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大别山抗日先锋旅

第二十八章 成了香饽哱

    送走何耀榜他们后,张强及众兄弟们的主要精力又放在部队的军事训练上,张强知道,留给他们的准备时间不多了,他们只有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将这把刀磨得更快更亮,才能在未来的抗倭战场上,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友上传)

    好在护庄支队前不久,刚刚宣布的精兵、强兵政策,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些后加入的,甚至资格较老、但军事素质刚刚够格的队员都暗暗着急,怕精减出护庄支队,一股自觉的、暗中较劲的练兵热潮象盛夏的一股野火,在整个支队燃烧。张强及各带队长官在暗暗窃喜之余,还趁势浇了一桶油,宣布再给全支队队员最后半个月训练准备时间,时间一到,全支队范围内军训淘汰考核开始,到时将有近千名队员被裁剪进入二级部队,即运输大队、护商大队,甚至退伍进入工厂、作坊。

    尽管护庄支队名下的二线部队队员,工厂、作坊的工人及职员,代遇也不算差,但是跟正规队员、工厂、作坊的工人及职员,代遇也不算差,但是跟正规队员相比,还是有着明显的差距,且不说基本队员都有8块现大洋的月饷,就那每餐不断肉,汤面上那厚厚的一层油花子,白米饭、包子、馒头管饱这一项在当时的大别山,也只有少数富户人家的饭桌上才有,还不能保证餐餐都有呀!何况一旦能进入特种部队,或者立功了、受奖了,那待遇又更是不同,更重要的是部队那种让人提气、长精神的氛围,那种一溶入其中,就焕发出的浩然正气,特能让每个队员感到置身其中的那种自豪和骄傲。

    因有王力辛等黄埔精英的加入,各大队的训练,张强已经完全不用操心,张强此时的七成精力放在特战队上,三成精力侧用在通讯中队,通过教导大队每次结业时的精选,特战大队和侦察大队都有新鲜血液注入。

    现在的特战大队规模已经扩大一倍,达到198人,编制成近战行动中队:中队长王超,付队长虞意,定员68人;火力支援中队:中队长徐守志、付队长张远浩,定员58人;阻击中队:中队长舒坦、付队长祝安帮,定员40人;爆破中队:中队长赵子艮、付队长段威,定员32人。能够进入特战大队,除本身都有一两种特技外,还要在通过魔鬼训练的基础上,从千军万马中杀进前二百名,其体能、战斗技能,都是靠实力拼出来的,没有丝毫的挠幸。此时,张强看向面前198名强悍的特战队员,仿佛手握的一把锋利的宝剑,隐隐泛出寒芒,只要出鞘必成败敌之利刃。

    为使特战队战斗力更上一个层次,张强甚至将原来尝有保留的后世特种兵训练方式和方法全部用上,包括飞机、坦克、军舰的驾驶,武器的使用,尽管是没有实物,也在理论上,利用图纸,自制的模型进行了讲解和熟知。

    由于进入特战队的每个队员必须通过文化测试合格关,基本上都达到高小以上文化水平,所以稍深奧些的理论,还是勉强能接受,张强便逐渐加重了战术理论课及特战理论课的份量,让每个队员从倚重个人力量、根深帝固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中,转变到注重协作、注重智谋、注重团队的、新的特战理念上来。

    因太酷爱侦察和特战,一进入其中,便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转眼之间,便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在特战大队渡过,其间,便发生了举世闻名的重大事件“西安事变”。

    张强拿着事变过去数日的,热泪横流,知道这一著名的兵谏,将促使国共第二次合作,蒋介石最终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形成全面抗战的大好局面,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终于看到了统一抵御外辱的黎明前的曙光。

    十二月底的一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眼看着支队训练进展顺利,部队战斗力噌噌直蹿,张强的心情是无比高兴,坐在支队部唯一的转椅上,双脚破例敲到略高些的办公桌上,品偿着大别山云雾茶,无比侠意之时,警卫中队长叶正高声报告:“支队长,有客人来访,声明要见最高长官,是否同意,请指示。”“好吧,请他进来。”“是”叶正转身跑去。

    不出片刻,叶正领着两个陌生人来到支队部,其中一带着黑色礼帽,着灰色长袍,身材中等的中年人,一侧身,一个眼神,令其一跟班打盼的青年留在门外,再略整袍装,摘下礼帽,稳步走进办公室,双手一辑,“敢问是乌云山护庄支队大当家的吗?”“正是,请问您是?”看着面前陌生的面孔,张强还是礼貌地站起来疑问地说。

    “本人,刘刚夫,卫立煌将军麾下高参,特秦命前来拜会贵大当家的。”咦,还真将我当作占寨一方的山大王了,心中一番自嘲,还是赶紧致礼,“啊,卫立煌将军还知道我这山里升斗小民,有劳高参亲自屈驾草庐,真是诚惶诚恐,受宠若惊,快请上座!”

    看到张强谦卑且殷勤备至,刘刚夫眼中闪过一上鄙夷的眼神,心想,什么剿匪英雄,栋梁之材,也不过一凡夫俗子而已,总司令可能听人误传,一时走眼了。

    心中轻薄,面上的文章还是做足,“素闻乌云山护庄队剿匪无数,剽悍无配,剿匪除害,深得民心。在大别山地区,已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啊!”

    “高参谬赞了,我等小小护庄队,能有多大能耐,剿几处匪寨,算是侥幸取巧摆了,倒是高参大人,万忙之中,屈尊寒舍,不知来意若何?还请明示啊!”

    “此次秦命前来,是有些使命,但还是先看看你的队伍再说吧!”刘刚夫明显不屑地说。

    换作平时,张强早就将这世故的政客凉一边去了,两世为人,最烦的就是绕来绕去、藏头缩尾的谈话方式了,但此时还得忍着,因为隐隐知道,卫立煌将军此时遣刘刚夫前来,定是招编来了,这实际就是他们护庄支队一直期待的。

    由于对历史上的熟知,张强知道,这时的卫立煌就任国民革命军十四军军长及豫皖督办,设督办公署于六安,是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还是未来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曾被日军华北最高司令官香月清司誉为“支那虎将”,是张强心中抗倭的偶像,如果能投入其麾下,将是抗战时期护庄支队最好的归宿。

    而此时刘刚夫的心思,张强也是心知肚明,既要执行长官招编的使命,又要看看到底是否名负其实,有没有收编的价值,一旦座实护庄队也就是一帮乌合之众、俗人一堆,马上拍屁股走人,绝不多废半句唇舌。

    “叶正”“到”“去通知支队作好准备,半小时后有重要客人前来巡视。”“是”。叶正在凑上耳朵听取张强几句交代后,便迅速跑步离开。

    半小时后,张强即护庄支队几位主要成员,陪同刘刚夫来到乌云山一大队营地,训练场上,一支三千人的队伍整队完毕,看到我们到来,一大队大队长王力辛上前报告,“护庄支队全体集合完毕,应到三千人,实到三千人,请指示。”“稍息”“是”随着王力辛一系列标准的整队过程,三千人的的队伍整齐如一,颇有一支正规军的气势,刘刚夫脸上的表情在激剧变化,刚开始一脸的不屑与鄙薄,此时换成了肃然与讶异,语气也变得慎重而舒缓。“这是护庄队吗?看起来很有气势,训练有素嘛!”嘴里茫然地询问,心中却在暗道好险,一些表面的印象真是害死人,差一点由于自己的误判而与一支已具规模的虎狼之师失之交臂啊!

    他如果知道这才是护庄支队的一小部力量,仅仅是一个大队和一些二线部队拼凑而成,并且有意将最劣的武器临时换上,如果换成是护庄支队全部、强势亮相,家底全部抖出,不知道还会如何鄙视自己当初的轻薄和不屑。

    不用说,接下来刘刚夫彻底放下架子,卖力地当起了说客,发誓要将这支庞大的护庄支队纳入卫将军麾下。

    当绿豆和王八对上眼的时侯,接下来就剩下各自摆条件和筹码了,根据护庄支队的人枪规模,给一个团级编制,双方都达成了共识,最终矛盾却在驻防及隶属上,刘刚夫出发时所得到的最大权限也仅是承诺团级编制,并且一经整编,便要调离驻地,规属第十四军下辖的第八十三师节制,这两点是张强最不能接受的,且不说一下子离开苦心经营的大别山各处营地,成为无根的浮萍,在别人屋檐下、看别人脸色过日子,最不堪的是这个三十八师的师长蒋伏生,是黄埔一期生,要说还是邓华等人的学友,仗着是“天子门生,”特别狂热,且凶狠好杀,在驻金家寨期间,到处抓捕,杀害苏区干部,赤卫队员和红军家属,短短三个月内,就杀害了九百多人,引起极大民愤,有这样一个嗜血的顶头上司,想着就不舒服。

    “刘高参,我等仰暮卫将军已久,能成为将军麾下一员,是我等荣幸,只是经过慎重考虑,调离现驻地,并隶属八十三师节制,恕难从命,但抵御外侮,我部绝不会有半点犹豫,必当前赴后继,悍不畏死,还望高参在卫将军那儿禀明我等胸意。”

    了然护庄支队有意接受收编,刘刚夫心下一缓,对方提出的条件并不算苛刻,想必回督办公署详细禀告,应该不难解决,于是认真地说道:“各位好汉愿意接受收编,我代表卫将军表示热烈欢迎,只是有一两个问题相左,本人权限之故,不能当面答复,实在抱歉,但卫将军向来看重俊才,相信回去一经转告,应该马上就能回复,各位静候佳音吧!”

    一向沉稳的刘高参,急急辞别张强等人,回六安见卫将军去了,乌云山护庄支队各部又恢复了紧张的训练……

    </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