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一份电子文档到他的邮箱里。想了想还是作罢,等有时间慢慢再找就是,没有必要为了一篇稿子兴师动众。假如让人知道他在找这篇稿子的话,他在凤凰山项目开发的立场和观点就十分明确了,一旦让他人知道他的站位,在两派纷争的情况下,就有可能成为一派攻击的目标,甚至因为他是宣传部副部长,掌握着强大的宣传资源,进而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叶部长,今天的报纸。”办公室收发员小王把报纸轻轻放在桌上,说了一句。
“谢谢。”叶天问伸手把报纸拿了过来。
搁在最上面的是当天的卫津日报,头版头条印着一个醒目的大标题:“凤凰山炎帝文化园可行性研讨会在清水县青岩镇举行”。报道说分管旅游的副省长、省旅游局长及众多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报纸还在显要位置配发了研讨会的现场图片。
叶天问拿着报纸,心儿一下子悬了起来。在省市尚为凤凰山的开发问题大搞口水战,展开拉锯战,还未得出结论之前,他认为宣传媒体最为妥当的办法就是保持沉默。待问题得出了明显的结论,新闻媒体再进行报道,这样不致于因为媒体的参予而出现对读者与民众的误导,有利于保持新闻媒体的客观公正。他持这种想法,并不等于他没有立场或者失去了立场,无论从情感还是从组织的角度,他都应当紧跟市委郝书记,当好郝书记的参谋与助手。现在,卫津日报在拒绝陈洪涛采写的凤凰山生态农业开发公司的稿子时,却以醒目的标题和图片发表凤凰山炎帝文化园项目研讨会,其立场已经不言而喻。
市委所属、市委宣传部掌握与管理的卫津日报,摆出了一副支持省里立场的姿态,让这场有关凤凰山开发的论战态势突然间变得复杂化了。叶天问缺乏处置这类复杂的问题经验,把报纸在办公桌上摊开,如同一位将军面对着军事地图,思考着如何攻占横亘在面前的敌人堡垒。
第六十章新闻自由
叶天问在上大学的时候,曾经参与过新闻系学生对于新闻自由的讨论。在崇尚新闻宣传有纪律与强调新闻自由的两派学生激烈争论的时候,叶天问虽然充当了一个静默者的角色,但并不等于他没有新闻学术观点。他认为,与自由是人类的基本心理需求,甚至是人类至高的精神境界。但是,与自由又是一对相互依存的矛盾体,当是前提时,自由是结果,当自由是前提时,反之,又会是结果。当一个社会尚未实现真正的时,自由亦如尚未真正的一样,总会附加了许多限定的条件。当然,他也认为,能够像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一样,坚持“对事实进行客观描述,而不加任何主观的评判”这样的新闻理念,或许老百姓能够通过客观的新闻,真正透视到事物的本来面目。
此时此刻,叶天问再一次回想曾持有的对于新闻自由的观点与看法,觉得任何一件事情一旦成为新闻,哪怕阐述者是以一种客观的姿态进行阐述,其立场与观点都是不言而喻的。在观实生活里面,即使是对事实进行客观描述本身,也已经融入了描述者的主观意识。
卫津日报记者描述的是一个已然发生的事实本身,从叶天问的角度来说,认为对于这个事实本身,他这个宣传部的领导可以不作任何评价,而是把评价的责任交给社会。但是,报社的领导在认可凤凰山作为炎帝故里,及赞同开发炎帝文化园时,却在否定凤凰山生态农业开发公司的存在,并有可能危及这个办得很红火的公司的生存,同时又不愿意登载报道这一公司成果的新闻通讯,这些举动本身就具有浓厚的倾向性,包含着对后者的否定。
对规则的透视意味着否定规则,亦如医生用x光线透视病灶,就是还病人一个健康的肌体。作为一个社会人,这无疑是叶天问自然与本能的愿意。作为一个官员,叶天问却不得不考虑责任,哪怕这种责任是违背自由与新闻精神的。同时,作为卫津市委负责新闻宣传的官员,他不得不考虑领导的感受,特别是郝书记的感受,必须主动为领导当好参谋与助手。这就意味着,他必须站在郝书记的立场上,思考郝书记对于这一篇报道自然与本能的心理反映与主观看法,并依据这种判断作出相应的决策。
第六十一章把意志强加于…
依据郝书记平时对于凤凰山文化园的看法,叶天问完全可以判断,郝书记不会喜欢市委的喉舌之一《卫津日报》,对凤凰山炎帝文化园的研讨会长篇累牍的报道,那么,叶天问就有责任把卫津日报社的总编辑与负责这一版块的编辑叫来,进行一番惩戒式的谈话,责成他们发表支持凤凰山生态农业开发公司的新闻报道,虽然不是对凤凰山炎帝文化园项目的否定,至少也表明中立的立场,表达不偏不倚的观点。
替领导谋事于前,消除领导不好出面消除的麻烦,这无疑是一个优秀参谋与助手的责任之一。或许这是许多领导的本意,但有些时候参谋和秘书的想法并等同于领导真正的想法,参谋与秘书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把领导的想法加以曲解了。由于参谋与秘书的出发点是站在领导的角度,领导往往又不得不默认他们的做法,哪怕是错误的做法。
叶天问此时也希望自己不要猜度郝书记对于此事的看法,或者也希望从客观的角度,对郝书记的想法进行判断,而不是随意猜度。每天的卫津日报都是第一时间送到郝书记等市委领导的办公桌上,郝书记这些天在家,没有出差,此时肯定也看到了这一期的《卫津日报》上的报道。既然此时郝书记还没有对此作出任何指示,发表自己的看法,说明郝书记哪怕心理不接受这样的新闻报道,至少他还是接受了新闻报道的。如果叶天问这个猜测不错的话,他更没有必要随意把个人的主观臆断视为郝书记的意志,强加到报社编辑和总编辑身上、并责成他们改正了。
思来想去,叶天问决定把这个问题抛在一边,把报纸卷了起来,随之把参考消息等报纸粗略地浏览一遍之后,把这些报纸与其它的报纸全部卷在一起,直接丢到办公桌一角,待下午上班的时候,办公室负责部长室卫生的人员,就会把这些报纸拣走,丢进废纸堆里,待积累到一定的数量之后,直接由垃圾人员收走。许多报纸就这样完成了在读者面前的全部流程。
第六十二章星宇国际网络妹妹
叶天问看了一眼堆在桌边的报纸堆,心想,许多用公款订阅的报纸连打开都没有打开,就直接送进废品收购站,这不仅是对纳税人的亵渎,也是对记者、编辑、分送报纸人员极大的不尊重。但是,如果他看这些报纸的话,不仅没有得到他所需要的讯息和知识方面的收益,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尽管叶天问觉得目前的报刊发行体制存在着问题,但作为宣传部门的负责人,在年内所需要抓好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策划好如果增加《卫津日报》的发行量,这是省委宣传部考核卫津市委宣传部的重点内容。同时,卫津日报发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与报社职工的利益息息相关。卫津市邮政局也在盯着报纸的发行量,报纸发行量上去了,邮局获得的收益也会相应提升。总之,围绕着卫津日报社生存的利益各方,都盯着叶天问,也盯着卫津日报这块蛋糕,使他不得不、也不能不想办法提升卫津日报的发行量。对于一份小小的卫津日报尚且如此,大的报刊自然承受的发行压力就更大。这些利益方在考虑加大发行的时候,对于读者的利益考虑得尚少,更何况根本就沾不上边的纳税人利益呢?
是该改革报刊发行制度了。叶天问心想。重新在材料堆中翻找陈洪涛的稿子,当找到这篇稿子的时候,叶天问松了一口气,原来是与一堆阅处件放在一起。他拿着稿子看了几行,办公室的门突然敲响了。
一位戴着眼镜的清秀女生满脸堆笑,朝着叶天问甜甜地叫了一声:“叶部长。”待叶天问的目光从稿子移到女生身上时,女生像老熟人一般走上前来,大大方方地站定,边掏出名片边自我介绍到:“我是星宇国际网络的叶晓倩,叶部长我们还是家门呢,以后请家门哥哥多多关照哦。”
星宇国际网络,这名字可够气派的,叶天问心想,听到她说家门哥哥时,笑着说道:“那是,那是,五百年前咱们可能还在一个锅子里吃饭呢。”
叶晓倩格格格笑了起来,直说家门哥哥真幽默。
第六十三章严重缩水的宣传
叶天问见叶晓倩名片上的职务是文化总监,忽然想到了什么,把与陈洪涛稿子放在一起文件拿了出来,看了看,果然真是叶晓倩送给郝书记的报告,心想,这年头什么职务都出来了。于是笑问:“叶总监找我有什么事?”
“还是叫家门妹妹的好。”叶晓倩说,问:“我刚刚去找了郝书记,我们星宇国际网络给郝书记打了一份报告,郝书记说是交由宣传部处理,不知道报告是否转到了家门哥哥手里?”
叶天问犹豫了一下,说:“是的,报告是转到了宣传部,但我们还没有研究。”
叶晓倩说:“那就请家门哥哥抓紧研究喽,上一次我们做了一档节目在星宇国际网络播出之后,效果很好,郝书记答应,今后由我们网站系统宣传推介卫津的文化旅游呢。”
当外宣办主任把郝书记的这份报告转过来时,向他汇报了与星宇国际网络的上一次合作。
在卫津举办民族文化艺术节时,叶晓倩不知从什么渠道找到郝书记,送上了一个宣传策划方案,提出电视与网络联动,共同推介卫津民族文化艺术节。即,拍摄一期十五分钟左右的有关卫津民族文化风情的节目,先在中央电视台文化栏目中推介,然后放到星宇国际网络上。星宇国际网络是在境内有相当知名度的大型门户网站,借助大型网络推介卫津民族文化,这个新颖的创意把郝书记打动了,在方案上签了:“由艺术节与外宣办进行研究,酌情处理。”
书记要求“酌情处理”,在下面的人看来,也就成了必须处理了。尽管外宣办主任对此项宣传提出了异议,叶晓倩仍然拿着郝书记的尚方宝剑找到组委会的领导。艺术节组委会拨出五十万元专款交给外宣办,由外宣办具体操作在中央电视台与星宇国际网络联动宣传卫津文化艺术节相关事宜。
这次合作倒是按照合同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节目内容的视频在星宇国际网站也挂了出来。但电视播出的内容却缩了水,原定的十五分钟变成了十二分钟。针对星宇国际挂出节目之后,十万元的收费,外宣办主任颇有微词,说是把卫津多彩多姿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挂到星宇国际网络,本身就是对其网站内容的丰富,按理应当给付节目提供者一定的报酬,现在事情却颠倒过来了。
第六十四章人傻,银子多,速来
外宣办主任与叶天问说到这事时,仍然气愤不已,说星宇国际得了一次好处,便认为卫津市委及市委宣传部遍地黄金,就像网络流行关于某地的一则电报那样:“人傻,银子多,速来。”
叶天问自然是倾向于赞同外宣办主任的意见。
这一次,叶晓倩不知道从什么渠道,知道郝书记倡议多挖掘宣传卫津市的红色文化,星宇国际网络提供的策划方案,变成了拍摄卫津红色文化,以及就红色文化旅游开发等,对郝书记等市委领导进行访谈等。星宇国际网络这份策划方案提出了一百万元的宣传经费。说白了,这份宣传方案其实就是一份广告策划。
对于一个城市的形象宣传,叶天问认为是一项系统工程,他不赞同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这种零敲碎打的宣传不仅浪费有限的宣传经费,由于宣传内容分散而不系统,难以给观众一个强烈的视觉冲击,更不能给人一个明确的城市定位。但星际国际网络的方案,又贴合了郝书记关于推介卫津红色旅游的要求,也就是说贴合当下卫津外宣的现实需求。
郝书记的签字是:“请宣传部研究酌处。”从签字的意见来看,郝书记似乎赞同这个宣传方案。这样理解郝书记的意思,也未尝不可。但阅读机关公文,领会领导的思想和意见,有时候也必须像朱熹老夫子所说的:于有疑处读出无疑,于无疑处读出有疑,方得要领。郝书记要求宣传部酌处,包含着两层意思:一层是按照方案处理;一层可以理解为,郝书记把主动权交给了宣传部,由宣传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与星宇网络进行合作。前者宣传部是被动接受书记的意见,而且必须接受;后者则把处理方案的主动权交给宣传部。上次外宣办与星宇国际的合作,则属于按照第一层意思来领会郝书记的签字。
这一次,是根据第一种方式理解并执行郝书记的签字,还是根据第二层意思理解呢?叶天问内心在挣扎,在犹豫。
第六十五章阅处文件的法则
如果按照叶天问的本意,绝对是毫不犹豫地加以拒绝,因为星宇网络流量虽然很大,但具体到某一项内容,点击量很少,读者面十分狭窄。上一次挂出的内容,点击率也就几千点,与星宇网络应有的名气相差太远。十万元宣传费买了不到一万人查看,相当于每请一个人打开这网络页面看一眼,就花了近二十元钱,这代价是十万昂贵,也十分不值。但官员行事与商人行事不同,官场行事讲的是政治效率,讲的是社会效益,较少讲经济效益。主政一方的官员为了政治,愿意几千万上亿元搞一形象工程,以博上级领导一笑,这有点类似于“烽火戏诸侯”的现代版本。同样,叶天问是官员,也是普通人,如果能够博得书记高兴和信任,他同样也不会吝啬几十万元钱的,因为这些钱并不是他的,是财政拿出来的,“崽卖爷田”哪会心痛呢?
除了考察书记的态度,叶天问还得替书记分忧。他揣摸郝书记对于此方案的意见,其实质也就是摸揣此方案后面与郝书记相关连的人际关系。郝书记属于主宰一方的诸侯,掌握着卫津这块地界上的巨大资源,任何想在此地界上谋食的人们,都会千方百计与郝书记攀上关系。各种想从卫津谋食的报告与方案,便会像春天的梨花一般,纷纷扬扬落到郝书记的案头。这些报告与方案,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价值不高的,这类报告一般已由秘书剔除出去了。送给郝书记圈阅的,一般都是有相当价值的,这类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应当处理的,郝书记一般会签上明确的意见,一种是需要酌情处理的的,亦如叶天问拿在手里的这份策划方案。
像来自北京这样与卫津根本搭不边的方案,能够送到郝书记手上,说明背后有相当大的推动力量,郝书记可能会认为目前价值不大,但又不好推却,只好签转宣传部“酌处”。于是矛盾摆在了宣传部和叶天问面前,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因为得罪于叶晓倩,转而会得罪郝书记,如果按此处理了,却又不是郝书记的本意,那样就会在郝书记心目中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说明叶天问这个人缺乏判断能力,不能很好领会领导的意图,不能够担当大事。
任何事物就是一把双刃剑。叶天问再一次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当然,叶天问毕竟是当过县长的人,县长这个职位虽然不大,属于中国封建社会里被称为官中最低的,九品芝麻官。在现代社会,县级政府由于其特别的地位,却是社会矛盾最为集中的层级。可以这么说,县级政府能够处理好各类矛盾的话,等于中国的社会也治理好了。在县长的职位上,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省、地区各级领导、各部门的利益及目标要求,最后都通过一份份的文件,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转移到县长手上,对县长造成巨大的压力。
第六十六章文牍主义治下…
叶天问在西藏担任县长时,时值西藏在大力宣传高原的民族文化旅游及地域风情旅游,无数宣传推介当地民族风情的策划方案通过上级领导的手之后,传到叶天问的案头上。方案策划者通过叶天问的上级领导,一次又一次地施加压力。
正是这种复杂的情况与经历,使叶天问不得不思考出独特的应对之策,帮助自己解脱了困境与压力。相反,与叶天问相邻县的县长、一位与他同期挂职的湖北籍的县长,却被这类报告弄得焦头烂额,挂职结束时,满头的乌发几乎全部掉光。
在一次会议上,当他与叶天问聊起在西藏挂职的最大感受,就是不堪重负的上级领导签字文件和民族风情宣传策划方案的处理。叶天问反问他,如何处理这类棘手的难题?
该同志回答说:“毫无疑义地忠实执行领导的决定。”
叶天问随即笑了起来,心道:“对机关文牍的处理这么简单化,难怪你的县长当得这么累。”
公文的往来体现了中国传统文牍主义对现实的影响,文件草拟者把个人的思想隐藏在文牍里,既把明白的意思隐藏于其间,也把含糊的意见隐藏于其间,人们只有通过文件与签字,来领会领导的意图。那么,官场中人熟练地掌握文牍技术,以较高的悟性揣摸领导的意图,并在字里行间里体现出来,无疑就成为一项重要的生存手段,也成为一项重要的政绩之一,许多熟练掌握文牍技术的秘书较快地获得升迁,无疑就是通过文牍往来,较好地表现了自己的才华,在领导面前获得了良好的印象。
同时,较好的文牍形式,也是规避政治风险的一种策略,许多根本不可能完成,或者完成起来有一定难度,会遭受一定损失的计划或方案,最后都黑纸白字地完成,或以纸上谈兵的策略加以完成,至于具体的实事落实得怎么样,倒还落在其次了。
叶天问之所以对此种天下难事应付自如,自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领导签字明确交办的,一定认真细致地抓好落实,而且件件有回复,事事有交待;对领导交由他酌处的文件和方案,则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办理起来对百姓有好处的,一定照办,对于预期利益无法估计的,则放一放,拖一拖,如果领导再次打电话明确指示,则坚决落实,如果领导从此不再过问,到了叶天问手里,也会让它石沉大海。对于手中拿着的这份郝书记的签字,叶天问决定放一放,等郝书记有明确的指示再说。
第六十七章叶妹妹建议开…
叶晓倩说:“家门哥哥,既然郝书记已经签字,我们今天可否就卫津的红色旅游资源宣传,拟定一个初步计划来落实书记指示呢?”
叶晓倩采取逼上梁山的策略,无奈叶天问成竹在胸,不动声色地把文件塞进材料堆里,说:“我看了你们的方案,我觉得对于卫津红色旅游资源的宣传推介,无疑是我们目前收到的策划方案中,较为成熟的一份,但是,今年的外宣项目及经费,我们已经安排了计划,由分管领导签字执行了,额外增加新的计划,我们没有钱了。”
“钱拖一拖不要紧,纳入明年的支付计划也行,我们可以先安排宣传。”叶晓倩大概洞悉了叶天问的拖延策略,笑着说。
叶天问一怔,心想,今日还真个是大水冲了龙王庙,碰到本家对手了。对于叶晓倩的紧逼,他也可以据实相告,说是红色旅游还不是卫津旅游产业的主打品牌,诸如此类的理由,如果郝书记喜欢处理这类麻烦事,他肯定直接处理了,哪里还会转给宣传部呢?问题就会像皮球一样踢回到郝书记那里,肯定就会给郝书记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叶天问不会这样弱智,决计想办法把这桩棘手的事止步于眼前,反问道:“你们的计划里,安排有郝书记等领导接受你们的采访,据我所知,网络媒体目前还没有新闻采访权,星宇国际网络又将以何种方式采访郝书记呢?”
叶晓倩正微笑着期待下文,不曾料到叶天问一句话击中她的软肋,神色一怔,脸色一红,娇容满面,嗫嚅道:“我,我们网络媒体有自己的主持人,我们安排主持人采访郝书记。”
“主持人?主持人采访之后,星宇国际没有新闻发布权,又怎么发布对郝书记的采访内容呢?”
“这个,这个,我们可以开一个专栏发布啊。”叶晓倩犹疑地说。
主动权转移到叶天问手上,他趁此机会提出自己的意见,说:“如果是开一个专栏发布的话,一个新专栏能够有多少读者,有多大的影响力呢?”说着,他把话锋一转,“如果是就电视媒体宣传,你们的方案无疑是成熟的,但就目前的网络宣传而言,我认为你们拟定的方案不太成熟。”
“如果你们有需要,我们可以安排在电视上宣传呀。”叶晓倩处于劣势,仍然在作挣扎。
叶天问温和地说:“叶总监,我俩现在所谈是网络宣传方案,而不是电视宣传方案,更何况你们目前没有掌握电视宣传资源。”
第六十八章美女的诱惑
叶晓倩赶紧说:“我们有,我们和多家电视广告公司都有合作。”
“行,等你们拿出电视广告策划方案,我们再谈,好不好?”叶天问站了起来,向叶晓倩伸出了手,意在结束谈话。
叶晓倩的脸上露出一丝尴尬之色,绝望地说:“家门哥哥,你就不能照顾一下妹妹的生意?郝书记都签了字呢。”
“如果有好的合作项目,我当然愿意照顾家门妹妹的呀,只是目前的合作条件还不成熟,当然,关键是红色旅游宣传策划这一块,目前主要由旅游局在做系统方案,我想我们以后会有机会合作的。”
至此,叶晓倩知道败局已无法挽回,只能期待给叶天问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假装潇洒的笑笑,伸出手与叶天问一握,说:“好吧,我回去就做电视宣传方案,期待与家门哥哥进行一次良好的合作。”
手机铃声响起时,叶天问刚好走进办公室。时间尚早,室内的光线有些暗,他把提包放在办公桌上,一只手掏出手机摁下接听键,另一只手去拉开百叶窗。
“请问是叶部长吗?”对方的声音客气中带着几分阴冷,叶天问不自然地停住了手,目光投到楼外齐窗台的树叶上面,通红的阳光洒满树叶,使苍翠的叶片居然点染了几分少女羞赧的娇颜。花园间的便道上,几个人影匆匆地向对面的办公楼走去。在这个阳光明媚、气息清新的早晨,叶天问对这种低沉的声音的厌恶油然而生,用一种距人于千里之外的冷峻语气反问道:“你是谁?”
第六十九章神秘的恐吓电话
对方没有正面回答叶天问的话,而是说:“我是谁对于叶部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知道这个电话的主人是不是叶部长。”
“是又怎么样?不是又怎么样?”
对方似乎被叶天问的问话逗笑了,好像使劲抿住嘴不让自己笑出声来,说:“我们有一笔生意送错了码头,老板让我先确认一下。”
“生意?什么生意,我从来没有和谁做过生意。”
“那是找上门来的生意。”对方搁下这么一句没头没尾的话,挂掉了电话。叶天问看了一眼无声息的电话屏幕,只见上面的电话号码显示只有一条横线,满心狐疑:“生意?谁做生意?真是毛病!”
“谁有毛病?”有人敲了敲办公室的门,笑着接过这么一句话。
叶天问抬头见是陈洪涛,赶紧上前握手,掩饰道:“这手机是国产的,牌子是大牌子,就是质量不行。”
陈洪涛说:“我们国产手机还真是不行,倒不全是专利技术的原因,装配技术和工艺粗糙,经不起考验。”
叶天问笑道:“陈大记者这可是崇洋媚外呀。”
“哪里哪里,我是一个民族主义者,更极端一点,是个民粹主义者,更喜欢国产的东西,昨晚喝了酒,被老婆叽咕几句,脾气上来了,拿两只手机往墙上做碰撞试验,结果一只坏了,一只仍然可以用。”陈洪涛边说边从衣袋里把手机掏出来,翻给叶天问看,说:“你看看,外壳都裂了,但通话的质量依然如故。”
叶天问并不认真地去看,领导得有领导的气度,不能让一个地位比自己低的人牵着鼻子走,瞟了一眼呵呵笑道:“那只坏了的就是国产手机喽。”
第七十章一个有良知记者的…
“当然,这只手机还曾经在洗衣缸里泡过水呢,凉一凉又好了。”陈洪涛看了一眼天花板,指着脱落的吊顶说:“你这办公室刚装修吧,吊顶半边吊在那里,成了真正的吊顶了。”
叶天问抬头望了望,对陈洪涛有关中国建筑工程或者装饰质量的事深有同感,说:“市政府有一栋会议室,装修不过半年,吊灯有一半都亮不起来了。”
“亮丽工程变成黑暗工程,不过是让使用者享受一点黑暗,摸一点夜路而已,最近我在清水县采访,一条以旅游公路项目建设的通乡油路,施工方居然没在路面上垫沙,而是直接把沥青铺在黄泥巴上面,车轮滚过去,沥青全部卷到了车轮上。”
叶天问担任过县长,对这种豆腐渣工程自然见识不少。一个可以推定的事实是,在任何一项豆腐渣工程的背后,都隐藏着,只是人们对于见怪不怪了,甚至在某些地方,工程建设资金变成回扣,被各种利益集团层层分割,最后落到施工方手里的,也就只剩下在黄泥巴上铺沥青那部分了。叶天问认为,查处是纪检司法等专业部门的事,如果他议论这样的事,属于嘴巴唠杂。如果去管这样的事,则属于狗拿耗子。再说,既然专业的反腐部门都拿不住隐藏的,说明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专业部门没有履行职责,一个是分子手段高超。如果是后者的话,非专业人士就更没有能力去管这种事了。叶天问自认为年轻,看问题多看阳光的一面,少看阴暗面,心态积极健康一点,更有利于人生的进步。于是他及时在涉及的问题上刹车,看着陈洪涛问道:“你来找我,不会是为了指出吊顶脱落吧?”
陈洪涛被叶天问幽默的话逗得大笑起来,爽朗的应道:“当然不是,我既不是安检部门也非卫生监督部门的成员,我只能以一个记者的视角来看问题,发现问题。”
叶天问笑问道:“你发现了什么?”
陈洪涛故作庄重,沉吟半晌道:“以马尾巴的功能而论,从吊顶的脱落可以反映出一系列的东西。”陈洪涛说不下去了,扑哧一声笑起来,忽然间觉得自己在部长面前的态度有些放肆,连忙正襟危坐,敛起笑容道:“对不起,跟部长开个玩笑。”
“没关系,有什么事你说吧。”叶天问换上了矜持的神情。
陈洪涛清了清嗓子,说:“我找叶部长,主要有三个事情。”他看了一眼敞开的门,起身去关严实了,方转回来。
第七十一章哀民生之多艰
叶天问见他这么小心,担心陈洪涛说他假正经,故意笑道:“我还以为你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呢,一开口就说三个事情啊。”
“是三个事情,”陈洪涛说,“我还是按顺序说吧,第一个事就是刘必胜被打的事,对于这事我做了深入的调查,还查看了据说是刘必胜上网留言的ip地址,我认为刘必胜是被冤枉了,或者说是被人陷害了。”
“陷害?谁陷害他?”叶天问胃口被吊了起来,好奇地问。
“这个,具体是谁,目前还不知道,刘必胜办公室的电脑是一台公共电脑,虽说主要是由刘必胜使用,但其它人也可以用它上网。”
“电脑共用,但上网留言使用的地址和网名,却真真切切是刘必胜的,这一点是经过公安部门调查过的,更何况公安部门已经抓获了殴打刘必胜的两个嫌疑犯,据他们招供说,刘必胜报道了一个违章建筑工程,使这项工程下了马,他们在里面有股份,遭受了很大的损失,所以怀恨在心,伺机进行报复。”
“这肯定是借口,是舍车保帅的策略。”陈洪涛肯定地说,“刘必胜说,嫌疑犯殴打他的时候,直接警告他多事,说是初步警告,如果再发贴,就砍掉他的双手。”
“你这是刘必胜的一面之词,我得到的可是公安部门的司法调查,具有权威性的调查报告。”叶天问道,“有了权威的报告,作为新闻记者,我们应当谨记自己的职责,不要再发布小道消息。”
陈洪涛听了这话,一怔,喃喃地道:“叶部长,我承认司法部门调查的权威,但是,我的调查虽然谈不上权威性,但我敢以良心担保,至少具有真实性。”
“当真实性不具备法律权威时,它显得毫无意义。”
陈洪涛痛苦地皱了皱眉头:“叶部长,真实是记者的良心啊。”
“做人,我尊重良心,但我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更尊重司法部门权威调查,更何况司法部门已经对打人者进行了司法处理呢?”
陈洪涛哀叹道:“叶部长,我们不能被事物的表象所蒙蔽啊,司法处理表面上代表了公正,可是,历史上不是有许多案子,法律的权威反而证明了老百姓的无奈吗?你看看最近披露出来的几起冤假错案,明显就是因为办案人员的疏忽,或者办案者采取刑讯逼供的办法获得的供词而定案,每当读到这些报道,我耳边就想起屈原二千多年前的痛苦呼喊‘哀民生之多艰’啊。”
第七十二章借刀杀人
叶天问也是一个血性青年,陈洪涛的话让他怦然心动,不觉对眼前这个让人颇多微词的记者充满了崇敬之情。不过,机关中人是需要排除自己的个性和思想的,因为个性与思想很容易在一个群体中产生分裂,从而影响这个群体整体的效率,哪怕这种群体的效率是朝着无效的或者错误的方向。他心热语冷,淡淡地说:“人类是情感的动物,而情感总是受到一定的因素制约,外界的这种制约因素,总会或多或少干扰人们对于事物的正常判断,错误就在所难免呢,只要具有正视错误的勇气和改正错误的决心,就能够促进事物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进。”
“对,对,关键是要有纠错的决心。”陈洪涛猛然把头抬起来,直视着叶天问,说,“我们作为新闻记者的职责,就是真实地记录事物的真相,不加评述地展示在世人面前,虽然从内心上来说,我们记者在面对这些事物的时候,充满了自己的情感与道德判断。”
面对着陈洪涛锐利而能够穿透肺肺腑的目光,叶天问侧过头回避了一下,“或许有时候,隐瞒真相的人并非都是恶人,只是缺乏鲁迅先生所说的,‘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样一种勇气,当然,惨淡人生与淋漓的鲜血只是一种比喻。”
陈洪涛没有回应他的话,而是说:“我认为是有人破解了刘必胜的网络密码之后,故意在一桩敏感的事情上浇油,使刘必胜遭到报复,其目的也是为了转移人们的注意力。”
“你的意思是说,刘必胜遭遇的是借刀杀人的计谋?”
第七十三章掐死情妇
陈洪涛没有直接回应叶天问的话,用低沉的声音说:“自从三剑客之一的楼伟杰遇难之后,我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阴冷与悲哀,仿佛危险随时都会降临我们的头上,刘必胜的案子,应验了我这种感觉。”
“你这是兔死狐悲、同病相怜吧,目前还是朗朗乾坤的太平世道,哪里像你所说的这么清冷与凄凉?”
陈洪涛凄然一笑:“但愿我是神经过敏,屡从报章读到某某千万富翁遭到报复性抢杀、某某贪官又把情妇掐死抛尸等凶案,我总是不寒而栗,同为卑微生命的人生何至于如此残酷无情?”
悲情的话像病毒一样具有传播力,叶天问情不自禁地想起刚才那个莫名的电话,身子忽地发冷,不由自主地哆嗦了一下。
陈洪涛见叶天问的神色阴沉了一些,换了一种语调,说:“我对刘必胜的案子进行了全方位的采访,我能不能以记者的视角,把所了解的事实写出来,公之于众,让公众对这个舆情汹汹的案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呢?”
“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于一般的案子而言,由记者发表一个调查通讯之类的东西,未尝不可,因为那些案子往往止于案子本身,这个案子还是,”叶天问说到这里,忽然像有什么东西梗在喉头,使他说不出话来。他看着陈洪涛愣愣的面孔,胸口感觉有些窝火,心想,作为记者,你应当了解到这桩案子背景的呀,这是一趟深不见底的浑水,谁涉这趟浑水,说不定就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