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渔村像是个与世隔绝的村落,依傍着大海。渔民们过着淳朴而又简单的生活,他们关心彼此,他们关心孩子,他们还关心大海,这是他们时代传承下来的生活。
看着众多年轻活泼的少男少女,海东渔的母亲将他们视为远道而来的客人,家中虽然没有什么好东西可以款待的,但至少她可以煮上一锅温热的盐水茶招待他们。
海东渔扭不过母亲,只好吩咐学生们进屋坐下来。屋子的空间很小,只能容下十余名学生,其他的人则在屋外坐着,他们好奇这个小小的渔村,许多人也是第一次见到渔村。
半个时辰之后,海东渔的母亲端上了一锅热腾腾的盐水茶,并热情的招待众人喝茶。盐水茶得味道并没有什么特别,其实就是在滚烫的开水中加点盐巴而已,喝起来比普通的开水味道好已。张夜喝了一大碗,觉得味道还算可以,也还解渴。
众人喝完茶水,拜谢妇人之后,便在海东渔的带领下来到了渔村后方的一块半圆形的海湾。看到这片藏在渔村里的小海湾,众人纷纷露出惊奇的表情,想不到渔村的背后竟然还藏着一块碧海蓝天。小小的海湾极为平静,没有汹涌澎湃的海水,也没有起起伏伏的海浪,仅仅是一湾平静而又清澈的海水,几只惬意的海鸟在空中盘旋着,不时发出一声声清脆的鸟鸣声。海岸边是一片开阔的沙滩,土黄色的海沙一直延伸到渔村小山包的脚下。
张夜像许多同学一样,脱掉鞋子,将裤脚扎高,向沙滩走去。脚底下黄沙积蓄些太阳的热量,双脚踩在上面感觉极为舒服。张夜走到浅水区,将手伸进海水之中,感觉有些凉。这是他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接触大海,心中自然是欣喜之极。
海东渔坐在沙滩上,看着自己学生在海滩上欢快的嬉戏,心中不免有些自豪了起来,因为这里是他长大的地方,埋藏着他儿时诸多美好回忆,此时看着他的学生如此喜欢这块地方,心中自然有些得意。他微笑着看着与海湾相接的那片没有边际的海,渐渐的发起了呆,想起儿时问父亲问的一个问题,海的那边是什么?父亲告诉过他,海的那边是天堂,海的那边是乐土。现在想来,觉得那还真是个有意思的问题。眼前的海湾让他想了许许多多旧时的事情,那些深藏在记忆中的往事,让他不自觉地痴呆了起来。直到有位学生上前问他,什么时候开始他们期待已久的野炊时,他才算是回过神来,看着天色,他告诉那位学生,野炊马上开始。
海东渔去渔村弄来了一口大铁锅,一捆干木材,一大桶淡水,一些新鲜的蔬菜与简单的调料,还有些碗筷。他找来了些比较平整的石块,像垒砖块一样码成了一个极其简易的灶台,然后将大铁锅架上,一切就算是准备就绪了。
至于中午吃些什么,则需要靠大家自己动手了。于是学生开始忙碌了起来,寻找可以作为食材的东西。有学生提议他们可以撑着海湾内的渔船捕些鱼上来,海东渔不觉得这是个好主意,捕鱼是件讲究技巧的事情,对于毫无经验的学生,要捕些鱼是非常困难的,但他并没有提出反对,而是陪上几名学生撑着渔船捕起鱼来。
学生们并不懂捕鱼,只为图哥好奇,在海东渔的指导下有模有样撒了几网,却是一无所获。海东渔知道,这近海水太浅,很少有什么大鱼,要捕大鱼必须去远海,那就是真正渔民所要去的地方。最终海东渔亲自出马,亲自撒起了网来,虽然收获不大,但还算有些收获。
张夜与鲁一修则像很多同学一样,在海岸边寻找着食材,二人抓了些螃蟹和虾,以及一些贝类。
经过一个多时辰的耐心寻找,学生们或多或少都有些收获,将食材汇总。海东渔认真的将那些能食用的挑选出来,然后吩咐学生们将其洗净,午餐盛宴的食材也就算准备好了。
而关于如何烧制,大部分学生表示他们毫无做饭的经验,只有极少人有过一些简单的体验,最后鲁一修毛遂自荐,表示自己曾在酒楼厨房干过活,如果大家没有意见的话,就由他来作为掌勺大厨。在一通商议之后,鲁一修便成了名正言顺的大厨了。海东渔在一旁悠闲的看着,他只想做一个看客,看着自己的学生如何亲手烹制自己的午餐。
在鲁一修的带领下,二十三名学生纷纷为自己的午餐忙碌了起来,有的学生看着柴火,有的学生注意着食材,有的则在一旁出谋划策,他们每一个人积极投身于午餐制作之中,他们欢乐的笑着,快乐的动着手。
不多时,他们的午餐宣布顺利完成,一锅由鱼、虾、蟹、贝以及蔬菜混合而成的大杂烩便呈现在众人的眼前,随着翻滚的汤汁带出的腾腾的香气,早已空腹的众人不禁的咽了咽口水。然后他们便开始享用自己亲手制作的美味大餐了。
张夜满足地享受着碗中的午餐,味道虽比不上全福楼的盛宴,但对于饥饿的肚子而言,此时绝地可以算的上难得的佳肴了。众人一边开心的谈论着日常的话题,一边尽情的享用着鲜美的汤汁。
鲁一修走到张夜身旁,拍了拍张夜的肩,“怎么样?”
“味道不错。”张夜称赞的说道。
鲁一修哈哈一笑,不免有了几分得意了神情,心想自己手艺还是不错的。
海东渔一边品尝着碗中的汤汁,一边给他的学生讲起了东海渔民的故事。那些曾发生在他的祖先身上的故事,那是他父亲曾经讲过的故事,如今,他依旧清晰的记着,并讲述给他的学生们听。
二十三名学生认真的听着,那些陌生的故事似乎极其吸引人,那是东海渔民们的传奇。
太阳不知不觉落向了西边的地平线。海东渔吩咐学生将东西整理好,准备回百武院。学生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渔村后方的碧水蓝天,
他们迎着西边的落霞,背对着东边徐徐的海风,回到鸣山脚下的百武院,回到他们的家,重新开始了一如既往的艰苦修练。
</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