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台或吸气式800台。吸气式播种机价格高、易损件多,没有安排生产,今年只安排单体播种机300台。问题是,原材料供应不足,只能够满足40%。企业尚有500多台七七式等几种播种机,不合格,准备报废。
起重机器厂是生产3。5吨手动葫芦的专业厂,文革期间开始生产40火箭弹,今年计划产量25000发。新开发产品2。5立米装载机。企业职工716人,其中50名亦工亦农职工,已经工作7-8年,需要每年重新办理一次审批手续。
酒厂,白酒生产能力2500吨,计划安排1650吨,为能力的66%。主要是原材料不足。造酒原料粮食和枣各占40%,其余为糠。
织布厂生产半线华达呢、半线平纹布、粗白布、床单布。今年计划布产量达到500万米,比去年实际产量提高27%。今年一季度计划99万米。可以完成计划。
20日市计委召开县区汇报会,借光,旁听了县区的情况。
首先由海城县计委李主任汇报。他先讲了农业情况,说,今年计划抓得早,措施可行,党委重视,形势好于往年。粮食总产量要达到10亿斤,单产900斤(过长江800斤),已经落实到生产队。大豆、小麦、水稻、谷子、大麦、小豆、棉花、花生、芝麻、向日葵、油菜、麻、烟草、蔬菜、大蒜、葱等等品种的种植面积、产量,以及养猪、淡水鱼等副业,都一一做了详细汇报。从中可以看出,只抓粮食,忽视其他的发展农业的指导思想已经有了明显转变。他特别谈了农业机械化的情况,系列机械化种植面积已经达到65%,100万亩。问题是农业机械拥有量不够平衡,缺少大中型拖拉机。去冬秋翻地120万亩,占耕地面积78%。水利工程和农田整治,县里都一一做了安排。
工业生产方面,全年计划尚没有下达。计划比上年提高7。7%。一季度计划5110万元,1、2月份完成2742万元,为季度计划的54%,58个企业只有24个完成了1、2月份计划。一季度预计可以完成计划90%。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产能力有,能源和原材料无法保证。电力只能够满足需要的50%,五个陶瓷厂因缺电每天开6个小时,陶瓷二厂停产。新建化肥厂因缺电不能开工。农村用电每天只能给4小时。煤炭每月计划7000吨,(阜新煤)一月份只进1000吨,有指标,没有货。由于缺乏原材料,安排的产品产量比产值少2000万元,原料缺口达28%,与实际生产能力比缺30-40%。基建工程的问题也是缺乏原材料。
市场供应方面,生猪、鸡蛋、家禽可以按计划供应。菜牛和淡水鱼有一定困难。外贸计划没有下达,实际上无法完成计划指标。李主任也讲了完成计划较好的企业的原因。主要是,深入“一批两打”,肃清四帮流毒。建设了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干部敢抓敢管,和工人“三同”。充分发动群众,调动工人积极性,挖潜节约。等等。
下午,郊区、台安县计委、铁东区汇报。郊区和台安重点汇报了农业情况。他们也像海城县计委那样,汇报得很全面,谈问题和困难比较具体。市计委下达的播种计划多数品种他们都没有落实。
郊区首先讲了国家计划的落实情况。区计划会尚没有召开,两个工业局已经分头把工业生产计划指标领了回去。
区委对农业很重视,农业生产计划已经开会讨论了两次。农业生产计划文件已经起草完成,准备下发。区计划粮食产量6800万斤,安排落实8425万斤;亩单产750斤,打算1980年过长江。大豆和花生2。5万亩,可以落实。小麦、谷子、高粱完不成计划,将影响谷草缺五分之二(大牲畜饲料)、高粱秸缺将近一半(菜田用架材)。蔬菜、猪、鱼、蚕、西瓜、香瓜、油菜籽等都可以落实。亩施农家肥800斤,和去年一样。打机井开工5眼,计划打55眼(其中补去年11眼)。农膜计划用量800吨,缺四分之一到一半。
两个工业局生产比较乐观。存在的问题是主要是原材料短缺,如缺煤、焦炭、铁粉等;特别是社办工业国家计划不承认,原材料无从取得。也有销路问题,如水稻插秧机没有人要。
郊区汇报之后,台安县计委汇报。台安粮食和大豆产量,市里下达计划4。83亿斤,只能完成90%;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等都达不到计划要求,大麦、小豆、绿豆等小品种可以落实。
其他,黏高粱(扎笤帚用)、甜菜、药材、商品菜、造林等已经落实。猪、鱼、禽、蛋等基本落实。农家肥去年每亩5000斤,今年可达到6500至7000斤。
水利方面,机井1977年10月新打井404眼,达到1165眼,配套706眼,灌溉15万亩耕地。年末,配套机井达到1500眼。喷灌点达到30处,灌溉面积20万亩。
农机和农业机械化,计划检修拖拉机499台,已完成484台,大修111台,完成107台。未完成的主要是缺零件,如东方红75拖拉机,链轨板缺1260块,还缺油泵、活塞等等。东风28拖拉机缺电机、轴承等8种830套。
召开了农业机械化会议,对农机站等相关部门进行了思想、队伍整顿和培训。改革农机管理体制,实行公社、大队两级管理,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检修、统一结算。1978年秋翻地和耙压耕地85万亩,达到耕地面积的98%,播种、中耕等系列化面积64万亩,达到68%。
种植形式方面,如,畦田小麦与玉米间作、玉米大豆间作、大豆与油菜或小麦倒茬等种植方法和种植面积等也作了详细汇报。
问题,农机站建设缺钢材。胶轮大车缺800套轮胎、缺1000付车辕子。小麦、油菜施底肥缺磷肥100吨。
工业生产情况,全年国家计划5000万元,差500万元完不成计划。主要原因是,有的没有订货合同,缺电、缺钢材、缺木材、缺烧碱等等。
铁东区计委汇报,开门见山。说,形势鼓舞人,但是,困难太多,解决不了。主要是原材料供应问题。由于缺煤,钢锋刃器、橡胶两厂二月份停产;需钢材88个品种3635吨,只供应1070吨,省计划缺41%,市计划缺79%。边角料计划需要212吨,没有着落。化轻48个品种,只分配22个品种,有26个品种有计划不供料,如硫酸供应4%,硝酸5%,纯碱43%,橡胶6%,木材37%;烧碱,芒硝、聚乙烯、酒料、卤水等零供应。再一个问题是产值空头指标,没有产量保证,空头产值达700万元。二季度困难更大。主要问题是由于管理体制变动,干部不太安心,思想混乱。企业管理混乱,损失浪费严重。如,产品积压,盲目采购,有的企业库存超出正常指标1。5倍;有的企业购买劳作服够用7年,且每件贵10元钱;有的小企业一次买3000把笤帚,够用7-8年。也存在扯皮的情况,如,永昌街道生产煤气表,由于辞退了煤气公司的家属两个职工,该厂生产的煤气表煤气公司不验收、不收货;理发推子商业收购2。5元,工厂出厂价2。75元,商业部门拒绝收购;火石生产量太大,商业拒绝收购,企业产品积压,等等。
我用了两天的时间,整理了1、2月工业、财贸、基建、物资、劳动工资各科的报表数字和财政局、人民银行有关数据,根据历年一季度生产进度的规律,以及鞍钢和海城、各工业局的预计数字,测算了全市一季度国民经济发展的各项数字。写了几千字的汇报提纲。准备好了到省里开会的汇报材料。
在24日开始的省统计局综合统计工作会议上,关于一季度生产情况的汇报发言,自我感觉,绝对不比沈阳、旅大等其他各市逊色,从我的发言之后,省局领导和综合处同志的表情上就可以察出。至于汇报综合科的工作以及在局里的地位、作用,因为全局的工作计划都是由我起草,说起来更是如数家珍。但是,我们鞍山综合科各项工作与沈阳、旅大比较起来,还是相差一个等级,有些望尘莫及。所以,沈阳、旅大同志的发言,我都做了认真记录,回局后向我们科科长特为做了详细汇报。
省综合统计工作会议的全部内容,我在上一章已经写得够多了,在此无庸赘述。
4月4日,局里召开全局大会,总结一季度工作,布置二季度工作。重点工作是学习马列著作,哲学;揭批四帮,写大批判文章;远学大庆,近学鞍钢。加强党的领导,实现机关革命化。
统计业务工作:(1)调查研究方面。省下达的调查任务;农业机械化调查;挖潜革新调查。(2)计划检查,上半年国民经济计划检查,专业科6月25日搞完,综合科28日搞完。(3)1977年年鉴5月底完成。(4)历史资料未完成的,物资科二季度完成,财贸科年内完成。(5)进行统计队伍状况摸底,拟定培训工作计划。(6)全市统计竞赛,要健全领导,拟定条件和评比方法。
二季度工作计划落实在我的身上,必须做的是农业机械化调查和上半年计划检查。历史资料整理,统计队伍培训,也必定不能不参与。学习和大批判也不能落后,大批判文章肯定是必须写一、两篇。
4月10日我们在邮电局会议室听“农业机械化电话会议”。会议之后,市委侯书记和革委会副主任讲话,讲了我市农业机械化当前的基本情况和工作安排。
市委侯书记讲:
今年我市农业机械化播种面积177万亩。早春作物机械化播种准备的不够好。客观上今春雨水大。主观上技术人员操作不熟练,油料准备不足。行动好的公社有东四、西柳、韭菜苔、大张;开始行动的有温香、耿庄、望台、牛庄、验军、桑林、千山;较差的有桓洞、腾鳌、宁远、黄沙、西佛。现在的问题是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不高,例如,台安县农机公司库存农机配件320多万元,一些社队硬是说没有配件;一些社队有钱买骡子买马,不修理拖拉机、不买农机具。海城县有11个公社对农业机械化不重视,没有措施。腾鳌公社200多驾驶员,会打垄的只有17人。有些地方强行搞四统一,不讲政策,不看条件,改变所有制,影响购买机器的积极性。
当前要抓好四项工作。(1)以揭批四帮、一批两打为纲,以春播为中心,把机械化播种搞上去。(2)加强党对农业机械化的领导,夺取机器起垄、机器播种的胜利,关键在领导。党委书记要亲自抓,要跟机作业。农机办是农业机械化的常设机构,要起到领导作用。(3)要抓紧农机具检修,农机完好率要达到90%。抓紧机器操作人员技术练兵,做到技术、操作、质量等四过硬。要坚持农机务农的大方向。(4)打好总体战,为完成177万亩机播任务而奋斗。贷款、材料供应、物资调剂都要保证。农机厂要承担起农机检修任务,农机公司要做到昼夜供应农机物资。在政策上,要保护公社买农机的积极性,四统一政策性强,不可以强制推行。要做到合理收费,等价互利,不能平调。
革委会盛平副主任讲:
农业机械化关键是领导。东四公社班子认识高,决心大,抓得实,行动快。台安县抓得不紧,失去农时,春小麦和油菜籽的机播已经落空;台安县的领导必须抓紧大田机播,完成64万亩还有可能实现。保证机器春播的关键是保证农机完好率以及农机质量。农机完好率现在多数为80%,好的90%,差的70%。鞍山自己生产的小拖质量不好,这一批生产90台,只有40台合格出厂。小拖厂一定要把好质量关,不合格的不准出厂,零配件要保证供应,保证质量。采购员要注意质量,不好的不要,坏的要退换。小拖厂要保修到底。这是一个路线问题,必须提高认识。也是思想作风问题。原材料由物资局解决,农机具农机公司解决,要提高认识,抓紧落实。
省、市党委和革委会都十分重视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五届人大提出的总任务中的具体任务,实现农业机械化,是伟大的革命,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有深远意义。农业机械化调查也是省统计局布置的调查任务,是局里上半年统计业务工作的重点。
从春耕开始的农业机械化调查,由局一把手魏局长亲自带领,有谭局长、农业科长李燕翔、农机局的一个同志、我和农业科的另一个同志,还有司机小王。由于调查开始时就确定调查报告由我完成,不言而喻,我自然成为调查中的核心人物,问得多、记得多、看得仔细。
七十年代初,革委会所属各局都给配备一台小车。分给我们局的是一台吉普车。房产局分到了一台面包车(改造的丰田工具车,安装了座椅)。由于房产局经常下工地,面包车不方便,提出和我局更换,于是我们局就有了一台面包车。有局长下乡,自然大家都跟着借光,面包车基本上载着我们在海城、台安农村跑了一个来月。那个时侯城乡的道路路况不好,除了鞍山市到海城县城有哈大道,是黑色路面,其余统统是沙石土路,越往公社、大队、小队走,路况越是糟糕。特别是去台安,道路凸凹不平,底盘常常被卡在车辙里,车裙板被刮坏;人抬车、人推车的情形屡见不鲜。
到公社去搞农业机械化调查,给我留下记忆深刻的是拖拉机在耕地上作业的场面。在空旷辽阔的耕地上,远远的望去两辆缓缓移动的链轨拖拉机机头上的细烟囱喷吐出一朵朵黑烟,传来有节奏的鼟鼟鼟声音,仿佛它在告诉我们,七十年代末农业机械化新高嘲战役打响了!
当然,一种事物开端,总是有必然的缺陷存在。由于农机不配套,在各个公社几乎都出现了“机头土尾”,“土头机尾”的春播景象。所谓机头土尾是拖拉机拖带的不是起垄机或播种机,而是老祖宗的弯弯犁和“点葫芦(播种用具)”;拖拉机牵引的七、八副犁杖和“点葫芦”之后是一群掩埋种子和踏实覆土的男女社员。不禁让人联想到电影中的战斗场面:冲锋陷阵的坦克车之后,尾随着一群持枪的士兵。所谓土头机尾,读者自然可想而知了。有的公社拖拉机坏了,一时修理不上,社员们只好套上几匹马,牵引着播种机播种。为了不误农时,抢墒播种,机、马、牛齐上阵的景况也是比比皆是。
这次到公社调查农业机械化情况的最大特点,是我们这一行人在地里实地观察的时间多,在办公室听汇报的时间少。
一次,早晨出发到了海城县牛庄公社,下了车,进了公社办公室,屋里只有一个值班的人。他看见我们,说道,“你们是……”
李科长:“我们是市统计局的。下来搞农业机械化情况调查。”
值班人员:“书记、主任和公社所有干部统统都到各个大队、小队作业现场去了,家里只留下我一个人值班。你们要了解情况,直接到地里去就行了,领导干部都在地里。”
李科长:“书记去了哪个大队了?”
值班人员:“说不准。他们早晨从家直接到地里去,我不知道今天他们到底去了哪个大队。”
魏局长:“正好,我们也去地里走一走,看一看,在哪里遇上就在哪里了解了解情况,谈一谈。”
李科长:“我们下一个要去的公社不是中小吗,那咱们就往中小方向走。”
谭局长:“小王,你把车先开到中小去,等着我们。跟中小公社说一下,中午在他们那里吃饭。”
播种季节,上午,万里无云,艳阳高照,春风习习,耕耘过的大田地散发着沃土的芳香。我们一行人听到哪块地里有拖拉机作业的声音,看见哪块地里有拖拉机和社员的身影,就奔向哪里。书记、主任没有找到,倒是从在地里干活的大小队干部和社员们嘴里,了解到一些我们想要知道的情况和问题。正如谭局长所说,社员们给我们谈的情况比书记讲的对我们更有用处。只是我做记录有些费劲。
在地里边走边和社员们攀谈,看见前面有一个较大的村镇,已经是中午12点过后了。李科长对魏局长说,“这个地方怎么不大像中小公社呀。”
谭局长:“管他是不是呢,进去找一个地方吃点饭再说。”
进了街里,李科长一拍大腿,“啊呀!这不是东四公社吗!”
谭局长:“行了,就到东四公社吃一顿午饭吧。”
中小公社在牛庄的南面,东四公社在牛庄的东南面,由于我们对农村不是很熟悉,走的不是大道,大部分时间是在耕地里行走,走错了路,也不奇怪。
东四公社和牛庄一样,干部也是都到春耕第一线去了。恰巧,值班的是公社统计,他到公社食堂给我们安排了午饭。每一个人交了四两粮票两毛钱(当时市里的规定)。饭后,公社统计给我们介绍了东四公社农业机械化的情况。
小王在中小公社接到我们从东四打过去的电话,很快过来了。我们又按计划往回走,去了验军公社。
春播期间,我们就是这样跑遍了两个县和郊区的多个公社。魏局长事情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主抓调查工作的谭局长基本上没怎么缺席;李科长和我做到了风雨不误,阵阵不落。跑农村实地调查结束之后,资料整理,编写报告的差事,自然是全部甩给了我。
报告写完了,交给了谭局长。他看过之后,对我说,“够浪漫的了!(针对文章中我对春播场面的描写。)把你写的那些感叹、赞赏之类的形容词句统统拿掉。还是按老规矩写,不要把统计报告写成新闻报道,报告文学。”
春天、阳光、大地,机器轰鸣,人欢马跃,……亲临其境,确实有些感慨万千。在下乡回来讨论调查情况的时候,每一个人在谈情况、谈问题的时候,都要不自觉地发表一点感想。
李科长:“公社的干部群众的干劲从来没看见像今天这样高涨,农业现代化的口号已经开始变为行动。虽然问题不少,但是前途光明。”
魏局长:“以前常常听说社员下地干活嘻嘻哈哈,吊儿郎当,能糊弄就糊弄,一休息,能把地坐一个坑。这些天下去看,干部和社员的干劲还是蛮高的嘛。”
谭局长:“那要看干什么活。人都是有懒惰性,同时,人也都有责任心。不该糊弄的活,谁也不敢糊弄。”
李科长:“搞农业现代化,机器耕种,社员心里高兴,你让他糊弄,他也不糊弄。”
农机局的同志:“可惜,现在是农业机械不配套,数量不够,质量不高。”
谭局长:“农业机械化要有一个过程,没有到有,少有到多有,不好到好。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步,就不愁第二步。”
农业科的同志:“这个过程就是落后的生产力‘适应’先进的生产关系要求,革生产力的命。”
李科长:“就你小子谬论多!”
(2013年11月20日10:42:16)
实践检验真理大讨论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文章论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指出任何理论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不是一堆僵死不变的教条,它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的内容。这篇文章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为之后到来的改革开放实践给出了极为珍贵的理论准备。
文章的四部分内容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论断,在我的思想中引发了共鸣。积极投入了大辩论的热潮之中。
我翻看了我的一本《1978年政治理论学习笔记》(7月5日建立,以下简称《笔记》),其中有学习《列宁选集》第二卷《卡尔·马克思》第588页马克思的经济学说,记载了文章中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列宁《卡尔·马克思》经济学说部分的结构、内容、价值等摘录。《笔记》里还记录了市委宣传部等理论权威关于经济与政治方面的报告和辅导讲话。
8月2日,市委宣传部闫部长给机关干部讲了有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争论问题。他讲了两点,一是真理和实践问题争论的由来,二是真理与实践争论的焦点和看法。我的《笔记》记录了6页,这里我把关键内容摘录如下:
第一个问题争论的由来。他介绍了从1978年3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评论《标准只有一个》,到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争论的过程。之后,讲到,(1)林、四帮不认为马列主义毛东思想是科学、是来源于实践;说是顶峰、是终极真理,把其绝对化、宗教化。(2)林、四帮关于理论与实践的哲学观点流毒甚深,是对马列主义毛东思想的浩劫,其造成的精神损失不可估量。(3)我们要坚持马列主义毛东思想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是,一定要与实践相结合,要向前发展。个别原理、结论、口号随着历史发展而改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灵魂。(4)马列主义毛东思想按实际情况去修正原理是必然的、必要的。(5)那些自称是懂得真理的人,听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临大敌。
闫部长说,科学是实事求是,不崇拜偶像。每一次历史转折都伴随思想解放,对重大理论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同时接受实践考验。现在同志们心存余悸,怕被扣上反毛东思想、反对文化大革命、否定群众、否定解放军的帽子。市委要求,(1)真理标准的讨论要引起重视,扩大讨论范围;(2)要深入到如何看待马列主义毛东思想的实质问题;(3)要百家争鸣,畅所欲言,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装袋子。
第二个问题,争论的焦点和看法。焦点是,一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一个还是两个?二是如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那么马列主义毛东思想放在何处?
多数人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其正确与否要有实践证实。人类的思维不能自我证明自己。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认识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基本原则,基本观点。马列主义毛东思想是真理,但,它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它是认识,是理论。不要把真理的反作用、即指导作用和检验真理的标准搞混了。不要把真理和真理标准搞混了。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
真理是经过实践检验过了的,为什么还要检验?为什么还要反复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是无止境的。人们的社会实践不是简单的重复,是向前、向更深、向高级发展。没有重复的工作。真理的发展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现在的争论的实质是什么?实质是,怎样才算是真高举、真捍卫的问题;要不要马列主义毛东思想和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我们要讨论的重点是(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林、四帮是怎样颠倒是非的?(3)怎样看待马列主义毛东思想的理论体系?
大家在讨论期间要学习实践论、矛盾论,学习邓平讲话,学习报刊上的文章。
闫部长报告之后,机关各个单位立即展开了学习、讨论活动。
《笔记》里1978年8月16日,局里布置学哲学,上边出了4道题目。1,为什么说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2,为什么说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还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3,搞清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大意义?4,林、四帮以及在鞍山的代理人歪曲真理,贩卖了哪些黑货?采用什么手法?
在这段学习期间,我的《笔记》记录了160多页会议记录、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与发言材料。
在这期间我学习了《光明日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毛主席的《实践论》,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华主席在国庆29周年招待会上的祝酒词,《人民日报》《万水千山只等闲》,《红旗》杂志《解放思想加速前进》,《解放军报》汇总的全国各地热烈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情况,胡乔木的《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
在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中,我在各种讨论会上,不知道做过多少次发言。其中,有底稿的文字材料有两篇。现在抄录如下,读者从中大概可以了解一些那个时侯一般党政机关干部(我)在这次辩论中的思想和行为状态。
第一篇。1978年9月27日《真理、实践和真理标准;实事求是,坚持真理》(这是一篇讨论会上的发言稿)。
对真理的理解。
人们在日常生活活动,即在社会实践中,干工作,遇上某件事情,都反映到头脑中,都必须通过主观思维活动,形成一个概念,总结出几条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在我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理论(包括纲领、路线、政策、计划、指示、意见、声明、检讨、诺言)等等都是主观世界的东西。形式上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即外界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这种反映是对是错,都有一个是非问题,都有一个真理性的问题。什么是真理,有不少定义,但意思都差不多。
“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真理是客观真理,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就是符合于客观,思想正确的反映了客观事物。”
真理是属于人的头脑中的东西,是认识、是反映。
认识世界,反映世界,就存在对与错的问题,正确的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认识就是真理,反之为谬误。
真理是怎样来的?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致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产生真理的认识的规律。”
“外部物质世界及其规律性是真理的唯一源泉。”
真理来源于实践,其真理性还要受实践检验。经不起实践检验的思想、观念就不是真理。
只有实践是最老实,最讲科学的。以统计数字为例:
一个数字,一套数字搞出来了,是准是错,必须要经过实践的考验。如,农业秋收后粮食产量统计数字,它是来源于农业生产实践,这个数字它反映了农民一年劳动的最终成果。统计数字出来之后,要根据这个数字决定国家的收购量、社员的口粮、牲畜的饲料、种子、储备等数量。你的数字准不准,在分配粮食的实践中,就会给以判决。
从反面来说明这个问题。林有一句谬论,“事实为需要服务。”这是唯心主义。四帮及死党爪牙正是这样干的。
第一个事例,海城县革委会程主任为了升官的需要捏造事实。
1975年,海城震灾、水灾严重,全县人民战胜了灾害,取得了丰收。程主任为了实现过长江、当书记的美梦,不顾事实,随意扩大粮食产量数字。假数是经不起实践的考验的。程主任知道,硬编造一套数字太露骨了,于是发明了一套制造假数的绝招,要求各个公社照办。如,(1)无中生有。土豆按政策规定,计产不计销,他们就多报土豆产量。腾鳌公社1975年多报土豆产量450万斤,折合粮食90万斤。这样,该社粮食亩产就由776斤提高到811斤。出现了“水漫大地,粮过长江”的谬论。(2)以水顶粮。分配给社员的粮食,都应该扣除水分,程主任为了多报产量,分给社员的口粮少扣水分。仅仅耿庄公社1975年就以水顶粮63。4万斤,平均每一个社员领回家去15斤水。(3)秸秆带粮。以脱谷未打净为由,每百捆秸秆带粮20斤,耿庄公社从社员手中扣回口粮69。3万斤,每人平均16斤。(4)陈粮变新粮。东四公社把8000斤陈粮,计算为当年新粮产量。
就这样,1975年海城县调查了11个公社,就多报了1122万斤粮食产量。
结果是一害国家,二害人民。海城县1975年比上年增产粮食“1000万斤”的假数为程主任往上爬、升官的需要服务了,苦了全县广大社员。这一年全县困难队增加了132个,收入减少的队397个。造成了社员口粮不足,牲畜饲料不足,储备粮搞空了。群众说,程主任是“踩着老百姓的肚皮过长江”的,这是一句反映了客观事实的真话。程主任污蔑为“奇谈怪论”,是“污蔑大好形势”。
人民群众缺粮受苦的实践,完全证明了程主任搞的“政策”、“指示”以及其编造的假数不是真理。
第二个事例,齐大山铁矿用假样品确定选矿方法的谬误。
齐大山铁矿选矿方法应该采用浮磁选,而当时的当权派贾主任主观决定采用强磁选。
贾主任决定采用强磁选的依据是铁矿石的样品。他选用的样品是储量极少的井下60米处的铁矿石,而不是正常开采时出产的矿石。贾主任使用假样品、制造了假数字,建设了选矿厂。他的假数字是这样出炉的:用国产磁选机对样品进行选矿试验,精矿品位为50%,不合格;又把不合格的精矿粉再次经过进口磁选机复选,精矿品位才达到60%。以此为依据,建设了选矿厂。他吹牛要在1969年7月1日投产。由于工程没有完工,就搞假运转。从磁选机里抠出一点样品,向市革委会报捷。到处宣传,吸引人们参观。客人到来,机器转动,客人离开,机器停转。工人们说,磁选设备运转,不是为生产,是为展览。
贾主任吹牛强磁选年产量120万吨,1970年、1971年两年合计生产了22万吨精矿粉。实践宣布贾主任的谬论破产。给国家造成8000万元损失。后来,不得不再投资800万元进行改造为浮磁选。
“判断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
贾主任的建设计划不具备真理性。首先,它不是来源于实践,而是根据主观臆想选择了偶然的、个别的事物代表全部。以此做计划、定方案,就是一个错误的计划和方案。按照这个计划去办事,实践的结果是选不出矿石,浪费了资源,最后还要按实际情况进行改造。
以上两个实例证明,真理来源于实践,实践检验真理。
第二篇,1978年10月7日《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认识》(这是一篇全局大会中心发言稿。)
当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弄清真理标准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它关系到思想政治路线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对于高举毛主席伟大旗帜,深入揭批林、四帮假左真右的修正主义路线,分清是非,清除余悸,拨乱反正,解放思想,贯彻党的十一大路线,紧跟华主席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完成新时期的总任务,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弄清楚真理、社会实践、真理标准、主观思想、客观事物等等的概念的含义。这样,才能够说明白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下面我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加以说明。
工业三十条中规定,要核算企业的八项指标,通过八项经济技术指标的考核来评价一个企业办的好坏。这是国家管理企业的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和八项经济技术指标是属于理论的范畴,所以它也具有真理性的问题。用这个方法管理企业是对是错,八项经济技术指标是真理还是谬误,需要实践去检验。
八项指标是指产品产量、品种、质量、效率、消耗、成本、利润、资金。文革之前考核过五项指标;文革后,1972年国务院提出要搞七项指标。被四帮说成是回潮,是管卡压。1975年国家计委在天津开会,又提出了考核八项指标,由于四帮的干扰破坏,一直考核不下去。打倒四帮之后,才有可能实施这个办法。
在使用八项经济技术指标考核企业这个问题上,我们和四帮在观点上是截然对立的两种态度。我们说,这样做是正确的;他们说这样做是管卡压,是错误的。他们的谬论是,“不做吨位的奴隶”,“大家都姓公,核算有啥用”,要搞“没有规章制度的企业”。谁是谁非,只能够用实践去检验。
下面,用我市工业发展速度的演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