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老皇;老子废掉长子,次子杀掉老子。围绕杨坚六十四年生命历程发生的这些故事,惨绝人寰,惊煞后人。
杨丽华踏过杨坚的死尸,去找来杨坚的传国玉玺,那是杨坚从周静帝手中夺来的传国玉玺,现在周朝皇太后亲手交到杨广手上。
“国贼已灭,大周的江山从此交给你。”这位完成复仇大业的周朝皇太后,郑重地把国家的统治权交给隋朝二世皇帝。
陈婉跑回,找到陈婤,送到杨广面前。
“殿下,我把陈婤完归赵。陈朝两代公主都愿听你召唤。”这两位陈国的亡国公主虔诚地向隋朝二世皇帝来献身。她确信这位征服者就是她们的大救星。
三十六岁的杨广捧着父皇留下的玉玺,拥着周朝的皇太后杨丽华、梁朝的皇家姐妹萧艳华萧雅新、陈朝的姑侄公主陈婉陈婤、还有父皇的妾妃容华夫人蔡氏,登上他渴望已久的皇帝宝座。后人称他隋武帝。
从岳父给他定下夺嫡目标,到今ri登上皇位,他坚忍不拔地苦斗十四年,终于如愿以偿,现在可以甩开膀子,去完成疯狂的人生冲剌。
周朝皇太后杨丽华在隋朝皇宫旁边潜伏十四年,终于亲手勒死篡国巨贼杨坚,为周朝宇文皇族报仇雪恨。她不愧是杨坚的女儿,弑父的凶狠劲比杨坚杀外孙的凶恶劲毫不逊sè。人常说无毒不丈夫,岂不知有毒是女人。一个女儿潜伏十四年,最终完成弑父报仇的行动,有几个男儿能做到呢?
这次宫廷政变的最大受益者是太子杨广。他比预期的时间更早地登上皇位,不必再担心重蹈杨勇的覆辙。国不可一刻无君。他立即在父亲尸体旁边的宫殿宣布登基,不仅全盘继承了父亲的皇权,还全盘继承了父亲的嫔妃。他迫不及待地把宣华夫人陈婉召来侍寝。当然他接下来宣布的后妃名单,还把萧维丽册封为正宫皇后,陈婉、陈娴、陈婧、陈婤、萧雅新等等都是贵妃。册立长子杨昭为太子,次子杨暕为齐王,三子杨果为赵王,长女杨莹为南阳公主。
等杨广称帝后,萧吉很得意,他告诉世人自己曾经劝杨坚不要参加皇后出殡,杨坚不听,导致了逼宫惨剧。但是他对族人萧平仲说的话却揭穿了他所谓的预言,也就是玩了下拆字的把戏。“二千”,可拆为“二丿十”,合观即为“三十”。“世”可拆为“卅二”,说老杨家的天下就是三十多年。
杨广当时被他骗得很高兴,即位后,就让萧吉官升一级,拜太府寺少卿(正四品)。
杨广给自己选的年号是“大业”。这也是萧吉从《易经》选出来的吉祥词。《易经·系辞上》:“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ri新之谓盛德”。在这种情况下登上皇位的杨广就希望让天下所有人都看一看,我既然能当上皇上,就一定会上合天道,下符人望,就一定能成为不让秦皇、不输汉武的千古一帝!
武帝临朝,册封杨素继续当宰相。杨素向武帝提出的第一个建议,就是斩柳述。
“罪臣柳述在狱中诋毁圣上。应该立即处斩。”杨素奏道。
杨素为什么这样恨柳述呢?因为兵部尚书柳述向来不把宰相杨素放在眼里。文帝在世时,宰相杨素称贵,他和太子杨广关系密切,朝中大臣大多惮忌他。但柳述竟敢当面凌辱杨素,并常在杨坚面前揭其短,杨素和柳述结下了难解之怨。
杨素恨柳述,却也奈何他不得,因为柳述是兰陵公主的丈夫,是文帝最喜欢的驸马。杨素一直在寻找打击柳述的机会。现在机会来了。柳述在文帝临死之前ri夜守护在文帝病榻旁边,对太子更换皇宫侍卫提出异议,成为乐平公主和太子的眼中钉,太子一怒之下把柳述抓起来投进大狱。杨素就要借太子的手灭掉柳述。现在太子已经是皇帝了,杀柳述更是易如反掌。
可是老谋深算的杨素忽略了柳述的妻子兰陵公主。当初太子杨广把柳驸马抓起来的时候,兰陵公主就立刻进宫来见太子,要求太子放人:“太子殿下,请你立即释放柳驸马。”
“五妹,不要急。柳述不识大体,妨碍父皇的诊治,不得不让他坐几天牢。”太子杨广说。
“他如何妨碍?请你到朝堂上向百官讲清楚,让大家来评理。”公主态度很强硬,她还依人仗着父皇的宠爱。
“你再纠缠,连你也要下大狱。”太子喝道。
兰陵公主说:“你蛮横无理,我找大姐去。”
兰陵公主当时就来找大姐乐平公主杨丽华控诉太子杨广。因为乐平公主执掌,拥有皇后一样的权威。
“小妹稍安勿躁,大姐保证三天之内放人。”乐平公主杨丽华使了个缓兵之计。
三天后,太子杨广登基称朕了。兰陵公主被挡在宫门外,无法见到大姐和二哥,却从太监口中得知,宰相杨素奏请武帝斩柳述。
这意外的打击让兰陵公主怒不可遏。她在危难时刻的非凡表现,让人们对兰陵封号更加神往。
兰陵是个比较美丽的名称,带着女子的淡淡的芳香,用在公主的身上,不免让人期待着一个凄美的故事。果不其然,人们的期待没有落空。
先说说兰陵这个地方在哪儿?这个地址在山东苍山。有个丘陵上兰草繁茂、兰花芳香,故名兰陵,意思是“兰花盛开的丘陵”。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地灵人杰,公元前,荀子应楚相chun申君所邀任兰陵令近二十年,后居于兰陵著书立说,死后葬于兰陵。萧何六世孙萧望之,被迫自杀,其墓在兰陵。南朝宋齐梁陈中的齐和梁都是侨居在南兰陵的萧家人建立的皇朝。兰陵美酒相传即为萧氏家族酿制。
兰陵成为封号是从北魏开始的,被封为兰陵王的有一个。兰陵王是北齐建立者高欢的孙子,他曾率五百铁骑两次冲入敌阵,杀敌无数。一直打到洛阳西北面的金墉城下,被敌人团团围住。城上北齐守将只见来者戴着面具,不知是敌是友,正在犹豫之际,兰陵王突然脱下了他的面具,露出英俊的脸来。上面的人就认出了是兰陵王,群情激愤,万箭齐发,shè向了北周的军队。下面的五百将士在兰陵王的带领下更是越战越勇,结果北周的军队在这上下夹击之下溃败而逃。
被封为兰陵公主的却有两个。第一个叫兰陵公主的是北魏孝文帝的女儿,嫁给了从南朝来北朝逃难的刘辉,刘晖是南朝宋文帝孙子,刘晖“私幸”公主的侍婢,结果侍婢怀孕。公主因妒而怒,笞杀侍婢,从此公主被冷落,后来公主回到宫里,住了年把之后,不免寂寞,他们又复婚了,但两人感情不好。终于有一次动起手来,刘晖把公主推下床,拳脚交加,而公主正怀有身孕,不幸流产身亡。
第二个兰陵公主是隋朝隋文帝的第五女杨丽荣。在文帝的几个女儿里面以孝顺和谦和而著称。她的第一次婚姻很短暂,嫁给老爸杨坚的朋友王谊的儿子王奉孝。没想到王奉孝命不长,婚后五个月就去世。第二年公爹王谊出于对公主的尊重和同情,建议兰陵公主不必再为自己的亡夫守孝,可以改嫁。没想到这善良的愿望被政敌杨素诬陷歪曲,说王谊这是要疏远杨氏政权,是企图谋反的证据,举报给隋文帝杨坚。杨坚当时虽然表示不相信王谊谋反,可是没过几年,王谊还是被杨坚找个借口责令自杀。
第三十五章流放柳述小妹恩断
nbsp;文帝杨坚为什么要处死王谊?有两种可能。冰火!中文一种可能是真的怕王谊反叛,另一种可能是为了让兰陵公主放心大胆地改嫁。丈夫死了,公爹也死了,王家名存实亡,兰陵公主不必再坚守王家儿媳的岗位了,就回到皇宫,再次成为单身贵族,自然而然地面临第二次婚姻。这时杨广还是太子,想把这个妹妹许配给自己的小舅子萧玚,但是兰陵公主自己并不喜欢萧玚,文帝最后还是满足了女儿的意愿,让她选择了自己的所爱的柳述。柳公子是柱国高官柳机的儿子。柳述少年得志,怙宠骄豪。当时朝中杨素称贵,但柳述倚仗是当朝驸马,是隋文帝宠婿,竟敢当面凌辱杨素,并常常在隋文帝面前揭其短,杨素遂与柳述结怨。加上柳述迎娶的兰陵公主,没有嫁给太子杨广的妃弟萧旸,太子含恨。柳述成了宰相和太子共同的政敌,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太子杨广登位,成为隋武帝。上位之初就遇到妹夫的官司。乐平公主抗不住小妹兰陵公主的纠缠,劝武帝不要杀柳述。武帝说可以不杀,但必须流放。于是将妹夫柳述流贬到岭南惠州,并且进一步责令兰陵公主改嫁萧旸。
这个时候兰陵公主做了一件让她能够名留史册的非常之举。她上表请求免去公主封号,发誓永远不再朝谒武帝,心甘情愿以平民身份与柳述一起流放。
武帝杨广非常生气,质问道:“世间有那么多的男人,你为什么偏偏抓着这个柳述。”
兰陵公主坚定的回答:“我是杨坚和独孤伽罗的女儿,不能违背家教。在夫家落难的时候,应该同甘共苦。”
武帝大怒,不仅不答应,并且把柳述流放到更远的广西钦州。柳述在迁徏途中不幸染上瘴毒,病发身亡。
兰陵公主最后在长安忧愤而死,年仅32岁。临死前上表:“昔共姜自誓,著美前诗;息妫不言,传芳往诰。妾虽负罪,窃慕古人。既不得从夫,死乞葬于柳氏。”她引用了两位古代女子的典故,表示决不背离柳述,要求死后和柳述合葬。第一个典故中的共姜,是周朝共柏的妻子,丈夫死得早,她年轻美丽,却守节至死不改嫁,事迹被写在许多小说的回前诗里,旧时章回小说每回的开头有一首诗,叫回前诗,诗中讲述的都是名人典故;第二个典故中的息妫,是chun秋时期陈国的公主,本来是许配给息侯,却因美貌被强大的楚国抢去,做了楚文王的妃子,生下好几个儿女,却始终不和楚文王说一句话,后来趁楚文王外出的时候和息侯私会,两人发誓,生不同床死同|岤,然后同时自杀。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楚文王,以诸侯之礼把他们合葬在一起,息妫的事迹载入《列女传》,她的芳名超过诰命夫人。兰陵人公主愿以这两个古人为榜样,请求武王允许她和柳述合葬。应该说兰陵公主的表章写得入情入理,有情有义,撼人心脾,感人至深。她多么希望她的二哥武帝杨广也能有楚文王的胸怀,把她和柳述合葬在一处,让他们死后能够同|岤。
可是武帝杨广不能允许别人不服从,读完之后,非但不感动,反而更加愤怒,故意把她葬到咸阳郊区的洪渎川,让她死后离柳述更远。她贵为公主,丧事却草草收场。
兰陵公主从十八岁下嫁柳述,到柳述含冤流放而不能相随,两人生活了十四年,双双早逝,留下惨然一梦,令人痛惜。武王杨广欺负小妹是肯定的,但是唐朝人魏征编造了杨广y妹的故事,纯属诬陷。
杨广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当上大隋朝的皇帝。成者为王,他成功了,谁还敢说半个不字呢?还真有人敢说不,是谁呢?就是他的同胞五弟汉王杨谅,手握重兵在并州向他发起挑战。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为了争夺权力,兄弟相残、父子反目的事情比比皆是。隋武帝登基之初,忽然传来一个可怕的消息:并州总管汉王杨谅起兵造反了!
杨谅是隋文帝杨坚最小的儿子,也是最受杨坚宠爱的儿子。杨坚的五个儿子,除了老大杨勇被立为太子之外,老二杨广、老三杨俊、老四杨秀都是十二三岁就离开父母,坐镇地方,独当一面。只有杨谅直到二十二岁才离开父母,出任并州总管。为什么这么晚才让他出去呢?因为父母舍不得。正因为宠爱小儿子,杨坚给杨谅的权力也特别大。
首先是军事权力。不仅让他担任并州总管,而且还让他总领北齐旧境五十二州军事,等于把原来的北齐都封给他了。
其次是司法权力。其他儿子,杨坚都强调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唯独这个小儿子,杨坚宣布,可以不受法律约束,便宜从事。
最后是经济权力。别看杨坚自己简朴,要求其他儿子也简朴,但是偏偏怕这个小儿子受穷,因此还特许小儿子自己铸钱。对于杨谅来说,真是要枪有枪,要权有权,要钱有钱,生活比蜜甜。
自从二哥杨广取代大哥杨勇当了太子,紧接着四哥蜀王杨秀又因为谋反罪被囚禁,杨谅心里就不踏实了。他担心这个二哥会把兄弟们都吃掉。于是,他也就开始防备了。并州是个用兵之地,在隋朝主要承担防控突厥的任务。杨谅就以防控突厥为名,修整武器,招降纳叛,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身边的私人门客有数万之众。一个王爷,要这么多私人武装,那是想干什么呢?一方面固然是防范杨广,另一方面,也不乏夺嫡的野心。既然二哥杨广可以仗着实力当太子,为什么五弟杨谅不可以呢?
杨广当太子的几年时间里,也一直在盯着杨谅。他知道杨谅有父皇这把保护伞撑着,不安份,也不好处理。现在隋文帝死了,杨广觉得与其养虎贻患,以后酿成大祸,倒不如趁此机会把杨谅解决掉算了。
他在没有宣布文帝驾崩之前,伪造了一份文帝的玺书,召杨谅入朝。按照武帝的想法,杨谅跟父亲关系好,父亲召他进京,他应该没有怀疑的道理,只要他一回来,那就是羊入虎口,有去无还了。这其实就是杨坚当皇帝之前,对付北周五王的故伎。
可是武帝没有想到,就是这份玺书加速了杨谅的反叛。汉王杨谅见到文帝玺书,立刻断定:这是假的!原来,隋文帝老早就和汉王杨谅有过密约,告诉杨谅,我要征召你入朝,第一要凭玉麒麟的兵符,我一半你一半,咱俩这兵符能合到一块。第二我会故意在敕书上的“敕”字旁边多写一点,如果那个敕字是一个正常的字,没有加点,那就是假的。
汉王杨谅一看见这个假玺书敕字旁边没有加点,马上就意识到父皇已经出事了,可能被二哥杀死了,二哥杨广在骗他。就这样,汉王杨谅下定决心、起兵造反了!
杨谅一起兵,声势浩大,对杨广威胁不小。可是杨谅不懂政治,一出手就是就臭棋。他打出起兵口号是“杨素造反,清君侧”。汉王不敢把矛头对准二哥,这就把主动权让给了杨广。汉王剑指杨素,激怒了老将杨素。
杨素向武帝杨广请战:“请陛下让老臣去剿灭杨谅。”
武帝说:“好,消灭叛军,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你的清白。”
汉王杨谅听说杨素率军大举进攻,亲自带兵到介州防御。他命令汉王府部将豆卢毓和朱涛留守大本营。这个豆卢毓是汉王杨谅的大舅子,一开始就不同意妹夫杨谅起兵造反。但汉王杨谅根本不听他的意见。豆卢毓就对朱涛说:“汉王造反,连战连败,我们怎么跟着他一起受灭门之祸呢?我们不如投降朝廷,不让汉王进城。”朱涛不同意背叛汉王杨谅,豆卢毓就带人杀害朱涛。并关闭城门不让杨谅进城,但汉王杨谅在并州还是很得人心的,马上有人向杨谅报告,杨谅连忙带兵返回,守卫西门的士兵主动打开城门放杨谅军队进城,杨谅不顾汉王妃豆美人的求情,杀了这个吃里扒外的大舅子豆卢毓。
但并州军此时的形势已经开始恶化,并州大将余公理、藄良先后被隋朝大将史祥打得惨败。
就在杨素大军在路上进发的时候,武帝杨广紧接着又派出了另外一支军队前去救援代州李景。这支军队规模不算大,人数在2万左右,领兵大将是杨义臣。
杨广夺取皇位时,杨义臣的职位为朔州总管。汉王杨谅造反后,杨义臣没有跟从,但也没有发兵去讨,而是采取了静观其变的策略。直到皇帝杨广的诏令下来:“请速援李景!”
杨义臣明白,如果自己还不发兵,那就意味着间接跟随汉王杨谅造反了!他还没有傻到要当叛军的地步,于是立即率领自己手下的二万士兵出发了。
第三十六章并州起兵五弟找死
nbsp;并州大将乔钟葵很快就得到了隋军来救援的消息,于是悄悄的将围城的军队集结起来,预备来一场围歼打援!
没过多久,并州军与皇家军便遭遇了,一场恶战也开始了!
就在双方的军队快要短兵相接的时候,处于中军的隋军大将杨义臣突然用力一挥手。隐藏在山谷中的几千头牛驴一起冲出,弄得漫天尘土飞扬。一时之间,隋军的后面战鼓齐鸣、天昏地暗、地动山摇,似乎隋军有百万雄兵。
并州军的士兵们惊恐万状,纷纷后退!兵败如山倒,战场上的后撤行为是会产生致命后果的,这种后退瞬间就转化为逃跑。
隋军大将杨义臣一看时机成熟,立刻命令大军发起了猛烈的冲锋。并州军彻底崩溃,杨义臣取得了完胜。并州大将乔钟葵落荒而逃,被并州军围困的代州彻底解围。
隋军统帅杨素趁热打铁,占领晋州、绛州、吕州的并州军纷纷向杨素投降。汉王杨谅集团似乎大势已去。面对着战无不胜的大隋帝国战神杨素,年轻的汉王杨谅派遣大将赵子开率领十二万大军前去迎战。赵子开自知不是杨素的对手,于是便采取了一种看起来非常务实的办法:修建栅栏和兵寨,切断所有交通要道,与隋军打消耗战和持久战!
汉王杨谅集团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粮食充足,而皇家军又是远道而来,缺的正是粮食;只要能形成相持局面,哪怕你杨素有通天的本事也得乖乖的撤退!
看到并州军摆开这么一个架势,隋军统帅杨素立即就看穿了对方的意图。他下令大军继续进攻,然后亲自率领部分骁勇的将士去寻找另外一条路、一条绕到对方背后的路。很快,他就找到了,不过不是一条大路,这条崎岖险峻的山道在山西霍山;其实这条山道根本不适合行军。于是,一场堪称奇迹的行军开始了!近1万jg锐隋军在统帅杨素的率领下,克服重重困难、冲破艰难险阻,最后终于来到了并州军的背后。隋军下山之后,杨素立即命令隋军士兵在山道的出口处建立起了营寨。紧接着,他让将领们挑选三百名士兵留下来守营;大家知道自己兵力少,上前线凶多吉少,都怕死想留下来守营,争来争去竟然延误了很多时间。杨素就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将领们据实相告。
于是,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
杨素立即下令将留在营中的三百人抓起来全部斩首。众将士一看这血淋淋的场面,个个吓得心惊胆颤,谁也不敢怕死再留下来了!
杨素决定破釜沉舟,不再给自己留一点退路,他率领这1万隋军急速前进,很快就来到了并州军的兵寨后面。杨素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开始全力进攻!
面对着这突如其来的背后突袭,并州军没有任何防备,一时之间全乱了阵脚。正面的隋军看到这种情况后,也随即发起了猛攻。两面夹击之下,并州军彻底崩盘,死伤了数万人。并州大将赵子开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率领残兵败将撤了回来。
听说赵子开战败,年轻的汉王杨谅非常担忧;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决定自己要做一回真正的英雄,与老贼杨素决一死战!
想要做个真正的英雄,就要勇敢的去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汉王杨谅决定亲自领兵前去迎战杨素!并州将士们听到这一消息后,情绪高昂、士气大振。
接下来,汉王杨谅率领最后的十万大军出发了!
但老天不作美,行军途中竟然下起了瓢泼大雨。一开始的时候,汉王杨谅还能挺得住,可越走越难走,越走心里越沮丧,这位从小娇生惯养的汉王哪里吃过这种苦,走到最后竟然把自信心全走没了。汉王杨谅率军返回。
汉王的军师王頍看到汉王要打退堂鼓,害怕前功尽弃,错过千载难逢的战机,赶忙力劝汉王道:“杨素孤军深入、人马疲惫,大王亲自率jg兵攻击,一定能够将其击败。现在见敌就退,显示我们胆怯,这无疑是挫我士气、助敌气焰,希望大王不要退兵。”
这番分析已经非常到位,在当时的情势下,王頍的这一劝谏可谓金玉良言!
但年轻的汉王杨谅不听王頍的忠言,决定退守清源。大家本来士气高昂,原指望在年轻有为的汉王领导下能跟老家伙杨素来个巅峰对决,没想到汉王被一场大雨浇灭了信心,竟然半路反悔,看到主帅如此没有出息,并州军将士们灰心丧气,将士们的信心和斗志完全折腾光了。
军师王頍看到他忠心耿耿辅助的汉王杨谅成了扶不起的阿斗,也大失所望,就对自己的儿子说了这么一番话:“形势已经非常不妙,我军必败,你要紧跟着我。”
击溃赵子开之后,杨素没有让隋军士兵休息,而是继续往前推进。其中道理也非常简单:一是隋军远道而来,粮食补给比较困难;二是一鼓作气,如果这个时候选择休息,隋军士兵们的战斗jg神便会涣散,很难在短时间内调动起来。而持久战对并州军有利。
隋军正在行军,突然有消息传来:并州军正在大规模撤退。杨素立即捕捉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战机,此时不追,更待何时?!于是,他严令隋军急速前进,全力追击并州军。当时的隋军有6万人左右,并州军有10万人,6万隋军把10万并州军追得狼狈不堪。
汉王杨谅竟然硬生生的被隋军给追上了。战斗结果可想而知,并州军一败涂地,曾经的南陈猛将萧摩诃也做了俘虏,不久被杀,时年73岁。萧摩诃的那位与陈朝亡国之君陈叔宝有婚外情的娇妻任美眉等家人也被活捉,全部没入官府为奴。
汉王杨谅被告押回长安。武帝没有立即审判他,而是让他呆在天狱里候审,不给饮食,直到饿死。武帝知道杀头不足以化解心头之恨,只有饥寒交迫,慢慢地冻死饿死,才是对汉王最严厉的惩罚。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同样是皇家子孙,命运却大不相同。就在汉王杨谅在天牢里慢慢饿死的ri子里,武帝却在做一件最快乐的事,和他的小情人们畅享情爱。
杨广的前半生很jg彩,想要做的大事都做到了,唯一遗憾就是没有得到张丽华。这个被陈叔宝视为国宝的江南美女,成了杨广暗恋的幻影,也是他挥之不去的幽灵。他没有见过张丽华,他一直把陈婉当作张丽华的替身。所以他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纵情享受陈婉。他把陈婉当成张丽华的替身来宠爱,却总是找不到和张丽华的感觉,总是意犹未尽,因为他没有得到张丽华,不知道那是什么样的感觉,这让他痛苦万分。后来知道了陷在父皇深宫的陈叔宝最小的女儿陈婤是张丽华生出来的小公主,就重新燃起希望之火。陈婤也是杨广在建康皇宫jg选的五美人之一,当时她最小,才十一岁,虽然长得如花似玉,却还不懂风情,又不知道她是张丽华的女儿,就没有觉得她和另外四个有什么不同。等到知道她是张丽华的女儿,她已经是父皇的宫女,既不能随便看,更不能随便碰了,这让杨广懊恼已极。现在好了,陈婤再一次成为他手中的战利品,上次是在陈国首都缴获,这次是从父皇手中夺回。
杨广重新拥有了陈婤,这是真正的小张丽华,就不需要再拿陈婉当张丽华了。他抛开陈婉,专宠陈婤,把十四年来对张丽华的无穷思念全部倾泄到陈婤身上。尽管时光过去了十四年,陈婤已经是二十五岁的成熟女人,恰好和当年张丽华二十九岁的年龄接近,杨广还就把她当成张丽华的化身,恩爱有加,爱不释手,夜夜相拥,爱个没够。
“小张丽华,还记得当年在建康皇宫分手时,朕说过要让你们做侧妃,今天终于实现了,朕是金口玉言,有言必信。”杨广搂着陈婤的时候,得意地说。
“陛下,这十四年我天天想,夜夜盼,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偎在陛下的怀里,就好像在做梦一般,如醉如痴,飘飘yu仙。”陈婤从宫女摇身一变,成了皇帝的贵妃,满足感无以言表。
“过去一直拿陈婉当张丽华,没想到你才是小张丽华,都怪你老爹错指一回,耽误了我们多少好事。”杨广由衷地感叹着。
“陛下喜欢我妈妈,为什么却要杀死她呢?”陈婤想起妈妈的死,心里很难过。
“爱妃,你不要错怪朕。是高炯李渊抗命滥杀无辜,让朕痛失张丽华,遗憾终生。早晚有一天朕要杀高炯李渊为你妈报仇。”
“我妈没了,我爸还活着,沈皇后还活着,还有陈国那些皇亲国戚,请陛下关照一下吧。”陈婤不愧是张丽华的女儿,天生有一套让皇帝意乱情迷的本事,懂得什么时候应该提出重大要求。这时候她要求什么,武didu会答应。
“那是自然。朕马上就办。”武帝杨广情不自禁地言听计从了。
第三十七章专宠陈婤爱屋及乌
nbsp;有句成语叫“爱屋及乌”,说是真正爱一个人,就会连她屋上的乌鸦都爱。杨广爱陈婤,是因为深爱她的母亲张丽华。他让御用画师照着陈婤的样子画出张丽华的肖像,挂在寝宫里,ri夜欣赏。再把被杨坚安置到洛阳的亡国之君陈叔宝夫妇接回到长安。陈叔宝被俘以来,整ri将亡国的苦痛埋藏心中,利用文帝给他的优待,拼命喝酒,疯狂享乐,终于掏空了身子,身体虚弱得很。
“陈炀,十四年不见,你怎么变成这副样子?”杨广没有忘记当年调侃陈叔宝的恶谥,见到陈叔宝,吃惊地问。
“亡国之人,无所事是,只好醉生梦死,被酒jg泡化了骨头。”陈叔宝沮丧地说。
“朕已经把你一个妹妹三个女儿纳入,封为贵妃,论起来你是国舅又是国丈。可以在长安颐养天年,要珍重身体,以后不要再滥饮了。”杨广说得有情有义。
“多谢陛下美意,请善待陈婤,她是张丽华所生,是我的心肝宝贝。”陈叔宝动情地说。
“当年你为何不说她是张丽华的女儿?害得朕差点错过。”杨广开始责问。
“因为她太小,怕受不住陛下的爱抚,才故意说陈婉像张丽华。”陈叔宝说。
“陈婉虽然可爱,却不能和张丽华相提并论。你这一乱指,让朕错过了十四年。你可知罪?”杨广开始问罪,很严肃,不知是真是假。
“愿听陛下处治。”陈叔宝死猪不怕烫。
“哈哈哈,朕要奖励你生了这个好女儿。怎么会处治呢?”杨广是在戏弄亡国之君。
“吓死我了。请陛下不要开这种玩笑。”陈叔宝转忧为喜。
“沈皇后,你在危难时刻,能叮嘱女儿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高风亮节,让朕钦佩。陈国公主都很出sè,是你这个优秀国母教导有方。可惜陈炀不懂你的美好,埋没了你。”杨广真心地表扬陈叔宝的妻子沈婺华皇后。
“多谢陛下美誉。陛下过奖了,臣妾不敢当。”沈皇后从来没有得到过丈夫陈叔宝的表扬,却意外地得到隋武帝的称赞,不由得心绪波动,万分感激,赶紧向武帝谢恩。
“陛下批评得对,陈炀有眼无珠,让沈后委屈一生,现在懂了她的好,却已死期将近,来ri无多,追悔莫及。”陈叔宝承认了冷谈沈氏是个无法弥补的错误。
沈婺华出身高贵,父亲是望蔡贞宪侯沈君理,母亲是陈武帝的女儿会稽公主,而陈叔宝是陈武帝的堂孙,论起来,沈婺华和陈叔宝还有着比较近的血缘关系,是姑舅表兄妹。陈叔宝的父亲陈宣帝出于政治需要,让xg格端庄沉静的沈婺华嫁给了太子陈叔宝,成为太子妃。陈叔宝即位,立沈婺华为皇后。
陈叔宝的父亲出于巩固政权的目的让沈婺华和儿子结亲。这是一桩政治婚姻,带来的往往是敷衍和冷遇。沈婺华聪敏强记,涉猎经史,工于书翰,是个聪明博学的淑女型才女。然而,由于她不会撒娇,不肯献媚,且“居处俭约,衣服无锦绣之饰”,所以陈叔宝并不喜欢她。张丽华贵妃得宠后,陈叔宝为sè所迷,对沈婺华更加疏远,对张贵妃却言听计从,甚至“之政并归之”。对此,沈婺华淡定从容,超然度外,未尝有丝毫的忌怨,每ri“唯寻阅图史、诵佛经为事”,博览群书,潜心向佛,修身养xg。眼看着丈夫沉溺酒sè,朝政ri益荒芜,官员,民不聊生,沈婺华多次上书谏诤,结果愈加触怒了陈叔宝。
陈叔宝一度想废黜沈婺华,改立张丽华贵妃为皇后,可是人算不如天算,陈叔宝的决心还没来得及下,隋兵破城了,计划作废了。沈婺华就成了亡国的皇后。
沈后则自认命运不佳,在jg心教导子女,把各位嫔妃生的子女都当自己的孩子来抚养,很受子女们爱戴。现在没有了张丽华,只有沈后来陪伴亡国之君,患难夫妻见真情,才让陈叔宝有了反思。这是陈叔宝和沈后的悲剧。
陈叔宝被武帝召回长安不到一年,享受了一辈子的荣华富贵的亡国君主就闭上了眼睛,静静告别了喧嚣的世界,享年五十二岁。
杨广追赠陈叔宝大将军衔,追封长城县公,还给了一个恰当的谥号:陈炀帝。这个谥号没有多少人记得,因为后来隋炀帝的名声把他盖住了。
历来受陈叔宝冷落的沈婺华皇后,是个贤妻良母型女人,在陈叔宝死后,亲自写下了文字酸切的哀辞,以表达多年来内心的怨恨与苦楚。杨广读了沈皇后写的哀辞,竟然感动得热泪盈眶,感情充溢的杨广很怜悯这位亡国皇后,就想要给她一点补偿。也很敬佩她在亡国的危难时刻,叮嘱皇家女儿们“宁要玉碎,不要瓦全”,认为她是奇女子,就把她留在宫中,可以经常和女儿跟小姑们相聚。沈皇后是陈婤的养母,杨广特别优待她,每次外出巡游时,都会带上她,哄她高兴。沈皇后失去了荒y无能的丈夫陈叔宝,却得到隋武帝这样强大的新知已,感到很幸运,就以陈婉贵妃嫂嫂和陈婤贵妃养母的身份愉快地留在武帝的皇宫里。
杨广爱陈婤,不仅爱及她的父母,还爱及陈朝所有贵族。为了博得陈婤欢心,杨广把被杨坚分散安置到陇西的陈朝皇亲,共二百多位,全部召到长安来,授予他们官职。于是陈朝的宗室子弟们就成了隋朝的地方官员,纷纷当上县官州官,一时间陈姓官员遍及天下。
后人纷纷评说杨广因宠爱陈婤而惠及陈朝余孽。其实那只是表面现象。杨广宠爱陈婤是因为思念张丽华。而张丽华是陈叔宝心肝。给陈叔宝晚年带来优惠的人,归根到底还是张丽华。人们都说陈叔宝因为爱张丽华而亡国,却不说陈国贵族因张丽华而得到优待。陈叔宝宠爱张丽华也许不是错爱。也许张丽华确有可爱之处。南陈虽亡,张丽华留下的美妙传说,仍惹得杨广玄想不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几许风流随风而去。
隋武帝成功地坐上皇帝宝座,定年号为大业,拜宇文述为左卫大将军,封许国公,大业三年又加开府仪同三司,每冬正朝会,辄给鼓吹一部,这是很少有的优待。
杨广一直以来把陈婉当做张丽华的替身来宠爱。现在有了张丽华的女儿陈婤,就把对张丽华的痴情转移到陈婤身上,倾心专宠,心无旁顾,就把陈婉丢在一边。
陈婉一直以为杨广热爱着自己,就心甘情愿为杨广充当卧底,奋不顾身帮助杨广夺嫡弑君,费尽心机为杨广保护陈婤,到头来却被陈婤取而代之,自己反倒成了多余的弃妇,一时很难适应。
陈婉是陈婤的小姑姑,原本以为保护小侄女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她牢记着十四年前建康城破之时,皇嫂沈皇后砸玉jg示的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危急之时,互相救援”。陈氏公主们应该荣辱与共,现在陈婤成了新皇的新宠,这是陈氏女人的幸运,可以让沈皇后放心了,自己做为陈婤的小姑姑,应该高兴才是。原来皇帝心里深爱的是张丽华,一直把我陈婉当张丽华的替身来爱。现在有了张丽华的女儿陈婤,她更有资格作张丽华的替身,我陈婉还算什么呢?既然陛下爱的是张丽华母女,那我陈婉就应该知难而退,为什么还要留恋呢?
陈婉想通了,就来向萧皇后辞行。
“皇后姐姐,陛下有了新宠,我不想再在宫里碍事,请准我到偏远宫室独居。”陈婉向萧皇后说明自己的打算。
“陈婉妹妹,陛下初登大宝,诸事烦多,一时照顾不周,冷落了妹妹。我们曾经出生入死共同奋斗,现在正是可以同享富贵的时候,岂能因一点委屈就离开呢?”