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氏和论氏等则要小心提防。如果再让他们把手伸到后宫。那我们就麻烦了。”尚拉郎也补充道。
拉囊西顿见其他人没有什么意见。就说话了:“好。就这样定吧。曲珍地事情我明天会去问王儿赤松德赞地。至于其他侧妃地事情。我会酌情处理地。我看蔡邦家蔡邦多日地女儿蔡邦萨梅朵准就不错。大家先散了吧!”
第三十三章转机(打榜中求推荐)
在那囊氏会议后的第二天,当那囊西顿来到叶色拉康时,赤松德赞正在练武场射箭。那囊西顿示意守在外围的护卫不用禀报赤松德赞,一行人就站在那看赤松德赞射箭。在那囊西顿观看的过程中,赤松德赞总共射出了二十支箭,过一半命中了靶心,引起随从们阵阵地喝彩,那囊曲珍和米玛尼玛三个人更是拍烂了手掌,由衷的笑容挂满了脸。那囊西顿看到儿子如此英姿勃,也是非常的高兴。这个儿子虽然不是那囊西顿亲生的,但自他一生下来就是自己抚养的,后来虽离开了自己一年多的时间,但很快又回到自己的身边。在那囊西顿心目中,赤松德赞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除了她,谁还能配有一个这么出色的儿子?
这时候围观的众人已现那囊西顿大妃的到来了,便禀告给了赤松德赞知道。赤松德赞赶忙过来向母亲行礼:“王儿拜见赞嫫!”
“免礼吧。来,让赞嫫看看,几日不见,王儿好像又高了一些。”那囊西顿边说话边把赤松德赞拉到自己的身边,在那里比着高矮。赤松德赞现年虽然只有十二岁多,但身高已达一米六有多,已经略略地高于那囊西顿了。“唔!果然又高了些许,原来我疏了髻之后是和王儿一样高的,现在反而略矮了一些了。”
“那有这么夸张,才几天我又高了这么多,我记得上一次我们比身高已是几个月前的事情了,赞嫫!”赤松德赞连忙纠正。
“是吗?好像是这么回事。”说着两母子便乐呵呵的一齐笑了起来。
“快去先沐个浴,看你满头大汗的。赞嫫一会有事情和你商量。”那囊西顿对赤松德赞说完转过头就叫那囊曲珍:“曲珍,赶快服侍王子去沐浴。”那囊曲珍和尼玛米玛三人忙不迭地拥着赤松德赞沐浴去了。
在赤松德赞沐浴时,少不免会对三女动一些手脚的,搞到三女陪着沐浴后一身清爽的赤松德赞出来时,脸蛋还透着一丝女人的羞怯。那囊西顿看到那囊曲珍她们这样子不禁若有所思,看来王儿还是很疼爱她们呀。
等摒退所有人只剩下母子俩时,那囊西顿便说了:“王儿应该也听说过大唐有意派人来和亲的消息了吧,对此事关系着你个人的幸福,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想法,母亲您和父王替我作主就成了。”赤松德赞知道那囊西顿只是随便问问,是不会由他作主的。
那囊西顿见赤松德赞这样说满意的点了点头:“你也快成年了,不管大唐是不是要与吐蕃和亲,你也该定一门亲事了,我看副相那囊尚拉郎的女儿那囊江珠不错,你看呢?”
“江珠姐姐我见过,我也觉得不错。母亲您觉得好就成了,我没意见。”那囊江珠虽然只有十三岁,但生就一个美人胚子,是“王子党”口中时常谈起的对象,在吐蕃贵族年轻人当中享有盛名,与蔡邦家只有十二岁的蔡邦萨梅朵准一齐被称为高原上的明珠。那囊尚拉郎之前到帕巴拉康专门带同了那囊江珠前往,已经跟赤松德赞见过一面了。赤松德赞对那囊江珠的印象还是不错的。当然,赤松德赞以一个成年人的心态去看一个只有十三岁的小女孩,怎么说心里都觉得有点别扭。但他又怎能把这种心态表露出来。
那囊西顿看到儿子这么乖巧。心里就更高兴了。事情获得儿子地肯。如果在朝议上遇到其他家族大臣地质疑。她把儿子拿出来说事就更有把握了。如果赤祖德赞知道儿子同意那囊江珠作他地未来大妃。以赤祖德赞疼受儿子地程度。肯定也是会支持地。这事情可以说已经是十拿九稳了。
解决了最重要地问题。其他话题就变得异常地轻松了。
“王儿。如果不与大唐和亲。那明年赞嫫就只让你和江珠姐姐成亲。如果与大唐和亲。我就准备再给你纳多一个侧妃。你有没有你心仪地姑娘?”那囊西顿和赤松德赞随便聊了聊天后又问道。
“没有。我整天不是学习就是练武。哪有空想这些事情?这事情赞嫫你和父王替王儿做决定就好了。”那囊西顿见儿子还是不置可否。便试探着问:“你觉得曲珍怎么样?”
“曲珍姐也不错啊。尼玛和米玛也很好!”赤松德赞开始有点装疯卖傻了。
果然。那囊西顿以为赤松德赞年纪还小。还不晓得其中地关键。也就不再和赤松德赞商讨此事。只要儿子点了头。她地目地就达到了。至于那囊曲珍。其实那囊西顿心里在看到那囊曲珍三女陪赤松德赞沐完浴出来时地样子就有了主意。有些事情。是要去创造有利条件去促成地。只要儿子和曲珍生了关系。那做侧妃还不是水到渠成地事情?那囊西顿决定去调教一下那囊曲珍。如果一个芳龄女子整天呆在一个小男孩身边勾引他还不成功。那囊曲珍也就不要做什么侧妃了。干脆跳逻些河得了。
那囊西顿走之前果然专门把那囊曲珍叫到一个房间,在里面面授了许多机宜,更把她一些讨好男人的心得也一并告知了那囊曲珍,听得那囊曲珍面红耳赤之余却又心花怒放!她现在知道大妃其实是支持她做赤松德赞的侧妃的了,还教她去勾引自己的儿子。在大妃明确表态了之后,能不能成功,就看她的了。那囊曲珍对自己的身材和样貌还是很自信的,这个从平时护卫闪闪缩缩看她的灼热目光就感觉得出来,现在大妃公开支持她去创造机会和王子亲近,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她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的。何况,平时王子对自己其实也很不错啊,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不与她有进一步的肌肤之亲罢了。想到这,那囊曲珍觉得她的前路又一片光明了起来。仿佛她已看到自己坐在已成为吐蕃赞普的赤松德赞的身边,接受着万千臣民的跪拜。
事情,有转机了。
第三十四章诱惑(打新书榜中求推荐)
自母亲那囊西顿到访叶色拉康那天开始,赤松德赞便陷入了温柔的烦恼中当。不知为什么,自此以后那囊曲珍就借着各种机会制造与自己的亲密接触机会。这不禁令赤松德赞想起了后世常见诸报章的一个词--性马蚤扰!但显然赤松德赞是不能以遭受到性马蚤扰来向那囊曲珍的上司(自己)投诉或控告那囊曲珍该陪多少损失费给自己的,无奈就顺其自然地忍受了下来。但到后来,赤松德赞竟开始享受起这种性马蚤扰来了,并乐在其中。虽然,也惹得赤松德赞常心痒痒的,肚子里常觉有一团火,驱之不去。其结果是赤松德赞练武练得更积极了,把一众王子党成员和一些陪练的护卫打得哭爹叫娘。
这不,在一个中午时分,正当赤松德赞喝完了下午茶正小睡片刻时,这种“性马蚤扰”又来了。
赤松德赞在睡梦中觉得额上有点痒,便下意识的抬手拂了一下额头。但接着觉得温暖了许多的感觉,整个身体好像被一团暖火所包容,在冬天里感觉特别的舒服。于是赤松德赞转了一个身,把脸深深的依偎在一个最柔软最温暖处,手随着也搭了上去,那种温暖和贴服让赤松德赞睡梦中漾溢着无比的幸福,甚至乎嘴角都露出了笑容。
睡着睡着,赤松德赞朦朦胧胧中手又揉捏了一下那团暖火,却突然感受一口热气冲到自己的脸上,与此同时,好像还听到一声轻盈的的呻吟!当赤松德赞半睡半醒地睁开眼睛时,却现原来自己伏爬在一个女人的身上,而手上抓捏着的,正是这女人胸脯的凸点!定睛一看,觉原来自己正伏在那囊曲珍的身上睡,也许是刚才睡得太爽了,流出来的口水把那囊曲珍的胸口都沾湿了。那囊曲珍只穿着一件内衣,胸前的一块被弄湿了之后衣服紧贴着身体,极具诱惑力,加上那囊曲珍迷离的模样,搞到赤松德赞连鼻血都要流出来了。
一种把旁边这个女人剥光就地正法的念头强烈地涌上了赤松德赞的脑海,赤松德赞一跨脚把那囊曲珍骑在了脚下,正欲粗爆地撕开那囊曲珍的内衣时,一点清明就不合时宜地控制了赤松德赞精神中枢,让他停止了手,心情也渐渐地平复了下来。然后还从那囊曲珍身上下来了。
看着那囊曲珍由兴奋渐渐变成哀怨的目光,赤松德赞轻叹了一口气,对那囊曲珍讲:“我知道你心里怎么想的,放心吧,我不会亏待你的!这算是我给你的保证!只是现在我还小,有些东西你可能还不明白。”见那囊曲珍又高兴了起来,便拍拍她的脸蛋:“走!一齐沐浴去,刚才怎么就出了一身汗了,大冬天的。”
…………
六月份,赤松德赞过完自己的十二岁生日。再过一年,赤松德赞十三岁了。在吐蕃,男子成年标准是十三岁。从吐蕃初期甚至有几代赞普在长子十三岁时就把王位传给儿子。从年龄的角度看,“十三”和“一”是相同的,因为它是十二屑相又一轮的开始,尤其是第一轮后新的一年,应该是人生中一个很敏感,很关键,很宝贵的年龄。作为一个人刚刚育完整,那么新鲜,又那么健全,刚好又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在这个年龄里是什么都可以接受,都愿意接受的。“神”也愿意在这个美好,极少受污染的心田里传授最神圣的智慧。吐蕃男子长到十三岁了,就可以成亲,可以参军,可以作为正式的一员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最重要的是,作为吐蕃王朝赞普的惟一继承人,赤松德赞在成年了之后就有继承权了。赤德祖赞比较眷恋权力,因此无意在自己正当盛年时反王位传给儿子,但也决定分一部分权给儿子锻炼一下。
到了十三岁,一般的吐蕃人都会举行一个叫做“成丁礼”的礼。十三岁前,男童都只穿一件右襟长衫。十三岁行过“成丁礼”后,服饰各异。而赤松德赞也会在他满十三周岁时举行盛大的“成丁礼”,在“成丁礼”上,会把所有的部落领和各茹的长官都召集到逻些城,以共同见证他们未来的王的正式登台亮相。王位继承人的“成丁礼”,是吐蕃的一件大事。一般王子的婚礼也放在同一时期举行。
吐蕃男子成年在十三岁,而女子则在十六岁。
吐蕃女子长到十六岁,就算是到了成熟待嫁的年龄,要到大昭寺门前一根叫“觉牙达金”的大经杆前举行一个庆贺成年的仪式。吐蕃姑娘在庆贺成年的前一天,她们的父母总要为她们准备好丰富的珠饰,同时一定要做上一顶“巴珠”。那“巴珠”非常漂亮,它先用假头做成三个高高耸起的髻,每个髻的顶端系一颗又大又圆的珠球。这是一件很费时,工艺很高的装饰品。到了举行仪式的那天,父母一大早就亲手为女儿戴好那顶巴珠,然后再亲手将各式各样的耳饰、项饰、手镯、指环把女儿打扮一番,围上花条围裙;父母邻里陪伴姑娘一起来到“觉牙达金”大经杆前。姑娘先在桅杆上挂起一条哈达,然后烧起香火,绕着经杆转经。从此,那无忧无虑的少女算是脱离了孩提期,走进了妙龄少女人生的又一个里程。
因为女子的成亲年龄在十六岁,所以那囊西顿才有把赤松德赞纳只有十三岁的蔡邦萨梅朵准为妃推迟到三年后也就是等梅朵准十六岁成年的那一年的念头。
在所有的吐蕃人都开始为王子的“成丁礼”做准备时,吐蕃王廷收到青海茹的快马消息,早在半个月前,青海茹就已接触到了唐朝派来和亲的使者,按照时间推算,唐使者一行人应该再有几天就能到逻些城了。之前吐蕃密探打探到的消息是真的,唐蕃第三次可能和亲的历史机遇出现了。
众人马上把焦点转向了即将到来的唐使者一行人,这是大唐第一次主动提出和亲,为表示尊重,赤德祖赞派出副相尚结息为代表,前往阁川驿(今那曲)迎接唐使者。
第三十五章宁国公主(求推荐)
此次出使大唐的正是向唐玄宗提出和亲政策的国子祭酒李揆。
李揆本来想早点出的,但由于选公主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于75o年中才成行。按照唐代惯例,一般会在宗亲里选一个适龄女子由皇帝册封为公主来和亲,但此次仓促和亲,李姓宗亲中一时间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适龄女子。费了一番周折后在杨贵妃的提醒下,唐玄宗方想起自己的孙女太子李亨(唐肃宗)之女李钰郡主今年刚好十三岁,正适宜许配给赤松德赞为妃。太子李亨和太子妃虽有些不愿意让女儿远嫁吐蕃,但迫于无奈还是签应了。于是李钰被封为宁国公主,准备李揆一旦和亲成功,便送往吐蕃与赤松德赞成亲。
从青海一直护送李揆和亲使者一行人的,正是大相兀论样郭。自青海大捷后,在唐蕃两国边境上吐蕃凭借数量占据绝对多数的骑兵已占据着优势,只是一方面兀论样郭实施赤松德赞提出的“养精蓄锐、只掠不占”的策略;另一方面接替落了台的哥舒翰出任陇右节度使的王思礼在失去主力骑兵后,一方面千方百计从突厥买马,另一方面加固了很多边境城市的城防,不轻易出动,采取稳守的策略,因而唐蕃边境在青海大战后反而平静了下来。边境无战事,加上唐蕃和亲是关于吐蕃对外事务,作为主管军事和对外事务的大相当然要参加有关和亲的会议了。因而兀论样郭把青海事宜交由青海茹本聂·达赞顿素全权负责,而自己则带着次大相论泣藏护送大唐使者团返回王廷逻些城了。
在阁川驿,兀论样郭遇到了前来迎接大唐和亲使者的副相尚结息,两队人马会合后只是举行了一个简短的欢迎仪式,便继续向逻些城进。
75o年7月,大唐和亲使李揆一行人到达逻些城,内大相恩兰·达扎路恭代表赤祖德赞在城外迎接,并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向远方来的客人献上了哈达和青稞酒。李揆事先曾了解过吐蕃的一些风土人情和礼仪,知道初来步到吐蕃人一般都要给客人敬上三杯酒,称「三口一杯」。即客人拿到酒杯先喝一口,斟满再喝一口,连续三次,最后将斟满的一杯酒一饮而尽,李揆按照此礼仪一一行之。李揆相貌堂堂,虽然一路上因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赶路略显得面容有些憔悴,但此时在吐蕃王廷城门前却是一举一动严谨庄重,时时保持着礼节性的微笑,谈吐举止无一不体现出大唐人多年以来作为强大国家所具备的自信,令包括达扎路恭在内的所有吐蕃人无一不为李揆的风度所折服。
其时天色已晚,达扎路恭便把李揆一行人送入红宫旁专为接待使者的冬达拉康,让李揆一行人先行休息。
李揆在路上简直是累坏了,身为一介书生,李揆何曾受过在高原上长途跋涉这种苦?李揆一行人是沿着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当初入吐蕃的路线前往逻些城。先由长安往鄯州,再前往石堡城。然后再从石堡城经莫离驿、那禄驿、乌海,再在多玛渡过黄河,过了黄河后越走越高,翻过越紫山后到牦牛河(今金沙江)前的众龙驿时,李揆一行人便有许多人有高原反应,李揆也有些胸闷和头痛。逼不得已在众龙驿休息了两天,喝了些兀论样郭卫兵给李揆他们煮的一些藏红花茶之后高原反应稍为缓和时才继续出。但此时还有十来人没有缓解迹象,只好让护送的吐蕃军分出小部分兵力护送这些人回低地的石堡城,有三个甚至死在回程的路上。之后李揆一行渡过牦牛河后进入孙波茹,其后渡过澜沧江,到了怒江江北的拉里岗一行人又休整了两天,其后才沿着怒江北岸一直往西到阁川驿与前来迎接的尚结息会合,后再经农歌驿到逻些城。全程六千多里,李揆一行人75o年5月底出,走了一个多月到7月初才到逻些城。而且要翻越越紫山和当拉山等终年积雪的大雪山,还好有兀论样郭带军护送,否则李揆都怀疑自己在冬天能否活着走到逻些城。
到达逻些城的当晚,李揆一行人都睡得很香、很香……
而同一晚,大相兀论样郭却不辞辛劳,前往叶色拉康拜访了住在那里的王子赤松德赞。
“大相,你刚千里迢迢的从青海回来也不好好的休息一下,这么急着过来看我,小王真的是感动莫名啊!曲珍,给大相上茶!”赤松德赞一看见兀论样郭到访就说道他了。
“臣身子骨还硬朗着呢,小小路途颠簸算什么。我没什么,大唐的使者倒是累坏了,还不知道他明天能不能爬起来晋见赞普呢。他如果明天晋见赞普,就会提出和亲的要求了。如两边需要订立盟约,边境的问题也要定个大概的框框架架,以利下一步的谈判,臣不先来咨询咨询王子的意见,心里老觉得不踏实。在路上臣拐弯抹角地向大唐使者套口风,和亲的公主知道了,是宁国公主,是当今大唐皇帝的孙女,太子的女儿,是正牌的公主。大唐这次还是非常有诚意的,但边境怎么厘定,李揆却一点口风都不露。”这时那囊曲珍揣过来一杯茶,兀论样郭伸手接过了。
“宁国公主?”赤松德赞听到这个名字不禁呆了一呆。
历史上地宁国公主虽不及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及太平公主等出名。但赤松德赞却也是知道地。宁国公主虽有着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地美貌容颜。亦深得父王唐肃宗地宠爱。但在婚姻地道路上命运极为坎坷。在安禄山叛乱之前。她先后嫁给唐人郑巽、薛康衡。但两个丈夫都死了。唐京城失陷时。她因夫死守寡在家。曾随妹妹政和公主、妹夫柳潭等一同逃难。饱受颠沛流离地痛苦。后来宁国公主还远嫁给回纥年迈地可汗。宁国公主有着国破家亡地痛苦生活经历。但在痛苦中却铸造了宁国公主不怕磨难。勇于承担及不怕牺牲地伟大精神。她清楚地意识到当时对回纥和亲所担负地政治使命。临行话别。向父皇肃宗辞诀:“国家事重。死且无恨”。宁国公主出嫁回纥不满一年。葛勒可汗就病死了。其子移地健立为登里可汗。这时。回纥地守旧势力怂恿登里可汗按其习俗。欲以宁国公主为已故地葛勒可汗殉葬。宁国公主却坚持不从。并说:“中国人死了丈夫。顶多丧期三年。回纥万里结婚。本应该向慕中国。我不可以殉葬。”力争应以大唐地礼仪来厘定。于是。回纥人只好作罢。宁国公主捍卫了大唐帝国地尊严。不过。宁国公主还是被割破了脸为英武威远可汗做了哭丧。以从当地风俗。宁国公主后来回到唐朝。被改封为萧国公主。先后又两次嫁人。
其时地大诗人杜甫还曾赋诗一《即事》诗以描述这位可歌可泣地奇女子:
闻道花门破。和亲事却非。人怜汉公主。生得渡河归。
秋思抛云髻。腰支胜宝衣。群凶犹索战。回意多违。
如此一位令人动容地大唐公主。其声名却在后世远逊于获得史家高度评价地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等人。不禁不令人扼腕长叹!
赤松德赞想不到这位奇女子如今却要与自己成亲,自己的到来,不但改变的部分的历史,也改变了好多人的命运。
“和亲是一定要实行的,而且我看可以打破只有一个大妃的限制。母后已选定副相尚拉郎的女儿为大妃,和亲如成功我看可以增加大唐公主为大妃,大唐以真正身份的公主和亲,此前从未试过,更从未主动提出和亲,因此我们也要拿出一定的诚意,尽力促成此次和亲。另个,在边境线上面,只要北面的石堡城一线不变,南面的安戎城一线不变,其他的可作一定的让步。纸上的边界线仅仅是体现在脸面上的,如让大唐占点便宜,让他们脸子上光彩一点,事情就好办得多。至于实际上这条边境线是不是有效,是靠今后双方的实力来决定的。大相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吧!”随着赤松德赞的将近,赤松德赞也知道他要开始出自己的声音,因此在兀论样郭面前也没有刻意的假借天神的名义说话了。
“听到王子这些话,实令臣豁然开朗,臣知道怎么做的了,臣告退!”获得了所有谈判方针略的兀论样郭走了,而赤松德却久久地坐在那里,突然间很想尽快见到那位即将成为自己妻子的大唐宁国公主:李钰!
第三十六章质疑
虽然大唐和亲使李揆在第二天醒来后还是觉有些疲倦,但李揆还是第一时间去到红宫晋见赤德祖赞赞普。并奉上大唐皇帝托李揆带给吐蕃赞普的礼物。
“尊敬的赞普,我皇陛下特命下臣专程带来送给赞普的礼物有:珍宝三箱,各种金玉饰物三箱,十三卷经典,营造与工技著作十三种,十三种治病药方,医学论著十三种,诊断法十三种,医疗器械十三种,还携带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还请赞普笑纳!”大唐的礼部官员知道吐蕃“十三”数字是吉祥的,因此许多东西都是以十三作为数量,以示诚意。
赤德祖赞见到这些礼物大为高兴:“本王真的不知道怎么感谢我的丈人皇上啦。上次丈人皇上派皇甫使君与张使君来逻些时你们的金城公主还在,当时送来的也是跟这次差不多的礼物,金城看到故国的礼物非常的开心,而现在却是物是人非了。”说着说着,赤德祖赞想起金城公主并不太快乐的一生,不禁有点感叹!
“公主在九泉之下如知道赞普还惦记着她,我想公主也会深感安慰的!但我想,最令公主安慰的事情莫过于唐蕃两国能达致长久的和平,两国臣民能友好往来,我这次不远万里来到逻些城,就是带来我皇陛下对赞普的善意。我皇陛下知道公主的遗骨赤松德赞王子明年将成年,有意将太子幼女宁国公主许配于赤松德赞王子,以结秦晋之好。同时,我皇陛下还希望唐蕃两国能重新厘定边境,签订盟约,重开互市。不知赞普意下如何?”李揆见赤德祖赞提到故去的金城公主,便趁机提出和亲与缔结盟约的要求。
“贵使昨天才来到逻些城,还没好好在逻些城游玩一下。这样吧,贵使和贵属先在逻些城玩几天,这个问题就等贵使玩好了再商议不迟。贵使你看这样可好?”赤德祖赞问道。
“外臣就静候赞普佳音了。我刚至逻些城,还没能完全适应这里的环境,还是先回驿馆休息一下为好!”李揆知道赤德祖赞还要召集众臣商议,便告退了。
“来人啊,把大唐贵使领下去好好安顿。”赤德祖赞吩咐后便有侍者把李揆领下去了。
“赞普,臣不赞成与大唐和亲,我军方取得大胜,还重击了大唐精锐骑兵,我不明白大相为什么不乘胜追击,挥师东进攻击大唐。大唐此时主动提出和亲,正是大唐力有不继的表现,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痛打落水狗,而不是与大唐和亲使大唐有缓冲之机。等大唐军缓过气来,其兵锋肯定直指青海,甚至有可能威胁到王廷。大唐皇帝屡屡在石堡城碰壁,我想大唐绝对不会善罢干休的。大唐国力强盛,工艺先进,人才辈出,要修复元气恐怕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不能给大唐养精蓄锐再反咬一口的机会。”先出列讲话的是整事副相玛尚仲巴结,他不但不同意和亲,还有把苗头指向大相兀论样郭的意思。
玛尚仲巴结话音刚落,副相尚结息就出列了:“赞普,臣不同意整事副相的意见。我军此战能在青海取得大捷,一方面是因为我军依靠坚固城防吸引并重创大唐军主力;第二个方面是大相指挥得当料敌先机让我军能取得主动权;第三个方面是将士用命。种种因素的结合,才导致了青海大捷的成果。我军虽重创了唐军,但并不代表我军实力在唐军之上,相反。我军总兵力虽接近唐军,但战斗力还是相差很远的。从这次青海大战中的局部的战事当中也可以看得出来,我们获胜相当偶然。而且,刚才整事副相也说了,大唐国力强盛,恢复能力很强,别说这一战没伤到大唐的筋骨,就算伤到大唐筋骨,大唐也是极快能够恢复的。别说我军现在主动进攻大唐能否获胜,纵使能获胜,激起大唐子民同仇敌忾的决心,举倾国之力对付我吐蕃,反而会令吐蕃陷于危险之地。臣反对对大唐大举进攻,赞同和亲!”
“副相此言差矣!我吐蕃王朝自从赞普主政以来,在与大唐多次战事中虽胜负各有,但并没落在下风。我国国力正在上升之势,而我观大唐的国力却有了下降的迹象,至于副相说我吐蕃军的战斗力不如唐军,那我就想问一问大相为什么了?”出来质疑尚结息的是内副相朗迈色,语言竟有责问大相兀论样郭的意思。
兀论样郭一听这话脸色马上就阴沉了起来,自从兀论样郭但任大相以来,胜多败少,自己在吐蕃的影响力越来大,看来已引起朝中某些人的不满了,吐蕃军战斗力一直不如唐军,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主要还是由于武器装备和训练水平决定的。大唐积累了千年的武器铸造知识和军队训练体系的完善过程,这并不是才立国百年不到的吐蕃所能比拟的,此时郎迈色拿这个说事,兀论样郭怒目一瞪,吓到朗迈色赶快退回座位中,还拿眼角看了看站在较上的整事大相的赤桑雅拉。没想到赤桑雅拉也是阴沉着脸看着他,赤桑雅拉昨晚与朗迈色和玛尚仲巴结等会过面,商定要给近年屡获大功的外相一系造点麻烦,没想到朗迈色会愚蠢到直接去攻击如日中天的大相兀论样郭,还拿根本站不住脚的吐蕃军力的问题来责难。
“哈哈哈!”论泣藏不怒反笑。“一个毛都没长齐地小子托了父亲地余荫才做了内副相没多久地大金书告身。竟然莫须有地指责起立下大功地大璁玉书告身地大相起来了?看来我们吐蕃地后生真当令人可畏啊。看来我们这些老人全都该去死了。赞普。臣愿告老还乡。让内副相代臣次大相之职。既然内副相敢质疑大相。相信内副相定胸有成足。一定能令我吐蕃军战斗力突飞猛进。建立一支横扫八方地雄军。”
“呵呵。次大相说笑了。我想内副相只是一时口快说错了话而已。内副相心里并没有责问大相地意思。是吧。内副相?”赤桑雅拉这时不得不出来给朗迈色打圆场了。
这么一来。众人便知道朗迈色是被赤桑雅拉拿出来当枪使了。只是朗迈色没有控制好度。把他们一行人地意图暴露无遗。内大相恩兰·达扎路恭作为朗迈色地上司。看属下如此也非常地生气。但他又不能不为属下说话。
“整事大相所言甚是。内副相。还不赶快向大相认个错?”达扎路恭心想一会散会后要马上找一下大相。否则让大相误认为他也有份指使就坏了。
在朗迈色向兀论样郭认错之后。会议才恢复了正常。
第三十七章唇枪舌剑
为了挽回朗迈色作为内相系统攻击外相系统的影响,内大相达扎路恭说话了:“臣赞同副相的意思。应当与大唐和亲并重新拟定边界,以获取修养生息的机会。刚才内副相虽然说话有欠考虑,但他说的关于大唐正在由盛转衰和我国逐渐变强我认为这是对的,既然这样,臣觉得现在与大唐缔结盟约有利于我吐蕃。”
“内大相不要忘记了纸上的盟约对相方并没太大促进作用的。前大相乞力徐就是因为过于相信大唐会遵守约定,以至失去了防范吃了大亏。两军对垒谁先动谁就会占得先机,臣不赞成和大唐和亲!”整事大相赤桑雅拉虽被朗迈色打乱了阵脚,但他还是说了他的立场。
副相拉囊尚拉郎望了望坐在赞普旁边的拉囊西顿,见拉囊西顿稍为摇了摇头,便没出列说话。另一位副相末东则布原本是和赤桑雅拉商定反对和亲的,但见形势对自己一方相当不利,他就决定不表意见了。
“此一时,彼一时。以我军现在的情况,大唐想再偷袭恐怕已没那么容易了。臣赞同尚结息副相的意见,与大唐和亲。”论泣藏见另两位副相拉囊尚拉郎与末东则布都没出列说话的意思,就出列说了他的看法。
赤德祖赞一直坐在座位上看着众臣子争论,一直没怎么说话。他见兀论样郭一直也没插话,便问:“大相主管我吐蕃对外事务,理论上和亲也是大相管辖范围之内,只不过因此事至关重大才放在朝议上来。不知大相对此事怎么看?”
“回赞普!臣认为与大唐和亲是势在必行的!其一,这是大唐次主动提出与我吐蕃和亲,要知道,以往都是我吐蕃主动提出,而且经历几番波折好不容易才达成和亲的;其二,这是大唐第一次以真正公主与我吐蕃和亲,据闻大唐公主生得美貌非常,知书达理,是王子的良配;其三,臣听闻大唐朝廷中的争斗越演越烈,蕃镇的势力越来越大大唐中央也有渐渐失控之感,大唐恐会生变。臣收到情报说大唐宰相李林甫年老体弱,身体越来越差了。臣认为此时我吐蕃应当静观其变,而不是主动的触怒它。如果我们拒绝大唐的主动和亲,让大唐皇帝恼羞成怒,举全国之力范边,反而不妙。臣认为不但要与大唐和亲,还要给大唐公主以大妃的身份,以表示我吐蕃的诚意!”兀论样郭此言一出,立马产生巨大的影响。众人马上朝大妃拉囊西顿和副相那囊尚拉郎看去。
“大相是认为我吐蕃应以大唐公主为大妃而其他吐蕃女儿只能作我吐蕃赞普的侧妃吗?”拉囊西顿本来坐得稳稳地只是在听大臣们言,但此时她也按耐不住话了。
“回大妃,臣不是这个意思。臣以为可以增加一个大妃,也就是双大妃制。由于大唐公主的娘家在大唐,我们不必忧虑不能时刻得到娘家支持的大唐公主做了大妃之后会对吐蕃有比较大的影响力。给与大唐公主大妃的身份只是表示对大唐的诚意而已。这样,将有利于我吐蕃在与大唐有关边界的问题上取得更大的回旋的余地。”见兀论样郭如此表态,处于即将暴走状态的拉囊西顿这才平复了下来。
拉囊尚拉郎初听到兀论样郭的话也阴沉着脸,这时也回复了平静。既然兀论样郭已充分考虑好了,拉囊西顿也没有反对的意思,作为外相的一员,他不能完全置身在外,这时也赶紧出列说话了:“臣赞同大相的意见。给一些颜面上的让步可以获取我吐蕃实质上的利益,臣认为此提议可行。”
赤桑雅拉见众人有附和兀论样郭的迹象,忙出列准备反对了。但这时赤德祖赞却话制止了他:“众臣不必再议了,既然大多数人都同意大相的意思,本王看这事情就这样定了吧。既然大唐此次对吐蕃表达了足够的善意,本王看我们也不能太小气了,否则会被大唐看低了。本王同意与大唐和亲并给与大唐公主以大妃的身份。既然此事是大相提出来,就由大相代表我吐蕃与大唐商议有关和亲和边界谈判的事宜吧。”
众大臣见赞普主意已定,便不再说什么了:“是,赞普!”
会后赤德祖赞还专门把大相兀论样郭请进了他在红宫的主寝宫雍措拉康,听兀论样郭就边界的问题作详尽的汇报。这几年边界的变动其实并不大,但有不少地方吐蕃还是想争取一下的。两人在雍措拉康就这问题谈到了很晚才定了一个大概的边界线。兀论样郭将会以此为目标在未来的谈判桌上争取。
会议就这样结束了。但此次会议的影响却很深远。
在过去的几年当中,由于外相的大相和副相一般都在青海与大唐作战,因此在王廷上赤桑雅拉与朗迈色等有相当大的话事权,但随着近几年来兀论样郭等人在青海取得接连的大捷,增加了两个副相和一个次大相,本来外相体系就隐隐高过内相和整事相等体系一筹,如今在吐蕃较为侧重对外的战事,外相体系越来越宠大,地位也就越来越高。由于感受到了威胁,赤桑雅拉等人才联合起来,想遏制外相体系。不料赤桑雅拉等人虽经精心筹划却还是还是大败而回。明眼人看得出,王廷中权力的新一轮角逐开始了。兀氏家族和赤德祖赞的结盟,加之由于兀论样郭的战绩获得了王廷大量的赏赐,兀氏家族的势力是越来越大了。随着兀氏家族和论氏家族的崛起,吐蕃中家族之间的权力分配也要重新展开了,尤其是在王子赤松德即将成年这个敏感时刻。以往每一次的新赞普继位,都会掀起一轮权力斗争,有时甚至乎是刀光剑影,要拼过你死我活才能盖棺定论。恐怕这一次的争斗的程度尤为激烈,?br/>电子书下载shubao2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