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白鹿记

第八十一章 内乱初起

    “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李放态度坚决。

    “但军权……实际掌握在李纪渊手上,除了虎贲军,其余三支部队和镇庭关部队,统帅都是龙庭系出来的人,刘世杰在京都根基甚浅,加之又是出身虎贲,更加难以信任,一旦杀了马仁才,崔浩岂能善罢甘休?不说马仁才,就是崔浩本人不也是……欺男霸女之辈?军人脑袋都别在腰上,指不定哪天弄丢了,所以大碗吃肉、大碗喝酒,嫖娼玩女人,过得快活一时是一时,都这样。”严绪清缓缓说着,回忆着自己的军旅生涯。

    见李放垂着头不作声,他从怀中抽出一张纸递了过去,李放扫了几眼,不明所以。他轻声说道:“一大早,这样的纸片就撒了满大街!”

    纸片上记载着马仁才昨夜的事迹。

    “是柳如龙搞的事吧?”

    严绪清摇摇头,“这种手段他还没有,这事不是仓阳国的奸细做的,就是……武祠做的。”

    李放立时明白了京都之险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一下子觉得四周都是居心叵测的敌人。他没有很幼稚的问严大帅“那该怎么办?”而是静静看着这位须发雪白的老人。

    过了良久,他说道:“朕令人收集一堆纸片,分别送给崔浩和马仁才。”

    严绪清心中一阵欣慰,看着少年王上一天一天迅速成长,他感到自己不再是一个人作战了。

    马仁才是粗人,崔浩不是,见到这些东西,他一定会安排人手追查,虽然到京都上任只有几个月,但顺年公的眼线遍布全城,如果这样都查不出来,那只能说他太无能了。

    只是万万没想到,当日下午崔浩就抓了重伤在榻的袁泽主仆二人,并派兵围了柳如龙的府邸。得知这消息,李放和严绪清都是哭笑不得。

    不仅仅李放勃然大怒,严绪清也忍不住笑骂了一句“蠢材”。在京都内随意动兵可是极为忌讳的事情,往大了说是造反的罪名,并且仅仅因为柳如龙到宫里参了一本,就认定他是谋划这些纸片的主谋,这崔浩无论智力还是行事都出人意料、拙劣不堪啊,这么一弄,除了百姓担忧,王上和严大帅也是忧心忡忡,京都交给这些人防卫,如何能够放心?

    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生,不等尚玄心来打……京都就乱了。没有得到王上的许可就敢率兵围了大臣的府邸,眼里还有王法……王上吗?看来欧国云犯上作乱后,自己的威望已是落入尘埃,李放咬着牙,盯着严绪清。

    严绪清沉默良久,他知道李放的意思,那就是要将崔浩一帮人打落尘埃。但要擒下这位刚封十多日的“护国大元帅”,只怕会引起兵变,如果不是形势危急,这样做也未尝不可,但眼下这种局面,极容易被隐藏在黑暗中的敌人利用。

    他们能境中,竟忽然生出自己如蝼蚁面对天威之感,没有反抗,只有恐惧和无力。

    在他马前,两个浑身是血、被反绑的人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严绪清轻轻纵马过去,再次叹了口气。

    这不仅仅是过分,这简直是……目无王法、草菅人命,严绪清摇摇头,说道:“崔大帅,你想干什么?”

    堂堂顺年公长官、护卫京都的护国大元帅崔浩,此时额头布满青筋,正调整内息与身外的空涩抗衡,见面前仙风道骨的老大人问话,也不愿意失了威风,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回道:“严大人,王上令本帅查处谣言的出处,现查明与柳如龙大人有关……”顿了一下,胸口竟如同被压了千斤一般再也说不下去。

    严绪清也并不好受,身受重伤后功力大损,今日施展空涩之术又令他伤上加伤,但迫于形势又不得不为之,只有对自命不凡的崔浩施以强大的威慑,自己才能代表王上李放牢牢压住他,控制他。

    否则,这些骄傲、铁血、冲动、孔武有力的年轻人岂不把自己当做一个行将就木的老朽?

    武者,在没有遇到真正的强者前,都会认为自己最强,军人虽然有了军纪的约束,骨子里面还是武者本性,崔浩也不例外。他早听说过严绪清在欧国云叛逆当夜,凭一己之力纵横捭阖拯救危局,那时他没有认为严绪清很强,而是认为欧国云太弱,甚至于耻笑那位如何得来“战神”的名头。

    今日仅仅接触一下,还没有发生冲突,他却感觉到自己如此的渺小,宗师那样的……强大。

    此刻,一直面如黑铁、静如磐石的顺年公长官、护国大元帅终于放下了身段,双手勉强抱拳,准备行晚辈之礼,一瞬间,身周的难受涩感忽然消失,他长出了一口气。

    再看面前的老者时,他一张黑脸上透出发自内心的尊敬,缓缓下马,在王朝的武学宗师面前,武者、军人或者习武的军人,都没有骑在马上见礼的资格,所以簇拥在崔浩身周的十名侍卫跟随自己的主将一同下了马,向仍坐在马上的严绪清行礼。

    严绪清摆摆手,看了一眼地上不知死活的两人,说道:“崔大帅,请令你的人退到街外。将这两人送往医铺救治。”崔浩对着侍卫长一摆手中马鞭,四名侍卫抬起地上的袁泽主仆二人,数百人沉默着往顺治街外退去,只留下他与严绪清二人。

    严绪清点点头,抬头对着柳府轻声说道:“柳大人,顺年公人马已退,请开门。”不多时,一名老仆打开府门,迎进两位大人。

    柳如龙已经站在前厅客堂前,对着严绪清施了一礼,正眼都没有瞧崔浩。严绪清呵呵一乐,这位大学士也算是爱恨分明之人,没有染上朝堂之下官员间的虚伪。

    三人入了座,严绪清沉着脸喝口热茶,看向崔浩:“崔大帅,王上交给你那些纸片,一面是令你严束部下谨守军纪,另一面是利用顺年公的人手找出背后的主谋,老夫实在不明白,你不绑马仁才,却绑了苦主,你不找背后的主谋,却找上了柳大人?”

    崔浩看着大宗师一脸失望表情,心内不安。四个月前,他被李纪渊从龙庭军调入京都,王上李放还不知道躲在哪里避难。在李纪渊的授意下,他对欧国云一系、郑则野一系展开大清洗,整个京都乃至王朝全境一片震撼,随后,李纪渊牢牢控制了局面,却迟迟没有请回李放。

    那时,整个王朝的天都是李纪渊的,他觉得,自己就是二号人物,跺一跺脚,京都都要抖上三抖。

    三个月前,仓阳国悍然发动战争,李纪渊请回了李放,但将兵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上,若不是形势所迫,谁又会将已经下台,在自己一众人等扶持下重又上台的李放放在眼里?

    所以,才有了数月来叱咤京都的骄横。

    直到今日,一直隐藏在王宫里的大宗师严绪清忽然现身,他才发现,天……不是自己的,那种捏死自己如捏死一只蚂蚁的痛苦感觉,彻底的击碎了他那颗曾经骄傲的心。

    崔浩毕竟是武人,实力上的巨大差距令他心服口服,但真要他像以往的顺年公长官刘成庸那样使用阴暗手段刺探敌情、拔钉子、造谣、灭谣,做策划阴谋和揭露阴谋的事,的确难为了他。

    最后,崔浩答应严绪清自己会严办马仁才,并安排刘世杰负责寻找散布谣言的主谋。

    一个时辰后,严绪清和崔浩离开了柳大学士府,严绪清往宫里单骑而去,崔浩带着人马回城内临时搭建的军营。

    当天夜里,柳如龙摇头叹气,正在感慨京都的混乱和王朝的危机四伏,一名仆人匆匆忙忙跑进来,说道:“大人,后院起火了。”</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