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欲海孽鹰

欲海孽鹰第8部分阅读

    人请陈婷出来相见。

    陈婷是相府的小妾,却不同于普通的妾,因为她是皇帝赏赐的,没有人敢欺负。杨素也极喜欢这个妾,因为她是陈国的公主,天生金枝主叶的身份,高贵典雅,让宰相痴迷。陈婷又聪明灵俐,善解人意,府中上下都相处得极好。这ri是皇家公主来看望她,更长了她的威风,当时就有奴婢跑去请她出来。

    陈婷来到厅上,向乐平公主行礼问安。

    “本公主是奉了皇后娘娘谥旨,来向陈婷传达皇陈婉的问候。”杨丽华故意把皇后懿旨抛出来,说给府中人听。

    “多谢公主。公主为陈婷奔走,让陈婷惶恐不安。”陈婷顺势接话。

    “本公主想要到你房中看一看。”杨丽华要抓紧时间和陈婷单独谈话。

    “公主请随我来吧。”陈婷虽然不知道杨丽华的意图,却知道一定是陈婉捎来悄悄话,不能让别人听到,就引杨丽华进入自己的房间。

    到了陈婷房间,杨丽华就急不可待地说明来意。

    “陈婷公主,我是从扬州来的。晋王府的陈娴有话传达。我已经先到皇见过陈婉。”杨丽华说。

    “乐平公主这样风尘仆仆奔走,必有大事。”陈婷说。

    “确有大事。是晋王的事。现在杨宰相正在调查高颖弹劾案,这关系到晋王的生死存亡。我们的命运都和晋王连在一起,要携起手来帮助晋王度过难关。请你先看陈娴的信物。”杨丽华说着,就拿出陈娴的半片玉给陈婷看。

    ;

    第二十七章乐平公主力挽狂澜

    nbsp;陈婷看到那半片玉,激动万分,热泪滚滚。

    “看到这碎玉,就想起我的皇嫂,想起建康的皇宫,就像发生在昨天。”

    “陈公主不要悲伤,我也是亡国的皇太后。同命相怜,不必多说。现在陈娴和陈婉要你做一件大事。杨宰相正在调查高炯弹劾晋王案,你务必在宰相大人耳边吹风,让宰相站到晋王一边。晋王取代太子,将来继承大统,才有我们姐妹出头之ri。”杨丽华说。

    “请乐平公主转告晋王殿下,陈婷永远铭记他的知遇之恩,就算赔上xg命,也要帮恩公打赢这一仗。”陈婷说。

    “好妹妹,我们都要加油。我会经常来看你。”杨丽华说。

    杨丽华到达长安当天,就马不停蹄,完成了联络陈婉和陈婷的重要使命,为挫败高炯的y谋争取到时间。复仇女人的潜力是很难估量的。

    宰相杨素和高炯不是同党,原本是支持皇后废长立次的主张的。可是当年在陈国皇宫发生的事,确实和晋王有牵连。就算不偏不倚,秉公而断,也会对晋王不利。这就让他大伤脑筋。这天回到府里,还在思考案情,心事重重,闷闷不乐。

    “大人,你有烦恼事吧?要不要我来弹个小曲。”陈婷使命在身,就主动来和宰相搭话。

    “只怕小曲也解不了我心中烦闷。”相爷说。

    “那我说一件有趣的事吧。今天皇家公主来过。”陈婷说。

    “哪位公主来过?”杨素立刻重视起来。

    “是乐平公主,是皇后让她来的。”陈婷说到关键处。

    “你没有搞错吧?乐平公主就是前朝皇太后。她不是在扬州晋王府吗?怎么会在京城?”杨素大吃一惊。

    “就是她,刚从扬州回京的。”陈婷轻描淡写。

    杨素是朝中大臣,对皇室的动向非常敏感,听说杨丽华突然从扬州回到长安,并且登门来访,就觉得这里面大有文章。

    “她来做什么?说了什么?”杨素追问。

    “她反反复复就说一句话,请宰相大人看准方向。”陈婷说出要害。

    “她这是什么意思?要我怎么做?”杨素再次追问。

    “大人当年是大元帅府的副帅,对建康皇宫发生的事了如指掌,为什么不当机立断驳回高炯的诬告,还调查什么呢?”陈婷展开攻势。

    “这是她说的吗?”杨素心中有了谱。

    “她说这是皇后懿旨。当年韩擒虎违犯军纪,已经处罚过了。晋王进宫保护了陈家公主,才有我的今ri。相爷要调查,就问我好了。”陈婷连哄带劝。

    “你这一席话,让本相茅塞顿开。还调查什么?明天就向皇上奏请结案。来来来,今晚你陪本相睡个好觉,调理好jg神,明天好去痛骂高炯。”杨素下定决心整高炯保杨广。

    宰相杨素是皇后党的骨干,是支持废长立次的。只不过他身为宰相,不得不维护皇帝的立场。皇帝没有下定决心废长立次,宰相就不能表现出和皇帝不一致的态度。他也知道这种中间立场是不能长久的,早晚有一天形势会逼着他亮相。现在皇后传来懿旨,就把他逼到墙角了。骑墙的回旋余地越来越小。这个时候稍有一点外力推动,他就会向一边倾斜。陈婷的一番话就打破了他的平衡。他决定公开向皇后这边靠拢。

    乐平公主回到宫里,向母后禀报说:“已经向杨素的家人打过招呼,预计明天就会见分晓。”

    皇后赞扬说:“乐平公主力挽狂澜,不愧是杨家长女。”

    次ri,杨素进宫,向文帝奏道:“高炯弹劾晋王一案,不必调查了。臣就是当事人之一,愿意和高炯当面对质,请陛下来裁断谁是谁非。”

    “既然如此,就请皇后一起来断案。”皇帝杨坚说。

    独孤伽罗皇后坚持一夫一妻,自称和皇帝并列二圣,凡有大事都要夫妻共同决定,文帝杨坚已经习惯了。眼前这件事关乎太子命运,更需要皇后参与决策。于是文帝就让太监去请皇后来共同断案。

    独孤皇后来了,和皇帝并肩而坐。高炯跪在阶下,听杨素和他对质。

    “高大人,当年晋王是南征大元帅。你我同为晋王左膀右臂。如果你我有抗命之举,该当何罪?”

    高炯答道:“按军法处治,斩首。”

    杨素接着说道:“南征之战大获全胜,大元帅功在千秋,圣上嘉奖,百官赞颂,这是人所人知的。所谓张丽华之事,若如高大人所说,是李渊和高大人违背晋王命令,擅自杀死,那岂不是说你们抗命不遵吗?身为将帅,带头抗命,早该斩决。晋王没有斩你们,是因为你们没有抗命。事实上斩杀张丽华的命令是晋王下达的。根本不存在晋王企图私占的事。对不对?”

    高炯答道:“确实是我和李渊擅自杀了张丽华。”

    杨素说:“既是擅杀,晋王为何没有追究?”

    高炯说:“这个下官不知。”

    杨素说:“在你出发之前,晋王给你一道秘令,就是让你立斩张丽华。却被你诬告成私提张丽华。对不对?”

    高炯说:“晋王给我的秘令是保护张丽华,不许伤害。”

    杨素立刻追击道:“既然命令你保护,你为何却要杀死?这不是故意制造混乱,图谋陷害吗?”

    高炯不能自圆其说,急得汗流颊背。

    杨素接着说:“再有,晋王派高大人和李渊到阵前禁止烧杀,却发生了韩擒虎纵兵之事,这是谁的罪过呢?明明是你高大人办事不力,应该受到惩罚的是你高大人。晋王进宫,制止了混乱,保护了陈家公主,现在这些公主大部分在宫里效力,可以随时找来对质,你还有何话说?”杨素侃侃而谈。阶下的高炯没有料到杨素会这样罔顾事实,而且居然替晋王圆得天衣无缝,让高炯没有反驳的余地,已经吓出一身冷汗。

    独孤皇后这时胸有成竹,回头对身后站着的陈婉问道:“婉儿,你还记得当时情景吗?”

    陈婉就跪到前面回道:“回禀娘娘,是晋王进宫禁止军兵胡作非为,保护了宫中姐妹,奴婢才得以幸存。”

    独孤皇后微微一笑,对文帝说:“陛下,事情已经清楚了,可以裁断了。”

    文帝厉声说道:“宣诏,高炯诽谤晋王,降为房州司马。杨勇贬为庶人,到内史舍闭门思过。立晋王杨广为太子。”

    圣旨传出,皇宫内外一片欢腾。陈婉公开地联络各宫宫女,要举行联欢会来庆祝。晋王当了太子,皇后遂了心愿,她也要欢庆一番,还以为陈婉是在投主子所好,不仅不责怪宫女擅自行动,反而让内务府给置办了联欢会所需物品,大力支持。哪里知道这些宫女都暗恋着新太子,是在为她们心中的偶像晋王欢呼。

    圣旨传到扬州,晋王府乐翻了天。杨广先上表谢恩,再收拾行李,择ri进京。晋王萧妃陈娴带着萧妹母女和杨丽华母女,移居太,每天都来给父皇母后请安问好。

    独孤皇后高兴地对文帝说:“有广儿夫妇朝夕侍奉,我们可以安度晚年了。”

    皇帝杨坚说:“多亏了你生个好儿子,我大隋江山后继有人了。”

    这对皇帝和皇后是历史上少有的一夫一妻皇家伴侣,杨坚曾经炫耀自己的的五个儿子都是一母所生,不会发生骨肉相残的悲剧。可是长子的腐化坠落也着实让他们痛心。现在好了,总算有个清正廉洁的好儿子能担起接班重任,他们可以放心了。老夫老妻的谈心也变得轻松畅快。

    皇后笑道:“当年你可说过这个儿子笑中带杀,要败家,真是胡说八道。”

    皇帝也笑道:“当年你可说这个儿子只能当个将军剌史,没有资格败家,也是无稽之谈。”

    皇后说:“也多亏了有个萧妃,广儿是有了她才好起来的。”

    皇帝说:“这门亲事可是我定的方向。”

    皇后说:“萧妃可是我亲手调教出来的。”

    皇帝说:“他现在一妻一妾,没有遵守你的家规,也过得很好。”

    皇后说:“陈娴是陈国公主,温良贤淑,品行端正,哪里是云昭训那贱人能比得了的。”

    皇帝说:“丽华肯接受公主封号了,她住在太子府不合适,你要有个安排。”

    皇后说:“应该给乐平公主造个公主府,让她母女有自己的家。”

    东宫换了新主人,百官都来祝贺。杨广夫妇都是亲自站在阶前迎送,对送礼的官员,务必有礼物反馈。对有功之臣杨素,特意备了大礼送过去。内外人情打点得十分周到,文武百官都说这个太子比那个太子好一百倍。

    乐平公主和父皇母后重归于好,内务府建成公主府,母女两个不便住在东宫,就要搬出去。

    “刚刚有了好ri子,为什么要分开?”杨广舍不得张丽华似的姐姐,也舍不得陈婉似的外甥女,诚心挽留。

    “你仅仅是个太子,还不能为所yu为。我们母女不能给你添乱。等你继位称朕,我们才能ziyou自在。”杨丽华这样说。

    “东宫和公主府相隔并不遥远,太子想去也很方便。”萧妃这样安慰。

    ;

    第二十八章顾全大局娥英出嫁

    nbsp;杨广夺嫡成功,多亏了杨丽华和陈娴陈婉陈婷。萧妃发现了其中奥秘,丈夫杨广是专门能勾引别国公主的yu海孽鹰。不仅王妃是来自梁国的公主,小妾和情人也都是各国的公主。这可不是杨广自己设计的,而是老天安排的,都是机缘巧合形成的。萧妃这样一想,就对这些同盟的情敌不再有敌意,而且愿意充当太子杨广和情人约会的挡箭牌,极力成全她们的好事。

    这天,太子说:“爱妃,孤王想念张丽华了,你有什么好办法?”

    萧妃笑着说:“是想杨丽华了吧?我陪你去就是了。”

    太子杨广就兴高采烈地抱着萧妃亲吻。满怀感激地说:“情yu真是不可琢磨,得到的还想重复,没得到的更想得到。从前受你影响,只爱像你一样的小女孩。在建康城没有得到张丽华,就不甘心,也想和大女人了,以致把杨丽华当成张丽华。你还记得陈娴说过她的母后沈婺华吗?我经常想到她。”

    萧妃讥笑说:“她可是徐娘半老了,也值得你想吗?”

    杨广说:“想她和想张丽华不一样,是另一种想法。这个沈皇后在国破家亡的危急关头,居然告诉女儿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是多么坚强的女人,可惜陈叔宝不爱她,让她徒有皇后虚名。如果陈叔宝不是偏宠张丽华,而是和沈后相敬相爱,也许陈国不会这么快就灭亡。这是一个多么可敬的皇后,不知她现在在哪里,生活得怎么样?”

    萧妃笑道:“殿下,你没事吧?是不是走火入魔了?快走吧,杨丽华等着你呢。”

    夫妇并肩走出太,两乘轿子一前一后出了正阳街。府中上下都以为他们一起去乐平公主府,争说“太子夫妻和谐,恩爱无比。”可是谁也没有发现,萧妃半路上改道往皇去陪伴皇后了,给太子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会姐姐和外甥女。

    这天杨广对萧妃说:“爱妃,我想去看看陈婉,你有什么好办法?”

    萧妃笑道:“我自有办法。殿下跟我走吧。只是有一件东西你要交给陈婉。”

    “是什么好东西?”太子问道。

    “是让女人绝育的药酒,必须让陈婉喝下。否则你会让她怀孕的,到那时不仅陈婉会被处死,你也会贬为庶人。”萧妃说着就把一瓶药酒交给太子。

    “爱妃想得真周到。这样我就可以毫无顾虑地和她相爱了。”太子兴奋地说。突然又追问:“可是,你怎么会有这种药酒?”

    “这是我母后教的。我和杨丽华、宇文娥英、陈娴,四个人都喝过了。为了殿下成就大事,我们都不再生育。”萧妃说。

    “你母后可真了不起,连这种事都安排得天衣无缝。我一要好好孝敬她。”太子说。

    “母后不是外人,殿下不必放在心上。让女人绝育是很残忍的事情。你要好好安慰陈婉。”萧妃说。

    “这也是出于无奈,她会理解的。”太子说。

    到了宫里,萧妃就在殿堂上给皇后讲笑话,让宫女都来听。杨广就乘机把陈婉拉到母后的寝宫里偷情。

    “婉儿,你先把这瓶药酒喝下。”太子突然拿出酒瓶。

    “这是什么药?为什么要我喝?”陈婉很吃惊。

    “是不怀孕的药,为了我们的安全。”太子说。

    陈婉接过酒瓶,泪如雨下,却很坚决地一饮而尽。

    “这就是我的命运。为了和太子相爱,只能这样做。但愿将来太子不会嫌弃我。”陈婉流着泪说。

    “你是我最爱的女人,会爱你到死,无论怎样都不会嫌弃。”太子抱着她安慰。

    两人抓紧时间,没有了怀孕的担忧,爱得特别疯狂。

    每次杨广到公主府和皇偷情回来,都特别感激萧妃,格外热烈地和萧妃。萧妃接受过独孤皇后的调教,却没有独孤皇后的妒忌。她常常对自己说:是因为杨广定向要娶梁国公主,才使她告别苦女生活重返公主行列,她感激杨广,以为杨广就是她的大救星,她愿意包容杨广的一切。

    废太子杨勇被软禁在内史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一不灵。内史舍和皇帝坐朝的宫殿只有一墙之隔,父皇却再也听不到他的申诉。他有一个强悍的母后,有一个让婆婆不能容忍的妾,又有一个让许多女人痴迷的弟弟,这些女人因素的叠加造成他的悲剧。他没有想到杨广远在千里之外的扬州还能把他掀翻,更想不到为杨广冲锋陷阵的竟然是一群落佩的凤凰,有失国的皇太后,还有亡国的公主。让他闭门反思一万年,也不会思出真正的过。他当了十九年太子,终因没有和母亲搞好关系又没有和正妻搞好关系,熬到三十五岁被贬为庶人。他毁在一大群女人手里,也许没有过错,只有无穷的哀怨。

    乐平公主杨丽华和父母和好了,让文帝杨坚特别高兴。因为这样一来,周朝皇太后就向隋文帝俯首称臣了,不必再担心女儿暗中组织反隋势力了。文帝在女儿拒绝改嫁的情况下,就自然地想到给外孙女宇文娥英找个好丈夫,以此来表达外公的愧疚。

    “娥英应该招婿了。按说朕可以赐婚。可是对外孙女要格外施恩,可以让她自己挑选意中人。”文帝很自信地对乐平公主说。

    “谢父皇关心,这事不急,待我母女商议后再说吧。”乐平公主吃了一惊,不能拒绝,只能拖延。

    从父皇那里出来,乐平公主急奔太子府,来和太子杨广商议对策。

    “父皇要给娥英招亲,如何是好?”乐平公主向太子杨广说。

    “娥英是我的,为何却要招亲?”太子杨广对姐姐很生气。

    “不是姐姐要给她招亲,是父皇要给外孙女择婿。姐姐知道你舍不得,可是拒绝了父皇的美意,会不会引出别的是非来?会不会影响到太子继位?”乐平公主赶紧向太子解释。

    “姐姐说得是。不能拒绝,只能接受。那我就只能忍痛割爱了。找个对我们有利的人家,我们就多一份力量,就可以把坏事变成好事。”太子很快就想通了。一切都要为登基坐大位让路。和皇位比起来,儿女情长是小事。杨广是个胸怀大志的人,虽然爱美人,却更爱江山。为了得到江山,宁可舍弃美人。

    太子杨广想通了,乐平公主再来劝女儿。娥英爱上舅舅,是发自真心的。不仅因为舅舅能为她家报仇,还因为舅舅是讨女人喜欢的美男子。现在她一心等着舅舅当上皇帝那一天,封她为贵妃。母亲突然要让她招女婿,这太意外了。

    “我不要招婿,我等着舅舅来娶我。”娥英最初的反应是拒绝。

    “那要等到舅舅当了皇帝那一天。可是拒绝了当今皇帝的好意,就有可能暴露你和舅舅的关系,就会使舅舅前功尽弃,不仅当不上皇帝,还会被贬黜被杀头。为了保舅舅稳当皇帝,你必须按外公的意愿招婿。”杨丽华说的句句点到要害,娥英不得不服。

    “那好,为了实现复仇大计,我可以舍弃当贵妃的机会。可是不能让外公赐婚,我要自己选一个中意的。”娥英决定接受母亲的劝告。

    文帝听说娥英母女同意招婿,一时高兴,就下诏封娥英为公主。

    独孤皇后问道:“娥英是外孙女,算哪门子公主?”

    文帝说:“乐平公主不肯改嫁,就当做是儿子,他的女儿也可以当做孙女。一个封号,朕可以做主。”

    文帝和独孤皇后充分尊重娥英公主的意见,让她自己选丈夫。把那些品貌相当的贵族公子都集中到弘圣宫,然后在弘圣宫拉了一道纱帘,宇文娥英就坐在纱帘后面,一个接一个地面试。每个贵族公子进来,都是先自我介绍,再展示才艺,宇文娥英看上哪个就是哪个。

    宇文娥英也是个挑剔的人,每天面试一百来个,面试了好几天,硬是没有看上眼的。后来,终于有了品貌出众的了,那小伙子往纱帘前面一站,说了几句话,表演了几个节目,宇文姑娘终于露出了笑容。就是他了!

    被选中的人叫李敏。为什么李敏能够胜出呢?因为李敏长得帅气,弓马娴熟,吹拉弹唱无所不能,正好符合那个年代对贵族公子的经典要求,而且家族显贵。李敏的叔爷爷是老将军李穆。当年,隋文帝杨坚要篡夺北周的天下,激起尉迟炯等三总管起兵,形势相当险恶。幸亏元老重臣李穆力挺杨坚,这才赢得天下级归心,杨坚也因此顺利建隋。

    因为有这样的不世之功,所以李穆在隋朝的大臣里排名第一,官拜太师。他的子孙,即使还是襁褓婴儿,也都官拜仪同。一家之中,五品以上的中高级官员就有百余人,一下子成了隋朝最显贵的家族。

    这样的人品,这样的出身,宇文娥英还有什么可挑的呢。就这样,李敏成了隋文帝的外孙女婿,从太子杨广的角度说,就是外甥女婿了。

    ;

    第二十九章三弟命舛吃瓜中毒

    nbsp;为了让娥英出嫁的时候尽显风光。隋文帝下令,借给李敏“一品羽仪”,让他用一品官的仪仗迎接宇文娥英,而且各种礼数都比照公主对待。既然宇文娥英身份尊贵,她的丈夫自然也要高贵,这样才能配得上她。

    乐平公主对女婿说:“我家天下都送给隋皇帝了,我就你这么一个女婿,一定要当上大官。皇帝赐给你别的官,你千万不要谢恩,什么时候他让你当柱国了,你再谢恩。”

    李敏聪明,对岳母的教诲自然是心领神会。宴会开始之后,隋文帝亲自弹起琵琶,李敏也载歌载舞。

    一曲终了,隋文帝非常高兴,对公主讲:“你这女婿真不错,现在当什么官呢?”

    乐平公主说:“不过是个白丁罢了!”

    隋文帝马上对李敏说:“我授你仪同吧。这已经是五品散官了。”

    李敏笑笑,既不答话,也不拜谢。

    隋文帝一看这个样子,说:“不满意,是不是?那么我授给你开府吧。这是三品散官了。”

    没想到李敏沉得住气,照样不谢恩。隋文帝多聪明啊,马上就明白了,这一定是乐平公主在后面撑腰呢。怎么办呢?

    隋文帝说:“乐平公主为我立过大功劳,我怎么能对她的女婿还吝惜一个官职呢?这样吧,我直接授你柱国。”

    柱国是二品文散官,这一下乐平公主笑了,李敏才跪下谢恩。

    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一下子就越过几十个台阶,直接做了二品高官,这是多么显赫的事情。李敏为娶了个好媳妇而兴高采烈。太子杨广也为这门亲事感到高兴。大隋朝最显赫的李家成了乐平公主的亲家,这不就是等于把李家拴到自己的战车上了吗?舍一个娥英,换来一个强势李家,这笔生意很划算。

    宇文娥英是乐平公主唯一的女儿,乐平公主自然不放心让她离开自己身边,这样一来,李敏也就不能到外地任职了,虽然当过几任外州的刺史,但都是用来赚资历的,他从来不去上任,一直都待在皇帝身边,陪侍着皇帝。一来二去,跟文帝和太子广的感情都很亲近,成了他们最信任的人。

    可是官场的风云是变幻莫测的。李敏家族也给太子杨广带来政治风险。

    李敏有个堂叔叫李浑,是李穆的第十个儿子,长得高大威猛,美髯飘飘,也是一个标准帅哥。当年杨坚篡周前夕,李穆派人送给杨坚一把熨斗,让他熨帖天下,送熨斗的人就是李浑。此人不仅对隋文帝有功,跟太子杨广的关系也相当不错。当年杨广还是晋王的时候,他就一直追随左右,算是藩邸旧臣。

    李浑虽然位高权重,为人却并不善良,曾经为了争夺爵位和食邑,干过一件伤天害理的事情,把自己的两个侄子都害死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文帝开皇六年李穆去世,按照惯例,他的爵位申国公以及食邑应该传给嫡长子。可是,李穆的大儿子去世的比爸爸还早,因此这个爵位又按照惯例传给了大儿子的大儿子,也就是嫡长孙李筠。眼看着老爸留下的爵位和财产都便宜了侄子,李浑心里相当不忿。偏偏这个侄子还不怎么懂人情世故,又比较小气,继承了那么大一份家业之后,并没想着给叔叔分一杯羹,这让李浑更加忍无可忍,甚至起了杀心。

    怎么干掉他呢?李浑又找到另一个侄子李善衡,跟他做了一翻幕后交易,怂恿他把李筠谋杀了。按理说,人命关天,李筠又不是一般人,朝廷总要调查一下吧,难道李浑不害怕败露?他才不怕呢,他早就想好对策了。李筠平时跟自己的一个堂兄弟李瞿昙不合,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现在,李筠一死,直接嫁祸于李瞿昙也就得了。于是,在朝廷调查的时候,李浑就以长辈的身份作证,说李筠是被李瞿昙所杀,可怜李瞿昙百口莫辩,被砍了头,成了冤死鬼。

    李浑接连干掉两个侄子,他到底想干什么呢?很简单,他想把老爸李穆留下来的爵位和食邑据为己有。问题是,李浑是李穆的第十个儿子,就算李筠死了,也还是轮不到他继承!怎么办呢?这时候,李浑又利用起另外一个人来了。谁呢?就是杨广的心腹宇文述。

    李浑为什么利用宇文述呢?因为他的太太就是宇文述的妹妹,郎

    舅二人关系素来不错。眼看着朝廷又在议论给申国公立嗣,李浑就找到宇文述,让他帮自己在皇帝面前说好话,还许诺他事成之后,一定把食邑的一半拿出来答谢宇文述。

    宇文述是个财迷,听了之后觉得很划得来,于是就启奏皇帝,说立嗣无非是两个原则,一个是立长,一个是立贤。现在,死去的李筠没有儿子,立长谈不到了,那么就应该立贤。申国公李穆的子孙都是草包,只有李浑一个人不错,还不如让他袭爵。皇帝念及李浑的功劳,还真的恩准了。

    就这样,申国公的爵位和食邑终于落到了李浑头上。李浑当然是喜不自胜,连宇文述也跟着高兴,就等着李浑履行诺言给回报了。

    李浑继承了李穆的爵位之后,整天花天酒地,光是小妾就收了一百多,还个个穿金戴银,跟仙女一样。至于先前许诺给大舅哥宇文述一半财产的事,再也不提了。

    宇文述气得要命,发下毒誓说:“我居然被李浑这混蛋给耍了,这个仇到死也不能忘。”

    宇文述和李浑的利益之争会对太子杨广产生什么影响呢?

    宇文娥英和李敏成了幸福的一对,杨广少了一个情人,就更加想念另一个情人陈婧。

    杨广南征时在建康城陈国皇宫选中了五个妙龄公主,原指望父皇把她们赏赐给自己,不料只赏了一个陈娴,另外四个眼睁睁失之交臂。陈婉和陈婤留在了,名义上是归父皇所有,杨广不敢再争。陈婷赐给杨素了,而杨素是对杨广进位东宫有重大贡献的人,杨广也不能和他争。还有一个陈婧,被父皇赐给秦王杨俊了。弟弟无意之中抢走了一个意中人,让杨广不能容忍,一直要想办法夺回来,却十年不能实现。现在杨广当了太子,就迫不及待地要把这件事解决掉。

    说来也巧,正在杨广琢磨夺婧诡计的时候,太原传来重大新闻,秦王杨俊吃西瓜中毒,已经成了卧病在床的瘫子。文帝下诏,让三皇子杨俊回京城治病。同时让刑部派人调查杨俊中毒案。结果却查出杨俊大案。

    杨俊也是聪明能干的皇子,18岁参加平陈战争,担任山阳道行军元帅,督三十总管,水陆十余万,屯汉口,为上流节度。陈将周罗睺、周法尚等,以劲兵数万屯鹦鹉洲。隋军总管崔弘度请求出击。杨俊担心有所伤亡,于是没有同意,后来战局发生变化,周罗睺等人相继前来投降。文帝颁诏嘉奖。杨俊赶紧派使者去见父皇说明情况,哭著对使者说:“圣上以为是我立了功,但我其实根本没有立什么功,因此感到相当惭愧啊。”文帝听说后,称赞有加,便授他扬州总管四十四州诸军事,镇守广陵。过了一年多,又转任他为并州总管二十四州诸军事。之后他开始渐渐奢侈起来,还有违反制度的行为,放起高利贷,让人民和官吏大感痛苦。于是文帝派御使去调查,结果连坐者达百余人。杨俊改驻太原,还是不改他的行为,继续建筑豪华的宫殿,穷极奢侈与华丽。每当他有特别的巧思时,就亲自拿起工具制作器具,并拿华丽的珠宝玉石去装饰。还为他的妃子制作七宝幕篱与水殿,香涂粉壁、玉砌金阶,梁柱之间又以明镜环绕、装饰宝珠,极尽华美之所能事。只要有宾客与ji女来的时候,杨俊便与他们在这里一同弦歌。

    杨俊喜欢玩女人,除了正妃崔氏和父皇赐妾陈婧之外,还有许多姬妾。正妃崔氏颇善妒,为此愤愤不平,便在西瓜中下毒,杨俊中毒,侥幸没死,却变成了瘫子。文帝下诏,把崔氏处死,让杨俊回到京师疗养。俗话说,树倒猢散,人走茶凉。杨俊刚一离开太原,就有许多弹劾他的奏折飞到文帝案上。弹劾的内容都是揭发杨俊奢侈。藩王享受的待遇是有规定的,杨俊却以为山高皇帝远,在自己的地盘上放纵一下没有大碍,就大肆建造豪华宫殿,把王府建设得比皇城还阔气。宫殿建成了不能空着,就要采购奇花异石,广征民间美女。王府的开销无限扩大,皇帝给的拨款不够用,就私征地方苛捐杂税,搜刮民脂民膏。百姓苦不堪言,官吏怨声载道。

    文帝一向反对铺张浪费,不能容忍奢侈骄纵,一怒之下将杨俊的的官位全都免去,只保留一个王号,要他安分的待在他的王府里养病。

    ;

    第三十章乘虚而入巧夺陈婧

    nbsp;文帝一向反对铺张浪费,不能容忍奢侈骄纵,一怒之下将杨俊的的官位全都免去,只保留一个王号,要他安分的待在他的王府里养病。杨俊派使者上表陈谢。

    文帝告诉使者:“我这么努力的开创大业,就是要做为传世之典范,而臣下们也应该守住大业不失本分。你身为一个皇子,却要败掉大业,我不知道要怎么责备你了。”

    杨俊羞惭恐惧,病情更加重了。大都督皇甫统上表,请求恢复秦王的官职,仍没有得到文帝同意。

    大都督皇甫统上表,请求恢复秦王的官职,仍没有得到文帝同意。

    左武卫将军刘升进谏说:“秦王没有其他过错,只是浪费了些,臣认为可以赦免他。”

    文帝认为法不可违,因此不管刘升再怎么进言,文帝只是越来越感到生气。

    杨素也来进言说:“秦王的过失,罪不至此,处罚太重了,请皇上再三考虑。”

    文帝说:“我是五个儿子的父亲,如果依你们的话行事,那怎么不来制订一套皇子专用的法律?想当年以周公的为人,都可以诛杀管叔与蔡叔,我既然差周公还远得很,又怎么能做出违法之事?”最后仍然没有听从谏言。

    杨俊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御医束手无策,不久就病逝了。文帝下令把杨俊所有华丽奢侈的遗物全部烧掉,并命令送终的用具都一定要俭约,让后世引以为戒。

    王府的幕僚请求立碑纪念,文帝说:“如果想要留名,记在一卷史书上也就够了,哪还需要用到石碑?如果子孙不能保存家业,以后石碑也不过是给人拿来做镇石而已。”

    王妃崔氏因为对秦王下毒,罪不可恕,皇帝下诏将她废掉并赐死。众臣认为古人有言“母以子贵,子以母贵”,如果母亲有罪了,儿子也一样是有罪的;正妃有罪,所有姬妾和子女都有罪。于是秦王府治丧的丧主竟然是官员,而不是秦王的儿子。

    秦王杨俊死的时候只有二十九岁。亲人和部下痛不yu生。

    杨俊的长女永丰公主,才十二岁,为父丧相当哀痛,在丧期过后便从此吃素。

    领兵的将军王延,相当忠心,在杨俊过世后,绝食数ri,文帝便赐药与加官,但在杨俊下葬之ri,王延竟号泣而亡,文帝感叹之下将他葬在杨俊的墓旁。

    杨俊死了,正是杨广收回陈婧的好机会。这天太子杨广向父皇奏上一本,要求去太原处理杨俊的遗留事项。文帝当即批准。

    杨广到了太原,才发现杨俊竟然是因陈婧而死。原来陈婧到了秦王府之后,深受杨俊喜爱。陈婧是杨广从亡国公主中jg心挑选出来的美人,杨俊当然会喜爱。杨俊对正妃崔氏一向很冷淡,可是崔氏运气好,生了个儿子,取名叫杨浩,按惯例立为世子,是杨俊王位的继承者,崔氏就满心欢喜,不再计较杨俊的冷淡。可是不久杨俊宠爱的陈婧也生了个儿子,取名杨湛。杨俊就想要改立杨湛为世子。皇家讲究母以子贵,谁的儿子是接班人,谁就是女主人。如果改立世子,不仅大儿子杨浩前途暗淡,就连崔氏也可能失去正妃的名份。崔氏不肯坐以待毙,就要奋起反击,她没有像通常的妒妇那样把矛头对准陈婧母子,而是要把杨俊弄死,让儿子杨浩提前接班,然后再慢慢整治陈婧母子。这一招真够狠毒,很像刘邦的皇后吕雉整治戚姬母子。如果崔氏得逞,陈婧母子的命运就会惨不忍睹。可是崔氏的谋杀计划没有成功,杨俊吃了毒瓜中毒后,救治及时,抢回xg命,变成了瘫子,过了一段时间才死。这段时间就把崔氏的y谋暴露出来。

    杨俊死后,陈婧母子就失去靠山,陷入生存危机。正在这时,太子杨广来了。

    杨广见到陈婧母子,百感交集,万分激动。说:“这么多年不能来救你,并不是我忘记当年承诺,而是身不由已。现在你无牵挂,我晋升太子,正是重新开始的好时光,请你跟我走吧。”

    陈婧却说:“杨俊对我恩爱有加,我有了他的儿子,愿和儿子相依为命,不敢再做太子姬妾。”

    杨广说:“父皇把你赐给杨俊,这不是你的错。我不能从杨俊手中夺回你,也不是我的错。现在我不忘当年承诺,前来接你,你若不肯,就是你的错了。我身为太子,不能把皇家骨肉让你带走。你不跟我走,就将再也见不到儿子。一个女人没有了丈夫,又没有了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