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凡吃了一惊,然后借着月色,认出此人正是智怒,道声:“大师友上传)”一边点灯,一边心中却暗暗奇怪:“此时月上中天,时辰不早,智怒大师何以独身一人跑到我屋中静坐?”
智怒道:“老衲深夜叨扰,未及禀明,倒是唐突了些。”
杜凡道:“陋室简伧,薄壁清寒,能得大师这般方外之人垂顾,也是幸事。我因常时不在家中,炉灶不起,大师少坐,小子前去烧水沏茶。”
智怒摇头道:“不必。杜施主,麻烦你走近前来。”说罢,智怒亦缓缓站起。
杜凡闻言走近,却见智怒突然抬手,二指并作尖锥,直戳自己双目,不由大吃一惊,急急后退。智怒却趁势迫近,单腿一扫,侧身一掌,打在杜凡后背上。杜凡吃力不住,就地扑倒,头鼻触地,宛如上午一般。
那鼻梁却是旧伤添新痛,杜凡顿觉钻心彻骨,翻身坐起之时,两行清泪不禁流了下来。杜凡只觉这天下无理之事,果然不可言述,心中恚怒至极,不由高声道:“大师这是何为?小子可有点滴失礼之处?”
智怒单手作揖,道:“阿弥陀佛,原来杜施主果然不会半点武功,却是老衲失礼之至。”
杜凡觉着心中委屈之至,想那白日里李禄出手偷袭,也不过抱着同样心思,然则自己又何时说过会武功?想到此处,杜凡越发愤愤难平,当下恨声道:“大师是否觉着天下人都应该有武功才对?”
智怒听得满面羞愧,见杜凡鼻血长流,脸色愤然,忙从袖口掏出一个白色瓷瓶,扒开瓶口,掏出些药膏,便欲给杜凡敷上。
瓶口甫一打开,杜凡便闻到清香扑鼻,料知此药乃是疗伤圣品,但他此时怒火中烧,如何肯让智怒亲近,当下跳开两步,抹了抹鼻下流血,道:“大师有事就说便是,无事便可回转了。”
智怒叹道:“老衲自幼习武成痴,性如烈火,嫉恶如仇,是以动辄以己度人。前日里,偶见凌施主一套耳目一新的‘开山棍法’在前,今日里,又见杜施主屋中书目浩瀚繁多在后,是以略生疑惑之心,尚乞杜施主见谅。”
杜凡一愣,道:“书繁多目?可有什么不妥?”心道:“我为了科举,自要研习明经诸籍,自然会有许多书目!”
智怒也是一愣,道:“难道杜施主不知道自己所读所学可是何物?”说罢,自身旁书架上抽一本,随手一翻,道:“,此书上揽天文,下阖地理,可占命理,可演阵法,老衲于此道半点也不懂,却也知道天下武林之中,向往此书之人多如繁星,乃是武林中人梦寐以求之物。”
接着,智怒又一本本的拿起,一本本的放下,口中却是喃喃不停:“,,。老衲才疏学浅,实不能窥其门径,却也知道这些书籍。。。。。。这些书籍。。。。。。非同小可!”
智怒见杜凡满面迷惑模样,直是好生奇怪,又道:“杜施主竟未曾学了这些秘籍么?”
杜凡讶然道:“这些书籍,多是秦伯交予小子,令小子闲暇阅读之用。小子以其多为阵法占卜之类,异于明经之学,无益可绝,故而甚少研读。按大师之意,这些书籍可甚是了得?”
智怒听了不禁愕然,想不到这些书册竟然来自那看起来弱不禁风的花甲之人,半晌才道:“了得?老衲观这些书,博大精深,见旨幽远,寻常人等终其一生而不得其一。。。。。。”顿了一顿,接着道:“如此典籍,武林中人若获知,定然掀起血雨腥风。有心之人,若能勤学精研,得了其要旨精髓,或有偷天换地之能也未可知。”
杜凡见智怒面目肃然,不似玩笑,不由得暗暗咂舌:“自己向来以为秦伯所给书册,虽然看着古朴,恐怕多为自己致学闲暇消遣之用。如今看来,其中恐怕另有深意。”
智怒继续道:“老衲在此看到如许多的奇书,兼之前日听说杜施主天赋异禀,是以妄自揣测杜施主应是习武之人,冒昧之处,老衲罪过。”
杜凡恍然,心道:“难怪大师如此举动。只是这学武之人,终究性情大异常人,轻则如李禄一般出手试探,重则如柳尚正一般性命相搏,即便如大师这般礼佛修行之人亦不能免,凌叔厌恶武道之人,却也不全是推恨及人。”想到这里,杜凡道:“大师多礼了!只是大师夤夜前来,可有他故?”
智怒道:“我可是在此坐了一天了。”
杜凡闻言,失声道:“小子家无长物,到让大师饿了一天。”
智怒微微笑道:“老衲这次可做了一回梁上君子。井水虽凉,却甘甜爽口,后院柿子半熟,倒也稍能果腹。”
杜凡闻言,哈哈一笑道:“柿子有幸,能落大师肚皮,也算有福。”
智怒道:“几日前听杜施主言及令祖高才,故老衲此番前来,本是欲意拜谒杜施主家中尊长,可老衲在此盘桓两日,屋中却空无一人,却是何故?”
杜凡道:“大师来的不巧,阿婆可是少有在家,一年里,倒是有泰半时间在外。”
智怒微微失望,道:“先前杜施主说到,令祖曾言勾魂山中有一座阵法,老衲心向往之。未料杜施主家中所藏甚丰,老衲可谓失之东隅,得之桑榆,敢问秦老施主可曾对勾魂山有些许微辞?”
杜凡这才知道,原来智怒此次前来,不过是因为前日里自己一句话所致。想起昨日高晃之祸,今日柳尚正之死,皆由勾魂山而起,杜凡心中甚是感慨。
杜凡摇头道:“据在下所知,秦伯从未去过勾魂山,也未曾有半句微辞。大师对此意兴浓厚,可是这山有什么奇异之处?”
智怒摇头道:“老衲对阵法之类一窍不通,但身临其山之下,顿觉心旌摇动,幻想从生,耳边厮杀之声此起彼伏,浑身力气似欲脱体而去,这般情形,老衲从所未遇。其中异处,以老衲数十年禅功尚且不敌,等闲之人,料来更不可堪。若说奇异之处,大致就在此处了。。。。。。”说到这里,智怒忽地想到:“若我功力尚自,可否会有不同?”
杜凡奇道:“然则小子置身山脚下,却毫无异状,这是何故?”
智怒一呆,愕然半晌,才喃喃道:“老衲一味以武逞能,倒未想到此节。或许。。。。。。此阵于习武之人,尤为厉害?老衲虽然武功已失,但真气尚自散布全身,故有此感。只是。。。。。。只是。。。。。。”智怒突然想到,若以阵法之力,驱转若斯,其中恐怖,又岂是人力所能为之?若真有这种阵法,何以自己有生之年闻所未闻?
默然半晌,智怒道:“那秦施主可会武功?”智怒虽然自身武功尽失,但眼力尚在,秦伯虽精神矍铄,但其举手投足间,倒更像一个寻常老者。
杜凡道:“小子于武功一道实在半点不懂。不过小子曾和秦伯一起上山采药,见其步履沉重,料来应是不会武功,清溪村中从未有人具有武功。”
智怒点头,沉吟一阵,道:“即是如此,老衲这便去了,深夜叨扰,多有得罪。”
杜凡道:“大师客气,大师慢走。”说罢,侧身躬送智怒出门,然后入后屋歇息。
但侧卧良久,杜凡辗转难眠,几天内分离错乱之事如走马灯一般,一一从眼前闪过:智怒二人,飞山寨,‘威风’镖局,‘天罗’镖局,灰衣人等等,诸般事端,纷至沓来。
杜凡便在这朦朦胧胧间睡去。第二日,杜凡起得甚早,天色微明,见凌小丫并未过来,便就着冷水啃了两个馍馍,拿了铲子,跨上背篓去梧桐坡采药。
村中之人,大多早起,杜凡便一路致意问好,行得一里许,却陡见路边起了一座新坟,坟前赫然端坐一人,正是智怒。
杜凡走到近前,见智怒双眼紧闭,神情木然,鬓角腮边,须发凝露,面色惨白,犹如幡纸,周身僧袍,宛似水浸,不由惊道:“大师,秋日露重,夜冷风凉,你身子尚未全好,怎可夜宿荒郊?”
智怒闻言,睁眼抬头,见是杜凡,便微微一笑,道:“杜施主,咱们又见面了。”
杜凡放下手中铲子,一边扶起智怒,一边道:“大师,死者已矣,自古皆有死,何况天下众生,宿命轮回,道长此去,不过是一轮解脱,一轮开始而已。大师切不可追忆太重,以致身心受损。”
智怒点头,叹道:“杜施主金口真言,宛如佛音梵唱,振聋发聩,倒是老衲执着了。老衲入身佛门,多年清修,只道颇有所得。这几日来,初试头陀苦行,方知其十二般行止,件件行难,只这‘冢间住’一举,老衲便自觉大大的不如。”
见智怒听劝,杜凡心下大安,又见其身形孱弱,道:“天色尚早,不如小子先扶大师回去,秦伯那里多有药剂调养,可好?”
智怒摇头,道:“昔日里,曾有人问我,言道‘一世倏短,生而何求?人之善恶,孰是孰非?’,杜施主乃是大智大慧之人,可知此问如何回答?”
杜凡愕然,呆呆看着智怒。
智怒缓缓站起,自嘲道:“杜施主年纪尚浅,涉世不深,是老衲糊涂了。老衲来此已有五日之多,官差之事已了,去途犹然未尽,今日应是驻此最后一日,杜施主尽可自行去往,无须为老衲所扰。”
杜凡坚持一阵,智怒却再三推却,杜凡无奈,最后只得让智怒蹒跚远去。
杜凡吃了一惊,然后借着月色,认出此人正是智怒,道声:“大师友上传)”一边点灯,一边心中却暗暗奇怪:“此时月上中天,时辰不早,智怒大师何以独身一人跑到我屋中静坐?”
智怒道:“老衲深夜叨扰,未及禀明,倒是唐突了些。”
杜凡道:“陋室简伧,薄壁清寒,能得大师这般方外之人垂顾,也是幸事。我因常时不在家中,炉灶不起,大师少坐,小子前去烧水沏茶。”
智怒摇头道:“不必。杜施主,麻烦你走近前来。”说罢,智怒亦缓缓站起。
杜凡闻言走近,却见智怒突然抬手,二指并作尖锥,直戳自己双目,不由大吃一惊,急急后退。智怒却趁势迫近,单腿一扫,侧身一掌,打在杜凡后背上。杜凡吃力不住,就地扑倒,头鼻触地,宛如上午一般。
那鼻梁却是旧伤添新痛,杜凡顿觉钻心彻骨,翻身坐起之时,两行清泪不禁流了下来。杜凡只觉这天下无理之事,果然不可言述,心中恚怒至极,不由高声道:“大师这是何为?小子可有点滴失礼之处?”
智怒单手作揖,道:“阿弥陀佛,原来杜施主果然不会半点武功,却是老衲失礼之至。”
杜凡觉着心中委屈之至,想那白日里李禄出手偷袭,也不过抱着同样心思,然则自己又何时说过会武功?想到此处,杜凡越发愤愤难平,当下恨声道:“大师是否觉着天下人都应该有武功才对?”
智怒听得满面羞愧,见杜凡鼻血长流,脸色愤然,忙从袖口掏出一个白色瓷瓶,扒开瓶口,掏出些药膏,便欲给杜凡敷上。
瓶口甫一打开,杜凡便闻到清香扑鼻,料知此药乃是疗伤圣品,但他此时怒火中烧,如何肯让智怒亲近,当下跳开两步,抹了抹鼻下流血,道:“大师有事就说便是,无事便可回转了。”
智怒叹道:“老衲自幼习武成痴,性如烈火,嫉恶如仇,是以动辄以己度人。前日里,偶见凌施主一套耳目一新的‘开山棍法’在前,今日里,又见杜施主屋中书目浩瀚繁多在后,是以略生疑惑之心,尚乞杜施主见谅。”
杜凡一愣,道:“书繁多目?可有什么不妥?”心道:“我为了科举,自要研习明经诸籍,自然会有许多书目!”
智怒也是一愣,道:“难道杜施主不知道自己所读所学可是何物?”说罢,自身旁书架上抽一本,随手一翻,道:“,此书上揽天文,下阖地理,可占命理,可演阵法,老衲于此道半点也不懂,却也知道天下武林之中,向往此书之人多如繁星,乃是武林中人梦寐以求之物。”
接着,智怒又一本本的拿起,一本本的放下,口中却是喃喃不停:“,,。老衲才疏学浅,实不能窥其门径,却也知道这些书籍。。。。。。这些书籍。。。。。。非同小可!”
智怒见杜凡满面迷惑模样,直是好生奇怪,又道:“杜施主竟未曾学了这些秘籍么?”
杜凡讶然道:“这些书籍,多是秦伯交予小子,令小子闲暇阅读之用。小子以其多为阵法占卜之类,异于明经之学,无益可绝,故而甚少研读。按大师之意,这些书籍可甚是了得?”
智怒听了不禁愕然,想不到这些书册竟然来自那看起来弱不禁风的花甲之人,半晌才道:“了得?老衲观这些书,博大精深,见旨幽远,寻常人等终其一生而不得其一。。。。。。”顿了一顿,接着道:“如此典籍,武林中人若获知,定然掀起血雨腥风。有心之人,若能勤学精研,得了其要旨精髓,或有偷天换地之能也未可知。”
杜凡见智怒面目肃然,不似玩笑,不由得暗暗咂舌:“自己向来以为秦伯所给书册,虽然看着古朴,恐怕多为自己致学闲暇消遣之用。如今看来,其中恐怕另有深意。”
智怒继续道:“老衲在此看到如许多的奇书,兼之前日听说杜施主天赋异禀,是以妄自揣测杜施主应是习武之人,冒昧之处,老衲罪过。”
杜凡恍然,心道:“难怪大师如此举动。只是这学武之人,终究性情大异常人,轻则如李禄一般出手试探,重则如柳尚正一般性命相搏,即便如大师这般礼佛修行之人亦不能免,凌叔厌恶武道之人,却也不全是推恨及人。”想到这里,杜凡道:“大师多礼了!只是大师夤夜前来,可有他故?”
智怒道:“我可是在此坐了一天了。”
杜凡闻言,失声道:“小子家无长物,到让大师饿了一天。”
智怒微微笑道:“老衲这次可做了一回梁上君子。井水虽凉,却甘甜爽口,后院柿子半熟,倒也稍能果腹。”
杜凡闻言,哈哈一笑道:“柿子有幸,能落大师肚皮,也算有福。”
智怒道:“几日前听杜施主言及令祖高才,故老衲此番前来,本是欲意拜谒杜施主家中尊长,可老衲在此盘桓两日,屋中却空无一人,却是何故?”
杜凡道:“大师来的不巧,阿婆可是少有在家,一年里,倒是有泰半时间在外。”
智怒微微失望,道:“先前杜施主说到,令祖曾言勾魂山中有一座阵法,老衲心向往之。未料杜施主家中所藏甚丰,老衲可谓失之东隅,得之桑榆,敢问秦老施主可曾对勾魂山有些许微辞?”
杜凡这才知道,原来智怒此次前来,不过是因为前日里自己一句话所致。想起昨日高晃之祸,今日柳尚正之死,皆由勾魂山而起,杜凡心中甚是感慨。
杜凡摇头道:“据在下所知,秦伯从未去过勾魂山,也未曾有半句微辞。大师对此意兴浓厚,可是这山有什么奇异之处?”
智怒摇头道:“老衲对阵法之类一窍不通,但身临其山之下,顿觉心旌摇动,幻想从生,耳边厮杀之声此起彼伏,浑身力气似欲脱体而去,这般情形,老衲从所未遇。其中异处,以老衲数十年禅功尚且不敌,等闲之人,料来更不可堪。若说奇异之处,大致就在此处了。。。。。。”说到这里,智怒忽地想到:“若我功力尚自,可否会有不同?”
杜凡奇道:“然则小子置身山脚下,却毫无异状,这是何故?”
智怒一呆,愕然半晌,才喃喃道:“老衲一味以武逞能,倒未想到此节。或许。。。。。。此阵于习武之人,尤为厉害?老衲虽然武功已失,但真气尚自散布全身,故有此感。只是。。。。。。只是。。。。。。”智怒突然想到,若以阵法之力,驱转若斯,其中恐怖,又岂是人力所能为之?若真有这种阵法,何以自己有生之年闻所未闻?
默然半晌,智怒道:“那秦施主可会武功?”智怒虽然自身武功尽失,但眼力尚在,秦伯虽精神矍铄,但其举手投足间,倒更像一个寻常老者。
杜凡道:“小子于武功一道实在半点不懂。不过小子曾和秦伯一起上山采药,见其步履沉重,料来应是不会武功,清溪村中从未有人具有武功。”
智怒点头,沉吟一阵,道:“即是如此,老衲这便去了,深夜叨扰,多有得罪。”
杜凡道:“大师客气,大师慢走。”说罢,侧身躬送智怒出门,然后入后屋歇息。
但侧卧良久,杜凡辗转难眠,几天内分离错乱之事如走马灯一般,一一从眼前闪过:智怒二人,飞山寨,‘威风’镖局,‘天罗’镖局,灰衣人等等,诸般事端,纷至沓来。
杜凡便在这朦朦胧胧间睡去。第二日,杜凡起得甚早,天色微明,见凌小丫并未过来,便就着冷水啃了两个馍馍,拿了铲子,跨上背篓去梧桐坡采药。
村中之人,大多早起,杜凡便一路致意问好,行得一里许,却陡见路边起了一座新坟,坟前赫然端坐一人,正是智怒。
杜凡走到近前,见智怒双眼紧闭,神情木然,鬓角腮边,须发凝露,面色惨白,犹如幡纸,周身僧袍,宛似水浸,不由惊道:“大师,秋日露重,夜冷风凉,你身子尚未全好,怎可夜宿荒郊?”
智怒闻言,睁眼抬头,见是杜凡,便微微一笑,道:“杜施主,咱们又见面了。”
杜凡放下手中铲子,一边扶起智怒,一边道:“大师,死者已矣,自古皆有死,何况天下众生,宿命轮回,道长此去,不过是一轮解脱,一轮开始而已。大师切不可追忆太重,以致身心受损。”
智怒点头,叹道:“杜施主金口真言,宛如佛音梵唱,振聋发聩,倒是老衲执着了。老衲入身佛门,多年清修,只道颇有所得。这几日来,初试头陀苦行,方知其十二般行止,件件行难,只这‘冢间住’一举,老衲便自觉大大的不如。”
见智怒听劝,杜凡心下大安,又见其身形孱弱,道:“天色尚早,不如小子先扶大师回去,秦伯那里多有药剂调养,可好?”
智怒摇头,道:“昔日里,曾有人问我,言道‘一世倏短,生而何求?人之善恶,孰是孰非?’,杜施主乃是大智大慧之人,可知此问如何回答?”
杜凡愕然,呆呆看着智怒。
智怒缓缓站起,自嘲道:“杜施主年纪尚浅,涉世不深,是老衲糊涂了。老衲来此已有五日之多,官差之事已了,去途犹然未尽,今日应是驻此最后一日,杜施主尽可自行去往,无须为老衲所扰。”
杜凡坚持一阵,智怒却再三推却,杜凡无奈,最后只得让智怒蹒跚远去。
</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