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重生经济师

第三十五章:诗会 6

    名骅先生脸上有一些不好看,语气也是略微重了一些:“不得妄言,程小友乃是当朝礼部侍郎程远大人的胞弟,与你的老师说起来,还有同朝之谊。更何况程氏在江南也是良善人家,造福桑梓,何来贱业之说。”

    萧逸当下也是一愣,没想到程轩还有这等来头,看来从身份上已经是讨不到什么好了。于是就用一种故作轻松的语气说道:“如此说来,倒是在下孟浪了。不过刚才听得程公子高论,似乎对我等读书人有一些偏见啊。”

    轻飘飘的一句话,有意无意之间就把程轩推到了在场所有学子的对立面,这个萧逸的心思不可谓不歹毒。

    程轩听了,心里也有一些火气,于是就哼了一声,说道:“不错,读过几本圣贤书,做的几首诗,不见得就能做一个好官。”

    说完这句话,程轩就有些后悔了,差一点就落到你小子的圈套里去了,马上又补充道:“不过,在下倒不是说读书无用,因为如何处理地方政务,这些都不是能从书上学到的。在下以为,实践方能出真知。”

    萧逸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说道:“圣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程公子可是看不起古之圣人。”

    拿眼睛瞥了萧逸一眼,程轩说道:“譬如这扬州的父母官,如果由萧公子来做,萧公子又该如何参照圣人典籍,治理地方。”

    程轩故意把圣人典籍几个字咬得很重,显得极为讽刺。说完,还对着陈刺史行了一礼,表明自己不是有心要僭越的。

    不过陈刺史也不甚在意,朝着程轩摆了摆手,然后颇有意味的看着萧逸,看他如何作答。

    萧逸稍稍一思索,便说道:“若是在下为这扬州父母官,一定事必躬亲,劝课农桑,彻查吏治,选贤任能,广播圣人教化。必使得百姓仓廪足,知荣辱,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

    程轩听了这教科书一般的回答,不禁哑然失笑,又问道:“萧公子真是好志向,只是不知这劝课农桑,要如何施行,又该如何彻查吏治,播撒教化。还有,要让老弱病残皆有所养,这花销,不知萧公子又要如何筹得?更何况,在在下看来,就是劝课农桑之举,在扬州也不一定全对。”

    这些具体的问题哪里是萧逸这等埋头故纸堆的人想过的,一时之间,嗫嚅了半天,也说不出话来。

    旁边的王鸿一看到萧逸吃瘪,大感解气,也阴阳怪气的说道:“萧公子师从名师,天纵奇才,区区小事而已,何必伤神。”

    眼见萧逸落了下风,北方的一个学子站出来争辩道:“士农工商,农为天下之本,劝课农桑为何有错,按照程公子的说法,粮食多难道还有不妥么。”

    “我想这一点,陈大人应该是有所察觉的。”程轩冷笑了一下说道:“在下将这种现象称为谷贱伤农。”

    陈刺史听了,也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说道:“其实本官也有这种感觉,越是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反而变少了。”

    “陈大人果然是明察秋毫。”程轩不轻不重地拍了一记马屁,接着说道:“确实,江南粮食高产,早就不是单纯的满足食用了,大部分都是作贩卖之用。而粮食是一种很特殊的商品,它缺少弹性。也就是说,粮食价格的变化,很难很直观和敏感的反映在对粮食的需求上。”

    “故而,在粮食大幅度增产后,苏杭的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争相降价。所以,在世人看来,丰收年份,粮价总是大幅下降。一旦粮食的降价幅度多于粮食的增产幅度,那么,就会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是减收的情况。”

    名骅先生叹了一口气,说道:“古人所说,过犹不及,正是此理。”

    说完,眼见气氛有些沉闷,名骅先生也是打了个圆场,笑着道:“哈哈,这是江南诗会,怎么越说越远了。”

    萧逸也是突然间醒悟过来,对呀,这是江南诗会,比的是诗赋,商贾之道不过是奇技淫巧,只要我等一下拔得头筹,看你等脸上还有什么光彩。想到此节,萧逸也是冷笑起来,看着程轩的眼睛也闪过一丝阴鸷。

    萧逸当下也是一拱手,说道:“还请名骅先生出题。”

    名骅先生捻了捻胡须,片刻之后,缓缓说道:“今日众人在太白楼,畅饮美酒,饮酒赋诗。就作一篇诗赋来怀古诗仙,追忆太白遗风吧。”

    凭吊怀古,这本该是文人骚客的强项,但是名骅这个题目一出,众人反倒是倒吸了一口冷气。

    唐朝,作为诗歌发展的顶峰时期,鼎盛繁华自不必说,名人佳作有如繁星一般,闪耀文坛。而诗仙李白,无疑是最闪亮的那一颗,让无数文人推崇备至,对后世也是影响甚深。但是却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后世文人写诗怀古,学杜甫,学白居易,学李商隐的比比皆是,但是敢于学李白的,几乎没有。这个几乎当然不是没有,而是几乎都学的太差,很难留下姓名。

    以至于后世文人讽刺说,学李太白学的不好,就成了“黄狗一飞飞上天,白狗一去三千年。”飞上天,三千年,都是李太白诗歌中的经典用辞,但却不是李太白的洒脱和飘逸,更加不是李太白本身,写的再多,也不过就是留下纷纷俗态,徒增笑柄罢了。

    众人各怀心思,都是寻座位坐了下来。萧逸铺开纸笔,眉头皱成一团,手里捏着笔,却迟迟不敢落下。抬头看了一眼众人,也都是一副皱眉苦思的样子。

    毕竟,李太白诗仙的称号,分量实在是太重了,就像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哪怕只是在心里面稍稍想一想,就足以令人望而生畏。而且又是在这样的一个场合,要是写的不好,在名骅先生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那就糟糕了。

    唯有程轩,一副悠然自得,好整以暇的样子。

    反正自己又不用写,就让他们愁去吧。向陈大人劝一劝酒,再和名骅先生说笑几句,甚至于,程轩还有心情去看看楼下学子们的喧闹。

    (战场文学)

    </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