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像是能万年无极……?”
骇的窦沅惊惶跪地:“陛下,您且忌口!这不能说的话儿,万不能轻露呀!”
☆、第126章武帝(15)
皇帝笑着弯腰欲扶她起来:“阿沅,朕说过多少回,你我之间,不必拘这些虚礼……”话才说完,便又咳嗽不止。
窦沅心下难过:“陛下,万万使不得!妾自个儿起身!”
“你不怪朕啦?不怪朕、就、就好!”皇帝边嗽边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在窦沅面前,他总不愿严肃,生怕那些个拘谨的君臣之礼,生分了他俩。
“陛下多珍重,好生安歇才是,怎么跑这儿来啦?”
“朕是要珍重,可偏有人不愿见朕珍重呐!”皇帝话有深意,窦沅便以为皇帝老没成样儿,又与皇子皇女们闹了,被哪个孩儿气着啦,因说:“您是皇帝,老跟孩子们置气做甚么?您洪量,教他们往凤阙阶下一跪,跪到陛下消了气,再起身,爱往哪儿跑便赶他们往哪儿,可不好?”
皇帝因锁眉:“不是这个……朕心里有数,他们不想教朕好过呐,天天盼着朕死,朕龙驭之后,这大汉的天下,便是他们的了!一刻都等不得,一刻、一刻都不肯等!”
“陛下这是说哪儿的话?”窦沅一惊,这是怎么啦?也不像是与孩子们置气,人说人愈老愈活退啦,这皇帝……怎么跟个孩子似的?
窦沅久不出长门,根本不知外头发生了些甚么,皇帝忽然这般,她自然是无头无绪的。
皇帝道:“阿沅,朕不想见他们,朕只想与你说说话儿。他们……他们都恨朕、恨朕呐!”
皇帝憔悴好许多,鬓上白发掺杂,才多久未见呐,陛下又老了许多。窦沅心生悲凉,忽然觉……皇帝好可怜!
皇帝居然半跪下来,像个孩子一样将头搁她膝盖上,口里喃喃:“阿沅,与朕说说话儿……他们,他们都不要朕了,只有你……还肯待朕好!你待朕最好!”
“怎么啦?”
窦沅扶膝轻轻抱着皇帝,声音柔缓悦耳。
她是个聪明人,心中不禁有一瞬通透,皇帝所话,略生悲凉,怎像是……在描述博浪沙的景况?她便这么联想了……哪怕不是,也这么“联想”了。
“陛下,那年您孤骑出走……在博浪沙……发生了甚么?”
她问的极小心。
皇帝伏她膝上,果然一动,想来心中已翻覆过万千云波,她等了许久,却未等到皇帝的回应。
“陛下……?”
刘彻似睡着了。她便伸手,轻轻拂过皇帝额前旒珠,再缓缓地,探至他鬓前,拂过他的发,一绺一绺,一根一根,青白相接……
岁月从来不肯放过他。
昔年雄心勃勃的皇帝,老成了这副模样。
窦沅微哽。
却听皇帝缓声叹道:“他们要朕不好呢,朕已派人去查,胡巫告知朕,朕这巍巍汉宫、安寝之榻,有人藏巫蛊人偶,拿这腌臜巫祝之术,魇咒朕……阿沅,他们这般恨朕。”
“不会的……陛下,您是皇帝,天下敬畏,谁人敢这么做?”她轻抚皇帝鬓发,声音柔缓,像在哄安睡的孩子。
“便这么……阿沅,朕喜欢你这样儿,”他迷迷混混,“像在长乐宫,朕又寻见了老太后的味儿……昔年她也是这般,这般儿……轻轻哄朕与阿娇睡觉……”
“嗯……”她低声。
“你毕竟是皇阿祖的侄孙女儿,朕的……妹妹,你身上有皇阿祖的味儿……”皇帝梦呓喃喃:“好阿沅,你抱着朕,不要……离开朕……”
朕都已经是祖父啦,偏这么……想念皇阿祖,朕想做她的孙儿,真想瞧她满鬓银发的模样,她老了的时候,朕便还小。
还小呀。
幼时真好。
那个人——
是谁呐?
她披一身深红大氅,咯咯笑着跑过来,手里捏着甚么——
在滴水呐。她往朕这边儿蹭,在滴水呐,怪凉的,她偏要往朕手里塞,朕不要,不要她的东西。
她腼腆地笑,忽地摊开手,摊开了手呐——
水便滴了下来。啧啧,手不冷么?
朕缩着脖子往后退。真奇怪呀这人——
她的眼睛黑的发亮,像天上亮透的星子……一眨,便有光亮泛起,再一眨,眼中明明亮亮的色泽便黯淡下去。
她瞅着朕。
朕缩了缩,她的手便一直这么摊着。
她腼腆地笑,手冻的通红:“彻儿,赔给你的,你……不要哭。”
她笑起来的模样真好看。
她的手冻的通红。手里摊着一枚雪捏的圆球儿,她递给我,偏要我拿走。
我不拿。雪水把她的手冻的通红……
“彻儿,你拿呀!我摔坏了你的夜明珠,赔给你——”
她咯咯笑着:
“赔给你——”
“彻儿,你不要难过——”
巫蛊事发,皇帝再斩诸邑公主,公孙贺父子下狱死。
她的椒房殿,成了汉宫中最悲凉的坟场,埋葬了她的青春,埋葬了她的阳石和诸邑,这一年的夏天,皇后卫子夫悲歌号绝,哭干了她毕生的眼泪。
征和二年秋七月,使者江充率众于太子住处掘出木偶人,帝大怒。
宣室殿即将操手动戈,皇后阻绝于殿外,日日嚎哭不止,皇帝闭门不见。
太子刘据终于忍无可忍,于上林苑,将所擒胡巫尽数杀死,便咄口骂:“奴子江充,欲离间君臣父子,庶子可恶!”
太子因此闯下大祸。
卫子夫夜奔太芓宫,太子刘据迎入,正欲向遣来使问母后安,适才发现,这黑兜巾兜面的老妪,正是其母,椒房殿皇后卫子夫。
便又悲又喜,出前握皇后之手:“儿臣拜见母后!”
卫子夫泣涕涟涟:“据儿因何闯下如此大祸?这遭儿惹怒了你父皇,咱们母子可要怎么办才好?”
皇后母子因抱头痛哭。
色衰,则爱弛。她于后宫中摸爬滚打这许多年,早料到会有今朝,帝君流连于更年轻更美貌的鲜嫩身体,再不会看暮色沉沉的昔时之爱哪怕半眼,那原是常事。帝王薄情,那原是常事呀。无甚可为之怪。
但她却从未料到,她失了君王之宠,苦的并非只她一人,连带受苦的,还有她的儿子……因母后失宠,便再庇护不得东宫半分半毫,太子若行差踏错半步,惹恼了皇帝,轻则,储君之位不保,重则,只怕连命都没有了!
天家之情,帝王之爱,疏淡冷漠的这般可怕。
她欠下的债,亦是该还啦。
正如在背后等着的那个人,一定如此煎熬难耐。
“如今……可要怎么办呐?”她咽下泪,终于问了刘据这么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太子并未答话,反屈膝一跪,向她行谒大礼:
“母后,儿子不孝——”
这一声“母后”,震碎了她的心。她的据儿,命路总是与她同一,他们早晚……要么一同归于同光,要么一同走入地宫……
便是这么难。
她已经失去了阳石和诸邑,陛下却还要这般残忍地剜挖她心尖儿上的肉。据儿——亦是他的儿子呀!
皇帝……何曾忍心?
“好据儿,你起来——”卫子夫拭泪道:“咱们母子……不说这些生疏的话儿,你好,母后便好,你若坏了前程,母后便是日日山珍海味,亦味同嚼蜡。便为母后,儿啊……你也要珍重!”
☆、第127章武帝(16)
太子刘据便低头。这多许年的温养,使他的身材微微发胖,满殿明烛耀映下,青琉地面落映着一个略显佝偻的身影……
这就是她的据儿,她那一向温文待人的据儿。多少年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操持政务,熬的比陛下更显老!如今却要落得怎样的下场?!
卫子夫涟涟的泪光里,早已不年轻的太子缓缓抬起头——她看见了据儿的神情,略有一丝落寞,目光与她相触时,太子仿佛想说些什么,微一滞,却还是生生咽下。
她惊惶。仿佛流走的岁月在那一刻全数化作刀光,啸叫着向她的据儿砸去……就在模糊的泪雾中,凤阙阶下蹒跚学步的据儿,一瞬长成了眼前微胖佝偻的太子。
岁月连天家都不肯放过。
可怜据儿……鬓上早已有可数的白发,他老的比他的父皇还要快。
“据儿,你……也老啦!”她委身扶他,老泪纵横。太子刘据深觑他的母后,只觉流转的光阴再不会回来,岁月蚀剥了他母后美丽的容颜,经年陡转,汉宫的秋色在平湖风光中逐渐洇透,一年又一年,墙垣宫壁,暮如沉钟。
“母后……”太子沉声,便垂下眼睑,在那一刻,他沉稳的面庞恍似他的父亲。愈来愈像。微胖的太子,与清瘦的帝王,却不知为何,在某一瞬有了合稳的重叠。
那样,像。
“母后,天要变色了。”
太子已过中年,沉稳敦厚,喑哑的嗓音里却透着一丝疲惫。
后来的故事,是血染长安透。
卫子夫从来不知道她的后半生会走至这样的结局,当年“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的传奇竟成了一出笑话。
秋风最紧时,她见过平阳。
那时的平阳,早已是她的弟妇。卫青身居高位,陛下封大将军、大司马、长平烈侯,平阳委身下嫁,亦不算太委屈她。
彼年彼时,与当年光景,竟无一个样儿了。
多少年前,她为平阳公主府上歌姬,身没奴籍,显门达户从不正眼相与。平阳养着她。家宴盛欢时,她于舞姬婀娜的远影下望过平阳。公主居高,流眄溢彩,恁是这么一瞥,贵气无度。
她跪在殿下,与百数的舞姬一般,参拜平阳公主。
“殿下千岁永泰!”
——她从前这么称呼平阳。她的祝祷卑微而恭诚。那时平阳在她眼里,是如何高不可攀,平阳是千尊公主,那位“万年无极”的亲姊,而她,屈屈舞姬,命似草芥。
即便过了那么多年,她入主椒房殿,权掌中宫,面对平阳,仍是本能的畏惧谦卑。
她退了一步,向迎面而过的平阳勉强笑了笑——
“阿姊……”
她这样唤平阳。
平阳也微笑着,却用一种极为奇怪的眼神打量她。
她一愣,这才惊惶地发现,她的称谓这般尴尬。——“阿姊……”从前只有一人会这样称呼平阳。
她退后一步:
“公主,您……还好么?”
平阳道:“不好,万分的不好。”
她更惊,大祸临头的是椒房殿,是东宫,与皇帝的亲姊有甚关系?她卫氏一门若受屈,平阳顶多会因卫青的缘故受点牵连。但她毕竟是天子嫡亲的皇姊,谁能拿平阳怎样?皇帝念旧,便是因着往日情分,亦不会教平阳难堪。
平阳因叹一口气,像是自语:“据儿是我亲侄,他若不好了,我又岂会好?”她的声音拖的极缓、极长,像是没力道似的,却教人听了浑身一震。
卫子夫受不住了,差些儿便老泪纵横,因急询:“皇阿姊便摊一句话儿罢,天子那头……据儿可是不好啦?”
平阳侧转过脸去,她鬓下亦有微霜,淡淡的几绺,融进了发色里。毕竟天子都这般老啦,她年长天子些许,鬓下秋霜点染,寒暑易节,流光更负她。她微微挑了挑发,略促狭地笑:“是据儿做坏了事……”眉色便更深:“子夫,欠下的账,总要还的。”她缓淡地笑起来,略略带着一丝无奈:“我并未负欠任何人,这账,竟也要我还。据儿也是我的心头肉,打小儿看着他长大,他不好了,我又怎会好。尖刀子剜心似的……”
卫子夫便不说话。她知道,平阳刻意扎在她心头的刺儿,她是拔不掉了。长公主也有利索的嘴牙,毕竟是宫里深混过的女人么,一口唾沫和着一根倒刺儿。
是啊,平阳是在说她自作自受呢。
“那么……”她绞着素绢,眼泪从睫下滚落,当真是惶急的,那双苍老的眼睛,再不显当年灵动:“阿姊,您……据儿他……他还有法儿做……做太子么?”
平阳濛濛的瞳仁里浮现一丝惊讶:“太子?陛下废他是应当!你不问据儿能否保命,竟还想着储君之位?”
她急了,紧咬着唇,便不吭声。
好半晌,才道:“毕竟……毕竟他是皇长子……”
“没用的,”平阳道,“不管据儿是否蒙冤……他拿巫蛊人偶魇咒陛下!陛下吞不下这口气……天家权势勾斗,竟将父子君恩都扔进了明炉里,火一掀,便烧个精精光!子夫,你还不明白么,陛下甚么都有了,陛下自承天祚以来,饱食无忧富贵荣华,甚么都有了,他唯唯一个怕的,便是伤心!伤心呐!打小儿捧在手心里疼的皇长子,竟要害他!”
卫子夫嗫了嗫,刚想说话,却见平阳放空了目光,自说:“嗳,这火果真烧过来了呢。”卫子夫不解,因循着平阳的目光看去,只见远天之外,一片温吞的火烧云袭笼罩顶,像是燃旺了天火似的,在宫室穹宇之上,明堂堂地晃着。
是红光,大片的红光,罩在远处一座宫殿之上。
“是好兆头呢。”平阳自语道。
“子夫,你怕的不是操戈城外,你怕的,是这个。”平阳抬了抬下巴,便指向那片红光。卫子夫一憷,锁眉向婉心问:“红光所布处,是何方?”
平阳插口道:“天子降生,乃当此吉兆。……该生了吧?”
“不作数的,姐姐甭慌,”明到了这个时候,她还能稳稳当当立那儿,这许多年掌职中宫的资历,不算白混了,因说,“累史籍所载,遍红光所覆,此吉兆当托天子降生。据儿出生时,虽无红光祥云,但有真龙入梦,亦为大吉。阿姊莫为据儿太担心,皇位谁属,怕是连陛下都做不得主。”
“你这是甚么意思?”平阳瞳仁里略有惊骇,宫人眼中温婉敦厚的卫皇后,蓦地竟说出这番夹生狠话来,自是十分教人诧异。
那片红光所覆之处,是谁的宫室,自不必说了。数来钩弋夫人,亦是临盆的时候了。
平阳拂了拂袖:“我累了,问候了陛下便出宫回府,不扰皇后相送。”因是几步而走,繁复拖沓的长裙委地,多少年来,日暮春秋,汉宫的美人们华服香袭,一缕一缕,拖散着掠过青琉地……
年华薄息,美人迟暮。
卫皇后快步追上,因伤心道:“姐姐莫恼了臣妾,子夫断无冒犯之意,先前说的那番话,亦是半夹浑的,‘皇位谁属,并非陛下能做得主’——故有此言,乃因想及当年惠帝……”
“子夫想学吕后?”
“子夫不敢,”她委下眼色,愈发的温软,“当年高祖皇帝欲废太子盈,吕皇后于凤阙阶下长跪,请来佐弼之臣,高祖乃长叹,太子盈羽翼已丰,不得废!子夫欲效吕后,求陛下饶得据儿!此一法,属无奈之举,子夫仅此诚恳,绝不会做出教陛下难过的事儿……”
平阳深叹:“你便瞧着办罢。事已至此,是……难呐!我再去求求另一人——东宫若动,天下必大乱,于陛下、于大汉百数年基业,皆无益!”
“便全托阿姊啦!”
她恭恭敬敬拜下。
平阳并未阻拦皇后不合礼仪的拜行之举,她知道,此刻卫子夫心绪全乱,身为一个母亲,若再不为太子做点什么,一旦东宫有异,卫皇后将悔尽平生!
而她,乃陛下亲姊,不管怎样,也不会愿意看着皇帝父子自相残杀。她决定去找她,此刻只有那个人,方能在陛下面前说上点话。陛下是肯听她的。
薄暮深沉的长门,满地芥草,一日云荒,早不知将故人故事带去了何方。
她似乎迟来了许多年。
一声叹息被逼仄的云辉吃尽。
她在长门宫外站了很久。从前断垣颓墙时,陈阿娇独守此门,她却未来过。再后来,陈阿娇人际无踪,长门里,住了一个窦沅。魏其侯府的小翁主,后来成了刘氏妇,阿沅孀居,用了如何尴尬的一个身份,入住长门。皇帝老来贪旧,冷淡许久的长门宫适才升温。他时常去,不过是走动走动,内监宫女便对这座禁脔一般的宫室,有了别一般的感受。
她到底还是来的晚了。长门萋萋,早已芜草满地。
有内监迎出。平阳一眼便认出,守驻的内监乃皇帝亲随,这座冷宫,不知何时,内里一茬的宫人都换成了陛下御前亲信。
多少年之后,他对故人旧情昭昭,这时才无半分掩盖。皇帝也苦啊,老的满鬓斑白了,才敢将自己的感情显之昭昭。人都不在了,才敢这般。
平阳因问:“陛下也在?”便踮脚作势要瞧的模样,内监却道:“陛下不在宫中。”
“那也无妨,”平阳道,“本宫并非为着陛下而来,本宫进去坐坐。”
内监却挡:“公主请回罢,公主要寻的人,也不在长门。”
“哦?”平阳挑眉笑:“你知本宫要找谁?”
□□尽是逗笑啦,来长门宫,不寻住在此处之人,还能寻谁?
内监因说:“窦沅翁主亦不在此间。”
平阳一惊,总觉不太好,因抬眼一望,只见天边那处火云愈滚愈浓,将汉宫半片天遮盖了去。因自语道:“显不见陛下与阿沅……都不在宫中?”便提了声量:“这不能呀?这片火云,将日头都烧完啦,陛下总不能不在宫中吧?”
汉宫祥云密布,红光初现时,正是钩弋夫人临盆在即。红光笼覆处,正乃钩弋宫上方。宫中之人皆知,钩弋夫人临产,死生未卜,红云亦长久不散。
平阳公主言下之意正是,钩弋宫赵婕妤生产如此之久,皇子还未下落,这等危急关头,陛下竟不在宫中?
因问:“陛下与窦沅翁主……一道?”见那内监不吱声,便再问:“陛下起早儿便出了宫?故此不知钩弋宫临盆在即?”
内监见瞒不过,便轻点点头。
“唉,”平阳叹道,“也是命……别闹出甚么岔子来才好。亲军有无随扈?陛下想来走不远,凭他长安城里走逛走逛,上了岁数,便愈发像孩子似的。”
“随扈是有,陛下吩咐叫跟的。”
平阳奇道:“他愈发不似从前的性子了,从来厌恶随扈阵仗,这会子倒乖。”因说:“宫里再出一队人马,派人紧盯着,钩弋宫若有消息,速奏皇帝。”
“诺。”
平阳回身最后瞧了一眼长门,远外天光下,暮色从容,皇帝与她,皆是两鬓斑白,走行长门的日子,当真是来一回,少一回了。
故人,你就埋在这里罢。
皇帝心里,早为你筑了茔冢。
就此成荒。
长安此时入夜。灯色不比当年上元夜,漫天重火,琉璃光景,它的美开始沉沦老去。但它毕竟还是皇帝的城,皇帝的长安。
皇帝牵衣而走,皱纹里晕满温暖的光色,他一夕老去,一夕又年轻这如许。
他不说话。
阿沅一步一步跟在他身后,悄然不敢语。却见皇帝对路况甚熟,拐拐绕绕,便这么负手大摇大摆地闲逛,似在逛他的汉宫千秋。
他的家。
阿沅便有些紧张,温吞问一句:“陛下,您来过长安呐?”
话刚落出口,便笑了。
皇帝也笑:“朕年年住在长安,还算没来过?”
便挥一挥手,示意阿沅跟上。
她走紧了几步,尾巴似的栓在皇帝身后:“咱们回罢?往外走了久,家里头要乱套呢。莫教他们急。”
皇帝便不高兴了。不是那种帝王一板一眼的“不高兴”,而是孩子气的闹脾气呢,便顿下脚步,一瞪:“朕偏不走!朕在家里头走逛走逛,也是犯了错?”
那当真是没错。窦沅无奈一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逛自家菜园子呢,有错?
长安的街道,可比天家菜园子繁华。
“闹脾气呢。”她嘀咕。
“怎么样?上两回来都好好儿的,偏你跟我闹。”皇帝不依:“催人回家,怪扫兴。”
“你拿我与谁比呢?我向来不是那丫头,爱做混账事儿的……我莫不是惦记着您身子,这般扫人兴作甚?您瞧,天几时黑了,风扫的大,您外氅都不带,小心受了寒。”
普天之下,如今也只有窦沅敢这么与皇帝说话了。
皇帝不怒反笑,个实皮儿打厚的,凑上脸子去讨好人:“你夹枪带棒说谁呐?那丫头?你们一派走出来的,那丫头爱做的事儿,你一样不落!啧啧,‘那丫头’,朕都老的这副模样啦,陈阿娇能好?老婆子,她若在,也只有朕不嫌她老,朕要她……做朕的……朕的……皇后……”
皇帝跟老头儿似的,喋喋叨叨没完,晃走几圈,也像吃了醉酒,半懵不醉的。
便这么轻轻将汉宫禁忌的名儿说了出来。多少年了,他若不说,谁敢提陈氏的名儿?
便这么霸道。说与不说,全凭皇帝一张嘴。
他自个儿提起那人啦,便跟玩笑似的,张嘴就过。他若不肯提呢,偏里旮旯听得旁人说了那三字儿,龙颜一怒,又要砍人脑袋。
伴君如伴虎。他可劲儿折腾呐。
“阿沅,风大,你吃得住么?”他忽然说。
窦沅便站住,只觉眼中那股热流要涌了出来,好生难过。
“不冷的……”
“亏了你,让你陪朕瞎走。”
“说甚么呢,从前你拉了阿娇姐……”她似意识到了什么,蓦地住口,神情有些紧张。皇帝却突然变得温和:“你说。”
她哪敢?
“朕这么可怕?”
“您说呢,满朝臣工都怕您,何况区区一个阿沅……”
“臣工怕朕?朕会摘了他们脑袋,可朕不会摘你的脑袋。”
他背手又走。慢慢踱步在前头。
“可惜带你出来,不是上元节。”
“没那么巧呢,”窦沅说,“哪能年年得空,都是上元灯节。”
可惜皇帝老了,没有当年脚步稳健,也没有当年那股子玩性儿了。因入了摊儿,向摊主说:“来一碗豆花儿罢。”
窦沅便也随同皇帝坐下来:“也好,咱们坐下缓缓,省得随扈追不上咱们。”
他笑,仍然器宇不凡。皱纹下一双狭长的眼闪着碎色灯辉,一漾一漾的,彷如吸尽了星光。
他带她在长安街头游逛。其实这世上有几人知,皇帝在缅怀那一年上元节的灯色,他痛失的青春在那个人辗转言笑的眉角,被碾碎成齑粉。连阿沅都不知。
世上繁华几度,能与谁共。他老了,不知还有几年,能归地宫。
归地宫。那是每一个人主帝君最后的归宿。哪怕盛世明君,千古一帝,万年之后,亦不过是地宫下一捧尘灰。
万年无极。凡人为他祝祷万年无极。其实这些许年来,他早已看透想遍,凭他百世万年,一任无极,能真是快乐的?坐拥丹陛,皇权无边,他就这么,孤零零地,坐在他的龙椅上,看着他的江山一年又一年地老去,多苦呀,闭上眼,全是年轻时长乐宫外萤雪下映照的璀色光芒,那个人,提起大红的氅子,一点一点润进莹白的雪色里……
她的笑声像银铃子一般清润,撒遍永巷……
他会老他的江山也会老。
可娇娇不会老呀。
多苦。
阿沅一回头,吃了个怔,便这么茫茫怔怔望着皇帝,他的眼角似有泪色,她不敢言,只瞧了一眼,便仓促收回目光。
“阿沅,好吃么?”
她点头。
他笑了笑。
“阿沅,咱们走罢。”
他掀起袍脚的姿势那么雍容,高贵。那一刻,她才了然,皇帝,即便是老了,仍是皇帝。
“嗳。”阿沅轻轻应一声。
皇帝忽然伸出手来,不经意地递给她,她一惊,仓促想收回,皇帝的手却仍托着。她略微有些发抖,但仍是悄悄将手交到了皇帝手里。
“怎么,你冷?”
皇帝关切地问。
她摇头。
“不冷么,可你在抖?”
她便不说话了。
皇帝忽然道:“这一路来,阿沅,难为你还陪着朕。”
她心蓦地一缩,有动容:“陛下……”
“朕念旧,阿沅,如今能留在朕的身边,陪朕说说话儿的人,没几个了。她们都不肯。不肯陪朕。阿沅……只你了,只你这么一个。不管你将来做了什么事,朕都不会怪你,朕都……肯原谅你。”
她唬了一跳,亦动容,险些儿要跪下,被皇帝抬手托了托,示意她这是在街上。她便敛容,瞧皇帝的时候,眼睛里带着一丝捉摸不透。
皇帝也没要拿她怎么样。
她却道:“陛下,既这么……”她压低了声音:“陛下说过不会怪阿沅。”
皇帝玩笑道:“阿沅,你还真有事儿值当朕怪罪?”
她壮了胆儿:“陛下,君臣父子,太子殿下待您之心,明之昭昭……”
皇帝一听她提及刘据,那脸色已是很不好看啦,但窦沅是何人,若要怕,起先儿便不会这么说了,因道:“阿沅是怕,陛下误信了谗言,与太子不睦,着了旁人的道。太子能争甚么呢?陛下万年之后,汉家天下还不是他的?”
皇帝瞪她,带笑不笑的模样:“阿沅,你是在说朕老糊涂啦?朕不辨忠j,陷太子于不义,是么?”
“妾不敢!”她双目含泪,只觉刘彻好生不讲理,明知她不是这么个意思,岂能这般歪解呢?便说:“陛下辩不过我,枉栽罪名呢。”
“好,好呀,”刘彻道,“朕江河日下,身子骨一日不如一日,是谁作的害?朕的儿子!阿沅,连你都不站在朕这边了么?太子上林苑作蛊设咒总是真,事发后,他恼羞成怒,持利器带军冲入上林苑,将胡巫诛尽,这事儿,总也是真罢?朕不收拾他,留着他反来收拾朕么?”
皇帝鼻尖冷哼一声,愈发气恼。愈想愈觉生养了个不孝儿,这多少年的疼宠与栽培,尽数付之东流!
皇帝何等心高气傲,养太子反遭戗,这样的气儿,如何能咽下?
阿沅叹一声,道:“妾不知朝中大事,妾只知据儿不是这样的人。陛下,您的亲人,无人会愿意看着您走错了局,眼睁睁看着天家父子互戗!即便是她在,……亦不会愿意。”
“是朕要害他刘据么?要害朕的人,恰反是他刘据!”皇帝恼极,竟不顾街上众人接踵而过,因喊:“摆驾!”
此时掩在人潮中的随扈闻听陛下有召,尽数出迎,亦不管顾街上百姓眼中俱是惊惶,因跪:“陛下万年无极!”
人潮随后散开,沿道百姓皆被仪驾挡开,信号一出,皇帝整装的亲军鱼贯护从,偌大的长安城,喧闹皆随灯色散去。
耄耋之年的刘彻,立在他的长安街头,是微服素行,但满长安城的百姓,此刻已无人不知,这迟暮的老人,正是他们那杀伐果决的帝君。
“陛下万年无极!”
她也只能跪。伏拜冕旒。
他终究还是没有生她的气。万人朝拜的皇帝一步一步走向她,终于,伸出了苍老的手,递给她:“平身。”
“谢陛下!”她从容而惊惶。
想着,许多年前,他和阿娇姐,在两个上元节的夜晚,游走于长安街头,皇帝可也是这般温色软语、这般温柔?
一定是这样。那会儿他还年轻,没有这么多的白发,那双眼睛,似鹰隼一般,明亮透彻,并且带着几分倨傲。他那一年更是光彩夺目。
长安的街巷,冷风飕飕,她便这么咳了一声,皇帝却像做了一桩极大的错事,无比内疚地看着她:“阿沅,是朕不好,朕不该带你出来,让你受风寒了……”
“妾无事……”她道。不敢再抬头看皇帝。
他分明温柔的时候万般的好,可怜阿娇姐姐……再无福消受。
御辇就歇在眼前,仪仗摆停,他被从侍扶着将上辇,他却停了下来,用手臂托起她的手,缓将她扶向辇子,风从他们耳鬓掠过,她听见皇帝在说:“下回朕带你出来,保证玩的比今儿尽兴……”
她发了癫,竟说:“陛下,据儿无辜,妾信他。即便阿娇姐姐在,她也不会愿意看见皇帝父子相伐。……痛的总是天家人。”
皇帝本该动怒的,但蓦地听到“阿娇”这两字儿,整个人都一憷,他扶她上辇,手却顿滞在半空。
“你今儿不该说这些……”
“今儿不说,”阿沅道,“妾怕再无机会说了,您是皇帝,即便做错了事儿,也少有人敢直谏,妾不同,妾若再不为陛下打算,陛下当真是孤单了。”
这话正着皇帝命脉,百世万年的孤单,皆是帝王之命。朝上诸臣工皆惧他畏他,却无人是真正儿体谅他。
皇帝眼眶都有些湿润了:“怕是太子要辜负你一片心了。”
“陛下查来怎样?太子也不易呀,父皇如此深谋,他若不妨,只怕真要招来杀身之祸,但若防过了,陛下还是疑他。可怜呀——”
“朕就不可怜?”皇帝无奈一笑,又道:“阿沅,朕做什么,果然都瞒不过你。”
“那正是,”她也笑了笑,“我说呢,陛下哪来的好兴致,怎地要带阿沅来长安街头闲逛呢——您是来查太子,您连心腹都不放心,竟亲来了一趟。查的怎样?”
“不怎样——不说这些,朕先带你回宫。”
皇帝尚未入辇,众人已伏首参拜。城街百姓皆跪地,多少的百姓都是头一遭儿得见圣颜,因膝下簌簌,竟有些发抖了。无人敢直觑君颜。直道:
“——陛下万年无极!”
刘彻这一生见过太多朝拜的阵仗,但只这一回,他素衣简服,未着冕袍,迎受众人跪拜。
他上辇,最后再望了一眼他的长安城。他知道,这也许是最后一次。往后,他再不会来了。
凭上元节的灯色再美,他再不会来了。
巷尾却有明火遥来。原来骑马郎官举明炬,正往他们这边仪仗而来。
宫里出事了。
刘彻眸色急剧地收缩,他似眯了眼,遥望两列骑马郎官朝这边奔来。那盏明炬,在空中烧的极旺,燎起了青烟,一袅一袅,直冲夜色下的长安星空。
郎官入近,下马,蹲膝而跪。早有御前从侍上前来接过了明炬。陛下近前,自是不能有明火,生怕燎了帐,惊了御驾。
“陛下万年无极!”
皇帝烦躁地示“免”:“你出宫万急奔来,就为给朕问一声好么?”显带嘲讽的语气。
那郎官额上冷汗险要冒了出来,因急促道:“恭、恭喜陛、陛下!”
刘彻正要问“何喜之有”,眼下却瞥见窦沅不知何时已下了辇,正立在一侧。再听宫里奔来的仪仗个个皆跪下,口呼:“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窦沅抬头瞧了一眼刘彻,代问:“何喜之有?”
郎官答:“半个时辰前,钩弋夫人为陛下诞下一子,适时,天空红云密布,此乃大吉之兆呀!恭喜陛下!”
皇帝挑眉,面上略略有些欢喜的样子。
窦沅闻言也跪:“恭喜陛下!”
“阿沅请起,”皇帝很温和的样子,撞上了窦沅,他总是客气三分在先,但旋即眉色一转,道,“朕的儿子越来越多,阿沅,朕的儿子,谁都可以成为‘太子’。”
他略略俯首,仿佛只在与她一个人说话。但分明,听见这话的人,不知几数。
皇帝喜道:“钩弋夫人有无讨要恩赏?只要她开口,朕一定赏!”
他是真高兴,他今儿是真高兴,钩弋夫人年轻貌美,又能言善道,素来得宠,此回又一举为皇帝诞下龙子,皇帝难免不会青眼相加。
那是皇帝的老来子!寻常百姓人家,若年过半百能得一子,自是宠之无度,更何况,这是天家呀!
皇子生来带吉相,母以子贵,子以母贵,兜兜转转,皆是皇帝烙在心上的印儿,钩弋夫人劳苦功高,为皇帝诞下龙子,此后,必定荣华无双,一路扶摇了。
郎官禀:“钩弋夫人有言,请陛下赐名皇子!”
“那是应当,”皇帝轻笑,“容朕想想。”
此时皇帝已步下龙辇,阿沅随侍,他便问道:“阿沅,你说,朕取个什么名儿好呐?”
“皇子之名,需得慎重,全凭陛下定夺。”
“你也这般小心,”皇帝不高兴了,“朕还能因你失言治罪么?朕疼你,你又不是不知道。”因略忖,道:“弗陵,就叫‘弗陵’罢,朕赐皇儿‘居上不陵’!”
窦沅一抖,连肩胛都在颤,好一个……“居上不陵”!陛下半生谨慎,这一会儿……难道真要栽在一个女人手里啦?
陛下当真已是有了废太子之意?
窦沅连跪:“陛下三思!三思啊!”
皇帝眉头皱的更紧,他最不耐女人言政,更何况阿沅这会儿还算是擅揣圣意,这么愈想便愈加郁结,皇帝轻声叹:“朕无旁的意思。朕从来只希望……朕的据儿,髆儿,弗陵,都能平平安安长大成|人,朕的心不冷,朕只是?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