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重生于康熙末年2

重生于康熙末年2第220部分阅读

    ,也不是富察福晋。

    进宫这几年,小心翼翼地看着,使得她明白,在这宫里就是所谓的“六宫之主”都是虚的,其实只有一个主子。

    现下是雍正帝,将来或许是四阿哥。

    其他的人,不管是所谓“发妻”还是“母以子贵”的妃子,还是曾得帝王之宠的已故贵妃,都不过是“狐假虎威”里的“狐”借的都是皇上的势。

    而后宫,又同前朝休戚相关。

    年家没有败落前,皇后也要避年贵妃锋芒:“两马吃尽天下草”所以富察家的女儿能正位皇子嫡妃:内务府高家是皇上的心腹重臣,打理江南织造,前些日子又升了布政使,四阿哥待高氏宠爱渐显就连自己,因有几个好哥哥的缘故,福晋不是客气着,四阿哥也不是态度越发软乎了么?

    只是对于宫女子来说,宫外家族的势力,带来的不仅仅是依仗,也是刀刃。

    就像是年贵妃,在家族失势后迅速陨落从曹家到皇宫,五儿见过的男子有限,可她却见识了太多的女子。

    长辈们、嫂子们、姐姐们五儿心中,原是有几分窃喜的,还曾红着脸想着,不管自己嫁都什么样的人家,一定以嫂子们、姐姐们为榜样,做个既快活、又被人称赞的妻子。

    可是造化弄人,她没有选择地入了宫,成了皇子身边的妾。

    她打小学的那些,暗中模仿的那些,一下子成了笑话。

    她唯一剩下的,就是那几分机敏与会看人眼sè,使得她平平安安地熬了下来……

    即便生身父母早亡,嫡母不亲近,可曹家两府诸人给予她的关爱,她片刻不曾相忘。

    她心中丘壑越深,行事就越发小心,因为她晓得自己不是寻常的出嫁女,不可能与曹家断的了干系。一步走错,不仅自己万劫不复,还要累及家族亲人……

    她看着春橙,轻声道:“福晋不会再让妾室有孕的现下承宠太多,未必是好事……”

    春橙几乎诧异出声,忙捂了嘴巴,小声道:“主子,福晋真的??

    五儿亦小声道:“若是不敢,怎么那几个全无动静?不过是避子汤,常见的,又有什么?”

    春橙咽了咽吐沫,指了指书房方向:“那高氏?”

    不知四阿哥是给福晋留脸面,还是其他缘故,在阿哥所的时候,一月只有半月宿在妾室处,另外半月宿在书房。

    可说起来好笑,书房也是有人当值的,就是高氏。

    目前二所有些三分天下的意思。富察福晋与富察格格,苏格格与金格格,使女高氏。

    五儿因相貌不出众,又不得定的缘故,反而一时得以置身事外。

    可高氏只是使女身份,却能站稳鼎足一角,可见宠爱之盛。她只有十五岁年纪稚nèn可同四阿哥渊源颇深。

    她姐姐大高氏早年也小选进宫,成为四阿哥的教引房事的宫女之一,是四阿哥第一个女人,曾深得四阿哥宠爱。

    只因皇后不喜才压着没有升身份。弘历早已允诺,等到嫡福晋进门就给大高氏抬身份。

    不想没等到弘历大婚,大高氏就病故了。

    高家本无意再送女进宫,是弘历旧情难忘,专程去了高家,见到高氏,入了眼,恳请将高氏送进宫里。

    原本弘历想着将高氏抬格格,可自打见了富察格格与金氏、苏氏等人在富察氏跟前立规矩,就熄了这个心思,而是将高氏以使女身份搁在书房shi候。

    如此一来,即便富察氏有资格管理阿哥所的妾室,也不好就丈夫的身边人指手画脚。

    五儿眨眨眼,带了几分调皮道:“若是她阿玛没有升布政使,说不定福晋都会由她她阿玛既然升了布政使,福晋怕是不安心了”

    通州,码头。

    弄玉跟在姐姐身边,看着前面的父亲不稳当,倚在四叔身上,小声道:“姐,父亲怎么了?”弄潮唾着嗓子道:“许是太伤心……”曹颂是伤心不假,可现在倚着曹项身上,却是拜曹yong所赐。

    因被家里这些事搅的,曹yong身心俱疲,早已没耐心再哄着曹颂吃饭。

    他只是摆出族长身份,直接给堂弟定了几条“罪过”“不孝不慈不义”之类,而后便拿了藤条,亲手抽了曹颂二十下子。

    曹颂开始还咬牙不动,后来实在受不住,也上蹿下跳地避,倒是添了鲜活。

    曹yong早憋了一肚子气,发泄一回,终于舒坦了些。

    曹颂被抽了一顿,倒是开始老实吃饭喝水,闹得曹yong恨的不行。

    大家伙哭笑不得,到底给他在晚辈面前留几分面子。

    因此,小一辈并不知晓详情。

    今日静惠的灵柩抵京,曹yong并没有过来,曹家长房过来的是初瑜与长生、恒生,二房过来是曹颂父女三人,曹项、天护、天阳。

    长生与恒生叔侄两人也看出曹颂的异状,长生担忧道:“二哥连马都骑不了,现在也站不稳一会儿二嫂灵柩到了,受不住怎么办?”

    恒生最是实在,只当曹颂真是毁哀所致,皱眉道:“还能如何?咱们多劝着些……”天护与天阳两个在旁,心里都不好受。

    他们两个一个是遗腹子,一个是庶子,小时多受静惠看顾,对于静惠这个伯母亦是真心敬爱。

    天sè将午,装载着静惠灵柩的客船终于靠岸曹家定下的寺庙是西直门外的五塔寺,这里距离城里最近,出入也便宜。

    许多身故在任上的官员与官眷多是在这里停灵,曹项自得了丧信,便亲自过来见了方丈,定好了在此处停灵理丧之事。

    今日灵柩到通州,要当天就要运回五塔寺。

    曹方与东府的两个管家,早已经过来,搭好了灵堂幔帐,客院里也打扫干净,在静惠出殡前,曹家众人要轮班陪着曹颂一家在这里守丧。

    通州码头到西直门有五十五里路又因拉灵柩的马车,不能快行,直到天sè将幕,众人才到五塔寺。

    初瑜看着神sè蔫蔫的天望,到底不放心。

    天望是嫡长子,按理来说要在灵堂前,守灵到出殡。可他毕竟是才四岁大的孩子遇到这么大的变故,又经过旅途之苦。

    初瑜想了想,便将曹颂叫道跟前:“二老太太最惦记天望这个嫡长孙,既是天望到京了先让他大哥带他进城给二老太太请了安,回来再开始守灵。”

    堂嫂吩咐又干系孝道,曹颂自是无话。

    眼见就到关城门的时间,天估便没有再耽搁,留下恒生、长生在这边帮忙,带了天望进了城。

    曹宅里,兆佳氏已经望眼yu穿,正跟李氏念叨着天望。

    李氏虽怜惜失母侄孙,可当然是更惦记亲孙子一些。

    天估不过是个半大孩子,出了远门不说,还料理这样的大事。

    等到天估带了天望过来兆佳氏与李氏两个都又是欢喜又是心酸地将孙子拉到跟前。

    天估今年去了两次江南,上次跟着皇子阿哥,不过是随从,这回却是以宗子身份独当一面料理家族事务气度已是不同,看着越发稳重。

    李氏见了只觉欣慰,不停点头说着“好孩子”。

    兆佳氏早已忍不住,将天望搂在怀里“呜呜”地哭了起来。

    天望已经记事,初见祖母时,还带了拘谨,这会功夫想起人来,搂着兆佳氏的脖子“哇”地哭了起来……

    既是静惠灵柩抵京,曹家就同家治丧。

    除了李氏与兆佳氏两位长辈,因上了年岁不好折腾之外,其他人都忙了起来。

    初瑜与春华妯娌每两日一轮班,在五塔寺轮照看两个侄女,接待女客:官客这里,则是曹项与天估轮班,代表曹家接待吊祭的客人。

    天望被留在曹宅待了两日,精神缓缓后,还是被送到五塔寺。

    曹yong隔三差五,也出城一趟,去看看堂弟与侄女侄儿。

    因二房有长辈在,静惠只能停灵三十五日。

    如此一来“头七”、“三七”、“五七”就要大办。

    旁的且不说,天估的婚期定是要延了。

    八月下大定时,两家将天估的婚期定在十月初。可现下因二房白事,天估要服五个月小功,婚期不得不延后。

    早在丧信传到京城,曹yong便亲自去了简亲王府,提及此事,暂议婚期延迟到明年出服后,具体日子待定。

    现下天估到京,除了回家之外,第二站就是简亲王府。

    大定延期,成亲又延期,虽说都是不得不延期,可雅尔江阿能痛快才怪。

    并不是迫不及待地嫁闺女,只是觉得两家婚事太不顺溜,心里有点犯膈应。

    只是曹yong是六格格的未来公公,雅尔江阿心里不满,也不好与之翻脸:等到天估来了,看着自家额驸眉眼都是疲惫,雅尔江阿一肚子里的牢sāo又说不出,不冷不热地问了两句,倒是将自己憋得够呛。

    等到天估走了,雅尔江阿忍不住跟妻子抱怨道:“是不是爷挑错不了。真儿过去,也是做长媳真要说起来,这勋贵家中的长媳高寿的还真不多曹家那个二太太,听说年岁并不大”

    永佳原也因婚期延后心里有些不自在,不过听了丈夫的话,实在哭笑不得:“爷怎么想起这个?真儿出嫁虽为长媳,可曹家长房人口简单,比小门小户还清净……”

    雅尔江阿不忿道:“人少怎么了?上面两层婆婆,哪个都不能怠慢。下边小姑子、小叔子俱全等到七格格、八格格出门子时,定要找个更省心的人家……”

    永佳闻言,不由掩袖而笑。

    雅尔江阿斜眼看她,道:“福晋笑什么?不过是便宜了曹家那臭小

    子……………”

    永佳道:“我是想着,若是真按照王爷的人选去挑姑爷,怕是只能去书里寻了……”

    雅尔江阿挑挑眉:“书里,哪本书里……”

    永佳道:“《西游记》,里面的孙猴子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天生地养………”

    雅尔江阿被噎得无语,好一会儿才哼哼两声道:“《西游记》可是,没想到最重视规矩的福晋,还有出格看的时候”

    这一回,被噎得无话的是永佳……

    逝者已矣。

    不管多么沉重的伤痛,随着时间的流逝,都会一点点变淡。

    静惠的灵柩是九月二十三抵京,在五塔寺停灵三十五日,十月二十八出殡。

    白事实在太熬人,待静惠的灵柩入土,曹yong与初瑜都隐隐地松了一口气。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已经到极限,若是再继续下去,怕是就要有熬不住的。

    因是出殡大礼,送静惠最后一程,除了宫里的五儿之外,曹家几个出嫁的姑奶奶都来送最后一程。

    这使得前来随祭的人家真正认识到曹家出嫁的姑势力。

    早先见曹yong身体病弱、曹颂遇到官司的关口想要落井下石的人,现下也暗自庆幸。

    即便曹家男人都不成事,就凭两个姑奶奶为亲王府主母,也能照拂娘家十年八载。

    要知道,旗人重姻亲,岳家、亲家、连襟都是贵亲。不免有人心动,打听曹家未出阁的姑娘。

    待晓得老一辈的姊妹,只有五个,第五个已经入宫为皇子庶福晋,众人只能叹息一声。

    小一辈的女孩,长房嫡长女已经定给大学士府,二房两个女儿因母丧要错了明年选秀之期。

    不管前面曹颂问罪的闲话穿的多么邪乎,只看曹颂以一等shi卫的身份发送妻子,所有人心里就晓得,曹家圣眷依在。

    前来吊祭的命fu,有人打听了弄潮姊妹的年岁,晓得弄玉即便延了明年,也要参加四年后的选秀,便将目光都放在弄潮鼻上。

    “五不娶”里有“丧fu长女不娶”这一条,可弄潮今年已经十四,明年就及笄,教养又都是看得见的“无教戒”这条实在对不上。

    虽说没有孝中说亲的道理,可还是有几家给了弄潮很重的见面礼,话中也出些口风。

    李卫提亲之事,曹yong虽已经决定回绝,可到底不好绕过曹颂,还是对曹颂提了。

    曹颂只冷哼一声道:“不过是一句好话而已,若是真有那个心,为何不是长子,弄潮还做不得李家长媳不成?李星垣年岁又不大,等三年又何妨?”

    曹yong见他话中并不分明,皱眉道:“若是李星垣,二弟就要点头?”

    曹颂忙摇头道:“大哥,我就那么一说,谁稀罕李家不成李家内院多婢妾,谁晓得小的会不会有样学样?”

    曹yong心里虽是埋怨李卫,可却不愿堂弟存了心结,道:“李卫同我们本不是一路人,是我的不是,怂恿你亲近他往后,还是避而远之的好………”

    曹颂神sè怔怔,过了好半晌,才哑着嗓子道:“晓得了”

    从九月末到十月末,曹家上下都忙着白事,朝廷这边的大事,就是喀尔喀诸王的“九白之贡”。

    这次的“九白之贡”与往年不同,来的不是使臣,而是几位年轻的王子。

    虽说皇上重新划…分喀尔喀势力的打算还没有实施,可车臣汗部与土谢图部都有心亲近朝廷。

    或许,从心里他们更乐意与朝廷保持不远不近的关系,可扎萨克图部汗王世子驻京,并且指婚公主,这不得不引起他们的重视。

    喀尔喀三部,本是鼎足而立。

    其中一部,若是得朝廷支持过重,对其他两部并不是好事。

    车臣汗与土谢图汗,不约而同地动了遣本部王子上京求婚的念头。

    几个适龄未婚的éng古王子,就随着使臣进京献贡,并且带来两部汗王的求亲折子。

    雍正本就打算主意,要打破喀尔喀三部鼎足局面,扩大朝廷影响力,不过是怕引起sāo动,本小心行事,以待良机。

    尤其是,两部汗王担心分量不够,这次遣进京的,都是本部亲王郡王的嫡长子,有继承权的,想着即便不能赶上扎萨克图汗世子的分量,也要相差不远,才能有资格匹配皇上的另一个女儿。

    他们不晓得,就因皇上前些日子娄遇丧子之痛,想到十三阿哥这个兄弟,早已在心里做了决定,尽量将四公主留在京中。

    可皇家三个养女,前两个都抚éng古,没有道理最亲近的兄弟家的女儿,就要指到京城。

    那样的话,还不知宗室会有什么闲话出来。

    原本雍正是没想着喀尔喀那边的,只想着实在不行,就在科尔沁诸王子弟中选个不承爵的子弟,那样的话,没有守土之责,就可以留在京中,只是到底难掩si心,显得有些难看就是。

    喀尔喀两汗王遣来的子弟,可都是有继承权的,将来不是继承亲王位,就是郡王位,即便不是汗世子,身份也相差不多。

    有一个恒生,为什么不能有第二个?

    心中思量一番后,雍正还是决定将重点放在土谢图汗部的子弟上。

    既是要在土谢图汗部给凌策划人口出来,那为了防止土谢图汗异动,还是在内部给予牵制最为妥当。

    有了这个打算后,雍正便将招待喀尔喀来使的事情交给弘历,并且命怡亲王府的大阿哥、四阿哥协理此事……

    前几天写过了,昨天没头绪,憋得不行,今天二合一。

    对对手指,月票双倍啊,小九小声求月票。。。!。

    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马蚤动

    十月三十,是万寿节,也是李氏的寿辰。

    不用说,往年这个时候,即便曹家不大肆操办,也要亲友热闹一番。

    今年却是因在服中,委实热闹不起来,连宴饮也免了。

    静惠既已出殡,丧事就告一段落,曹家众人又恢复各自生活。

    曹颙关于赈济的折子被留中,随即就是皇上关于赈济方便的旨意,比曹颙的折子更详尽。

    固然堵住了官员贪墨之手,可也指出一条金光大道。

    那就是做出赈济成果后,奖赏太丰厚了。

    看了这样的旨意,谁都晓得,但凡能接了赈济的差事,只要不是傻子,那就是跟仕途鎏金似的。

    毕竟在赈济中捞银子,跟火中取炭似的,稍不小心,就要烧到自家身上;还有些自诩良心未被丧尽的,即便伸手,心里到底也会不安生。

    如今却是不同了,即便在赈济中捞不到银子,可捞资历也是好的。

    如此一来,就没有嘀咕皇上卡的紧,早先那些心里咒骂曹颙短寿的人,这个时候也顾不上曹颙。

    能做到京堂位置,谁没有两把刷子。

    曹颙的折子虽没有明发,可该知道的都知道,皇上的新规,是曹颙这个户部尚书首议。

    对于这个结果,曹颙其实是有些意外的。

    他虽不是皇上,可将心比心,多少也能揣摩出九五之尊的心态。那就是不怕臣子争斗,只怕臣子不斗。

    将曹颙的折子明发,给曹颙树几个敌人,这才像是帝王手段。

    如今这样,似乎有保全曹颙之意……

    曹颙想了一圈,无果,只能归纳在自己沾了曹颂的光,皇上一时心软。

    毕竟在世人眼中,曹颂这回的跟头跌得惨了些。

    对于八旗勋贵来说,官场起伏不算什么,可丧妻失子就是大事了。

    即便曹颂续娶,填房就是填房,哪里能比得过发妻嫡子?

    关于江南赈济之事,曹颙即划好了大框,就不准备再多插手。

    他是户部尚书,主管赈济虽是名正言顺,可现下众朝臣都削尖了脑袋想要参合一把,他还是作壁上观最好,否则的话,谁晓得暗中得罪哪个。

    没错,朝廷现下已经开始了,从京堂到司官,无不想要在赈济中参合一把。

    万寿节前,朝廷褒奖了一批在南北防洪中表现出众的官员。

    有一个因死于防洪的官员,甚至还破例得了谥号,子弟也恩萌入监。

    这动静可就大了。

    毕竟按照朝廷法制,一品官员死后,报给皇上,由皇上决定是否给谥号;一品以下官员,除非特旨,否则是无谥的。

    死后哀荣的且不说,就是那些活着的官员,即便没有立时升官,名字也到了御前,这是多大的机遇。

    有些事情,却不是曹颙想要躲就躲的开的,这一阵子借着静惠出殡,已经有不少人备了吊礼,往曹颙身边凑活。

    接着,因李氏寿辰的缘故,曹家即便没有办寿宴,可受到的贺礼却比每年都要多三成。

    户部司官,即便是品级低,单独攀不上曹颙的,也凑着份子,预备了重礼。

    曹颙哭笑不得,对着四面八方、旁敲侧击的各sè人等,到底没松口。

    皇上既然用重赏的法子,将赈济的差事变成了肥缺,哪里会让臣子来卖人情?

    这些人真是想要升官想疯了,竟看不到这点。

    他们越是疯癫,曹颙就越是清醒,在政务处理上也越发从容……

    对得起皇上,对得起百姓,对得起自己这三条都要顾到……真要是不能面面俱到,那就要先对得起皇上,次对得起自己,百姓只能延后了……

    对得起皇上,才能保全身家xg命;对得起自己,心里才能舒坦;顾念天下苍生之类的话,并不是空话,可前提是自己得好好的……

    现下,曹颙想的首要问题,是左成的安置。

    自范时铎被押解回京,便有左都御史史贻直署两江总督,因江苏巡抚随范时铎一道被罢官,所以江苏巡抚之位便有刚升任湖南按察使没多久的尹继善署理。

    尹继善都调离湖广,左成自是跟着去了江南。

    江南官场因两督之争,被牵连的官员从巡抚到县令,一下子空出十多个缺。

    都说江南是官员埋骨之地,可为何大家还挤破脑袋去江南,除了江南富庶外,还因为江南容易出成绩。

    穷山恶水之地,即便绞尽脑汁,能弄出什么花来?

    江南却是不同,钱粮、商贸、士子……

    可左成与资历在哪里摆着,即便江南的缺再多,能够得着的也只有七品知县与从六品州同两种选择。

    像尹继善那样,数月之内从正五品升到从二品,是想也不要想。

    同样是年轻,尹继善三十多岁官至巡抚是年轻有为;左成十七岁,就是做知县,都显得有些勉强。

    毕竟在世人眼中,三十多岁是壮年,十七岁即便成家立业,也是半大孩子。

    七品知县听着官职不大,可毕竟是正印官,关系一县百姓生计。

    即便朝廷历年下去的知县,有年轻就中进士得以授官的,可那也经过吏部几个月的“集训”才能外放地方。

    左成才十七岁,又不是进士出身,若是有个不妥当,就要影响以后仕途。

    州同只是辅官,需要料理的也是辖内钱粮、民政等事务,更好经营些。

    至于让左成跟着尹继善,背靠大树好乘凉之类的打算,曹颙早就熄了。

    有了一回教训,还不开眼的想要来第二次,那不是傻缺是什么?

    左成本就是七品笔帖式,又在万寿节前的褒奖名单之内,因此曹颙没费什么力气,就给左成补了两江从六品州同的实缺。

    若是左成只在尹继善跟前做文书幕僚之类的工作,有张义跟在他身边,忙他打理官面上人情往来就够了。

    现下既然正式补缺,那张义这个大管事就不够看。

    曹颙便拜托蒋坚,在京里聘了两个擅长钱粮、民政的师爷,使人送往江南。

    至于左成家眷朱氏,曹颙与初瑜的意思,都觉得少年夫妻之间宜小别、不宜久别,希望朱氏早些去江南小两口团聚。

    想的很好,可现下孩子才四个月,天气又冷,哪里敢折腾?只能等着明年二月,天气暖和后,才能成行……

    不怪曹颙越发淡定从容,因为曹颂的处分终于下来。

    别说是曹颂,就是在两江差点引发民乱的范时铎,也都好好的,压根没有之前众人猜测的那些“疾风暴雨”。

    虽说经部议下来,范时铎因延误防洪差事,使得汛期危急,视民命如草芥,当入狱论斩;可皇上顾念他是勋臣之后,有心保全,特赦之,授镶蓝旗汉军副都统。

    大的都放了,其他被押解至京的官员,就也多是罢官降级了事。

    就雍正那爱僧分明的xg子,竟然闹了这一出“高高抬起,低低落下”的把戏,真是惊掉了一地的眼珠子。

    就连十六阿哥,si下里都忍不住同曹颙嘀咕:“莫非皇上真改吃素了?原以为除了你家小二,其他的都要掉一层皮,没想到却是这般处置。还是范时铎乖觉,偷偷地献了家产?”

    反正,他是不信皇上真的宽恕范时铎,总觉得这其中有内情。

    曹颙的心里,也不相信雍正真的顾念什么“勋臣之后”。

    说起来,官员的荣辱兴衰,都是皇上一念之间。即便现下落在众人眼中,是皇上法外开恩,待范时铎网开一面,可谁能保准他明儿不会翻旧账?赏罚加倍。

    只是皇上行事,却有些不同。

    不说旁的,就说那赈济条陈上的奖赏条例,总算的制定的太宽泛,总觉得惩戒的没有减轻,可赏的有些重了。

    就此事,曹颙才专门与蒋坚议过。

    最后两人得出的结论是,皇上现下大权在握,地方与朝廷无一不稳,所以行事也从“苛严”转为“温抚”。

    从雍正登基到现在,六年了,就没有一年太平过。

    各种折腾,各种新政。

    百官不能说都成惊弓之鸟,也都是跟缩脑袋的鹌鹑似的,要多乖巧也多乖巧。

    即便偶尔党同伐异的举动,也都在小范围内,无人敢触犯皇权。

    如今改革推广了,贪官污吏少了,户部有银钱了,皇上御下的策略变温和了,也说的过去的……

    着急的只有十三阿哥。

    外人看着,只是皇上御下宽松了;十三阿哥常伴御前,最是能发现皇上不仅仅是御下宽松,而且待自己也宽松了。

    政务这里皇上虽依旧都抓在手中,可是不再事必躬亲,而是分配到十三阿哥与几个大学士名下。

    皇上安置的时候,不再是子时……

    而且御前也开始进绿头牌,一连半月,皇上都点了牌子……

    并非是念起旧情,点妃嫔shi驾,而多是年轻的答应、常在。

    皇上并不是好sè的xg子,现下这是做什么?

    是因失子之丧,想再要个小阿哥?

    皇上已经知天命之年,身子骨怎么受得了?

    十三阿哥急的满嘴是泡,可到底晓得分寸,即便兄弟两个关系再好,君臣毕竟是君臣。

    做兄弟的,担心兄长身体,可以劝解兄长在女sè方面克制一二;可做臣子的,没有多嘴皇上宠爱后宫的道理。

    可这样眼睁睁地看着,皇上受不住怎么办……

    还好,他担心的情况并没有出现。

    雍正并没有伤身,反而有些“采y补阳”的意思,看着脸sè儿好了不少。

    身上似乎生机焕发,看起来年轻了好几岁。

    自古以来,后宫连着前朝,皇上开始点绿头牌之事,没过多久,该知道的也都知道了。

    不知是不是皇上“不好女sè”的形象在大家心里过于深刻,没有人觉得皇上是一时有了sè心,开始享受后宫;都觉得这其中有内情。

    这内情是什么?

    大家“顺藤o瓜”,查到皇上的变化是在福惠阿哥薨后,都觉得找到“真相”。

    皇上虽夭折了福惠阿哥,可还有四阿哥、五阿哥两个儿子,为何还临幸后宫求子?

    这说明什么?说明四阿哥、五阿哥不合皇上的心思。

    五阿哥还罢,因生xg顽劣,就没见皇上怎么待见他;四阿哥……虽无储君之名,可是却被当成储君……

    这个,有变动?

    自打雍正元年,皇上宣布建立“秘密立储”制度,并且将一份诏书送到“正大光明”后封存,关于储君的猜测就从没平息过。

    大家猜测,人选就在四阿哥与福惠阿哥之间。

    早先因年贵妃得宠,年羹尧权重,不是没有人猜过诏书上的名字是福惠。

    毕竟满洲习俗“子以母贵”,至于是满人血统,还是汉人血统,反而有些扯淡。毕竟从顺治帝开始,皇室的血统就不纯。

    不管八旗勋贵怎么看,反正不少汉官是这样看的。

    即便年家落败,年贵妃薨了,福惠阿哥为储的猜测还是没有断过。

    直到四阿哥指婚富察氏,那些想要做墙头草的才算死了心。

    四阿哥同福惠阿哥相比,本就在年纪上占优势,又得了有力妻族;若是皇上还要扶福惠阿哥为储,那又是一场动dàng。

    皇上并不糊涂,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

    那自然是心中默认四阿哥为储,才会给他指了这样有力的妻族,以弥补他母族单薄的不足……

    既是群臣认定皇上因福惠阿哥之炀再求子,那就推翻了先前四阿哥为储的猜测。

    经过一番脑补,皇上以四阿哥为幌子、实际属意福惠阿哥的“真相”,就被许多人发现。

    有了定论,过程就好说明了。

    铲除年羹尧,是预防外戚尾大不掉;赦免年家子孙,重新启用年希尧,是为了给福惠阿哥留人使唤……选富察氏为四阿哥妻族,谁就能保证是恩典,不是想要借由子彻底发作富察家,报复富察家早圣祖朝时的首尾两端?

    四阿哥已经当差两、三年,多少有些耳目心腹,听得这些闲话,真是呕的半死。

    开始还觉得这些话荒谬,一次两次听得多了,他心里也开始没底。

    只是他素来有心机,晓得皇家最忌讳的是什么。

    若真的鲁莽,父子失和,那只会便宜旁人?

    这些闲话一出来,他就对五阿哥多了提防,生怕是五阿哥背后推bo助澜,想要引得他们父子失和,以坐收渔利。

    待小心观察一番,他才发现,还真的不干弘昼之事。

    是早年同富察家争夺皇子嫡福晋位置的几个勋贵,因家族有适龄女儿明年选秀,始终关注着宫里动静。

    原本他们想要是奔着西二所侧福晋的位置,现下因皇上的变化,开始眼界高了,奔着皇子母妃的位置来了……!。

    第一千三百九十章父子合议

    待看明白八旗勋贵用心,弘历心中憋闷的不行。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皇已过知天命之年,即便明年秀女入宫,顺利生下小阿哥,难道就能染指储位不成?

    幼主登基,主弱臣强,本就是皇家忌讳。

    不过,心里虽觉得自己必是储位人选,可他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安心。

    他不敢去犯忌讳拉拢朝臣,可对于自己的侍卫、昔日伴读、妻族等可以名正言顺亲近的势力,就不再吝啬热情。

    结果,他发现,自己同曹家的渊源不亚于富察家。

    福彭、恒生做过他的伴读,天佑现下是他的侍卫,曹佳氏是他的庶福晋,平亲王、裕亲王成了他的连襟。

    恒生因守孝的缘故,除了参加曹家丧事与招待喀尔喀来使时露过两面,其他时候闭门守孝。

    说来也是好笑,蒙古人是不讲究这个的,只是恒生这个汗王世子人在京城,就要“入乡随俗”。

    喀尔喀虽服员辽阔,可几个汗王之间依旧彼此提防。

    车臣汗与土谢图汗遣子侄进京求亲,自是瞒不过扎萨克图汗。

    虽说他也晓得,天可汗既将公主不可能再指个公主到扎萨克图部,可也安排了几个年轻王子、台吉进京,不过是表明亲善朝廷的立场。

    即便生在贵族之家,可蒙古人到底憨直,在那几个台吉眼中,恒生既是汗王世子,就是为了的扎萨克图之主,是他们的部落之长,他们自是真心同恒生亲近。

    如此以来,进京以后,他们就经常造访郡王府。

    恒生本是豪爽性情,加骑射、摔跤功夫都出众,很快就得到众人宾服。

    弘历奉命招待喀尔喀诸王子、台吉,虽说将观察的重点放在车臣汗部几个王子身,可也不好怠慢扎萨克图部,就陪着来过两次郡王府。

    看到扎萨克图部诸王子、台吉对恒生如众星捧月似的,弘历才晓得恒生的分量比想象的还要重。

    他对恒生,便多了几分亲近。

    因恒生守制的缘故,两人已经数月未见,就找了肃静地方闲话。

    “说起来,还真是不敢巧,若不是赶汗王妃薨,现下三公主就要下降……到了那时,你就要换称呼,叫我一声四哥……”弘历道。

    恒生憨笑道:“四爷是君,蒙克是臣,到底君臣有别……”

    弘历翻着白眼道:“现在晓得君臣有别了……当年你刚进宫为伴读时,我让你叫我舅舅,你还老实叫过一阵子,后来才改的口……”

    恒生有些不知如何接话,只是笑。

    弘历哼了两声道:“说起来,还真是便宜了你……原本从福瑞郡主那论,你要叫我声舅舅;从曹佳氏那边说起,你得称我姑父……等到三公主下降,你倒是长了一辈……”

    到底在宫里历练多年,即便恒生再憨实,也察觉出弘历的有心示好,便附和着说道:“不管怎么论,四爷都是尊长就是……五姑姑生母早逝,曹家二老太爷没的又早,小时候曾由我们太太抚养……虽名为姑嫂,实际同母女无异,太太疼爱五姑母的心,并不比疼大妹妹少几分……”

    虽说弘历早就听过曹颙夫妇爱女如命之类的话,可也没有怀疑恒生这番话的可信度。

    一是恒生性子实在,不像是能扯谎的;二是五儿虽只带了几抬嫁进阿哥所,可都是好东西。

    五儿的性子,温顺娇憨,天真少心机,怎么看都是娇养出来的。

    原还担心五儿是庶出,曹家未必将五儿当回事,听了恒生这话,弘历如同三伏天吃冰西瓜似的舒坦。

    是啊,五儿虽是二房庶出,可小时候却养在福瑞郡主身边,自是同长房亲近。

    五儿能得皇后与母妃喜爱,也就说的过去,谁不喜欢温顺无害的小姑娘?

    想着五儿含泪时的双眸与娇笑时的梨涡,弘历只觉得心中一荡……明明与自己同龄,在自己的妻妾中不算年岁小的,可因长在曹家的缘故,依旧保持了天真烂漫……

    自己早时嫌她青涩稚嫩,不怎么心,没想到她长得越来越好……

    偏生又赶曹家白事,换做其他女子,就全凭心意,哪里管的规矩不规矩的;可五儿娇憨可爱,自己全心疼爱还来不及,哪里舍得逼她,让她为人诟病……

    弘历只当自己与恒生关系亲密,如今只不过再看在五儿的面,好一点点而已。

    恒生却是觉得不对,送走了弘历与扎萨克图部诸人后,便让人将众人带来的奶豆腐、牛肉干、毡子等收拾出一份,自己敢在晚饭之前,去了曹府。

    刚好曹颙落衙回来,天佑也从宫里换班回来,恒生便同天佑一道,在九如院用了晚饭。

    饭后,父子几个也没有去房,就在房坐了。初瑜给他们父子几个预备了茶水,自己去福源堂看望陪着婆母去了。

    天佑今儿下午并没有随着?br/>免费小说下载shubao2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