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回到清朝当大官

回到清朝当大官第70部分阅读

    个省,每个省按察使司内因为事务繁钜,所以想从刑部调六个经验丰富的官员过来,每个省两个人。这件事你快去办,争取在他们从京城走的时候办好”。

    杜唐听了之后便高兴的办他的差去了,尽管他不知道李序然为什么要从洋人那里学习,也不知道派出去的这些人到底学到了些什么,但他知道,李序然既然这样安排就一定有他的道理,看样子,他们马上就有新差事了。

    刑部尚书收到李序然的手令后便立刻明白了,这六个官员都是些从六七品的小官,再说从刑部到按察使司也算是专业对口,不会有人说什么的。

    之前跟佟尔璞的那个吏部尚书因为选立新太子的时候受到牵连从而丢了官,新上来的这个吏部尚书自然不会是有佟尔璞或者富察鲁的背景,他当然知道李序然在朝中的地位和分量。而刑部一直就被视为李序然的权力中心,所以,吏部尚书看到是刑部要从京城到北沙和两江调动官员,而且只是及个小小的从六七品官,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于是这些“留洋”回来的官员便在十三骑的带领和护送下朝北沙的放向奔去,他们带上了家眷,看样子,是要在北沙和两江长久生活下去了。

    和其他人不同,这些官员,包括十三骑他们几个都知道,这次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见到了很多不一样的景象,最关键是他们基本上完成了李序然的交给他们的任务。

    这几个月的经历,似乎让他们变了个人似的,同时,他们惊讶于李序然的前瞻性:他们的中堂大人,现在的北王什么都知道,连西样有些什么都知道。

    春风得意马蹄急,恨不能飞回北江,将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交付于李序然。

    当他们一行到了北江的时候,一路打听北王府。他们的心情尤其是十三骑的这六个人,感觉就是要回到家了。

    “大哥,哦,不,北王,他们来了,三弟、四弟、十三弟……”,徐明和安刚已经看到了骑马走在前面的十三骑,杜唐也高兴的向他们招着手。

    李序然亲自到王府外接他们十二个人。自己也感觉到了这种激动甚至兴奋的心情。

    “参见北王,大哥”,刑部官员和十三骑的人用不同的称呼向李序然问候并施礼。

    李序然上前和他们每个人抱一下,徐明带着十三骑剩下的人立刻也迎了上去。毕竟还有刑部的官员,杜唐和安刚他们便和这些官员上前打招呼。

    就在李序然抱住十三骑中的老十三准备和其他人一样用力在他肩膀上打一下的时候,突然发现老十三的左臂没有了知觉。

    “怎么回事?”,李序然一把抓住了他的左臂。老十三立刻用自己的右手挡住了。李序然看了看十三骑其他一起去的几个人,那几个人都底下了头。

    “北王,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等我们回去之后卑职再向王爷一一道明”,说话的是刑部的一个官员,名叫梁宪,他就是的和老十三一组的,去的是英国。

    李序然自然知道梁宪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们几个这次去外国是有秘密任务的,所以,现在不能太过招摇,还是等回去再说吧。

    到了王府里,李序然单独召见了十三骑的人。

    “大哥,我们到了西洋国后,我发现自己的易容之术还可以用,通过两个多月的观察,我掌握了洋人兵工厂的出入情况,并掌握了里面主要技术人员的行踪。之后,我便化作他的样子混了进去,画了一些图并拿了一些材料,但是后来被他们发现后,左臂上挨了一枪,后来让西医弄了个什么截肢手术,才保住了性命”。说着李序然将左臂的袖子挽起来。

    就在胳膊肘和手掌的中间部位被一层像塑料一样的东西的包住,当然,这时李序然知道有塑料这么这个东西,其他人连见也没见过。

    “十三弟,十三弟,”徐明他们几个拉住他的手大声说道。

    李序然木然的站在那里,他口里喃喃的说道:“大哥对不起你,大哥对不起你啊”。

    这时,十三骑的一个兄弟了一句令李序然很吃惊的话:“大哥,请你允许我带着弟兄们去哪个什么英吉利的地方,找到那个人,我要将这个人挫骨扬灰,为十三弟报仇”。

    “对,对,大哥,我愿意去,我也愿意去”,众人说道。

    还没等李序然说话,老十三便先开口了:“各位兄弟不要冲动,这里到洋人的那个地方要走很远的地方,再说了,去了也不一定能找到。受点伤不算什么,我告诉你们,这次,我学到不少东西呢,比如,你知道洋人说谢谢是什么说吗?他们说谢谢是三个死,哈哈哈”。

    这本来是个笑话,但从此刻的老十三口里说出来却让人更加难受,似乎有了一些悲壮的色彩。

    “那叫thanks,不是三个死,十三弟,大哥对不起你,以后会补偿你的”,李序然说道。

    这时,老十三说道:“大哥,哦,不,北王,我不要什么补偿,只要你不让离开十三骑就行”。他们刚从外国回来,还改不过来之前的这个称呼。

    李序然对他说道:“十三骑一个都不会少,我不会让你们任何一个人离开的”。

    说完,李序然便往外走,刑部那几个官员还在等着他,有要事商量。

    “大家辛苦了,今晚,本王在王府为你们设宴,专门为你们接风洗尘。另外,我已经吩咐过了,你们每人领二十两赏银”,李序然对六位从三个国家回来的刑部官员说道。

    “启禀北王,卑职们不要什么赏银,说实话,有生之年能去一次大清国以外的地方,我们也算是不虚此行了”,为首的梁宪说着和另外几个官员打开了一个包袱,还几个小盒子。

    接着。梁宪等向李序然说明了他们这次的收货,包括所看到并记录下来的,同时包括他们在当地明察暗访所得到的信息。

    火枪,火炮,还有铁船等他们都有着较为详细的描述,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意的搜集这么的信息,而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作为使团成员在进行参观时所得到的。

    在枪支方面,李序然并不觉得有多难,因为。比起火炮和铁船,这抢是最简单的,他自己也有些印象:枪管、枪托,还有准星这些。这并不是很复杂,现在有了他们从那里带过来的图纸,这种半自动步枪并不是很难。

    至于火炮就比较麻烦,这牵扯到铸造技术。也就是将金属熔铸成模的问题,这需要熔铁以便铁水流进模子,当铸件冷却后。便打碎模子,再取出铸件。此外弹丸也是很重要的问题,这直接关系到火炮发射威力的大小。

    其实,令李序然最头疼的还是铁甲舰、鱼类船艇等这些战船的问题,这些东西牵扯到浮力和阻力还有平衡性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这些家伙体积庞大,需要很大的工程量。

    李序然知道,最为重要的还是战船的问题,因为,在不久的将来,将要面临一场大的海战,而这几乎是关系到生死荣辱的大战。而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战船上同时可以放火炮枪支,杀伤力是很大的。

    按照现在的这个时间,火枪和火炮在大清还没有形成规模,至于船只的话,大部分还是帆船木船之类的,支护铁甲舰,他们连见也没有见过。

    李序然对梁宪他们几个说道:“大家都听着,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发明了火药指南针这些伟大的东西,而我们现在有了洋人现成的图纸和模型,我们还怕不能发明出来吗”。

    李序然的话说完后,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极大的兴奋之意,这些到过外国的几个官员显然受了很的刺激,而李序然的话又给了他们极大的鼓舞,这将是一场想起来都让人眼睛发光的事情。

    “本王将会给你们每个人派二十名助手,你们依旧是每两人为一组,重点分别是火枪、火炮和铁船,梁宪是你们队长,但是,你们任何人有任何事包括要银子、要人、要房间、包括要问什么你们不解的问题,都可以向本王说,本王会尽量满足你们的条件”,李序然一边再说着,一边在脑子里拼命得回忆着这些武器的样子和原理。

    晚上的时候,李序然没有食言,他为这十二个人专门设了酒宴,而且陪坐人的范围也很小,但李序然已经向三位巡抚还有提督将军布政使按察使等主要官员已经说了自己之前命令他们要的第二种地方,也就毕竟隐蔽的那种,就是为了秘密研究制造这些东西。

    其他人听了之后,同样都很兴奋,不过,他们感兴趣的还是火枪和火炮,因为,他们都已经领教了火炮的厉害,现在听说洋人的铁炮比这还要厉害,而且还有火枪,很远就可以打死人,要比弓箭厉害多了,他们觉得这些真是个好东西,他们都表示大力支持。

    但是对于这个战船他们却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打仗就是真到真枪的干,这躲在船上藏在水里是怎么回事,再说了即使像李序然说的,洋人要从河里打过来,他们迟早还要登岸,所以,主要还是陆地战斗,海战他们并不看好。

    这时,李序然向他们解释到:“要是敌人把他们超级厉害的铁璞炮放在他们的大铁船上,那样的话,他们不需要登岸就可以向岸上开炮,我们的将士和百姓就会被打死。可是由于他们在船上,所以,我们要是没有船的话,就无法追赶他们,到时一定会被敌人打败的”。

    对啊,把大铁炮放在大铁船上,他们怎么没有想到呢?经李序然这么一说。他们也对这个大铁船也很感兴趣,那就一起造吧。

    秋收后,天气再次变的凉起来,而夜也慢慢的变长,漫漫长夜,有的人可以睡得像死猪一样,而有的人却几乎彻夜未眠。

    李序然既不是那种到头就睡的人,也不是一夜不睡的人,但是他要考虑的事情绝不比那些彻夜未眠的人少。

    和大伙喝完酒后,李序然便把杜唐叫来。他还有事情要交代。

    “北王,现在没人,就叫你大哥吧,你刚才给我说要给我讲学问,大哥什么时候开始讲学问了?”,杜唐说道。

    “我这次给你讲的学问,可不是一般的学问,你一定没听过,我已经把这些学问都写下来了。现在给你说个大概,你先看看,把这些都学会,要是不会的。你可以来问我。等你学的滚瓜烂熟的再将这些传授于我们那些读过书而有不死读书的人,最后,这些人到各地去讲学,要让我们三个省的百姓都能知道个大概。之后再把其中的关键部分编成街头小曲,让人们时刻牢记”,李序然在说着他们的另外一个计划。

    李序然还没说完。就见杜唐拿起李序然写好的东西念起来:“地理,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圆的,其中十有七份为水,三为土。上面有很多国家,我们的国家只是其中的一个。其他国家的人也像我们一样的生活,他们也要吃饭,也要穿衣,他们也有自己的风俗,其中很多国家要比像摩萨国要强大的多”。

    “大哥,怎么都像是十三弟他们回来说的话,什么说谢谢是三个死,怎么你也说这种话”,杜唐笑着说道。

    “认真点,不要耍笑,说正事,除了地理,大家还要学数学,物理,化学,还有政治,不过像那些物理化学的很难的,只有极少的人才能学会,但是地理和政治大家都可以学学,另外,还有历史,历史大家也要学学”。

    “政治?这还是个学问?”杜唐说道。

    李序然笑着对他说道:“当然是了,比如说我的国家是谁说了算?人们怎么去管理这个国家,还有赋税和制度等,就像是我们现在科举,知道吗?这都是可以改革的”。

    “大哥,你怎么知道?我们怎么感觉好像你虽然没有去洋人那里,但你比去过羊洋人国家的人还有了解,这是怎么回事?不会是你什么也去过吧?”。杜唐对这个问题似乎更关心。

    这么一问,李序然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不过,那都是过去,现在好了,有洋人给顶着,他就什么都可以说了。

    “这还不是开春的时候,京城来的那些洋人给了一本书,上面写的就是这些乱七八糟的,不过,你要是仔细看啊,还真是有意思,比如他们信的不是老天爷,也不是皇上,更不是什么玉皇大帝,而是叫什么上帝的”,李序然也和杜唐开玩笑。

    “对对对,十三弟也说过这个,大哥,你真神了,你什么都会,看来我一定要好好学了,你就放心吧,两个月的时间我一定把你写的这些学会”,杜唐用崇拜的神情看着李序然并向他保证到。

    “你一定要记住,不光是要你学会,关键是要老百姓学会,所以,你要把这些浓缩下来,比如学历史要然老百姓们知道:落后就要挨打,自己强大了别人才不会欺负这些一言以蔽之的大道理。这些话好记,也好说,就这么几个字,但是时间久了,效果就不一样了,这些事情不像是打仗,我们要有耐心和决心,慢慢来”,说着,李序然端起一大碗酒,一饮为尽。

    杜唐走后,他一个人喝了会闷酒,便倒在床上,不知为什么,他想起了自己在上学时的那些情景,刚才对杜唐说的,不就是自己在中学的时候在学校里学的吗?没想到他现在把这些东西用到了这里,而且要这种及其滑稽的方式在用。

    北王不仅是北沙之王,也是两江的王,他的一声令下,三个省的官民便开始铺天盖地的开展开了。

    根据李序然的要求,第一种地方,就是那种比较明显的但又干净和安静的地方,现在大家知道了,这是用来教学问的,不过,不是用来叫八股文的,而是用来教他的新学问的,不过,为了不至于人们感到过于陌生,李序然还是让人挂起了孔孟之道的大牌子。

    为了让百姓们能踊跃参加到学习中,李序然命各地的官员要为听课的人准备吃食,还有在冬天的时候,学堂里全部都有取暖之物。

    而第二类地方,就是李序然用来研制火枪火炮还有铁船的地方则要隐蔽的多,没有他们的通行证,是不能够出入的。

    不过,李序然知道,现在还没有研制的成果,所以,没有必要在每个地方都开始,而是先在几个大一点且有针对性的地方开始试验,能有了成果后,再从各地慢慢统一生产。(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五章功夫不负有心

    秋后,枪炮和战船的秘密研究也都正式开始了,除了去过西洋的那十几个人带回来的东西。。。另外,李序然凭借自己的力量提供的数据和信息,梁宪等人便进行了反复的试验。

    此外,李序然从这三个省召来了一大批工匠,有木匠、铁匠还有还要配置火药的匠人,由于大家都是第一次做这种事,所以,好多方面都要从摸索和探讨中进行。

    不过,那个时代已经有了一些简单的火炮和船只,从西洋的人那些人也见到了最新式的枪和火炮的样子,并且他们凭借极强的记忆力进行了绘制草图,尤其是船只的图纸很重要,从上面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不再是用简单的人力和帆板,而用的是发动机的原理。

    至于枪支,除了凭借自己的记忆外,年初的时候那些洋人来京城的时候,李序然作为北王款待了他们,最后,那些洋人官员送给了他一把手枪和步枪作为对他的回赠,李序然拿到之后就把它带到了北沙,现在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枪炮还有战船需要大量的铁、铜还有木材,制造火药需要的硝石、硫磺、木炭等,这些需要大量的银子,另外,这些工匠也需要工钱,找材的这些人既需要买东西的钱,也需要来回的运输费用,乱七八糟的费用绝不是一笔小的开支。

    不过,好在两江相当的富裕,同时,现在朝廷派来的这二十万人马不需要朝廷的粮饷,所以,朝廷对两江和北沙的税赋剪了两成。可不要小看这两成税银,这可是三个省全部应缴税赋的两成,不要说二十万的将士,就是五十万也吃不了这么多,朝廷这是对三省的一种姿态和鼓励。

    同时,由于三省有不少新开垦出来的土地。加上有比较成熟的灌溉系统,所以,粮食的产量颇多。这年头,有粮食便就有了稳定,百姓们的心不慌了,当官的也就轻松多了。

    由于李序然有针对性的鼓励百姓们养殖,所以,牛马羊繁衍数量激增,现在,不仅能够保证部队的战马源源不断。不少人家的餐桌上也少不了这些东西,这不仅增强了百姓们的体质,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更充盈了粮食。至于再多余的还可以向邻省的一些地方卖掉换些银两。

    此外,三省,尤其是两江,除了牛马羊外,还有茶叶、陶器、布匹丝绸、酿酒等副业,这些除了在丰富着百姓们大多生活外,还可以增加当地的受辱。因为,百姓们不仅可以自给自足的保障自己的用度,还可以将多余的东西卖到外省可以换取多余的银两。

    对于这本账,杜唐的心里算了很多遍了:“北王。你就放心吧,这些开支还是可以支撑的,你就不用担心了”。

    “这些银子不光是要来造枪遭炮造船的,以后我们的开支会更大。而且,即使火枪火炮铁船研制成功了,我们后面还需要不停的改进和完善。另外将士们要是人手一把枪,每个营一门炮,这得要多少银子啊,至于战船,那就更不用说了,一艘船所耗费的银两够一个县的百姓吃一年,你信不?”,李序然对一脸不在乎的杜唐说道。

    “那怎么了?那我们的银子也够,没事,只要不是每人一艘船就行了”,杜唐还是没有明白李序然的话。

    “哎,我说你是猪脑子啊,本王给你说的意思不是说,我们闲杂的银子不够,是要给以后不断扩充的军备还有老百姓的生活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换句话说,我们就是要在现在的粮食、牛马羊、茶叶、瓷器和布匹丝绸等意外找另外一条可以增加收入的路子,这样才可以为我们以后庞大的开支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明白了吗?”,李序然没好气的说道。

    这时杜唐才明白过来李序然说的重点,但是他还是不明白,除了这些庄稼和牲口外,顶多弄个茶叶和瓷器还有绸缎什么的。现在李序然要在这些东西以外的地方寻找一条能为大家挣来银子的出路,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于是,杜唐问道:“大哥,那你说说,我们还有什么法子能带来银子?”。

    “开银行”李序然脱口而出。

    “什么?银?什么银行?我怎么从来就没听说”,杜唐说道。

    李序然哈哈大笑几声,这才知道自己又用错词了:“我倒给忘了,这都是洋人说的玩意,这个银行嘛,就和我们平时说的钱庄呀票号啊什么的差不多,就是很多人把银子存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然后由银行给他们开出证明,他们可以随时取钱,也可以长期存着,银行可以给利息”。

    “何为利息?”,杜唐问道。

    “利息就是,这么给你说吧,举个例子,你在银行存一百两银子,在银行方三年后,银行给你一百零五两银子,这多出来的五两银子就是利息,知道吗?其实,不光是可以赚利息,银行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李序然对杜唐继续说道:

    “比如说做买卖的人,他在南江省,要去北沙卖牛羊,当他经过长途跋涉后他来到了北沙,可是,北沙买东西的人给的他全部是散银子。他要将这些银子全部带走后就会非常的麻烦,而且路上还有危险。但是现在有了银行,他就可以把银子存在北沙的银行,银行给他开了银票,他到南江当地的银行再取出来就可以了”。

    “这个现在就有啊,我们有了银票不就是这么回事吗?没有特别啊“,杜唐说道。

    这时,李序然只好再给他举例子:“这只是银行最基本的一项的内容,另外,急需要钱的人只要有房屋或者粮食牛马羊等东西但他又不想卖,这种情况下他就可以向银行借银子,但是银行要收取利息。同时,以后大家缴税或者衙门里发放俸禄这些银行都可以做的“。

    听李序然这么一说,杜唐便觉得这个银行还确实有些来头,里面的门门道道还真不少。这是一个专门弄银子的地方,而且是越有钱越好挣钱,李序然担心的以后一旦用钱处多了银子不够的问题还真是非这个银行莫属了。

    但是。考虑到银行这个名字太过新鲜,李序然便叫人把银行的名字改为银庄,但从事的业务和银行查不多。

    这一时期,一些商业活动也发展了起来,尤其是两江这种富裕的地方,现在李序然能做的就是给他们正确的引导。适当的培育出以批做大事、能做大生意的商人,这对于以后大量的资金调动和保障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人们的思想有很重要的影响。

    几天后,李序然将建银庄的这个想法告知了各省的巡抚和布政使。让他们先找地方在房间的门头上写上银庄的大名。与此同时,向各地的百姓们大力宣传银庄的内容和经营范围,同时让他们知道其中的好处,包括利益的好处,还有安全和便利等。

    银行的事情就这样安排下去了,枪炮和战船的试验研制正在进行,各地的经济蓬勃发展,银庄也在筹建中,而剩下的一项改革也在稳步的推进。

    在这个时代。类似书院和学堂之类的地方还是不少的,尤其是在文化氛围比较浓厚或者是富裕一些的府县都有,甚至于私塾这样的地方也是由来已久。

    所以,当李序然提出再次要建讲学的地方时。大家并没有觉得很陌生,而且还能有一些吃的,这倒是听着新鲜。在秋收闲下来的人们便都聚集在各地新开的讲堂来听讲。

    刚开始的时候,只一些小孩还有闲来无事的人去听讲。由于李序然提倡要提高女性的地位,所以,后来也有一些闲在家的女人来听讲。

    他们当初是把这些地方当成是像听戏听曲这样聚集热闹的地方。但是没想到后来人们渐渐的发现的这个什么新课还真是有意思,什么地理、物理化学,政治什么的,就像是听说先生说的那么遥远一样。

    听的人多了,渐渐地,一些读书人也来听了,并且讲课的内容也成了大家最热议的话题。

    北江的北王府外的一条街上的小饭馆里:我说店家,你到时快点上菜啊,对了你这开水达到一百度沸点了吗?要是水开了,可千万要小心,热气烫伤了比开水烧伤还疼,那个叫什么气化液化的,对气化,哈哈哈……

    就这样,这些人把这些新名词当做一种时尚而流行,这在李序然看来都是些中学的的知识被人人们津津乐道,不过,这倒也是件好事起码,李序然让他们提前进入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了。

    就这样,百姓们有着自己的新生活,而李序然他们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他们的枪炮战船的强军路。

    记得曾有人说过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就意味着他们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和重新甚至重复的试验。

    这只在书籍和影视作品中见过这种生活的和经历的李序然可算是领教过了其中的滋味了。

    就单单一个火枪,确切的说一个螺丝,一个小口,都关系到最终的成败,射程、准星,杀伤力,这些听起来只是个名词的语言,可要经历过了多重反复的计算、试验、演变等,其中的艰辛和复杂只有亲自参与了的人才能体会到。

    现在要把火炮改为铁炮,同时要装上更稳固的铁架,所发射的弹丸也有了很大改良,杀伤力会很大,但是研制起来也就更复杂,需要的时间也就会更长。

    至于战船,主要在于铁甲称重里和发动机的问题,之后便是在上面加固铁炮的问题,这样一来,战船的作用才能真正的体现出来。

    之后,朝廷每年都会派一些人去国外参观学习,而李序然也每次通过他在京城的关系和影响力来安排有针对性的安排一些人去学习和参观,同时,专门专门告诉他们一定要将一些书拿回来,比如一些更专业性的构造学和力学等。

    在两江的人到国外学习,回来之后再实践,实践的时候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同时又有了书籍和图纸参考等,同时,两江的具体情况也迫使他们不停的提出新的思路,完善新的想法。

    就这样。一转眼就是三年,这三年里李序然几乎都几乎重复同样的生活,他既像是个科学家,又像是个老师,既像一个指挥家,又像是个善于钻研的学生……

    可不管怎么说,他有了成绩,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三年的时间,他确实没有白费。

    这天是他们进行这样试验的三年整。李序然命令大家开展一次全面的大试验,也就是相当于演习。

    火枪已经成功的造出,数量已经达到了五千条,射程准度杀伤力都是领先的,李序然要他自己记忆中的“三点一线”来训练他们,而且还帮石头绑在枪头以锻炼举枪的稳定性,现在军中会打枪的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了。

    铁炮也可以发射炮弹了,其威力要起之前的火炮要厉害数十倍,有人戏说看了他们现在的铁炮。之前的那些个火炮简直就像是放鞭炮。现在已经有五十门铁炮,当然,只要有了第一,后面的就是照猫画虎。简单多了。

    最难的还是战船,因为,里面牵扯的布局和构造及其复杂,他们缺乏具体精细的图纸和数据。同时,蒸汽机的原理李序然尽管知道,但要用到这个大铁船上。还是颇有些难度。况且,战船上安置铁炮也会是极为复杂,真正的战时要不停的变换角度,这一点是很难掌握的。

    不过,经过这三年的努力,还是有些进展的,现在造出的这个铁船就是将原先的的木制外表变为现在的铁甲,而且变大了,同时还有铁炮在上面,但是要真正的灵活战斗,还是需要一些改进的。

    改进的条件有了,人员也有了,经过三年的培养和成长,已经有一批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和试验的人,同时,其他相关的辅助设施如厂房还是运输等都非常完善了,所以,大家的干劲十足,信心大增。

    条件是有了,但时间却快要到了。

    大家都记得很清楚,当初说的是:李序然这个北王在北沙和两江这三个省待三年,过了三年之后回京,回京后他依旧是北王,京城的北王府依旧在那里,但是,回京后他就不是北沙和两江这三个的北王了。

    其实,三年的时间早就够了,因为,这些武器研究和试验是在他做了大半年北王之后才开始的,现在距离那个时候已经是三年半了。

    在前段时间,也就是刚过三年的时候,朝中就有人开始议论北王何时回京城的问题。

    但是,可能是时间过去的久了,也有可能会是大家都熟悉了这种默契和习惯,所以,就是有人提了提后,其他人也没什么太大的反应,当刑部尚书、礼部尚书还有兵部尚书这些不怎么说话的时候,人们也就不继续提这件事了。

    但是,另外一个人也没有怎么提这件事,这一点倒是不太符合常理,因为这个人是最关心李序然权力过大的——皇上。

    皇上非但没有明确的表态,也没有暗示和怂恿底下的大臣拿这件事说事,就这样,李序然的这个北王就继续当下去,再过几个月,他就当了近四年的北王了。

    李序然的心里和清楚,起初的时候,他的这些实验和研究那确实是秘密进行的,但是,火来随着规模的慢慢的扩大,人员的交替和实验的反复进行,知道的人越来的越多,起码这些承担着技术人员角色的人和一些亲兵是肯定要知道的。因为,他们必须要参与实验了,而实验了自己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因此,从这一层来说,朝廷没有理由不知道这件事,而皇上自然也就没理由不知道这件事,这已经是一定范围内的秘密了。

    但是,同样,他们谁也没有说,似乎大家都在维系着表面的默契和形成的既定关系:李序然做李序然的,他们做他们的,正是井水不犯河水。

    不过,这都是他们在全面试验之前的事了,当这次三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全面演习取得一定成功后,便有人再次提起这件事。

    而这次,皇上似乎也有了这个意思,所以,朝中时吵得沸沸扬扬,而;李序然的北江和两江的文武官员中也是议论纷纷,两地都有一些人心的浮动。

    看来,这件事不得不做一个了结了,一直以来,李序然都准备了一封奏折,只是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拿出来。

    这天,李序然告诉杜唐和安刚,将一驰和尘远还有十三骑的人都叫来,他有要事商量。

    这几个人可以说是他心腹中的心腹,嫡系中的嫡系,现在这个时候找他们也就无可厚非了。

    一直以来,李序然对他们都是最信任的,也是最了解的了。

    只是有时候,自认为最了解的人往往还有你不了解的,或者是根本没有发觉的地方。

    而这,也就是因为大家太过熟悉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六章小小海战

    众人到齐后,李序然简单的说了一下事情的重点:“现在三年时间已过,我们这次大规模的试验之后,朝中便有人又议论这件事,看来,我必须要回京了,可是,这里事才刚刚起步,我们该怎办办?你们有什么看法?”

    这时,杜唐说道:“依我看,我们不用理他们,虽说是三年的期限,可现在过去快四年了,也没人说,最近这么吵吵,我估计过段时间也就没事了。再说了这三个省的文武官员,还有百姓,那个对王爷不是拥护和支持?我们做了怎么多的事,换到谁也不会让我们回去的”。

    杜唐是个文官,说话做事总还有些考虑,可这个猛张飞尘远就一样了:“王爷,你不要管他们,你放心,短期之内不会让你回去的,他们这么吵吵就是给咱们提个醒,意思是不要忘了:你迟早有一天还是要回京的”。

    尘远这个话说完后,大家都看了他一眼,一向莽莽撞撞的他,这次说的话似乎还真是有点道理。

    说道谋略,除了李序然,还是要看一驰,毕竟,用李序然的话说,他现在是可以独当一面的人了。

    尘远的话说完后,众人都不说话了,短暂的安静的后,一驰说道:“有件事,大家好好想想,大家有没有发现。年初的时候,就是刚刚到了三年的时候,照理说那个时候才是说这件事的时候,也应该是吵的最凶的时候,可是,那个时候却没有什么动静,而就在我们前段时间全面试验之后,这件事就吵的沸沸扬扬,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一驰还确实可以独当一面,他的见解的确有回味的地方。

    一驰继续说道:“所以。我认为,朝廷早就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了,但是,他们却装作不知道,等我们的火枪、火炮,还有战船全面试验之后,他们就开始吵吵了,这似乎意味着他们也在看这个结果,现在这个结果出来了,我们就没有用了。之前不说是因为他们也在等这个结果”。

    “不会吧?堂堂的朝廷这也太卑鄙了,做这种龌龊的事情,据我看,他们就是看着王爷在两江和北沙的声望如此之高,而且又为百姓们做了这么多的事情,这让王爷在这里是天意也是民心”安刚也发表自己的想法。

    说来说去就是李序然的存留,他们这样说来说去,似乎每个人说的都有些道理,也似乎每个人说的又不尽然。李序然本人却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说归说,商量归商量,但是最终总的要有个解决,李序然决定:先不管。等这些武器完全试验好了再说了,以他在三省的势力好声望,别人是不会把他怎样的。

    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一个王在外。那就会更君命有所不受。况且,李序然在外,掌管着三省的军务和政务。光这些兵马就占了朝廷大军的一半,况且这些兵马都是身经百战的精兵,都是李序然的心腹,同时,还有几十万的自护队员,要是真的有个什么闪失,恐怕没有人能承担这个后果。

    于是,试验接下来便继续进行着,李序然不提,大家都不提,生活就又回到从前。

    然而,这里将注定是是多事之秋,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过了几天,朝廷派大内的传旨人传来了一个惊天的消息,大意如下:

    最近,在山东东南一带,发现有一批倭寇来侵犯,他们乘船在黄海过来,等船靠岸后,他们就登陆,对沿海一带的百姓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陆续登岸的人有近万人,情况非常紧急。

    “那朝廷派人去绞杀啊?跑到我们两

    免费小说下载shubao2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