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生于忧虑而无满足之时。安逸快乐的时候,难道可以忘掉忧虑劳作吗?”
心里没有刻意谄媚他人的心思,可以同霹雳生活在一起。
双耳不听他人的过错,双眼不看他人的短处,嘴上不说他人的过失,这大概就是君子。
门内有君子,门外就会有君子到。门内有小人,门外就会有小人来。
姜太公说:”一个举措有过失,百种举措就都毁了。”
《素书》上说:”短处没有比苟且取得更短的,孤单没有比自以为是更孤单的。”
老子说:”镜子明亮,尘埃无法令其污浊;精神清醒者,嗜好和欲望又怎能粘住身呢?”
《尚书》上说:”在小的行为上不谨慎,终究会连累到大的德行。”
一星半点的火,能把万顷的薪柴烧毁;半句不该说的话,可以破坏一生的德行。
孔子说:”君子心地坦荡而不骄傲自满,小人骄傲自满心地却不坦荡。”
荀子说:”聪明才智,不用以使人困窘;上下逢源八面玲珑,不抢在别人之前;刚毅勇敢,不用以伤害他人。不知道的就问,不会的就学。即使自己能干也必谦让,而后可以成就德行。”
《贤士传》上说:”女色不沾就没有能玷污自身的,钱财不贪就没有能损害自己的,美酒不贪就没有能使自身失态的。不轻视他人自身就会受到尊重,不屈从别人自己自会心安,心平气和就不会有怨恨嫌恶。”
老子说:”圣人积累德行不积累钱财。秉执道行可以保全自身,秉执功利会招致祸害。”
蔡伯喈说:”喜怒起于内心,言语由口发出,都不能不慎重呀。”
卫伯说:”宽宏慈惠博爱,这是恭敬修身的基础;勤于学习,这是立身处世的根本。”
孔子说:”身居富贵而能礼贤下士的人,哪一个人不给予他富贵之位?位居他人之上而能爱护敬重别人,哪个人敢不爱护敬重他?位居权要之职因此严肃自身的言行,哪个人敢不敬畏他?讲话能遵古礼,举止合乎规范,哪一个人敢违抗他的命令呢?”
《颜氏家训》上说:”借别人的典籍图书,不可损坏不还,都要细心爱护,凡有缺失损坏就替他修补,这也是知识分子百种德行之一呀。”
宰予白天睡懒觉。孔子说:”朽腐了的木头没法雕刻,粪土污染过的墙壁无法再污染了。”
紫虚元君戒谕内心的铭文:”福气生于清心俭朴,道德生于卑躬退让。道行生于安宁快乐,命运生于和气顺畅。祸患生于欲望太多,灾祸生于贪心过甚。过失生于轻侮怠慢,罪恶生于为人不仁。要戒眼不看他人的过失,戒口不议他人的短处,戒心不恣肆贪婪,戒身不跟随恶徒。无益的话不要妄说,没牵涉到自己的事情不要妄为。沉默沉默再沉默,无限神仙从此而来;宽恕宽恕再宽恕,千灾万祸一齐消除。忍耐忍耐再忍耐,债主冤家从此消失无踪;算了算了算了吧,纵拥盖世功名也是身不由己不得自由。尊奉君王,孝敬父母,敬重长辈,恭奉有德行之人,甄别贤人愚者,饶恕无见识之人。财物自然招致的不要拒绝,财物已经失去的不要去追回。还未亲身遇上的事不要去企望,事情已经过去的就不要去想它。看似聪明的人反而大多蒙昧无知,精于算计的人反而失去很多好处。损害他人终究自身会有过失,倚仗权势祸患就会跟随而至。要在内心戒备,要守住自己的心志。因为行为失节而家庭破败,由于不廉洁而丧失职位。劝君自警,对于平生要有所惧有所惊有所畏。天上有天神关照,地上有地只明察。明处有王法监督,暗中有鬼神监视。只有正道可守,不可自欺内心。警惕啊,警惕啊!”
孟子说:”世俗所说的不孝的情形有五种:四体懒惰不顾及父母的赡养,这是第一种不孝;好赌博爱酗酒,不顾及父母的赡养,这是第二种不孝;爱财物,偏爱妻儿,不顾及父母的赡养,这是第三种不孝;放纵耳目的欲望,因此伤害父母的,这是第四种不孝;恃勇好斗因此危及父母的,这是第五种不孝。”
前辈儒士说:”未能让自己立得住,又怎么去教育他人?”
前辈儒士说:”美丑不能太分明,议论人和事不能将话说尽。情势不能穷尽,好恶不能骤然发作。”
责备他人的不对之处,不如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张扬自己对的方面,不如克服自己不对的地方。
安分篇第六凡十八条
《景行录》云:”知足可乐,多贪则忧。”
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将上不足,比下有余。
若比向下,生无有不足者。
《击壤诗》云:”安分身无辱,知机心自闲。虽居人世上,却是出人间。”
《神童诗》(又名《幼学诗》,中国古时的蒙学课本。北宋汪洙撰。内容多属赞颂读书做官。)云:”寿夭莫非命,穷通各有时。迷途空役役,安分是便宜。”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老子曰:”知其荣,守其辱。”
荀子曰:”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亦迂哉!”
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
命合吃粗食,莫思重罗面。
量其所入,度其所出。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省吃省用省求人。
汪信民常言:”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为。”
《中庸》云:”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先儒曰:”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尚众。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
人胜我无害,彼无蓄怨之心。我胜人非福,恐有不测之祸。
过分求福适以速祸,安分远祸将自得福。
人只把不如我者较量,则自知足。
二眉曙青朱先生曰:”天下富贵贫贱俱有个真实受用。闭户心无所营,何事扫除开门?活水青山,见在繁华,凡得天地之正气者,俱能悦吾之目,盈吾之耳,适吾之口,克吾之腹。动容周旋,莫不为我开设;随缘取用,何曾有意收放。异乎人者,视听言动;同乎人者,眼耳口鼻。其心可富,天下贫者终不患贫;此心可寿,天下夭者终不患夭。只管不出户庭,功德遍及大千。至若妻子田宅,日前安乎本分,身后听其自然。”
滥想徒伤神,妄动反致祸。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印观卖绵于市。有署调者以谷买之而还。有鸢攫其绵堕印观家。印观取归市署调曰:”鸢堕汝绵于吾家,故还汝。”署调曰:”鸢攫绵与汝,天也。吾何为受?”印观曰:”然则还汝谷。”署调曰:”吾与汝者市二日,谷已属汝矣。”二人相让,并弃于市而归。掌市官以闻王。并赐爵。
洪耆燮少贫甚,无料一日早,婢儿踊跃献七两钱,曰:”此在鼎中,米可数石,柴可数驮。天赐!天赐!”公惊曰:”是何金?”即书失金人推去等字,付之门楣而待。俄而姓刘者来问书意,公悉言之。刘曰:”理无失金于人之鼎内,果天赐也。盍取之?”公曰:”非吾物何?”刘俯伏曰:”小的昨夜为窃鼎来,还怜家势萧条而施之。今感公之廉价,良心自发,誓不更盗,愿欲常侍,勿虑取之。”公即还金曰:”汝之为良则善矣。金不可取。”终不受。后公为判书,其子在龙为宪宗国舅。刘亦见信,身家大昌。
高句丽平原王之女幼时好啼。王戏曰:”以汝将归于愚温达。”及长,欲下嫁于上部高氏。女以王不可食言,固辞,终为温达之妻。盖温达家贫,行乞养母,时人目为愚温达也。一日,温达自山中负榆皮而来,王女访见,曰:”吾乃子之匹也。”乃卖首饰而买田宅器物,颇富,多养马以资温达,终为显荣。
第六章安分篇共十八条
《景行录》上说:”知足就会快乐,贪婪则会忧愁。”
知足之人即使身居贫贱也会快乐,不知足者即使坐拥富贵也会忧虑不已。
知足常会丰足,终身不会取辱。知道止步经常适可而止,终身不会招致耻辱。
将与之上相比不足的,拿来与之下相比就会绰绰有余了。
如果都与不及自己的相比,人生就没有不知足的。
《击壤诗》写道:”安分守己,自身不致受辱;了解玄机,内心自然清闲。虽然居住在人世上,却能跳出人间,超然物外。”
《神童诗》写道:”长寿或短命没有不是命运安排的,窘迫通达分别都有其时机。迷失于道途之上徒自忙碌不已,安分守己才是真正适宜的对策。”
孔子说:”富贵,是人所想要的。不遵循正确途径获得的富贵,却不能永久拥有。贫贱,是人所厌恶的,不按照正确方式取得的,没法彻底去除贫贱。”
不仁不义而获取富贵,于我而言犹如浮云一般。
老子说:”知道荣耀的东西,戒除可耻的东西。”
荀子说:”了解自己的人不埋怨他人,了解天命的人不埋怨上天。埋怨他人的人处境窘迫,埋怨上天的人没有大志向。自己身上缺失的,却反而去苛求别人,这不也太迂腐了嘛!”
了解荣辱的根本区别,安危、利害的通常表现,先讲义后求利的人光荣,先求利后讲义的人可耻。光荣之人常常四处逢源,可耻者常常处境窘迫。四处逢源者常常统制他人,处境窘迫者常常受制于人,这就是荣辱的重大区别。
命中合该吃粗粮,莫去想要细面吃。
要考量自己的收入,再考虑支出。
孔子说:”君子在困境中也能固守品德,小人陷于困境中就敢无所不为了。”
省吃俭用,省得求人。
汪信民常说:”人如果常能嚼得菜根,那么就将事事都能做了。”
《中庸》上说:”一向富贵的,行为就会有富贵气;向来贫贱的,行为上就会有贫贱气;向来身为蛮夷之人,行为上就会有蛮夷气;一向害怕困难,行为上就会缩手缩脚。”
孔子说:”身不在其位,不参与那个职位负责的政事。”
前辈儒士说:”不要埋怨我不如别人,不如我的人还很多。不要夸耀我能胜过他人,胜过我的人还更多呢。”
别人胜过我没有害处,他不会有积怨之心。我胜过别人不是福,恐怕会有意料不到的祸患。
过分追求福恰恰只会迅速招致祸患。安分守己、远离祸患自然就会获得福运。
人如果只拿不如我的人来相比较衡量,则自然会知足。
朱曙青先生说:”天下的富贵贫贱都有其实际原由。关闭门户自得其乐,无所用心,哪用得着洒扫庭院打开门户?流动的活水,青绿的山峦,所见一派欣欣向荣,凡是得天地正气的,都能愉悦我的双眼,充盈我的两耳,适合我的嘴巴,满足我的肚子。感动于周围的事物,无不为我而开设;随缘索取使用,哪曾有意去收敛或放松。与人不同的,是看、听、说、行;与人相同的,是眼、耳、口、鼻。这颗心可以富足,天下的穷人终究不用担心贫穷;这颗心可以长寿,天下的夭亡者终究不用担心夭亡。尽管足不出户,功德却能遍及大千世界。至于妻儿、土地、房宅,生前安于本分,身后则听其自然。”
胡思乱想只白白伤害精神,轻举妄动反会招致祸患。
《尚书》说:”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则会获益。”
印观到市场上卖棉布,有位署调官用谷物换了他的棉布回去。一只老鹰攫取了他的棉布并把它扔到印观家里。印观取了棉布回到市场归还给署调说:”老鹰将你的棉布扔到我家,因此我取回来还给你。”署调说:”老鹰攫走棉布送给你,这是上天的旨意。我怎么能接受呢?”印观回答:”既然这样,那我就还你谷物。”署调说:”我和你交易已经两天,谷物已经属于你了。”二人相互推让,把东西都扔在市场上回去了。管理市场的官员把这件事报告国王。国王给这两人都封了官职。
洪耆燮年轻时十分贫穷。不料,一天早上,婢女兴奋地献上七两银子说:”这是在鼎中发现的,可以买数石米,也可以买几车柴。实在是天赐,天赐啊!”先生大惊道:”这是谁的银子?”就写了一张寻找丢钱人招领启事,贴在门上,等候失主。不久,有位姓刘的前来询问门上贴的字的意思,先生就把事情全说了一遍。姓刘的说:”按常理是没人会把钱丢到他人家的鼎中,这果真是上天赐给的呀。你为什么不拿呢?”先生回答:”这不是我的东西,怎能据为己有?”姓刘的低头承认:”小的昨夜本为偷鼎而来,却可怜你家境萧条窘迫因此施赠银两。今天感动于先生如此廉洁,我自己已良心发现,发誓永不再偷。希望能经常服侍您,您不要顾虑拿走银子。”先生当即还给银子说:”你能弃恶从良就好了。钱我不能拿。”最终没有接受。后来先生当上了判书,他的儿子在龙做了宪宗的国舅。姓刘的也受人信任,家庭十分昌盛。
高句丽平原王的女儿小时候爱哭。平原王开玩笑说:”要把你送给愚温达。”等到女儿长大了,想把她嫁给上部高氏。女儿认为父王不可以食言,一再地推辞,最终成为温达的妻子。温达家穷,行乞以奉养母亲,当时人把他看作”愚温达”。有一天,温达从山中背了榆树皮回来,国王女儿寻访见到了,说:”我就是你的配偶。”于是变卖首饰,购置田地、房宅、器物,家境颇为富有,又多养马来帮助他。温达最终荣华显耀。
存心篇第七凡八十三条
《景行录》云:”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可免过。”
《游定夫(游酢(1053-1123),北宋学者,字定夫。)录》云:”心要在腔子里。”
《素书》云:”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
有客来相访,如何是治生。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击壤诗》云:”富贵如将智力求,仲尼年少合封侯。世人不解青天意,空使身心半夜愁。”
范忠宣公(即范仲淹之子范纯仁,谥忠宣。)诫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尔曹但当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将心比心,便是佛心。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素书》云:”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聪明智慧,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邵康节问陈希夷(陈抟[?-989],字图南,河南真源人。宋初著名的理学家。宋太宗时赐号希夷先生。)求持身之术。希夷曰:”快意事不可做,得便宜处不可再往。”
得意处,早回头。
聪明本是阴骘功,阴骘引入聪明路。不行阴骘使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
风水人间不可无,全凭阴骘两相扶。富贵若从风水得,再生郭璞(郭璞[276-324],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喜阴阳卜筮之术。东晋初曾被王敦任为记事参军。敦欲谋反,命其卜筮,璞谓其必败,为敦所杀。王敦平,追赠弘农太守。)也难图。
古人形似兽,心有大圣德。今人表似人,兽心安可测?
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从心灭。
三点如星象,横钩似月斜(指”心”这一个字,由三点和横钩组成。)。披毛(披毛,指吹毛求疵。此处指明察秋毫。)从此得,作佛也由他。
《大学》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道经》云:”用诚似愚,用默似讷,用柔似拙。”
人皆道我拙,我亦自道拙。有耳常如聋,有口不会说。你自逞豪杰,横竖有一跌。吃跌教君思,反不如我拙。
百巧百成,不如一拙。
未来休指望,过去莫思量。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有钱常记无钱日,安乐常思病患时。
《素书》云:”薄施厚望者不报,贵而忘贱者不久。”
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
施恩勿求报,与人勿追悔。
寸心不昧,万法皆明。
孙思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
《景行录》云:”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小心天下去得,大胆寸步难移。
子曰:”思无邪。”
朱文公即朱熹。曰:”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素书》云:”有过不知者蔽,以言取怨者祸。”
《景行录》云:”贪是逐物于外,欲是情动于中。”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量大福亦大,机深祸亦深。
宁为福首,莫为祸先。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
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心不负人,面无惭色。
庄子曰:”求财恨不多,财多害人己。”
但存夫子三分礼,不犯萧何六律条。
《说苑》(西汉刘向撰。分类纂辑先秦至汉代史事和传说。)云:”推贤举能,掩恶扬善。”
《景行录》云:”休恨眼前田地窄,退后一步自然宽。”
世无百岁人,枉作千年计。人无百岁人,枉作千年计。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
世上无难事,都来心不专。
宁结千人意,莫结一人缘。
《景行录》云:”语人之短不曰直,济人之恶不曰义。”
忍难忍事,恕不明人。
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无求胜布施,谨守胜持斋。
言轻莫劝闹,无钱莫请人。
寇莱公(即寇凖[961-1023],北宋政治家,封莱国公。著有《寇莱公集》。)《六悔铭》:”官行私曲失时悔,富不俭用贫时悔,艺不少精过时悔,见事不学用时悔,醉后狂言醒时悔,安不将息病时悔。”
孙景初安乐法: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妬老即休。
《益智书》云:”宁无事而家贫,莫有事而家富。宁无事而住茅屋,莫有事而住金屋。宁无病而食粗饭,莫有病而食良药。”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世事静方见,人情淡始长。
风波境界立身难,处世规模要放宽。万事尽从忙里错,此心须向静中安。路当平处更行稳,人有常情耐久看,直到始终无悔吝,才生枝节便多端。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景行录》云:”责人者不全交,自恕者不改过。”
有势不要使人承,落得孩儿叫小名。
子曰:”恭则远于患,敬则人爱之。忠则和于众,信则人任之。”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君子成丨人之美,不成丨人之恶。小人反是。
孟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景行录》云:”夙兴夜寐所思忠孝者,人不知,天必知之。饱食暖衣怡然自卫者,身虽安,其如子孙何?”
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曲尽其孝,以保富贵之策奉君则无往不忠。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矣。
尔谋不臧,悔之何及?尔见不长,教之何益?利心专则背道,私意确则灭公。
会做快活人,凡事莫生事。会做快活人,省事莫惹事。会做快活人,大事化小事。会做快活人,小事化没事。
孔子观周,入后稷周族始祖。之庙,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无所行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不闻,祸将及人。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折,将寻斧柯。诚能慎之,福之根也。勿谓何伤,祸之门也。故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之。温恭慎德,使人慕之。江海虽左,长于百川,以其卑也。天道无亲,而能下人。戒之哉!”
生事事生,省事事省。
柔弱护身之本,刚强惹祸之由。
《宣康府家训》:”势利少时,莫交道释。钱财有日,当济贫危。”
先儒曰:”睚眦存心,小人之浅衷;一饭不忘,君子之厚德。”
二眉曙青朱先生曰:”名曰仙佛圣贤,无非是个好人。可见诸般容易,惟好人难得。果尔存心天理,毋作非为,念佛诵经也可,打坐参禅也可,若心不可问,不成丨人矣,诵经念佛打坐参禅,俱属枉然。此曰救人之生,济人之急,悯人之过,扶人之危,遴人之才,拔人之能,奖诱人之子弟,称颂人之德义,体贴人之心行,珍重人之财物,抚育人之孤寡,保全人之家产,完结人之婚嫁,才是世间有心胸的人物。”
译文:
第七章存心篇共八十三条
《景行录》上说:”坐于密闭室内如置身大街上,驾驭小小的心如驾六匹马,就可以免除过错。”
《游定夫录》说:”心要放在身腔里。”
《素书》上说:”钻研好对策之人不会有坏事发生,无远虑者必有近忧。”
有客前来拜访,请教怎样治理民生。姑且留存方寸土地,传给子孙们去耕种。
《击壤诗》上说:”富贵如果能用智力去追求得来,那么孔子少年时就该封侯。世间之人不了解苍天的意志,空让自己的身心半夜三更还在犯愁。”
范忠宣公告诫子弟说:”人即使极为愚蠢,要求他人却很严明;即使拥有聪明才智,总是宽恕自己也会昏聩不明。你们应当以苛责他人的心理严格要求自己,用宽宥自己的心理去宽恕别人,这样就不用担心到达不了圣贤的境界。”
将心比心,就是佛祖之心。
要用自己的心思,去揣度他人的心理。
《素书》上说:”学识广博又爱学好问,要以此来增广知识;行为高尚言语很少,要以此来修身养性。”
孔子说:”诚信好学,直到死都遵循善的道德。”
聪明智慧,要以愚拙来维持;功盖天下,要以退让来维持;勇敢、气力震惊世人,要以怯懦来维持;富裕到拥有四海的财富,要以谦逊来维持。
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裕而不骄傲。”
孔子道:”贫穷而不埋怨难,富裕而不骄傲易。”
邵康节问陈希夷修身的方法。希夷回答:”快意之事不可以做,得到好处的地方不要再次前往。”
得意之处,要早回头。
聪明本是冥冥之中阴德的功劳,阴德引人进入聪明的路途。不遵循阴德的指引而耍小聪明,聪明反会被聪明所误。
风水在人间不可无,全凭阴德的帮扶。富贵如果是从风水得来的,即使郭璞再世也难以谋取。
古代人外形像野兽,内心却拥有大圣人的品德。现代人外表像人,胸怀的野兽之心却哪能预料得到?
内心有想法外表上却没有表现,外在表现会跟着内心的想法而产生。外表有表现内心却无此想法,外在表现会随着内心想法而消失。
”心”这一个字,其中的三点如同星象,横钩则像月西斜。如果能如星辰明月一般对自身的内心明察秋毫,那么成佛成仙也能由自己作主。
《大学》说:”所谓让意念诚笃,就是不要自欺欺人。就像厌恶恶臭,喜欢美好的颜色一样。”
《道经》说:”运用诚实如同愚蠢,运用沉默犹如木讷,运用优柔好像笨拙。”
人都说我笨拙,我也自称笨拙。虽有双耳却常装聋,有嘴却不轻易说话。你自去逞英豪好汉,横竖会有跌跟头的时候。吃了跌交的亏会叫你思索,反而不如我这样笨拙的好。
方方面面都很灵巧都很成功,还不如保持一种笨拙的姿态。
未来之事休去指望,过去之事莫去思量。
常在拥有之时顾虑失去之后,不要等到失去之后再去回想拥有之时。
有钱时常常记起过去无钱的日子,健康快乐时经常想想生病的时候。
《素书》上说:”给予人很少却指望丰厚回报的人不会得逞,富贵之后就忘却贫贱过去的人不会长久。”
求人要去求堂堂大丈夫,助人要在他人急需却没有之时。
给人恩惠不要寻求回报,给了人东西就不要追悔。
小小的一颗心不要使其蒙昧不明,万事万物就全都会洞明。
孙思邈说:”胆子要大而心则要细,智识要圆通而行为则要端正。”
整日念念不忘有如大敌当前,常常小心翼翼犹如通过独木桥。
《景行录》上说:”诚信就不会有后悔,宽恕就不会有怨恨,平和就不会有仇隙,忍让就不会有耻辱。”
畏惧法令自然天天快乐,欺瞒公众、社会则会日日揪心。
小心谨慎全天下都去得,大胆妄为则会寸步难行。
孔子说:”思想没有邪念。”
朱熹说:”守口如瓶言语谨慎,小心提防犹如防城。”
是非只因开口多,烦恼都因出风头。
《素书》上说:”有过错却不知道的人蒙昧不清,因为言语招致怨恨的人遭殃。”
《景行录》上说:”贪心是追求身外之物所致,欲望是心中动了情所致。”
君子喜欢钱财,但都遵循道义来获取。
君子担心的是道德而不担心贫困,君子追求的是道德而不是饭食。
孔子说:”君子总是心胸坦荡,小人则常常畏缩忧心。”
气量大福气也大,心机深祸害也深。
宁做福运的开头,也不要抢在祸患的前面。
各人自己打扫自家门前的落雪,而不要去管他人屋顶上的冷霜。
早知会有今日之后果,后悔当初就不该那样做。
内心没有对不住别人,脸上就不会有惭愧的神色。
庄子说:”追逐钱财恨其不够多,但钱财太多了就会害别人也害自己。”
只要保持孔夫子提倡的一点礼教,就不会触犯萧何的六律条规(即纲纪国法)。
《说苑》上说:”推举英明能干的人,抑制邪恶彰扬善良。”
《景行录》上说:”不要怨恨眼前的空间狭窄,向后退他一步自然就会天地宽阔。”
世上没有活过百岁长生不老的人,不要白作千年的打算。人没有百岁之人,不要白作千年的打算。
儿孙们自有他们的福气,不要去给儿孙们做牛做马。
世上没有难事,都因为人自己用心不专。
宁愿结交千人让他们喜欢,也不要只与一人结缘。
《景行录》上说:”揭他人的短处不叫做正直,助长他人的坏处不叫做正义。”
忍受住难以忍受的事情,宽恕不明事理的人。
拘谨于小小礼节的人,无法成就荣耀的名声。厌恶微小耻辱的人,无法建立伟大的功勋。
无所求胜过布施化缘,谨守正道胜过把斋吃素。
话语没有分量就不要去劝架,没钱就不要请客。
寇凖《六悔铭》写道:”为官徇私舞弊失足时就该后悔,富足时不节省俭朴贫困时就该后悔,手艺在年少时不学习精通岁月过去之后就该后悔,看到本事不去学用到的时候就会后悔,酒醉之后胡言乱语清醒过来时就会后悔,健康时不好好休息保养生病后就会后悔。”
孙景初健康快乐方法:粗茶淡饭吃饱即止,缝缝补补蔽寒保暖即可。三平二满适可而止,不贪不妒老了即罢。
《益智书》上说:”宁可没事而家庭贫穷,也不要家庭富有却坏事频频。宁可没事而住的茅屋,也不要住进金屋却坏事不断。宁可没病而吃的粗粮,也不要有病而天天去吃好药。”
心绪安宁住在草屋中也很安稳,性情淡定嘴嚼菜根也香。世事只在静下心来时才洞明,人情平平淡淡才会长久。
在大风大浪的境界中立身很难,处世的气量要放宽。世间万事都是忙中出错,心绪要在宁静中求得安定。走路走到平坦之处更应走稳,人有寻常情感才耐得住久看。从始至终都没有悔恨怨怼,刚刚生出一点点的枝节萌芽很快便会引发诸多事端。
孔子说:”没有欲望就会行动迅捷,不要去贪图蝇头小利。一心想要快点反而达不到,贪图小利反而做不成大事。”
巧语花言扰乱了品德,小事不忍就会扰乱重大计划。
《景行录》上说:”苛责别人的人无法保住与人的交情,宽恕自己的人不会改正自己的过错。”
有权有势也不要让别人奉承谄媚你,否则就会害得孩子都被人看轻。
孔子说:”恭谨就可远离祸患,敬重别人别人就会喜欢他。为人忠实就能团结众人,诚信为人别人就会信任他。”
孔子杜绝四种缺点:不随意,不务求如何,不固执,不自我。
君子成就别人的美事,不成全别人的恶事。小人则恰恰相反。
孟子说:”君子不埋怨上天,不怪罪他人。情况总是不断变化的,此一时彼一时。”
孔子说:”君子有三怕:怕天命,怕品德高尚之人,怕圣人的言论。小人不懂得天命就不会怕,轻侮品德高尚之人,蔑视圣人的言论。”
《景行录》上说:”早起晚睡整天想着忠诚孝敬的人,别人不了解,上天必会知晓。饱食终日,衣着暖和,怡然自得,自身虽然安康,但他们的子孙会怎样呢?”
以爱怜妻儿的心情侍奉双亲就能竭尽孝心,以保全富贵的办法侍奉君主就不会不忠诚。以苛责他人的心情严格要求自己就会少过错,以宽恕自己的心情宽恕他人就能保住交情。
你的计划不好,后悔又哪来得及?你的见识短,教诲又有什么益处?功利心太专注了就会背离道德,私心太明确了就会破坏公正。
会做一个快乐的人,但凡一切事不要没事生事。会做一个快活的人,能省去的事不要去招惹是非。会做一个快乐的人,遇到大事也能把它化为小事。会做一个快乐的人,小事就能化作没事。
孔子游览周地进入后稷的祀庙,闭口不言,而在其背面刻下铭文说:”这是古代言语谨慎的人。一定要警惕啊!不要多说,说多了必多过失。不要多事,多事祸患就会多。健康快乐时务必谨慎,行为上就没有可后悔的。不要认为这有何伤害,它的祸害将会很长。不要认为这有什么害处,它的遗害将会扩大。不要认为不会被听见,灾祸将蔓延到人身上。火焰燃烧不灭,终将炽热得很。涓涓细流不去堵塞,终将汇成江河。细线密密麻麻绵延不断,或许就能编织成罗网。刚发出的小萌芽不折去,就会长成需用斧头才能斫下的枝柯。果真能慎重对待,这便是福的根柢。不要认为这有什么伤害,这是灾祸的入口。所以,爱逞强挑大头的人不能正常死去,争强好胜之人必会遇上劲敌。君子知道天下万事不能抢占上风因此而甘拜下风,知道众人不能抢在其前头所以宁愿落在后头。温和恭敬,谨慎守德,让人钦慕。江海虽然地位高,却比许多河流都长,那是因为它置身低下之处。上天没有亲疏之别,只是要能甘居人下。一定要警惕啊!”
没事找事,事情就会冒出来,一切能省之事皆求省事,事情就会化了。
柔弱是护身之本,刚强是惹祸的根。
《宣康府家训》说:”权势名利少的时候,不要去结交道士僧人。钱财富有之时,应当扶危济困。”
前辈儒士说:”很小的怨恨都要埋在心里,这是小人的心眼小。别人招待的一顿饭也不敢忘记,这是君子的道德厚。”
朱曙青先生说:”名义上叫仙、佛、圣人、贤者,无非都是好人。可见世间万事都易,惟独好人难得。如果你一心追求天理,不胡作非为,念佛诵经也可以,打坐参禅也可以,不必非得成仙成佛。如果内心叵测不做正人君子,诵经念佛参禅打坐,一切都是徒劳。这就叫救人生命,助人危急,体恤他人的过错,扶危济困,遴选他人的才干,提拔他人的才能,推举提携他人的子弟,称赞他人的品德义举,体谅他人的心情行止,珍惜他人的财物,抚育他人的孤寡亲属,保全他人的财产,成全他人的婚嫁,这才是人世间有胸怀的人物。”
戒性篇第八凡十五条
《景行录》云:”人性如水。水一倾则不可复,性一纵则不可反。制水者必以堤防,制性者必以礼法。”
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
得忍且忍,得戒且戒。不忍不戒,小事成大。
一切诸烦恼,皆从不忍生。临机与对镜,妙在先见明。佛语在无诤,儒书贵无争。好条快活路,世上少人行。
忍是心之宝,不忍身之殃。舌柔常在口,齿折只为刚。思量这忍字,好个快活方。片时不能忍,烦恼日月长。
愚浊生嗔怒,皆因理不通。休添心上焰,只作耳边风。长短家家有,炎凉处处同。是非无实相,究竟终成空。
子张欲行,辞于夫子:”愿赐一言为修身之美。”夫子曰:”百行之本,忍之为上。”子张曰:”何为忍之?”夫子曰:”天子忍之国无害,诸侯忍之成其大,官吏忍之进其位,兄弟忍之家豪富,夫妇忍之终其世,朋友忍之名不废,自身忍之无祸患。”子张曰:”不忍何如?”夫子曰:”天子不忍失其国校正本及重刊本作”国空虚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