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停留在时光深处的记忆:小楼春秋

停留在时光深处的记忆:小楼春秋第8部分阅读

    样!”他掀开被子刚想钻被窝,突然想起了什么,遂很严厉地问妻子:“柳莺,你怎么老是武男说、武男说的,我可跟你说啊,给灰灰多少钱是由我定的!灰灰的一切大事都由我们家长来管!还轮不到他武男!武男他想什么呢?管得那么宽?”

    柳莺嗔道:“武男这孩子不是管得宽,是心细!你看,他从小就和灰灰有缘分,分给他的饼干舍不得吃,都要留着给灰灰,灰灰以前每次来咱们家,都是武男陪着玩……”

    武正平更急了:“柳莺,我跟你说!灰灰是妹妹,她才十四岁,还是个小姑娘,让武男他不要打灰灰的主意啊!咱们抚养灰灰,是战友情,是尽战友的义务!可不是给咱们家里养个童养媳!”

    柳莺一下子愣了,好一会才说:“哎呀,就是!我忽略这点了!咱们要是有养童养媳的想法,还真会让同志们笑话的!不过,老武,灰灰这么好的女儿,你舍得给人家吗?王政委在的时候,不是老拿咱们小四和灰灰开玩笑吗?”

    武正平的脸色这才缓和一些,说:“嗯,咱们要尊重王政委和乔大姐生前的愿望……”

    柳莺一下子明白了,武正平骨子里也是不想把灰灰给别人的,他养灰灰,早晚还是给自己养个“童养媳”。不过,她柳莺的心尖子武男没有份,又倔又混的小四可能有戏。柳莺一下子难过起来,她似乎看见长大以后的灰灰嫁给了武志,而武男却在洞房外面伤心落泪……柳莺激烈地说:“老武,想不到你的心都偏到这种地步了!灰灰长大以后,真要成武家的人,就应该是武男的!把灰灰给了小四?你这不是棒打鸳鸯嘛?灰灰不喜欢小四,小四也不喜欢灰灰!你别乱点鸳鸯谱了!”

    武正平毫不示弱:“你怎么知道灰灰不喜欢小四,小四也不喜欢灰灰?”

    柳莺说:“你看那时候咱们每次去王政委家,小四都不理灰灰!大人问他,他也总是:我不喜欢小妹妹!我不要小妹妹!让两家大人都下不来台!你忘了吗?哼,要不是王政委喜欢小四,我真不想带小四去后海王家大院!倔小子一个!”

    武正平说:“那说明小四的心理很正常!那么小一点的男孩子,本不该懂什么男女,心粗一点好!像武男那样,小小年纪,不学习怎么劳动,专门在小女孩身上下工夫,走到哪里,屁股后面一帮小姑娘跟着……武男将来会有什么出息?我能把灰灰给了他?就是我自己愿意,王政委也不会答应!”

    柳莺说:“我武男怎么没出息?他在学校里成绩拔尖,还当着班组长,入了团,这又去了部队!你说我武男不爱劳动,可武男去的是步兵部队,小四去的是炮兵,步兵比炮兵苦多了……”

    武正平说:“我还不知道武男为什么要去步兵?步兵服役期短,四年就完,炮兵服役期长,要八年时光!武男他不愿意在部队长期干……”

    武家小楼里这对夫妻和子女真的很奇怪,都在一个锅里搅勺子,都住一个屋檐下,可却分为势不两立的两派。明明四个儿子都是武正平夫妻亲生,可夫妻、子女却分为鲜明的两大阵线。柳莺光明正大偏袒武诗、武男,武正平竭尽全力维护武林、武志。四个儿子里,前两个有事只找母亲,只听母亲的话,对父亲是应付差事;而后两个有事只找父亲,只听父亲的话,根本不把母亲放在心上。不过,话说回来,武家的家长武正平和柳莺都是党员干部,他们之间为子女争论是争论,但处理问题还是按照党性原则办,对待四个儿子基本公平公正。只不过在感情上,柳莺给武诗、武男的亲情关爱多一些;武正平给武林、武志的亲情关爱多一些。武家虽然大人吵架,儿子们两个阵营比拼,表面还是风平浪静的。

    第五章入住小楼(11)

    这天晚上,武正平夫妇经过激烈争论,达成如下协议:关于灰灰今后的终身大事,在灰灰大学三年级以前,绝对不要提任何建议也不要对她有任何约束,要让灰灰本人和外面的同志们、战友们知道,武家抚养灰灰,就是在尽一份战友情,是战友的义务,没有丝毫私心。

    武正平去了基地,家里人只剩下柳莺和灰灰母女两个人。柳莺整天看着灰灰笑眯眯的,不知怎样疼爱女儿才好。

    早晨上班的时候,柳莺往桌上放了一块五毛钱:“灰灰呀,给你一块五,今天你约两个这院子里的女孩到北海滑冰去!”

    灰灰扭捏地说:“妈妈,去北海五毛就够了。”

    柳莺正色道:“灰灰,我和你爸爸讨论过,也参考了你武男哥哥的提议,决定每月给你八块钱的零用,以后每到爸爸妈妈发工资的时候,也给你发零用,另外,假期里给你加钱,寒假里加十二元,暑假里加十五元,好让你和小伙伴们玩个够!”

    灰灰很感动:“妈妈,我用不了那么多钱……”

    柳莺说:“灰灰,爸爸妈妈上月的工资余额都存银行了,这一块五毛钱是从我每月的零用钱里拿出来的,先给你用着,以后每天给你留一块五毛钱。等我和你爸爸下月发工资了,再把这月欠你的零用钱一并给你!”

    柳莺说完笑眯眯地背着包走了。灰灰盯着桌上的一块五毛钱看了半天,最后抓起来塞进口袋……灰灰过去住在王家大院的时候,家里的娱乐活动就是在后院看看电影,下下棋,打打扑克,到胡同里散散步,再就是节假日里接待武正平等几位老友来串门聊天,很少外出。王汀年老不太想多动,因为级别高安保工作很复杂,所以工作人员也乐得让他少动。再有,王汀和乔阳都不管买东西这样的家务琐事,家里的杂事都是张秘书带着勤务兵干,逛公园去商场这样的乐趣,灰灰几乎没有享受过,从小就少了那份寻常百姓家庭里琐碎的快乐。

    到了武家之后,灰灰的生活很快就丰富了起来。由武男牵线,她在大院里结交了几个小姑娘并与她们成为好友。灰灰的身份虽说是武家的养女,但院子里的人都很高看她——这个漂亮出众的女孩,前一位父亲住后海的独院里,1929年的资历,井冈山时期就是红四军的,长征时是红一方面军的,劳苦功高的老革命,级别高过八六八大院里的第一家庭武正平,真正的根红苗正。而且,人家这孩子家教好,待人大方有礼,相貌才华都胜过大院本土女孩一筹……灰灰成了八六八大院的明星,谁见谁喜欢。

    话说灰灰每天拿着柳莺放在餐桌上的一块五毛钱约小姑娘们外出疯玩,一个寒假几乎玩遍了北京城区的所有景点。其他大院也有不少女孩子主动来与灰灰交朋友,听故事,吟诗,练书法,比拼才艺。灰灰到了武家之后,才算真正融入了北京的部队大院,成为一名大院女孩儿。

    第六章父母大人(1)

    寒假过去,灰灰玩够了,收心回家,武正平也返回基地,家里只剩灰灰和柳莺。

    至此,灰灰才算正式体味小楼内的生活内容——原来小楼内并不和谐,不但武男、武志他们分派,武正平和柳莺这两位家长,在处理家庭事务上,也是各有立场、互不相让的两派。

    先说柳莺。她虽然十五岁就出来参加了革命,但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对新时代新事物没有能力完全接受和领悟,她的持家观念还是那个北方小山村里数千年流传下来的一套。看见半大不小的女儿灰灰来到自己身边,柳莺的心里竟然涌起一股冲动。

    在武家这个五男一女的家庭里,她憋闷了三十多年,自己的一套高水平的女儿功夫无人可以传授,很多的心里话,也没人可以唠叨。现在好了,她身边有了灰灰这个乖巧的女儿,心里的话想絮叨出来也有人听了,一身的女儿功夫,也有了对象传授。柳莺的心一下子敞亮了,她决心大显身手,把自己小时候在老家学会的那一套持家的女儿功,全数传给女儿,一定要把灰灰给调教好。

    抗战资历、少校军阶的柳莺,工作上有魄力、敢承担,在单位自己的辖区里说一不二。她大刀破斧的风格让与其共过事的战友们,无不认为她是一位巾帼英豪。可谁能知道,这位巾帼英豪的另一面,却是典型能干的家庭妇女。柳莺出在一个封建乡绅之家,因为从小就受过严格的功夫训练,厨房里的炊饭、炕头上的针线、伺候公婆丈夫……她都懂一套。她嫁给武正平之后连续生了四个儿子,可谓一个大家庭的女管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柳莺把武家这个大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四个儿子穿的、戴的、往学校拿的,都是有模有样,不像部队里有的多子女家庭那样,因为女主人窝囊,家里就像“猪窝”,孩子们出门旧衣落索的也不像个样子。柳莺把自己管家的本事,归功于小时候母亲对自己的严格培训,所以对自己唯一的女儿灰灰,她认为也该严格训练。

    还有,柳莺的家庭观念还是封建的,她生养了四个儿子,总得尝尝做婆婆的滋味。什么叫婆婆?婆婆尊贵的头衔和地位是通过儿媳的表现体现的。一个幸福的婆婆,最好有一个既听话、孝顺又心灵手巧会过日子的儿媳妇。可是,武诗和武林这两个大儿子,都是自己在外面选的媳妇,两个媳妇进门之前,婆媳之间互不认识。虽然她们都跟着武诗、武林回京在家小住过,但柳莺感觉,她们两个都完全不懂规矩,把个小楼搅得天昏地暗。不过,柳莺不打算跟两个儿媳认真计较,因为她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小家,在小楼里也待不了几天。可是灰灰就不同了,不但是武家的女儿,将来还会是武家的儿媳,这栋小楼将来的女管家就是灰灰,她当妈妈、当准婆婆的不好好调教灰灰怎么行呢?而且,灰灰已经十四岁了,再不动手就晚了!

    是女人,就会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面。灰灰的社会属性,过去已经被王汀和乔阳调教得不错,比如好学上进,聪明懂礼,多才多艺……但王汀夫妇那说白了也只是调教出一个公主,一旦落到平民阶层里准得抓瞎。比如灰灰回到西藏自己的家,那还是个汉族地委级干部的家庭,应该说在当地也属于上流社会,可是她竟然因为笨手笨脚不会自理被自己的几个亲姐妹讪笑孤立、让她们制得日夜啼哭,最后不得不逃回北京……她柳莺这里虽然比坎布那里条件好,但也不是皇宫,所以灰灰必须符合这个层次的要求。她柳莺要调教的,是灰灰的自然属性,女人就是女人,一个女人要是不会做女人,那她简直就做不了人。柳莺决心把灰灰调教成在家庭里的合格女人,要符合她眼里儿媳的标准才行。

    第六章父母大人(2)

    灰灰此时并不知道柳莺心里的盘算,这个刚刚从藏区回到北京,出现在军区大院的公主,走到哪里都会被妖魔化,大人们觉得她才貌双全聪明过人,几乎所有认识灰灰的家长,都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向灰灰学习;而孩子们则把灰灰当成心中的偶像。

    但柳莺作为灰灰的家长,对灰灰在社会中、在小伙伴里受到的崇拜不以为然:灰灰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写作,她最大的本事就是编故事讲故事,再就是天生一条金嗓子。

    可是,即便你再漂亮,再聪明,再博览群书,再会讲故事,唱歌再好听,将来你还是得成家吧?一个妻子、母亲、儿媳妇,要是在家里就这两下子怎么能行呢?你难道不照顾丈夫、孩子、公婆,整天就钻在屋里百~万\小!说编故事、对着窗户外面唱歌吗?显然不行!

    这天正是星期天,已经穿戴整齐正准备出门的灰灰,被柳莺急忙拦住:“灰灰啊,你到哪里去啊?”

    灰灰说:“妈妈,我约了莎莎和丽丽她们,我们准备去王府井新华书店逛逛,买几本新书!”

    柳莺急忙说:“灰灰,你屋里的书已经不少了!一个女孩子,不能光百~万\小!说,还得学点家务活才行!走,妈妈今天带你去逛逛白云观庙会,咱们买点东西去!”

    灰灰已经失去了后海那个大院子里的一切,她也尝试过坎布自己家里的生活,最终她明白,北京后海大院那对极度疼爱自己的父母已经永远离开了她,现在只有北京八六八大院武家的小楼,才是目前自己人生最好的驿站,她一定要维护好自己目前所拥有的一切,这才是聪明的举动。不知为什么,她感觉武正平这位父亲对自己的疼爱,与后海大院里的爸爸王汀一样真诚、深刻,而且武正平因为比王汀年轻十多岁,思维方式更加现代,父女之间代沟很浅,沟通更容易。但柳莺这位妈妈是个很厉害的角色,她不像过去的妈妈乔阳那般朴实和简单,她是一个比较苛刻的人。灰灰有点害怕柳莺,所以柳莺一叫她去白云观,她马上答应了。

    柳莺带着灰灰来到白云观,正好是庙会日。人群熙熙攘攘,叫卖声、喧嚷声响成一片。灰灰是第一次赶庙会,心情兴奋,眼睛也觉得不够使唤。她很想看看那些风车、面人、糖葫芦……却被柳莺拽着直奔粮食摊子。这里的粮摊和城里的粮店不一样,没有大米白面,一个个卷着口的小布袋里,装的都是杂粮。柳莺称了豆面、高粱面、红薯面、玉米面各一斤,付了钱,把这些小袋子统装进一个大布书包里,灰灰抢着背上,母女二人返程。

    到了家里,柳莺立即找出一个瓷瓦盆,把红薯面倒进去一些:“灰灰啊,妈妈今天要教你和面。一个女孩子一定要会做饭,做饭是女人的看家本事……但做饭是有章法的,不能胡乱做。胡乱做出来的饭不好吃,也说明这个做饭的女人心眼儿不灵……灰灰啊,咱们是北方人,主要是吃面食,所以北方女人一定要会和面……”

    灰灰并不懒,又正处在对什么都能产生兴趣的年龄,厨房里的事情,本来就是她小时候玩过家家时的主要内容,一直兴趣浓厚,只不过过去没有机会实践——在后海大院里住的时候,家里又是炊事兵又是生活秘书又是保姆,父亲王汀根本不许灰灰进厨房;在坎布的家里待了一年,家里做饭的事情也由一位跟了丁家多年的藏族保姆负责,二姐元元分工帮厨,灰灰也是进不了厨房的。所以现在她听了母亲的絮叨反而很高兴,兴致盎然地问:“妈妈,和面有什么学问?您给说说!”

    第六章父母大人(3)

    柳莺马上去厨房仔细洗了手,端着一小盆水走出来,一面往面盆里倒水,一面用筷子搅着:“这和面的学问可大了!我小时候,你姥姥光教我和面就教了三个月!灰灰,和面要做到三光,即盆子光,面团光,手光……”

    灰灰瞪大眼睛看着柳莺长长的手指在面盆里熟练地搅动着,粘了一手的面,忍不住问:“妈妈,您看您手上都是面,我想不明白,既然下了手,怎么能做到手光呢?”

    柳莺继续示范:“要想面不粘手不沾盆,这面就不能太粘!你看,和面的水得是温水,水里稍加一点点盐,这样面不发粘还很筋道……”

    灰灰似乎明白了:“那怎么做到面团子也光呢?”

    柳莺说:“那要看你懂不懂面和水的比例了!水放多了,面成了糨子聚不成团,水放少了,面是沙子和小石子也聚不成团……面团子都和不出来,还说什么面团子光不光的……”

    灰灰说:“噢,原来这样……”

    柳莺的右手飞快地在面盆里动作着,不一会,一块圆圆的红薯面团显形了,柳莺三下两下又揣了揣,这面团就圆溜溜、光溜溜的待在盆子中间。

    灰灰拍着手说:“妈妈,你真棒!你看,三光面团出来了!”

    柳莺说:“灰灰,妈妈给你做了示范,以后你就按这个学!”

    灰灰却有了新的疑问:“妈妈,为什么非要和这些杂面呢?白面咱们吃的多,应该和白面啊!”

    柳莺说:“这粮食里面,白面最好和,杂面都难和,学会和杂面,再和白面就不难了!我小时候,姥姥就是教我先和杂面,等杂面和的特别好了,再和白面。”

    灰灰感慨道:“姥姥珍惜白面,怕浪费,所以……”

    柳莺说:“是啊!那时候收点麦子,都留着过年过节走亲戚用,平时谁家舍得吃啊!我小时候,赶上家里哥儿们多的,只有大儿媳妇做饭能动白面,下面的几个媳妇一辈子摸不着白面,做饭只能摆弄杂粮红薯什么的……”

    灰灰羡慕地说:“那老大媳妇可轻松了,平时老歇着,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下厨房……”

    柳莺说:“那倒不是,做饭都是媳妇们轮流的,只不过要动白面只能老大媳妇下手,这个荣耀大着呢!”

    灰灰听得无比神往,目光贪馋地盯着柳莺的右手和那个盆子里的红薯面团,恨不得立马学会和面。

    柳莺收起自己和好的面团,又挖出半斤红薯面倒在瓷瓦盆里:“灰灰,你来试试!”

    灰灰赶紧洗了手,高高挽起两只袖子,小心翼翼地端起水碗往面盆里倒水,一面用筷子搅着面。柳莺在一旁看着,一面叮嘱着:“加水要慢慢地,水流应该是徐徐地,不要太猛……好了,好了,水加够了,下手和吧!”

    灰灰赶紧放下水碗和筷子,正要下手和面的时候又发现自己手指甲该剪了,就又赶紧丢下面盆子跑到楼上剪指甲,好一会儿才又下来……母女二人一直折腾到很晚,灰灰才完成第一次和面实习。灰灰把面团和盆子都送进厨房,坐在餐桌旁好好喘了口气。柳莺已经多年不动炊,这回因为下狠心辅导女儿,也累得够呛。

    炊事兵小吴进来请示:“柳处长,您和灰灰和好的这两团红薯面怎么处理?”

    柳莺说:“蒸红薯面窝头!咱们吃一半,剩下一半让王青松处理吧!”

    柳莺训练起人来还真是严格,灰灰整整用了五个星期天,才真正掌握了和杂面的技巧,当然,还没有完全达到柳莺的要求。一开始,从没进过厨房的灰灰还觉得做饭是件很新奇的事,便按照柳莺的指导一遍遍做。但柳莺太吹毛求疵,要求太高,灰灰花了很多时间返工做重复劳动。渐渐地,她对这种无聊的事情开始厌烦,却又不敢发作。

    第六章父母大人(4)

    这一天放学后,灰灰和大院的几个女孩子同路回家。女孩子们叽叽喳喳:“灰灰,你好一阵没给我们讲故事了!最近你又看了什么好书?编了什么好故事?快讲讲吧……”

    灰灰有些狼狈:“我近来没看课外书,完成家庭作业都有困难,我妈妈每到周末都叫我练习和面……唉呀,我真是挺烦和面这个事了,我妈妈的要求太高了,怎么干都不行。我跟你们说,杂面是最不好和的,要先学和杂面,杂面和好了,才能和白面……”

    几个小姑娘很吃惊:“灰灰,你说的这是什么呀?和面干什么呀?外面有的是卖馒头的,谁家还浪费那个时间?”

    灰灰说:“我妈妈对教我做这个兴趣可大了!她说和面不但有技术还有政治!

    过去大家庭里,只有大儿媳才能在厨房里动白面,下面几个小儿媳妇,只能动杂粮红薯。在过去,老人让哪个媳妇动白面,那是很大的荣耀……”

    几个小姑娘听得目瞪口呆,面面相觑。

    灰灰总算是学会和面了,柳莺又教她擀面、烙饼、揉馒头、包饺子……厨房里堆满了灰灰的实习作品,一家人天天吃奇形怪状的馒头烙饼面条饺子,炊事兵已经很长时间不用到大院粮店去买主食了。灰灰对一放学就做这些很有情绪,所以总是撅着嘴把盆子案板弄得丁当响。可是柳莺稳坐钓鱼台,该指导的地方一样不落,一点都不嫌麻烦。

    这天,武正平从基地返京,他进了大院门,兴冲冲往自家走。一个大院小姑娘迎面走来,看见武正平急忙打招呼:“武伯伯,您回来啦?”

    武正平亲切地问:“是莎莎呀?这一段去我家里玩没有?灰灰给你们讲新故事没有?”

    莎莎丧气地说:“灰灰近来老跟我们说和面做饭的事情,还什么大儿媳妇才能和白面,下面的儿媳妇只能和杂面,什么饺子面要软,面条面要硬……也不知道她中了什么邪了,老讲这样的故事,我们都不爱去找她了!”

    武正平吃了一惊,他马上分析出,灰灰的变化一定跟妻子柳莺有关。

    武正平进了小楼,刚换了鞋,王青松就跑步来了:“首长,您回来了?”

    武正平满脸阴云:“王干事,坐!家里最近出了什么事?”

    王青松摸不着头脑:“出事?没有呀!”

    武正平站起身来,径直走进厨房,第一眼就看见自家的干粮架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面食:第一层是已经风干切好的白面条;第二层是大小不匀形状各异的干馒头;第三层上有几个红薯面和玉米面参合蒸的窝头,外形也挺不像样子的。武正平知道,从前家里的主食都是炊事兵从大院小粮店买回来的,只是在节假日的时候,全家人凑在一起包包子和饺子。眼前这一堆奇怪的过剩主食,说不定就是柳莺教育灰灰的成果!

    炊事兵小吴一见首长目光所及,赶紧解释:“首长,这是柳处长让灰灰业余时间弄的,灰灰每天放学都学做面食,做得太多,一直没有吃完……”

    武正平说:“小吴,你过来说话!”一面转身就走。

    炊事兵小吴只好随着首长进客厅。武正平坐在沙发上,王青松赶紧把早已沏好的茶双手捧上。武正平接了茶杯并不喝,放到了茶几上。

    “小吴,你汇报一下,我走之后,柳处长和灰灰她们都干什么了?”

    小吴知道武正平不赞成妻子的做法,不愿多言,但又不能不说,只好勉强道:

    第六章父母大人(5)

    “报告首长!这个事情经过是这样:开始周末的晚上我一回来就看见厨房里有几个小面口袋,里面都是杂粮,桌上还放了两团和好的杂面,柳处长吩咐,蒸杂面窝头,家里吃一半,另一半让王干事处理……”

    武正平沉着脸打断:“行了!家里周末出现这些小口袋的杂粮,有多长时间了?”

    炊事兵答:“好像从您一走就开始,一直到现在。不过,现在家里杂面已经越来越少,但厨房里又出现了手擀的面条什么的……”

    武正平说:“再后来,你就完全不用去大院粮店给家里买主食了,厨房里出现了几天都吃不完的馒头、烙饼、面条……是吗?”

    王青松醒悟过来:“首长,这准是柳处长在空余时间让灰灰学习做饭的结果!灰灰小孩子不熟练,弄出来的东西才都奇形怪状的。”

    武正平气得大骂:“这个柳莺,她怎么能这样教育女儿?她这不是把几十年前的一个封建庄户搬到我这里来了?灰灰是什么人?她将来是要考名牌大学的,她是要为国家做贡献的!柳莺倒好,要把灰灰培养成一个围着锅台转的乡下小媳妇!”

    王青松和炊事兵小吴看武正平发了这么大火,都站在一旁,大气也不敢出。

    傍晚,灰灰和柳莺一起踏进家门。柳莺还在对女儿说教:“灰灰啊,上次你洗的那几个枕套,我都检查了,都不合格!”

    灰灰问:“妈妈,我没洗干净吗?”

    柳莺说:“从外面看是洗干净了,可从里面看就不干净!洗这种双层的东西,一定要里外洗!洗完外面,再翻过来洗里面……来来,我指给你看看!”

    柳莺说着进了洗衣间,拿起一个刚晾干的枕套,翻开,指着缝线缝上一个比芝麻还要小的碎屑让女儿看。

    灰灰费了很大劲儿才看到这点小东西,不高兴地说:“哎呀,妈妈,这么点小东西还算数啊?不仔细看都看不出来呢!”

    柳莺说:“枕头芯子里装的是荞麦,这就是从枕头芯子里漏出来的荞麦皮!”

    母女俩人正说着话,武正平从楼上下来了:“灰灰,我告诉你,你的任务是好好学习,将来考上一个名牌大学,为国出力!谁再整天跟你唠叨什么和杂面、和白面、洗枕套这样的事情,还要求你精益求精,你不要理她!”

    柳莺和灰灰抬头看见了武正平,赶紧一齐招呼。

    灰灰说:“爸爸,您回来了?”

    柳莺说:“老武,回来多长时间了?怎么一个人猫在楼上啊?”

    武正平怒气冲冲地说:“哼,我一进大院,就有人跟我告状,说是灰灰已经不百~万\小!说了,也不会讲故事了,整天张口就是怎么和面做饭怎么洗熨衣服……柳莺,你跟我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柳莺对灰灰施行家政教育,事先没有向武正平汇报,所以有点心虚,她本想不吭声搪塞过去,但看见武正平的目光一直逼视着她,只好说:“老武,我考虑灰灰马上就是大姑娘了,得让她学习生活技能、学会管家的本事,所以……”

    武正平说:“你教授的所谓的生活技能,是不是精致的过分了?我看和面、擀面这样的事情,根本就没必要再学!现在哪儿没有卖主食、切面的?谁还自己发面蒸馒头、擀面条?连炊事兵都不再干的事情,你却要求灰灰从头学,还什么从和杂面开始、还什么大儿媳妇、小儿媳妇的……你要让日子倒退回一百年前?你知道这耽误了孩子多少时间?”

    第六章父母大人(6)

    柳莺感觉丈夫这样当着女儿和工作人员对自己发火,让自己很下不来台,也来了气:“我就是跟女儿唠叨唠叨!娘和女儿是连着心的!咱们家里都是大小男人,女人的话在我心里憋了好几十年没地方说去,女儿来了,我就不能和女儿唠叨唠叨?你不让我和女儿说话,这些家常的话,你让我和谁说去?”

    武正平缓了口气,说:“柳莺,你是军人,是干部,可你对灰灰说这些庸俗的农村老太太的语言,说明你本质上还是个村妇!你不怕女儿笑话你?”

    柳莺愣了一下,不再吭声。

    小吴不失时机走进来:“首长,柳处长,时间不早了,开饭吧!”

    王青松也说:“首长,吃饭吧!有什么话,吃完饭再说!”

    武正平怒气未消:“王青松,小吴,我现在授权给你们!以后谁再敢让我的女儿牺牲大好的学习时间,放了学就干什么和面擀面这些庸俗的事情、谁再对灰灰所干的家务吹毛求疵,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碎屑都不放过、一心要让灰灰把时间和心思都放在洗被单洗枕套这类家务琐事上,你们都要站出来干涉!哼,有的人,自己是改造不了的小农意识,还要把这种落后的意识强加给女儿!她的这种水平,不配当灰灰的妈妈!”

    柳莺皱着眉,抿着嘴,满脸都是情绪,但没作声。

    灰灰听了父亲的一通发火,吃了一惊——无论是在后海大院的父母家,还是在坎布的父母家,她都没有见过父母之间有这种状态,这小楼里的风景就是不一样!但转念一想她又暗自高兴:妈妈虽然有些怪异苛刻,但爸爸可是一位好爸爸啊!看他为了女儿,这样和老伴儿叫板!嗯,做做饭、洗洗衣服,本来不是大不了的事,学一学也无妨。只是柳莺妈妈的要求太高了,怎么干她都不满意,唠叨起来没完,让自己一遍一遍返工。自己为了学做这些家务,搭进去那么多时间,真是太可惜了……饭后,武正平特意走进灰灰的房间,仔细检查她的学习情况。灰灰每天的作业还是完成了,但潦草了许多;再看灰灰的日记本,从入住小楼以后,记的全是采购经验,做饭洗衣心得,再也没有读书心得和感想;再看灰灰的读书笔记、优美词汇笔记,竟然都是空的,再没有像过去那样,满满地抄录一条条优美词汇、段落,也没写一段读书感想……武正平问:“灰灰,你对你妈妈施行的这套家政教育,有什么想法?”

    灰灰当然知道小楼里当家的是爸爸武正平,而且她对父爱是心有灵犀的,她很清楚,对柳莺这位母亲,只有把话挑明,明着表示自己的态度,再加上爸爸的支持,才会让她感到她做母亲做的过分了,才能结束她灰灰目前的窘境。所以,灰灰委屈地说:“爸爸,我自己心里挺烦的!也很着急!可是,我实在拧不过妈妈!每天放学后和周末的时间都得搭进去,而且永远达不到妈妈的要求!爸爸,我后海大院里的爸爸妈妈怎么就不是这样……”

    武正平坐下来,有些痛心地说:“灰灰,爸爸对不起你,也对不起你后海大院里的爸爸妈妈!我没有想到,你妈妈会这样干预你的教育问题!灰灰啊,女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学做一点家务是可以的,但像你妈妈柳莺要求的那样,实在太过分了!她那种教育方式,终极点是一个封建家庭中的儿媳妇。可是你的终极点,应该是国家和民族的有用之材!这才是我们培养你的目的!唉,灰灰,王政委他们老两口很重视你的教育!你看,不到两岁就教你背唐诗,后来又专门找来说北京话的工作人员给你启蒙,你小小年纪就会背一百多首唐诗,博览群书,出口成章,还是远近闻名的小百灵鸟……可是到了八六八大院,你过去的才华都快丢光了,你妈妈要把你改造成小小的家庭妇女……唉,我这个爸爸太失职了!灰灰,你现在的妈妈虽然是军人、干部,但她骨子里封建小农意识没有得到改造!你看看这一段她都教了你些什么?我要再不干预,过去老政委费尽心血培养的那个聪明好学、在大院孩子里首屈一指的灰灰,就会倒退到一百年前你妈妈她们村里的小媳妇堆里去了!”

    第六章父母大人(7)

    灰灰含着眼泪说:“爸爸,你不要太责怪妈妈!我自己也有责任。其实,我对妈妈教我的那些已经没有兴趣了,可是我却不敢大胆说出心里想说的话……”

    武正平一挥手:“你妈妈要为此事做出深刻反思和检讨!灰灰,这次爸爸回来参加总部各基地军事一把手学习班,在北京要待三个月,我要坐镇北京辖制你妈妈对你的胡乱教育!灰灰,明天爸爸就去找你们班主任谈谈……”

    因为赌气柳莺用封建家长的方式教育女儿,生气柳莺事先没有请示自己,武正平这次回京竟然独自住到楼下武志的书房里,每天对柳莺爱答不理。柳莺有些不买账:

    四个儿子都按你的方针教育了,灰灰这一个女儿为什么不能按我的方针办?我教女儿做饭洗衣服理家又有什么错?听说国外的名牌大学里都还有家政这个专业呢,那些大家闺秀,千金名媛,都还是家政系毕业的呢!哼,你把灰灰像男孩子那样教育,将来吃亏的是她!

    灰灰察觉出小楼里的紧张气氛,左右为难。

    第二天,武正平就由王青松陪同,拜访了灰灰的班主任张秋菊。

    张老师说:“武主任,王忆闽同学自入学起,我就是她的班主任。那时候,忆闽同学真是学生尖子中的尖子,她勤学好问,小小年纪已经博览群书,知识面很广,在同学中威信很高,是我们班考上重点大学的一号种子!可是,忆闽同学在西藏待了一年回来以后就变了,好像对知识的欲望不那么强烈了,女同学反映她分出很多心思干家事务。她一连几个月都没有交读书笔记和周记,作文写得也很马虎……过去,班里两周一次的优秀作文讲评,几乎都被忆闽同学的作文垄断,可是现在,有不少的同学超过了她……”

    武正平连连点头,痛心地说:“张老师,灰灰学习上的退步是我们家长的责任!

    灰灰她现在的妈妈,热衷于培养她封建时代的女儿功,孩子刚进入这个家里不久,有些陌生紧张,心里有意见不敢提!幸亏我及时发现!要不……”

    张秋菊说:“武主任,像您这样的职别,家里都配备有工作人员吧?我还是希望你们做家长的能把忆闽同学从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让她重现学校一号种子的风采,为班级争光!”

    武正平说:“张老师,我们家里好几位工作人员,根本无须依靠灰灰做家务!灰灰干这些,纯粹是她妈妈教育观念有问题!谢谢你谈了很多真实的情况,以后我们家长还要多多和学校交流。我回基地以后,王干事还会经常来,他会把灰灰在学校的情况汇报给我。灰灰的家庭教育我会抓紧,您放心,灰灰她很快会有改变的!”

    武正平回来以后,把家里的人都召集起来开会。这种家庭会议,过去在武家四个儿子的求学阶段是常有的,自从武男、武志离开停课闹革命的学校,跟随柳莺去干校以后,就戛然而止了。现在武正平为了女儿灰灰的教育,再次恢复子女教育家庭会。

    小楼内的大人全部参加了会议。武正平主持会议并首先发言,他把张秋菊老师的意见都谈了,严厉批评了柳莺的教育观念,并指出这是在女儿教育问

    免费电子书下载shubao2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