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国情缘记

第四十六章 一个和尚

    然而今天却有所不同,进城这一路来,我竟已看到有三个人在哈哈大笑,状似疯癫,似乎极是欢喜,还有几个人痛哭流涕,也像是喜极而泣。似乎是什么,给了他们莫大的希望,似乎有什么他们一直期盼的东西终于来到了他们身边。就像终于熬过寒冬,迎来了暖春。

    我转头看看干爹,发现干爹的眉头不经意地又皱了起来,却没有太多的在乎。对于住在城外的他来说,其实城里的人,也已经无关紧要,若不是需要米面油盐,我想干爹应该早就和他们没有了任何交集。所以他仍旧没有放缓脚步,径直走向洛阳城中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董家”。

    第一次去到董家的时候,我直以为这个董家是董卓的家,或者是跟他有什么关系的,所以表现的很是不忿。谁知干爹明白缘由后笑道:“怎么可能呢,董卓奸贼早就被移除了十族,和他稍有点关系的都被杀头了,哪会有一支落在洛阳城里,更别说什么后人了。”我撇撇嘴,心想:他干儿子吕布不是还活得逍遥自在。不过想起吕布似乎是王奇的姐夫,所以也就没有说出口。

    “那是董国舅董承在这里的一处府邸。”干爹淡淡地道:“要论忠君,这国舅可绝对是第一位的,当年设计除去董贼,甚至搬到宦官之时,他可都曾出力不少的。”我不禁又撇撇嘴,一句“没听说过”硬生生憋回了肚子里。望了望身前的高墙阔院,再想想干爹说的“一处府邸”,又不禁回头看看一街之隔的破烂茅屋,心中不知是什么滋味。这便是这世道的忠臣么,他忠于君,可却也不管老百姓的死活。或者,他也管不了……

    不多时我们便行至一处颇为宽阔的街上,那毫无生气的宽阔长街却更显得这城市空寂寥落。这条旧道原本是跟通向紫微宫的直道相连,但现在,已经没有紫微宫了。听说董卓临走时放那一把大火烧了很久很久,不仅烧了宫殿,也烧死了很多人。也不知那些给这座繁华宫殿陪葬的人们是否觉得自己死得其所,而我,是不愿意这样死去的。

    那一片地带几乎成了禁区,根本没有什么人去,总有人说晚上会听见那边传来哭声,我对此不置可否——难道白天哭的人还少了?

    干爹一言不发地走在前头,我则胡思乱想地跟在后面。尽管已经不是第一次进入这座往日繁华的城市,但是我似乎还是很紧张,总觉得有什么在暗处,注视着这一切。而每次看到这座城市现在的样子,我都忍不住想起很多很多。就这样又走了大概半个时辰,我们才终于顿住了脚步。这洛阳城是大,却大得让人心慌,我宁愿一个人晚上呆在荒郊野外,也不愿一个人晚上呆在这里。

    我们眼前,终于出现了董府的大门。两个家丁无所事事地戳在那里,却一副紧张兮兮地神色,似乎终于多起来的来往行人都对他们图谋不轨似的。我心里想:这些人才真的适合住在这座城里。

    干爹上前两步,想那两人一抱拳:“两位小哥,在下这里有一张上好的鹿皮,不知董府可有意收下?”

    左手那人不等干爹说完,便不耐烦道:“不收不收,今天什么都不收了。公子不在家,不知道何时才回来,你们不要挡在这里!”说着竟要上前推搡我们。干爹被他推下台阶来,却还是回头道:“公子不在,管家也不在么?这可是上好的鹿皮,刚剥下来的……”

    右手那人自腰间抽出一根黒木棒,挥挥手道:“不在,今天家里人都不在,你莫在这里纠缠,再不走就小心我手里的棒子了!”

    “你!”我见他这样无礼,实在忍耐不住,便欲上前给他点教训,看他胳膊还没有那棒子粗,就算手里有棍子,我也不怕他。却被干爹拦了下来:“走吧,我们再去别家试试。”我只好忿忿地跟着他离开了,在路上我问干爹,干嘛不让我教训教训他们,干爹说:“教训了又能如何,以后我们还要来的。”我也只好沉默了。

    却没想一连走了几家,都没能将鹿皮换出去。倒是知道了又有好几家的家主管家之类,全都不在家。“干爹,这是怎么回事?以往送柴也没有这么麻烦啊,莫非是这鹿皮太金贵,他们不愿意换?”我不解地问着又一次退下来的干爹。

    “一张鹿皮,在他们眼里不值什么,今天一定有什么事发生,这家也说主人不在。看来我们得去打听打听洛阳城里发生了什么。走,找人打听一下去。”干爹思索片刻,觉得今天似乎有什么不一般的事要发生,不然不会这么多大户人家的家主、管家都不见了。

    “阿弥陀佛。”

    我们正准备转身离去,身后却传来一声诵佛声。我和干爹诧异地回头一看,却见一个和尚立在那里,和尚的年龄也不大,只有二十几岁的样子,很是清瘦。他笑眯眯地看着我们,虽然他的袈裟很显陈旧了,但却就是给人一种舒服端庄的感觉,也许是那笑意的原因吧。

    他见我和干爹回过头来看着他,便冲我们合十道:“两位施主不知今日发生了何事么?”

    我也想冲他合十行礼,却总觉得我做出的动作不伦不类,只好冲他笑笑。

    “小施主很有慧根啊!”他却眼前一亮地冲我道。

    “啊?”我疑惑道,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蹦出这么一句。

    “不妄作,求真实,便是有慧根了。”他颇为赞赏地道。

    “喂,你不是想度化我儿子吧,那可不行,我们,不是,他们秦家还指望着他续香火呢!”干爹在一旁看了这和尚一会儿,似是不满地冲他道。

    “施主哪里话,贫僧只求指人向善,至于是否皈依我佛,那还要看小施主自己的意愿。所谓万般有法,不可强求。”那和尚却还是笑眯眯地。

    </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