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云起身,扯了扯黛玉的衣袖,嘴里露出狡黠的笑容,“你别哄我,老祖宗还特特让你过来问这些没要紧的事?就知道哄我。”脸上却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宝钗也站起身,拉着黛玉的手坐在炕上。
“宝姐姐,你瞧。云妹妹就是这样爱说嘴,谁还骗了她不成?”眼睛望着宝钗笑。
宝钗一手拉着一位,满脸的语重心长,“林妹妹,云妹妹,你们俩也都是有造化的。有些时候两颗心本是一颗心,却因为无心可能把一颗心又弄成两颗心罢了。两个妹妹都是冰雪聪明的。”也不说破,却见黛玉已经低了头沉思了半晌。
湘云那边先把头歪倒在宝钗肩膀上,“宝姐姐就是这样,妹妹还能听不出姐姐的意思么?”
黛玉那边也悄悄拉了拉宝钗的袖子,红了脸,也不说话。
宝钗知道有些话不能说太深了,也就换了话题,说起了黛玉的苏绣手艺,湘云本是个不爱女红的,却也被吸引了。
……
说了半晌话,就有王夫人的丫头来请。
宝钗忙让进来,却见是大丫头彩霞。
“彩霞姐姐,今日怎么得闲来?这些话让小丫头来传就是了。”宝钗和湘云都忙起身,黛玉也款款站起身来。
“看宝姑娘说的,”彩霞抿嘴笑着,“太太今日特意置办的酒席。”说着又看黛玉,欲言又止。
黛玉是什么样的人,自是看了出来,就要告辞。
宝钗也知意,想来王夫人是没有请黛玉,彩霞却有不好意思当着黛玉的面说只请了湘云和宝钗,自然也开始斟酌话语了。
黛玉起身后,转身冲着宝钗和湘云若有所指地笑笑,“宝姐姐、云妹妹,明天再说话。”
宝钗和湘云都点了点头,送黛玉出门。
眼看着黛玉向贾母正房的方向过去,才转身回来,未语先笑,“倒是让彩霞姐姐久等了。这就和云妹妹随你过去。”
彩霞福了礼,“姑娘们现行一步,奴婢还要请姨太太呢。”
这倒是奇怪,刚才明明就可以直接告诉薛姨妈一起去,却等到现在才折回来,却显见的不只是单请了。或许是有话要悄悄告诉薛姨妈。或者,是想让薛姨妈晚间告诉自己什么话,却又不想让云丫头听见。
面上却丝毫不露,“那彩霞姐姐自去。前面的梅花开的正好,我和云妹妹正好慢慢走着等着姐姐。”
彩霞笑着点了头,就转身进了梨香院。
湘云望着彩霞的背景,若有所思。
宝钗扯了湘云一壁走,一壁看着尚未衰败的红梅,压低了声音,“云妹妹,你确定史侯府没有小姐进宫吗?”
湘云又好好想了半晌,“确实是没有听人说起过。只是,我也不能就这么说罢了。叔叔那边,”顿了顿又道,“有些事情自然也是避讳我的。”
宝钗点了点头,又安慰地看着湘云。
湘云眼中闪过一丝无奈,却又转瞬不见,“姐姐,是不是宫里出了什么事?那个婉贵人真的和我是叔伯姊妹?”
宝钗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我却也不能肯定,只是觉得有一点想不明白罢了。或许是我当时应景,才想多了。且不说这个了,日后自会知道。”
不等湘云答话,却看到彩霞已经带着薛姨妈往这里走来,伸手拉过枝头开的最盛的那枝梅花,折了下来,“不如,把这支梅花给太太带去插瓶。倒也是别致。”
湘云也被转了心思,赞着梅花。
走到王夫人正房外面时,两人更放慢了脚步,等着薛姨妈和彩霞走近,让薛姨妈先进了门去,才紧跟了进来。
王夫人已经在房里等着,看到一行人到了,吩咐小丫头们让厨房传饭。宝钗向前一步,把手里的梅花给屋里的小丫头,让她找个花瓶插上。王夫人笑着看向宝钗,“到底是宝丫头细心,倒是也应景。”
细看那梅花,花蕊处淡淡晕染着白色和红色,深深浅浅,很是让人神往。王夫人也不禁看出了神,神色中有了变化。
宝钗微微笑了笑,重新见了礼。
薛姨妈先拉着王夫人在上首坐下,却先问道,“宝玉怎么不见?”
王夫人似是无意地看了看宝钗和湘云,“老太太特特叫去了,想是和家里那几个姊妹一起用了。”
又招呼宝钗和湘云坐。
湘云倒还是一副大大咧咧的性情,“太太今日都准备了什么好吃的?倒是云儿今日很有口福,都托了宝姐姐和姨妈的福。”
薛姨妈爱怜地看着湘云,“云丫头这个脾气性情真是投我的缘,倒是能认了女儿才好。”
宝钗微微示意了一下薛姨妈,薛姨妈看到宝钗的眼神才意识到失言,却当即岔开了话题,“太太今日太抬举了宝丫头了。”这话却又有点别的意思了。
宝钗觉得薛姨妈今天怎么总好像有话要说的意思。
王夫人倒是神色未变,“宝丫头是个有造化的。”
宝钗眉头紧了紧,已经有点条件反射了。
等小丫头传饭进来,一顿饭倒是吃的不紧不慢。偶尔湘云说几句,倒是逗得薛姨妈不时捧腹大笑。
王夫人一直也没说啥别的,甚至连个眼神都没给宝钗。宝钗倒是更坚定了,彩霞定是已经传话给了薛姨妈的想法。
吃完饭,又说了会子话,几个人就要告辞。却见宝玉正好从贾母处回来,看见湘云也是诧异,“云妹妹今日怎么没跟老太太那里?却没想到,你今日倒是来太太这里偏了。”
湘云见到宝玉一身家常打扮,却郑重了神色,故意说道,“宝哥哥,明日又要进学堂了。可要用心读书,到时宝姐姐可就把你给比下去了。”
宝玉不答,换了话题,“云妹妹,倒是去找林妹妹去。林妹妹刚才还念叨你呢。”
“林妹妹下午才见了我,却又念叨我?你哄我呢?”湘云满脸不信。
宝玉咳了两声,看了看王夫人脸上没有别的神色,才示意湘云和他一起离开,也是有话要说的意思。
俩人出了门,王夫人才开口,“宝丫头,宝玉是个不爱读书的。你虽是个女儿家,却有造化,能跟着郡主、公主们读书,凡事都要用心才是。”
“谨遵母亲教诲。”宝钗一脸郑重。
王夫人脸上神色松了松,“你们母女都早早歇息,明日宝丫头还要早起进宫呢。轿子都给你备下了,好好歇歇就行了。”
薛姨妈带着宝钗告辞出了门,一路无话。
进了正房,薛姨妈才关上门,让同喜几个人下去备热水,拉着宝钗坐下,脸上阴晴不定,“上次是你误会她了。”
这个她,指的不知是王夫人还是元春,只是却也没什么区别,宝钗也不问,等着薛姨妈继续说。
“上次纸条里说的羊脂玉你可见到了?”薛姨妈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出了口。
求票票……。
第四十三章懿旨
()三皇子在前引着若诚兄妹俩和宝钗进了皇后娘娘所在的永德殿,还未走进去,就听见殿内传来轻声软语的说笑声。
今日,永德殿倒是热闹。
三皇子和二公主自然先进去请了安,宝钗跟在若诚兄妹二人后面也走了进去,也没有抬头,只是跟着行了礼。
听到皇后娘娘闻言软语地让三皇子和二公主起身,二人上前去承欢,又招呼宫女给若诚兄妹二人赐座,才出声,“妹妹,本宫今日才得知这是你的嫡亲妹妹,却是你的不是了。当日也不带来给本宫见见?”
宝钗心下一惊,元春也在这里?
微微不注意地抬起了眼睛,却见上面正中端坐着穿着正红色皇后仪制的六宫之首,头上戴着凤冠,倒是和当日选秀时的所见不差。皇后娘娘平日也是如此装束?却有点让宝钗疑心了。
旁边那位穿着桃红色绸缎妃子打扮,鬓上斜斜插着蝴蝶双飞步摇的不是元春又是哪个?
听到皇后娘娘出言,元春看了看还未得令起身的宝钗,神色间有了一丝犹豫,声音也更加绵软了些,“都是妹妹的不是,当日却是要带着我这妹妹去拜见皇后娘娘的,却被贵妃姐姐抢了先,带到皇上那里,却指给了若诚这丫头做伴读。于礼,妹妹也就不好再多事了。”把责任都推到了瑾贵妃那里,也略去了当日若诚所求这一节,只是却不知皇后娘娘对此知道了多少。
面上丝毫不显,好像刚发现宝钗还跪着似的,忙不迭温言叫起,“宝姑娘快起身,不可多礼。既是贤德妃的嫡亲妹妹,论私情,也是亲戚。倒是不要生分了。”微微叹了口气,“虽说天家规矩,我坐了中宫之位,和妹妹们疏离了些,却让我心里更是惦念平日能好好和妹妹们说说家常话。只是规矩使然,倒是我所想太多了。”
似是埋怨,也是自怜。联想到瑾贵妃,宝钗释然。难怪元春刚才也要把责任全推给瑾贵妃,本是不睦,元春也是表明自己的立场。
二公主侍立在皇后娘娘的身后,脸上娇俏笑着,用头轻轻抵着皇后的肩膀,“母后可不要这么想,让女儿心里很是不安呢。”别的也不说啥。
宝钗悄悄看了眼在下坐着的他,却见脸上带着不以为然,仿佛洞察了这一番骨肉天伦背后的一切似的。忠顺王府的这兄妹俩,嗯,都有些意思。
三皇子只是微微笑着站着一旁,也不答言。想来毕竟不如二公主,是女儿身,也是嫡亲母女,他却是不能随意接下这个话,也是怕说错了什么引火烧身的意思。
元春脸上也带了恭谨,“皇后娘娘贤良淑德,六宫姐妹谁不敬着娘娘?只是娘娘平日要料理六宫事宜,姐妹们不便前来相扰罢了。”
皇后嘴角翘了一翘,却又添了温煦的语气接言,“妹妹这话说得就见怪了。也就妹妹这么想罢了。如今,有贵妃帮着我协理,身上的担子却是轻了不少,空下来的时间也多,倒是有妹妹们说说话,打发时光也好。”
二公主忙拦了话头,“母后,平日女儿和哥哥妹妹们不是也常来叨扰母后?母后这是嫌弃我们不贴心了?”
二公主倒是个伶俐的,恐是怕皇后娘娘这一番话被有心人听去,错解了皇后的意,还当是皇后抱怨圣意,那就因小失大了。只是皇后娘娘刻意说出这么一番话,总是不能单单为了疏解心中怨愤这么简单,那样可不是温婉皇后的作风。
皇后娘娘听了二公主的话,果然脸上添了慈爱之色,“你们都是孝顺的。”轻轻拍了拍二公主的手。眼睛却状似无意地看了看一边的三皇子,目光停留在他身上问道,“你母妃进来可好?她生的娇弱,三日好,两日不好的,让人看着心疼。前日听皇上说起你母妃身体好了不少,我倒是要去望望她,却又因为近日的事情耽搁了。”
三皇子躬身答道,“劳烦母后挂念了。母妃近日身体好了很多,也有些东西进的很香甜了。母妃也常挂念着母后,让儿臣常来给母后请安。”
“那我倒放心了。明日我去看看你母妃。”皇后颔了颔首。
一边的元春也笑着答道,“妹妹跟皇后娘娘一起去看看淑妃姐姐。妹妹还记得,初进宫的时候,淑妃姐姐身体就娇弱,待人却也极好的。”
皇后娘娘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她那个性子最是良善。明日你也带着你这妹妹一起陪我去。人多也热闹。”
宝钗一怔,身体抖了一抖,却迎上了他看过来的诧异的目光,目光碰撞之下却让宝钗心下猛地一动,急急收回了自己的眼神。三皇子在上,倒是尽收眼底,只是嘴角翘了翘。
元春袖子下的手略略抖了一下,却又掩饰地起了身答,“是。”
三皇子也走了下来,“儿臣替母妃多谢皇后娘娘和贤德妃娘娘的眷念。”
宝钗心下百转千回,自己担心的事情难道要成真了?
希冀的目光又看向若诚,却见若诚只是垂着眼睛,面上看不出表情。却也没了心思,仍是强自镇定心神。
眼下的形势不容乐观,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皇后娘娘流露出了这个意思,难道只是为了拉元春和自己站在一个阵营?为了笼络人心?若是三皇子也有这个意思,淑妃娘娘也不作别的打算,那事情可能就真的无法挽回了。
自己对三皇子虽没有恶感,却也没有半点好感。一个在皇宫中长大的少年,面上所流露出的那种圆滑、世故只让宝钗觉得疲倦无比。虽然深知古代女子的宿命,却是着实不想跟皇宫打上交道。
或许是今日让她有了别的希冀?她突然那么渴望能有一个让她觉得不用设防,能让自己远离勾心斗角的痛苦,只要有这样一个人与她共担风雨,那么她就觉得心里泰然、踏实,可以更坚定地走下去。
宝钗自问,难道是因为他?
只是一面之缘,就让自己陷了进去?她并不信什么一见钟情,前世不信,今世更不信。可是却偏偏心不由己。只是那种感觉也让自己说不清,就像是绝望中看到的一点光,只是觉得心里有了希望,却也真的不是指望这点光能给自己带来多少温暖。
外面却有宫女来报,“瑾贵妃娘娘嫁到。”
这倒是更热闹了。
晚上有加更哦~~~
求推荐,求票票,求收藏……
哎,睡了一觉,心情好些了……。
第四十七章谋划
()且不提皇后娘娘心中暗自心惊。
不一会儿,御膳房那边传了膳过来。若诚的目光立即被吸引过去,脸上一副等不及的表情,看的皇后娘娘心中略略放了心,说到底不过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罢了。
瑾贵妃却若有所思地看了看一边玉树临风般站着的琪正,心下却有了一些计较,只是尚未把一切头绪理清。放下了心事,倒是一心一意邀着皇后娘娘欣赏着亭子外正怒放的梅花,又拉了元春和二公主坐下,亲亲热热招呼着若诚和宝钗等人。
宝钗本不欲坐,奈何皇后娘娘和瑾贵妃都命她坐下,再坚持下去就有些矫情了,终究还是偏着身子坐了。
若诚却看人不注意,咧嘴冲着宝钗一笑,目光中的澄澈让宝钗心里一暖又一惊。若是若诚真的和表面所见的那般天真无邪,那倒真是个招人怜爱的孩子。脾气虽然大了一些,但身份在那儿放着,谁也不会认真跟她计较。
宝钗坐在若诚的下首,却是挨着琪正坐了。本是要拉屏风,不过皇后娘娘说都是一家骨肉,今日不讲究那些个,瑾贵妃自然也乐得如此。
元春和婉贵人心中虽然都打着各自的算盘,面上却也保持着得体的微笑,跟着皇后娘娘凑趣,说着话。
一顿饭倒是吃得宾主尽欢,似乎完全没有之前的冷枪暗箭,倒是也让宝钗落得轻松,心里紧绷的弦略略松了些。
若诚先撒娇似的起来,上前扶了皇后娘娘,嘴里笑道,“扰了皇后娘娘和众位娘娘这半日,还不知祖母在家怎么惦记我呢?别又担心我和人嘴角,惹出事端才成。若诚倒是先送娘娘回宫歇了,再和哥哥一起回家见祖母才是。免得她老人家不放心。”
皇后娘娘笑着拍了若诚的手,另一只手顺势搭着二公主凑过来的手腕,“若诚丫头倒是孝顺,就是平日里脾气大了些,只是天家儿女,有点脾气也是正常。”
说着,却回头看了看琪正,“只是你若是像了你二哥哥的稳重性子,你祖母岂不是能少操些心?”
瑾贵妃也顺势看过去,琪正的脸上还是淡然,却没有了拒人千里的气势,似是掩了自身的芳华,只留下泰然和恭谨,倒是让宝钗心中更佩服了几分。
元春也笑着开口,“琪正的性子是个好的,要不若诚怎么单单对她这个二哥哥恭敬有加呢?”
若诚佯装撅了嘴巴,“娘娘又笑话若诚。”却没有否认别的,好像在她眼里,只要是夸奖二哥哥的话,却都照单全收,倒是自己相比之下没那么重要了。这倒是也奇了,完全看不出是那个让瑞安郡主一二再、再而三吃了苦头的小魔头。
三皇子看了看琪正,面上带了客气的笑,“琪正的性情连皇阿玛都赞呢,说是比他大哥还强呢,倒是可惜了……”说到这里,蓦地住了口,面上有些讪讪。
若诚脸上变了色,看向琪正依然没有太多表情,终究还是没接话。
瑾贵妃看气氛诡异,心里也知意,也不说话,只是若有所思的看向皇后娘娘。皇后心下有些着恼,三皇子好不生的提起这个做什么。若是被有心人听到了,岂不是说平日里看着良善的三皇子却是个爱挑唆的人,传到了皇上的耳朵里,自己又要落得教养不善的不是。
二公主却接过话来,“三哥哥这话说得偏了,但凡兄弟,自然都是各有各的好处,也难说一定要分个高下出来。琪正哥哥的性子自然是极好的,但是我看琪武哥哥也是个有才的,舞的一手好剑!”
若诚也接过话来,“二姐姐平日也喜欢剑法?若诚还真没看出来二姐姐还真是文武双全呢。只知道二姐姐下得一手好棋,没想到对剑法研究也如此之深。”
二公主抿嘴笑笑,“只是略略知道些罢了,哪里当得若诚妹妹如此说。”
皇后娘娘也略略诧异的看了眼二公主,却也没说什么。
一路行来,一行人把皇后娘娘送到永德殿,目送皇后娘娘和二公主进去后,倒是也各自散了。瑾贵妃带着婉贵人往御书房的方向走了过去。
宝钗看着正要往贤德殿方向走过去的元春,心下有了主意,向若诚道了别,不等若诚走远就跟了元春过去。
若诚走了几步,才放慢脚步,看了看远去的宝钗,目光中带了复杂的神情。
琪正辞别了三皇子,看妹妹在一边发呆,又顺着妹妹的目光看过去,知道妹妹又在计较些什么,却也不说破。只是走到若诚的前面,声音不高不低,却刚刚好能让若诚听见,“老祖母想来自有打算。”
若诚愣怔了一下,知道二哥说这话的意思是让自己放心。心下稍安,紧跟几步,和琪正并肩走着,也低着头说道,“二哥说的是,是若诚多想了。”
琪正语带怜惜,“你还小,别想那么多。”
若诚微微低了低下巴,表示自己明白。
元春听到宝钗紧跟的脚步声,心下冷笑,这么快就知道要来这里打探消息了?只是当日听到皇上那一席话却一个字也没有跟自己说,还真当自己就瞒得住了?看着平日里是个温柔性子,却没想到主意倒是大。
皇后娘娘虽然提点了自己,可是那也是在宝钗能在自己掌控之中的做法,如果她日后生了旁的心思,自己岂不是引狼入室?让她得了势还了得?
想到三皇子,还有平日里皇上、皇后还有那个宠冠六宫的瑾贵妃对三皇子的态度,越发觉得三皇子日后或许真有出头的那日?皇后动了拉拢自己的心思,若是让宝钗白白捡了富贵去,自己苦熬的这几年还真是说不得了。贾府隐忍了这许多年还不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因那个“祸”而得了“福”?若是最后把自己算了进去,可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更何况若是宝钗真的和三皇子有了瓜葛,那么薛府保不齐日后要站什么立场了,还能真跟贾府一心不成?
元春越想越觉得之前的计划到了现在已然变数很大了,既然皇后都看上了这枚棋子,那么说不得这枚棋子真有些尚未言明的好处了?连瑾贵妃都对三皇子如此热络更是说明问题。满宫里谁不知道皇上很多话只对瑾贵妃说?瑾贵妃那无利不起早的性子,看不到好处才不会明里暗里下手!
想到淑妃成日家病歪歪的样子,元春更是坚定了自己的看法,难怪皇后娘娘和瑾贵妃急着要拉拢三皇子。
可是若是明里打压了宝钗,一来对薛府不好交差,二来也驳了皇后娘娘的面子。若是没了薛府的助力,贾府现在的空架子能支撑多久也是个难题。现在看来,倒是得想个折中的法子,不能顾头不顾尾了。
宝钗跟着元春一直走到贤德殿,却一言不发,面上却带了明显的焦急之色,看的元春更是心中不满,还真是存了攀高枝的心!好在她自乱阵脚,不还是想着让自己拉她一把?如此上赶着才是不小心流露了她的真性?想到当日她托王夫人带来的话,还说什么自己不愿意入宫,因为那和尚的话,更是不愿意跟自己有朝一日争抢,说的比唱的好听!
当日定是为了作戏,若是真的不想有朝一日坐上了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子,怎么还巴巴地跑来打听消息。
不还是看皇后和瑾贵妃对三皇子的态度不同一般吗?又联想起那和尚的话,自然就不知天高地厚起来,却不想想,自己一个商人之女,若不是傍上贾府,如何能进了宫,得了自己的照应?更何况,一个疯癫和尚的话如何信得?
想到这里,停下脚步,回头看了眼低着头走着的宝钗。见她余光扫到自己停步,也忙停下步子,一副恭谨的样子。低垂着的睫毛不停的颤动,明显是心里有着情绪。
面上就不觉流露出不耐来,“妹妹倒是不用跟着本宫了。进宫这半日也累了。听了这么多,自然也会多思量。只是却记住,自古那想着不该想着的东西的人总是最后没有福气的。倒是还要好好保重身子,跟着若诚郡主安心做伴读才是。”
宝钗睫毛又动了动,却让元春看了分明。心下更是作准了自己适才的猜测,说完也不待宝钗答话,就自顾自带着宫女进了殿内。
宝钗侍立了一会儿,觉得没意思,才转身向宫门口走去。
走出去老远,嘴角才带出一抹释然的笑。
自己刚才的表现该是让她有所顾忌了。这样,就很好。
继续求票票,打滚求,少的可怜的票票~~~~~喵……。
第五十一章王夫人的打算
()求评论,求票票,打滚求……
听了探春的一席话,宝钗的眼神动了动,心下却也明白这内里定是贾母给了探春暗示。回想起当日陪着贾母一起去南安郡王府的只有自己和探春,探春为人处事大方得体,性子也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也难怪众多孙女中入了贾母的眼。
贾母也非是寻常的老太太,从小是史侯家的千金,及笄了嫁了后来的荣国公,几十年浮沉下来,在这个大家族里威信不倒,没有真本事是不可能立住足的。想必,两府里大大小小的事情没有能逃得过贾母的眼睛的,只是她明面上不把那些事拿出来说罢了,也是要给这些人留着体面,都是主子,若是失了面子,那保不齐还会做些什么事来寒了贾母的心。
大儿子向来和自己隔了一层的,虽说对孙子辈也想着一碗水端平,却由不得看到那些自己不愿看的事情生气,也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宁府闹出的那泼天的丑闻,贾母心里再生气,也只是装作不知道罢了。自己府里这大大小小的爷们,又有哪个是省心的?贾府近年来逐渐破败,贾母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当日荣国公打下的基业偏偏落在这些不孝子手里,白白惹了上面的忌惮不说,府里本身也是你争我斗,没个消停的时候。
只会窝里斗,却没想着为家族挣些体面!可见男儿也是没用的。贾母逐渐冷了心思,也因想着上面不会坐看贾府气势上涨,也就没了真让这些人奔仕途,夺诰封的念想。只是有一点贾母却是知道的,但凡名门望族,若要屹立不倒,靠的除了几辈子的体面和对上面的忠心,最重要的还是联姻。
府里这些女儿们将来的归处很大程度上能决定着贾府小辈们将来的生活依靠。元春当日被送到宫里有着不得已的苦衷,当日自己心疼她,虽不愿,却也迫于现实的压力和上面的暗示,不得不听任二太太送她进了宫。
若按当日自己的打算,元春不如跟大家族联姻,做个正妻不比在皇宫里看人眼色,时刻小心,一步不敢踏错的好?已然如此也就罢了,她不求元春真的成了宠妃,自己这么大年纪了,什么事情没经历过,那宠妃最后能善终的又有几人?
偏偏有意无意传来消息,听到自己耳朵里却是元春百般的不如意,这却是犯了大忌讳的。贾母明知二太太这般作态不过是让自己知道她之后要做的事情是为了元春打算,不让自己疑心她有别的心思的意思。只是真当她这老太太已经痴傻了不成?二太太除了要给自己女儿找个助力外,最重要的是要给自己增加筹码,便于将来真正接管这个家罢了。
贾母心里清楚,二太太是个多疑的,只有她选中的人才信得过,否则也不会舍了探春而选宝钗了,不外乎觉得探春不是自己肚子里出来的,怕跟自己不一条心罢了。倒是很好,免得她又误了自己这个孙女的一生。
迎春是大房所出,大老爷不关注,邢夫人不疼惜,养成了唯唯诺诺的性子,却也是扶不上墙的孙女,贾母也只是叹口气,人各有缘法,强求不得。
只是却没想到二太太不知是被谁说动了,居然动了要认自己外甥女为义女的心思,搬出了元春来求自己。这样就罢了,既然是真的要进宫做助力,博个好出身便于将来行事也是说的去,自己也就没有说什么。
南安郡王那次,自己带了宝钗和探春去就是存了试探的心思,冷眼看来宝钗应对得体,探春倒是出乎自己意料之外的寡言。更让自己没有想到的是,宝钗却不知怎么投了若诚郡主的缘法,进了宫偏偏被要去做了伴读。
贾母心中冷笑,不知二太太的算盘落了空又有什么打算。本是不欲多管,可是想到探春身上,心下还是有些担心,不知自己这个儿媳妇会不会退一步利用探春去给自己亲生女儿博取前程。
却没想,元春那边竟然信了皇后娘娘的交好,还想把宝钗嫁给三皇子,还真的指着将来能押对宝,让三皇子上了位?贾母心里不禁埋怨起元春来,皇后娘娘无子,却只要安分守己不出了大错,将来不管谁做了皇上,她都会是一宫的皇太后。所以,有些打算,皇后娘娘可以想,可以算,可以出手相助某位皇子,她贤德妃却不能冒这个险!
皇上身体还康健,本就对元春有所忌惮,因了元春告发一事,虽晋了她的妃位,却是从心里对这样的性子有了嫌隙的。她可以大义灭亲,那么将来牵涉到自己的利益,又能有什么时候做不出来?偏偏元春却丝毫不动避嫌,居然自动跟皇后娘娘站到了一起,把自己当成了靶子不说,还要把宝钗送进火坑。且不说宝钗若是跟了三皇子,名分上不会高不说,将来也会因此把整个贾府牵扯进来。
三皇子若是成事,难保做不出过河拆桥之事;若是没有成事,那么贾府就更会被新君所忌惮。这根本就是一个解不开的死局!
贾母把探春叫来,打定主意跟她说起这些,也是有要提点她的意思。有了宝钗的例,保不齐之后还会把探春当成第二个宝钗。今日三皇子得宠,就把自己这个妹妹嫁过去,明日若是有别的皇子得宠,是不是还得再找自己一个妹妹嫁过去笼络?真真是糊涂!
可是有些事贾母不说,二太太是断断不会跟探春说。事情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就太晚了。贾母跟探春摊牌也是让她有个准备,更何况她更知道探春不是那种眼光短浅,做小女儿姿态的女孩,若真是那样,自己也就不用救她了。
却没料到今日见到宝钗的表现却让自己一阵气闷,虽是觉得二太太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着实可恨,但是还是暗暗心惊。若是宝钗真的存了别的心思,那么对贾府也是断然不利的。有些事,二太太不说,她也是知道的,这些年贾府借了薛府不少银钱上的利。
二太太面上和善,暗地里却对银钱看的很重,当日若不是自己插手,恐怕自己外孙女的那些从林家继承的家产也全落入她的手里了。二太太对自己亲妹妹尚且如此算计,更别提别人了。
探春从贾母那里得知二太太对自己几个姐妹未来婚配的主意后,却并未觉得意外。自己这个嫡母不是好相与的,自己这些年来和自己亲娘保持距离,也是为了不被王夫人忌惮,只是这么多年下来,却仍然没有让她对自己放松一点点警惕,也生了心灰意冷之意。
从贾母口中知道了这些,除了自怜身世之外,不免对目光澄澈、平日不多言多语的宝钗也生了怜惜之情,不知道她知不知道自己亲姨母的打算呢?
及至来到宝钗这里,说了两句话,看宝钗的淡然神色中透着一股信任和亲近,心下却约略放下了心,本来不知如何开口的话,却不知不觉已然说出了关键。
宝钗心下感动,“三妹妹,其实我何尝不知太太的安排?”事已至此,多一个人就是多一个助力,对于探春,虽然她不能完全信任,但是事关两人的命运,她知道探春知道有些话定然是止于两人之口的。
“那宝姐姐有何打算?”探春眼神里满是关切。
“如今之计,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至于三妹妹你,好在还有老太太护着,暂且不用烦恼这事。只是姐姐劝你一句话,凡事不要出头,有些事情应了景,到时就说不得了。不如倒是做个无为之人,日后说不得会有个好的结果。”
探春也是个聪明的,自然知道宝钗此话所为何来,也就重重的点了点头。
两个人说完了这番话,也都释然了,看看时间差不多了,探春也就从宝钗这里拿了几个绣样,带着侍书回了。
且说宝钗从正房走后,贾母对王夫人暗暗讽刺了几句,让王夫人很是喇心,却也不敢反驳,心里却是不满的。
她认为这是贾母不想放权,一个小女儿家,凭她怎么着,还能飞的出贾府的手掌心?更何况宫里有皇后娘娘和贤德妃娘娘,自然也容不得她由了自己的主意闹去。攀高枝的想法哪个没有,当日若是她真没有成为人上人的打算,怎么又会听凭自己说服了薛姨妈,把她送到元春那里?
只是偏偏造化弄人,偏偏半路杀出个若诚郡主,生生在皇上面前过了明路,把她要了去。只是这也绝了将来想要她进宫伴驾的路,皇上总不能要一个郡主伴读当自己的枕边人?这郡主还是自己的侄女,说不去岂不是惹人耻笑?
好在有了三皇子这档子事,还偏偏老天有眼让元春入了皇后娘娘的眼,今日之事本就是天赐机缘,怎么才能说服贾母同意把宝钗送过去呢?王夫人心下不禁暗暗计算起来。
第五十五章簪子事件
()瑾贵妃面上一紧,却又不动声色地笑起来,三皇子那一声“皇额娘”的称呼一出来,她还有什么不明白。
只是心下对三皇子也多了一些轻视,不过一个商人的女儿就被你看在了眼里,恐怕将来还真不是一个能君临天下的人。眼下形势不明朗,不管你能否成仁,都不能看你被皇后给拉了去,凭白给别人做嫁衣裳的事情,瑾贵妃可是从来不干的。
面上又带了慈爱的笑,“永吉,晚上你皇阿玛过来,你若是愿意,我倒是可以帮你说说。平日里,你皇阿玛倒是常和我说起你的。”
这就是暗含威胁了,你皇阿玛能多看你几眼不还是我的功劳吗?只是,说好话容易,不露声色的说反话却也不是难事。可别忘了,你怕你皇额娘的懿旨,却不怕我吹枕边风吗?心中早已添了冷意。跟皇后斗了这么久,你一个没有及笄的皇子还想全身而退,倒是笑话!
三皇子心下转的飞快,眼下是不能吃了这个亏的,只能从长计议。面上也更是恭谨,“倒是有劳瑾母妃了。永吉还是更相信瑾贵妃的。皇后娘娘今日说要带着贤德妃、贤德妃妹妹还有儿臣后日去看淑母妃的,若是瑾母妃能抽的空闲,还请瑾母妃也一起移步,也是瑾母妃疼爱儿臣的紧了。”
不是要斗吗?那就你们两人当面斗个你死我活,不要让我白白当了炮灰才是。
瑾贵妃虽然猜到三皇子话外的意思,但是对于三皇子面上的态度还算满意,至少表明了他不是要听任皇后摆布的。
也心思灵动,“本宫倒是早就有这个打算了,本也是后日才得闲,这却是巧了。”
巧不巧的,只有她自己知道。三皇子心里暗哂,面上却丝毫不露,至少这样说也给自己托了关系,瑾母妃要去那是她的打算,她打算在先,我邀请在后。
又说了一会儿话,就见五公主进来了。看到三皇子倒是也没吃惊,只是懒懒的问候了一声“三哥哥”就凑到瑾贵妃身边坐下,精神很差的样子。
三皇子见状知道五公主有话要说,也就及时告辞了。
这边三皇子走了,瑾贵妃才爱怜地搂过五公主,“若水,这是谁惹到你了?让母妃心疼不是?”
五公主揉了揉眼睛,哇的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