燕大人,你先去看看吧。”

    文官正是燕翩跹,他瞪了武官一眼:“胡大人,太后叫我们一起来的,当然得我们一起去。”

    胡大人说:“我去可以,可是不能让我这帮兄弟在外头晒着,你看看这日头,这样吧,王将军不如开了辕门,让我们都进去?”

    王大川哪里开的了辕门?他说道:“这事儿也得隐秘,郑……郑梦庭在军中多年,心腹还是有几个,还请钦差随我去,有了圣旨,怎么都好说。”

    “不行。”胡大人说:“我要带上弟兄们。

    ”

    王大川为难道:“这人也太多了,营里地方小,哪里容得下?胡大人带上几个随从就是。”

    “什么容不下?你是不想让我进去是吧?”胡大人眼看要生气。

    燕翩跹道:“就是,我们胡大人不带个几百人,哪里有面子,你这小子太不懂事儿了。”

    胡大人脸色一白,但是燕翩跹是自己这边的人,又不好作。

    王大川想了想,反正都要带,自家将军也没说多少人不是?干脆就帮郑梦庭作主了:“那就请胡大人带上一百护卫吧。”

    燕翩跹打趣道:“一百怎么够,你当是上街买菜么?起码要五百。”

    胡大人这回没领燕翩跹的情,点齐一百亲兵,打马就跟着王大川走了,临了还瞪了燕翩跹一眼,那意思是,小子,等回了京城我再收拾你。

    燕翩跹在后面偷笑。

    不出他所料,进得大帐,就被围了起来,看着气势汹汹的士兵上来见人就砍,身边的人哭爹喊娘,他才反应过来,这些当兵的不认识他啊,要是被砍死了找谁喊冤去。

    好在他和胡大人被亲兵围在中间,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燕翩跹大喊起来:“郑梦庭!郑梦庭!……。”

    接着又是穆见深的名字,最后连承平也给搬出来了,实在是没办法,眼看就要砍到他身边,燕翩跹突然吼道:“穆见深,你不得好死!”

    扑通,最后一个亲兵被砍到。

    穆见深撩开帐门向里头一望,叹息道:“你为什么先喊郑梦庭呢?害我输银子。”

    原来他们打赌,赌的是燕翩跹先喊谁……。

    xxxxx!

    燕翩跹憋屈地在心里骂了句粗口。

    ~~~~~~~~=免费的废话~~~~~~~=

    那个新作试读,大家看了么?

    投个票吧,马上就十一了,橙子的行业就这个时候最忙,更少了点儿,大家见谅。

    至于新作,是旧文翻新,不要说我不努力啊。(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三章祥瑞

    这是什么?”穆心莲深吸了一口气,转开视线问道。

    她身前的地上,放着一张脏兮兮的布,布上一滩血迹,一片耳朵躺在上面,燕翩跹站在一旁战战兢兢地回答:“是胡大人的。”

    “也就是说,他死了?”齐王问道。

    燕翩跹回答:“是的。”

    “燕大人吓坏了吧。”齐王道,他笑起来的样子,阴郁而恶心。

    燕翩跹很不满地说:“谢谢齐王关心,下官确实吓坏了,想在家里休养几天。”

    穆心莲点头应允:“燕大人也辛苦了,多休息几天吧。”

    等燕翩跹走出门,齐王向自己一个侍从做了个眼色,那侍从便跟了过去,穆心莲看见他的小动作,悄声问道:“这是何意?”

    “怎么?心疼了?”齐王笑道,手有一下没一下地拍着穆心莲的手:“放心,我不会将他如何的,只是查查是不是有j细跟着他混进来而已。”

    过了半饷,果然有探子回报:“燕大人是一个人回的城,而且出宫之后连家也没回,直接去了凤求凰,说是活得侥幸,要好好享乐什么的。”

    听得齐王哈哈大笑:“果然是个没胆色,没出息的。”

    从此也就不再注意燕翩跹。

    当然。郑梦庭一举击溃他三千兵马。还是让他很愤怒。他让穆心莲布命令捉拿郑梦庭地家人。却得到一个全部都回了江西老家地答复。原来郑梦庭今年回家祭祖是早有安排。

    穆心莲有些心神不宁。她知道自己把握不住齐王。但又不得不屈服于他地滛威之下。现在怎么办呢?

    “只有想尽办法把这个男人留着自己身边。”穆心莲想着。

    新帝登基。至少要在死去地皇帝七七之后。齐王就算再不想等。也要顾及些颜面。加上他在封地地官署还没有全部到中央来。行事多有不便。使得心中抑郁。

    人闷了。总要找些地方宣泄。起初是逼迫穆心莲。后来穆心莲也学乖了。投其所好。还召集年轻地宫女来侍奉。于是齐王就在宫中夜夜滛乐。

    流言总是有的。

    不堪,有能如何呢?

    不管齐王怎么荒唐,只要她穆心莲好过就好,只要她的太后之位不变就好,穆心莲抛开手中的柳枝,绕过假山,往御花园慢慢行去。

    突然,她听到一阵琴声。

    先是缓慢,后是急促,如水过平原,平原之后,飞瀑而下,恢弘大气,弹琴的人甚为熟练,细细听来竟毫无错处……。

    “弹得真好。”穆心莲身边的宫女说。

    穆心莲问道:“谁在弹琴?”

    “是齐王妃,这段日子每日都弹呢。”穆心莲的大宫女环儿回答。

    “齐王妃?”穆心莲道。

    “太后忘记了?您是见过的,想不到齐王妃不仅相貌端庄,而且还是多才多艺呢。”环儿说。

    穆心莲笑道:“我怎么不认得?她曾是哀家的同窗,李家的大小姐,承平的表姐妹,齐王世子的生母……呵呵,我记着呢。”

    “太后记性真好。”宫女奉承道。

    “太后也弹得一手好琴,比齐王妃弹得还要好呢。”一个跟了穆心莲很久的宫女说。

    “真的?”

    “那是当然的。”

    “真是了不起。”

    “能跟着太后,真是奴婢们的福气。”

    宫女们齐齐奉承。

    穆心莲一笑:“你们听得懂是什么曲子吗?”

    宫女们面面相觑,一时没人回答。

    环儿想了想道:“好像是‘江风’,听着有流水之意,初时细密欢快,是水从山间汇集流向平原之中,后来汇聚成大江大河,最后便大江东去。”

    穆心莲点点头:“你还有些见识。”她接着笑问道:“你就没听出这琴声中还有金戈铁马,杀气腾腾?”

    “啊?”环儿奇道:“这不是‘江风’吗?”

    “是‘江风’。”穆心莲回答,继而哈哈大笑,转身而去。

    齐王妃李淑娴的琴音里,不但有江风,还有杀气,她骨子里铿锵如铁,如今却是心意难平。齐王所图,成则天下在手,败则必死无疑。风险也好,圣人教诲也罢,这些李淑娴都不在乎,可是穆心莲……是穆心莲的事情让她看清了那个男人,可惜现在箭在弦上,已经是不能回头了,她伸手按住琴弦,想按住自己心中的不甘!

    纵使皇后之位近在眼前,她也不甘心!

    “王妃。”近身侍女轻轻唤道:“世子醒了。”

    李淑娴站起来离开琴桌,是的,她还有儿子,她还有希望。

    这天夜里,刮了很大的风。

    第二天城里多了很多奇怪的东西,一张张写着莫名其妙的字句的纸贴得到处都是,连皇宫的侍卫值班房门口,都有一张。

    这些张上写得字句莫名其妙,没头没脑,但是有心人将它们收集起来,却现连接起来一看,竟写着“齐王谋害天子”等语,更隐隐约约地说齐王宫闱,太后与人有j情之类的话。

    京城里的气氛开始紧张起来。

    京兆尹最是烦恼,皇帝是怎么死的与他何干?但这些纸条,就得让他背黑锅了,为了自己的地位前程,干脆将那些字条藏头掐尾,打乱了给呈上去,也好混得一时是一时。

    可齐王的眼线也不是吃素的,哪里用得着他呈上去,早知道了,自然是要严查。当然,齐王自己也知道这事儿没处查去,写字的人一准早跑了。只得加强京城的进出看管,更让穆心莲调兵进城,严禁在公众场合谈论此事。

    “这还不够。”齐王说。

    但是王妃李淑娴却道:“王爷,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不是办法。”

    “那还能有什么办法?”齐王说:“要是事情传出去,京城外的人会怎么看?承平这几天没动,但不代表她不会突然回来,这件事明摆着就是她在动手脚。”

    李淑娴想了想:“其实也不难,她能用人言,我们也能。”

    “怎么做?”齐王问,他突然现这个嫁给自己多年的女子,除了温柔,其实还有机敏的一面。

    李淑娴笑了笑:“很简单,祥瑞。”

    世有圣人出,必有祥瑞。

    ~~~~~~~~~~~~~~~~~~~~~============

    挤不出来了,橙子一贯结尾有问题,这次一定要写个的结局。

    昨天现半夜还有订阅啊,感动(眼泪哗哗的)最近更得比较迟,不用等了,早上看吧,谢谢!

    熬夜不好。(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四章变数

    二天,京城的人们现,天空中的鸟少了很多,有人)e这些鸟儿都往皇宫飞去。

    “是祥瑞。”钦天监长老说。

    皇宫之中,齐王所住的殿宇之上,落满了飞鸟,叽叽喳喳嘈杂不休。

    齐王大悦。

    可是没等他高兴一天,当夜,太液池上又出了怪事。

    “那是什么?”穆心莲惊道,眼前幽幽漂浮,绿莹莹的,不正是通常所说的鬼火?

    “那是祥瑞。”齐王回答,他脸上的阴郁,任谁看了,都害怕。

    一个内侍见风使舵回答道:“确实是祥瑞,故老传说,看见鬼火,就是孤魂野鬼升天的时候,如今天下太平,有圣贤出,这些孤魂野鬼也都消了戾气,升天去了。”

    “说得好。”穆心莲附和道。

    周围的内侍宫人,赶紧上来拍马屁。

    这件事,同早晨的祥瑞一起,传遍了京城,说法不一,也有说是祥瑞的,也有说是妖孽的。在京城最大的一个茶坊里,人们也在议论纷纷,有一个老头道:“什么祥瑞?都是骗人的东西,乡下的神婆都会。”

    “这是怎么说?”邻桌地人问道。

    老人捻了捻胡须。半眯着眼笑道:“都没读过书吗?陈胜吴广起义也知道装装狐狸叫。要鸟落到屋顶上还不容易么?你撒点儿炒熟地麦子。要多少有多少。”

    “那鬼火呢?”

    “鬼火么……也是常见。可是太液池是活水。这倒有些奇。老汉我还真没想出来。”老人答道。

    “我看啦。您老也是半调子。胡说什么呢。”店小二笑道。

    ……

    这两件事,就这样在市集流传着,各有各的说法,市井间的人们都当是奇谈,可是上层的人们早就敏锐地觉察到了变动。

    齐王慢慢地有些不安,穆心莲怎样讨好他,王妃怎样安慰他,都不能让他心情好起来。

    很快传来了承平的消息——郑梦庭在京城郊南面开始修筑一座大营。

    “大营?”齐王问道:“他修大营做什么?”

    探子回答:“确实是个大营,而且……,承平以公主的名义布了檄文,请各地勤王。”

    “她怎么说?”齐王问道:“把檄文拿来。”

    探子没回答,呈上一张薄纸。

    齐王接过细看,承平在檄文中写道,齐王挟持太后,意图不轨等语。齐王将纸扔到一旁,笑道:“真是有趣,我是太后钦定的皇位继承人,她承平算什么?她建营的地方在哪里?”

    探子说:“建营的地方,离着京城有一百来里。”

    “还知道建远点儿,她也不笨。”齐王说:“我派谁去好呢?京城这些禁军,差不多都是废物。”

    “王爷,我们在齐地的人马快要来了。”探子提醒道。

    齐王想了想:“还是不太够,我再排些人去,如何?”

    “小人有一计,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

    “我们齐地的兵马先到,王爷再派人去,前后夹击,那就万无一失了。”

    “妙计,你好好盯着那边,齐地的兵马一到,立刻就给我回话。”

    “是。”

    探子退了下去,齐王的心情好了很多,他大步走出殿外,抬头望向天空,万里无云,是个晴朗的好天气。

    与此同时。

    承平在离京城一百六十里的地方,蒙着面,穿着黑衣,等着齐王的私兵走来。

    “确切吗?”承平问。

    郑梦庭没有她那么紧张,躺在山坡上,说道:“放在去京城就这一条路,今天不来,明天也会来,我们等着就是。我们这是以逸待劳,胜算很大呢。”

    “你知道他有多少人马?”承平问。

    “我今年祭祖时打听过了一些消息,回来后我算过了,以齐王的财力,养得了三、四千人已是极限,再多,虽然能养得起,但是要调动,要训练,还要配备马匹就难了。”郑梦庭分析道:“一般来讲,养私兵都为了看家护院,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亲兵,其他的都是临时抽调田庄的青壮,训练不足,我们二千对他们,足够了。”

    “你倒是胸有成竹。”承平笑道:“我却还是有些紧张呢。”

    郑梦庭爬起来,叹气道:“要不是怕齐王提前难,穆见深陷在那里,你也不用跟来,我当初要你跟着燕翩跹去京城,为什么不去?”

    承平道:“不想去。”

    “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我是轩辕家的子孙,这片天下是祖先打下来的,我就算不能冲锋陷阵,看着也是好的。

    ”承平说。

    其实,每个将门之后的心里,都流着渴望征战的血,承平是这样,郑梦庭更是这样,所以对承平的想法,他也表示理解。

    郑梦庭站起来,望向天际的点点灰尘,对承平道:“说好了,你不许下去。”

    “好。”承平回答。

    郑梦庭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他们来了。”

    齐王的队伍来了,这是承平登基道路上最硬的一块骨头,他们必须要在这条路上吃掉这支队伍,让齐王亲自带兵出城。

    “怎么会有这么多人?”郑梦庭看着队伍,不敢相信地说。

    眼前的人群极为庞大,不只打着齐王的旗号,还夹着一些其他的杂兵。

    承平反应过来:“是齐王属地周围的世族……,没想到他能召集这么多人……。”承平心中一哽:“难道我失德败行,竟到了人人讨伐的地步了?”

    “哈哈,承平你想太多了。”郑梦庭回答:“不过人这么多,我们是不是等一等?”

    “等什么?是说改变计划,先找个地方占山为王?还是干脆投奔他国?”承平问:“那穆见深怎么办?总不能扔下他吧。”

    “不是这个意思,这些都是乌合之众,只要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就会散了。”郑梦庭分析道:“我们半夜去劫营,我没料错的话,世族的私兵都在外围,而战力也最弱……。”

    “将军。”一个小兵上来禀道:“东面有一路军队求见。”

    “求见?”郑梦庭与承平面面相觑。

    是谁?

    这个时候,竟然会来求见?

    来人是敌是友?

    ~~~~~~~~~~~废话~~~~~~~~

    最近几章过渡比较多,大家可能不太喜欢,干脆这章转急一点儿,很快就到最后的了,嘿嘿。(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五章扭转

    天后,齐王收到消息,齐地来的队伍与在承平的大营):生激战,眼看大捷,特来报喜。

    齐王大悦,他高声询问自己的内侍:“孤王登基的衣物准备好了吗?”

    “俱已齐备,只剩金冠还在做,奴才会加紧催促的。”他从齐地带来的太监——小杨说。

    小杨是齐王心腹之一,当然知道自己的主子是在高兴什么,说完了这句,又讨好道:“主子,既然那女人已经是山穷水尽,主子为何不亲自去立这份功劳?也好叫天下人看看,什么是文韬武略,天纵之才。”

    “不错,我也不能欺负她一个女人是吧。”齐王说道,心里立刻就想自己去打败承平,只要打败了她,自己继位就是名正言顺的了,史书上大可以将承训的死嫁祸到承平头上,自己的行为就是替天行道,哈哈。

    齐王越想越高兴,于是便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自己的王妃。

    谁知王妃反对道:“王爷,您这样做,除了与属下争功,有何益处?”

    齐王不满地说:“孤王是看重那些东西的人吗?”其实他心里哪里不看重?转身就去了穆心莲那里,还差没人奉承吗?

    穆心莲当然愿意看承平倒霉,不但愿意,还要跟着齐王一起去,齐王受了她的鼓动,很快便决定要亲自去。齐王的心里,其实是把自己这次出场当做了皇帝御驾亲征,不是去打仗的,而是去耀武扬威,连带着表示自己也不是吃素的,还能做点儿事情。

    心中那种激动很是美好,齐王不仅借用了皇帝的仪仗,还带走了京中禁军剩下的禁军,这样浩浩荡荡的队伍,在路上用了三天才赶到承平的大营。

    “那贼的大营就在前面。”引路的小兵说。

    齐王尽力往前看去。青山隔断了视线。道路蜿蜒向山坳中。他道:“就在山后?”

    “是地。”

    “倒是有些见识。山口也算个易守难攻地地方。”齐王说:“现下安营扎寨。明天再攻。”

    碌碌地车轮停止了。齐王在离承平地大营不到三里地地方扎下营帐。等待第二天地攻击。没有等到第二天。夜里便有人劫营。来人防火烧了后方粮草。留下一张“降我既往不咎”地大字条幅而去。

    齐王怒不可遏。当即决定。星夜袭击承平大营。

    山谷之中竟没有抵抗。齐王开始还奇怪。等到前方地探子回来回报。大营空虚。谷后有战事。据推测应该是自家军队前来劫了承平地营地。齐王立刻下令:前后夹击!

    命令一出,士兵奋勇争先,很快便冲进了大营,大营中几乎空无一人,齐王环顾四周,嘲笑道:“承平毕竟是女人,行兵布阵还是不行,你们看这个大营,固守当然可以,但是四周都是山脉一旦前后夹击,就会被围住,哪里是扎营的地方?”

    周围的人自然又是一番奉承。

    士兵们占了大营,留下一些保护齐王,剩下的都往山谷的另一端涌去,人数众多,前呼后拥,远远看去,好像长蛇阵一般,只是谷口狭窄,渐渐便抑住不动了,直到将近正午,穆心莲的车驾进入大营之后,后路的岩石突然崩塌,一时人喊马嘶,惊恐无状。

    齐王这才警觉,刚才自己还在嘲笑承平不该在此建营,为何自己还是忍不住要占住这里?

    想突围已是不能了,后路已断,前放回报:根本就没有什么齐地的兵马接应,前方一整队的军队守着山口,己方死伤甚大。

    “强攻!”齐王道。

    眼前的几个统领面面相觑,韩忠林回道:“王爷,前方山口极窄,要出不易,要入也不易,不如开来路的土石,才好突围。”

    正说着,营中突闻鸣金示警,过了一会儿,有小兵拿着箭簇来回道:“王爷,这是山头射来的箭。”

    竟是无簇的箭,齐王拿起一看,毫无意外,箭上都绑着布条,写着“降我既往不咎”。

    唯一不同的是,这回呈给齐王的这张有落款“穆见深”,齐王咬牙切齿:“穆见深这个小白脸!”

    穆心莲自进谷便惊魂未定,听说是穆见深先没说话,过了很久,见无解围的迹象,干脆对齐王道:“见深怎么说都是我哥哥,不如我修书一封,让他放我们走?”

    齐王哈哈大笑:“走?哈哈,这次他不困死我在这里,明天就是我杀了他。”很快他的表情阴森起来:“你说,这会儿,承平在哪儿呢?”

    承平?

    承平当然进京了。

    再高的城墙也挡不住她,何况完全没有阻隔,燕翩跹这段日子所做的事情就是贿赂守城的低级军官,要入城,自是易如反掌。

    只带了三千人,像君王一样进入内城,皇宫中有几个禁军想要抵抗,但是人数太少,不用一个时辰便降了,至于宫女太监们,他们都是两边倒的,承平一到,自有那见风使舵的来讨好。

    幸好还有朱嬷嬷,这些年冷眼看了,知道谁是能用的,谁是惯于溜须拍马的,承平这才清净不少。

    “穆心莲跑了?”承平入宫第一件事,就是找穆心莲,无奈穆心莲自从了齐王,便将世俗皆抛在脑后,连脸面也不顾了,跟着齐王去了承平的大营,倒是齐王妃还在宫里。

    “齐王妃求见。”朱嬷嬷来回报。

    承平说:“请。”

    朱嬷嬷转身要出时,对承平做了个手势,意思是让她不要心软。

    承平一呆,点了点头——穆心莲的事情,不可以,也不可能重演,她凝了凝神,坐到凤仪殿主位上,等着齐王妃进来。

    齐王妃——李淑娴,身着白衣,荆钗绾,一步一步向承平走过来,进殿三步,便跪下磕头,再三步,再磕,三跪九叩,是对皇帝最高的礼节,以她的身份压根不用这样做。

    齐王妃身后一个瘦小的宫女抱着齐王世子,王妃跪她也跪,齐王世子年纪还小,此刻在宫女手中安静地睡着,圆圆的小脸恬静极了。

    承平心中有些可怜这对母子,但是她仍然坐在椅子上没动,也没说话,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是她的表姐,亲表姐,从小一起长大的人,一起读书,一起游玩,甚至一起受过太傅责罚。

    “罪人李氏,给公主请安。”

    ~~~~~~~~~~~~~~~~~~~~~==

    扭过来了,下面就该有仇报仇了,嘿嘿。(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六章快了

    起来说话吧。”承平道:“给齐王妃看座。”

    有太监搬了矮凳来。

    李淑娴没坐,她跪伏在地上乞求道:“求公主饶了我的儿子。”

    没想到承平笑道:“我为什么要杀他?难道父亲犯罪要拿儿子抵命么?”

    李淑娴并不放心,但只能说:“谢谢公主,奴家愿意将齐王的财产全部捐出,以助公主。”

    “不必。”承平摆摆手:“到时候岂不是叫人说我欺负寡妇?”齐王的财产?齐王的财产全在封地,哪里要得到?

    听承平的话语,已将齐王看成了死人。

    寡妇?

    李淑娴低头问道:“不知公主日后有何打算?”是要立刻登基,还是……?

    “你说呢?”承平笑了笑:“我也想问问表姐,要不要等齐王回来?”

    等齐王的尸体回来。

    李淑娴明白了。承平要立刻登基。而且要她站在承平这边。以示襄助。至于孩子……承平没提。她也知道。承平要地不过是个面子。她身后地三千铁骑。已经完全控制了京城。至于齐王世子。斩草除根也未尝不可。

    李淑娴很是绝望。她本指着与承平以往地交情。希望能有一线生机。

    显然承平拒绝了这个提议。对她而言。留着齐王世子就是给自己埋下一个陷阱。等那孩子长大。焉知会出现什么状况?

    “我愿意一命换一命。”李淑娴轻轻地说。

    承平拒绝道:“谁地命都不一样。怎么换?我倒想与人换换。只可惜这由不得我。”

    李淑娴不说话了。

    恰好太监来回报:“禀殿下,宗正大人来了。”

    承平嘴角一弯:“快请。”一边目视李淑娴,示意她离开。

    但李淑娴并不走,反而像个小宫女一样跪到一旁,将孩子抱在怀里,低着头,也不看承平。不说她现在楚楚可怜的样子,只想到宗正大人就在不远,让人把她拖出去,实在不妥。

    承平无奈,只好在走廊上与宗正寒暄了半天,让老头很受宠若惊了一番,只是进得殿来,见齐王妃跪着,宗正问道:“这是何故?”

    承平没说话,才调回来的太监长山说:“为夫请命当时应该,可是齐王……。”

    “齐王,其罪当诛!”宗正厉声道。

    承平当然知道其中就里,若是齐王只是某位,怕宗正不会这样火大。

    “请宗正大人可怜我怀中幼子。”李淑娴说,膝行着,将孩子托在手里,递给宗正。

    “这是怎么说的?快快起来,快快起来。”宗正接过孩子,接着要去拉李淑娴。

    孰料李淑娴站起来将孩子往宗正怀里一塞,哀声道:“请宗正大人看顾,奴自知有罪,不敢偷生于世。”话音未落,一头撞在身边鎏金熏炉上,血溅当场。

    承平与宗正目瞪口呆,好像有感应似地,宗正怀中的孩子突然醒了,哇地一声哭起来。承平不能说话,宗正愣了很久,突然对承平道:“你放心。”

    放谁的心?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承平竟有些愧疚,吩咐厚葬李淑娴。

    她转身离开,不再看这个童年的玩伴一眼,她要的是天下的权柄,谁也阻止不了,没了李淑娴,李家要继续观望也是不能,再说了,经过三年的时间,和穆见深有意无意的打压,李家的实力不如从前了。

    承平送走宗正之后,对朱嬷嬷吩咐了一声:“向在京城的所有世家家主下帖子,我要见他们。”

    “我需要他们表明态度!是买定离手的时候了!”承平微微弯起嘴角,仰望天空,一群飞鸟从头顶掠过,那是将要南飞的候鸟,北方寒冷的天气,已经不适合它们了。

    里京城一百里开外,承平的大营,不,现在是齐王的大营了。

    齐王一脸胡子茬地坐在简陋的大帐中,听着士兵报备,穆见深已经围了他三天,先是掐断后路,然后在山谷的另一端给他一个突破的希望,其实山谷极窄,当士兵挤在狭窄的通道中,只能二人并行时,毫无攻击能力,无异于任人宰割的羔羊。

    等齐王反应过来,已经损失不小了。

    四周山势陡峭,仰攻则更加吃力,如果派出少数的士兵偷偷摸上去,往往没有回来的。

    军心离散,败象丛生,更加严重的是军粮的短缺,齐王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身边的人将自己绑了去请功……。

    他希翼的宝座,如今看来,是越来越遥远了。

    齐王颓然地坐在主位,看着离他不远的穆心莲皱着眉头吃饭,吃到一半,扔了筷子道:“整天都是这些肉干,就没有点吃的东西吗?”

    齐王很想把这个女人就这样掐死在这里,可是,想了想,她还有些用处,忍着怒气挥退了左右,问道:“你想吃什么?龙肝凤髓?这里是军营,有口饭吃就不错了。”

    “不是你说能一举打败承平,我才不来呢。”穆心莲这几日见齐王败绩重重,不免又长出了几两胆子。

    齐王哼了一声:“你自己出去吧,看看穆见深放不放你走。”

    “怎么不放,我还是当朝太后!谁还能废了我不成?”穆心莲道。

    “太后?哈。太后记不记得,你儿子死了几天了?”

    穆心莲愣了愣:“一个月零……十七天……,怎么了?”

    四十七天,离齐王预计登基的时间只有两天;离承平可以登基的时间,也是两天。

    齐王清楚的知道,要是第四十八天,天明之前,自己还出不去,就只能眼睁睁看着承平坐上那把椅子。

    幸而在那之前,齐王派人挖掘的出口终于打开,于是得以逃出谷底,一路上什么也顾不得了,一直向京城奔去,接连累倒七八匹战马也毫不怜惜。

    穆见深的队伍跟在后头,吊得不远不近,也不追杀,反而收拢齐王队伍中掉队的士兵。齐王不是不知道,自己的举动在士兵眼里,就是逃跑,但是前方有更大的利益在驱使他,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亲自去,他顾不得了。

    只想要,快点儿!

    再快点儿!

    ---------免费废话--

    近来橙子很忙乱。

    《小白脸》写到这里,就好像这章名一样,快了快了,故事快讲完了。

    今天看到月票有10张耶,10张啊啊啊啊啊啊——是哪位或哪几位给的啊?太感动啦~(≧▽≦)/~

    谢谢!(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七章穆心莲之死

    四十九天。

    齐王奔至京城,看到的是城头新换的黄旗——承平已经登基!

    “不可能!”齐王吼道:“开门!我要见宗正!”

    守城的士兵,对齐王的要求,回答的是一阵羽箭,齐王身边的侍卫赶紧将他拉到一边:“王爷,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何苦置一时之气?”

    齐王定了定神,回顾身边,身后还跟着近卫千余,不到自己带出来的十分之一。

    丧家之犬——这四个字在他脑中划过,有那么一瞬间,他脑海里显现出三年前承平举剑自刎的那一幕。

    但是他没有举剑自刎,而是掉转马头退了回去。

    很多年以后,这段过程,被演绎成了一个戏剧的版本——齐王进不了城门,是因为小皇帝的冤魂将城门关闭了。

    不管真实是怎么样的,齐王毕竟离开了京城,承平?br/>免费小说下载shubao2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