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既然是太极,玩的就是收放自如的拳法。立姿要稳,出手要慢。如果立姿不稳,出手又快,击在一团烂棉花上,不仅拳力无效,还有可能连带着整个身体朝前扑去,跌一个狗啃屎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如果打出去的拳不能收回来,就好比一篇开头圆满的文章,最后变得不忍卒读。另一种可能就是,宣传部花了十倍功夫所做的工作,功劳基本上记到了别人的账上。别说是事倍功半,甚至于事数倍而功全无,反而有可能招致领导批评,落下“费了银钱输了理”的凄凉境地。
上班的头几天,叶天问依照以往的经验,叫卓越把近几年的老档案抱给他。没事的晚上,还亲自上档案室去查阅老档案。在昏暗的灯光下,他抹去老档案资料上厚积的灰尘,闻着纸张油墨分解散发出来的辛辣气味,冒着蚊虫叮咬勤奋苦读档案的结果,收集到的是一堆乱七八糟的信息,完全没有任何规律可言。也就是说,从市委宣传部存放的档案资料里,查阅不到于他从事宣传工作任何有益的经验,乃至于教训的参考价值都没有。叶天问不知到为什么,在任何单位都有益的一条办法和经验,怎么到了宣传部就不灵了呢?他又想从档案资料里寻找令他困惑的答案。寻找和归纳下来的最后结果,仍然是一片空白。
第四十六章人在灯火阑珊处
在叶天问决定放弃寻找答案的那一天晚上,看档案已经看得头晕目眩,待把档案依样画葫芦地归回原位后,也许原来的档案管理员是一位徐自摩的粉丝,把一本徐自摩诗集丢在档案室的桌子上,叶天问拿起诗集来翻了翻,正好看到了一句能够描述此时心境的诗句:“我不知道风是向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里,在梦里依回。”
等到关上门,走进清凉的夜里,不知从哪一个方向吹来的风,让叶天问突然间开了窍,所谓“不知道风是向哪一个方向吹”只是一种情景罢了,因为宣传文化工作是党的喉舌工作,应当完全服从上级精神,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像市委宣传部这样的部门,只需要根据上级精神及领导的指示来做好工作,并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来调整宣传工作的重点和思路。所谓自主创新之类,只能是相对于宣传工作的手段和办法罢了,宣传工作的核心思想是不需要独立自主,自创一套的。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叶天问此刻的心境可用“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找到了把握宣传工作的要诣和方向性的东西,叶天问一扫几天来郁闷,心情豁然开朗了。
在担任团市委副书记之前,叶天问曾经在紫岩区担任过组织部副部长,对比宣传工作随形势变化而变化,没有规律可循的特点,组织工作则显得太有规律可循了,基本上就是按照固定的程式来进行。组织工作绝大多数是可重复的,手里掌握权力资源较大,需要什么资源随时可以调用。每提拔任用或者调动一个干部,于公,是取得工作实绩,于私,积攒下人情,加上有规律可循,从事组织工作就好比走在一条阳关大道上,因此,人们才会有“跟着组织部,天天有进步”的说法。宣传工作每一件具体的工作都是不可重复的,都需要调动和花费大量的资源才能完成,因此,虽然宣传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十分明确,但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上,完成的内容和形式都不一样,让执行者好像走在迷蒙而坑坑洼洼的夜路上一般,如果不是万分小心,随时都有可能摔跤子。“跟着宣传部,一不小心犯错误”就是对于此种情形的描述。既然走的是一条不平坦的道路,叶天问决定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每天上班时感到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第四十七章明目生辉
穿过办公室,叶天问掏出钥匙准备开门,发现韩梦龄副部长办公室的门居然开了,心里一怔,开了门放好手提包之后,转到过去一看,果然是韩梦龄副部长在里面端坐着,正在对分管财务的办公室杨菲菲副主任交待着什么。
“韩部长,你回来了?”
韩梦龄抬头看见叶天问,赶紧结束了与杨菲菲的谈话,伸过手来和叶天问用力一握,说:“最近部里任务重,人员少,组织部特意吩咐我回来帮你一把。”
叶天问客气地道:“你是老部长老领导,经验丰富,我是宣传部的一个新兵,希望你多多指教。”
“叶部长三十出头吧,年轻有为,前程远大呢。”
两人就这么站着说话,就部里的工作初略地交换看法。听到走廊里有人打听叶部长在不在,叶天问适时地结束了谈话,转回办公室。只见一个穿着时尚、健朗的美女站在办公室里站着,见他进门,迎面的笑容灿烂如花,热情地问候:“叶部长好。”随即伸出圆玉的手与叶天问握了握。
叶天问客气地说:“请坐。”
美女从包里掏出一张名片,双手恭敬在递上前来,说:“请叶部长以后多关照。”
叶天问看了看名片,上面写着星辰月广告传媒公司总经理潘玉辰,笑道:“原来是大名鼎鼎的潘大经理呀。”
潘玉辰用清脆而爽朗的声音大笑起来,说:“叶部长见笑了。”
星辰月广告传媒公司是一家从事平面传媒的公司,是卫津几朵姐妹花合伙开的,分别取了潘玉星、潘玉辰、潘玉月三人的“星”、“辰”、“月”,故称星辰月公司,巾帼不让须眉,几姊妹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成了卫津市广告公司中的龙头老大。当潘玉辰站在面前时,叶天问仍然有些意外,笑说:“哪敢见笑呀,你们这么年轻漂亮,居然把生意做得这么大。”
潘玉辰明目生辉,抛过来一个辣的眼波,说:“叶部长是不是也认为漂亮的女人都是弱智,不能把生意做强做大啊?”
“岂敢岂敢,我还不至于有眼无珠,不会对眼前的女强人视而不见吧。”
第四十八章柔媚的笑容
潘玉辰快活地格格大笑起来,说:“叶部长真会说话,只是我不明白,在叶部长面前,我感觉自己就是一弱女子,哪里强了呢?
叶天问瞟了她一眼,道:“身体健康美丽,生意越做越大,这不算女强人,谁还称得上女强人?”
潘玉辰红润的脸上有掩饰不住的得意,道:“看来叶部长对我还是有些了解喽。”
“了解称不上,因为没有具体接触,只是久闻大名而已民。”
潘玉辰听了这话,换了一副柔媚的笑容,道:“为了让叶部长大了解,我请你吃饭,请问叶部长喜欢吃些什么?”
“呵,还真就提供机会了?”叶天问笑道,却不敢接她大胆的目光,随口问:“今晚我有应酬,改天吧,潘经理有什么事吗?”
谈到正事,潘玉辰绽放如花的笑容收起来,变成含苞欲放待放了,说:“我们星辰月广告传媒公司一直得到宣传部领导的关照,前一段时间,我们两家在旅游高速公路两旁的广告牌上,进行过很好的合作,叶部长刚上任,我今天特意过来拜访一下,同时,也希望在广告合作这一块,能够改进合作的方式,达到互利双赢。”
潘玉辰的表述思路清晰,言简意赅,这在叶天问所接触的女人中是少见的。她所谈的旅游高速公路旁广告牌的事,叶天问在市政府办公室时调查过这个事。
当时有些同志反映,公路两边的广告牌由政府出资兴建,却由宣传部管理,宣传部没有这个精力和能力来管,一些广告牌长期闲置不用,个别地段的广告牌散架了,倒塌了也没有得到修复,倒不如由政府收回来管理。分管旅游的副市长段丽娟曾经派叶天问对此进行调研,提出由政府收回经营的可行性方案。
在市长办公会上,曾向南市长否定了这个方案,说:“广告也是宣传业务之一,由宣传部经营公路广告牌,除了宣传上的效用,另一个目的就是给宣传部增加一个创收的渠道。”曾向南市长的意思是,即使宣传部对旅游高速公路广告牌的经营存在问题,也应由宣传部提出解决方案,而不能由政府越俎代庖,替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曾市长提出了一个建议方案,即可否由宣传部委托一家广告公司经理管理,宣传部只需坐享其成。
第四十九章美女凶猛
叶天问清楚这事的来龙去脉,也就此事进行过调研,并提出过解决的建议方案,但是,建议方案并不等于执行方案,轮到自己来决策时,他才知道设想是一回事,具体落实又是另一回事,即便要执行由自己构想的方案,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这个事情我在政府办的时候,曾经进行过调研,当时的设想是由出资方的政府办收回,交给国有公司或者委托民营公司经营,后来这个方案被领导否定,至于以后怎么搞,等我调查了解之后再商量。”
潘玉辰说:“我觉得你当初的想法就很好,现在面临主要的问题是管护与使用脱节,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如果交给专营广告的公司,比如交给我们星辰月来经营,我们保证能够使每一块广告牌都能够发挥很好的宣传效果,每一块广告牌都会得到很好的管护。”
“你说的这个很好,符合我当初的想法,但是,这个不是我个人能够做出决定的,需要召开部务会来研究决定。”
潘玉辰吊了一个狐眼,笑道:“叶部长还是很讲的嘛。”
“我是宣传部门的一个新兵,需要向老同志请教,不断学习。”叶天问说着站了起来,潘玉辰知道这就是送客的意思,也随之站了起来,把放在茶几上的漂亮红色小挎包提了起来,朝着叶天问伸出手去,笑盈盈地问:“怎么样?今天中午一起吃个饭,相互多了解一下?”
“别客气,中午要陪领导见一个重要的客人。”
“那么就定晚上?”潘玉辰直视着他,让他有遭遇到步步紧逼的感觉。
“别,别客气,我刚过来,工作千头万绪的,需要抓紧时间处理。”
潘玉辰格格一笑,与叶天问松了手,道:“叶部长大驾难请呀,等哪天叶部长有空打我电话,行吗?”
“行。”对潘玉辰一再的退让,他再说不行的话,未免太小家子气了。
第五十章丰厚利润
送走了潘玉辰,紧接着来了好几位卫津市从事广告宣传、出版印刷方面的业务人员,以及宣传文化系统的领导,叶天问只得按照内外亲疏、轻重缓急叫让他们排队等候,一一接见。待把最后一名客人礼送出门,抬头看了一眼墙上的石英钟,时针差不多指向了十二点。他忽然想了起来,他上任这段时间以来,外面凡是涉及宣传部门的人几乎都上门走过一遍,算是向他这个新任常务副部长拜了码头。倒是宣传部门内部的人员,好像还没有一个主动到他的办公室汇报工作。
是宣传部的同志没有这个主动意识呢?还是他们没有认可他这个领导,还在等待观望呢?如果是后者,那说明部里的这些同志也太没有政治敏锐性了。他出任宣传部副部长的文件都已经下来了,他再无能或者说最不能胜任工作,至少也要当到本届市委的任期结束。在此期间内,他对于宣传部内部干部职工的命运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如果他们居然对他持怀疑态度,说明他们已经在政治上放弃了进步的想法。
想到这里,叶天问不自然地摇了摇头,追求进步几乎是在机关生存这种动物的本能,因为进步对人生来说,不仅意味着身份地位的变化,还意味着能够带来丰厚的利益回报。因此,他不相信属下的干部职工会放弃进步的想法,他觉得他们不来汇报工作,一定另有原因。
叶天问曾经安排卓越做一件事情,几天过去了不见回音,拿起桌上的电话拨了几个号后,想了想又把话筒放下。他转过办公室来,见卓越正看着电脑屏幕,叶天问冲他就是一句:“卓主任,前几天我安排你做的那件事,你做好了吗?怎么一直没有回音?”
卓越把头从电脑前转过来,满脸的茫然:“叶部长?是什么事?”
叶天问本来还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听了这句话,看着卓越那种所谓电脑脸的呆板和茫然的神情,顿时火气腾地上涌,声音一下子提高几十分贝:“部班子成员分工的文件,做好做不好,你给回过话呀,如果是不会做或者不愿意做,你给我一个理由,我好安排其它的同志做。”
卓越见叶天问语气里带了火气,赶紧站了起来,低着头毕恭毕敬的解释道:“叶,叶部,文件我早已拟定了,你,没有看吗?”
“拟好了?在哪里?你不拿给我,我看什么看?”叶天问把一双大眼瞪着卓越。
卓越避开叶天问的目光,勾下头去抓住鼠标摇着,点开了一个页面,看了看,脸上浮现出一种无辜的表情,说:“我已经在部里的办公平台上报给了您的呀,你那边没有显示吗?”
第五十一章班子分工的利益…
叶天问突然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原来在市政府办公室的时候,办公室曾经多次研究过建立网络办公平台的事,并向市长办公会进行过专题汇报。市长办公会通过了建立网络办公平台的方案,为此专门准备了一千万元的资金,准备在全市范围内建立现代网络办公平台。但此事提为提,议为议,由于许多行政官员平时忙于具体的事务,对电脑及现代办公软件并不熟悉,当办公室引进了现代办公软件以后,尝试在市政府办公室的小范围内,建立了一个办公平台,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好几个领导提出程序复杂,操作起来不方便,认为还是在纸质等实体上签字好操作得多。因此,市政府关于建立现代网络办公平台的事情最后胎死腹中。叶天问没料到,在政府还在讨论的时候,宣传部默作不声地建立起内部现代网络办公平台了。
在叶天问犹豫的时候,卓越接着解释道:“我前几天根据您的指示拟了一个,今天韩部长来说,组织部同意他回来上班了,根据这个情况,我参考原来的分工,重新作了修改,又放到叶部长的办公平台上了,我正等着您审定签字之后,作为电子文件发给单位各科室呢。”
“对不起,我,这是我的失误。”叶天问知错就改,马上向卓越道歉。
卓越这时也突然明白过来了,轻松笑了起来:“哦,是我这个主任的失误,没有向领导作好汇报,我们部里已经先其它部门一步,借助于城市精细化管理这个平台,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内部,已建立了内部的现代网络办公平台,基本上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卓越随即利用桌上的电脑作教具,向叶天问作了简单演示。叶天问自然一看就明白了。卓越又说:“我们部里目前每人有两台电脑,一台就是连接内部网络的台式机,一台带着无线网卡,随时可以上网的笔记本,在市委系统,我们的办公设备算是最为齐备、最为强大的了。”卓越边说边点着鼠标,脸上不无得意之色。打印机响了起来,送上来一张纸,卓越把纸拿起来递给叶天问,说:“您审一下,这就是我新拟定的部班子成员分工名单。”
第五十二章缓兵之计
叶天问接过打印纸,谦虚地说:“在现代网络办公方面,我还得多向卓主任学习,多向同志们学习。”
“哪里哪里,网络办公只是雕虫小技,一点就通,一学就会,像叶部长哪里还用得着专门学习呢?”
叶天问把文件草稿从头至尾看了一遍,见整体意思都是按照他原来的吩咐拟定的,唯一的变动就是办公室的分管问题。机关中人最关心的无非两件事,财权或者人事权。分管办公室就意味着分管财务,这是一个单位权力竞争的核心和焦点。按照市委明确的一把手不分管财务的相关纪律规定,如果部长在职,按常理办公室应当由叶天问分管,现在部长不在职,单位实际上由叶天问主持日常工作,单位的财务应当由其它副部长分管。按顺序排列的话,应当由韩梦龄分管,但他被抽派下去承担党建扶贫工作了,顺位下去应当由排名在末的副部长刘德芳分管。这当然只是叶天问的意思,文件草拟了还要提交部务会进行研究讨论。现在连叶天问的这一点想法都被改动了,改成了由韩梦龄分管办公室。叶天问猜想,卓越主任肯定不会改动他的想法,这一定是韩梦龄的意思。
莫非韩梦龄就是奔着这个回来的?叶天问心里想。见叶天问拿着方案犹疑不定,卓越猜到他在想些什么,忙解释道:“韩部长的意思是,叶部长主持部里的工作,顺位应当由他分管办公室的工作,我依照他的意思作了这一点调整,最后由您定夺。”
韩梦龄如果这么在乎分管办公室的话,说明这个人内心并不是那么光明。叶天问暗自思忖,反而不想把办公室交由他分管了。这就是所谓,越想得到,越是急于得到的东西,有时候反而不会得到的。只是叶天问刚过来,不能和他闹僵,更不能唱对台戏。班子里闹不团结的话,无论对谁都没有好处。叶天问需要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既不能把办公室交由他分管,又让他心里不会产生什么其它的想法,决定先采取缓兵之计,嘴上说道:“我先看一看,陈部长还在位,像部班子成员分工这等大事,我们还得征求陈部长意见,由陈部长最后定夺。”
卓越说:“陈部长住进医院之后,两年时间不管单位的事了,单位的大小事情全部是由常务副部长当家作主。”
第五十三章美女经理的邀约
“那是原来。”叶天问抛下这么一句话,扭头就走,到了门口又想起什么,说:“你安排一个时间,我们到医院探望一下陈部长,把部里近期需要处理的大事向他汇报一下”。
叶天问回到办公室,本想打开电脑了解一下宣传文化系统的网络平台。见时间已经超过十二点,心想不好耽误刘根根的时间,把文件草稿放在桌上之后,拎着包走出了办公室。
坐上了车,刘根根说:“叶部长,有个事需要向你汇报一下,今天我向财务要钱买新轮胎来换,杨菲菲说是要报给韩梦龄部长审查之后,方能把钱借出来。”
换轮胎的事是早几天就定下来的,这辆本田车的轮胎确实磨损得太厉害了,跑长途的话,十分不安全。这事刘根根一说,叶天问就同意了。一般有权势官员的习惯,车子似乎等同于女子一般,前任用过的车子犹如前任用过的女子,后来者一般是不会再染指的。叶天问倒还没有这样的感觉与习惯,再说宣传部是穷单位,既然有现成的车子可以乘坐,没有必要再花钱购买新车,加重单位的财务负担。不换车子也就罢了,换两对新轮胎,不仅是从安全出发,也算是对旧事的抛弃,添一点新气象罢了。这样简单的想法居然受阻,叶天问当下颇为不爽,在心里直犯叽咕,第一天来办公室就把财权抓起来,以后怎么得了?这么一起,气也就上来了,说:“财务不借钱,你先去外面赊账购买,包括车里的装饰行头一应全换了,虽然只是装饰一下,对我们来说也算是换了一个新家。”
“行,我下午就办。”刘根根迅速环视了一下车内,“车里的东西都是旧东西,让你这个新部长坐,我也替你感到委屈呢。”
到底是司机会说话,他把意思表达到了,又避免说出刘卫东来,省得让叶天问对他产生其它的想法。
下午下班的时候,叶天问坐上车,第一眼感觉焕然一新,心情顿时清爽了许多。正想夸奖刘根根几句,手机突然响了起来,叶天问见是一个陌生的号码,犹豫了一下,还是按下了接听键,里面立即传来一个清甜的声音:“叶部长吗?我是潘玉辰,晚上有空吗?我想请您到星辰月传媒指导工作,顺便请您吃个饭。”
第五十四章争议的稿子
叶天问心想,这个潘玉辰还真是个有心人呢,居然还惦记着吃饭的事,笑着婉拒道:“谢谢了,我有事下乡了呢,以后有空我一定到星辰月来请教。”
“看叶部长客气的,好,我们期盼着呢,既然叶部长今天忙,咱们下次再约时间?”
“好。”叶天问挂了电话,眼前浮现出潘玉辰甜甜的笑容,不觉笑着摇了摇头。
4
“叶部长,你方便吗?我想找你汇报一下工作。”陈洪涛在电话里说。
叶天问说:“为稿子的事情吗?”
“是的,我花了很大精力采写的稿子,总应该有个结果吧。”
“我知道了,我们再研究研究。”陈洪涛的稿子涉及一个敏感的问题,叶天关不敢蓦然表态。
“行,我等着您的决定。”陈洪涛说,又补充了一句,“我对凤凰山生态农业开发公司的采访报道,是受报社的派遣,原来领导是支持生态农业公司的,因此要宣传报道生态农业,后来不知什么原因,造成他们的立场发生了惊天大逆转,变成支持在凤凰山搞炎帝文化风情园了。”陈洪涛把一个疑问留给叶天问,随之挂掉了电话。
陈洪涛所说的稿子是一篇颇有争议的通讯稿。所谓争议,并不是对陈洪涛的写作有争议,而是对稿子所报道的这个事,卫津市与清水县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稿子报道的农业生态园,介于卫津及所属于清水县之间,在一个叫青岩旅游古镇境内,在古镇的凤凰山脚下有一大片良田,十年前,由青岩镇引进一位叫马立力的投资商进行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在种植的季节蔬菜的同时,发展农业旅游观光项目。这个项目借助青岩的旅游优势,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它对青岩古城观光游是很好的补充,形成了互利双赢的格局。马立力的农业观光项目已经做强做大,开发了以观光农业为主,兼营旅游产品开发的凤凰山生态农业开发公司,于去年底实现成功上市,成为卫津市第一家经营农业产业开发的上市公司。
第五十五章炎帝文化品牌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经营得红红火火的公司,如今面临着一道难题。卫津市委市政府提出旅游兴市战略之后,社会各界纷纷挖掘卫津市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及历史文化,希望借助于深厚的民族文化来发展旅游。卫津是一座年轻的高原城市,历史记录甚少,学者们发挥聪明才智,采取历史记忆加想象的办法,把卫津的历史向前沿续了数千上万年。在古代祖先中,黄帝已有陵园,而中华民族的另一祖先炎帝的居所,史学界一直没有确切的定论。能哆与炎帝搭上界,攀上亲,无论对于卫津的历史,还是对于卫津发展历史文化旅游这一现实,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于是,能够让炎帝在卫津境内安家落户,一时间成为官场或者学术界一个迫切而共同的愿意,炎帝文化研究连续数年被列入卫津市重大学术课题。在人们所熟知的卫津学术史上,还从来没有哪一个课题能够把学者和官员的思想如此紧密地统一起来。
民间有一种传说,黄帝是北方人,是黄河流域的祖先;炎帝是南方人,是长江文明的始祖。为了求证,大家纷纷到古代典籍中去找寻依据。尤其是卫津大学的历史学家,更是充当了急先锋,他们经过数年的熬更守夜,野外考古,查阅典藉,炎帝落户卫津的研究终于取得重大突破。列出的主要成果如下:据《吕氏春秋孟夏纪》高诱注:“炎帝,少典之子,姓姜氏,以火德为天下,是为炎帝,号神农。死托祀于南方,为火德之帝。”在2002年湘西龙山里耶出土的秦简中,发现数十枚“祠先农简”,简文记载秦国时代,湘西里耶地区的仓库管理者和监督者从仓库中调物资祭祀“先农”。等等。据此,卫津大学的专家经过对凤凰山的认真考证,并经过热切的牵线搭桥,把炎帝与凤凰山搭上了界,得出了凤凰山曾经是炎帝部落聚居地的结论。
这个结论得到省里有关领导的认可和重视,提出卫津市文化旅游要做强做大,必须围绕着炎黄二帝之炎帝找由头、做文章的指示。根据省领导的指示,省旅游部门对凤凰山进行了认真考察和规划,设想在凤凰山建立炎帝文化园,主打炎帝品牌,助推卫津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清水县得悉了省旅游部门的规划之后,进行了热烈的响应,并以此规划为依据,广泛向外界进行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在凤凰山地区筹建炎帝文化园。为了给外界一个强烈而良好的印象,项目的前期论证规划已经着手进行,并在相当报刊上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
第五十六章市委当了夹心饼
建设炎帝文化园这个事,属于剃头挑子两头热。省里热清水县热,介于中间的卫津市委市政府对此反应十分平淡。市委郝建华书记在一个场合曾经表示过,从历史的表述来看,炎帝的生活及战争活动主要发生在北方,与南方的关联很少,有关炎帝历史的记载,几乎都是后来的历史学家考证的结果,并不是对炎帝真实生活的史传记载,考据或转述性的史料具有不确实性,不能根据不确实性的史料,来推断炎帝的生存史实,更不能根据史料中的某些字句,来推断炎帝与卫津,与凤凰山存在有必然的联系。
据说,郝书记的这个观点被放大后,遭到分管旅游的省领导批评,说是卫津市领导的思想僵化,发展旅游观念落后,旅游观光本身玩的就是虚拟的东西,外地对于子虚乌有的事,尚且捕风捉影地扯在一起,卫津市现成的资源为什么不加以利用呢?
凤凰山炎帝文化园开发的事,在省市县三级领导的争论中提上了议事日程,一位拥有雄厚资本、在西原搞房地产开发的港商对这个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清水县方面进行了初步接触。这位港商叫邓南达,除了在香港的公司,还在大陆注册了南凤集团公司,在本省的业务由旗下的凤凰文化公司负责经营。该公司最近在商界屡出大手笔,手触之处,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包括山川湖泊,皆天翻地覆。虽然公司老总邓南达为人低调,行为诡谲莫测,却极大地牵动了人们的神经。听说凤凰文化公司出的抓凤凰山,这可忙坏了凤凰山生态农业开发公司的老总马立力。因为凤凰山炎帝项目一旦启动,将把他的观光农业园全部占用,他的公司将不复存在。为了阻止凤凰文化公司进入凤凰山同,马立力动用各方面的关系,着手进行一场注定十分艰苦的公司生存保卫战。
陈洪涛稿子写的就是凤凰山生态农业开发公司的成效和事迹。如果这稿子放在平时发表,是对农业产业成果的宣传,原本没有任何问题。然而,在省市就凤凰山炎帝文化园项目进行的拉锯战处于白热化阶段,发表这样的稿子就表明了卫津日报甚至是宣传部门明确的站位,即站在市里的角度,赞扬观光生态农业开发,反对凤凰山炎帝文化园项目。
第五十七章美丽女副市长是…
叶天问寻找这篇稿子,却发现桌上的材料太多,稿子一时间不知放进了哪一堆材料里,只得慢慢地翻寻。
每天,办公室都要给他送来一大撂材料。除了报纸杂志,以及免费寄来的乱七八糟的杂志和宣传广告册页,办公室分送到叶天问办公桌上的材料还有许多种类。有些是需要叶天问看了之后,签署阅知便算了事的;有些是需要他安排部署的,比如说书记或市长、及分管领导转来的签署文件。这些文件倒是工作中的一部分,还算是有些价值可言。在叶天问看来,最没有价值的是各单位向领导或者其它单位通报工作的信息简报,用正二八经的红头文件登载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说单位开了什么会,哪位副局长下乡去转了一圈,对着田野或者田野的牛发表了一番牛头不对马嘴的高见,诸如此类等等。有价值的工作信息报纸基本上已经刊载,留给单位简报的都是一些可以丢进垃圾堆的边角废料,偏生还在花费大量油墨纸张,支派办公室人员撰写印刷分发,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对这类没有价值又以冠冕堂皇的模样出现的信息简报,叶天问懒得翻看,还怕油墨脏手,基本上直接丢进纸篓。
叶天问作为宣传部长,新闻观点不像美国作家梭罗那么激进,而是深知新闻宣传的重要性。提倡简朴生活法则的梭罗,曾经在《瓦尔登湖》中提出要“拒绝新闻”,他说:“我认为,倘若我们阅读了这些新闻,如某人遭遇抢劫甚至谋杀,或死于非命,一座房子起火了,一艘船出事了,汽船爆炸了,一头母牛被火车撞死,一条疯狗被人吃了,冬天里出现大批蝼蚁等等,那么我们便不需要阅读其它新闻,这些新闻足够了……在哲学家眼里,新闻不过是些街头巷尾的聊资,编辑和读者不过是些茶余饭后的长舌妇们。在瞎侃一通后,却还有人感到兴犹未尽。据说有一天,一群人争相打听一则最新的国际新闻,居然拼命地向报社办公室涌去,结果把报社的玻璃都给挤破了。我这样想过,或许那条新闻早在一年前甚至十二年前便被人写好。”
每天送到叶天问办公桌上的讯息简报,虽然不是十二年前已经写好,但简报的模式却是十二年前甚至是二十年前都已经确定了的,简报刊载的开会、下乡、调研等内容,不过是对二十年来相关单位工作的数百次重复。无聊的时候,叶天问也会拿着简报翻一翻,心想,生命尚是一种无限的重复,人的活动哪能例外呢?这个想法为内心拒绝的简报找到了一个存在的依据。不过,这会儿却不是无聊的时候,他需要把陈洪涛的稿子找出来,再认真地看一看,是否能够给陈洪涛找到一个责成卫津市日报社发表的理由。
忽然,叶天问从桌上的文件堆里,翻出了一份干部任免文件,上面赫然写着由于段丽娟已调任省档案局副局长,卫津市委决定免去段丽娟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职务。
他拿着这份文件愣了半天,猜想,副市长段丽娟真是受到陈孝廉事件株连,故而调到省里一个不起眼的部门工作任职。当然,调动工作不排除组织会再次对段丽娟进行纪检乃至于法律责任方面的调查处理。
第五十八章美女明星官员的殒落
叶天问记得去年的时候,卫津市属白云县就发生这么一起案例,县长以干股的方式,参与开发商联合进行房地产开发,并动用政府的权力大搞拆迁活动。后来在利润分配的时候,各方分脏不均,造成了股东之间的火并,闹出了人命案。调查下来的时候,该县长以干股形式所得的分红,全部列入贪污受贿。在省检察院对该县长进行逮捕之前,卫津市委就已经免去了他的县长职务,调任卫津市总工会任副主席。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给上级领导造成组织处理在前的印象;一个说明该人员是在总工会任上出的事,而非县长任上出的事,一个总工会副主席出事,显然比一个县长出事的社会反响要小得多,影响也不会那么恶劣。
当然,对于这样的组织手段,社会上颇有微词,认为之所以这样,说明在某一级组织上缺乏直面问题的勇气,也反映了个别领导干部内心的虚弱,生怕受到所出问题的领导干部的牵连,影响他们仕途进步。
在叶天问这个年龄阶段,尚是赞成鲁迅先生所说的:“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林立的鲜血。”某个别干部出问题,就好比一个人身上的某一块伤疤,只需要对症下药进行医治就行,通过有效的治疗,反而能够提高生命机体的免疫能力。如果是“讳疾忌医”、对存在的问题犹抱琵琶半遮面,遮遮掩掩欲说还休,倒还有可能弄出许多迸发症来。
从个人感情上讲,叶天问真的为段丽娟感到遗憾,认为如果她的政治前途就此完结,真的很不值得。段丽娟年轻漂亮,为人处事谦和,又是学历较高能力强的女干部,在她这个层面上的女干部属于凤毛麟角。叶天问从心底里佩服她,所以一直认为她有着远大的前程呢,一朵本来能够开得十分艳丽的鲜花中途夭折,不能说不是一件憾事。如果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能够挽救她的政治命运的话,叶天问觉得自己也会不遗余力了。想到这里,方才明白,为什么有些干部会毫为惜力地保护犯了错误的干部,充当所谓的后台和保护伞了。
第五十九章口水战
叶天问把段丽娟的任免文件重新塞进材料堆里,努力让遗憾的感情被厚厚的材料所湮灭。
一时翻不到陈洪涛的稿子,叶天问本想叫陈洪涛再打印一份送过来,或者发?br/>shubao2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