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儿还没嫁人,建湘倒是带着个大肚子老婆回来了。
建湘在外面混了几年,认识了一个跟他一起在外面混的女孩子,有了孩子。横竖是瞒不住了,就带着女孩子回来见爹妈。女孩子倒是本市人,长得有点粗,说话也像个男孩子。张老二没啥好说,元秋倒是喜从天降,没想到自己要做奶奶了。
既然已经大了肚子,那新媳妇的过礼摆酒就一切都可以省略了,但是房子是不能省略的。玉儿在厂里有宿舍可以住,家里还得住六口人。张老二把小阁楼拉个帘子一分为二,永红和建国一人一边,楼下原本的大屋让给建湘和新媳妇住,张老二和元秋住外面的屋。全家人吃饭是不能坐了,大部分时间大家都蹲在路边吃饭。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玉儿已经是一个过了25岁的大姑娘,再不嫁人就要成老姑娘了。那个七级钳工的小伙子早就是孩子他爹了,当年玉儿军婚的事搞到厂里沸沸扬扬,还有谁敢碰玉儿呢?还真有,是个跟玉儿一起下乡的男同学,姓郭,长得五短身材一脸麻子,但是在家里是个独子,家里有两层六间独门独户的房子,最主要男同学工作好,是个货车司机,经常东奔西跑,手头活泛。于是玉儿就嫁了。
玉儿快嫁的时候,元秋想着玉儿也不容易,打了个会想帮玉儿买块梅花手表做嫁妆。没曾想被张老二知道了,说建湘还没表呢,将钱拿了给建湘买了块表。元秋辛辛苦苦还了一年才还完,玉儿的肚子都大了。于是元秋又打了个会,想等玉儿生完小孩后给玉儿添个喜。张老二又把钱拿走了,给自己买了块表。结婚快30年了,元秋的工资都交给张老二的,除了那几年张老二在外干革命主动放弃了家里的财政大权,其他时间元秋是从不过问家里的财政的。连续两个会,元秋都是用自己的私房钱还的,元秋只觉得心酸,但她没想过也不敢去找张老二要钱回来。但是玉儿看得淡,告诉她娘,小郭会帮她买的。
建湘的老婆不久后生了个儿子,一年多之后,玉儿也生了个女儿。
建湘的老婆生完儿子就丢给元秋带,自己跟着建湘去闯世界了。这一年,元秋刚刚45岁,张老二跟元秋说,你病退算了,正好建国也到了可以抵职的年龄。于是,元秋顺从的拿着26块一个月的病退工资退休了,建国顶她的位置进入了文具厂浆糊组。
永红不干了。按年龄,建国离18岁还差点,严格来说还够不上抵职的资格,何况,永红已经在街道工厂糊了两年的火柴盒了,永红一直就盼望着元秋退休自己抵职呢。凭什么就让建国抵呢?永红可不是玉儿,她可是从小在南泥街长大的,什么话都说的出口。第一次,元秋看着女儿跟张老二站在巷子里对骂,张老二把家里能砸的东西都砸了,周围邻居围了一大堆。元秋抱着孙子,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永红最终离家出走了。元秋抱着孙子去了玉儿家,又去了永红几个同学家,都找不到。筋疲力尽回到家的元秋,迎面而来的是满地的碎瓷片。元秋突然就哭了,连她自己都不知道是哭找不到女儿,还是哭又要花钱买新的碗碟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